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讲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制教育讲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制教育讲稿

法制教育讲稿范文1

大家下午好!按常规今天是我们的一周一次的班会课,要讲的内容很多,但是我今天破一次例,我只做一件事情:我要作一次演讲,至于什么内容你们认真的听完就知道了。2010年5月15日早上我上完第一节课就出去吃早餐,顺便把手里的袋子放到值班室,刚把袋子放下转身出来,我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封信,上面的字很是醒目,李先锦校长(收)盘县第七看守所寄。我当时也有点吃惊,因为特殊,我的第一反映是,是以前李校长的学生寄来的吧!但是转念一想,不一定,也有可能是她的亲戚朋友。接着我就走出去了。

5月17日也就是昨天,我们升旗仪式上,李校长作 了旗下讲话,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这封信的,我不知道你们去认真听没有,我是非常认真的去听了这封信的大概内容。其实,当我听到李校长说她上星期收到一封从看守所寄来的信时,我在心里说了一句话,真的是她以前的一个学生,这印证了我看到这封信时的第一反应。十年前她刚参加工作时的一个学生,平时在班上非常调皮,李校长找他谈话不下十次,甚至把他请到家里谈话,但是李校长的话在当时他听不进去,一意孤行,后来因为打架被判入狱一年零六个月,到了监狱,失去了自由,整日整夜的不能入睡,才回想起以前老师对他的种种教育,但是他确抛之脑后,现在是后悔莫及啊!他想到以后出去找工作自己有前科,别人会用异样的眼观看他,没有人会用他。他还很年轻呢?李校长是感慨万千啊!为他年纪青青入狱难过,为他现在反省高兴,有句话不是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吗?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例子,你一旦触犯了法律,就得受到法律的制裁,它不会让你逍遥法外的。下面呢,我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案例:在我读大二的时候,我的高中同学张某某也读大二,和我在同一所学校,只不过他读的是本科班,我是专科班。他特别喜欢玩游戏,因此经常去网吧玩游戏,有一天,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就和网友发生了争执,巧的是两人都在同一家网吧!从网上吵到了现实中,对骂,我的同学在当时处于劣势,于是丢下一句话,你给我等着,对方没有离开,也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回到座位上继续玩游戏。大约20分钟后我的同学带着同班同学3个人提着不同种类的武器对着对方就一阵乱砍,那个人当时就倒在血泊之中。接着他们就开始逃亡,几个月后被捕,受伤者被定为二级伤残,他们几个被判了不同年限的刑,最高的是五年,最低的是两年。

同学们,几个高才就这样断送了大好的前程,这就是冲动和义气的结果。记住法律只讲事实,法不容情啊!他们几个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我想他们也在深深的忏悔吧!

从我刚才讲的这两个典型事例,我们可以看到,一旦你触犯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应该时刻警醒自己,要学法、懂法、用法。而且还要持之以恒学法、守法、用法、护-法,逐步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我们的法制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争做一名21世纪的合格公民。

今天我用两个典型案例,最终要说明的就是一个道理:中学生应该学法、懂法,未成年人应该健康成长。我们人人都应该遵守法律。

根据我国《刑法》第14条规定,未成年人年满14周岁已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一旦被受害者起诉,将根据情节轻重调查,最高刑期高达5年。

中学时代,是我们人生中最为灿烂的时代,都喜欢交朋友,有什么开心的事喜欢和朋友分享,有什么痛苦的事喜欢和朋友诉说。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同学之间愉快相处呢?成为人员王呢?

第一,诚实守信,没有人会喜欢虚伪的你。

第二,平等待人。

第三,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与他人。

第四,尊重他人。

法制教育讲稿范文2

关键词:职业教育;差异研究;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5-0166-02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几十年来经济起飞的重要条件。江苏省作为全国发达省份之一,目前经济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充分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构建适合江苏省省情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对推动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

(一)高等职业教育法制化体系完善

发达国家坚持法律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依法管理教育,以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在不同的时间,政府法律和法规对职业教育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以及质量和效益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评估。

就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言,美国、德国、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比较完备和安全。例如,美国通过了《莫雷尔赠地法案》(1862),它第一个承认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史密斯-休斯法》(1917),《退伍军人权利法》(1944),《国防教育法》(1956),《职业教育法》(1963),《技术职业应用教育法》(1990),《科学和高级技术方法》(1992),《由学校到就业法》(1994),《劳动力投资法案》(1998)和一系列法规、法令,对职业教育的体制、经费、形式等做了明确的规定,使美国高等职业教育法律得以实施,并走向规则化。

德国的职业教育立法进程的早期,也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保护。早在1869年,政府颁布了《强制职业补习教育法》的法律规定,企业培训应结合职业学校教育。自20世纪50年代,德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如《职业教育职业》、《促进法手工学徒毕业考试条例》等。这些法律,以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日本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立法,每个职业教育改革是伴随着职业教育法的实施来实现的,一些更重要的法令:《工业学校秩序》(1899),《行业教育促进法》(1951),《职业训练法》(1958),《高学校设置标准》(1961),《短期大学设置标准》(1975),《培训学校设置标准》(1976),《就业――发展的机制方法的能力》(1999),“新计划”在第21世纪的教育(2001)。这些法律法规对日本职业教育发展体系的完善和转型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英国、法国等也致力于加强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的建设,在过去的二十年已经了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

