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古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凉州词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凉州词古诗

凉州词古诗范文1

小学古诗的教学,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

然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又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来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如创设情境教学古诗,利用音乐欣赏古诗,进行美的古诗教学研究,利用网络进行古诗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等,但总觉得这些教学模式内容丰富,且只留于形式,这样的模式教学,也只能是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更何况中国的古诗诗情画意充满了美感,这种模式教学却又让学生失去了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要把古诗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查阅资料等等,探究性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重视探究性学习,并不意味着接受性学习不重要,也不意味着记忆、理解等层面的学习没有必要了。恰恰相反,接受性学习是探究性、创造性学习的前提。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完全处于整个学习探索过程之内。现在各种资料充斥着学生的生活,相信学生完全有能力利用自己手头的资料,利用自己已有的查字典解释字词的能力理解古诗。

古诗用高度精炼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富于激情,并讲求节奏和韵律。每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条哲理,一个人的理想、命运、人生、情感。《凉州词》于壮观中寓苍凉、慷慨雄放而气骨内敛,深情蕴藉,意沉调响。《浪淘沙》借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色,抒发豪迈的气概,表达作者奋发有为的精神和浪漫气魄。教学这首古诗时,分三部进行:

一、走进古诗

学习这两首古诗,我想先接触诗句,于是从识字入手,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学习诗中的字词句,如:“羌”、“簸”的读音,“柳”与“女”字的声母区别(就是鼻音与边音的区别),这些字音对于北方人来讲不存在问题,但对于我们南方人来讲,读准字音就是一个难点。如《凉州词》这首诗中的韵脚“间”、“山”、“关”等字的韵母“an”容易读成“ang”。其次,反复朗读诗句,读出七言诗的节奏,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朗读古诗的方法――起承转合的方法,在读中酝酿情感,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采用个人展示、小组合作,男、女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达到熟读成诵,默写古诗。最后,整体感知大概诗意,采取同桌互讲,抽查的办法,在理解诗意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品诗人

每一首诗都蕴含着诗人的思想和他独树一帜的个性,这两首诗表现两位诗人怎样的思想和性格呢?我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结合查阅的资料分析诗人,如《凉州词》一首中,抓住”一片“、”孤城“、”万仞“进行赏析。”孤城“是前两句的重心,作者将”一片“与”万仞“对比,恰如苍茫大海在一叶扁舟,浩渺天空中一朵白云,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城的孤单,而且展示了边塞山川的壮阔雄奇与偏僻荒凉,作者写前两句是为后两句抒情作铺垫,以景为背景,借此景,烘托出戌守者的怨情与豪迈再紧扣一个”怨“字,写出戍守边关将士的哀苦。抓住”春风不度“了解盛唐时期,达官贵人及朝庭对戍守边关、将士的冷寞态度,清晰看到王之涣”少年侠气,常击剑悲歌,慷慨有大略,人民倜傥的异才“的风格,正因为他具有此风格,才”拂衣去官,遍游大河南北,闪谒名公,成为未亲临沙场的边塞诗人之一。又如《浪淘沙》一诗抓住“浪淘风簸”体会明是写黄河历经千辛万苦的流程,暗示写他几经被贬为远州剌史、朗州剌史、播州剌史,连州剌史等等的人生经历。但是作者的诗多数写得比较明快,很少晦涩,无论是古诗、乐府、近体都有共同特点。“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他“风格刚健爽朗,积极向上的浪漫主义精神。”《凉州词》与《浪淘沙》两首诗,诗人采用不同的笔调,展开丰富的想象,前者低沉,后者高亢。

三、赏风景

这两首虽然都是以黄河为背景,但是其中的画面组合各有不同,读诗之后,让学生闭眼绘景。学生们意会(1)黄河从远方流来,仿佛与天间白云相连,近处有一座四周都是“万仞山”的孤城,城里有许多的戌卒,有的骑马,有的站岗,有的吹萧……每个人的表情愁苦,但却豪壮……(2)黄河弯弯曲曲,汹涌澎湃,作者站在黄河边,只见黄河水浪淘,于是他就想象逆流而上,到牛郎织女家做客……学生通过意会诗境,领略到大自然的风光,追溯到远古时代奇丽风景。

凉州词古诗范文2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4、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6、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9、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11、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1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1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16、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州桥》

1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赞美祖国的古诗句大全二

1、《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题西安邸》

宋·林生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0、《闻军官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呼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2、《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春愁》

