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会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范文1

目前,虽然关于精益管理会计的文献不少,但大家对精益管理会计的认识不尽统一。概括起来,精益管理会计(Lean Accounting)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指如何应用精益概念消除管理会计职能中所有多余活动的集合体;二是指如何修正传统管理会计以促进精益生产方式(Lean Production/Lean Manufacturing)实施的各种活动。

一、精益管理会计产生背景和概述

如前文所述,在精益生产方式下,企业活动围绕价值流展开。完整的价值流要求由一名价值流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他要对整个价值流发生的所有环节进行控制,相应的就要求与价值流活动范围一致的所有管理会计活动为之服务。这种管理会计具备以下特征:成本核算的对象按照价值流而不是产品或生产步骤确定,每一个价值流都有独立的利润表,以便价值流管理人员对其负责的价值流实施直接控制,并一旦企业遭遇腐败风险,轻则给股东利益造成损失,重则触犯刑法、身陷囹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且不可为了一时利益铤而走险。

要化解腐败风险,最主要是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规范企业运作和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使得企业资源和活动在价值流中的作用透明起来。

(二)质量风险

前不久,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因为假货控制问题,遭到一些品牌商和消费者的联合,先搁置官司输赢以及由此造成的损失不说,有关其平台商品质量的质疑,直接损害了阿里巴巴的声誉。中国食品领域和房地产领域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中国企业要想在此次转型升级期,顺利平稳转型,必须正视质量风险对企业的危害,必须加强质量管理。

(三)数据泄露风险

数据是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很多企业都拥有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带来不少潜在利益,但另一方面对这些数据的储存则面临不少风险。世界范围内,发生数据泄露的新闻不绝如缕。

中国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特别是IT企业,必须对数据安全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弄清楚主要的风险类别之后,就该考虑如何有效控制各种风险。在所有风险类别中,与战略相关的风险更加重要而富有挑战性。

2008年前后从华尔街开始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是因为企业采用高风险高收益的战略,但却没有将战略风险控制到位,没有让这些风险变得可见可管理。一些大公司比如BP(英国石油公司),也采用了高风险高收益战略,在墨西哥湾的浅海里面勘探开发石油,但在获得较高回报的同时也忽略了风险控制。

与企业战略相关的风险管理滞后,是管理会计师为企业创造价值、增加价值的机遇,也就是说,管理会计师应该扮演这样的风险发现者和风险管理者的角色,管理好战略风险以及不在企业可完全控制范围内的外部风险等。

管理会计范文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必须进一步加强创新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管理会计内容的拓展,提出加强管理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管理会计;成本管理;对策

0 引言

管理会计是在上个世纪中期,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管理科学知识被大量应用于经济管理的背景下,从传统的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管理会计是为了迎合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科学的运用会计、统计和其他数学方法,收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相关经济活动的数据,并以此进行预测、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从而实现信息传递的一种会计。

1 管理会计观念的更新

(1)市场观念。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而进入信息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产品和生产设备很快就会过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或边际利润顷刻间被竞争对手“抢走”,产品寿命周期大大缩短;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逐渐提高,市场需求将呈现小批量、多品类、易变化的特点。因此,企业必须更新观念,密切注视市场导向,加强研究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2)企业整体观念。为适应当代瞬息万变的客观经济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以具有整体优势作为基础和条件。整体观念的树立,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增强内部组织间的目标一致,减少内部职能失调。为此,管理会计的控制不能仅仅停留于对结果的分析,而要通过对过程的控制将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和企业整体目标相联系,为寻求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服务。

(3)动态管理观念。在新世纪的信息技术时代,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日益提高,使得企业上下级之间、多功能部门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便捷,企业可以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统一、迅速的整体行动和应变策略。管理会计作为决策支持、规划与控制系统,也必须服从新世纪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树立动态管理观念,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动态中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4)企业价值观念。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是知识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一般只重视规章制度不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管理是强调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重点的“软”管理。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精神,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熏陶全体员工。企业文化的确立和创造,必然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设计带来影响,促使管理会计的系统设计更多地考虑到人的因素,以适应战略管理所需要的文化氛围,有效地实现其过程控制。