(二)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经验丰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稳定发展。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和其他一些国家都十分重视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职业教育在发达国家有健康、稳定的师资培训体系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致力于培养教师的职业教育在高等技术师范学院,如日本职业能力开发大学、韩国仁川技能大学、法国国立学徒师范学校等;二是在工科技术学院培训;三是通过专门的职业教育师资进修、培训机构来培养。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教师的招聘标准较高。职业教育师资的任务决定了他们应具备的素质比普通学校的教师更专门化。教师职业教育首先应具备从事职业教育和职业道德,他们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还应熟悉专业生产实际,具有产生一定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通中学和大学教师的就业条件和职责不同,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重要的成功经验。

德国的职业教育教师都有严格的要求,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不允许持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德国对职业教育师资格要求主要有三点:一是至少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从而保证高职教师的基本理论知识;二是教师要通过实习或工作所获得的实践动手能力,就是说,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三是教人们通过正规的师范专业培训,掌握教育教学能力。

对职业教育教师,美国有严格的资格要求和选择程序。国家规定,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学士学位或以上学历。美国几个州明文规定,必须有学士学位教育,优秀的人才具有相关领域的学士学位的1-2年的实践经验,一个职业技术教师资格证书。

同时,发达国家的教师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更加完善,有培训机构专业前,后继续培训机构,教师有一个稳定的渠道来源。

(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

企业、行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统称为社会力量。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其他社会力量在职业教育非常积极地参与。企业或行业主要是通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干预。在环境中的主动参与,各种各样的校企合作模式,逐步形成了国际,如美国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工读交替制”,澳大利亚“TAFE”和日本的“产学合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企业(行业)广泛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过程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行业)的技能培训的实践,并通过企业接受是目前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培训结束后,学生可以工作。参加工作、参与面广,成为企业的一大特点。行业参与教育过程,参与学校各方面的企业,如学校的管理、专业设置、教师培训、教学计划、课程改革。例如,在德国职业教育应由行业协会制定毕业生能力要求,公司不仅是制定培训计划,但也提供培训基金;在英国作为雇主,公司在一些主要机构如教育基金会、所有的澳大利亚TAFE学院、大学理事会、总统大多数成员都来自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到学校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建立职业教育机构或提供援助。

(四)办学体制开放、灵活

开放的、灵活的办学体制,是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另一个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灵活的入学方式,所有的人都能入学。例如,对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的主要机制是美国社区学院的学生,没有年龄限制,对所有15―70岁的人开放,而且没有入学考试,只要有高中文凭和成绩单或等效的入学条件。第二,教育系统的多样化。德国,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满足岗前培训、岗位的需要,采用不同长度的学时,实行一校多业务,全日制、半日、晚上,为多种教育系统假日等。第三,办学形式多样化。办学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学习风格与政府、企业和学校不同的是,发达国家出现了多种办学形式,例如在职业学校为纯职业学校系统,主要形式的合作体系形成职业教育集团系统。第四,灵活的教育方式。例如,美国社区学院的信用制度以及各学校之间相互承认学分,可以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是灵活的,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工作和研究的出路。

二、对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启示

通过成熟的办学模式,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这些技术员构成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达国家的基石,参与全球竞争,为发达国家赢得全球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给我们很多的思考与启示。

(一)健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发达国家以法律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始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促进教育教学。主要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立法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保证在不同时期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同步,政府出台法律、法规相配套。我们应该通过立法加强质量控制发展职业教育。中国目前没有一个完整的、专业的农民职业教育法,只有相关的“职业教育”《民办教育促进法》。由于相关立法的缺失,导致管理体制不顺、资金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不健全。因此,为了确保江苏高等职业教育的顺利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序的发展环境,中国应加快专门立法建设,为了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为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的必要保证,中国教师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系统建设。

(二)切实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江苏省职业教育甚至整个国家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数量少、教师评价体系不健全等缺点。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重要。高职院校应特别注意教师团队建设,建立新的建设目标,建立新的概念。第一,“双师素质”的目标。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有计划安排教师去相关基地进行有效培训,并且支持教师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进行自我增值,校企联合建设教师培训基地的同时,充分发挥基地改善质量的双重功能。第二,进一步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来源,学校通过各种渠道招聘企业和其他行业的专家,引进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也可以制定优惠政策。第三,适度匹配的评价体系和奖励,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充分激发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尤其是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职业教育在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参与是非常必要的。教育和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宽的,连锁涉及更多的利益与责任的主题。因此,如果你想成功,你必须互相配合。从江苏省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除了政府、学校、企业,主要是缺乏强大的凝聚力,导致江苏职业教育的“跛脚”。江苏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注意挖掘和吸收企业联盟协会、社团、协会、银行、基金和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学校,尤其要注意培育社会中介组织。中介机构,作为一种协调和缓冲机构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解决利益冲突,两者之间的矛盾,发挥中介机构的协调作用,受试者在当前的不平等的条件下,可能有助于促进合作。

(四)明确自身的定位和方向,办出自己的特色

江苏省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不外乎三种:第一种是依托普通高校设立研究院/职业教育,如东南大学职业教育学院;第二是企业运行的,如南通紫琅学院;第三是独立的职业院校,如台州师范专科学校、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等。然而,这三种教育模式已在不同程度有向本科的发展趋势。本科教育在不同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它有一些明显的优点和第二模式的特征。但是模型更接近于本科教育模式,在专业设置上是同等程度的普通高校。中国主要的职业教育是第三种模式,但高校升格更名成风,如泰州师范专科学校2013年升格为泰州学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这直接否认职业教育本质的大学生,偏离了方向,直接导致了江苏职业教育的地位不高,缺乏活力。只有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明确定位,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定位,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模式。

总之,吸收西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区别对待文化背景、生存土壤和形成机制的差异,结合江苏省实际,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精心培育,加强合作,才能形成具有江苏职业教育特色的办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凤云,高建宁.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战略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2007(8):91-93.

