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率的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圆周率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圆周率的故事

圆周率的故事范文1

天文学真的很重要。在漫长的古代,从有文字记载开始就一直在研究天文,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制订历法和确定四季的变化,就是要确定一年有多少天、季节是如何更替的。这有啥研究的?最冷的时候就是冬天,小树小草发芽时春天就来了,到热得受不了时绝对是夏天,再凉快时就是秋天到了……即使没有现在这么精确的日历,大约算一下也差不了太多,能有啥了不得的?如果你们真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精确的历法是极其重要的,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确定播种的时间。

最早的人类和动物们一样,常常不知道下一顿饱饭什么时候到来。从有人学会种庄稼开始,这个问题才一定程度地得到了解决。总结一段时期的播种收获规律后,最有经验的那个人就成为大家的指挥员,负责告诉大家什么时候做什么农事。但气温、雨水这些事情总是有变化的,仅仅靠经验,一次失误就可能造成一群族人饿死甚至一个部族的覆灭。时间越准确,农作物的收获就越有保障。于是,通过天文研究,年月日和二十四节气的确定就发挥了巨大作用。

当然农耕只是天文研究的服务对象之一,牧、渔、猎和躲避自然灾害等等方面也都迫切地需要天文学作出指导。既然如此,祖冲之这些科学家们研究天文也就罢了,还那么醉心于数学、执着地精确计算圆周率做什么呢?

圆周率是指平面上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也就是周长除以直径的值。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圆周率最早用于解决有关圆的计算问题。比如制作车轮的时候,可以事先根据车轮大小计算出所需的木料(最早的车轮是木头做的)――这个时候的圆周率不用那么精确就足够使用了。但在天文学的研究和计算中,圆周率成为一个无法忽视却又难以确定的重要参数,它的精确度直接决定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对圆周率的依赖程度,决定了好多天文学家同时也必须深入研究数学――祖冲之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圆周率不是祖冲之发现的,祖冲之的贡献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这个纪录一千多年后才被一位阿拉伯数学家打破)。这一成就受到中外科学界的极大认可:1964年,为了纪念祖冲之对中国和世界科学文化作出的伟大贡献,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将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1967年,也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科学家,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

在中国古代,最早提出并确定圆周率的是两本书籍:《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两本书中都提出了径一周三的古率,也就是说,它们把圆的周长确定为直径的三倍,确定圆周率为3。《周髀算经》大约成书于商末周初,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唐朝初年把它确定为国立最高学府(国子监)的教材之一。它在数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介绍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以及怎样引用到天文计算。《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它的贡献是最先阐述了分数和负数的运算。

前面这两本书的作者都已无法考证,真正有名有姓、比较准确地算出圆周率的第一个人是东汉的张衡(就是那个发明浑天仪和地动仪的天文学家)。张衡推算出的圆周率值为3.162,虽然以我们现代人看来,他在小数点后第二位就搞错了,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其实已经是极其难得的了。

直到魏晋时期的著名数学家刘徽,才计算出我们现在可以将就使用的圆周率数值3.14。而祖冲之给出了极为惊人的答案: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分数是355/113或22/7。看看现在的圆周率值3.141592653589……让举世震惊一点都不奇怪啊!再想想那个时候没有计算器更没有电脑,甚至连算盘和阿拉伯数字都没有,计算起来是多么艰难啊!能做到这事儿的人,绝对既有学问又有毅力。

据说祖冲之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听爷爷给他讲科学家的故事,他尤其喜欢东汉的张衡,立志要成为一名天文学家。要成为天文学家必须学好数学,因此他求家人给他找了数学老师。一天晚上,祖冲之躺在床上想白天老师说的“圆周是直径的三倍”似乎不对。第二天一早,他就拿了一段妈妈做鞋子的绳子,跑到村头的路旁,等待过往的车辆。直到来了一辆马车,祖冲之请求驾车的老人停车,用绳子量了车轮的直径和周L,他发现车轮的直径不到周长的三分之一。这个发现让他十分兴奋,因此更加不断地努力学习数学,长大后又研究了刘徽的“割圆术”,终于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得到了巨大的突破。

他之所以能有如此惊人的成就,与他有理想、有志气、勤学习、善思考这些优秀品质是分不开的。

圆周率的故事范文2

今天早上我写完妈妈给我布置的作业后,看了一本书。书名叫《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它一共写了4位无人不知的着名人物。分别是:祖冲之、爱迪生、达尔文、李时珍。除了祖冲之以外,爱迪生、达尔文、李时珍这3位,我们都在语文书上学过。那我就介绍一下大家语文书上没学过的祖冲之吧!

