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表示人多的成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表示人多的成语范文1
关键词: 多姿态人脸识别; 3D模型; 协作表示; 正则化最小二乘法
中图分类号: TN911.73?34; 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7)05?0049?05
Abstract: Since the existing face recognition method can′t deal with the posture change better, a multi?pose face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collaborative representation (CR) and regularized least square (RLS) method is proposed. The generalized elastic model (GEM) is used to construct a 3D model of the human face image in the image library. The features in three directions (yaw, pitching and rolling) of the 3D face posture are extracted to construct a three?dimensional collaborative dictionary matrix (CDM). The RLS method and CR classification method are adopted to recognize and classify the human faces.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AR and video hunman face databa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face recognition with posture variation, has the robustness for expression and illumination changes, and high real?time performance.
Keywords: multi?pose face recognition; 3D model; collaborative representation; regularized least square method
0 引 言
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飞速发展,人脸识别(Face Recognition,FR)及其在生物特征识别、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上的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1]。尽管许多人脸识别算法能在约束环境下取得良好的识别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人脸图像的不同光照条件、面部表情、头部姿态对识别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2]。其中,无约束姿态变化人脸识别是最具挑战性的任务[3]。
近期,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用于姿态变化的人脸识别方法,例如,文献[4]提出一种基于尺度不变特征融合的识别方法,利用尺度不变特征转换算法提取尺度不变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姿态变化的影响。文献[5]提出一种基于姿态矩阵的联合动态系数表示分类的人脸识别方法,将图像构建成3D模型,然后生成姿态矩阵。然而,该方法对具有较大姿态变化人脸的识别率较低。文献[6]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库矩阵(FLM)框架的姿态不变人脸识别方法,利用双树复数小波变换提取特征,并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迭代评分分类。文献[7]提出一种基于稀疏字典矩阵框架的姿态不变人脸识别方法,采用局部二值模式和稀疏表示分类算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姿态变化人脸识别率,但在构建稀疏字典矩阵时不能获得有限且稳定的最稀疏解。