[2]匡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8(6):63-68.

[3]杨福家.中外职业教育观之差异[J].求是,2009(9).

收稿日期:2014-10-08

法制教育讲稿范文3

大家好!

近年来,自然灾害事故和我们校园受到的不法侵害案时有发生,尤其是今年以来幼儿被伤害案多达近十余起,伤亡幼儿达近百人之多,实属惊人,所以我们的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给我们的幼儿创造安全的、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在日常生活中,会有许多危害不时地危胁着我们的人身安全,但只要我们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并掌握一些安全防范措施,我们就能避免一些危害的发生或能把危害降到最低点。下面我就如何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讲以下几点:

一、必须教孩子学会的逃生技巧

1.果断逃生

孩子要建立这样的意识:遇到坏人、地震、大火或其他对幼儿生命造成威胁的侵害,应当果断逃生,拔腿就跑。自警、自救、自助,可以不要等大人的指挥。

2.逃生的技巧-转身就跑

看到有人举刀冲进幼儿园,不要怕,不要呆在原地不动,一定要转身快跑,越快越好。

3.眼疾动作快

如果遇到突发事情,一定不要着急,要向人多的地方跑,向大人求救,眼疾动作快。

4.学会寻找藏身之处

有人用凶器靠近,马上找隐蔽的地方躲藏起来,尽量不要让他发现自己。跑到教室、厕所、老师办公室,能躲在桌下就躲起来,能关上门就关上,并插好门。可以找厚纸板或其他东西把缝隙遮起来,不要出声,让歹徒注意不到这里有人。

5.拨打110或父母电话

平日牢记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和电话号码,在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时间拨打父母或110电话,为自己争取援助。

6.平日的安全防范措施

上下学,一定要等家里人来接,不可乱跑,按时回家。即使在学校或幼儿园也不能一个人单独行动,要跟小朋友和老师在一起.公共场所也一样,不能离开家长的视线,以防止意外发生。

二、如何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随着社会对儿童造成的不安稳,我们做家长的除了要教会孩子要善良、诚实、懂礼貌,更要提高宝宝的自我保护能力。孩子对危险的自我保护能力是非常差的。千般爱护,莫过自护。作为家长的我们,要提前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自我防护知识,就可以让孩子冷静面对侵害、机智保护自己。

1、占小便宜吃大亏

告诉孩子,不认识的人给的东西不能拿。有时孩子会禁不住美味或者玩具的诱惑,在陌生人的劝说下接受这些东西,告诉孩子接受赠与是会受到侵害的。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

2、熟记电话号码

让孩子熟记家长号码、名字、家庭住址、自己的名字等一些有助于联系家里人的方式。另外尤其要牢记常用的报警及急救电话,如110、120、119等等。

3、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平时应教育孩子不准给陌生人开门,不管他说他是谁都不要开门,你可以隔着门告诉他,你爸爸在睡觉,让他过一会再来。然后,给家长或邻居打电话,告诉他们有一个陌生人在家门外,让他们不要挂断电话,直到陌生人离开为止。

4、上下学家长要陪护

孩子上学和放学时,最好有家长接送,如果家长没空来接送可以让孩子跟他的同学一起回家,或者直接去同学家,家长晚上去同学家接就可以了,最好不要让孩子单独回家,以免发生意外。

5、教孩子学会拒绝

放学了,陌生人或者父母单位的同事接孩子回家。只有父母或固定的几个亲友接送才能跟他回家。如果需要其他人接送,一定要给孩子打电话,亲代今天将由谁代替接送。或者打电话给老师,交代老师今天父母不来,由某某来接孩子。

6、报纸、电视中的案例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看报纸、电视,一方面既能增长孩子的知识,也可以让孩子知道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不安全事故应该如何处理,提高孩子的忧患意识。

7、自我保护意识,家用电器的使用,电源插销,热水,煤气都不要动。有时候在家里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事情,热水烫伤是非常多见的,所以一定要让孩子远离热水。召气和液化气也很危险。教会孩子使用家用电器,这样孩子们就不会因为好奇心而出危险,就不会乱摸乱动了。

8、遵守交通保安全

在我们学校的前面有一条乡镇公路,路上车辆来来往往。我们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不然是很危险的,小朋友们在来回路上要注意安全,走的时候一定要靠右边走,而且要沿路边或人行道走,并且不能在路上互相追赶、打闹、嬉戏或做其它事情。横穿马路,要注意停、看、走——要停下来,看看左右的来往车辆,等没有车的时候方可通过。,严禁我们的小朋友在公路上踏滑板车。

三、自我保护儿童安全

为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儿童安全,下面我教小朋友们一首顺口溜,来提高你们的安全系数。

1.生人来,门莫开(独自一人在家,千万别给生人开门)

2.攀高处,使不得(要让孩子们懂得不要攀爬高处,危险)

3.离电源,远一点(教导孩子们离开关电源远点,这些都是不能碰的东西)

4.夏天到,别玩水(这个可能适合农村的孩子们,毕竟农村的河流啊多点)

5.过马路,要小心(教导孩子们从小就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过马路)

