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范文1
【关键词】低年段 说话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32-02
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是文的基础,口头语言的发展会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有重写,轻说的偏向。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因为读书之事,而简忽于听说,不训练,则读写之成效加倍减损。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陈先云在“2013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上的总结发言中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具备听、说、读、写、思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能力。所以,加强说话的训练是落实语文学科性质、任务,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及促进儿童智能发展的需要。课文是学生学习的范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教材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具有凭借、教育、发展、范例的功能。那小学语文低年段的课堂如何扎根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进行说话训练呢?
一、模仿说话 以典范促说
模仿说话是由课文提供独特的词形式,经典的句式做范例。小学低年段的学生词汇量少,经历不多,开展说话训练常出现“无话可说”的局面,同时也是语言学习运用的初始阶段。因此模仿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小学教材中独特、典型的语言是学生仿写的最佳资源。我们需要在教材中挖掘可供范例语言材料,开展说话训练。
(一)抓住独特的词形 落实说话
低年段教材中有很多结构独特的词,如果我们能利用好教材的这一词语范例,更好地落实说话训练。如一年级上册《4.哪座房子最漂亮》出现的“青青的、白白的、宽宽的、大大的”是低年级第一次出现AAB形式的词语。一年级下册《15.夏夜多美》课后“读读说说”再次出现“青青的假山,青青的 ”,这是对AAB形式的词语的难度的增加,课堂中利用好这教材例子,让学生将这些词与生活紧密相连,说说在生活中看到了“青青的xxx、白白的xxx”等,还可顺势而为, 再指导学生说出其它也是“AAB”式的词。又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我的发现”出现“大大小小、多多少少、深深浅浅”等词,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它们都是“AABB”形式的词语,再让学生联系生活补充说一说“大大小小的 ;多多少少的 ”,最后让学生举例说一说“AABB”的词,相信坚持找准教材独特词形的范例做好说话训练,可把具有独特词形说好,用好。
(二)抓经典句式 落实说话
只要我们用心发现,低年级的教材出现的经典句式真不少!如一年级上《7.小小的船》课后“读读说说”要求仿写比喻句“ 像 ”;《语文园地一》“读读说说”中“沙沙 ”;《语文园地二》“读读说说”中“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等经典句式。在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在多次读的过程中发现经典句式的特点,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践运用范例的句式去仿说,当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后,闪闪的星星像宝石、老师批改作业、学校门口有一家水果店等句子就会被学生仿说出来。再如一年级下册《王二小》课后“我会读”中的把字句与被字句。而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也有把字句改为被字句的练习,我们可以仿句的形式进行练习的迁移,作为《语文园地七》互换练习的铺垫,形成一个既于教材又循序渐进的说话练习。
二、观察说话 以插图促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低年段的学生应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小学生对课文插图画面的兴趣程度往往比文字更强烈。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教材插图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对课本插图的充分研读和使用,将会给学生提供很好的说话训练的契机。如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这是本册第一次出现不带拼音的课文,故事较长,生字也较多,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富有情节性的六幅精美的插图为我们课堂提供训练说话的契机,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图中蝌蚪变化的过程;说一说故事发展的过程。插图也具有解文的功能,看图说话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既能落实了说话的训练,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让他们从色彩鲜艳的图画中去感悟文字背后的魅力,真是一举两得!