祖冲之:他是生活于1500多年前的南朝伟大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等等,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祖冲之真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古代人民的骄傲!他用割圆术求圆周率的方法,求得了3。1415926和3。14159927之间。祖冲之计算出来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是世界上第一个最精确的圆周率。定制了一个新历法——《大明历》(就是每391年便安排144个闰年)。提前两个月精确的推算出月食的日子

这四位名人,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职业的人(祖冲之是“全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都有恒心,都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都有永不放弃的精神,都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都从身边的事物上得到发明另一个东西的灵感、启发。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都刻苦钻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都是他们祖国的骄傲,他们都超越了前人。

五年级:李菁

圆周率的故事范文3

针对这个目标,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师:这个图形你们认识吗?(正方形)你能指出它的周长吗?(一位学生指一指)想要求出它的周长,你需要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

师:怎么知道边长呢?(量一量)

师: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已经量过了,边长是20厘米,算出它的周长了吗?(80厘米)你是怎么算的?(20×4=80厘米),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有什么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

(课件出示圆)

师:这个图形你们认识吗?你能指出这个圆的周长吗?(学生指后课件演示)

师(出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圆的周长(板书)。

二、探究新知

现在我手中有一个圆,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用尺子测量出圆的周长呢?(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小组讨论)

(一)测量圆的周长

要求:合理分工,仔细测量,如实填写。

(学生开始测量填表……3分钟口头反馈)

你们都得到圆的周长了吗?

(二)为什么要学习圆的周长公式

师:同学们刚才完成得非常出色,接下来,我们来轻松一下。老师这里有一根绳子,你能变出一个圆来吗?(一学生完成)老师问一下,你能比划出这个圆的周长吗?(学生比划)你还能用绳测和滚侧的方法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不能)

师:量不出来没关系,现在老师也想来玩玩(不时变化圆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生:圆越来越小。

师:圆的周长呢?

生:也越来越小。

师:为什么圆的周长越来越小呢?

生:因为圆的半径越来越小。

师:圆的直径呢?(也越来越小)看来圆的直径越长周长就越长,直径越短周长就越短。那么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能否从中找到求圆周长的好办法呢?让我们来研究一下。

(三)探索圆的周长公式

师:请同学们继续四人小组合作,先测量出圆的直径,再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最后完成表格。

要求:仔细测量,认真计算,如实填写。

(学生测量并计算3分钟)

师:通过同学们的实验和老师的实验,我们都能得到周长/直径=3倍多一些,这个3倍多一些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称为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如果用字母C表示周长,d表示直径,就可以写成C/d=π。

关于圆周率的研究我们中国是最值得骄傲的,早在2000年前就在《周髀算经》中记载了“周三径一”,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后来我国又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简单介绍下……)

(学生列式计算并反馈)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的周长,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

三、知识应用

师:看来同学们都收获不少,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些练习:实际问题的解决。

【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积极参与,主动获取圆的周长的有关知识。圆的周长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难点是理解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及圆周率。教学前为了使学生能利用知识迁移规律总结出圆的周长的概念,探究新知前,设计复习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出圆的周长的意义:即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在新课探究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有几种方法?我打破了教材有什么教什么的传统做法,放手让学生探索创造,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思考,一边动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有自由的活动空间,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更有了一份创造的信心。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通过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探索出“绳测”“滚测”“软尺测”三种方法测量圆的周长,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肯定了他们的方法。感悟、理解新知十分重要,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由于新知识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自己又亲自动手实验了,由此学生对新知理解得很好,在运用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体会了教师教是为了不教,学会是为了会学的真正含义。

圆周率的故事范文4

一、体制反叛

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成就就是独立电影。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制作电影《圆周率》的时候斥资六万美元,电影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殊荣,阿罗诺夫斯基凭借《圆周率》斩获了最佳导演奖。《圆周率》中描述的都市文明生活对日本导演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家本晋也和大友克洋以《圆周率》为蓝本分别创作了电影《铁男:金属兽》和《阿基拉》。《圆周率》诡异、反差的剧情发展手法得到了很大的反响,同时阿罗诺夫斯基也被冠以天才的称号。阿罗诺夫斯基的第二部电影《梦之安魂曲》打破语言的禁忌,和小休伯特?塞尔比的文学作品一样,像一颗氢弹爆炸,以极大的冲击力描述了一个现代文明堕落的社会。

