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抗疫精神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抗疫精神

抗疫精神范文1

精神病学这个概念源自希腊语,意为“拯救灵魂的科学”。对患者的治疗不仅仅局限在肌体疾病的治疗,更是在精神病理学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治疗,认识到身体疾病和心理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当今精神病学的一个研究重点。

面对治疗心理疾病的要求,作为建筑设计工作者可以更多地应用建筑界中熟知的环境心理学等理论与手法,为患者提供一个适于康复的物理环境。精神病患者在不发病期间与正常人基本一样,他们也渴望关怀、帮助和认同,在住院期间应该提供给他们家的温馨和接近社会生活的可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他们的恐惧心理。

室内设计采用患者熟悉的风格,营造“家”的氛围

病房和公共区域的设计风格和布置,应考虑使用患者熟悉的基调,营造“家”的氛围。据研究,人们更喜欢住在装饰和风格较熟悉的房间。同时,室内设计风格应该传递给患者强烈的治疗目标和积极的愿望,从而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和行为。

家具陈设减少严肃感

病房内的家具陈设也应体现“家”的温馨感,减少严肃感,如使用地毯、沙发等。这种家庭般的环境可以增强患者感情上和思维上的幸福感,同时使医护人员在较轻松的环境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综合活动室宜朝阳

考虑到大部分住院患者(除重性患者、急性患者)白天很少在病房卧床休息,而是接受医院提供的各种不同的康复训练,因此在每个护理单元里应安排一定数量、面积的综合活动室、治疗与辅助用房,其中综合活动室宜朝阳,可拥有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同时附近可设置就餐区。

护士站设计为开放式,四周安装一定高度的防暴玻璃

封闭性的护士站是传统精神病院常用的方式,但研究发现开放性的护士站可以对患者心理、行为和社交产生积极影响,能改善患者与护理人员的交流,因此如有必要可以通过在开放的护士站四周安装一定高度的防暴玻璃,以保证医护工作的正常进行。要有足够的隔声措施保证咨询室、会诊室里传出的谈话声、机械噪声等不影响到患者,这也是保护患者隐私的一个措施。

病房墙面颜色多选冷色调

精神病医院病房墙面配色的总原则是少用对患者的精神有刺激作用的色调,颜色宜选冷色调,如白色、淡蓝、浅灰、淡绿等,避免使用大的鲜艳色块、繁杂的花样等方式装饰墙面。对于具体颜色的选择,不同病房有不同的要求:鲜艳、明快的色彩对于抑郁的患者和老年人有益,但对焦虑的患者会造成一定刺激;暖蓝色调可起到安抚或稳定的效果,但蓝绿色对抑郁和脆弱的患者情绪有反作用;隔离病房房间墙面必须是平静且有明确颜色,避免使用白色或灰色。

抗疫精神范文2

关键词: 红字海斯特反抗精神

一、引言

霍桑的小说《红字》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17世纪中叶早期马萨诸塞殖民地波斯顿的故事。故事的叙述者是萨莱姆(Salem)海关稽查长。一天,他在翻阅旧档案时,发现了一个褪色的丝绸“A”字和一卷陈旧的文稿。仔细阅读后,他发现文稿记载的是一则阴郁而动人的故事。小说一开始,海斯特胸挂红字“A”,抱着刚出生的女儿珍珠,被带到市场中心的刑台上示众。刑台就设在教堂阳台的旁边,阳台上坐着波斯顿的头面人物贝灵汉州长和镇上的传教士们,他们一再要求她交代孩子父亲的姓名,但海斯特保持着缄默。就在这个时候,她的丈夫来到了波斯顿,混在了围观的人群中目睹了这一切。由于海斯特拒不说出同犯,示众结束后又被投进监狱。海斯特刑满出狱,带着女儿珍珠来到远离其他市民的郊区海滨的一间被别人遗弃的茅屋(the thatched cottage)中住下,靠做些针线活养活母女二人。在接受惩罚的漫长的过程中,海斯特悟出了很多人生的道理,并以自己宽厚仁慈的德性取得了人们的同情和尊重,使代表邪恶的红字“A”变成了代表圣洁美德,如“能干”(Able)、“慈爱”(Affection)、“天使”(Angel)等词的首字母。

二、红字“A”及其它几个重要的象征名词

全书以红字“A”为线索,作者采用了象征的写法,把主人公海斯特的命运和不断改变着意义的红字“A”,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红字》成为经久不衰的世界名著。同时书中还使用了其他的几种象征手法。虽然作者没有明确说明,但细心的读者都能发现这些象征都和主人公海斯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是这些象征手法的使用让海斯特这个任务跃然纸上,活灵活现,使读者可以触及她的内心。这个故事主题是通奸,可通览全文并未发现有关通奸的描写,反而在这个主题下读出的是海斯特的坚贞、坚持与伟大,读出的是柔弱的女性在那个时代对强权与不合理制度的反抗和呐喊。