2 管理会计内容的拓展

在不同的时期,管理会计研究有着不同的重点,并且技术方法的变革对管理管理有着重大的影响。具体来说,管理会计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管理会计重点强调成本确认,关注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第二阶段,管理会计重点强调成本的关联性,关注在不同的要求下对成本信息的需求;第三阶段,管理会计重点强调成本的决策和分析功能,关注成本管理的战略意义和价值;第四阶段,管理会计重点强调成本的行为层面,关注在多人决策的情形下,对各个行为层面的绩效考评和激励。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笔者认为,管理会计内容的拓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成本管理。成本管理的重点应从产品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的研究开发成本,由事中的成本控制转移到事前的成本计划。在现代的市场竞争和经济环境下,企业必须改变其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的重点。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的价值将主要依赖于产品自身所包含的知识和信息。企业价值中的很大一部分就是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以及对市场的掌握,与产品研究开发成本和市场调研支出相比,产品的制造成本就显得微乎其微。因此,现阶段的成本管理重心应当逐渐从产品的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的研究开发成本上来,由事中的成本控制转移到事前的成本计划上来。

为了进一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在管理会计中,过去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即用“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核算代替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成本核算。通过确认和计量相关的作业成本,将那些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消除,对那些增加价值的作业进行改进和提高,为企业的决策和执行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使企业的相关费用降低到最低程度。

从战略意义的角度分析,管理会计的成本管理包括:投资规模适度降低成本;加强市场调研,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服务来降低成本;制定科学合理的研发政策,按照收入大于支出的原则降低成本;合理安排劳动力降低成本。

(2)决策分析与评价。决策是管理的核心。从决策分析的层面来看,传统的管理会计在决策分析时,注重将分析模型的计算结果摆在首要位置,但常常忽视采用模型的前提条件和数据收集过程,从而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从决策评价的层面来看,管理会计目前主要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是利润最大化、成本费用最小化以及净现金流量最大化。利润、成本和现金流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从现代企业的管理目标来看,这些标准已不再适用,已经不能全面反映企业整体的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现阶段,管理会计的中心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对企业价值的评估,其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企业价值则与企业当前与未来的收益、各种有形和无形资产、经济走向和外部资本市场的表现相关。所以,管理会计决策是不能仅仅考虑利润、成本、现金流等传统标准,还要综合考虑其他难以计量或者不确定性较大的因素。

(3)风险管理。管理会计关注的是企业长远和整体的战略性,因此,管理会计必须全面考虑风险因素。通常来说,风险与收益是共存的,收益越大,风险越大。企业的任何一项行为都带有一定的风险。企业因为风险可能获得超额利润,但也可能导致巨额损失。现代的管理会计要求企业在风险管理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如资产重组、投资组合、并购或者联营等方式来分散企业的风险。

3 加强管理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对策

(1)关注管理会计所面临的环境因素。环境和组织的改变意味着用于制定决策所依据的信息类型和用途的改变。一方面,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对管理会计的任务、目标和特征有了新的认识和界定;另一方面,因为管理会计直接服务于公司治理.因此企业公司治理的状况和特征也会对管理会计的质量和效率产生影响。一旦管理层和决策层实现真正分离,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能和构成更加明晰,管理会计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还应当深入分析和研究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定位问题,不仅要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为管理会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又要使管理会计采用的方法和技术能符合企业现实环境的要求。

(2)加强管理制度创新和规范的结合。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创新和规范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但现在很多企业在这两个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尤其是企业的创新体制常常没有及时得到规范。例如,规模较大的企业是否应当设立审计委员会;如何界定和明确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以使审计委员会保持足够的独立性;如何使管理会计更好的配合审计委员会的运作,从而降低企业的监督成本。上述这些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实践。

(3)大力发展战略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即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的结合。它不是管理会计的某个分支.而是传统管理会计在新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管理环境下的发展。作为决策支持系统,战略管理会计是外向型的综合信息系统.研究的是与战略管理相关的多样化信息.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提供关于企业外部市场和竞争者的信息。同时。用战略的观点来看待内部信息。强调运用各种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帮助决策层制定战略发展方案。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战略目标的制定、战略成本管理、投资决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和风险管理。战略管理会计采用多元化的信息处理方法,如作业成本法、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外部环境分析、关键指标预警分析等等。战略管理会计拓展了管理会计的范围,适应了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战略管理会计强调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各种相关的多样化信息,这也是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