清·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4、《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5、《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凉州词古诗范文3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享受的时刻,精美的酒杯,与晶莹透亮的葡萄美酒交相辉映,让人都不舍去饮用。乐师在马上弹起了琵琶曲,那乐曲悠扬而又豪迈,恰似时而急促又时而舒缓的山涧流水,催促着大家开怀畅饮。劳累了一天将士们举杯痛饮,大醉一场。谁知今日同乐的战友,明日会不会战死沙场,与其这样,不如来一场大醉。

这就是古诗《凉州词》中的意境。动荡的边关、凶险的敌军、严酷的环境,将士们无不紧张,终于盼来了一场盛宴。大家借酒消愁,半醉半醒中,不由得念起了自己的故乡。是啊,自古以来,又能有多少人能从边关活着回到家乡呢?许多士兵被迫抛弃妻儿,离开家乡,来到边关浴血奋战,有些甚至还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女一面,这是多么令人无奈和残酷啊!

此刻,我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从远古社会开始,战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为了争夺肥沃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和至高无上的权力,发生了大大小小数以万计次战争,无数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消散,许多家庭就此支离破碎,还有大量战败国的人民成为奴隶,备受欺压。

凉州词古诗范文4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 作者: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作者: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 作者: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终南别业》 作者: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凉州词》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渭城曲》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塞》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出塞》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黄鹤楼》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清明》 作者: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题都城南庄》 作者: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咏鹅》 作者:洛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秋浦歌》 作者: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古浪月行》 作者: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金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山中送别》 作者: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马诗》 作者: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望二三里》 作者:佚名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越女词》 作者:李白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夜宿山寺》 作者: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池上》 作者: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骆宾王《咏 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李峤《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王维《鹿柴》:

凉州词古诗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美育;策略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活动和审美实践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教育,通过审美教育要能够使人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追求崇高、美好、文明的欲望,愉悦人的身心,拓展人的眼界,促进人的完善发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要积极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品质,使学生获得完善发展。语文教师要积极利用古诗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古诗,领悟到故事的语言美、声韵美、情志美、意境美,从而使学生受到审美启发与教育。

一、引导学生通过古诗朗读欣赏古诗的语言美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用的古诗多是五言诗或者是七言绝句,古诗字数较少,篇幅较短,但每首古诗都独具语言魅力。这种语言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古诗语言形式上排列整齐,具有一种整齐美的效果。第二,在古诗的语言应用方面,多讲究押韵和对仗,古诗词的语言有着严格的声调排列准则,每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都遵循押韵规则,因此古诗读起来,抑扬顿挫,极富旋律美和整齐美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方式体会到这种韵律美和整齐美。通过引导学生朗读,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语言的韵味与魅力,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体味古诗语言背后的含义,体味古诗语言中蕴含的感情。第三,古诗语言讲解练字,有些字用得非常生动和贴切,能够传达出整首诗的情志,这就是所谓的字眼。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古诗中的一些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的字进行分析研究,使学生深入体会到古诗的语言魅力。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字,这里作者为什么不用“真”或者是“像”,而是用“疑”?引导学生体味这种应用的妙处。通过对古诗中独特词语的欣赏,使学生感悟古诗的语言魅力,体味到古诗语言的精练含蓄。

二、引导学生体味分析,品味古诗的色彩美、图画美

我国的古典诗歌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几乎每首诗歌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诗人是用语言作为调色板,为读者呈现出来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古诗,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感知到古诗的色彩美与图画美。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富有色彩美和画面美的诗歌,使学生通过朗读品味,体味诗歌的魅力。如,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品味白居易的《暮江吟》,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诗歌中的美学色彩,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歌的画面,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有品质,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实现诗歌教育与美育的结合。

三、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丰富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古诗除了具有语言美和图画美的特点之外,还能够表达诗人内在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这种思想和情感是作者丰富的内心感悟与体验,是诗人通过精练的语言,巧妙地借助周边的事物表达出来的。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丰富情感,通过引导学生体味诗人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情操,这对于学生认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也是提升学生审美品质的重要举措。

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怀古诗作,作者常常将某一地点之前的繁华景色与现在的破败场景进行对比描写,通过对比突出景物的变化,表达诗人借古讽今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味诗歌中这种情感的变化。在古诗词中有很多情感是积极向上的,是高尚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体味这种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古诗学习,能够获得情感的陶冶与提升。