针对姿态变化的人脸识别,提出一种基于协作表示和正则化最小二乘法的快速人脸识别方法。在AR人脸数据库上进行实验,证明了提出的方法能够很好地识别姿态变化的人脸,同时对表情和光照也具有鲁棒性。此外,还在Biwi Kinect视频数据库上进行实时识别实验,与现有方法相比,提出的方法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更快的速度。
1 协作表示
协作表示(CR) [8]是稀疏表示(SR)的一种改进算法,其在估计表示系数时,重点考虑表示的协作性,放松对稀疏性的要求。协作表示法利用范数作为约束条件,求得的稀疏矢量同样可以很好地表示测试样本[9]。
从[k]个离散类中收集带有标签的训练样本,然后通过确定新探测样本属于哪类别来完成表示过程。设定[Ai=[vi,1,vi,2,…,vi,ni]]表示图库中第[i]类的一个[m×ni]大小的训练矩阵,[ni]表示训练矩阵的列集合。将矩阵[Ai]中的每一列[vi,j]矢量化为一个灰度图像。可利用矩阵[Ai]的组织结构进行人脸识别,对单个类中的样本进行建模并在一个线性子空间中对其进行表示。与此同时,如果第[i]类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样本,对相同类中任何新测试样本[y]进行估计来表示矩阵[Ai]中列的线性长度,即:
实际上,利用[l0]?最小化代替[l1]?最小化可以获得最稀疏的解,但却引入了一个NP难题。那么,式(4)中的最优化问题可作为一个基追踪(BP),可以利用标准线性编码技术在多项式时间内对其进行求解。
在一般人脸识别方法中,为了获取优异的识别率,致使特征维度的定位过程较长。最新的协作表示分类(CRC)法比稀疏表示更有效且更快速。因此,本文不需要利用[l1]正则化对[x]进行稀疏,利用CRC法求解下面的最优化问题[10]:
设定[P=(ATA+λI)-1AT,]显然[P]与[y]无关,因此可预先将[P]作为一个投影矩阵计算出来。当生成一个序列样本[y]后,就可以利用[Py]对[y]进行投影,这样可以使CR获得非常快的运行速度。
利用[x]进行分类的过程类似于稀疏表示分类方法中的分类过程,除了类特定表示残差[y-Ai?xi22],其中[xi]表示与类[i]相关的系数向量,[l2]?正则化的“稀疏度” [xi22]可以引入作为用于分类的判别数据。
2 特征提取
利用协作表示(CR)在图像姿态的三个方向上进行特征提取,然后构建成三维协作字典矩阵(CDM) [11],特征提取及三维CDM构建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特征提取及三维CDM创建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输入目标[i]的图像信息。
步骤2:对于目标[i,]利用通用弹性模型(GEM)[12]方法构建3D人脸。
步骤3:对于目标[i,]根据人脸的所有姿态和可能视角合成3D人脸,在目标姿态矩阵[Si(Y,P,R)]的三个方向(偏航、俯仰和翻滚)提取出人脸的姿态特征。[Si(Y,P,R)]是一个尺寸为[x×x×x]的立方矩阵,[Si(Y,P,R)]总的数组长度为[x×x×x=x3。]实际上,目标[i]的[Si(Y,P,R)]矩阵中的数组是根据人脸姿态结构的三个角度进行设定的,其中[i]表示目标的个数,[Y,][P]和[R]表示[Si(Y,P,R)]矩阵中相应维度(偏航、俯仰和翻滚)数组的数量。为了能够覆盖所有的人脸姿态,偏航(yaw)、俯仰(pitch)和翻滚(roll)的角度范围为[-90°~90°。]因此,[Si(Y,P,R)]的尺寸为[x=180°s=180°5=36°,]其中[s]表示步长,[180°]表示人脸姿态的每个方向上覆盖的姿态角度。比如,[Si(Y=8,P=3,R=4)]表示人脸的姿态角度为[yaw=][8×5(s=5)=40°,][pitch=3×5=15°,][roll=4×5=20°]。
步骤4:在每个[Si(Y,P,R)]中,对于人脸姿态的每个特定三维角度[(y,p,r)],在以[(y,p,r)]为中心点的周围选取一个尺寸为[3×3×3]([ni=27],其中[n]表示[si(y,p,r)]总的数组个数)的子训练矩阵[si(y,p,r)]。图1给出了[si(y,p,r)]图像的子训练矩阵内置特定三维角度的例子,其表示如下:
[si(y,p,r)=Si(Y=y-1:y+1,P=p-1:p+1,R=r-1:r+1)] (7)
步骤5:协作表示方法要求字典[A]中的每个类都具有多个可利用的样本。在本文中,根据人脸姿态的三维角度生成协作字典[A]的一个立方矩阵。将立方矩阵[A(Y,P,R)]定义为一个三维CDM,其中字典[A]保存在每一个数组中。因此,对于每个特定的姿态[(y,p,r)],通过[si(y,p,r)]矩阵生成的协作字典[Ai]来构建[Ai(Y=y,P=p,R=r)]的数组,其中[Ai[vi,1,vi,2,…,vi,ni]=[si(y-1,p-1,r-1),…,si(y,p,r),…,][si(y+1,p+1,r+1)]]表示第[i]类中含有[ni=27(3×3×3)]个样本的训练图像。实际上,[(y,p,r)]姿态处的[si(y,p,r)]中的协作字典[A]保存在[Ai(Y=y,P=p,R=r)]中。