(4)管理会计发展的新趋势。首先在观念上求创新。为适应当代瞬息万变的客观经济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首先要更新观念,密切注视市场动向,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其次要以具有整体优势作为基础和条件,把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树立整体观念,整体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管理活动。整体观念的树立,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为此,管理会计的控制不能仅仅停留于对结果的分析,而要通过对过程的控制,将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和企业整体目标联系起来,为寻求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服务。最后,要建立以价值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管理是强调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重点的“软”管理,而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它通过企业精神、经营方针、企业座右铭等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精神,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熏陶全体员工企业文化的确立和创造,必然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设计带来影响,促使管理会计的系统设计更多地考虑到人的因素。

(5)方法上出现新的趋势。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现实需要,更好地解决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还应当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实地研究”和“案例研究”方法。

“实地研究”方法主张到企业组织的实地去观察了解实际的管理系统是如何运行的及管理会计技术在实际系统中又是如何使用的,从而保证“理论指导实践”的生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⑴项目选择这是实施实地研究的第一步一个高质量的项目就是这项研究的良好开端。⑵进行实地研究设计,包括针对选定的管理会计研究项目选择研究现场、采用实地方法(直接观察法、自然实验法、访谈调查法等)搜集研究项目所需的数据及创造性地使用其他方法对各种变量数据进行补充分析。

4 新形势下管理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和管理环境。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与此相适应的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而进入信息时代后,客观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使得企业产品和生产设备更新很快、产品寿命周期大大缩短,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逐渐提高,市场需求将呈现小批量、多品类、易变化的特点。

(2)会计研究方法的缺陷。进入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学术界大力倡导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作为一种与传统的规范性研究特点迥异的研究流派,其特征主要表现在:l)强调经验总结的重要性,崇尚归纳推理2)广泛采用实验、问卷调查、采访、实地研究和历史文献研究等业已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数据搜集方法3)打破会计研究就会计论会计的格局,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早期的实证会计主要是对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研究,后来又转向研究会计选择的动机及考虑的因素,到70年代末实证会计研究兴盛起来,80年代即已成为会计研究的主流学派。目前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方法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实证研究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但在实证会计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做法并非尽善尽美,这是因为: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以经济计量学为主要技术手段,而实际中对一些管理会计系统变量关系的“线性假设“,缺乏客观依据。再加上这种研究方法忽视了管理会计系统中社会人文因素对研究变量的影响,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和管理决策之间的相关性降低,甚至消失。

5 结束语

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作为一门实用性的学科,通过进一步的完善和拓展,将在现代企业管理和中更好的发挥指导性的作用,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飞霞,周玮,当代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认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6):38―40.

[2]施进,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展望[J],商业文化,2007,(12):113―114.

管理会计范文3

摘要: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管理科学的发展,是影响管理会计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二十一世纪新的经济和管理环境,迫使管理会计必须加以创新和发展。为此,笔者从管理会计观念、管理会计内容和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粗浅的看法。旨在抛砖引玉,唤起广大会计工作者的研究热情,使管理会计的作用在新环境下得以充分发挥。关键词:管理会计;观念;企业价值;决策;实证研究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势,即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正被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所取代。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向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渗透;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和技术含量的比重在经济中大大提高;人类社会各方面将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为适应时代的要求,企业管理创新已有方方面面的进展,而管理会计创新却显得力度不够。管理会计领域需要加以创新和发展的问题有许多,本文仅就管理会计观念、管理会计的内容及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三个方面略抒己见:

一、管理会计观念的更新笔者认为,新世纪的到来,客观上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必须树立以下新观念:(一)市场观念。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而进入信息时代后,由于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产品和生产设备很快就会过时,所占有的市场份额或边际利润顷刻间被竞争对手“抢走”,产品寿命周期大大缩短;随着社会富裕程度的逐渐提高,市场需求将呈现小批量、多品类、易变化的特点。因此,企业必须更新观念,密切注视市场导向,加强研究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及时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二)企业整体观念。为适应当代瞬息万变的客观经济环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以具有整体优势作为基础和条件。企业管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解成不同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从总体上来说目标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发生矛盾,这就要求必须把企业管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只有整体的目标才是系统的最高目标,只有整体最佳才是最优的管理对策。管理会计必须根据上述要求,树立整体观念,从整体上去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管理活动。整体观念的树立,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增强内部组织间的目标一致,减少内部职能失调。为此,管理会计的控制不能仅仅停留于对结果的分析,而要通过对过程的控制将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和企业整体目标相联系,为寻求企业整体的竞争优势服务。(三)动态管理观念。在工业时代里,企业组织结构是一种纵向的多层次等级管理结构,企业的市场调查、工程、制造、销售、会计和财务等功能是分离的(即有严格的专业分工),加之信息传递和反馈手段落后,导致其应变能力差,管理成本高昂。而在21世纪的信息技术时代,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日益提高,使得企业上下级之间、多功能部门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便捷,企业可以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统

