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护动物手抄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护动物手抄报范文1
关键词:生物教学;环保教育;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1-047-1
环境保护强调以教育为本,生物学科教材中有大量的与环境有关的内容,如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的防治等,因此,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那么,如何从容的应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教育新形势,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
一、利用课堂教学,实施环保教育
初中生物新教材很多内容都涉及环境保护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将环保意识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如教材中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及“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等,都是很好的环境保护教育材料。
但是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既缺乏相关例子,并且篇幅也不够大,给人的感觉特别空洞。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能够对该内容进行巧妙、合理、有效地拓展,不断渗透环保教育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可以举一些典型事例来教育学生,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例如,讲森林在保护改善环境中的作用时,教师可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次性筷子举例,说明它的原料是树木。一棵树的长成需要十年时间。树木有涵养水源、产生氧气、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的作用。一次性筷子的大量使用使得大片树林被砍,使得森林面积锐减,水土流失,温室效益,特大洪灾和沙尘暴等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又如对春天北方地区常常出现的扬沙和沙尘暴,教师可以对此向学生简单地剖析其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再如,在讲青蛙一节时,可通过介绍青蛙惊人的捕食能力,使学生自觉做到不捕杀、不食用青蛙,并与捕食青蛙的行为作斗争;还可组织学生将课堂观察的实验用的青蛙放回大自然,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一片爱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才能从点滴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环境保护意识。
二、注重活动探究,实施环保教育
新课程指出:生物教学要倡导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不必拘泥于课堂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记模式,还可以通过开展相关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
生物教学内容中设计了不少活动可在课堂开展。例如,在讨论有关大自然的动物时,老师可先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与讨论,然后老师巧妙地向他们展示有关贩卖野生动物情景或者猎杀动物的照片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所遭受的破坏。使他们对虐杀动物、残害动物的行为更加仇恨,并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们猎杀了动物就意味着破坏大自然的生态链,终有一日人类也将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又如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活动,可以让学生当堂测试在讲台前、教室中间和后面的尘埃粒子数量,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讲台前尘埃状况,并认识到教师的职业病——咽喉炎与粉尘的密切关系,从而意识到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危害所在。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活动中进行观察、发现。我们的学校和周边的生活区本身就是一个环境,引导学生对学校及周边环境进行观察。例如,对学校商店、垃圾筒白色污染的观察与统计,对学校植被情况及数量的调查等等,从身边小事小景中推测计算大事大景,从而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
三、加强课外实践,实施环保教育
为了达到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实践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体会并实践课堂知识。利用一些特殊的日子举行专题讲座,通过校报和墙报、手抄报比赛等活动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这样不仅能弥补单一的生物课堂教学的许多不足,还能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
保护动物手抄报范文2
一、借助多媒体,将内容与声画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因此教师可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内容与声画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实践课从导入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兴趣,打开学生情感的窗户,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拨动学生心中的情弦。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培养兴趣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其学习情感。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的教学比较直观、生动、形象,内容富有趣味性、灵动性,有种先声夺人的巧妙。