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童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童诗范文1

童诗范文2

1.初步认识儿童诗,了解儿童诗的表达形式。

2.初步感受儿童诗的美,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激发想象力,学着以诗歌的形式表达情感。

【点评:教学目标的设立合理。一是定位较准确。“初步认识”“了解”“初步感受”“学着”等关键词将目标定位在“启蒙”。指导孩子们读诗、赏诗、写诗,引导孩子们在习作起步阶段,学会用诗意的眼睛去观察、思考、想象,学着用诗歌的思维视角记录思维轨迹。二是指向较集中。传统的作文教学启蒙,往往重技法,而忽视心智的开发。本课的目标设定可以明显感受到对学生生命体验、审美熏陶、思维启蒙的关注。】

【教学时间】

50分钟。

【教学内容】

儿童诗欣赏、写作。(适合三年级学生)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背诵课文中学过的儿童诗。

一、读一读,说一说,聆听诗的声音

1.说“圆”。

师:(板画一个圆“”)看到这个“”,你会想到什么?(预设:小鱼吐的泡泡、太阳、月亮、气球、车轮……)

【点评:借助图画引发想象。小学生最宝贵的心理品质是想象,而图画是学生从原有认知到创造性想象之间的美丽桥梁。用图画唤起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刺激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达到了良好的热身效果。】

2.读“诗”,感受诗歌想象的奇妙。

师:恭喜你们,具备了诗人的优秀品质――丰富的想象力!有一位小诗人,看到了这个圆,就在下面添了一条线,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屏幕显示)

夕 阳

夕阳是一个苹果,

黑夜是贪吃鬼,

一口就把夕阳,

吃掉。

师: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读完说一说有什么感受,或有什么地方打动了你。(预设:很好玩、把黑夜比作贪吃鬼想象很奇特……)

师:你发现这首小诗与一般的文章或古诗相比,有什么不一样?(预设:一句一行,每行字数不一样,充满想象,非常有趣……)

【点评:引课巧妙。《夕阳》是基于圆“”的思维产物,想象新颖、有趣,是对学生进行思维启蒙的很好载体。这首诗的质朴、稚嫩,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让他们对儿童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赏“诗”,感受诗歌想象的贴切。

师:你们很有眼光,很会发现诗歌的美妙之处!请看,另一位诗人,看到这个圆,也在圆下加了一笔,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屏幕显示)

太阳喝醉酒

太阳喝醉酒,

不小心撞到山头,

就倒在山头后面。

于是,

黑夜就出现了。

师:自己去读一读,你发现这首小诗中的夕阳又变成了什么?这样的想象妙在何处?(预设:很有趣,把太阳当作醉汉,想象力很丰富,把红彤彤的夕阳比作醉汉很恰当……)

师:根据自己的体会把诗读给大家听,比一比,谁的读法最吸引人。

【点评:这首诗的教学别具匠心。第一,这首诗的选材本身就是学生同题材发散性思维的良好范例。同样是写夕阳,但想象却截然不同。第二,教师的教学没有在同一层面上平移,而是在感受想象奇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想象的贴切和恰当。第三,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童诗言语秘妙的钥匙。童诗可以有多种读法,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依着各自的理解读,反而更能读出童诗真正的趣味。】

4.小结。

师:两首小诗,短短的几行字,无拘无束,都充满了奇妙的想象,(板书:想象)这就是儿童诗的无穷魅力。难怪有人说儿童诗是快乐的思维舞蹈。

二、猜一猜,试一试,感受诗的美妙

1.给诗填空,感受童趣。

师:让我们一起跳跳这快乐的思维舞蹈。请看,这是第三位诗人的作品,他由圆想到了什么呢?请看――(屏幕显示,师读)

不学写诗有坏处

小虫写信给蚂蚁,

它在叶子上咬了三个洞,

表示。

蚂蚁收到他的信,

也在叶子上咬了三个洞,

表示。

小虫不知道蚂蚁的意思,

蚂蚁不知道小虫的想念,

怎么办呢?

师:听完之后,你又有什么感受?(预设:很有意思、非常有趣……)(板书:有趣)

师:请你猜猜看,小虫和蚂蚁分别说了什么?(预设:小虫说“你好啊”,蚂蚁说“你好啊”;小虫说“我病了”,蚂蚁说“我帮你”;小虫说“在干啥”,蚂蚁说“在搬家”……)

【点评:猜测阅读是儿童诗阅读教学的常用策略。在猜测阅读中,可以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童诗的“意想不到”,而童诗独特的思维和情感,也就在不经意间和孩子们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2.给诗补尾,放飞想象。

师:真的很有意思,让我们继续这快乐的体操。请看第四个诗人,他由“”想到了“蛋”,他是这样写的:(大屏幕显示,师读。)

这个皮球不圆嘛!