对于所有姿态以及[Si(Y,P,R)]的数组重复执行这个处理过程。因此,利用基于协作表示和GEM的3D人脸构建,生成了每个目标的协作字典矩阵(三维CDM)。其中,每个三维CDM的尺寸与目标姿态矩阵[Si(Y,P,R)]的尺寸类似。
步骤6:最终输出具有[Am×n(Y,P,R)=[A1(Y,P,R),][A2(Y,P,R),…,Ai(Y,P,R)]]的三维CDMs。其中根据式(2)可知,[i]表示数据库中目标的个数,根据姿态的三维角可以生成式(2)中的立方矩阵。
综上所述,提出的方法根据人脸姿态的三维角生成每个目标的三维CDM。比如,对于姿态角度[yaw=15°,][pitch=35°,][roll=40°,]步长[s=5]的[Ai(Y,P,R)]的数组数量为[Y=yaws=3,][P=pitchs=7,][R=rolls=8]。因此,为姿态角度选取的[Ai(Y=3,P=7,R=8)]的数组为[yaw=15°,][pitch=35°,][roll=40°]。本文中,当估计的姿态不是5的倍数时,可将其四舍五入为5的倍数。比如,可以将[yaw=32°]姿态四舍五入为[yaw=30°]。
3 基于RLS_CR的人脸识别
本文提出的方法中,需要为每个目标准备两幅图像,一幅作为训练图库集,另一幅作为测试集。本文基于CDM和RLS_CR方法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流程图见图2。
本文系统操作分为线下和线上两个阶段。在线下阶段,对2D数据库中每个人的正面人脸图像M行登记,然后,对于每个登记过的人脸,利用GEM构建3D人脸。接着,执行特征提取。最后,根据每个人脸生成三维CDM。
在线识别阶段,首先,利用文献[13]提出的CLM方法对每个探测图像进行预处理和人脸检测。然后,再利用CLM姿态估计方法对人脸的姿态角度进行估计。接着,对于每个人,根据姿态估计角度选取三维CDM的一个数组[Ai(Y=yaw,P=pitch,R=roll)]。最后,对每个面部部分进行独立识别过程:给定一个测试样本[y]和训练矩阵[A(Y=yaw,P=pitch,R=roll)=[A1(Y=yaw,P=pitch,R=roll),][A2(Y=yaw,P=pitch,R=roll),…,Ai(Y=yaw,P=pitch,R=roll)],]
[6] MOEINI A, MOEINI H. Real?world and rapid face recognition toward pose and expression variations via feature library matrix [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 security, 2015, 10(5): 969?984.
[7] MOEINI A, MOEINI H, FAEZ K. Unrestricted pose?invariant face recognition by sparse dictionary matrix [J]. Image & vision computing, 2015, 36(C): 9?22.
[8] 魏冬梅,周卫东.近邻样本协作表示的人脸识别算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5,42(3):115?121.
[9] 詹曙,臧怀娟,相桂芳.基于协作表示残差融合的三维人脸识别[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5,20(5):115?121.
[10] YANG C, LIU C, WU N, et al. Collaborative representation with reduced residual for face recognition [J]. Neural compu?ting & applications, 2014, 25(8): 1741?1754.
[11] KHAJI R, LI H, HASAN T M, et al. Relaxed collaborative representation for face recognition based low?rank matrix recovery [C]// Proceedings of 2014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velet Analysis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S.l.]: IEEE, 2014: 50?55.
[12] RAYMOND S T. Elastic face recognizer: invariant face recognition based on elastic graph matching model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ttern recognition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11, 16(4): 463?479.
