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的诗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春雨的诗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春雨的诗句

春雨的诗句范文1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雨的诗句范文2

1、要是有如果,那就下辈子再说。

2、岁月的洪流,卷走了青春,卷走了年华,剩下的只是一个被岁月刻下深深印痕的伤痕累累的躯壳,和一颗沧桑的心。

3、我的少年的日子是寂寞的,寂寞的让我现在想起来都心冷,只有单调的影子与我一起看流岚,听松风,闻花香。

4、我一个人,就那样静的等待着世界的终结。

5、这个世界,太寂寞了,我们太孤单了,很多时候我们都身不由己,只是没人理解我们摆了。

6、那一季风偷恋花的香气,这一季你又住进谁的心。

7、我想,我还会架一支鱼竿,独钓岁月那一边的故事。

8、再见,再也不见的相见;疼痛,疼不知痛的麻木。

9、隔窗望月,清辉虽洒在我身上,我却离那幸福光耀的源头,千千万万里。

10、那些属于我们的青春、故事、幸福,如今,都不负存在了,现在我们又有什么渴望的呢?

11、太阳的光芒远远胜过月亮,但太阳永远只能独自天马行空,而月亮却有星星相伴。世间万物中,其实太阳最寂寞。

12、生亦何欢死亦何悯生生死死,终归黄土。

13、在一个个五光十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岁月,浪费青春年华。

14、夜夜难眠,天天泪痕,泪水淹没日月,()混淆乾坤,也无法挽回流失的岁月,重返最初之净泊。

15、单调而沉闷的空气窒息着我幼小的心灵,缠绕着我飞翔的翅膀。

16、趴在桌子上,不起想任何事,只是一个人寂静的流泪,舒服的睡去。

17、咖啡因还没有在身体里完全退去,不知道能否静静的就这样睡去。

18、你的背影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路口叹息的我。

19、人生就像一张白纸,随着时间的流逝,白纸变成了故事。

20、别说你会给我全部的爱,我想我没资格,或者我承受不来。

21、梦想是成功的前奏,努力是成功的根基,信念是成功的唯一准则。

22、如果这段感情一开始就是谎言,那么又何必以欺骗结束呢?

23、封伤的回忆慢慢流走,吹散不去的疼痛。

24、我伸手触摸,触摸到的原来只是空气。

25、青春的叛逆,岁月的流逝。回首往事,是不是也会为青春流泪、叹息或是后悔留下遗憾呢?

26、一轮孤月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27、香烟爱上火柴注定被伤害,许下的承诺结束欠下的债。

春雨的诗句范文3

[关键词] 最简方案;显性单纯致使句;特征传承假说;空虚指代成分假说 

显性单纯致使句指的是句中含有致使动词有且只表达致使义的句式。关于致使动词或致使义学界曾有误解。把显性单纯致使句归入兼语句的范畴且对兼语句按照兼语动词的使令度进行分类[1][2]便是误解之一。因为没有了结构的依托,兼语动词的致使义便无从谈起。比较以下句子:

例(1)[WB]a. 团长命令战士。

[DW]b. 团长命令战士出发。

两句中同一个动词“命令”,本义是一样的,只是b句中比a句多了一种致使的含义,这完全是由于结构的不同而产生的。而把这种依据结构而产生的意义划入词汇本身的义项范围是不合适的(当然我们并不就此否认词库中不含表示致使意义的功能词项)。针对本研究而言,我们把那些本身含有致使义且在特定句式中只表达致使义的动词称之为单纯致使动词,由此构成的句子称为显性单纯致使句①。在现代汉语中典型的单纯致使动词有“使,叫,让,要”等,如下例所示:

例(2)a. 这件事使/让/令我很难堪。

[DW]b. 这个问题叫/令/使人摸不着头脑。

[DW]c. 老师要/让/叫我马上完成作业。

显性单纯致使句在文献中也被叫作使动句,使令类句,使叫让句,兼语句等。由此也产生了不同的研究方案,比较典型的有“ECM”(例外格赋值)说[3]和“RtoO”(提升至宾语)说[4]。这些研究能够以先进的MP理论为框架,综合运用特征核查、语段推导等手段进行分析,为我们开拓了新的视野。然而他们的研究仍有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说句中是否有空语类存在目前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如果有在句中起什么作用也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我们的研究首先以对“ECM”说和“RtoO”说的质疑为开端,在论据充分的情况下引入了“Feature Inheritance and Case Value”(特征传承)和“Null Expletive”(空虚指代成分)假说[5],并指出其理论优越性。这两个假说的引入不仅圆满解释了显性单纯致使句的推导生成,而且它们的提出本身也是对语言学理论的贡献,更加丰富了普遍语法的内涵。