如“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在导入时用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亲切的视频、真实的画面、熟悉的音乐,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触摸到学生的潜能,瞬间就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利用这种方法契合学生的平常喜好,把无声课堂变为有声的世界,把内容与声画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情趣高涨,自然就促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学习这节实践活动课时,借用多媒体播放《天地英雄》,宏大的场面,惊心的故事情节,演员的精彩表演,深厚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情景之中,这样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就容易了许多,上课时一向不爱举手的同学都积极举手发言,同时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如“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上课时播放一段精彩的大自然中动物们的嬉戏、玩闹等场景,来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爱怜之情,同时播放面临即将消失的动物们的生存环境,通过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对动物既产生浓厚的兴趣,又为当今动物们的处境而担忧。使学生对野生动物有了更直接、更具体的了解,培养了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这种内容与声画结合起来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培养了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有的实践课内容时间跨度较大,历史较长,学生容易淡化实践活动课,更谈不上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带有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直观而生动的内容。比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果仅仅是老师讲解历史人物的故事和事迹,学生就相当于上历史教育课,一定觉得是无趣又无味的课,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如果借助多媒体这个载体,播放生动的历史事迹,通过直观的画面,让学生好像身临其境,爱国情感就会油然而生。通过具体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山河破碎,誓死精忠报国的孤臣情,这样学生写一份事迹报告就非常容易了。可以说,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实践活动课”变得形象生动而具体,增加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喜爱活动的兴趣心,有了兴趣就会去探究相关的知识,真正体现活动的综合性、开放性、空间性的特点。合理适时地运用多媒体,可使教学节奏加快,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从而使课堂容量加大,同时也使训练的形式灵活多样,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创新学习方式,将教学与自学结合起来,把握学生的参与度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不仅要注重学生读、听、说、写等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情感熏陶、心理素质等训练。根据不同的课型和学生的不同年龄层次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活动形式,使教与学真正结合起来,使实践活动课精彩纷呈,使学生创新能力得以发展。如“赛诗会”实践活动课中,采用比赛的形式,把班级全体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出一个代表进行比赛。当时学生热情高涨,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甚至有的学生还创新出穿插表演的形式把赛诗会推向,在赛诗会结束时又用小组“赛诗专刊”手抄报进行评比,来激发学生对实践活动课的热情。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形式,在教中学会学,又在学中得到创新。如“我爱文学”活动中,通过文学作品的朗诵比赛来激发同学们对文学的喜爱之情,同学们有的朗诵故事,有的朗诵诗歌散文,有的朗诵名人事迹,通过朗诵比赛活动,逐渐学会阅读、欣赏文学。当然,比赛前提是做好准备工作,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外,还要有评委和评分标准。通过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科学过程,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参与性有极大的作用。
在活动课中,还可以用辩论的学习方式,将教与学结合起来,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因为中学生好胜心强,不服输,常常为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根据这一特点,在活动课上开展一些小小的辩论会,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辩论前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辩论中唇枪舌箭,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活动开展,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学到很多知识。又如“保护野生动物”这一活动,就可以围绕“狼是可恨的该不该猎杀”而辩论。学生字字珠玑,据理力争,思维敏捷,口若悬河,真是让老师大开眼界。平时不喜欢说话、内向的学生,在辩论中能力也得到了施展,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而感人。又如“网上读写交流”这个实践活动课,针对学校和家长禁止学生上网这个问题进行辩论,得出上网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但是我们要正确、合理应用才可。通过辩论,使沉闷的活动课堂变得轻松而活泼,使单一的活动课堂变得精彩而生动。辩论这种形式把教与学和谐地统一起来,让学生人人参与,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实现以教促学,使学生学中获得新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深化学习内容,将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泰戈尔说:“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语文实践活动课不像阅读课那样内容丰富多彩。