表示人多的成语范文2
【关键词】圣经;语言;特点
1. 综述
人类最奇特的文化现象莫过于宗教文化。世界各古老民族仿佛都存在这种现象。一直到现在,有些民族可能还没有产生自己的文字,但却有自己代代相传的信仰。千百年来,宗教总是披上一层层神秘的面纱,一层层岁月的风尘,很难一睹其庐山真面目。多少饱学之士千方百计想揭开她的纱幕,但成功者却寥若辰星,虔诚的人们仍然以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它的教义。人们对此只能感叹,只能默认。由此可见,宗教文化具有非凡的魅力。
基督教于其他古老的宗教一样,也具有这种特点。基督教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宗教人物,他们的经历具有传奇色彩,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信奉者。不可否认,这些人物以满腔的热情和一颗火热的心维护了宗教文化的纯洁性,丰富发展了基督教文化。因此,后人对宗教文化的发展和其坎坷的经历所产生的兴趣决不是偶然的。
《圣经》是基督教的一部经典。《圣经》一书出现在遥远的古代。它是由《新约》与《旧约》组成。《旧约》内容丰富多彩,它包括古希伯来史籍、律法书、诗歌、戏剧、小说、先知书等。这些资料相当珍贵。《新约》资料也很珍贵。内容包括耶稣传记、基督教的历史背景、早期传教人物的传记、书籍及象征剧等。它是原始基督教宗教活动的文献。
关于《圣经》的内容,恩格斯对该书作了如下的概括:“所谓犹太圣书,不是别的,只是阿拉伯宗教传统与部落传统的记述。”恩格斯又说:“《创世纪》所载诺亚、亚伯拉罕等的系谱,是按照伯都音人(古阿拉伯人的一支,以游牧为主――引者)或近或远的方言系统,对各部落作了颇为精确的记述。”
《圣经》中所选各篇,与中国先秦古籍有相似之处。当然,各国的历史、政治、经济与文化各有千秋,都有各民族的烙印。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中国远古时代产生过奇特的神话以及有关三皇五帝的种种令人惊叹的传说。《创世纪》也同样反映了古代阿拉伯民族的神话与传说。《旧约》列入的《箴言》与《传道书》又象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奇妙而深奥的哲学专著《易经》与五千言的《道德经》。而《新约》中的《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以及《约翰福音》在信奉基督教的国度内所起的作用类似于中国的《四书五经》但由于民族特点和历史背景不同,书中的哲学思想所反映的深度与内涵还是不相同的。只要我们不把《圣经》中古籍汇编当作所谓超自然力量的“旨意”,而是当作文化材料和精神财富吸收,一定能从历史文学、民族学、民俗学、哲学以及语言文学方面吸取养分。
《圣经》的原文是用希伯来文写成的,英译本出现在十七世纪,由当时英王詹姆士一世下令组织学者根据原文译为英文,这就是著名的钦译本《圣经》(King James Version of 1611 或称The Authorized Version of The Holy Bible)。几百年来,凡是讲英语的国家无不使用这个本子。在英美等国的文化艺术史上,有许多伟大的诗人、文学家和艺术家采用《圣经》中的故事和传说为题材创造出诗歌、戏剧、小说、音乐和绘画,而更多的故事传说和片言只语则进入了西方各国日常语言,成为广泛使用的典故和谚语。《圣经典故词典》一书曾举例说明《圣经》对英国的影响,现摘录如下:
大诗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另一部诗剧《力士参孙》都取材于《圣经》。《失乐园》来源于《创世纪》中亚当夏娃的章节;《力士参孙》取材于《士师记》中有关英雄人物参孙的悲壮故事。此外,著名诗人拜伦从小爱读《圣经》。他的长诗《该隐》就取材于该隐和亚伯的故事。英国历史学家写到1611年出版的钦定本《圣经》的影响时说到:英国成为一部书的民族,这部书就是《圣经》。由此可见,数百年来,《圣经》对欧洲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已遍及各个方面。
《圣经》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与很多民族的文化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多种文化交流的结果往往会引起相互冲突的融合。中国历史上也常常出现这种现象。中国文化呈现出多样性,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就存在着差异,但是这两种文化依然熔铸在一起。唐代可以说是这种新融合文化的代表,同时唐代又吸收了西域诸国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又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犹太人的宗教文化同样也程度不同的受到希腊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影响,同时它又影响着欧洲文化的发展。许多民族的观念、风俗习惯都在他的影响下形成。这究竟是得还是失,一时也说不清,但它对欧洲的文化、政治、音乐、绘画、雕塑和哲学都产生了全面的影响。现在资本主义的出现,与其说是欧洲文化发展的结果,倒不如说是希伯来文化推动的结果。而基督教的传播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思想基础。至今人们还用基督教文明(Christian Civilization)来指西方文明。不可否认,《圣经》一书在基督教传播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西方社会的精神支柱。