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在古诗中很多思想和情感不像现代文那样直白地表露出来。学生要通过想象、联想,结合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结合具体的事物进行分析才能把握,这就是诗歌的含蓄美。诗人往往会创设一件事情发生的情景或者是描写一个地点的场景,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景与场景和诗人的情感是连在一起的,共同构成一种意境,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发挥联想,不断丰富这种情景和场景,体味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的意境美,这样,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审美品质就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如,在教学王之涣的《凉州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黄河、云、山、杨柳和春风等,使学生品味当时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通过想象,学生借助意象可以了解到作者当时所处的凄凉、冷清的环境,作者借助这种环境是要表达内心的惆怅和抑郁。这样,学生通过想象,穿越时空,可以欣赏到这首诗歌独特的魅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凉州词古诗范文6

王作良博士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教学、唐宋诗词研究等。大学时代攻读英语专业,研究生以后转而专攻唐宋诗词,具有一般对外汉语教学者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知识基础。《诵古诗 学汉语》正是作者坚实的双语基础的良好体现。翻览该书,制作精美,古典雅致,契合古典与现代交相融通的学科特点。书中的插图漫画,别出心裁,饶有趣味,为该书锦上添花。全书的核心内容,更值得读者慢下步来细细品味。

全书知识性、系统性、趣味性强。全书从叹为观止的唐诗宋词中选入八十篇作为经典,分成十六组,逐一加以译介。书中的内容涉及面广,有对一年四季之首――春的咏叹,有对一天中最美的时节――黄昏的歌唱,也有登高望远,思亲怀友的佳作,更有悯人悲天,抚今追昔的爱恨交织,伴随着跌宕起伏的旋律,在字里行间跳跃、歌咏。

在每一组诗词篇章中,体系完整清晰,共由九大部分构成:作品、生词、注释、今译、英译、赏析、诗人的故事、文化背景知识、扩展阅读。作品篇幅都不长,但却有一定的代表性。生词是从作品中挑出若干个较为不易懂的字词作以注音,译介。注释部分是对个别字词再作重点解释,以求初学者掌握得更清晰。今译是将作品用现代文翻译出来,而后再译成英文。赏析部分是对作家生平的简单介绍和课文大意的讲解,特别是名句的讲解(《编写说明》)。诗人故事则多选介诗人生活的奇谈轶事。文化背景知识则是介绍诗歌体裁、历史地理、文化风俗、山水名胜等多方面知识。扩展阅读是一组相关题材的诗词,主要供自主阅读。

全书难易得当,布局合理。全书九大部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适合不同层次的汉语学习者的需要。一般初学者仅需掌握作品、生词、注释、今译、英译这五个部分就够了,中级者可以深入了解其赏析、诗人的故事两部分,至于后两部分一般可供高级者所选用。这样的编排,对于一部教材来说,是非常适用的。作者在书的“编写说明”开篇即指出:“《诵古诗 学汉语》是专为中国文化教学而编写的教材,使用对象为来华或海外汉语学习者,既可作为中、高级汉语选修课教材,也可供汉语语言短期培训、选修、课外阅读或汉语学习者自学使用。”可见作者对教材体系的安排,着实下了一番仔细的研究与思考,绝不是随心所欲、想当然的结果。这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智慧结晶。

《诵古诗 学汉语》一书作为对外汉语教材,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它将唐诗宋词中许多优秀的篇章,不少的名人轶事,用最通俗的语言译介给学习汉语的人。如作为诗词的译介来说,书中仅用了四句英文:

The sun fades away along the mountain,

The Yellow River flows into the sea.

If you climb one more storey higher,

You are sure to appreciate a grander sight.

就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首名诗的风采展现出来。而对于诗词的赏析,最见作者的博士功力。所选的十六篇诗词赏析中,几乎篇篇精彩,各具特色,将诗词的神韵、内在文化意蕴传达出来。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三四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对这历来的名句,书中赏析道:“三四两句,用比喻手法写西湖之美。诗人之所以选取西施来和西湖相比,是因为西施和西湖很有渊源:一是传说中西施的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今浙江绍兴一带)之地;二是西施、西湖,开头都有‘西’字,叫起来也很自然。”清晰地将难以解说的句子,通俗地阐释出来。