首先是海斯特・白兰这个名字。它被作者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Hester和Hestier发音相同,后者是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妹妹,是个非常漂亮的女神,这样海斯特也就给了我们一种类似的形象,美丽而且热情。在霍桑的笔下,海斯特是美丽与爱的化身。长达七年的悲惨生活,她始终拒绝说出她的同犯,独自忍受来自公众的唾弃和惩罚;凭着精美的刺绣手艺,她不仅养活了自己和女儿,还尽自己的所能帮助别人,逐渐赢得了周围人们的同情和尊重。

其次是丁梅斯代尔这个名字。在小说中他是海斯特尽力隐瞒的爱人,他的名字(ArthurDimmesdale)缩写是AD,同时也是adultery(即通奸犯)的缩写。作者通过赋予男主人翁这个名字,明显提示读者丁梅斯代尔是海斯特・白兰的通奸犯的同犯。此外,Dimmesdale同样有很多其他的象征意义,dim的意思是黑暗,dimdale在这里其实是“dim-interior”,即内在阴暗的意思。他深爱海斯特,同时也是珠儿的父亲。但是他的爱只能在黑暗或者在森林中才能显示出来。丁梅斯代尔一直没有站出来接受公开的审判,没有像海斯特那样在胸襟上佩戴红字“A”,但他的名字、他胸上刻的“A”字及他心中的“A”字都让他时时受着煎熬。

再次是齐林窝斯(Roger Chillingworth)这个名字。他是海斯特法律意义上的丈夫,他的姓是由chilling和worth两个单词组成,chilling即chilly,是寒冷之意,象征他是一个无情的复仇者。他表面风平浪静,但是内心阴暗歹毒。他整日沉浸在书中,对他的妻子毫无爱可言,是他摧毁了海斯特花样的年华。Chillingworth同时又象征着复仇者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当他发现他的妻子背叛他,便把全部的时间都花在寻找仇人并报复上。但同时他牺牲了自己的生活,丁梅斯代尔死后不到一年,他也因失去生活目标而萎缩而死。

最后是珠儿这个名字。珠儿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海斯特残酷的现实,但同时她又是海斯特的无价珍宝,是海斯特的爱的证明和生存信念。作者直接用“精灵”(“the elf”)和“恶魔”(“the fiend”)来称呼她。他把珠儿唤作伊甸园的小天使――在父母犯下原罪被驱逐出伊甸园。她被起名为珠儿,“是因为其价值贵重――她倾其所有购得的――是她做母亲的唯一财富”。珠儿原本是罪恶的结果,但在霍桑的笔下,她又被描述成无价的瑰宝。珠儿正是海斯特内心里对传统和世俗不满和抗争的表现。

三、海斯特的反抗精神的具体体现

海斯特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古老贵族世家,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喜欢壮丽华美的事物。她“美丽、丰满,黑色的眼睛具有东方人的特质”。上帝踢给了她美丽的外貌,却没有给她美好的爱情。在父权制根深蒂固的19世纪,海斯特嫁给了一个“行将衰老,面色惨白,视力低下的”男人。面对美丽、热情、奔放的年轻妻子,她的丈夫更热衷于典章书籍,对妻子缺乏关心呵护。把妻子送到新英格兰后,杳无音信,对年轻的海斯特来说,这种生活毫无意义。而就在这时,海斯特遇到了年轻而博学多才的牧师――丁梅斯代尔,他们一见钟情,并有了爱的结晶,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海斯特对父权制的另一种形式的反抗,她要追求自己的爱情,享受生命的美丽。但他们爱的结晶却成了那个年代罪恶的产物和标志。除了海斯特身上戴的红字“A”外,珠儿也是她永远也拿不掉的“红字”,但她却用生命捍卫着它。这种捍卫自始至终都在霍桑那浓郁的笔墨下被精心地刻划了出来,它就是海斯特的反抗精神,从她出场至结局,她的反抗精神贯穿着整部作品。

小说一开始就是对海斯特的审判,当她从狱中迈步到观众面前时,人们所惊奇的是,她不但没有在“灾难中纷然失色”,反而“闪现了美丽的光”,她脸上的微笑,眼光中的从容不迫,尤其是那个作为耻辱的符号红色“A”字,她故意“做得非常雅致,具有华美的想象力真成了她所穿的衣服上最完美的装饰”。她的这些行为对当时清教律,是大胆的反抗与挑战。可以说,这是她反抗的序幕。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海斯特的反抗越来越强烈了。她勇敢地承受人们的蔑视与冷淡,继续留在那块耻辱的土地上,而不只身逃往别的“自由国土”。对于人们的恶毒攻击,她视而不见,不予理睬,并且乐善好施,“把那些穷人当作慈善的对象”。这些行为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她以行善来洗涤自己的罪恶,但实际上,这是海斯特反抗的另一种形式。她不离开那令她受辱的土地,是为了与丁梅斯代尔站在同一块土地上,继续爱着她的情人。她的与世无争,是孤立无援的处境迫使她采取的一种手段。至于对穷人的和善,应该说是她善良品格的表现。