谈到《圣经》,不能不涉及耶稣。耶稣是《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核心人物,是基督教的创始人。根据《圣经》记载,耶稣创立的新教是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的。法利赛等教派以此为借口,处处刁难耶稣等人,并千方百计抓他的把柄,以达到陷害耶稣、挤垮新教的目的。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以后,基督教并没有偃旗息鼓,而是迅速发展。他所创立的新教,经过他本人及他的门徒不懈的努力,传遍了中东和欧洲等地。希伯来文化、《圣经》文学进一步发展,这是旧教派所始料不及的。
当时的犹太教士以五经为唯一的依据。耶稣在他的谈话中也大量引证五经,但他不拘泥于五经中的一词一句,而是发展了五经。耶稣有一句名言:安息日是为人而设的。这句话的意思十分明确,是反驳守旧的人。根据当时的规定,思想守旧的人认为“安息日”高于一切,应该停止一切活动。而耶稣却不这样想,他认为救人生命是更重要的。安息日为人治病并不违反其精神。耶稣认为不能死扣教条,要领会精神实质。“字句叫人死,精神让人活。”
耶稣传教时间不长,但他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十分巨大,他的语言极大地丰富了希伯来文化,在他的传教中,善于运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揭示深刻的道理。因此,他在自己家乡传教时,人们听了十分惊奇地说:这人从哪里来的这么多智慧和才能?
2. 《圣经》的语言特点
《圣经》为后人保存了积极丰富的希伯来语言(文化)材料。它在语言上所做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其中的妙语警句、人生哲理更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从某个角度讲,它是语言的百科全书。概括起来,《圣经》的语言有下列特点:
直喻是圣经中经常出现的语言形式。它用浅显易懂的事说明一种道理,或者以某种生动的形象表明说话人的意图。这样,听话人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如:“凡听到我这些话而实行的,就好像一个聪明人把自己的房屋建在磐石上”(Therefore whosoever heareth these sayings of mine, and doeth them, I will liken him unto a wise man, which built his house upon a rock),“你们这些假冒伪善的经师和法利赛人,你们洗擦杯盘的外面,里面却是劫夺和贪欲”(Scribes and Pharisees, typocrites! For ye make clean the outside of the cup and of the platter, but within they are full of extortion and excess),“我们却像羊一样迷了路”(All the like sheep have gone astray),“收刀入鞘吧!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Put up again thy sword into his place; for all they that take sword shall perish with the sword),“新酒装在旧皮囊里”(Neither do men put new wine into old bottles)等。
隐喻是为了说明一种道理,使人容易接受。这也是《圣经》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语言有一种特点,不是一眼就能明白的,需要分析猜测,不能只从文字上去理解,而是着重象征意义,所以使人产生神秘感。因此,读起来很难,理解也就很难。例如:“凡有聪明的,可以计算一下兽的数目,因为这是人的数目,它的数目是六百六十六。”(Here is wisdom. Let him that hath understanding count the number of the beast, for it is the number of a man; and his number is six hundred threescore and six)。这是新约《启示录》第十三章第十八节中的一段话,乍一看,不知道是指什么。据西方学者研究分析,这个数目是表示人名的暗码方法。希腊、拉丁和希伯来字母可以充作数字用,这是当时人们通用的。可是后人就不易理解了。多数学者认为“六百六十六”这个数目是影射当时的罗马尼禄皇帝。此人曾对基督教进行过迫害,以残暴著称。
预言也可以说是一种隐语,是指未来。预言在未实现以前(假设它能实现)只能是一种猜测,如旧约《以赛亚书》第七章第十四节中就有这样一句话“有位童贞女要怀孕生子,给他起名为以玛内利。”这是公元前八世纪末住在耶路撒冷的一位伟大先知以赛亚的话。当时人们无法理解它的含义。到了新时代,人们把耶稣和以玛内利联系在一起,意思是指耶稣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而且耶稣在世又和预言一样。总之,隐语在新旧约中时有反映,而在《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和《启示录》中较集中。