要把单一的语文实践课深化成充实的、有意义的活动课,才能让语文综合实践课更长久,发展的前景更广阔。如在“一次有意义的视听活动”课中,仅仅注重理论指导是不够的,关键是注重学生读、听、写和说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课堂内容比较简单易行的情况下,笔者在课堂上深化了活动的内容,并做了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指导。学生看完视频后,除了要让学生概括故事情节,还要评价和赏析人物。结合平时所学的小说人物的赏析方法,学生对影视人物进行大胆的评价和赏析,教师给予点评,这一环节充实了活动的内容,同时将知识与赏析的能力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把实践课上成有语文味的实践课。在此基础上,还通过所听的音频进行绘画,并配写一段解说词,进行全班交流。这样,在课内穿插一些训练学生能力的小练习,使视听活动课更充实、更具体,内容更丰富,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多方面的训练和提高,让学生觉得有文可学,有能可训。又如“我爱文学”这堂实践课,除了通过朗诵文学作品、欣赏文学作品外,还可以借助文学手抄报来拓展活动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的课内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训练,学生能力也得到全面发展。只有深化语文实践课的内容,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丰富,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只有深化活动课的内容,才能通过知识与学生的能力结合起来,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效果。
四、拓展活动空间,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力
保护动物手抄报范文3
一、要尊重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奠定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基础
爱护尊重,激发自尊。孔子说:“亲其师方信其道。”我曾经教过一位学生,他的英语成绩比较差,每次英语考试都不能及格。当我接过这个班后,通过了解知道,因为他比较贪玩,不想学习,老师又总是批评他,导致他更不想学习,从而对英语产生了一种厌学态度。了解以后,每次上课的时候,就会不时鼓励他积极回答问题,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夸他记忆力好,积极发言。慢慢获得了他的信任和认可。在我看来这是很重要的一步,之后我再适当的给他一些学习的建议,耐心引导和启发,他也就能从心里接受。期末考试,他的英语成绩终于考及格了,这一次我也是不遗余力好好表扬了他。第二学期,他的自信心明显增强了,每次的英语考试,虽然成绩不是很高,但是都能及格,但对于他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以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二、用好课前五分钟,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
课前五分钟是学生由心理准备进入角色的时刻,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是学生练习听说的一次机会。我让学生做一个小演讲,可以有不同的话题,最后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打分。一段时间内,这种方法是很有效果的。这种演讲可以锻炼他们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有的同学还会做一些幻灯片来增加他的演讲效果。最初阶段,学生很积极投入,可是时间一长也会很无趣。若是按照教学的进度安排一些有梯度,有变化的活动就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我后来就改变了一些形式,一是开始先开展个人的“演讲”,一定时间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话题可以先自定,接着教师也可以规定一些对话内容,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如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等,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只是换一种形式和语言表现出来;二是在学生进入初二后,语言有了一定的积累,在对话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的所见所闻编写说的内容。
三、创设活动教学,仿真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一是活泼好动,喜爱活动。二是对于学习的新内容表现出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直观具体的情境有巨大的感染力,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参加学习的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初学阶段,句型练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练习,但由于句型训练重复过多,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而老师应常附有图片,补充一些语境,更要补充一些有趣的细节,使句型的用法生动有趣,然后再作一些问答或描述图片练习加以巩固,使句型教学更为生动灵活。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紧密结合课文中的词语把学生代入到真实的情境之中进行口语练习,这种结构-情景-交际的英语教学模式让学生有一种代入感,很自然的就能积极地投入活动中去。
四、课堂上运用提问、竞赛、游戏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一节课通常是40~45分钟,学生有效的听课时间也就15分钟左右,课堂上为了避免学生学习时的单调乏味,最重要的是运用提问,竞赛,游戏,表演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我的班级是小班上课的形式,班级人数不超过20人,这样一节课下来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去。例如,一节课开始导入时,可以直接采取和大部分学生一对一对话交流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本课话题。学习语言点后,可以设置一些题目,采取分组竞赛形式来进行练习和巩固。一节课最后的10到15分钟,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绪已经处于最低状态,这时教师就可以设置情景和任务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或者玩一个简单的单词游戏来转换一下学习气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