1 ECM和RtoO说质疑

杨大然针对李艳惠等人提出的汉语中无ECM现象的说法进行反驳,认为使动结构(即我们所说的显性单纯致使句)中也有类似于英语的ECM现象[6]。如:

例(3)这个消息使人激动。

他认为动词“使”有及物性,因为去掉“使”后成分显然句子不能成立,如例(4)所示:

例(4)*这个消息使。

同时[人激动]俨然一个完整的句法体可以作为一个小句,这样就类似于英语believe类动词构成的ECM句式。如:

例(5)[WB]a. [CP这个消息使[IP人激动]]

[DW]b.[CPI believe [IP him to be honest]]

当然杨也很清楚他的有关“及物性”的论点很容易受到批评,即致使动词是否能单独以“及物性”来评价。如果例(3)中“使”有及物性,则(6)应是合法的:

例(6)*这个消息使人。

实际上,杨的论点是“使/让”在作为没有使动意义的实意动词时均为及物动词,虽然在使动结构中语义变了,但及物性并未改变。我们觉得这样的论断有点牵强。

杨对于致使动词的及物性假设的另一个论点是动词与其后名词间不能加入其他成分,否则句子不合法。事实上,有些动词与其宾语之间可以加名词性成分。如:

例(7)a.他骑了三天马。

[DW]b.他骑马骑了三天。

我们不能否认(7)a中“骑”的及物性,因为b句中宾语“马”与“骑”形成了直接的动宾关系。而a句中“骑”与“马”之间却加入了“三天”,句子依然成立。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杨关于动词及物性的假设。

即使假设“使”有及物性是成立的,它与英语中believe类动词的ECM现象并不相同。因为believe后的名词性成分虽然在逻辑上是后面无定小句的主语,但在句法上可以看成前句时态小句的宾语,与动词形成直接的动宾关系。而在汉语显性单纯致使句中的致使动词却不能与其后名词形成直接的动宾关系。

汉语显性单纯致使句中的RtoO说是对ECM说的补充和修正,只是对于致使动词后名词短语的句法地位进行重新定位。最早提出RtoO说的是Rosenbaum, 此后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可并提出更多的论据证明。他们的研究多以英语为语料,运用量词辖域的不同,在小句不同位置加入副词等为论据支持提升说。以(8)为例:

例(8)a. The FBI proved that few students were spies.

[DW]b. The FBI proved few students to be spies.

Postal认为(8)a中量词短语few students既可以有宽泛的辖域释义也可以是狭义的释义如(9)a、(9)b所示,而(8)b却只能有如(9)a的宽泛辖域释义[7]。

例(9)a. There are few students such that the FBI proved them to be spies. (wide scope)

[DW]b. The FBI proved that there were few students who were spies.(narrow scope)

Postal认为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因为(8)b中不定小句主语few students提升的结果。

支持提升说的另一个论据来自小句副词的合并位置问题。仍然借用Postal的例子。Runner(2005)指出如果不是在逻辑层面提升则无法解释(10)b中为何副词不能在小句主语位置前合并[8]。

[DM(]显性单纯致使句中的空语类[DM)]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KG9*2]2008年第3期[KG11*2]第21卷第3期

例(10) [WB]a. I believe very strongly that Tony is honest.

[DW]b. *I believe very strongly Tony to be honest.

Runner认为,因为副词可以在小句前合并(如(10)a所示),那么如果Tony被拼读后仍处于小句主语位置,则(10)b应是合乎语法的。而事实上,(10)b的不合法与动宾间不能并入副词的情形却正好吻合,如(11)所示。

例(11)I believe very strongly Tony’s assertion.