阿罗诺夫斯基学习了斯坦利?库布里克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对于人生和太空的深远讨论,希望利用类似《黑客帝国》的超现实风格作为背景。电影《珍爱源泉》是有着深刻内涵的作品,其主题包括中国哲学、嘻哈、流行的情景剧、西方兵士社会和占卜学电影,表现了当代科学所不能解释的无奈以及对未知的着迷。这部电影是超现实的,这也就注定了其孤立性。不符合当时观影者的内心需求,导致其票房异常惨淡,所以在之后的电影作品中,导演迫于无奈只得减少电影的预算,尽管投资方面减少了,但是电影的主旨没有缺失。

阿罗诺夫斯基在制度的范围内仍然秉持着与制度本身相对立的立场,而且坚定地坚持自己的信念,相信悲剧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有着无穷的魅力,不应被好莱坞的电影框架限制以致消亡。他拒绝为了迎合大多数人的观影口味而改变初衷。达伦的艺术原则是,为观影者创造了一个更具有冲击力的感官世界和更加动人心弦的悲怆之感,来迎合人们天生就存在的对传统束缚渴望冲破的禁忌之心。

阿罗诺夫斯基电影中具有张力画面的动力来自于艺术的沉醉于主旨、负载过重的形体、灵魂陷入高度不安的打破禁忌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式对自身的忏悔。阿罗诺夫斯基作品中的主人公灵魂和形体都承受了双重的蹂躏和折磨,其艺术的观念中也夹杂了罗曼?波兰斯基希望被迫害的隐秘心理和另类的喜剧化效果、特里?吉列姆的虚幻和固执、斯坦利?库布里克隔岸观火的置身事外和大卫?克罗南伯格对现代社会人们灵魂空洞的毁坏与维系。

如果要最真实地展现天才的精神世界,普通的手法做不到,唯有用闪白的方式与他一起共赴疯狂,一同感受到的真实和营造出来的真实加在一起,才能让人明白天才的精神世界,也能强化天才的主观世界。电影《梦之安魂曲》是一部节奏与韵律极度配合的乐曲,电影剪辑手法不可谓不特别,将曾经的嘻哈蒙太奇剪辑手法、人物写实和短镜头等电影处理技术融合运用,通过营造若隐若现的距离感和蠢蠢欲动的躁动来展现这些精巧的技术,导演其他影片中也运用过类似的技巧,如在电影《幸运饼干》中,依然运用与《梦之安魂曲》相似的手法和技术来处理影片,运用差异性镜头完成了吃饭、推销以及推销成功等事件的连贯性,有的画面只需要几秒钟,有些画面需要几分钟,这样的连续性镜头在影片中随处可见。达伦在《圆周率》中想要表现出那位伟人的癫狂和躁郁,可是普通的拍摄无法让人感同身受,所以导演再次使用相同的手法和技术来捕捉镜头和剪辑画面,通过细节的刻画和长短镜头的交替配合运用,终于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现代很多剪辑手法能让影片达到最完美的效果,分屏手法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此法能最大限度地加深人物的主观体验和内心波动。在相关影片中有男女主人公亲密接触的画面,这时运用分屏的手法能将男女主人公分别记录,真正做到在同一件事上记录了所有人的表现。

在以往电影模式僵化的观感测试后,《摔跤手》和《黑天鹅》在叙事手法上侧重于现实,将主角的心理活动淡化,突出的是纪录片式的真实感。一些具有很强冲击力放大画面的对比感强烈,却仍然表现出理性与感性的链接点,淡化事实和心理活动的关系。

二、职业剧的超类型表达

从1930年开始,美国电影已然成为一种浑然一体的艺术形式。2000年以来,观影者再以看经典电影的眼光去观赏影片便显得颇有难度,在著名导演达伦所导演的电影中更是看不到一丝经典电影的影子。达伦所创作的电影牢牢抓住了观影者的情绪,并基于这一点在各种类型的电影面前显得游刃有余:影片《圆周率》是带有科技幻想类的恐怖片;影片《梦之安魂曲》充分将家庭、爱情和动作等元素混在一起;在电影《珍爱源泉》当中,不仅有着大量的历史描述,还有着对未来的设想和期待;影片《摔跤手》将摔跤这一体育运动成功地描述成了一位摔跤手的传奇;与其相反,在电影《黑天鹅》中,有着十分经典的歌曲舞蹈,在恬雅中却带着恐怖的画面,使观影者过目不忘。