一、迅速的整体行动和应变策略。管理会计作为决策支持、规划与控制系统,必须服从21世纪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树立动态管理观念,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不断地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在动态中寻找最佳的平衡点。(四)企业价值观念。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是知识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一般只重视规章制度不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知识管理是强调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重点的“软”管理。而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它通过企业精神、经营方针、企业信条、企业座右铭等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精神,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熏陶全体员工。企业文化的确立和创造,必然对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设计带来影响,促使管理会计的系统设计更多地考虑到人的因素,以适应战略管理所需要的文化氛围,有效地实现其过程控制。

二、管理会计内容的调整与拓展笔者认为在新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管理环境下,管理会计的内容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调整与拓展:(一)成本管理方面。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我们转移成本管理重心、拓展成本控制视角。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品的价值将更多地取决于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这些信息有技术上的、也有市场方面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及对市场的掌握在企业增值中占较大的部分,生产制造则占增值中相对较少的部分。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企业为确保长期竞争优势,不得不在信息、知识发展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其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显得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方面,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如何运用好各种资源,使高知识转化为高智力,高智力转化为独特的策略、构思,进而形成各种新设计、新发展,是新时代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目标市场与产品方向既定的情况下的日常管理,即战术性管理。另一类是与企业长远性和全局性发展相关的战略管理。新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客观上要求企业在有效地进行战略管理的前提下,进一步索本求源、减少浪费、降低资源消耗。新的企业观认为:企业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作业影响成本,动因影响作业。成本动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与微观层面相连,主要是与企业的生产有关的成本动因,另一类是战略意义上的成本动因,如规模、技术、劳动力投入等因素。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在管理会计中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必须作革命性的变革———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将被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所代替。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促使相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另一方面,从战略意义上考虑,管理会计可以包含以下成本管理内容:(1)通过适度的投资规模来降低成本。(2)通过市场调研确定为顾客提供服务产品多样性的广度来降低成本。(3)通过合理的研究开发政策,按照所得大于所费的原则降低企业总体成本。(4)通过合理劳动力投入来降低企业成本。(二)决策分析与评价方面。管理的重心在决策。从决策分析方面来看,传统管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分析时注重把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放在首位,而忽视模型运用的前提分析和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以致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应该说,与结果计算相比,取数分析过程更为重要。在经济行为分析中,作为计算依据的取数是否正确,决定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作为模型运用的前提条件是否存在,决定了模型的可运用性。加之21世纪高新技术运用引起的企业内外经济结构的不稳态性,要求管理会计进行决策分析时必须做到:(1)进行模型的理论前提与现实前提是否吻合的比较分析,从而确定选用的模型或对计算结果的可能修正;(2)在遵从取数的一般过程和其分析要求的前提下,确定取数的方法以及取数的分析方法;(3)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确定性、可靠性评价,进而确定所取数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4)对模型中运用的数据,凡存在不确定性的因素,应提出控制措施。确实找不到控制措施的,必须对取数进行风险值测定,并调整取数的大小。从决策评价标准方面来看,目前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决策评价标准主要是利润最大化(成本费用最小化)和现金净流量最大。这些利润、成本和现金标准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从企业管理目标来看,上述决策标准已经过时,至少说很不全面。实践证明,单一的决策价值标准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教训,何况企业管理已从管理的单项研究发展到管理系统全面考察、从满足于内部分析进展到注重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的综合研究。21世纪管理的中心课题是不确定条件下企业价值的评估,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企业价值又是企业现实与未来收益、有形与无形资产、自身经济走势与外部资本市场的综合表现。所以,现实的管理会计决策离不开利润、成本、现金等标准,但还要综合考虑各种难以或无法计量的因素。比如,在知识经济中,企业投资方案的评价应侧重以是否会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的积累及各项技术的提高为标准,而不是仅仅注重短期可以节约多少资金等等。(三)人本管理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使用人力资本将成为企业管理中首先考虑的问题。与此相联系,管理会计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与控制的过程中,必须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对人的管理结合起来。具体做到:(1)进行人的行为研究,采用有效的激励方式和业绩考核方案,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行为积极性,使人在开始行动之前就有积极的行为意识,在行为过程中能做到有意识的自觉控制。(2)对人力资源价值及成本的确定。为了实施具体的人力管理,有必要将人力资源价值与成本量化,因为量化后的人力资源数据有助于各项管理措施的操作。(3)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人力资源同物力资源一样,能够在未来为企业获得一定的收益,(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但是,若不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也会出现投资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此外,对人力资源投资的分析与评价,还有助于企业在总资本预算中考虑到人的因素,使企业资金的分配更为有效,克服以往管理者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重视人力投资的急功好利行为。