对于以上两个论点我们可以驳斥如下。首先量词辖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归之于提升。如果我们把(8)b改为被动句“Few students were proved to be spies by the FBI.”则“few students”的辖域可大可小,与其相应的主动态并不一致。因此不能武断地说量词辖域的改变是提升的结果。其次在句子中以副词的合并位置来判断主语是否提升也是不科学的。(11)与(10)b中副词合并位置吻合,只能说明strongly这个副词不适合在这个位置合并。试看以下例句。

例(12)[WB]a. Alice believes Sam sincerely to be honest.

[DW]b. *Alice believes Sam strongly to be the bestbutcher in town.

我们看到在同一个合并位置sincerely显然比strongly更适合,也就是说,副词本身的合并位置是受到限制的,与主语是否提升并无关系。这样一来,胡波对于汉语显性单纯致使句的提升说分析就站不住脚了,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另外还有几点质疑:a 文献中关于提升的说法一般指的是主语提升,也就是说从一个主语位置提升至另一主语位置,提升至宾语的理论依据是否充分?b 名词性成分提升至宾语后其论旨角色是否能保持不变,或者说是否有重复受旨[LL]的现象?仍以例(3)说明。我们看到,“人”作为小句[人高兴]的主语在句中承担着感事(experiencer)的角色。如果显性提升至前句宾语位置则在[这个消息使人]小句中作为役事(causee)只能承担受事(patient)的角色。这明显违反了论旨准则中“每个论元有且只能有一个论旨角色”的规定。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把汉语显性单纯致使句简单的等同于英语ECM句式或以RtoO理论来进行研究是不妥的。

既然上述理论不适于应用于对单纯致使句的分析,我们就要另辟蹊径,尝试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引入了Alboiu的特征传承(Feature Inheritance )和空虚指代(Null Expletive)假说。

2 特征传承(Feature Inheritance)假说和空虚指代(Null Expletive)假说

Alboiu这两个假说的提出均以时态的划分为前提,因此在引入假说前我们有必要对汉语显性单纯致使句的时态进行区分。

2.1 显性单纯致使句的时态

汉语是否有时态之分长期以来一直是个争议的焦点。作为一种无形态变化的语言,汉语向来被认为是无时态区分的。但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汉语也有时体之分,只是在如何确定上尚无定论。有人认为可以“着、了、过”作为汉语时态判断词[9];也有人认为不妥,因为“着、了、过”只能作为体标记表达一种状态[10];更有人提出时态的划分不能以单个词来决定而应该根据每个词对时态影响的大小来综合分析[11]。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汉语有时也有体,“着、了、过”是体标记词而不是时态标记词,虽然基于模式的时态分析在理论上的可接受程度很强,也最接近于真实,但是由于跨语义、语用、句法三个层面在实际操作中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为了方便起见,我们采用一种相对可接受程度较高的时态划分方法,那就是以动词前是否能加“已经、正在、将要”等时态判断词为标准来区分动词的有定与无定[12]。以(13)为例分析:

例(13) a.[CP1 泪水已经/正在/将使[CP2我模糊了双眼]]

[DW]*b.[ CP1泪水使[CP2我已经/正在/将模糊了双眼]

由上可见,CP1为时态句而CP2不是。有了时态的区别,我们就可以引入特征传承(Feature Inheritance)和空虚指代(Null Expletive)的假说来对这种句型进行分析。

2.2 特征传承(Feature Inheritance)假说

Chomsky认为C有两个探针,一个是边缘特征EF,另一个是一致特征(Φ-features)[13]。EF吸引WH成分移至C边缘,而Φ-features 吸引名词性成分,但只能到T。但Chomsky 同时又论证了EF可以从C渗透至T[14]。Alboiu观察到Chomsky关于T可以从C那里传承其所有特征的论述给分析无时态小句带来很大不便。于是他提出一个设想,[JP+3]认为只有有时态的T才可以从C那里传承全部特征,而无时态的T只能传承EPP特征而没Φ特征。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特征传承(Feature Inheritance)和格赋值(Case Value)假说。具体表述如下:

例(14)[WB]格的赋值由探针语域(phasal domain)决定;

[DW]a. 主格,当且仅当探针语域为[UD①, UΦ]时;

[FQ(2。45(+227mm,1),DY-WZ]

[CD#F14][HJ0.8mm]

[HT6SS] ①这里UD即功能成分的EPP特征,如T的EPP特征。

[FQ)][HT5”K][HJ1.0mm]