在小说中出现过海斯特的两次公开的反抗,一是统治者想把她和珠儿分离时,海斯特不顾一切地向当权者叫道:“上帝给了我这个孩子,他为了补偿你们从我身上所剥夺去的一切把她给了我……你们不能把她夺去,我情愿死掉。”她发自内心的呐喊,迫使当权者放弃了他们的阴谋。二是当她发现丁梅斯代尔的精神与肉体快要全面崩淡时,她再也不能忍受了,勇敢地激励牧师与她一起出逃,并制定好了计划,但后来终因丁梅斯代尔的死亡而终止。所有的这些,都是海斯特独有的反抗方式。

四、结语

贯穿全书的红色“A”字,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意义。前一半是海斯特罪恶的印记,后一般则是她德行的标记。当“A”字第一次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作者对这个红字“A”做了一番细致的描绘,那么的雅致与巧夺天工,那么的完美,给海斯特那本来美丽优雅的外表更增添了光彩。这不但是反抗精神的体现,还是对红字的赞美,更是对美好爱情的歌颂。时间慢慢的流逝,在海斯特心中,“A”已不是耻辱的符号,而是爱情的象征和向权贵的反抗标志。

海斯特以自己的言行最终赢得了人们的谅解和尊重,人们再也没有按照本意来解释她胸前佩带着的那个红“A”字了,即再也不按象征着“通奸”(adultery)的首字母“A”来认定她,反而认定那是“能干”(able)、“慈爱”(affection)的象征。海斯特的形象因此放射异彩,她成了镇上人们特别是妇女们心中圣徒的化身,她所佩带的红字“A”从“通奸”(adultery)走向“升天”(ascending),而最后刻在墓碑上的红字“A”,已不再是她耻辱的记录,而成了她骄傲的象征。

参考文献:

[1]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霍桑著.熊玉鹏,姚乃强译.红字[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3]任晓晋,魏玲.《红字》中象征与原型的模糊性,多义性和矛盾性[J],外国文学研究,2000,(1).

抗疫精神范文3

【关键词】 精神科;健康教育;作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42-01

近几年来,精神病患者不断增多,精神类疾病发展成慢性迁延性疾病,很容易复发,重型的精神病患者多属于此类病症,对患者的家庭造成很大的影响。精神病问题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应当引起重视。社会对精神病患者存在很大的偏见,患者及其家属对精神类疾病了解的比较少,遭受疾病的痛苦,心理压力较重。对精神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成为重要的问题。本次研究选择100例精神病患者,对其开展健康教育,并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的精神病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在19-60岁。文化程度大学占8例,高中为20例,初中为22例,小学为37例,文盲为13例。按照病种进行分类,其中精神分类症70例,抑郁症为20例,狂躁症患者为10例。患者入院以后,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前,进行了一次调查,开展健康教育之后,再次进行调查,进行前后的对比。

1.2 开展方法

1.2.1 在入院期开展健康教育 进行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使患者对病房的环境加强了解,熟悉治疗的程序,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患者在入院时,对周围的环境不了解,很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因此,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热情的接待,对入院的诊治、护理等制度有所了解,患者对医院尽快的熟悉,对进行治疗的意义以及目的有所了解,对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增强了解,患者对医患人员产生信任的感觉,医生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患者的身心处于最好的状态。

1.2.2 在重病期开展健康教育 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主要是让患者对精神疾病的知识加强了解。处于重病期的精神病人,认知能力缺乏,在住院期间不安心,对医务人员的护理不配合,甚至会有抵触情绪。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对病人进行一定的指导,加强说服以及劝慰等工作,在必要的时候,请处于恢复期的病人进行讲解,使病人能够安心住院。

1.2.3 在恢复期进行健康教育 病人在处于恢复阶段时,对于所患有的疾病具备一定的认识,因为个人的问题或者是担心疾病复发等问题,形成心理负担,精神上比较苦恼,产生失望、抑郁的心理,疾病很容易复发。在这个阶段,护理人员应当采取讲课的形式,向病人讲述疾病的起因、发病原理以及治疗等问题,与此同时,发放宣传册,办板报,进行书籍阅览等,通过这些形式,使病人明白疾病的预防方法,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改变病人的治疗状态,病人在治疗方面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并参与治疗。

1.2.4 在出院期进行健康教育 病人在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当告诉病人疾病的注意事项,在饮食以及生活方面给予指导,患者在出院以后,应当加强锻炼,合理调整膳食结构,使心情保持平和,增强应急处理的能力。医院应当在特定的时间对患者进行随访,并指导患者进行定期的检查,如果发现身体不适,应当及时的进行就诊。

1.3 统计学分析 对于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在进行健康教育之前,很多患者对待精神疾病存在紧张等情绪,进行满意度调查,有62例,为62%;进行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精神病治疗的情况等有所了解,患者能够对护理活动积极配合,加强认识,满意人数为92例,为92.0%,P

3 讨 论

要想保证健康教育发挥实际的作用,就要将健康教育落实到具体的环节。在不同阶段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对精神类疾病的相关知识加强了解,情绪较为平稳,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现阶段,很多护理人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不正确,影响到健康教育的进展。护理人员应当对健康教育具有正确的认识,及时转变观念。健康教育主要是护理人员对精神病人进行的教育,传授与精神病相关的知识,使患者的情绪得以稳定,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并增强自我护理的能力,以便恢复健康。