三、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与改进进入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学术界大力倡导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作为一种与传统的规范性研究特点迥异的研究流派,其特征主要表现在:(1)强调经验总结的重要性,崇尚归纳推理。(2)广泛采用实验、问卷调查、采访、实地研究和历史文献研究等业已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数据搜集方法。(3)打破会计研究就会计论会计的格局,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4)广泛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且要求精益求精。早期的实证会计主要是对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研究,后来又转向研究会计选择的动机及考虑的因素,到70年代末实证会计研究兴盛起来,80年代即已成为会计研究的主流学派。目前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方法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里既存在人们的认识问题,也受客观事物规律性暴露得不够充分的影响。笔者认为,实证研究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但在实证会计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做法并非尽善尽美,我们在选择研究方法时,特别是在推崇某一种方法时,要防止走极端,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管理会计的角度来看,实证研究比规范研究在解释和预测管理会计实践方面更具有理论价值。鉴于管理会计学属于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显著的灵活性,实证研究在管理会计领域较有用武之地。目前实证会计方法在我国不少先进企业中已有广泛的实践,尤其是在目标成本管理方面,实证会计方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是,这种研究也有其局限性。因为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以经济计量学为主要技术手段,且经济计量学方法基本上属于“线性分析”的范畴。而实际中对一些管理会计系统变量关系的“线性假设”缺乏客观依据。再加上这种研究方法忽视了管理会计系统中社会人文因素对研究变量的影响,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和管理决策之间的相关性降低,甚至消失。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现实需要,更好地解决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我们应当提倡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实地研究”和“案例研究”方法。“实地研究”方法主张到企业组织的实地去观察了解实际的管理系统是如何运行的、管理会计技术在实际系统中又是如何使用的。旨在弥补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间距,从而保证“理论指导实践”的生命力。一般地讲,管理会计中的实地研究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项目选择。这是实施实地研究的第一步。一个高质量的项目就是这项研究的良好开端。(2)进行实地研究设计,包括针对选定的管理会计研究项目选择研究现场、采用实地方法(直接观察法、自然实验法、访谈调查法等)搜集研究项目所需的数据及创造性的使用其他方法对各种变量数据进行补充分析。(3)对实地研究数据的表达与解释。(4)对实地研究结果进行评估。“案例研究”则是研究人员通过对一些成功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写出详细的研究报告和有关分析结果,并以此指导管理会计实践和管理会计教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案例研究”可以充分体现管理会计学科的特征:从实践性来看,管理会计所涉及的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每时每刻都会遇到的问题,如预测、决策、规划、控制等,而“案例研究”正是建立在企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实践”、讨论“实践”、总结“实践”,来指导“实践”;从学科性质来看,管理会计是在广泛吸收现代管理科学、运筹学、系统理论和信息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结合体。“案例研究”就是对那些成功的运用上述多学科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典型企业的研究,它可以充分揭示众多学科在实践中是如何相互配合、相辅相成的完成会计管理目标的。此外,管理会计要解决的是企业不同时期、不同经济环境下发生的问题,因而其方法灵活多样,因地、因时、因事而异,“案例研究”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它的结论是在特定条件下,采用某种方法确定的,因而并非任何条件下的最佳答案和标准。它给实践者提供的是一种正确的思维方式,展示的是变化多端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新世纪新的经济和管理环境下,我们相信管理会计必将大有作为。如何在新环境下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是每一个会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这一课题做出的思考,不过是引玉之砖,希望引起广大会计工作者的重视。参考文献:[1]郭道扬.二十世纪管理会计的产生与演进[J].理论探讨,1999,(3).[2]余绪缨.简论当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J].会计研究,1995,(7).[3]潘飞.九十年代管理会计研究成果及未来展望[J].会计研究,1998,(9).[4]余绪缨.简论《孙子兵法》在战略管理会计中的应用[J].会计研究,1997,(12).[5]李苹莉.战略管理会计发展与挑战[J].会计研究,1999,(1).[6]杨雄胜.提高我国会计研究质量问题的思考[J].会计研究,1997,(11).[7]中国会计学会核工业专业委员会.我国当代企业的成本管理问题[J].会计研究,1996,(9).[8]王玉.公司发展战略和管理[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9]郭晓君等.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管理会计范文4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是20世纪初伴随着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产生的,管理会计的诞生为会计管理、控制功能的延伸和拓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主要职能是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益而建立各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编制和提供内部管理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重:如果企业仅仅将眼光局限在企业内部,满足于企业内部效率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怎能立于不败之地?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如何实现统一?显然企业只有熟悉外部市场,了解竞争对手,知己知彼,尽可能保持竞争优势,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这一管理理念体现在管理会计的变革上,便摧生了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