6.遇危险,喊救命(碰到危险,要大声呼喊救命)

7如走失,找警察(万一走失了,可以去找警察,或者打110)

8.生人食物我不吃(教导孩子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都不能碰,不能吃)

9.我的身体你别碰(要从小教导孩子,自己的身体谁都不能碰)

10.滚烫东西不能摸(教育孩子开水刚做好的饭菜都不能碰,以免烫伤)

法制教育讲稿范文4

大家好!刚才,彭检察长给大家作了一个简短而热情洋溢的报告,他对我们学校过去在法制教育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今后进一步做好法制教育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思考彭检察长的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好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筑牢坚实的法制教育防线,让我们对彭检察长的到来和精彩报告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多年以来,县人民检察院始终把《预防青少年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其与学校师生联系紧密的相关法律的宣传教育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多次选派法律知识功底过硬,办案经验丰富的多名同志担任法制副校长,为学校的法制教育献计献策。据统计,6名法制副校长先后到所任职学校好有关学校开展调研活动30多场次,举办巡回法制教育图片展,作法制报告35场,受教育学生4万多人,特别是检察院法警队队长李海平同志充分利用自己对教育工作熟悉的优势,结合县内外发生在学生中的违法犯罪案件,剖根析源,深入浅出,阐理明法,通俗易懂,切近学生生活,受到师生的热情欢迎和好评,仅他一人就受邀在全县30所中小学讲过法制课。检察院从领导到干警对学校法制教育热情投入,精心指导,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对法制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学法守法的自觉性,有效地遏制了学生中的违法犯罪案件发生,为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坚强的保证。尤其是我县高考质量的大幅攀升到越居全市第一名和古城中学平安校园创建以98分获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更是凝聚着检察院领导和广大干警的大量心血,说明了学校法制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这里,让我代表洛南县教育系统全体师生对彭检察长及其全院干警的辛勤努力再次表示衷心感谢!

老师们,我们都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在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把对学校教师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研究放在首位,要充分明确它是培养新一代合格公民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进步文明,首先是法律的尊严得到尊重,这样才能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才能培养出思想道德高尚,法制观念牢固的有用人才。对学校法制教育要像抓文化课那样抓研究,抓投入,抓考核,抓效果,要及时有效地解决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学校法制教育成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抓手,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法制教育讲稿范文5

关键词 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指数;质量工程;成因;区域差异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07-0047-08

“十一五”期间,江苏省以质量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增强了高职教育的吸引力,强化了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省内高职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也较为突出[1]。本文利用质量工程数据,通过构建高职教育发展水平指数,分析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区域发展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成因。

一、指标体系的确定

高职教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主要基于人力资本形成理论。人力资本形成通常可归结于教育、培训、健康、医疗、迁徙等方面,其中正规学校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2]。对于区域高职教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其衡量客体是区域,而具体测度则与高职受教育者个体人力资本积累程度紧密相关,可以用以下模型进行概括:

H=f(I)

其中,H为区域高职人力资本总量;N为区域高职在校生数量,即数量因素;f为高职人力资本投入产出函数,即效益因素;I为高职人力资本投入量,即高职教育资源水平因素。

具体解释如下:首先,高职教育是高职受教育者个体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高职教育质量对于其人力资本积累有显著影响,高职教育质量越高,个体人力资本积累越多,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其次,高职教育质量受高职教育资源投入水平的影响,而资源投入是否能产生人力资本,还体现在效益问题上。在同等投入条件下,这种效益与就业率紧密相关,就业率越高,投入效率越高,反之亦然。因此,高职教育发展水平可以通过规模、资源水平、效益三个因素进行测度,这是区域高职教育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第一层次。因素层又分为若干因子层,即指标层,用于具体指数的测算。

(一)规模因素

规模因素反映了区域高职人力资本数量。这种数量体现为两个因子,一是人力资本绝对数量,表现为区域高职院校在校生数;二是人力资本结构数量,即人力资本专业种类。

(二)资源水平因素

资源水平因素主要针对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投入资源越多,人力资本数量越多。这一指标本质上是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目前,通过第一轮高职高专教学水平评估,江苏省高职院校在教师学历结构、人均校舍规模等硬性指标上已基本相似或相近。各院校差距主要是软实力,这种软实力表现为对各种硬性资源的利用和整合能力,如教学团队整体实力、课程建设能力、教学改革能力等。这一内涵本质上是与《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苏教高[2005]16号)的要求相一致的,即培养多样化人才;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强实践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而《若干意见》的核心内容即高职院校质量工程建设[3]。因此完全可以通过对各地区、各院校质量工程核心内容的评价,间接反映各区域高职院校现阶段资源保障水平。本文集中选取了示范院校数量、品牌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实训基地、实践创新基地、教学名师、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等8个指标。

(三)效益因素

效益因素是对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投入产出系数的综合评价。在同等投入条件下,这种效益与就业率紧密相关,就业率越高,投入效率越高,反之亦然。因此本课题选择最具有综合性特征的总就业率(涵盖协议就业率、灵活就业率、升学出国率)作为评价指标。

(四)权重确定

1.因素层指标权重

因素层包括规模因素、资源水平因素、效益因素三个指标,因此只需两个原则即可确定排序。

稳定性原则:规模因素由在校生人数和院校数两个因子层构成,院校招生规模与数量改变有着严格的行政程序,稳定性极高,而资源水平因素与效益因素可以通过教学投入增减及教学模式转变加以变化,动态性强。本着这一原则,规模因素列因素层第一位。