对于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培训。医院对护理人员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对于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不了解,很多护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对健康教育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运用沟通技巧以及沟通方法不够熟练,严重影响到医患关系。此外,护理人员个人也存在原因,学习缺乏主动性,所学的知识以及临床经验是以前在课堂中接触到的,很少去借阅文献资料。针对这种情况,医院可以开展专题的护理讲座,举办培训班,并开设相关的课程,增强护理人员的知识,使他们掌握健康教育的技能。

总之,在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注重对病人的教育,进而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左月然.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

[2] 王济华,梁俊萍,王兴禹.住院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的特点及实施[J].齐星护理杂志,2005,17(9):606.

[3] 王桃.对首次住院精神患者实施健康指导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5(3):224.

抗疫精神范文4

关键词:精神康复医院;住院楼;环境;心理

中图分类号:TU246.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8-0103-02

1 前言

精神卫生问题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和国际社会的共识。长期以来,人们对精神疾患存在着不少世俗偏见和误解。传统的精神病医院,由于种种原因,不仅设置数量极少,设备简陋,而且医疗观念落后、管理粗暴。因此,在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上好像理所当然地采用冷漠、陈旧、野蛮、禁锢、关押的方式和设施,从而给众多精神疾患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无可挽回的不良后果。

笔者走访国内较先进的精神病康复医院,以理论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提炼出精彩的设计元素和得出科学的功能流线,为以后的设计活动提供指导,为改善患者就医条件和医护人员工作条件,做到功能组织合理、流线组织科学、设计细节到位。

较之其他医院建筑,精神康复医院住院楼有如下特征:

2 满足心理需求的规划布局

精神病与人的心理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良好的医疗、休息环境有助于消除病人的心理压力,改善心境,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得到早日康复。

当代医学观倡导医院建筑更重视物理环境的治疗作用,这不仅包括生物治疗,更要考虑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影响,减轻环境对患者的心理压力,并通过加强社会联系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整体健康水平。

在规划布局上首先应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洁污流线清楚,避免交叉感染。建筑布局合理、紧凑,内部流线科学便捷,管理安全方便,减少能耗。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诊疗和工作环境。充分利用地形、防护间距和其他空地布置绿化及病人活动场地,绿化应结合当地自然气候条件,选择适宜树种、花草进行绿化与景观园林配置,结合建筑物,构筑良好医院内外景观与环境,形成绿色、生态与人性化的医疗空间。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供急性病人使用的室外活动场地需要采取必要的封闭措施。患者活动操场宜宽敞、美观、清洁,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并有喷水池等,不宜栽种高大的树木,并注意其间隙和密度,便于巡视,观察病人活动情况。

3 病区明确的功能分区

精神康复医院住院楼功能构成相对复杂,它包括:门厅、会客室、出入院结算中心、探视人员公共卫生间、工娱疗室、标准护理单元。

标准护理单元布置通常按性别分设男病区与女病区,同时按病种或病情轻重设置病区,标准护理单元功能包括:普通病房、重症病房、抢救室、监护室、餐厅及活动室、卫生间、盥洗间、浴室等及主任办公室、医生办公室、护士办公室、护士站、处置室、治疗室、男女更衣室、男女值班室、库房、医护人员男女卫生间等。

另外,病区设计也有其特殊要求:

3.1陈设规格统一,力求简单,美观实用,家庭化,安全舒适。病室内不能有外露的电线和电源插座(除抢救室外)。病区各病室应合理设置卫生间,包含厕所、脸盆及淋浴,并设公共厕所两间。每个病区按病情轻重分区设置。有教学任务的医院可配设示教室。

3.2病区大门应安全牢固,朝内开,门锁选用不带锁把的弹簧锁,关门时可自动锁上,病房门向病区走廊开,开后要能靠墙,在走廊观察病人遮不住工作人员的视线,门上要留一个小窗(双层钢化玻璃),使工作人员可观察病房内病人的情况。有条件的医院,病区可采用双门。

3.3病区的窗户可使用双层钢化玻璃,并固定好窗两侧空隙(小于10cm),或安装牢固美观的防护栏,装上纱窗以防蚊蝇。

3.4病房应有不易损坏的床头柜、床、壁柜或储物柜。有条件地区可使用电子门禁系统,如钥匙扣、密码或掌纹解锁。

3.5各护理单元内宜设置兴奋室一间,供急性发病病人住院使用,其墙面、地面等部位均采用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护理单元内设置独立的医护人员内部工作区,该区域应与病人活动区域设置必要、可靠的隔离措施。

3.6餐厅及活动室:餐厅和配膳室相连,二者之间有窗口发放饮食和食品,病人用食品柜每人一格,并标明床号,为病人贮存食品用,平时加锁,定时取用。室内无老鼠、蚊蝇、蟑螂,每餐后要清洗食具,清毒处理后备用。配膳室设有开水器且有将开水转换为温水装置(防烫伤)。