1981年,英国学者Simmonds最早将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联系起来,在其论文《战略管理会计》中最先提出战略管理会计(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以下简称SMA)概念。他认为:SMA“提供并分析有关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以构建与监督企业战略”。他将SMA定义为:“对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管理会计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由此来发展和控制企业战略的会计。”之后,他又在一系列的论文中,强调了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结合的重要性,特别是企业相对竞争者的竞争地位。他认为管理会计应多注重外部环境,并协助企业衡量其竞争地位。

与传统管理会计的应用方法不同,战略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产品生命周期法、价值链法等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的研究方法来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作出判断,这不仅避免了管理会计中大量的复杂计算,而且将着眼点放在企业的长远利益上。当企业的产品进入成熟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时,维持并扩大市场份额、追求长远的发展利益,便代替了追求当期利益最大化而成为企业发展的焦点问题。而战略管理会计正是适应这种变化的要求,超越了单一会计期间的界限,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牺牲短期利益以实现企业的长期价值。战略管理会计更注重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强调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协调一致,将企业置于整个产业的价值链中,研究企业与市场竞争者的关系位置。这就弥补了传统管理会计只致力于企业内部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部化倾向,真正将企业置于市场信息之中。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1. 战略规划。战略规划阶段通过对企业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分析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及其所在行业的特点对经济因素、社会文化、人口因素、政治法律因素、技术因素等环境变化产生的影响做出迅速反应,充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且能准确判断竞争对手的竞争战略,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核心潜力、增值能力、迅速反应能力及持久耐力,确定竞争对手的实力,根据竞争对手的战略差异做出战略规划,确定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战略。战略管理会计需要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相关信息,并对可供采取的管理措施提出建议,使企业战略建立在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的基础之上。企业的战略规划可以分为公司战略规划、竞争战略规划和职能战略规划3个层次。

2. 战略决策。战略管理会计从战略高度提供有关企业全局性和长远性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时,战略管理会计克服了传统管理会计所存在的短期性和简单化的缺陷,以企业的产品成本、收入与销售量呈非线性关系,固定成本变动及产销量不平衡等客观条件为基础,来研究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应用高等数学和逻辑学等建立成本、业务量与利润之间的数学模型与关系图,从而确定保本点、安全边际等相关指标,进行利润敏感性分析。战略管理会计以现实的现金流量为基础,更能反映企业投资的实际业绩,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用信息,使决策方案更科学合理,最大限度地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

3. 战略成本。在传统制造环境下,劳动密集型企业占主导地位,企业成本以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为主,间接成本比重较小。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的使用和日趋普及,迅速提高了企业自动化程度,这使企业成本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直接材料,特别是直接人工的比重不断降低,间接成本的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多数企业间接成本已占到产品成本的一半甚至一半以上。随着成本中制造费用比例的剧增,传统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受到挑战,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成为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计算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并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战略成本管理通过对企业自身及有关成本资料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战略决策所需信息。其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属性成本、产品寿命周期成本、质量成本、目标成本。

管理会计范文5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Abstract:Thefinancialcontrol,managementaccountingthesysteminfoisdevelopsunceasinglyintheabsorptionrelateddisciplinerelatedtheoryandinthemethodfoundationconsummates.Thetwoalreadyhavesomesamespots,alsohasthediversity.Thisarticleonthefinancialcontrolandmanagementaccounting’ssamespot,thediversitymakesabriefcomparativeanalysis.Abovethisfoundation,explainedthatthetwoabsorbmutuallyarehelpfulinpromotetherespectivedevelopment,thenmakesadiscussiontofinancialcontrol’sdisciplineattribute.