差异性原则:效益因素对高职教育发展指数有着重要影响,直接决定着高职投入的有效性。但通过数据比较发现,江苏省各区域高职高专就业率总体相近,以2011年为例,总就业率变幅在86.29%~98.23%之间。因此按照差异性原则,资源水平因素位列效益因素之前。

通过专家征询,规模因素、资源水平因素、效益因素权重分别为50、30、20。

2.规模因素指标权重

规模因素指标分为学生规模与高职院校数量两个因子,分别代表人力资本绝对数量与人力资本结构数量。因此只需一个原则即可确定排名。

相较于高职院校数量,学生规模变化比率(增减招生数/原招生数)小于高职院校数量变化比率(高职院校增减数/原高职院校数),因此其相对数量较为稳定,即学生规模因子优先于高职院校数量因子。

通过专家征询,学生规模、高职院校数量因子权重分别为60、40。

3.资源水平因素指标权重

资源水平因素共包含示范院校数量、品牌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实训基地、实践创新基地、教学名师、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等8个因子,在确定排序时按照如下原则:

整体性原则:即院校>专业>个人;院校类因子1个,即示范院校数量;专业类因子4个,即品牌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实训基地、实践创新基地。个人类因子3个,即教学名师、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整体大于部分即院校大于专业,专业大于个人,精品课程大于精品教材。在专业类因子中,品牌特色专业是教学团队、实训基地等教学资源因子的综合评价因子位列专业类因子第一位。同理,在个人类因子中,精品课程是整体,精品教材是部分,因此精品课程优先于精品教材。

稳定性原则:在专业类因子中,教学团队属于软实力,而实训基地、实践创新基地属于硬件投入,而人力资源要素相较于硬件条件更为稳定,因此教学团队位列实训基地、实践创新基地之前。同理,教学名师优先于精品课程、精品教材。

重要性原则:即资金投入多者优先,实训基地投入一般在400万元左右,实践创新基地投入一般在25万元左右,实训基地投入远超实践创新基地,因此实训基地优先于实践创新基地。

按照上述原则,对8个指标权重进行排序,并采用德尔斐法进行专家咨询,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因素因子指标体系及权重

二、指标计算

本次资料搜集全部采用质量工程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为《2011年江苏省教育统计年鉴》《2011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江苏省教育志》,以及教育部网站与江苏省教育厅网站。

(一)规模因素计算

1.因子指标标准化

采用极值标准化法对学生规模、院校数量因子进行标准化,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Sij=100×

其中,i为城市名称;j为因子层指标名称;X为因子指标;Sij为因子标准化值。

2.规模因素分值计算

其中,Si为规模因素分值;W为因子指标权重。

具体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规模因素指标分值

(二)资源水平因子计算

1.各因子赋分值,详见表3。

表3 资源因素各因子赋分分值

注:教学名师、实践创新基地不赋分,直接按其个数标准化。

2.因子指标标准化

采用极值标准化法对8个因子进行标准化,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Rij=100×

其中,i为城市名称;j为因子层指标名称;X为因子指标;Rij为因子标准化值。

3.资源水平因素分值计算:

其中,Ri为资源水平因素分值;W为因子指标权重。计算结果见表4。

(三)效益因素计算

效益因素包含1个因子,即各地区高职院校平均总就业率,其计算过程是将各地区高职院校平均总就业率进行极值标准化,公式为:

Yi=100×

Hi=100×

其中,i为城市名称;X为因子指标;Yi为因子标准化值。由于效益因素只包含1个因子,平均总就业率因子标准化值即代表效益因素分值,具体计算结果见表5。

三、高职教育发展水平区域划分

(一)高职教育发展水平指数计算

高职教育发展水平指数包含规模因素、资源因素、效益因素三个指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Mi=Si×Ws+Ri×Wr+Yi×Wy

其中,M为高职教育发展水平综合指数;Ws、Wr、Wy分别代表规模因素、资源因素、效益因素的权重。最终计算结果见表6。

表6 江苏省高职教育发展水平综合指数

(二)高职教育发展水平区域划分

采用聚类分析法,即K-means算法对江苏省高职教育发展水平进行区域划分。参与聚类分析的变量采用两种类型:一是将规模因素、资源因素、效益因素共同作为变量,参与聚类分析。二是采用单变量即高职教育发展水平指数参与聚类分析。前者优势是综合性强,对于高职教育发展水平划分较为全面,缺点是没有考虑到三类因素在评价权重上的区别;后者优势是考虑到了三种因素重要性的差别,但在权重选择上有一定的人工干预。

聚类分析种类划分分别采用了三分法和四分法。三分法即按照江苏省经济发展程度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以考察省内高职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的耦合性,以期进行相关分析;四分法主要是考虑到高职教育受行政因素影响比较大,省会城市往往有较高的首位度,因此省会城市参与聚类往往使分析结果失真,因此将类型划分为南京、苏南、苏中、苏北。江苏省高职教育发展水平综合排序见表7。

表7 江苏省高职教育发展水平综合排序

四、江苏省高职教育区域发展失衡原因分析

(一)历史因素

江苏省高职院校普遍由原中职学校发展而来,其占比约为59.7%,因此各地区中职教育水平对高职教育发展有很大影响。选取1988年省内各城市中职学校的数量、隶属、行业、升格率等内容进行对比。