除了课堂上有限的英语教学活动,扩大语言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情景,对学习英语也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开展语言活动主要在学校,将学校生活视为语言教材,布置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默化”形成语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练习语言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习英语的乐趣,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以下这些英语活动会比较感兴趣:
英文电影配音。学生都喜欢看电影,幻想电影中的主人公就是自己。把他们喜欢的电影拿来让他们自己配音表演,对他们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既锻炼了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又反映出他们对于现场突况的处理能力,同时让整个比赛充满了趣味。
英文歌曲比赛。很多学生非常喜欢唱歌,通过唱英文歌曲来学习英语是很有效的途径之一,这对他们记单词和理解句意都很有帮助。
除了以上的几种活动,教师也可以开展英语阅读竞赛,英语手抄报比赛,英语角,英语故事叙述,英语讲笑话,英语猜谜等活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全面发展,也能保证各个层次面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六、布置“有声作业”,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学生平时的作业多以书面作业为主,对于口语的练习,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多读课文或要求背诵,至于学生是否能自觉去完成,花在上面的时间是多是少,教师很难查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有声作业”这个方法。所谓有声作业就是要求学生把听、说、读一类的作业录在磁带上,然后交给老师评改。这种方法可以广泛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朗读训练,久而久之就能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语音、语调的水平。
保护动物手抄报范文4
按教学活动设立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和视觉意识、视觉文化,用多种美术媒材和方法表达观念、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和较高的审美品位,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是: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与方法,学习美术欣赏与评述的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美化环境与生活。从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健康的人格。
现状:
我县中学现有美术教师50人,男20人、女30人;本科生35人、专科生15人;其中兼职教师14人;年龄在50岁以上2人、40岁以上6人、30岁以上28人、在30岁以下14人;中学高级6人、中学一级24人、中学二级20人、县级骨干教师6人;教龄30年以上2人、20年以上6人、15年以上14人、10年以上8人、5年以上11人、在5年以下9人。
课堂教学A类课12人,B类课28人,C类课10人,任课教师基本胜任教学工作。
学生能以线条和色彩等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美化生活,对作品可作简短评述,能运用地方材料学习造型方法,进行综合探索。
从2001年秋季,美术学科进入新课程改革4年以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入开展课改实践。在市县课题研究带动下我们做了以下几项探讨:
1.进行美术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在接受式的基础上研究体验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如:二中顾兴眉的《可爱中华》;四中郭华振的《艺术与科学》、卢晓景的《保护动物》等。
2.进行美育资源开发课题的研究;典型课例如:西屯中学李敬霞的夏都国际雕塑公园《人.生命.自然》;四中卢晓景的《民俗村艺术采风》;张山营中学李淑君《玉米皮造型》;大庄科中学的《根雕》艺术活动。
3.进行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与竞赛(理论常识、工艺制作、色彩写生、平面设计、水墨创作),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4.进行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全县试行期末笔试测验;部分学校开展学生《艺术成长挡案袋》的过程性评价,改进只凭作业定成绩的做法,值得推广。改变美术学科在学校薄弱地位是我们长期努力的工作。
问题:
1.新教材的电脑美术、陶艺课,因学校条件所限,无法进行教学。部分学校缺少美术学具材料,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弱。
2.多数学校只有一位美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困难。少数教师忽视美术知识教学。
3.少数学校没有专任美术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参加学科教研活动过少。
4.个别学校初三不开美术课,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改进:
1.各校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改善艺术教育办学条件,深入开展艺术教育改革实践,加强艺术教育教学管理,推动艺术教育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教委督促各校初三开齐美术课。
2.教师要研究:教什么和如何学的根本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设计生动的审美体验,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努力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3.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加强过程评价,继续实行《学生艺术成长档案袋》工作。重视美术学科知识、能力.期末笔试考试评价。