三、交际说话 以主题促说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但目前小学低年段学生口语交际存在突出的问题:语言缺乏,学生怕说、不想说、不愿说;有时心里有话,但嘴里却表达不出来。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与以往教材相比,现在语文教材十分重视口语交际的教学。低年段教材从一年级上册识字(一)起,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口语交际”,而且为教师设计口语交际课提供了多样的形式。如一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的看图说话形式;《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语文园地四》“我会评”的评一评形式;《语文园地八》“小兔运南瓜”和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有趣的动物、植物”的讨论形式;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续讲故事”的讲故事形式等,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安排的口语交际内容,使之在口语专项训练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特定说话情境中,以明确的说话主题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怎样说”、“说什么”、“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学生在反复的操练中学会说话的技巧,明白说话的条理,增强说话的信心,发展说话的智慧。
四、想象说话 以补白促说
“留白”是艺术家的创作的一种手法,即在艺术作品留一些空白让人们用各不相同的想象去填补,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教材中也常出现“留白”的现象,如果教师抓住“留白”处,抓住这些说话训练的契机,让学生展开想象,填补空白之处,是提高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巧借省略号省去内容的补白
如在教材一年级下册《10.松鼠和松果》第三自然段中:“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此时教学中让学生发现句子最后的标点符号,并提问:你猜这省略号是想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去思索,去想象,去补充,不仅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还有利于文章的理解。此时教师相机而导:那还会有谁呢?这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触动了学生说话的欲望,一双双小手高举抢着说:还有小小小小松鼠。教师不满足继续追问:还有呢?学生更得意地说:还有小小小小小松鼠。这训练达到想说、爱说、能说的训练效果。又如一年级下册《地球爷爷的手》第10自然段“地球爷爷说话了:不,我有手而且有很大很大的力气,能让成熟的桃子掉下来,能让踢到半空的足球掉下来……”这也是一处省略句补白说话训练资源,让学生合理恰当地补白,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从中受到了说话的训练。
(二)妙用课文省去的情节补白
如教材一年级下册《26.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中“是我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以小白兔极有内涵的说话结束课文,为了使课文主旨更深入孩子们内心,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假如你是小作家,你来续写这个故事,你想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后,它会怎样说怎样做?学生结合课文,在现有的认识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进行言语表达,重新创造想象,既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又让学生进一步受到了美好的品德教育,陶冶了学生情操,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陈先云也说过:“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训练。”总之,说话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需要把说话训练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渗透到每一个环节的细节中,只要我们扎根教材,挖掘教材训练点,通过各种渠道,采取不同方式,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一定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201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2年1月
[2]叶宇琨著《伏枥集》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范文2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具有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好学的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较于常规的教学类型,小学生更容易对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产生共鸣,如表演、观影。这类教学方式对小学生来说具有更强的带入感,记忆也会更加深刻。在教授三年级下册《检阅》时,孩子们在上课初始就提问:什么是检阅?一番疑问在学生中间引起共鸣,此时,笔者播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视频,雄壮豪迈的阅兵场景让学生们霎时明白了什么是“检阅”,并对文本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利用课外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上课时自顾激情澎湃,说得再动听,学生听久了也会索然寡味,因此应该利用其他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刺激性因素。
如执教二年级上册《“红领巾”真好》:
师:小朋友们,那树林里谁最活跃呢?是啊,小鸟很活跃。
(此时学生略显疲态,回答问题不积极)
师:那这群小鸟飞来飞去,忙忙碌碌地在干什么呢?(没有学生回答)
师:小鸟说,它想让你们知道它的一个小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呢?
生:想!