[DW]b. 宾格,当且仅当探针语域为[UD]时;

[DW]c. 无格(即PRO),当且仅当无探针时。

这个假说的提出可以说是Chomsky语段推导理论中格核查与赋值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2.3 空虚指代( Null Expletive)假说

不少语言学家都注意到了主语脱落(pro-drop)语言与其他语言有不同。他们认为,只有这种语言才允许无定小句主语位置的DP格赋值为主格。Alboiu在考察了多种英语方言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假设,认为在spec TP位置有一个null expletive 成分并入,以满足T的EPP特征,同时它还作为一个探针吸引主语进入一致操作并为其赋格值。假定这个null expletive的特征集为[D,UΦ],我们把整个语段的推导用树形图表示如下(图中null代表null expletive):

[TP,BP]

[TS(][JZ]图一[TS)]

上图中用括号把T下的UΦ圈起来以示有时态与无时态的区别。在有时态语域中T有完整的Φ特征,即使null expletive已满足其UD(EPP)特征,它仍要寻找一个DP目标与其匹配来核查UΦ特征。在无时态语域,T只传承了UD(EPP)特征, 可由并入spec TP的null expletive核查掉。此时T的UD特征不活跃,而null expletive的UΦ特征是活跃的,故可作为探针继续向下寻找一个目标来给其赋值,于是被null expletive管辖的DP的可解释特征就成为合适目标。从这里null expletive复制(copy)了DP的Φ值,从而与DP共标,于是拼读后DP与整个探针语域形成完整语链,根据例(14)可知DP被赋予主格。

2.4 论据支持

null expletive假说的提出给我们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词库中是否有null expletive这个词项?二是null expletive的零形式对我们的句法研究有何意义?

关于第一个问题,Cardinaletti提出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事实证明[15]。她认为动词前有两个主语相关的位置。一个是[spec subjP],由表意主语填充(不一定都是外显的DP);另一个是[spec AgrsP],必须有弱代词或null expletive填充。前者使主语与其后成分意义相关,后者使主语与其后成分在形式上一致。她还以意大利语为例为此提供证据。

例(15)[WB]proarrivanotre rgazze.(Italian)[16]

[DW]null exparrive threegirls.

[DW]There arrive three girls.

这里pro并无任何意义,相当于null expletive。

在证明null expletive在词汇库的存在后,我们仍需回答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原因使null expletive可以在spec TP位置合并?Chomsky声称“Merge Over Move”(合并优先于移位)选择了null expletive[17]。

与其他空语类一样,null expletive的零形式在句法研究上有重大意义。它不代表没有而是隐含,在句法运算过程中与其他显性句法成分一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WTHZ]3 null expletive[WTBZ]假说对汉语研究的启示

汉语作为主语脱落的语言,是否也有null expletive的存在呢?如果有则null expletive假说也应该同样适用于汉语的分析。首先看一下例句:

例(16)[WB]a. 桌子上有几本书。

[DW]b. 张村昨天死了一个人。

[DW]c. 前边来了两个人。

[DW]d. 墙上挂着一幅地图。

我们认为汉语存现句中也有一个null expletive。我们没有必要把表示方位的“桌子上”、“墙上”、“张村”等强行分析成主语,把存现对象分析成宾语,尤其像例(16)b这种句子把“一个人”作为“死”的宾语是行不通的。以例(16)a句为例,按照前面假设,null expletive居于动前主语位置且具有合并属性,那么带人称特征和格特征的null expletive与VP[有几本书]合并;表方位,作附加语的名词短语“桌子上”不带人称和格特征,但带数特征,与VP合并。动词“有”提升至强动词目标位置V,“桌子上”移至语段VP的指示语位置,null expletive也移至该语段边沿,当T与VP合并时,T的EPP特征吸引更近的“桌子上”提升至spec TP,核查并删除其余相关特征,之后选择继续寻找目标null expletive,删除剩余特征。至此推导成功。我们把分析用以下简化方式说明。

例(17)[TP桌子上[VP[TX-*2]桌子上[VP[TX-*2]桌子上[VP有[AgroP几本书[VP EXP[VP有[ZZ(Z]几本[ZZ)][TX-*2][ZZ(Z]书[ZZ)]]]]]]]]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汉语中不仅有null expletive,而且Alboiu的假说也同样适合于汉语的分析。下面我们就以此来分析汉语显性单纯致使句。