4 受到重视的工娱疗室

工娱疗室主要为娱乐室与康复训练室,在护理单元内应设置一定规模的活动室。参考方案按每床2-2.5m2设置活动室的净使用面积。且应设置在远离重症病房的地方,宜宽敞、明亮、美观,电视室、阅览室、卡拉OK室、棋类室、健身房、康复训练室、工娱治疗室、工艺手工室等应分开设置。

工娱疗室设置位置应最大限度地方便住院病人到达,并应与门诊部、急诊部可考虑与及医技部的其他功能适当分隔,住院部组合为一体,参考方案按1~1.5m2/床设置工娱疗室的净使用面积。工娱疗室可以集中成区,也可以与住院楼组合,并且功能相对独立,譬如集中布置在第一层,二层及二层以上为标准护理单元,我们设计的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就是采用此种方式,也可以将工娱疗功能化整为零布置在几个或全部标准护理单元中,我们本次设计的娄底市精神病医院平面布局就如此。

5 精神康复医院住院楼建筑室内装修要点

5.1地面:一般医疗用房的地面应便于清扫;中洗;各病区走廊、病房地面用料必须防滑、柔软,有地灯设置。

5.2墙裙、墙面、顶棚:应便于清扫、冲洗,防积尘。其阴阳角宜做成>50mm圆弧半径圆角。监护室墙面及地面防撞、无锐角、无可搬动物等。

5.3墙壁应采用柔和的淡色为宜,质地应光滑,易清洗,内墙墙体应不使用易裂、易燃、易吸潮、易腐蚀、不耐碰撞、不易吊挂的材料;有推床(车)通过的门和墙面,应采取防碰撞措施;

5.4配餐、消毒、厕浴、污洗等使用蒸汽和易产生结露的房间,应采用牢固、耐用、难沾污、易清洁的材料装修到顶;并应采取有效措施,使蒸汽排放顺利、楼地面排水通畅不出现渗漏。

5.5精神专科医院的建筑装修和环境设计,应有利于患者生理、心理健康,体现精神卫生临床医学的内在规律,体现清新、典雅、朴素的专业特点。

6 结语

精神病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在精神康复医院建筑设计上,更应该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并尊重患者的人格。我们在做设计时,应该从病人的行为心理出发,注重细节设计,做到功能合理,设施人性化。希望此文能够为建筑师在设计类似项目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精神专科医院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2009年.

抗疫精神范文5

关键词:医学心理学;心理治疗;神经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27-02

心理学家曾统计出了这样一个惊人的数字:在人群中,80.0%的人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甚至一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人格缺陷和习惯性不良行为。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态,是现代人类面临的人生及社会问题。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包括我们自己)都已切实感到,在经济、文化、价值观等社会因素急剧变化的时代,人际关系、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以及病后产生的抑郁、焦虑、恐惧、悲观……等我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已愈来愈突出。

作为二十世纪后期我国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复合的医学模式转变的具体表现形式,医学心理学康复医学是我国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体现。这一现代医学新贵的出现对于解决日益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和患者康复治疗有着显著地积极效果。

1 临床心理学与心理治疗

1.1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研究是利用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及方法,对临床疾病进行分析、治疗的一门学科,也是心理科学乃至脑科学的重要部分。在21世纪的今天,多学科合作研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潮流,临床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神经病学、康复医学以及神经生物学和电生理学的新技术、新方法相结合,为各科临床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研究空间。但不管临床心理学如何发展,其心理学基本理论仍将是临床心理学研究的基础,而心理治疗是临床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需要我们掌握的一门实用性临床技术。

1.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即精神治疗,是指应用心理学理论及方法对心理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人类所具有的一切亲密关系,如理解、同情、支持等心理反应都能起到“心理治疗作用”,就是生活中的“心理药师”。狭义的心理治疗,是在确立了良好的心理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施治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求治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求治者的心理问题和人格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过程;广义的心理治疗泛指一切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改变理解行为的方式和方法。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解决患者所面对的心理困难和心理障碍,减少焦虑、忧郁和恐慌,改善病人的非适应,使患者能以较适当的方式来处理心理问题,以更好地适应生活。

心理治疗的方法已经有数百种,多数治疗方法是短程、整合的治疗手段,如认知行为治疗和认知分析治疗。心理治疗最初仅限于精神病人的应用,发展至今,已扩展为各个领域的心理障碍、社会人际关系、婚姻家庭等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的处理。

2 康复医学与神经康复

2.1 康复医学:康复的定义,即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和职业等各方面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指导性训练和治疗,使患者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其自身潜力,逐渐从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等各方面恢复正常生活能力。

正所谓“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生命活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康复治疗的核心。许多疾病临床治愈出院时已经形成了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脑血管病、脊髓损伤所造成的后遗症,骨伤疾病的致残等),还有一些现代文明病、老年病、身心疾病的功能障碍也与缺乏运动有关,光靠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不能达到满意疗效。康复医学不仅强调主动的功能锻炼,而且强调在生理功能无法恢复的情况下,应该采用代偿或替代的途径,增强患者的适应能力,以利于患者逐步恢复实际运动及生活能力,并建立起战胜疾病、顽强生存的自信心。康复医学的出现和发展弥补了传统临床医学的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讲,康复医学就是临床医学的一种扩充和延伸。