(学生回答响亮,积极性变高)
师出示资料:杜鹃一个小时能吃100多条松毛虫,山雀一天能捕食400多条害虫,啄木鸟一天能吃掉1500多条虫子。
(学生发出惊叹声,眼睛放光,思想集中)
如此看来,循序渐进的数字震撼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这几个课外小知识适宜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3.增强教师教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恰当运用的教具课件,恰逢时机的课堂展示,都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动手做做看》时,笔者将准备好的金鱼和鱼缸摆在讲台上,随课文中的小主人公一起去做实验,更证明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从而唤起了孩子们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二、掌握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随着教材的深入和知识的积累,指引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应用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思维定势,可使学生迅速、正确的解决问题。
本文列举帮助学生记忆的思维方法之一,即联想法。其实记忆的关键就在于组织和理解,对信息思考得越多,就越容易记住。在教学形近字“酒”和“洒”时,笔者利用了联想法:酒喝到了肚子里,于是多了一横;水洒出去了,被太阳晒干了,这一横就消失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从心理上引导学生,孩子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以点及面的思维方法。
三、积累运用语言,是体现学生思维能力的良方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积累
语文素养形成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来源于积累,纵观现在的语文教学现状,学生的积累量远远不足。那如何积累呢?主要抓好两个字:写和背。
写――每人一本“采蜜本”。让学生在每周固定的时间摘录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好段,把积累当成一种乐趣。
背――背精华,终受益。积累的多少就要看背诵量。学生背诵文章中的精华部分,目的在于将文本化为自己的筋血骨肉,从背诵中体味作者的匠心所在。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运用
写是大脑总结、归纳、整理的过程,同时也是灵活运用已积累的语言形成知识块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勤练笔,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反复的语言运用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实现了语言的再积累。
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情况, 分析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现状,并在不断扩充知识面, 增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 提高对字、句、篇章的阅读、表达, 以及与同学和教师之间表述、沟通的思维能力,让孩子开启思维的大门。
参考文献:
[1] 范 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心理学的结合[J].小学时代(教师),2010(4).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范文3
一、“选择式”整合文本内容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遇到好的文本喜欢条分缕析,大到主题思想、谋篇布局、语言特色、写作手法,小至一句含义深刻的话、一个重点词、一个易错字,甚至一个标点,都想一股脑儿教给学生,这样看似面面俱到,教学效果却大打折扣。相反,如果我们整合同一主题不同文本内容,选择文本间的融合点,重点落实,使教学目标更明确,课堂效果也会更显著。
1. 抓住一个问题
《日月潭》和《葡萄沟》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以“家乡美”为主题。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感知两个地方的共同特点――“美”。然后,抓住“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美”这一主线索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阅读、交流文中的关键语句,从而体会日月潭和葡萄沟不同的美。接着,顺势引导学生口头表达:你认为家乡哪里最美?从何见得?这样学生不仅明白了文章主线,学会了抓关键语句的方法,也有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2.把握一种结构
总分总结构在三年级的课文中十分常见,需要学生重点掌握。我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先请全班学生齐读第一段,再请各组学生轮流读中间三段,接着请全班学生齐读末尾一段,读后引发思考:首尾两段与中间三段是什么关系?分别起什么作用?学生在思考与交流中明白了总分总的结构,理解了作者谋篇布局的意图。我还把《秋天的雨》与《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两篇同是写景主题的课文整合在一起读,找出两篇课文在结构上的相似之处,力图全方位、多角度地加深学生对全文总分总结构和构段方式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
3.学会一种修辞
《翠鸟》一课中,作者仔细观察,充分想象,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有序、生动地展现了翠鸟外形的美。精读课文第一段后,我又讲了郑振铎写的《海燕》一文,请学生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让学生在更丰富的阅读材料中体会修辞之美、语言之美。接着,我出示熊猫、孔雀、大象等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用比喻句有序、生动地仿写其他小动物的外形。这样的训练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收到见木知林的效果。
4.习得一种策略
阅读同一主题的文本时,“求同比异”的策略非常适用。学生习得这种策略,在以后的阅读中便能举一反三,提高阅读能力。同一主题的不同文本,在主要角色、主要事件、表达主题、表现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可能各有异同,教师在充分比较和考虑的基础上,设计阅读单,激发学生比较异同的兴趣,引导学生形成今后自主比较同一主题不同文本的习惯。这样的整合学习能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与表达能力。
二、“并列式”整合单元内容
每个单元同一主题的不同文本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应以单元导读课点出其共性,再针对不同文本的个性,寻找课内文本与课外文本的融合点,使学生每课都有不同的所得,到单元综合实践课再将这些所得联系起来,形成单元内同一主题下并列的知识结构网和能力结构网。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文章都表现了人间真情,但《可贵的沉默》《妈妈的账单》以对话为主表达父母深情,《七颗钻石》《她是我的朋友》以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主人公的赤诚爱心。这样的合并、归类、整合,能避免相同训练点或近似主旨的重复,提高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在不同课文中提高学生不同方面的语文能力。