keyword:Managementaccounting;Financialcontrol;Systeminfo

一、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相同点

财政部在全国注册会计指定参考书中提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这一定义突出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如何获取、如何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

国内的专家学者在引进西方管理会计之后,积极探讨结合我国的国情,给管理会计作了比较明确的定义。有的认为,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适应企业内部管理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的需要而产生,把会计与管理结合起来,为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它既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手段,又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有的则认为管理会计是“西方学者把管理和会计这两个主题巧妙地融汇在一起,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两种定义都认为管理会计是管理和会计的精巧结合,目的都是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从以上定义的比较中不难看出,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二者具有相同的管理属性,其基本作用都是为企业管理服务,满足企业营运发展的需要除这一根本共性外,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还有如下共同点:从管理理论、方法体系以及管理过程看,二者都是按照计划、决策、执行与控制这一顺序进行的;二者都以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为信息分析来源,在此基础上进行计划、决策与控制;二者在管理中产生的报告文本、数据资料等文字载体均不具法律效力,对外一般不承担法律责任;二者都主要是根据企业运作的现实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积极规划未来,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发展。

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不同点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发展至今,二者的不同点也很明显。最根本的区别是,财务管理主要管理资金,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资金,如何更有效地运用资金。财务管理是连接企业与外部环境的重要纽带,它与金融市场的运行密切相关。可以说,成功的财务管理是高度关注金融市场现状及其动态趋势这一前提下,考虑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从而为自身寻求宽松的资金运作空间,并达到企业价值或者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则是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系统,考虑的对象不仅是资金如何高效地物化,还考虑物化后的资源在经营管理中如何以最佳效率进行配置。而且,管理的对象还包括人,它通过责任会计、业绩评价与控制会计实现对人的成功管理;通过有效的激励安排,达到人、岗位、财物的高效搭配,从而达到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目的。

三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不同点可对比如下

不同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

面临的环境以环境变化为背景,密切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金融市场的变化以大的社会经济环境稳定为前提,主要着眼于企业生产的直接经营环境

主要理念时间价值,风险理论成本—效益分析,经济模型,数理分析

研究侧重点资金的获取和有效作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计划、预算、决策、业绩评价与控制

研究对象物,主要是资金运动物,也通过责任会计、业绩评价会计激励人

调整的关系处理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关系:人和物的关系,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

核算主体整个企业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部门、小组甚至是个人,可以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也可以针对某一种环节

研究范围内外部管理并重主要是内部管理,或者是某些具体事项

时间要求一般要求定期编制资金计划和定额没有固定的时间需求,根据需要确定三、二者各自优势的相互吸收

财务管理中的时间价值观念是一种以较低程度体现机会成本的分析方法,它引入了经济学中关于成本利润的思考,对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重大意义。财务管理中的风险观念考虑了外部环境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对管理会计中的定量分析提出了灵活性的要求,对预算的编制、决策的选定有指导意义,在业绩评价会计、责任会计中也可以加以有效运用。机会成本概念、风险观念在管理会计中的运用,符合企业由粗放型经营管理向集约型经营管理转变的需要。

管理会计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吸收了管理学、数学、运筹学、系统学、信息论、控制论的众多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与方法同样可以为财务管理所消化吸收。其中,有关的数学分析方法、经济计量模型有助于财务管理的进一步量化。此外,管理会计所吸收的委托理论、激励理论可以指导财务管理活动,对经济实践中的财务管理行为与绩效评价有启发作用,值得借鉴和吸收。

四、对财务管理学科属性的探讨

从学科角度讲,财务管理跟管理会计不同,它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不是从属会计学科的子学科。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职能不同于财务会计,应无异议。目前,会计理论界已经在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两大分支上取得了共识,但财务管理的学科属性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财务管理的内容和基本职能看,笔者认为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应属企业理财的范畴,企业理财学是财务管理的学科归宿。企业理财的主要职责是合理、高效地聚财、用财、生财、财务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也大致是这样。企业理财学是有关企业聚财、用财、生财等管理活动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因此,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及方法是企业理财学的组成内容,其学科归宿是企业理