1.数量区域分布

苏南地区城市中职学校分布数量占绝对优势,苏南各市平均为17所,苏中苏北平均为7所,如除去新设立的泰州、宿迁两市,苏中苏北平均为9所。

中职学校分布不均衡,其原因包括:其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越发达,人才需求量越大,中职学校分布相对越多,这种中职学校与区域经济显著相关表现为苏南地区中职学校高于苏中与苏北地区。其二,行政地位。南京市既是江苏省省会,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因此该市不仅有大量省属市属院校,还分布着面向华东乃至全国的部属院校;无锡市是原苏南行署驻地,位于苏南中心位置,是苏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扬州市则是原苏北行署驻地,是苏中苏北地区重要的文化中心。这些城市中职学校数量大大高于各自区域中的其他城市。

2.隶属区域分布

从隶属关系来看,中职学校可分为三类:部属中职、省属中职、市属中职。部属中职是行业人才培养的骨干力量,在师资、设备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这类院校升格后往往成为高职院校的佼佼者,且都是国家示范(骨干)院校。从分布看,江苏省有18所部属中职学校,除徐州2所、扬州1所外,其余均分布于苏南地区。省属中职学校是省内行业人才培养的骨干力量,与部属院校一样,这些学校往往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地区分布相对均衡,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苏南地区均处于优势地位。市属学校主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相对于部省院校,市属学校在师资、设备等方面相对薄弱;行业特征不太显著,主要培养服务于地方的一般性人才,因此在专业设置上往往以大众性专业居多,升格为高职后特色不够明显。详见表8。

3.行业区域分布

苏南地区省属中职隶属于机械、电子信息等部门。这些学校升格后由于行业发展原因,招生形势较好,地方政府投入较多;同时该类专业对实训条件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其他学校进入这类专业门槛高,因此具有很大的初始优势;而苏中苏北省属中职往往分布于农林、轻纺等行业,这类专业招生形势相对较差,同时进入门槛低,可复制性较强。详见表9。

4.升格率区域分布

从升格率看,苏南地区远远高于苏中苏北地区,苏南地区中职学校平均升格率为62.43%,而苏中苏北地区中职学校升格率仅为38.02%,而同时苏南地区中职学校数量高于苏中苏北地区,这直接导致苏南地区高职院校数量多于苏中苏北地区。

(二)经济因素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江苏省高职教育发展不平衡除历史因素外,还包括经济、行政与文化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因素。本文主要通过区域生产总值与高职教育发展水平综合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展开分析[5]。

通过K-S检验可以发现,区域生产总值与高职教育发展综合系数呈正态分布,因此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系数检验。南京是江苏省会,其高职教育发展程度可能包含较多的行政因素。在包含南京的情况下,区域生产总值与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84,相关关系密切,而剔除南京后,相关系数更是达到0.92。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高职教育发展起到基础性支配作用。

在计算相关系数的基础上,可建立区域生产总值与高职教育发展水平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在包含南京的情况下,该模型为:

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指数(HVEI)=20.35922+0.783507*GDP

在计算相关系数和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指数与区域生产总值相关关系的程度,为此建立两者关系的散点图及模型图像,见图1。

图1 区域生产总值与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指数散点图

图1中,斜线表示回归方程,若城市位于斜线上方则表示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指数完全为经济发展程度所决定,高职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完全匹配,高职人才可实现就地消化;高于斜线表明高职教育发展水平高于经济发展程度,高职资源过剩,本地高职毕业生供大于求,高职毕业生外流;低于斜线表明高职教育发展水平弱于经济发展程度,高职资源不足,本地高职毕业生供不应求。可将图1进一步转化为表10,由此可以分析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匹配程度。

由图1可以看出,江苏省高职教育发展程度基本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但区域差异明显:首先,高职教育发展水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有三个城市:南京、常州和淮安。南京所在点与斜线垂直距离较远,说明南京高职教育发展水平远高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在统计上表现为有较多模型所不能解释的残差,因此,南京市高职发展水平除经济因素外还有其他重要因素。其次,高职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城市有无锡、镇江、南通、扬州,这四个城市所在点与斜线基本重合。第三,高职教育发展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有6个:苏州、泰州、徐州、连云港、盐城、宿迁。这种高职人才供给不足在不同地区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其一,外地高职人才通过流动进行调节可以满足当地需要,如苏州;其二,苏北徐州、连云港等经济洼地与人才洼地叠加,高职人才无法向经济洼地流动,对经济发展有可能构成硬约束。

表10 江苏省高职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匹配程度

(三)行政因素

经济水平、历史因素对高职教育发展水平有着较大影响,但从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有些城市高职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有着较大不能解释的残差。从现实看,如南京;从历史看,如扬州。因此,行政因素在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可以从三个方面解释:一是地区行政地位;二是各市高职教育发展路径,这一点对于市属院校影响尤大;三是院校发展路径。第一点主要针对南京,即其省会的行政地位使在宁高职院校往往具备区位优势,而二、三两点对其他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程度具有较大影响。

1.地区高职发展策略

地方人民政府对于高职发展路径具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市属高职院校。目前江苏地区高职院校发展有两种路径:

一是以苏南地区为代表的中等职业学校独立升格策略,即保留建制,独立发展。以常州为例,从历史看常州市中职教育发展水平不算突出,表现为中职学校数量少、级别低,但在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时,常州6所中职均独立升格,并实现了抱团发展,这种策略使常州的高职发展水平特别是制造类专业在苏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苏南的独立升格策略较大程度保留了中职学校的特色专业,形成了“特色专业+大众专业”的发展路线。