也可以滚吧?

滚呀滚……

“啪嗒”,

师:啪嗒,发生什么事了?(预设:蛋破了,从里面蹦出一只小鸡;从里面跑出一只小恐龙;从里面滚出了许多黄金;从里面跑出了一个小太阳……)

师:你们的想象真神奇,把你的答案放到诗里,一首有趣的诗就诞生了!快把自己的想象放进去读一读。

【点评:诗歌补尾是从童诗欣赏到写作的有效过渡方式。想象,是诗歌创作的不竭源泉,给诗补尾的方式很好地激活了学生的想象。不一样的想象,不一样的答案,奇妙而有趣的想象就创造了一首首奇妙而有趣的诗篇。】

3.给诗命题,品味真情。

师:不一样的想象,不一样的答案,就创造了一首首奇妙而有趣的诗篇。老师想说,从蛋里,跑出来的是一个个小诗人。让我们继续创造奇迹。请看第五个孩子的作品,在他的眼里,圆又变成了什么呢?(屏幕显示)

梦中,

我把小手伸出来,

让它透透气。

梦中,

我把小脚踢出来,

让它散散步。

梦中,

我把小屁股钻出来,

让它乘乘凉。

梦中,

我一个喷嚏,

吓得妈妈跳了起来,

惊醒了。

看着我的睡相,

心疼我的妈妈把我的小手、小脚、小屁股

一个一个藏进暖融融的被窝,

于是,

香甜的梦又开始了。

师:请一位同学读诗,其他小朋友闭上眼睛一起走进梦中,待会儿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心里的感受。(预设:心里暖暖的,这首诗很感人,诗里满满的都是爱……)

师:儿童诗充满了想象,是非常有趣又充满真情的。这是儿童诗的又一大特点。(板书:充满真情)读读特别温暖你的那一句,然后给这首温暖的小诗加个题目。(预设:梦中、香甜的梦、暖暖的梦……)

【点评:体验是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诗歌讲究含蓄、跳跃,所以其中的一些意象、情感并不容易为学生所直接感知。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简简单单的情境创设,将抽象的意境具象化,学生很自然地就把诗中的孩子转换成自己,体验唤醒了,情感也就有了。】

4.给诗加腰,体会形式。

师:第六位小诗人说,看到这个“”,他想到了眼睛。于是,他写道――(屏幕显示,师读。)

眼睛

星星是天空的眼睛,

( )是大地的眼睛,

( )是( )的眼睛,

师:谁来照着样子写几句?(预设:池塘是大地的眼睛,窗户是高楼的眼睛,小朋友是祖国的眼睛……教师现场打字,记录学生的经典发言。)

【点评:模仿是儿童诗读写的纽带。这首诗选择的是比较经典的诗歌结构和句式。这样的选材和设计降低了写诗的难度,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符合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原则。有了范本的依托,容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视角和表达方法的迁移。】

5.给诗排序,感受诗韵。

师:你一句,我一句,连起来就是一首诗了。不过,一首好诗,用词用句都很讲究,包括诗句的先后顺序。让我们一起给刚才大家创作的诗句排排队,让诗变得更优美。(师生一起尝试排序)

师:好诗是写出来、改出来、反复推敲出来的,还要用心读出来。让我们一起用心读一读我们一起创作、修改的诗。

【点评:教学无痕是一种境界。这个环节有两处不露痕迹:一是不露痕迹地渗透了诗歌的结构、韵律等方面的知识;二是不露痕迹地渗透了诗歌修改的方法。让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奥妙不露痕迹地渗透在有趣的“诗句排排队”中,可谓“无痕而有效”。】

6.给诗点睛,提炼诗眼。(机动环节)

师:老师也想给诗歌加一句,你们也帮我想一想。奶奶年纪大了,看东西越来越模糊了,谁可以做奶奶的眼睛,帮帮奶奶?(预设:我是奶奶的眼睛、少先队员是奶奶的眼睛……)

师:多了这一句之后,这首诗就多了份温情,多了份哲理,引人深思,给人启迪,就像人拥有了灵魂。这样,诗就达到了更高的境界。能干的小朋友,也可以试一试。

三、画一画,写一写,品尝诗的味道

师:此刻,在你的眼里,这个圆又是什么呢?接下来,老师送给每位小朋友一对“想象的翅膀”(发放裁成蝴蝶形状的作业纸),请你在翅膀的左边,把圆变成你想变的东西,画下来。在翅膀的右边,把画变成诗。你可以有三种选择:一是续写前面几首小诗中的一首;二是仿写前面几首小诗中的一首;三是自由创作,(生自由选择创作;师巡视指导,随机点拨。)