4.各校业务部门要加强师资队伍业务培训,以科研课题促进艺术师资素质提高,搞好十五继续教育,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水平。
5.各校要研究教学规律,探索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教学由准备——实施——效果来完成,分值权衡要科学合理便于操作。课堂评价主要是教学过程实施状况和在一定客观条件下学习取得进步,试验发展性评价。
6.各校要为师生定购教学必备的美术学具、材料,保证美术课的正常教学。创造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质,更是艺术教育的特色。
素质教育为艺术学科的发展开辟了实施的空间,我们学校、教师要为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而努力工作。
中学美术学科各年级教学质量评价监控方案
为提高我县艺术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课题研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国家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参照北京市教委《中小学美育大纲》精神。我们制定本方案。
当今艺术学科与社会人文科学及教育心理学的科际整合,形成新的人才素质观,而审美素质是现代人才必备的较高素质。塑造美的心灵,振兴民族精神,以美育人,探索出一条发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教育模式途径和方法。尽快改变农村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使学生在美的创造中,在美的启迪与陶冶下,生动活泼、健康的成长。
树立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的大美育观。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优化课堂教学,优化管理机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薄弱状况如得不到改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会落空。
学科作用:
《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是人类历史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图像是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而美术教育的普及是关系到一个民族传统文化和优秀艺术遗产的认可与继承。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着科学与艺术的整合、互融、互动和互补。使科学发展更富有人性的关怀,为新世纪人类生存质量的提升,倾注新的活力。科学和艺术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最高境界,他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所追求的目标是真理的普通性。
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是美化生活,设计生活、创造生活的审美教育。我们又称为“生活美育课”。它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感兴趣的,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与其生活经验相联系,增强愉快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形成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和有益于社会及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将学科定位在:美术教育是人文精神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载体之一不可缺少,有形象思维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1、提高认识科学定位
“懂得和实践艺术是我们学生的思维和心灵健康发展的基础。”
美育是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教育。通过审美活动和实践,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的意识、情感与能力等审美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它以美的方式感受、审视世界,从而改造世界。在寓教于乐中,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以美育人。美育具有人文学科的性质,是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
审美教育:就是按照美的规律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生活美来丰富学生的审美知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评价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完善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活动。惟有从美育的角度来理解艺术教育,才能真正确立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艺术是审美的最集中、最典型形态,是人类审美文化的最主要载体。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渠道,因形式、方法不同、各有侧重;课堂教学侧重审美知识传授,课外活动侧重审美能力培养,校园文化艺术环境侧重审美实践活动,校外艺术教育侧重特长生的培养。小学阶段侧重艺术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活动和情感体验。初中阶段侧重美育基础知识,提高审美感受力,培训表现美、创造美的一定技能。高中阶段:侧重正确审美观的培养,使良好审美个性心理品质形成。
美育的目标:学生通过艺术课程学习,形成基本的艺术素养,能感受和欣赏生活、自然、艺术、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开发智力潜能,发展个性、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升学、求职、就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强化艺术教育实践活动,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
2、审美素质科学框架:
学生审美素质内容要素结构要素能力要素目标要素评价要素
艺术美艺术素养感受美知识认知水平
科学美智力发展鉴赏美能力操作技能
社会美品德意志表现美情感行为表现
自然美心理结构评价美个流表达
生活美创新思维创造美价值综合探究
检测操作;从内容要素:自然、社会、科学、艺术、生活美分别进行。(例如)
生活美(精神面貌):语言美、形体美、衣着美、居室美、饮食美、人际美;