2.2 神经康复:神经康复是康复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而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脑血管病、脊髓病变)是康复最重要和治疗最早的适应症。另外,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也在加快,有资料显示,我国的老年病患者中有超过一半需要康复医疗服务,而脑血管病是老年病的常见症状,其致残率相当高。这些情况都体现出了神经康复治疗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神经康复是神经瘫痪、各种脑病、老年病最关键的医疗服务之一,它的实施和应用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幸福、安定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心理治疗与神经康复治疗

一个人的思想、行为、情感、认知、社会活动等都对临床治疗有很大的影响。神经疾病中由于残疾发生、身体功能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使日常生活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婚姻与家庭的责任难以完成,而且患者病后长期脱离与社会的交往,家庭、社会支持不良,易使患者自我评价偏低,产生心理、情感方面的障碍。这些患者出院后在进一步的神经康复治疗中,如果能辅以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支持疗法等一系列的积极心理治疗,对于减少患者由身体功能障碍带来的心理负面影响,并提高他们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功能有着显著地积极意义。不仅能使他们在挫折中能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且有利于患者自我调整,产生足够的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此可见,心理治疗对神经康复的潜在影响是其它治疗方法所替代不了的。对神经系统瘫痪病人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引导他们接受现实,并积极、主动地配合医师进行心理治疗及康复训练。随着患者神经功能的逐渐恢复,各种心理障碍会逐渐消除,神经抑制也会逐渐的解除,从而使得神经-肌肉调节达到最佳状态,使他们完全恢复社会功能,融入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心理治疗与康复治疗的结合,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而且还可减少医疗费用,节省大量的卫生资源,提高病床的周转率,这对国家、集体、个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易法建、彭剑飞、杨丹燕.《心理医生》.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

[2] 朱镛连.《神经康复中的运动疗法及现状》.《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1)

[3] 张海霞、乔天梅、高萍.《浅谈医学心理学在临重的重要性》.《当代医学》,2009(09)

抗疫精神范文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灾难性事件,早期病死率较高。动脉瘤破裂后10%~15%的患者到达医院前死亡,发病1周内病死率高达40%,50%患者在6个月内死亡。非创伤性动脉瘤性SAH发生率为(6~25)/10万人,与其他脑血管病的发病不同,SAH发病的平均年龄50岁,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年龄。SAH并发弥散或局灶性损害常需要外科治疗,因此,SAH的结果不能按照创伤性脑损伤(TBI)或其他类型脑卒中的结果推论。由于医学科学的进展,SAH的病死率明显降低,在临床评估中,发病率>病死率的趋势愈加明显,由于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认为康复在SAH预后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1 致病原因

多数原发性SAH是由囊性动脉瘤的破裂(70%~90%)所致,其他少见原因包括动静脉畸型、霉菌性动脉瘤破裂、血管瘤、新生肿块、皮层血栓形成、颅内动脉剥离和垂体卒中等。值得注意的是,SAH的另一变异是中脑周围出血,不属于动脉瘤原因,病因不明,出血位于脑干前部,一般存在急性或逐渐发作的严重头痛,意识水平正常,没有局灶性神经定位体征,且伴有一相对良性发病过程[1]。

2 发病机制

囊性动脉瘤一般发生在血管分叉处,由于血流紊乱和剪切力增加撞击缺少肌肉层的动脉引起。最常见动脉瘤位置是:后交通动脉和前脉络膜动脉之间的颈内动脉(30%~35%)、前交通动脉(30%~35%)、大脑中动脉分叉部或起始部近端(20%)、基底动脉顶端(5%)、小脑上动脉(3%)、小脑后下动脉(3%)及与椎基动脉连接处(2%)。动脉瘤患者30%有多个动脉瘤,在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中(UIA),动脉瘤的位置和大小在预测未来破裂中相当重要,位于后循环和后交通动脉瘤危险性最大。已证实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50岁,抽烟和使用可卡因。可卡因引起的急性高血压发作是增加动脉瘤破裂的因素。据报道,直径>10mm的动脉瘤每年破裂的几率是1%~1.9%,而10mm以下者每年破裂的比例为0.05%。后循环动脉瘤较容易引起破裂。 50岁以后,动脉瘤性SAH的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提示激素起一定的作用[23]。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家族成员患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常伴有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ADPKD)。但最近研究发现,应用危险益处分析没有证实ADPKD患者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