四、贴一贴,赏一赏,种下诗的种子

1.展示、分享。

师:已经完成创作的“诗人”请反复朗读、反复修改,愿意与大家分享的小朋友请带上“翅膀”飞上来。(将学生的作品用小磁片贴在黑板下方)

2.交流、评价。

师:请小诗人用心地把自己的作品念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当大众评委。如果大家认为该诗具备了黑板上的三点:有想象力、有趣、有真情,作者就可获得彩色翅膀一对!(学生念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修改、评价,优秀作品飞到黑板上方,并奖励彩色翅膀一对。)

【点评:从小培养学生的发表意识、读者意识很有必要。教师及时地创设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让学生从小有发表意识、读者意识,让他们明白作文是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这样的做法非常值得肯定。】

3.小结。

师:(指着满黑板“飞翔的翅膀”)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在诗的王国里遨游。老师希望,今后大家就用这想象的翅膀创造出更多动人的诗篇。

【总评:本课设计很好地关注了儿童的特点、童诗的特点,架起了两座桥梁,是指向思维和想象发展的儿童习作启蒙的成功尝试。这节课可以引发更多的思索:

1.儿童诗教学的意义。儿童诗相对于其他文学形式而言,是最富有想象特征的。教学中,诗歌的欣赏与创作过程就是一次有创意的旅行,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想象,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儿童诗短小、精致、富有趣味,与学生的心灵、情感、思维方式、表达方式非常接近,因此,儿童诗是最适合小学生的语言启蒙的教材之一。

2.儿童诗教学的程序。本课精心设计了读诗、赏诗、仿诗三个阶段,使学生对儿童诗的形式、语言、音韵、节奏等特点都有所了解。这时,写作已经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整节课,从儿童诗的赏读到仿写、创作,“一圆”贯穿始终。读赏、填白、补尾、命题、加腰、点睛、创作,“圆”“圆”相扣,巧妙地建构起了童诗读写比较完整、规范的序列。

3.儿童诗教学的策略。本课教学设计至少有四个策略值得关注:第一,给学生一个载体――“圆”,让他们的想象有所依托。第二,给学生一个刺激――“翅膀”,让他们有自我言说的冲动。第三,给学生一种方法――“写绘”,先用图画记录思维的痕迹,再将画变成诗。这样,“童思”“童画”“童诗”便成了三股相互推动的正能量。第四,给学生一个台阶――“分层”,正视学生的差异,让他们自主选择。

童诗范文3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好朋友,平时我经常与它合影,它是谁呢?请你睁大眼睛仔细看哦!(出示:我与树的合影)我的朋友是谁呢?

生:树。

师:没错,它就是树。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诗花园,走近一棵棵树,去亲近它,聆听它。

二、 印象中的树

师:说到“树”,你会想到什么呢?注意:既要有想象力,又要有诗意哦!(生思考)

师:树可是个大家族,有许多种类。我首先会想到柳树,在我印象中它是一位长辫子姑娘,喜欢对着湖水照镜子,让风帮它梳头发。你想到了什么树?

生:我想到了松树。它是一位披着绿色铠甲的士兵,为我们站岗。

生:我想到了香樟树。它是一把绿色的大伞,为小动物们遮风挡雨。

师:季节不同,树的颜色也不同哦。

生:我想到银杏树,春天它绿油油的,秋天叶子变黄,像金黄的小扇子。

生:玉兰树初春开花时是雪白的或紫红的,花谢了,长出一身绿叶子。

师:季节变换,树会换上不同的服装,它也爱美哦!天气不同,树的姿态也不同。风中的树,你想到了什么?

生:那是树在跳舞。

生:树在向我们招手。

师:雨中的树呢?

生:那是树在洗澡。

师:春雨中,树连续洗几个澡,会怎样?

生:会长出一身绿叶,就像鸟儿长出一身绿羽毛。

师:树还有许多朋友呢!

生:小鸟是它的好朋友,为它唱歌。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你们印象中的树是如此的富有生机和活力。那么,诗人眼中的树,又是怎样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三、 诗人眼中的树

师:这是什么树?(椰子树)它长得好高。看到它,诗人林焕彰爷爷是怎样想的呢?