三、“螺旋式”整合学段内容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范文4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6-0044-0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则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打好基础。以下,研究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口语交际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逐渐被提上日程,并且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因此,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情景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口语交际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例如,在《坐井观天》教学中,教师可搜集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卡通图片,将青蛙独坐井底、小鸟高空飞翔、青蛙与小鸟对话的画面展示出来,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文章情景当中。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将青蛙与小鸟的表情、争论的语气等情景再现。对话完毕,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最后,让学生回答“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这一问题。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开展合作讨论学习,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逐渐意识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因而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很大的改进。但在实际运用中,因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仍然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因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要充分利用合作讨论学习法,优化阅读教学,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保障。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中,首先由教师带领学生全篇阅读文章,初步感知文章结构,了解文中有哪些人物。其次,充分学习后,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或者让学生自由分组。在此期间,先由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段落进行朗读,同时说出文章难点及重点。然后,让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包括人物形象分析、划分重点内容及词句、领悟作者的情感等。讨论结束后,尽量让每个学生发言,最后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文章整理成短篇故事,并进行表演。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是可以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二是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结合问题教学法,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问题教学法主要通过提问形式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确保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中,先初读课文,让学生感悟及体会雷锋精神。然后,播放音乐《学习雷锋好榜样》导入课题,并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歌里唱的是谁吗?”之后再读课文,在第二节找到雷锋的足迹,正抱着迷路的孩子回家。接着,教师便可发问:“如果你是这个迷路的孩子,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当有一位叔叔抱你回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最后,学生精读、细读课文。此时,教师继续提问:“同学们,现在知道雷锋叔叔在哪里了吗?”最后总结:哪里需要帮助、哪里需要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回答过程中不仅能优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懂得如何奉献爱心,帮助他人,进而全面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加强学生语言积累,掌握口语交际素材
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朗读法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掌握更多的口语交际素材。教师作为教学领导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完成语言积累。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中,要让学生展开自学。第一遍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要求读准字音;第二遍轻声朗读,画出不懂或难以理解的词语;第三遍默读课文,画出认为有用的词语或句子。待理解文章内容之后,向学生展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并让学生为插图起名。生1:一个漂亮的小村庄;生2: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接着,向学生展示另一幅插图,与第一幅插图有着明显区别,同样让学生为插图起名。生1:一个被暴雨灭亡的小村庄;生2:一个被洪水淹没的小村庄。在这样的对比下,让学生再读课文,说说此刻的心情,然后出现难过、伤心等词语。最后,让学生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语言不断积累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更多的语言素材,还能增强环保意识,从而间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结束语
新课改背景下,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社会交际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祖正.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09).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范文5
其实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了“读读背背”,这里有许多诗歌、成语、农谚等。它们文质兼美又题材多样,兼顾古今中外又联系前后课文。
一、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加强读读背背的好处
1.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每个孩子都是诗人,我们要让他们心里的琴弦响起来,要教给他们观察和发觉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二年级下册练习四中的这四个成语“舐犊之爱、乌鸟私情、天伦之乐、其乐无穷”,都和前几篇课文有联系的,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让他们用活生生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情感。宋代的朱熹说过:“观书必顺读书,使其言皆若与吾口,继以深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
可见,反复诵读可以感受文章丰富的意思,使学生化知识印象为能力积淀,陶冶学生情操。
2.熟读成诵,促进语感培养
我想通过大量的诵读,知识会像屯储的粮食一样存在自己记忆的仓库中,需要时可以招之即来,一个人的谈吐自如妙语连珠,我想这和他勤读书、善积累是分不开的,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呀!