审美素质:就是个体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的关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生活美的知识因素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评价美的过程中,习得的能力因素有机结合,而生成的稳定特征。
审美就是对具体事物和艺术作品中美的因素和形象,进行非功利的直觉和观照,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审美素质包括:审美能力和审美观点两方面,对自然、社会、艺术美的形象贮存;对艺术作品内容、形式、风格的识别鉴赏;对艺术语言的了解和实践;形成艺术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和高尚人格。
1.审美内容要素: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生活美五方面。中小学生要侧重于生活美育的培养与实践,从生存条件,生活环境、人际交往、理想愿望、信息交流中形成审美素质水平。
2.审美结构要素:艺术素养、智力发展、品德行为、心理结构、创造品质。
①艺术素养:对艺术语言的感知、体验与运用;②智力发展:观察、记忆、想象、思维水平。
③品德意志:认知、情感、意志、生活表现。④心理结构:人际交往、情绪调节、自我评价。
⑤创新思维:求知欲、好奇心,质疑品质等人文精神。
3.审美能力要素: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评价美。
4.审美目标要素:知识、能力、情感、价值、个性。
①知识方面: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形式与内容、;②能力方面:有感知、鉴赏、表现、创造力等;
③情感方面:兴趣爱好、行为态度、健康心理等;④价值观念:辨别真善美、价值取向、审美观念;
⑤个性发展:精神性格、特长潜能、生存质量;
5.审美评价要素:认知水平、操作技能、行为表现、交流表达、综合探究。
6.审美素质体系框架:
审美基础是知识,审美保证是能力,审美导向是观念,审美动力是情感,审美核心是生活。
内容要素、结构要素、能力要素构成人的审美素质立体框架。根据目标要素和评价要素进行调查问卷检测,获取学生审美水平的数据,做为艺术教育实验课题的素材,来论证其地位和作用,实现艺术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完善人格。
二、发展性评价
评价内容与方法:发展性评价要关注审美对象的质量;关注审美过程中的感知是否充分;关注审美情感体验是否深刻;根据课程总目标,从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评价与反思等方面检测学生的审美素质。
艺术语言:形象思维,了解线条、色彩搭配、构图想象、设计创新;
工具材料:尝试运用、各种媒体、大胆表现,体验学习艺术的兴趣;
③欣赏评述:收集作品、语言表述,写作评论、审美情趣、个性感受;
④行为习惯:用具准备、节约材料、安全操作、耐心细致、整洁卫生;
⑤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处理信息、整理记录夹;
⑥情感价值:热爱生活、相互信任、承担责任,发展自我,培养兴趣;
⑦学习态度:自评互评、客观公正,主动参与、勤于实践、坚持始终;
⑧综合评价:平时成绩、笔试检测,形成诊断、提出建议、促进发展。
在全县推行建立《学生艺术成长记录夹》工作,每学年一册,由学校保存备查。与会考和问卷调查共同组成学习方式的轨迹。每年县教委在初三年级进行艺术成长优秀学生评比表彰活动。
审美素质评价建议:
多级性:评价要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通过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发潜能,提高学习艺术的兴趣。
发展性:评价要弱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化诊断激励作用,以学生在实施美育的客观事实为基础,以课堂教学和生活美育为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性: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参与合作、交流表达、探究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阶段性:评价要分年级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注意知识和能力的循序渐进。随学校期末工作进行。县教育行政、业务部门应以调查问卷、期末考试等形式,进行抽测检查。通过评价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
审美素质检测方法(综合评价)
形成性评价:称过程考查,依据学生艺术成长记录夹来评,
重活动表现的态度和价值观形成;
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体现主体参与,促进个性发展合作学习;
终结性评价:由平时单元双基成绩60%、参与审美活动表现30%、自我评价10%;
与期末检测试卷100%综合评价,总成绩在120分以上为审美及格学生。
三、考试内容范围及形式:
依据北京市课改教材13册至17册的教学内容,结合地方美育资源,进行试卷笔答。题型以填空判断、简答、应用实践等,考试属于量、性结合评价监控。
前两类以考查学生美术常识、作品欣赏为主,占60—70%;
应用实践以考查学生创意思维与美术技能为主,命题具有选择性,占30—40%;
每份试卷100分,60分钟完成。
(1)课程三维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
1.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生活与环境。
2.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3.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健康的人格。
3、初中美术单元教学目标:
(一)欣赏评述单元
一、教学目标:(7—9年级)
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艺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
教学内容:
13册:中国美术馆概况、画家蒋兆和、民间美术吉祥图案、现代广告;
15册:故宫博物院概况、龙的图腾、古建常识、画家李可染;
17册:中国历史博物馆介绍(青铜器、绘画、雕塑);
14册:卢浮宫、文明古国、画家齐白石;
16册:大英博物馆、希腊雕塑、闻一多肖像;
18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画家高更、毕加索、莫奈,现代建筑、现代艺术;
教学评价:(三维目标)
了解人类文化艺术的成就,查阅资料专题研究;
知道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对作品的形式、意义及审美特征进行探讨;
运用美术术语描述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
欣赏祖国的国画、书法,了解剪纸、年画、吉祥图案等民间艺术;
对美术与生活、环境艺术的认识表述,
对园林、建筑形式美的评价;
欣赏生活中的雕塑作品;
现代广告欣赏及分析;
收藏艺术品或印刷资料,
(二)造型表现单元
一、教学目标:(7—9年级)