3 治疗

动脉瘤非手术治疗再出血的危险在第1个月达30%,这种危险每年降低3%,目前对动脉瘤的治疗包括夹闭和血管内治疗(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夹闭动脉瘤的新方法是椎基底连接处动脉瘤的枕下方法,对颈内动脉远端复杂动脉瘤、前交通动脉复杂动脉瘤和基底动脉远端动脉瘤的眶颧方法。血管内治疗是上世纪末治疗颈内动脉瘤的最重要进展,尤其适用于瘤颈狭窄的动脉瘤,以及病人虚弱或神经状况较差者,显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有较高的成功率和结果可靠,最近的研究主要对这种治疗的长期效果观察以及与外科手术治疗的比较。Hop等对近39年来的分析发现,SAH的病死率下降15%,病死率下降可能有助于发病率下降(发生事件减少)或病死率下降或二者均有。最近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发病率降低解释为病死率下降,而女性为病死率下降。病死率改善也由于对SAH病理生理的了解,以及现代治疗技术的进展,包括早期血管造影、早期手术与改进的显微外科技术和夹闭、颅底手术方法、血管内治疗和神经急救单元的治疗[4]。

4 SAH后并发症

包括血管痉挛、脑积水、再出血、癫发作和电解质紊乱,血管痉挛最可能发生在继发于血液成分分解。

4.1 血管痉挛 检查发现50%~70%患者存在血管痉挛,主要发生在SAH最初2周内,19%~46%的患者常引起迟发性脑缺血。如果患者在最初3周内进行康复,康复医师应意识到血管痉挛发生的可能性,及时监测和寻找血管痉挛的证据。预警症状包括症状恶化和精神状态改变,血管痉挛整体病死率30%,永久性残疾增加34%。TCD常用于监测血管痉挛,血流速度超过140 cm/s是鉴别有无血管痉挛的指标。认为血管痉挛是继发于SAH后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超载,触发血管痉挛。应用钙通道阻滞剂能抵抗这种活性物质的释放,多项研究显示,尼莫地平(60 mg/4~6 h)能降低继发性缺血的发生率和改善动脉瘤性SAH的结果,常规的预防性应用21 d。其他对血管痉挛的治疗包括高血压、高血容量和血液高稀释度(3H),保持收缩压>200 mmHg,增加血管内容量和稀释度[5]。

4.2 脑积水 与SAH有关脑积水的发生率为6%~67%,可以是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因此,SAH脑积水可以是患者在康复时的首发表现,如头痛、精神状态改变、运动力量改变或恶心、呕吐等症状,应提醒医生考虑头颅CT以排除脑积水。脑积水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原因,治疗包括脑室外引流或脑室腹腔分流。如需要分流,应选择不同的压力管,按照开放压力分类分为低(2~4 cm)、中(5~9 cm)、高(10~14 cm)三种。过度引流引起硬膜下出血,位置性头痛(类似于腰穿后头痛),容量过低引起大脑反应迟钝,以及分流异常引起脑室塌陷。

4.3 癫 4%~16%的SAH患者发生癫,后期癫发生率(SAH后24 h~6周)7%~14%,多数癫发生在出血早期或再出血后立即发生,大多数发生于动脉瘤破裂后最初4周内。与癫发作有关的最大危险因素似乎是颅内出血量与再出血,最近研究提供的证据很少支持延长使用预防性抗癫药物(AEDs),并提示使用抗癫药物的危险超过长期治疗的益处。一项回顾性试验证实,手术后短时间内及长期癫发作的发生率低,推荐对所有低危患者接受不超过7d的抗癫治疗。建议AED限于有癫发作高度危险的患者,如MCA动脉瘤、大的脑内血肿、血管痉挛术后、迟发缺血性梗死及依赖分流的脑积水。研究报道,初期CT扫描出血量大的患者早期和后期癫发作的危险均增加,研究者推荐对这些患者进行预防性抗癫治疗,对后期癫发作患者以及继发于手术后局灶性癫的危险明显增加的患者给予长期抗癫药物治疗[6]。

4.4 电解质紊乱 SAH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是盐耗综合征引起的低钠,由于下丘脑功能障碍引起尿钠排泄因子分泌异常引起,有效治疗包括限水、补充血容量,有效利用胶体,恢复血容量及调节刺激ADH的分泌。下丘脑紊乱也引起儿茶酚胺潴留导致心脏功能障碍。SAH的其他并发症是心肺功能失调,包括心电图(ECG)的改变和肺水肿,最常见的ECG异常包括ST段改变(15%~51%)、T波改变(12%~92%)、持续U波(4%~47%)、QT延长(11%~66%)和病窦综合征,这些变化一般少于1 d。也有报道左室功能异常和磷酸肌酸激酶(CPK)成分升高,SAH患者心脏损害对临床结果的影响,5%有发生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的危险,4%发生心衰,6%发生严重的肺水肿。肌钙蛋白Ⅰ是心肌坏死的敏感和特异的标志,升高提示ECG异常和左室功能异常的可能性增加。推测儿茶酚胺介导的损伤较可能引起心脏损害,最近研究提示SAH急性期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升高促进心脏功能障碍[7]。 SAH患者急性恶化的另一原因是全脑水肿,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估计发生于6%患者,可能由于短暂性脑循环停止、弥散性炎症引起弥漫性损伤,或者是血液本身及它的降解产物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或者是自身调节异常引起微血管损害或脑干血管运动中枢障碍引起,放射学发现CT扫描全脑低密度。