《椰子树》(台湾)林焕彰

椰子树有一只很长的手/白天想摘太阳,摘不到/晚上想摘月亮,也摘不到/不过,它是从不灰心的/每天都努力向上伸长/所以节节升高/我想,有一天/它想要的,都会得到。

师:(指名读)他的朗读,让你看到了怎样的椰子树?

生:我看到了不怕困难、勇敢向上的椰子树。

师:是什么引发了林焕彰爷爷的想象?

生:是椰子树长得高。

师:林焕彰爷爷通过仔细观察树的外形,由此展开了想象,把椰子树写得如此神采奕奕。(板书:外形 观察 想象)

师:让我们一起读这首诗,朝着各自的梦想努力吧!(生读)

师:继续看,这是什么树?(枫树)看到它,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枫树叶到了秋天会慢慢变红,红黄绿相间呈五颜六色,在秋风中,像一只只蝴蝶飞舞。

师:林焕彰爷爷是怎么想的?

《秋天的枫树》(台湾)林焕彰

夏天的枫树/每一棵都是一个/大鸟巢/它们的每一片叶子/都是绿色的,一只只睡着的鸟儿/甜甜的睡着了的鸟儿/秋天来了/它们才会醒来/醒来了/它们才会叫/它们叫了/就有风/有风了/它们才会飞/会飞,它们就高高兴兴/缤缤纷纷地飞起来。

师:自由读读看。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喜欢呢?

生:诗人把枫叶想象成一只只鸟儿,很美。

师:诗人写了哪几个季节的枫树?

生:夏天和秋天。

师:诗人看到夏天的绿叶、秋天的红叶,把它们想象成了一只只鸟儿,夏天在睡觉,秋天才会醒来,

才会美丽地飞起来,多么美丽的诗行啊!他怎么把枫叶写得那么美?

生:他抓住了枫树的变化。

师:枫树叶子的颜色在变化,姿态也在变化。(板书:变化)谁能读出它的变化,它的美?(生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了漫天的枫叶随风起舞,感觉自己也好像要飞起来了。

师:听,谁在歌唱?

生:蝉。

师:请仔细听听,它唱的是什么?

生:它在唱:热死了,热死了!

生:阳光真好,阳光真好!

生:真开心,真开心!

师:林焕彰爷爷听后有什么感受呢?

《会唱歌的伞》(台湾)林焕彰

蝉的歌儿很好听/可是要到夏天才唱/它们喜欢赞美/金色的阳光/蝉的歌儿很好听/可是它们只爱在树上唱/所以,一到夏天/树都变成了/会唱歌的伞。

师:树可以想象成会唱歌的伞,还可以想象成什么?

生:松树是一座绿色的宝塔。

师:里面住着谁?

生:小松鼠。

师:那是小松鼠的城堡啊!

生:树还是冰淇淋。

师:快让人流口水了。这只冰淇淋谁最爱舔?

生:蝉最爱在上面舔呀舔。

师:边舔还边说――

生:好吃,真好吃!

师:除了蝉爱为树唱歌?还有谁也爱为树歌唱?

生:小鸟。

生:风和雨。

师:如果说一棵树是一把会唱歌的伞,那一片树林?

生:一片树林就是一座音乐厅。

生:维也纳有金色大厅,树林是绿色的音乐厅。

师:太美了!不仅如此,绿色音乐厅还不收门票,流淌出的可全是天籁之音啊。

师:所以说,种树,就是――

生:种音乐。

师:种一片树林――

生:就是造一个绿色音乐厅。

师:同学们,把刚才的连起来就是一首诗啦!

师:写诗的时候,可以抓住树的外形写,抓住变化写,还可以写树上的小客人、树的朋友。只要你善于观察,大胆想象。(板书:朋友)

师:让我们和蝉一起尽情地歌唱吧!(齐读)

师:真好听!诗人眼中的树是如此美丽、灵动和活泼。其实,我们身边的同学也能写出优美的诗来。

四、 同学眼中的树

师:这是我校邹舟同学写的:

《白玉兰》 邹舟

白玉兰的树枝上/托着一个个毛绒绒的蛋/暖暖的春风里/蛋儿破壳了/哦/里面睡着一只只白鸽。

师:这首诗写得美不美?她仔细观察了白玉兰树由花苞到开花的变化过程,大胆地展开想象。邹舟把白玉兰花想象成白鸽,你会想象成什么?

生:白蝴蝶。

生:白鸥。

师:比较一下,哪个更好?