有意图地运用形、色、空间、明暗和肌理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
13册:人物漫画(线条)、秋天的收获(色性)、小型雕塑(泥塑、泡塑);
15册:风景速写、国画山水意境;
17册:人物动态速写、色彩风景(装饰画);
14册:黑白装饰画、纸版画邮票艺术、国画花鸟小品;
16册:结构或调子素描、版画插图、京剧脸谱;
18册:结业创作、展览;
三、教学评价:(造型能力)
1、对美术课的兴趣态度;
2、运用以线造型方法,练习速写、漫画、卡通画;
3、体现物象的比例、透视关系;
4、在造型活动中运用构图知识;
5、在造型活动中运用色彩冷暖对比知识;
6、运用中国画方法进行表现;
7、浮雕、圆雕的制作(多种材料);
8、明暗造型练习;
9、版画制作学习;
10、认识美术语言在造型中的作用;
(三)设计应用单元
一、教学目标:(7—9年级)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二、教学内容:
13册:资料册制作、中国结、服装展示、卡通画、乡土材料制作;
15册:艺术与科学关系、公共设施设计、乡土材料发现与创造;
17册:生活日用品设计(台灯、钟表、包装、交通工具、家居装饰);
14册:线材造型、编织、壁饰、藏书票设计;
16册:奥运设计(体育美术)、封面设计、字体装饰;
18册:标志设计、校园美化、设计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招贴画;
三、教学评价:(设计制作原理运用)
1、有序的工作方法与习惯;
2、多种材料、工具运用;
3、注意设计与功能的关系;
4、色彩对比、联想练习;
5、立体构成练习(线、面、块);
6、废旧材料、乡土材料加工利用;
7、运用形式原理,理解节奏、韵律之美;
8、各种设计练习(招贴、封面、产品包装、装潢设计、服装效果图);
(四)综合探索单元
一、教学目标:(7—9年级)
调查了解美术与传统文化及环境的关系,运用美术手段进行记录、规划、制作,通过跨学科学习,理解共同的主题和共通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主题活动)
13册:同一蓝天下(生存环境)、节水活动、家乡风光摄影、电脑绘画;
15册:欧洲你好、家乡民俗摄影、电脑招贴设计;
17册:美洲你好、民族民间美术(唐装)、电脑网页设计;
14册:亚洲你好、绿色延庆、学校形象设计;
16册:非洲你好、主题手抄报设计、电脑图文编排;
18册:大洋州你好、雕塑公园欣赏、数码摄影、陶艺学习;
三、教学评价:(认识与实践)
1、运用所学美术知识大胆表现生活与环境,用美术形式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
2、调查美术与生存的关系,用文字、图象记录其结果。
3、关注校园、社区环境美化(壁画、雕塑、喷泉),改进功能与设计。
4、春节书写对联,参观美术展览。
5、本地区工艺品调查与发明创造。
6、合作性学习、学习态度、学习特点的学生自评。
7、教师在课堂的观察记录(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表达交流)。
8、建立学生艺术学习资料册(档案袋),加强过程评价。
(2)学生美术基本素质检测问卷提纲
从感知与欣赏、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方面,侧重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考查。
(7—9年级)
1.喜欢观赏自然风光及名胜古迹,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知道珍视家乡的古迹并发现其意义。
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感受其中的美,能对作品的形式、内容、风格特点、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探究有自己的心得。
欣赏中外有代表性的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作品,对现代设计和环境艺术产生兴趣。
认识常见的符号和标志,知道尊重世界文化遗产。
主动接触优秀书法、摄影作品、并能从中感受美。
了解自己喜欢的中外美术大师的生平和代表作,并写出自己看法的评论文章。
能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能运用美术语言(线、形、色、肌理、空间、明暗等),借助各种媒材表达自己创意,丰富艺术体验。
能运用艺术方式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10.运用美术技能在音乐、舞蹈、戏剧、文学活动中,连接与互动寻求联系。
策划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吉祥物设计、标志设计、宣传品的设计制作)
外出旅游活动(科技夏令营),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多姿多彩的提袋和背包,旅行团队的标志和旗帜,摄影展示出游活动。
布置理想的家居(纸模型或小天地的摄影),平面布置图、主体墙设计、整体设想,装饰布帘的色调、图案,柜架的设计、陈设的品味。
书的奥秘:书籍封面,装帧艺术、插图的收集、藏书票与书签设计,为自己的藏书分类。
奥运精神(体育题材雕塑、绘画、摄影、邮票收集)体育场馆模型设计,体育纪念品设计,招贴画、服装、大众健身的摄影、绘画等。
创建绿色社区环境:平面图、立体模型、照片资料。
①公共设施设计:汽车站、电话亭、路灯、公共座椅、垃圾桶。
②公益招贴画:节水、绿化、环保、人文。
③社会调查:运用对比图表显示,时间、空间、状况、人口、资源、沙化等。
备注:本提纲从感知与欣赏(60%)、创造与表现(30%)、评价与反思(10%)三个部分进行考核。每年从各学段中选择4—5个问题,进行问卷检测,可开卷,也可闭卷。检测成绩记入学年成绩册。(附学生美术素质检测表)
四、评价方法:
美术教学的质量具有主观性和模糊性,阶段目标总体为块状。我们主要从学生的艺术兴趣、参与态度、审美知识、能力、形象思维、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过程考查。
在全县学校中推行学生艺术成长记录夹的举措。每年开学初建立《学生艺术成长记录夹》适用于所有学生,由学生自我记录、自我积累、小组评价。学年末交由学校存查、每年一册、三年总评(各校可选优秀者数名存档,表扬嘉奖特长生)
记录夹内容包括:
学生姓名、照片、爱好、简历
艺术课单元作业:设计方案、草图、研习记录、搜集的资料。
活动表现:(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要从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认知水平、交流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评价)
评价操作方法及毕业会考制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我们提倡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全面评价。艺术学科为考查科目。评价要以学生的美术学习客观事实为基础,加强过程考查,重视学生的能力、态度、情感与价值形成
①形成性评价、过程考查,每学期一次。内容包括:
1、平时学习:100分(学生艺术成长记录夹)
。知识技能:(知识技能、提问练习法、作业排序法,单元作业占60%)
。情感态度:(态度表现、问卷法、参观展览、展演,学习态度占30%)
。行为习惯:(自评、互评、观察法、语言、仪表,自我评价占10%)
2、笔试测验:100分(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