4 显性单纯致使句分析

4.1 显性单纯致使句中的PRO:李艳惠的研究

汉语显性单纯致使句曾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文献中。李艳惠在黄正德提出的汉语中时态控制与非时态控制的区分的前提下进一步指出,在非时态控制句如显性单纯致使句中确实存在PRO[18]。如例(18)所示:

例(18)[WB]a.他要我去。

[DW]b.他要我[PRO去]。

她认为(18)a的结构应该是(18)b,理由是英语等语言中的ECM结构中主动词后的名词可以主题化,如例(19)a所示:

例(19)a. John, I believe [e to be honest].

[DW]b. *我,他要[e 去]。

而类似的汉语结构(18)则不能,我们以(19)b来表示。因此,李认为类似于例(18)的汉语显性单纯致使句是控制结构而不是例外格结构。

我们不能同意她的分析。首先,主题化是一个涉及语用层面的问题,与我们句法研究是平行的,因此不能作为我们判断句法问题的一个标准。其次,假如句中PRO的假设成立的话,我们如何解释动词“要”与其后名词不能形成直接的动宾关系这个矛盾呢?因为作为显性的名词,“我”有具体的所指,而这个具体的所指显然并不能承担起“要”的役事(causee),因而导致[他要我]这个小句失去原有的致使意义。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成分才能承担起这个役事的论旨角色呢?那就是我们所说的空虚指代成分。

4.2 显性单纯致使句中的空虚指代成分

仍以例(18a)为例,我们认为它的结构应该是例(20):

例(20)[CP他要[TPNEX[IP我去]]]。

这里NEX即表示空虚指代成分,整个TP可以作为致使动词“要”的役事。但是我们知道,无论是从句法的简洁性还是从语言的抽象性出发,我们都有理由相信NEX可以承担这一角色。它是抽象的、不独立的,即只是承担役事的论旨角色并无具体的词义,因此只能合并进入spec TP位置,行使类似于探针的功能性成分的部分功能。

这里仍以例(3)来分析。因为时态小句的分析推导毫无悬念可言,为节省篇幅,我们就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无时态小句的生成推导上。作为无时态小句[TP人激动]的T只能从C传承EPP特征而没有完整的Φ特征。首先null expletive合并进入spec TP消去T的UD特征,使其变得不活跃留在原位。而此时null expletive则取代了T的探针功能,由于其自身的UΦ无法得到赋值只能向下探寻DP“人”的可解释特征。一方面复制(copy)此DP的可解释Φ特征使自身的Φ特征得到赋值,另一方面也为它核查格特征并为其赋值为主格,至此推导成功。可用简略形式表示如下:

例(21)[TPNull 人激动[VP人激动[AP激动]]]

4.3 汉语中空虚指代成分的普遍意义

作为一种主语脱落语言(pro-drop language),汉语和其他语言一样也存在一定种类的空语类,如黄正德所说PRO,pro,NP语迹和变量[19],而徐烈炯则认为汉语中的空语类与乔姆斯基所说的不同,可以称为一种自由空语类[20]。但是我们也发现有些语料中出现的空语类很难并入黄所列的四种范畴中,而统称为自由空语类似乎又过于笼统,以至于忽视某些规律。如:

例(22)[WB]a.船沉了。

[DW]b.沉船了。

在这里如何解释(22)a和(22)b中名词成分“船”在句中的不同位置,传统的理论似乎难以达到一致。如果我们假设空虚指代成分的存在则可以解释上例中虽然名词成分位置不同却都合法的现象。因为两者虽然所处的位置有动前动后之分,但其均处于TP的语域,因而都可以被空虚指代成分赋得格值,从而使推导成功。

5 结语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显性单纯致使句中有空语类null expletive,它是与现代汉语兼语句中的PRO完全不同的一种类型。乍看动词的致使义似乎使这两种句型具有某种联系,实际上在致使义与句子结构之间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的问题上,两者呈现的是截然相反结果。把单纯致使句从兼语句中解放出来是许多学者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我们在批判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进了null expletive假说并把它成功应用于显性单纯致使句的研究,一方面是对这种句型的再认识,另一方面也是对假说的支持和验证,为普遍语法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参考文献]

[1] 刘永耕.使令类动词和致使词[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8(1):93-96.