生:白鸽更好。因为不仅颜色是白的,而且鸽子还表示希望和平呢。

师:是的,我们想象的时候,不仅要有美感,还有注意它美的内涵。一起美美地读读这首诗。(板书:美感)(齐读)

师:这是我校陆园同学写的《大邮箱》。请小作者读一下。

《大邮箱》 陆国

树的大邮箱里/装满了信/勤劳的秋风/将它们/一一送出。

师:勤劳的秋风会将这些信送给谁呢?

生:送给小蚂蚁,叫它准备好过冬的食物。

生:送给小燕子,叫它飞到南方去。

师:小作者把这些写出来了吗?

生:没有。

师:语言是如此的简洁,想象却可以无限的丰富。(板书:简洁)

五、 自己眼中的树

师:看了身边同学的诗,此时,你是否有信心了,是否手也痒痒的,也想写一写了?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老师提供一点图片,看看能否给你带来灵感。(出示,生写,师巡视。交流,点评,生各自修改自己的作品)

六、 每棵树都是诗

童诗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童诗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40

所谓童诗,就是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童诗展示的是优美的意境、丰富的影像、活泼的气氛,令学生心驰神往、爱不释手,为语文课堂教学创生了难得的教育契机。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童诗、对话童诗、仿写童诗,促使学生建立崭新的认知意识。

一、朗读童诗,激发思维认知活力

小学生对童诗情有独钟,教师要进行多元设计,为学生品读童诗创造机会。教师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精品童诗,让学生天天读、课课读,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并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全面塑造学生的语文素养创造条件。

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教师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首先是教师范读,给学生介绍朗读技巧,并让学生仿读;然后指名个体朗读,教师纠正朗读偏差;接着是学习小组集体朗读、女生组朗读、男生组朗读、分声部朗读;最后是全班齐读。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课堂互动,对诗歌进行重点解读。这样,课堂学习气氛浓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大为提升。

由于课文本身就是童诗,学生朗读时深受感染,学习思维顺利启动,对诗歌语言、结构、形象和朗读技巧都有了深刻认知,由此建立起来的诗歌个性认知自然是多元的、清晰的,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对话童诗,拓宽探索认知视野

对话童诗是教师引导学生品析童诗的过程。优秀的童诗能够触动人的内心,教师通过对童诗展开解读,能够帮助学生走进童诗的世界,拓展认知维度。童诗描绘的是学生熟悉的世界,让学生对话童诗,就是要引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共鸣,通过对多种形象的感知体悟,形成重要的学习认知。学生走进童诗,课堂教学自然进入到佳境之中,从而形成重要的学习内驱力。

语文教材中童诗的比例不大,教师要开阔视野,将课外童诗引入课堂学习之中,引导学生拓展学习,这对提升学生探索语文世界的主动性有特殊意义。

如学习《找春天》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引入几段童诗。《春风》:“春风轻,春风软, / 蜜蜂采蜜春风甜。 / 花儿开放春风香, / 吹在脸上春风暖。”《春》:“春天的闹钟响了, / 惊醒了种子, / 睁开了眼睛。 / 春天的闹钟响了, / 吵醒了小草, / 钻出了头儿。 / 春天的闹钟响了, / 叫醒了树木, / 伸出了胳膊。”学生对童诗有特别的兴趣,很快就能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教师结合文本展开课堂讲解,学生就能顺利掌握学习要义。

关于春天的童诗有很多,教师精心筛选,让学生通过童诗诵读赏析,进入到文本学习之中,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精巧性。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童诗描绘的景物具有形象化特征,很容易引发学生联想,利用课外童诗展开文本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仿写童诗,历练感悟认知能力

童诗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外化表现形式,教师要在引导学生阅读、赏析童诗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参与童诗的创作。小学生对诗歌写作会充满畏惧感,教师要给予针对性的关注和引导,解除学生的顾虑。教师不妨从仿写角度进行引导,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用特定的视角和形象,展示内心世界,历练学生的感悟认知能力。

在学习《雷雨》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仿写童诗,并给出具体提示和要求:以夏天的雷雨为描绘对象,从雨声、雨形、雨带来的影响等角度展开思维,要求诗句比较工整,有一定节奏感,不要求押韵。学生快速行动起来。在成果展示时,很多学生都有比较出色的表现。有学生展示出自己的作品:“哗啦啦,哗啦啦, / 大雨使劲下。 / 禾苗低下头, / 鲜花流泪花。 / 哗啦啦,哗啦啦, / 大雨不停下。 / 天空乌云翻,地上成河啦。”