管理会计范文6

一、同质分析中心法:结构成本分析框架,是一种关于流程和产品成本核算的标准化的成本流转方法,其目的是提供标准化的成本计算方法,保证企业在相类似的成本计算法下更好的竞争。在此法下,企业被划分成多个分析中心,用其所提供服务或产出的一个而且只需一个计量单位对其进行描述,根据计量单位、中心作业是同质的。这样,一个中心实际上是一个成本核算单元,通常用责任中心来表示。但是,它并不是以责任本身,而是以责任中心的产出为基础进行界定的。如果一个分析中心有不同的服务或产出,要么将此中心细分为更小的中心,要么选择最相关的计量单位作为描述符号或“产出动因”。对中心细分程度的限制主要在于信息处理成本及决策相关性。法国会计总计划中除了规定划分基本作业或业务如采购、制造、销售和管理外,对中心划分的精确或粗糙程度没有施加任何限定。

不过,多数企业使用与预算责任结构非常相似的划分方法,以便在其预算控制过程中使用成本分析信息。所有的分析中心形成一个网络,成本在这个网络中流转,随着各中心提供服务的消耗而分配到各成本标的上(组织型或产品基础型,中间产品或完工产品)。同质分析中心法实际上是一个两阶段的成本分配分析过程。在第一阶段,根据某中心服务或产出的使用者不同,将其所有的支出分配到成本标的或其他分析中心中。中心所消耗的资源被认为是为其产出所服务,所以,产出的“用户”就得为其所耗费的产出数量“付款”。服务或产出是由“服务单位”或“产出单位”等实物单位来计量的。后者常常由机器小时、人工小时、材料处理数量、处理次数来表示。

如果某中心产出的用户是其他的分析中心,则此中心被称为辅助成本核算单元或辅助分析中心。在中心支出被分配到最终产品上之前,需要有一附加的分配过程,即辅助成本核算单元的成本首先要分配到“主要”中心(消耗者)上,然后再根据所耗最终分配到成本标的上。如果某一中心的产出是最终将要出售的成本标的,那么,此中心被称为基本成本核算单元。基本成本核算单元所归集的成本要按照成本标的所耗用的产出比例直接分配到各成本标的上。此系统第二阶段的重点是通过减少第一经理负责的服务单位来削减成本。由上可知,此种成本流转方法的两个主要特征是:

1.特别强调使用实物单位分配基本或辅助成本核算单元所归集的成本。但是,只要能够接受在没有更好的选择时,建立在其他成本百分比基础上的负担率作为分配标准也是允许的;

2.这种方法与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以及责任中心的预算和标准成本法是完全相容的。网络内流转的成本(即随实物从一个中心转向另一个中心)可以是所有的成本(全部成本法下),也可以只是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或期间成本直接计入损益表),还可以是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法下)。这种方法与作业成本法(ABC)的主要区别在于此种方法是将企业划分为垂直型,即职能型或组织型,而不是水平型或跨职能型。以相同产出单位来描述的分析中心不用重新组合或合并(它们的责任是不同的)。

虽然会计总计划中所描述的中心不是跨职能型的,但并不是不允许系统设计人员将中心定义为价值链上的分析中心,即成本核算单元可以在责任中心之间交叉界定,所以,此方法下的系统可以和作业成本法兼容。引进作业成本的企业认为只要对同质分析中心法稍做改动,就能获得作业成本的所有好处。二、仪表板法:对业绩监督和管理的信息系统。仪表板方法源于工程师们对有关指导或掌管企业所需信息的需求。它侧重于监督实物指标来评价业绩及对业绩做出预期。几乎所有的法国企业都使用仪表板法以满足其管理报告及业绩评价的需要。仪表板法通常使用图表格式,以简洁、精炼和动态的形式告知企业管理人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有关企业完成其目标的能力的指标状况。仪表板是一个企业和它周围环境(如产品性质、顾客满意程度、竞争对手情况、与雇员关系等等)间的关系模型,管理人员为完成其责任中心的任务,只需监督某些关键变量就可以了。管理人员选定与关键变量相关的一套指标,对其进行考察,以利于其成功地管理其责任范围内的实物和人力资产,能够指导并有利于决策。实物信息被认为是预期性的,是决策的更好的基础,所以,仪表板法主要是利用实物指标。仪表板所提供的信息具有警示作用,它同时向三种群体服务:

1.经理。它提供给经理人员一些指标。这些指标不仅显示了经理人员的责任完成情况,更主要的是,可以使他们知道在企业所处的环境下,将来怎样去完成他们的任务。所以,此方法是以未来导向为目标的。

2.同业。向他们提供责任中心过去和未来可能的业绩表现,便于他们事先对已达成协议的计划,采取补偿性的措施。

上一篇建筑工地

下一篇美味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