[2] 杨大然.兼语句的语义分类及其空语类的句法分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23-28.

[3] 杨大然. 现代汉语使动结构的ECM现象研究[J].现代外语, 2003(4):365-372.

[4] 胡 波,文卫平.A+I结构主动词后名词短语的句法分析[J].现代外语,2007(1):11-18.

[5] Gabriela. AlboiuAre we in Agreement?[M]// In Agreement Systems.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6:13-39.

[6] Yen-hui Audrey Li. Order and Constituency in Mandarin Chinese[M].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 1990:132-134.

[7] Postal. P. MOn Raising[M].Cambridge, 1974, Mass: MIT Press :222.

[8] Runner. J. T. The Accusative Plus Infinitive Construction in English[EB/OL].ling.rochester.edu/faculty/runner/dnload/RunnerECM.pdf.

[9] 石毓智.汉语的限定动词与非限定动词之别[J].世界汉语教学,2001(1):23-27.

[10] 陈立民.汉语的时态和时态成分[J].语言研究, 2002(3):14-31.

[11] 林达真.基于模式分类的汉语时态确定方法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06(1):67-75.

[12] 李京廉,刘丽娜.汉语的限定与非限定研究[J].汉语学习, 2005(1):19-24.

[13] Chomsky, Noam. On Phases[J]. Ms. MIT, 2005:14.

[14] Chomsky,Noam.“Approaching UG from Below” [J]. Ms: MIT, 2006:1-18.

[15] Cardinaletti. Anna,. “Toward a Cartography of Subject Positions”[M]//The Structure of CP and IP: The Cartography of Syntactic Structures.Oxford: OUP,2004:115-166.

[16] 戴曼纯.最简方案框架下的广义左向合并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06-213.

[17] Chomsky, Noam 'Minimalist Inquiries: The Framework’[M]// in R. Martin, D. Michaels, and J. Uriagereka (eds.), Step by Step: Essays on Minimalist Syntax in honor of Howard Lasnik. 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00: 89-156.

[18] Huang, C.-T.J. Pro-drop in Chinese: a generalized control theory[M]//In The Null Subject Parameter. Osavaldo Jaeggli and Kenneth Safir (eds.), Dordrecht: Kluwer, 1989: 185-214.

春雨的诗句范文4

【关键词】吟诵;诗情;素养;运用

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孕育着我国丰富多彩的诗歌,这些讴歌祖国大好河山,赞美勤劳的人民,抒发爱国、爱家乡的丰富情感的古代诗词,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而提升民族的素养。下面我结合苏教版的教材第三册的古诗《春雨》谈一谈古诗词课堂教学建构的做法。

一,故事式的人物介绍,诱发对诗词学习的浓厚兴趣

《春雨》是唐代诗圣杜甫的律诗《春夜喜雨》的前四句,提纲挈领的介绍诗人,会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浓厚兴趣。

二、吟诵诗文,创设意境

《春雨》是一首浅显易懂的诗歌,读诗、唱诗、吟诗。用大量时间引导学生学会怎样读、怎样唱、怎样吟,特别是教师读、唱、吟的示范,对学生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随着对诗句语言的理解,学生读得有板有眼,读出了节奏,读出了语感,读出了韵味。

1.范读领读,扫清阅读障碍。

2.初读古诗,画出节奏,体味韵味。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吟诵古诗,激趣,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吟唱录音或视频,按照平短仄长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吟诵。教师的示范作用是任何教学媒体都无法代替的。教师读、唱、吟的示范,对学生起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读出了节奏,读出了语感,读出了韵味。语言的品味是“读”出来的,情感的感悟也是“读”出来的。古诗词教学应特别强调:以读带情,以读悟情。

三、理解诗意,领悟诗情

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开始品味诗意,可谓水到渠成。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理解诗意,领悟诗情。师:在朗诵的过程中,你能不能找到表达主题的诗眼?