中国古代诗词作家的故事,素有浩如烟海之称。择取哪些,淘汰哪些,都折射出选者的眼光与学识。《诵古诗 学汉语》作为一部对外汉语教材,可谓是做得很好的。在书的第十组,选入了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唐诗中的名篇,“人面桃花”的故事也很有名,流传甚广。书中用简单朴素的语言将故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充满离奇的色彩。特别是说姑娘“自从前一年……病也好了。”令人读后掩卷沉思,流连忘返。读着《诵古诗 学汉语》,仿佛遨游在情感的海洋中,与古代的作家共仰鼻息。一起为王昌龄的无辜遇害而悲,为李煜的悲苦人生而泣,为崔护再遇桃花姑娘而喜,为孟郊春风得意,却落得辞官穷迫而不平,为李商隐与柳枝姑娘的失之交臂而惋惜,欣欣向往于王勃借酒酣睡而打腹稿的神思,沉醉于苏轼兄妹的才情调侃中,沉醉在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这样用精心独到的眼光挑选出来的唐诗宋词精品和悲欢离合的作家人生,自然会引发汉语学习者的极大热忱与兴趣。

《诵古诗 学汉语》一书融通古今,中西兼顾,具体实际地解决了对外汉语教材建设中如何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更好地结合现代文明,推介给西方读者的问题。书中对精读的十六篇诗词都作了现代汉语译文,同时配上英译,形成中英文对照的诗词文本及其鉴赏与诗人故事, 巧妙地融古今、中西为一体。选入的数十篇作品,虽然为古典诗词,但无论其内容形式还是艺术技巧,抑或是人生启迪,都仍然具有现代价值与意义。它们经过作者的编选,成为学汉语的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便捷窗口。此外,对于爱好古典诗词英译的中国读者来说,它也不失为一部既可了解古典诗词又能学习英语的双宝典。

作为一部专为中国文化教学而编撰的教材,《诵古诗 学汉语》一书有意识地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在全书的每一个地方。由于作者十数年来的古典诗词素养的积累,这些文化知识便自然地贯穿在行文之中,并且在语言的深浅处理上把握得非常恰当。

该书既要照顾汉语初学者,又要给高级汉语学习者及汉语自学者提供一定的扩展空间,因而对难易、深浅的文化知识的处理,作者了然于胸中。例如,该书第十二课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了中国诗词意象中常常提到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对于汉语初学者来说,这是两个难以掌握的词语,适宜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学习者。但是作者却用了浅近的通俗语言叙述了四个故事,分别阐述了“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者的来历,以及它们与中国四大美女之间的关系。这样行文,难易适中,深浅相宜,适合不同层次的汉语学习者的需要。

又如介绍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作者有意选取了他的“铁杵磨成针”故事。李白事迹一般人初学汉语者都能了解一些,也或许听说过“铁杵磨成针”的成语,但难以知道它讲述的就是李白少年时期的故事。因而,对于整部书,整个作家,该怎么写,写什么,上哪些材料,都体现出一部教材的质量高下。《诵古诗 学汉语》一书显然很好地把握住了编写的初衷,所以在教学或学生自学过程中,都能达到预定目的。

还有如“旗亭画壁”的故事。如果单说“旗亭画壁”,很多人肯定不大知道。但作者却把它和王之涣的《凉州词》联系起来。《凉州词》是很多人都熟悉的,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自然加深了记忆与理解。对于初学者来说,也很容易掌握,自然加强了对汉语的学习兴趣。

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诵古诗 学汉语》一书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瑕疵。一是选编的内容类型有一定重复。该书分为十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一组诗词,严格上来说,在这十六个单元中,内容类型不宜重复为佳。但第四单元与第七单元,都为赠别友人诗;第六单元与第十一单元,都为思念故乡亲友诗,造成重复。二是个别语言表达还欠于规范,使用了方言口语。这对于其他力作来说,可能无伤大雅,但对于一部对外汉语的规范教材,还是稍微注意一些较好。如书中第102页说:“苏小妹长得蛮漂亮的。”“这话说得确实有点儿损。”其中的“蛮”、“损”为方言、口语词,似不宜出现在这样的教科书中。三是个别诗句的解说还欠于到位。例如第102页引苏小妹语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还未流到腮。”书中对此解释说:“苏轼是个大长脸,苏小妹挖苦他,说苏轼去年流下的一滴泪,过了一年才流到了脸的中间。”“至今还未流到腮”,书中解释为“才流到了脸的中间”,未免穿凿。“脸的中间”与“未流到腮”意思还是不能对等的。可见要做好诗词的翻译,的确是一件很苦的差事。又如第103页,书中解说“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时,将“闭月”典故的解说置于“落雁”之前了,但无论从词语的顺序,还是从典故中人物出现的时代顺序来说,都应是“落雁”先于“闭月”。此外,书中的个别错别字与漏译现象,则可能是作者的无意疏忽了。错别字不举例赘述。说一例漏译的:孟浩然《春晓》诗,作者在“今译”时无意间遗漏了诗歌的第二句“处处闻啼鸟”,不免有遗珠之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