二、进行“读读背背”版块教学的做法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低年级的孩子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很强,求知欲旺盛,就像海绵吸水那样,只要有兴趣,他们就会不断吸收知识,乐此不疲。所以每天早读课前我会抽出10分钟让学生举行“擂台赛”,比赛的内容可以是读书中的小诗,也可以背诵成语等,在轻松的氛围中复习学过的知识,拓展思维。
2.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使他们有兴趣的同时要教方法。
(1)词语归纳法:学生学习的知识不断增多,词汇也增加,有些词语可以归纳总结,如描写春天的时候,可以用上“春暖花开、春色满园”,形容颜色多姿多彩可以用“五颜六色、色彩斑斓”,这样学生就等于有自己的知识库,记得多又牢。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范文6
一、营造良好氛围,消除胆怯心理
当孩子们处于宽松的环境中,心情愉快,就能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表达。苗族的孩子们在家向来都是说苗族话,很少跟讲海南话和普通话的孩子交往。他们普遍存在着胆子小,不敢说,不爱说,少数孩子虽然在课堂上积极举手想说,但又说不清。孩子们有胆怯感,怎样消除这种胆怯心理呢?我力求使自己态度和蔼大方,语言亲切自然,拉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用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内容启发他们说话,让他们有什么说什么,不受拘束。如教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1《自我介绍》这个口语交际训练时,开始上课我就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小朋友好,你想让老师和其他同学了解你吗?下面就请你说说你自己吧。”这样轻松的谈话使孩子们的紧张感顿时消除了大半。开始阶段即使是说得不好,说错了,老师也决不责备,也不忙着纠正诸多的错误,而是只要说了就给予鼓励。对学生的微小进步,我都及时采取为他们送“小红花”、“鼓掌”、“握手”等形式加以鼓励,这样就能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
二、营造良好氛围,激发说话兴趣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根据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影响的特点,我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以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借助兴趣的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1.表演激趣法。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情感是唤起少年儿童特有的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扮演角色。例如: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4的《买文具》这个口语交际训练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文具在“文具柜”中,再现文具店的摆设,然后要求各小组分工(顾客和售货员),要求“顾客”每人要买一件文具,“售货员”要热情待客。教师一说完,学生们便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各自的角色中去。这样学生角色意识得到发展,参与兴趣很浓,交际更为活跃。通过交际、表演,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2.比赛激趣法。开展比一比的活动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练习2的《讲童话故事》口语交际训练时,我采用打擂台的形式。首先让学生作好充分准备,然后以讲台为擂台,以小组为单位,先推选代表上台讲述,谁讲述得好,谁就是第一任擂主。其他同学可以向擂主挑战,只要你讲述得精彩,便可以把擂主打下台产生新擂主。整个课堂生动有趣,学生情绪激昂,个个不甘示弱,从而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潜能。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成了真正交际的主人。
3.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喜欢参加活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我按教学教材关于活动的内容,坚持每一次活动都精心设计、组织。如教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练习5《教你玩游戏》上语文交际训练时,我让学生边玩边说,在活动前布置要求,在活动中加以指导,活动后认真总结,使学生在活动中做有心人。学生亲自参加了这些活动后便有话可说,自然对说话有了极大的兴趣。
三、精心训练,让学生会说
有了说的兴趣,但怎样才能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呢?我认为必须对学生进行精心的训练。
1.指导学生会观察。小学低年段教材中,看图说话占有很大的比例,看图说话包括看图和说话两部分,看懂图意是进行说话训练的基础。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较差,因此,我重视指导学生观察。无论是看单幅图还是看多幅图,都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先弄清图中主要内容,再具体地观察每一部分的内容,最后回归整体。图中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有景物,又有人物;既有静态,又有动态,因而,还要训练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以图画内容为序,从背景到人物;以空间变换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等等,使学生有顺序地观察,观察的内容在头脑中有条理地形成表象,为有序练说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