倘若在电影种类这一高度来观察达伦的作品,就会发现达伦所创作的作品很多、很杂。当然也可以另起其他的高度去评价达伦电影始终如一的电影性质――对于不同的职业、性格的描写和绘画。

不同职业在不同环境下面对不同的事情有着不同的看法,将生命投入一个更险恶且丰满的世界。观影者喜欢站在不同职业上来观察达伦电影中各个职业的特点,凭借这些描写展示出人类身体承受能力的高度和心理承受能力的种类。

电影《圆周率》中的数学研究者;电影《梦之安魂曲》中被雇佣的观众、造型艺术师、倒卖者;电影《珍爱源泉》中的首席医生、欧洲斗士;电影《摔跤手》中的摔跤手们;电影《黑天鹅》中的演员们;电影《诺亚》中以一当千的诺亚。作为电影的主角,他们的存在性质不仅仅代表着整部电影,还借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中不同的人们作为表现他们的情感变化、国家历史、不同职业心理以及底层人群苦涩经历的介质,导演达伦探寻到能够真正表现出堕落与悲伤的一处“圣地”。

电影《圆周率》中,“著名的”数学研究者马克思?科恩想要凭借一己之力解开“上帝密码”,从中得出宇宙的真谛。马克思?科恩的坚持不懈被一家超模的公司发现,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德国人希望马克思?科恩去解读《圣经》中困扰了人们几十年的秘密。数学研究者马克思?科恩,在两大集团之间穿梭,他相信数学是能够解开世上所有问题的钥匙,最后,马克思?科恩想要证明自己的想法,将钻头钻入了自己的脑袋结束了生命。

具有规律性的数学与杂乱无章的宇宙和困扰人们几十年的秘密相比,想要用前者来证明后者可以说是无稽之谈。但是马克思?科恩想要在错综复杂的世界中探寻生命的真谛,在常人眼里这就是一种不自量力的行为。在电影《珍爱源泉》中的首席医生汤米,对医学的热爱和拯救身患绝症的妻子这种行为与马克思?科恩是颇为相似的。

电影《黑天鹅》的副导演麦克劳林认为,达伦对电影的执著或许在经过后也必须重归平庸。就像在舞蹈领域,在远处观望舞蹈,观看者将会感觉到舞蹈是那么的优美典雅。不过,一旦你从近处观察,你就会发现这是一种强横凶暴的体育运动了。

电影《摔跤手》和《黑天鹅》运用了不同的表达方法――通过显示表达和抓住观影者心理所惧怕的事物来描写的,成为遥相呼应的照应形式,演员们用肉体来形成表达手法,在过分运用身体的同时探索精神和肉体的“新高点”。

三、“身体政治”

倘若观影者能够对导演达伦、对影片的主角都做出过一定的“诊断”,那么观影者将会觉察到达伦所创作的电影中,主角们在心灵深处都存在着毁灭的阴影。导演达伦用暴力的手法表现出主角在人格上的毁灭,这一心灵上的变化和精神渐入崩溃也从侧面描绘出人们的本性变化历程,在影片的最终以悲剧收尾,同时也刺激着观众那已被绷紧的神经。

导演达伦的所有影片中所有主角的悲剧结局都是一种新的救赎,在电影《圆周率》中,数学研究者马克思?科恩,在最后用钻刺头颅的方式,让自己毕生的研究成果“回归大地”;电影《梦之安魂曲》中,影片最后,在经过“厄运的洗礼”后,几个主角蜷曲着身子,返回到生命的起点;电影《珍爱源泉》中,主角汤米在一个个悲剧发生后终于理解人生的真谛,用结束生命来逃避孤独;电影《摔跤手》中,摔跤手兰迪在观众的“大力支持”下成功渡过眼前的难关,并得到了璀璨的人生;电影《黑天鹅》中,舞者妮娜在最后的芭蕾中,用自己的血召唤出象征着凶险的黑天鹅,在生命的最后浴火重生。

电影《梦之安魂曲》中,主角们在自己的幻想空间中不愿醒来,甚至想象出虚无难忘的冤魂,就算是来自父母的关心也没法满足他们本身的寂寞,无法充实自己的心灵,所以,他们的面前只有来自虚空的救赎。

电影《摔跤手》中,主角是一个充满着毁灭性格的典范。在进行摔跤时,摔跤手兰迪是一个勇猛的男人,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兰迪仅仅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冒失鬼,一个只会在背后摩拳擦掌的人。兰迪只会凭着自己糟糕的感觉去做,并非是常人所能够理解的(如放弃和女儿重归于好、放弃与妻子的生活,甚至想要终结自己的性命)。