5 临床分级

急性SAH常用的临床严重性分级是HuntHess分级,是Hunt和Hess 1968年对颅内动脉瘤按照症状进行的分级(见表1)。0级:无动脉瘤破裂;1级:无症状;2级:严重头痛;3级:轻度神经缺损;4级:中度至严重症状;5级:深昏迷。SAH的另一分级系统是CT扫描对出血定量分级的Fisher分级(见表2),分级与SAH部位、厚薄以及可能发生血管痉挛有关。1级:CT扫描提示无出血;2级:出血厚度1 mm;4级:提示脑内或脑室内出血。分级越高发生血管痉挛的可能性越大。表1 HuntHess 分级表2 Fisher 分级系统表3 Glasgow 结果评分表4 改良的Rankin 分级

在SAH病人中,常用Glasgow结果评分(GOS)和Rankin分级(见表3、表4)来描述患者的预后结果,巴塞指数是一种按照日常生活某些活动的独立分级,也用于SAH患者的结果检查。多数报道70%~80%患者按照Glasgow结果评分预后良好,但对生活质量、恢复工作能力和认知障碍等问题没有关注。正如Hop等指出,SAH后预后良好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同时指出SAH后患者4~18个月功能明显改善。Powell等证实,甚至在SAH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 3~9个月后仍有明显的情感障碍和工作能力降低。Kim等在一项大的人群研究中,对颅内动脉瘤治疗后6项结果检查比较,主要发现是分级评分,如Rankin和GOC与其他检查结果关系较差,推论简单的分级评分不能阐述动脉瘤治疗后恢复的所有方面[8]。在一项康复结果分析中,Clinchot等发现右侧损害和运动损伤与康复时间延长有关。Dombovy等推论SAH存活者在康复中获得功能恢复,尽管获得的力度要低于TBI和卒中。也发现脑积水的存在对结果有负性影响,与脑梗死和HuntHess评分差一样提示预后结果较差,同时也发现SAH后常与社会、行为和认知损害有密切关系,对重新工作、家庭和社交功能有明显影响。实质上康复专家应意识到这些潜在后遗症以及对功能恢复的明显影响,个性改变主要对回归社会活动造成影响。

Westerkam等运用独立功能检查评分(FIM)对SAH后需要康复的个体进行检查,检查住院时间长短和出院时结果,并与TBI和卒中存活者比较,结果显示SAH患者较TBI和卒中病人需要康复的时间长,但在生活安排或FIM方面没有明显不同。住院时间长可解释为某些因素的影响,包括SAH患者恢复慢、并发症多和入院时整体水平低等有关。FIM不能反应注意认知困难,明显影响独立性和延长康复时间,认为SAH患者最好在急性期进行康复,正如他们的基本功能恢复的趋势那样,对这些个体来说是最合适的阶段[9]。Odell等的研究发现,原发性SAH患者早期严重性检查(HuntHess评分或Fisher 分级)对后期功能没有明显影响,当用GOS进行检查时,常发现SAH存活者有认知损害,但不是典型认知障碍。虽然研究资料受到样本量较小的限制,但动脉瘤的部位很少影响功能恢复。

临床康复文献报道,根据FIM评分分析证实,SAH患者急性期康复能获得明显的功能恢复,Clinchot等发现,SAH患者常存在时间定向障碍,在进入急性康复单元的右侧损伤和运动受损的患者需要更长的康复时间。Dombovy等提示FIM评分较低与脑积水和HuntHess评分差有关。

总之,SAH是一卒中亚型,但它的治疗与缺血性或栓塞性卒中有本质不同,目前对这种疾病的治疗进展是继续改善对疾病过程的了解,以及先进的药物和手术介入治疗,认识到康复治疗将对患者提供最大的益处,但临床康复的有效证据需要在大量的研究样本中进一步证实和完善。精神学家需要熟悉SAH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对SAH的充分了解,以备患者的精神和药物需求,以达到最佳的康复过程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Dombovy M,DrewCates J,Serdans R. Recovery and rehabilitation following sunarachnoid hemorrhage, Ⅰ:Outcome after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J]. Brain Injury,1998,12:443454.

[2] Vaga C,Jeremiah V,Kwoon JV,et al. Intracranial aneurysms current evidence and clinical practice[J].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02,66:601608.

[3] Hughes PD,Becker GJ.Screening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n 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J].Nephrology,2003,8:163170.

[4] Johaanson M,Norback O,Gal G,et al.Clinical outcome after endovascular coil emboliz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unarachnoid hemorrhage[J].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2004,46:385391.

[5] Feigin LV,Rinkel GJ,Algra A,et al.Calcium antagonists in patients with aneurismal sunarachnoid hemorrhage:A systematic review[J].Cochrane Database Systms Review,2002,4:277237.

[6] Manaka S,Ishijima B,Mayanagi Y. Postoperative seizures:Epidemiology,pathology and prophylaxis[J].Neurology Medicine Chir,2003,43:589600.

[7] Van de WA,Algra A, Rinkel GJ. Electrocardiographic abnormalities and serum magnesium in patients with sunarachnoid hemorrhage[J].Stroke,2004,35:64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