从学生展示的童诗来看,不仅有明显的节奏感,还有一定的韵味,特别是分节咏唱意识,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说明教师引导是成功的。其实,童诗是最自由的体裁,在学生展开仿写时,教师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这样才能获得预想的效果。

童诗范文5

我做了一个捉月亮的网,

今晚就要外出捕猎。

我要飞跑着把它抛向天空,

一定要套住那轮巨大的明月。

第二天,假如天上不见了月亮,

你完全可以这样想:

我已捕到了我的猎物,

把它装进了捉月亮的网。

万一月亮还在发光,

不妨瞧瞧下面,你会看清,

我正在天空自在地打着秋千,

网里的猎物却是个星星。

冻结的梦

我要留下昨晚做的梦,

把它保存在冰箱里。

很久很久以后的一天,

当我变成一个白发老翁,

便要取出我冻结的美梦,

把它融化,把它烧开,

然后我就慢慢坐下,

用它来浸泡我的一双苍老冰冷的脚。

作业机

作业机,哦,作业机,

世界上最完美的机器。

只要把作业放进去,再投进一角硬币,

按下按钮,等上十秒,

你的作业就会出来,

又干净,又整洁。

来看看――“9+4=?”答案是“3”。

“3”?

哦,我的天!

看来它没有我想的那么神奇。

被绑票

今天早上

我被三个蒙面大汉绑票――

他们在路边拦住我,

骗我说会给我吃糖果。

我连连说“不要不要”,

他们却把我的衣领抓牢,

扭着胳膊别到了后背,

拼命把我往车后座推,

那辆轿车豪华得很,

可我一点都不兴奋,

因为手被烂铁丝紧紧捆。

然后他们给我蒙上眼罩,

于是我什么都看不到。

他们把棉花塞进我耳朵眼儿,

于是我什么都听不见。

他们的车开出二十英里,

不,至少开了二十分钟。

他们拖我下了车,

进了阴冷的地下室。

他们把我扔到墙角,

两个人出去准备把钱要,

一个留下把我看好,

黑洞洞的枪口指着我。

我被牢牢绑在凳子上……

这就是为什么我上学迟到。

(选自《阁楼上的光》,南海出版公司)

知识袋:

童诗范文6

关键词:童诗创作;对话;自由方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C-0033-02

儿童天生就是诗人,由于年龄小,意识发展程度低,他们用独特的视角看世界,懵懂间对生命与哲学的追思与探究,其片面性和不成熟性恰好成就了他们表达的诗意。对孩子进行诗化教育,鼓励孩子在诗的年华里尽情诵读、欣赏乃至创作诗歌,找到与世界和自我对话的最自由方式,让诗意和浪漫成为童年的底色,是“童年时代对儿童最伟大的馈赠”。

一、阅读经典,唤醒沉睡的诗心

儿童的生活库中,沉睡着与童诗相近的意境。童诗创作源于阅读经验积淀的思维组块与生活场景同构交融,在深深的情趣中体验、重组,甚至构建新意象,形成新的生长点。我们精选赏读古今中外的经典童诗,倾情沉潜到金子美铃的童诗世界里,经由那一首首语言晶莹剔透,想象炫丽奇特的诗作启航。

首先,关注诗意童趣。解读金子美玲诗作抓住了诗意与童趣这两点,诗的意味就能品足。《阿婆的故事》是一个很忧伤的故事。诗中的女孩,因为一句无心之语,带来了深深的遗憾。阿婆再不能讲故事了,女孩每次想到阿婆,心里都会很疼很疼……诗中的女孩说这些话的时候,也许是阿婆觉得小女孩已经长大,再也不能领会那故事的意思了;也许是因为阿婆已经不在了,她已经变成山上的野蔷薇花。女孩写这些诗的时候,阿婆与小女孩都已经不见了,她们该长大的长大了,该老去的老去了。但那些故事还不肯长大,它们像荒山上的野蔷薇花,依然静静地盛开在阿婆的眼睛里,盛开在长大了的女孩的诗句里。

抓住其间的诗意和童真,就能读懂“忧伤”背后的深远沉重,实现了诗歌和“我”的穿越:长大以后,你也会思念今天的这些:“阿婆”唠唠叨叨的故事,一天天读着背着的诗句,一幅幅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图画……那时候,你也会用诗句,写今天的故事,从而成就了诗,使诗成为会“呼吸”的文字和故事。

其次,重视整体形象。年纪小的孩子,对某事某物总是只能模模糊糊评判,而无法具体分析体认。所谓整体即宜从诗歌的整体入手,强调孩子在整体阅读中体会诗歌大意,从整体观照中领悟诗歌内涵与情感,最后通过整体诵读传达对诗歌的理解。《沙的王国》的核心词语就是“造”,自由创造,抓住了这一点,全诗承载的旨趣就不会落空。