与电影《黑天鹅》中主人公悲惨的结局相比,他们都是在主人公面临死亡成就一生的故事。影片中的主角妮娜在化身黑天鹅之前,再次了解了“被压制许久”的自己。在妈妈看来,妮娜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长得过于娇小、对妈妈过于言听计从),因此,妮娜的妈妈成为妮娜心中可以束缚自己的一面墙,这面墙完全隔断了妮娜的本性和理想,把妮娜束缚在自己的卧室中,拦阻妮娜的成长。

凭借着本性对艺术的追求与探寻,妮娜顺利地通过跳舞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与罗伯特?史蒂文森的作品《化身博士》的情节很相似。妮娜终于在生命的最后了解到了自身所期望的与追求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达伦影片不同,在这部影片中,毁灭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与毁存的浴火重生,在电影《黑天鹅》中,死亡成为一种奢侈,并最终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在电影《珍爱源泉》和《诺亚》中,达伦对生命的成长和毁灭做出了思考。在这个领域当中,达伦将自身的救赎和痛苦的成长归据一类,而死亡则成为主角对生命领悟的真谛。站在这一高度来看,电影《诺亚》或许和达伦有着相同的观点。电影《诺亚》中的主角诺亚是一名“神之子”,却无力改变已经沉沦的世界,所以只能在经历了世界末日后对世界进行救赎。

圆周率的故事范文5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和仪表等,都可以在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还可以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并把它们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就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教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就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此外,还可以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圆周率的故事范文6

一、挖掘教材、自然渗透

小数教材融注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它们“隐藏”在众多的习题与“你知道吗·”中,需要我们数学老师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日常的数学教学之中。如数学教材中的“你知道吗·”中有一些内容就是介绍我国古、今代数学家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的感人事迹及伟大数学成就的,这些数学素材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极好教材,可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新课标指出:“要展示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要展示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要展示数学家的探索精神”。因此,我们可以专题讲解这些数学家的丰功伟绩、数学知识形成的背景文化,也可让学生课外查找、阅读、收集有关资料,组织学生专题交流,通过这样的数学学习,既可以让学生链接数学知识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读题和解题过程中,感受到我国灿烂的文化、民族自豪感、荣誉感油然而生,自觉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德育教育效果事半功倍、不同凡响。

二、自创资源、适时渗透

小数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把反应我国成就、家乡变化的数据及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编成相应的习题,让学生从数学实际应用中了解祖国发展的巨大成就,认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任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我即告诉学生们两千多年前,我国的《九章算术》就记载了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这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从古至今,我们中华民族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国家越来越发达,在世界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幻灯显示经济增长的数据),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园的圆满举行(相机提供参观人数)、神九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所有这一切,让学生感受祖国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无不令中华儿女为之自豪。

此外,我们数学教师平时要对有关德育素材积极积累,做数学德育教育的有心人,要注意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发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时相机引申文本资料,补充课外数学德育资源。如前面提到的“圆周率”知识,即可补充祖冲之专心致志研究圆周率的影片(我国数学家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是当时世界上计算出圆周率最精确的,比国外科学家早了一千多年),不但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有机渗透古今数学成就,还能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立志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雄心壮志,树立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三、拓展活动、有机渗透

过去的数学教学强调更多的是数学学科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对客体的研究、关注要远远高于对学习主体的研究。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脱离开来,忽视了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举行,造就了众多的“高分低能”;忽视了数学教学中德育功能,背离了数学学习是探索真理、实现自我价值的初衷。在数学新课程普及的今天,我们应该贯通数学课内外知识,把数学教学活动开得红红火火,实现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1.讲数学故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举行数学故事会,在欢歌笑语中师生一起走进数学故事的世界。《车轮为什么是圆的》、《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苏武牧羊》……让学生以其富有的童趣,将一个个数学故事生动有趣的呈现在大家面前。通过讲故事活动,学生们了解了我国的历史、感受到了故事主人公的精神,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样的故事会安排,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丰富了数学课外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励他们向古人学习,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勇于探索、不畏艰险的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从小树立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

2.办数学小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编数学小报活动。让学生课余到阅览室、图书室、博物馆阅读、摘抄、整理数学知识、资料,进行组合、编写数学小报,并在班级、学校、社区进行展评,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从小具有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