寓言故事也是《圣经》一书语言表达的惯用方法之一。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一则情节生动的故事。旧约《何西亚书》中何西亚娶为妻一则故事,是想说明以色列人虽背叛自己的信仰,走上邪路,但是耶和华仍苦口婆心规劝他们悔改。新约中寓言故事更多,如“在十一点钟”(即雇工故事)(at the eleventh hour),“宰肥牛犊款待”(即浪子回头的故事)(kill the fatted calf),“撒种子”(sow seed),等等。雇工的故事是想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别以为自己有功即可获得一切,由此产生了“最后的,将成为最先的;最先的,将成为最后的”(The last shall be first, and the first last)这样一句名言。
双关语是一句双关之意。如《马太福音》中,夜宿有一位心爱的门徒,名叫彼得。希腊语中“彼得”含有磐石、岩石之意。有一次耶稣对他说:“你是彼得,在这一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That thou art Peter, and upon this rock I will build my church)。显然,耶稣用的是一句双关语。要不然,这句话就难以理解了。又如《创世纪》中,雅各与以扫是一对孪生兄弟,以扫是兄长。出生时雅各抓住以扫的脚跟,后来又夺去了以扫的长子继承权,再后来又用诡计将以扫的福份夺去。以扫对他的父亲以撒说:“他不是名叫雅各吗?他已经欺骗我三次了,以前夺取了我的长子名份,现在又夺取我受的祝福”(Is not he rightly named Jacob? For he hath supplanted me three times; he took away my birthright; and, behold, now he hath taken away my blessing)。显然,“Jacob”含有“欺诈”之意,否则上下文之意就不易明了。这在理解《圣经》语言时是容易忽视的。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中大量应用俏皮的双关语,也许是受到了《圣经》语言的影响。
《圣经》中出现了频繁的典故和成语。后人大量应用的也是这些典故和成语,这是《圣经》语言的一大特色。试举例如下:“和平鸽”(dove of peace),“骨中之骨,肉中之肉”(bone of my bones, and flesh of my flesh),“诺亚方舟”(Noah’s Ark),“福地”(land of Promised),“按料裁衣”(cut the coat according to the cloth),“知善恶树”(tree of knowledge of good and evil),“无花果叶子”(遮羞布)(fig leaf),“做无草的砖”(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压伤的芦苇”(broken seed),“替某人洗脚”(wash the feet of somebody),“求面包而给予石头”(ask bread and be given a stone),“大卫和约拿单”(David and Jonathan),“连给某人解鞋带都不配”(not to be worthy to unloose the lace of somebody’s shoes),“为了三十块银币”(for thirty pieces of silver),“一碗红豆汤”(a mess of pottage),“锅里的死亡”(death in the pot)等等。
旧约中的成语俯拾皆是,除了上述例子之外,还有很多,如:“要有光”(let there be light),“毛骨悚然”(make the hair stand on end),“如火星一样飞腾”(as the sparks fly upward),“被人牵着鼻子走”(lead by the nose),“把炭火堆在头上”(heap coals of fire on somebody’s head),“虎口脱险”(escape by the skin of one’s teeth),“幸免遇难的人”(brand from the burning),“香膏中的苍蝇”(a fly in the ointment),“活狗比死狮强”(a living dog is better than a dead lion),“骄者必败”(Pride goeth before destruction),“豹岂能改变斑点呢?”(Can leopard change his spots?)。
提到新约的语言,不能不提到耶稣。耶稣在传教时特别善用比喻说明他的教义,如著名的稗子比喻:“一个人把好麦种撒在田里,但是当他睡觉时,他的仇敌来了,把稗子也撒在麦子中间后就走了。等到麦苗吐穗时,稗子也显示出来了。仆人前来对他说:主人,你不是在田里撒了麦种吗?那么从哪儿来的稗子呢?主人对他说:这是仇人干的。仆人说:那么你愿我们把稗子拔掉吗?主人却说:你们拔稗子,连麦子也,倒不如让稗子和麦子一起生长。在收割时,我们对收割的人说:先把稗子拣出来,单独捆在一起,留着烧掉,把麦子完好地存放在仓库里”(A man which sowed good seed in his field; But while men slept, his enemy came and sowed tares among the wheat, and went his way. But when the blade was sprung up, and brought forth fruit, then appeared the tares also. So the servants of the householder came and said unto him, Sir, didst not thou sow good seed in thy field? From whence then hath it tares? He said unto him, an enemy hath done this. The servants said unto him, Wiet thou then that we go and gather them up? But he said, Nay; lest while ye gather up the tares, ye root up also the wheat with them. Let both grow together until the harvest; and in the time of harvest I will say to the reapers, Gather ye together first the tares, and bind them in bundles to burn them; but gather the wheat into my barn)。