师:你知道什么样的雨才能称得上“好雨”?生:久旱之后降落的雨,称得上好雨。生:在人们劳碌口渴的雨水,称得上好雨。生:在播种庄稼的时候的雨水,也可以称得上好雨。

在诗人的笔下,春雨富有灵性,深悟人意,难怪人们习惯上把春天叫做“春姑娘”。在春天一到的时候,春雨就悄然而下,这真是一场及时雨。也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的关注,内心的愉悦心情,其喜“雨”之情溢于言表。

师:这场春雨有什么独特之处呢?你能从字里行间读出来吗?生:这场雨是跟随着春风一起来的。师:说得真好,不行春风,哪得春雨?生:这场雨是“潜入夜”的。

让学生先用“潜”组词,引领学生理解“潜”,学生会组出“潜伏”、“潜艇”等词,

师:大家说“潜伏”的地下工作者能让别人知道吗?潜艇在海下航行,能让别人知道吗?生:我知道了,“潜”就是悄悄地,一点声音都没有。生:我知道了“潜”就是偷偷地,春雨有点调皮呢!

师:你还从哪些字眼看出了春雨的特点?生:春雨滋润万物,让春天充满生机。生:春雨细小,不会冲坏庄稼。生:春雨一点声音都没有。

齐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现在闭上你的眼睛,想一想诗人为我们描绘的春雨吧。

生:我看到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原野漫步。生:我仿佛看到带雨的花花草草,羞涩地低着头。生:我仿佛看到春花带雨,鲜艳灿烂。生:我似乎听到小草在拔节生长的声音。

师: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即言春雨的“发生”,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

四、学会运用,提升素养

古诗词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必须引导学生从诗句语言的运用、表达上提出问题,合作探究之后,我们设计了一下练习:

1.《春雨》中体现好雨的诗句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写出诗人喜悦心情的词是“好”。写出春雨特点的诗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在久旱的原野,下了一场雨,我们引用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来赞美。我们把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送来的关爱称为“及时雨”;老师耐心地教育我们,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我们运用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五、总结方法,延伸拓展

我们今天学习了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雨》,谁能根据板书,说说今后我们如何学习古代诗词?1.了解诗人,熟悉背景;2. 划分节奏,学会吟诵;3.理解诗意,领悟情感;4.展开想象,学会运用。

《春雨》是杜甫的律诗《春夜喜雨》的前四句,请你运用所学的方法,给四句划分节奏,再读给大家听一听,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棒?

出示诗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的诗句范文5

如描绘春天的诗句: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你像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也有突如其来的,令许多花儿“绿肥红瘦”的春雨,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在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等等。

爱国的诗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昌龄发出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满脸豪情,而丘逢甲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却这样悲叹“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等等。

描绘儿童的诗句: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阐述事理的诗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等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这个问题等等。

人情关系的诗句: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 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等等。

写景状物的诗句: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等。

二是在复习阶段,我们不能只是归纳,还需要结合一些重点古诗词的复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学习古诗词需要掌握的内容。下面,略举《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的学习环节,来谈谈学生学习一首诗词需要掌握的一些内容。

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1.解诗题,知作者。2.抓字眼,明诗意。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1.解诗题,知作者。(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 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护府(2)强调题目读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2.抓字眼,明诗意。(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浥:湿润(注意字型)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更尽:再饮完。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3.多诵读,悟诗情(此处略去过程指导)。

春雨的诗句范文6

品牌永葆强劲生命力的奥秘何在?

对无数个长寿品牌的研究表明:在保持品牌内核的稳定与持续不变的同时,因时对品牌识别部分内容进行适度的创新性调整,是品牌摆脱时间摧毁力成就百年金字招牌的根本,即品牌识别要与时俱进。

品牌核心价值与基本识别是一个品牌的“精神本质”,这种本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大会改变或消失,除非随着时间的流逝消费者已不再认同这种本质,如果品牌的核心价值能感动永恒的人性,那就完全可以永远不改,如万宝路所体现的“阳刚、豪迈、勇敢、激情、进取的男子汉气概”、海尔“真诚关心消费者”等核心价值观只要人类存在就会认同。但品牌的产品形式、符号、广告诉求主题、传播口号等都可以变化,如牛仔与马是万宝路的符号识别,但在中国请张艺谋拍的“威风锣鼓舞狮篇”没有用牛仔与马,但喧天的锣鼓与震撼性的壮观场面照样演绎了“阳刚、豪迈”等品牌的核心价值。

品牌识别的管理原则

为什么要进行品牌识别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