二是中等职业学校被相关院校合并吸收或合并升格策略,以苏中苏北地区院校较为典型。以扬州为例,从历史来看,扬州市中职学校发展水平较为突出,且门类较为齐全,在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时,大量中职学校被本科或大专院校吸收合并。这种发展策略的优势是可以集中精力发展少数招生好、发展快的大众化专业,但缺点是高职院校特色不明显,一些富有明显地域特色或行业特色的产业存在人才断档危机,如扬州玉器、漆器产业、国土管理等。

2.高职院校发展策略

我国高职院校往往保留着较为浓重的行业办学特点,其中又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为国家部委办学;第二种为省属厅局办学;第三为地方人民政府办学,主要是地级市人民政府。这三种办学模式差异较大。前两种是行业办学,因此学校特色非常鲜明。在计划经济时期,行业主管部门支持力度很大,很少考虑市场因素。1998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诸多部委属中职被下放到地方,这些学校由于专业性强、就业狭窄,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但随着政府体制改革,不少行政性机构改制为事业单位甚至企业单位,这类院校传统专业就业面逐渐打开,加之行业历史渊源深厚,逐渐形成了特色专业+大众专业的专业布局模式。这种布局模式的特点是特色专业服务于行业,具有鲜明的行政导向,在资源分配上受到行业甚至地方政府的优先照顾;而大众专业则主要面向市场,且往往由原特色专业衍生而来,具有一定的行业背景。这种院校往往在质量工程项目中占据优势。

地方政府办学主要考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因此与市场联动性强,专业往往具有短频快特征,即投入少、积累少、见效快、招生好。这类院校办学功利性强、专业更新快,但积累不深、特色不明显,在质量工程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参考文献

[1]李永宁.江苏省县域人力资本竞争力的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15).

[2]王德劲.我国人力资本测算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3]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Z].苏教高[2005]16号,2005-6-17.

[4]江苏省教育志编撰委员会.江苏省志·教育志[D].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4.

[5]刘钊,等.我国各省区教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状况分析[J].中国农机化,2008(4):92-96.

Analysis on Regional Difference and the Caus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Based on the Data of Quality Engineering

WANG Dan,SHAO Ru-jun

(Yangzhou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angzhou Yangzhou 225009, China)

法制教育讲稿范文6

论文关键词:江西高等职业教育;SWOT态势分析;发展战略

一、江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主要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职业岗位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的人才既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江西省职业教育近年来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一定的质量。从2005年起,江西高等职业教育一直占据着江西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9年,江西高等职业教育完成了14.25万人的招生任务,占江西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57.8%;在校生42.66万人,占江西整个高等教育在校生的53.8%。[1]目前,江西省现有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43所、高等专科学校6所。另外,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和成人高校也举办了高职教育,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了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及示范性职业学校,成为了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

SWOT分析法是由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安德鲁斯在他的《企业战略概念》一书中提出的。在SWOT分析框架中,S指企业的优势(Strength)、W指企业的劣势(Weakness)、O指环境向企业提供的机遇(Opportunity)、T指环境对企业造成的威胁(Thre ats)。采用SWOT框架分析,可以在结构上进行深入分析行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将外部机会与威胁同内部优势和劣势加以全面权衡。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反复强调:“结构分析是确立竞争战略的基石,理解产业结构永远是战略分析的起点。”[2]以下笔者将应用SWOT分析法分析江西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通过与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进行对比,进而认识江西高等职业教育的不足,发挥现有的优势,把握机会,使江西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江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优势(Strength)分析

江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优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江西高等职业教育基础不断夯实

江西高等职业教育在运行机制、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加快了改革,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职业教育面向市场,创新了“订单培养”、“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经形成南昌、新余、赣州三大职业教育和培训基地,在此基础上打造了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及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极大地增强了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建设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江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双赢”的目标。“十一五”期间,江西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100万名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60万名以上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江西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已经占江西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

(二)江西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模式不断创新

与普通高校相比,在管理机制上,高等职业院校具有更为灵活、高效的优势,往往突破传统教育思维的局限性,针对市场化需求,大力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完善教学内容,建立适合市场需要的办学模式、课程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大部分江西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采取人才聘用制度,并建立了一整套考核、奖惩制度。2009年,江西省有166家企业与职业院校签订了订单培养和校企合作协议,十余家光伏企业与区市教育部门合作建立多个光伏职业教育基地,有效解决了职业院校教育改革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之间的矛盾。

三、江西高等职业教育的劣势(Weakness)

(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发展规模与教学质量存在现实矛盾

江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数量偏少、固定资产规模总体偏小,考虑到人口基数、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化需求,江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同时,江西很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普遍面临校舍、经费、师资和生源短缺的困扰。不少高职院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办学无特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二)江西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仍然较落后

从江西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结构来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明显落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真正从事过生产实践的专业教师较少;不少院校没有较好地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对教师培养仍采用传统的大学师资进修方式,目标简单停留在提高学历层次上。此外,由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学工作繁重,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提升空间狭小,专业教师在教改和科研投入方面严重不足,尤其是实践技能提升欠缺,这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三)江西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竞争力仍然偏低

从总体来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江西省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江西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竞争力偏低,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既有体制原因,也有社会因素;既有学校层面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从教育体制层面来分析,职业院校往往受制于经费约束,教学设备陈旧,图书资料短缺,特别是实验和实训条件差,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实际动手能力训练机会,致使教学质量明显下降,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整体仍然偏低。