诗歌的形象性讲究含蓄跳跃,在心理的时空中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其中的意象不为孩子直接感知,要提供形象化的手段,引领孩子深刻体会,在创作中使作品有不错的质量。

第三,吟诵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仪式。仪式是通过极富意味的、有象征意义的程序和形式,拥有一种伟大的时刻,获得庄严感。仪式作用于心灵,唤起孩子内心的神性,使生命能经常与诗汇在一起。黑板右角每周金子美玲的两首童谣,早读课师生人手一本,美读吟诵,赏析品悟;课前一分钟背诵;放学路队诵读;一周两首,一个月8首,一学期160首,一学年320首(辅之以其他名家的童诗),……晨诵、午品、暮写,就这样“诗的芬芳渗透在言行中,直到晚间,仍然感觉暗香盈怀”,诗味濡化在舌尖,诗感流泻于话语,诗意涌入心底,孩子成为精神富有的人,与经典童诗结伴而行,一起体察世界,一起走向诗意的生活。

二、留心生活,修炼敏锐的诗眼

一个有心人,一个有诗意的人,能在生活细节里捕捉到灵感,拥有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思维,修炼出一双内视的眼,在心灵的世界里回望与咀嚼。教师要创设情境,把握契机,引领孩子在生活场景中遇见撞击心灵的词句,有强烈的情绪体验。生病好久才回班上课的孩子神秘地说:“老师,今天我又回来上课了,感觉家里的窗户都亮堂多了!”我欣然鼓励:“为什么会有如此别样的感觉?这就是不错的诗哦!”恼人小雨也作解人语:小雨细细地M从天上落下来M渐渐地M渐渐地……M把窗上的灰尘M洗得干干净净M是为了让生病的我M能看到窗外的美景。

班里的孩子人人备有这样的“锦囊”“诗袋”,捕捉很多转瞬即逝的灵感、新鲜事物的感触、别致的句子,师生之间品评,存储了难以计量的诗行,等待着喷薄奔涌……

三、仿照摹写,揣摩诗歌的技巧

除了通过读诗指导孩子悟得诗歌写作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从简单的仿写入手。初写童诗,可以给孩子一些方法的指导和模式参考,既有效达到学写的目的,又不束缚孩子的个性。

(一)化文为诗

苏教版有不少童趣盎然、清新优美的文本,是指导孩子化文为诗的范本。有了范本的依托,孩子就一只脚迈进了诗歌的殿堂,得以一窥堂奥,朦胧间触摸到了诗歌的“真味”。学习杨万里和苏轼的西湖诗之后,我让孩子们以《六月的西湖》为题自由改写:“杨万里和苏轼M迷醉了M红扑扑的荷花M也醉了M陪着诗人M看西湖的落日”,实现了对诗的高度整合:有诗人穿越时空的精神遇合,有荷花的灵动形象,更有西湖醉人风景的定格。而“一个小姑娘M立在M荷塘里M绯红的脸蛋M撑起一把绿色的大伞M遮太阳”,创造了荷花俏皮可爱的新意象 ,镌刻上精神内核,是与世界和自我的深度对话。孩子们完满地吸收了原作的文化营养,“重要的是自己的声音”,这才是诗意之妙秘所在。

(二)童谣仿写

这是童诗仿写的主要途径。金子美玲诗的特质罕有匹敌,她的童谣是孩子阅读创作童诗的“法典”与“秘笈”。深深迷上了《向着明亮那方》的孩子们,对于自己喜欢的诗人,甚至在构思、语言和观察生活的视角等方面,都不自觉地模仿她的诗风。在品赏《沙的王国》后,我抓住核心词语“造”,就是自由创造,就是“想怎么造就怎么造”,引导孩子放飞想象,贴近孩子心思:

你还是哪些国度的国王?在那些国度里……

你可以用你的歌喉,你的舞步,你的画笔,你的故事,你的梦想――对,仅仅是坐在小凳上,托着下巴,傻愣愣地“造”出一个最美的王国!