耶稣用稗子作比喻,是想说明教会中难免也有恶人,造成良莠不齐,恶人和稗子最终会被清除,而好人(包括圣徒)就像麦子会被放进仓库存放。耶稣告诫人们,要学会区别善恶,明辨是非。另外,耶稣在四福音中还用了“荠菜种”“酵母”“婚宴”“十个童贞女”“撒网”“雇工”等比喻。
耶稣的语言精炼简洁,他说理透彻,含意深刻。他的许多话已被后人广泛使用。例如:“猪前投珠”(cast the pearls before swine),“宰肥牛犊”(kill the fatted calf),“背十字架”(take up the cross),“先拿石头打”(first cast a stone),“迷途的羔羊”(lost sheep),“粉饰的坟墓”(whited sepulchre),“寡妇的小钱”(widow’s mite),“把脚上的尘土跺下来”(shake off the dust of one’s feet),“世上的盐”(salt of the earth),“披着羊皮的狼”(wolf in sheep’s clothing),“恺撒的东西还给凯撒”(render to Caesar the things that are Caesar’s),“不要让左手知道右手所做的”(let not thy left hand know what thy right hand doeth),“骆驼穿过针眼比富人进入天堂还容易”(It is easier for a camel to go through the eye of a needle, than for a rich man to enter into the kingdom of God),等。
另外,耶稣还有不少的话语已被后人视作格言,如:“多得者多给”(Much is given, of him shall be much required),“爱邻居如同爱自己”(love thy neighbor as thyself),“观其树而知其果”(The tree is known by his fruit),“人活着不是单靠面包”(Man shall not live by bread alone),“工人得工资理所当然”(Labourer is worthy of his hire),“敲吧,门终究会开的”(Knock, the door will be opened to you),“被留的人多,选上的人少”(Many are called, but few are chosen),“撒旦,退去吧”(Get thee hence, Satan)。
总之,耶稣不仅是基督教的创始人,还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从上述所举得例子中可以看到这一点,他对希伯来语言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圣经》的文学语言经过千万人的使用与提炼,经过千百年的筛选与考验,是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并已成为风格独特的语言。有人曾说过:“没有圣经,就没有莎士比亚。”由此可见《圣经》的语言对后世的影响。同时,《圣经》语言在人际交往中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西方人对其语言耳濡目染,习以为常。如果我们的英语学习者能做到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就会让自己的英语听上去地道亲切,从而在国际交往中拉近彼此的距离。此外,随着原版书籍和音像材料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对《圣经》的学习也会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其语言中的习语和典故,避免误会。
参考文献
[1] The Holy Bible [Z]. New York: Crusade Bible Publishing INC, 1964.
[2] 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Z]. Chicago: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INC. 1974.
[3] 梁工. 圣经百科辞典[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1.
[4] 刘意青. 圣经的文学阐释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5] 圣经 [Z]. 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 1989.
[6] 谢金良. 圣经典故辞典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Holy Bible
Liang P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 Law, Shanghai,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