四、江西高等职业教育的机遇(Opportunity)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时期,社会和行业对高级技能型人才的持续扩张需求,国家及江西省在宏观政策方面给予职业教育极大的鼓励与扶持,给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高级技工在劳动力市场上成为稀缺人才,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省确立了“以工业的崛起加速江西崛起,以工业的振兴实现强省富民”的奋斗目标,确立工业化核心战略。为了实现这一关乎江西全局发展的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的各行各业需要数以百万计的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江西经济的持久快速发展,对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增加,这是江西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大量高技术含量生产设备进入企业后的必然要求,这也为江西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二)政府高度重视高职教育并不断加大投入

据统计,在“十一五”时期,江西省各级财政对教育投入明显增长,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2009年达到3.57%,比2006年的2.56%提高了1.01个百分点。为实现2012年达到4%的目标,将适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和教育专项经费的投入。另外,从2009年起,江西省用四年时间建设10所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投入职业教育专项资金达2亿元,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同时,为加强重点专业领域建设,省政府在1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中,选择50个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扶持,形成重点专业建设群。近年来,江西省政府不断加大投入,确保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按国家规定的比例逐年增长。江西省财政年初预算时以每年增长10%的比例安排高等教育经费预算,逐步增加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省政府并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提高全社会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积极办好公办职业院校,大力发展民办职业院校,推进职业教育专项建设计划。

五、江西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威胁(Threat)

(一)普通高校扩大招生的冲击

近年来,江西高校连年扩招,门槛一降再降,许多学子涌向普通高校以圆“大学梦”,2008年江西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了22.57%,2010年达到25%左右。根据2011年招生计划估计,江西普通高校的扩招仍将继续,江西省内有13所高校适当增加了本科计划,比上年增长1.61%。这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产生冲击,显然,选择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还将呈减少的趋势。

(二)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总体偏低

受传统文化和教育价值观取向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评价体系中处于明显偏低的位置。职业教育在人们心目中地位较低,职业教育往往是迫不得已的教育路径选择。高等职业教育不正规、师资不强、办学软硬件条件不到位。仅受制于优质高中生源的限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质量难免会打折扣。虽然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更容易,但传统的偏见和形成的路径依赖下,高分考生报职校是非常罕见的,中下游考生往往是迫于无奈才上职校。

(三)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威胁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企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减少,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并且,受传统教育重知识、轻能力的影响,社会上的“文凭热”、“人才高消费”现象仍然在有些用人单位占主导意识,这些单位在录用员工时对本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追求高学历。如有的酒店招聘司机和保安时均需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盲目地抬高了人才的学历要求。这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浪费,同时也给高职毕业生就业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

此外,不少高职院校的专业学科调整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社会需求少的冷门专业,往往没有及时改变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模式,导致学科专业结构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脱节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不少毕业生很可能因社会劳动力职业需求变化而失去就业机会。

六、江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赣和人才强省战略,推进江西省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市场化,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江西的重要途径。根据以上对江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的SWOT分析,我们进一步分析得出以下江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一)在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前提下扩大教育规模

目前高职教育发展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学质量问题。在正确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认真地进行改革和调整,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借鉴美国先进的CBE职业教育模式,必须对高职教育的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以职业分析为基础,将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分解为若干个综合能力,再把每个综合能力分解为若干个专项能力,并成为学校确定培养模式、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大力推广产学研合作模式。

江西高等职业教育当务之急是提高质量内涵,在“做强”与“做大”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与结合点,不断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教学设施条件,强化质量意识、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效益,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必须坚持“规模质量兼顾、质量优先”的发展道路,才能为高职院校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动力。

(二)加快建立适应专业教学改革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以职业工作特征为逻辑起点,不断改革专业教学方案,推动课程大纲与专业教材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建立适应专业教学改革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对新进入高职院校教师岗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拟先派到企业实习1至2年,提高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当前的重点应落实在有计划地对在职教师进行轮训上,改变以往只讲学历、只讲论文的考核标准,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仅为院校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并且提高行业企业专家兼职授课比例,通过公开观摩教学和传帮带,使得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具备企业、行业管理能力,懂得企业和行业管理规律,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同时,具备相应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科技和经济等快速变化的时代要求,善于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的能力。

(三)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

高职专业设置的趋同往往是造成高职毕业生竞争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面对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实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培养特定层次和类型的专才。高职院校必须要实施“错位竞争”理念,更加注重差异化竞争,更加注重特色的打造和培育,强调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培养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瞄准生产实践,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特。”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专业特色是学校的招牌。

首先要深入分析劳动力市场职业的发展趋势,强调专业开发的灵敏性,紧跟产业发展变化的新需求。其次,深入研究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设置情况,努力凝练出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以专业特色培养人才,以人才培养的高质量站稳市场。最后,通过科学设置专业和调整专业结构,把优势专业做大做强,建立课程开发、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一系列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四)坚定不移实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结合得不够紧密,是当前江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通过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模式,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必须走产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育模式。简而言之,高职教育最有效的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订单式培养。学生进入职业教育学校学习后便与毕业后的就业形成挂钩。在德国,每年高中毕业生考大学的比例一般不足50%,很大一部分学生都选择职业教育或培训落实了就业。

工学结合的形式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有效克服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两张皮的弊病,教学针对性更强,专业学习更系统、更扎实,学生真正融入到企业和专业中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也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给予相应学分。通过工学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订单式培养可以直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与企业的用工问题,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和企业“三赢”。

(五)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高等职业教育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