这是一个女生瑰丽奇绝的梦之国之旅:坐着云朵马车M去梦之国M五彩缤纷的彩虹小路M通向梦之国M还有一个M红帽子小人儿M手上还拿着一本小书M他就是梦之国的居民M打个招呼吧M云朵马车继续前行M飞向梦之国M “云朵”马车行驶在“彩虹”之路,“红帽子小人儿”拿着“小书”,一个多么幸福美好的世界,何尝不是孩子心底自由的憧憬和吟唱!这个 “自由创造”的揭示,是诗的精魂,一以贯之。

四、自主创作,抵达童诗的王国

(一)自然表达

优秀的童诗就是在清浅轻灵的抒写中表现出孩子的活泼与纯真,像呼吸那样自然。它化抽象为具体,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情绪和不具形的物质变为可触可感的东西,凭借具体灵动的意象引领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的心灵。请听一位有点自闭倾向的男孩与世界和自我的对话:雷公和电母M这对夫妻M今天M又吵架啦M雷公M暴跳咆哮M电母M摔锅砸碗M咦M怎么有水滴M哦M原来是它们的宝贝女儿M云姑娘吓哭了

“诗和生命的节律一样在呼吸里自然形成”,诗里的文字“溶入某种气息或声音”,道出了一个隐秘的精神世界――家庭的纷争,孩子的心弦在阴郁的角落里自由奏鸣,毫无拘碍,诗成了他与世界和自我对话的自由方式。

(二)秉承“真诚”

童诗写作普遍认为难,是因为诗歌的独特想象与独特表达和学生直白的思维、表达存在较大的距离。让孩子脱离直线式思维、直白式表达成为童诗创作上的难点。秉承“真诚”的诗歌精神与写作技巧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路径。诗的领域广漠无涯,诗的命意千姿百态,但离不开“真诚”。所谓真诚,就是尊重孩子的原生态认识与感受。孩子有成人没有的强烈好奇心,他们往往对习以为常的现象感到新鲜,问题往往是深刻的哲学问题。如平常不过的天空在孩子的眼里是那么芬芳美丽:“天空是一座大花园M白天种出一朵太阳花M晚上开出满天星”,让我们看到孩子纯美的视界盛开在自然率性的文字里。

(三)贵在“独特”

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有自己方式的表达,甚至是“超拔”的思想,这些就是诗的生命,也成就了诗意。诗的技巧化用也成就了诗的“独特”。童诗写作中要渗透技巧的运用和自觉内化,针对作品力求“一诗一得”:比喻句改为拟人的切入;惯常的句式表达,打乱顺序,造成思维跳跃,逻辑错位;空泛的呐喊口号赋予形象的依托;单调的铺陈罗列,假以通感链接;平实直白的叙述,缀加一句大逆转……使全诗通透着鲜活与奇异,增加诗的质感与意蕴,使诗意横空出世。

(四)多就少改

写作教学传统提倡的“多就少改”是尊重孩子的言说权利,尊重孩子言语的原野性,有利于形成风格。童诗写作其实就是写自己某时某地的一种感觉,有着自身的“逻辑世界”。再者,初学创作的孩子很容易对老师的多处修改无所适从。

当然,不急于修改孩子的诗作,并不是放弃指导,而是将修改的权利更多交给学生。如《世界就是这样美好》:暖暖的/笑眯眯的太阳M不声不响地看着他M 它绝不会说出M那个小男孩偷偷M埋了一颗小弹珠的事M慈祥的 红彤彤的太阳,M只是不声不响地看着他

诗的意境是情绪化、跳跃性的。有的孩子提出“埋弹珠”的“场景”应该写出来,小作者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怎么“埋弹珠”写出来太满了。对于将“笑眯眯”和“红彤彤”置换后能突出“太阳”的情感变化和“故事内在的发展”,增强表达效果的修改提议,深为大家信服。这样的碰撞点拨,训练扎实,既提高了大家的鉴赏能力,也积累了创作经验。

童诗是孩子心底自然流淌出来的,是孩子灵魂的歌唱。紧贴孩子的心意,用孩子的眼光阅读欣赏,用孩子的童真回应,童诗就能为孩子所喜欢。童诗写作就像呼吸一样自然,童诗写作就成了孩子与世界和自我对话的自由方式。

诗情、诗意、诗心潜藏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开展童诗创作教学,让孩子从小接触诗歌,创作诗歌,在稚嫩的心田播下诗的种子,让孩子从小懂得用一种审美的目光看待现实生活,和平俗保持距离,拥有高蹈轻扬的情怀,让他们爱诗、读诗、写诗,用诗歌温润生命,获得与世界和自我对话的自由方式,让童年和未来的人生拥有诗意和浪漫的底色。

参考文献:

[1]刘寿华.让诗意和浪漫钻入儿童心里[J].语文教学通讯,2010,(4).

上一篇大学生课堂教学

下一篇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