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陈涉世家选自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陈涉世家选自范文1
(一)(2016·随州)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4题。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①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②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④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⑤之若是,未必后人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
【注释】①姥(mǔ):老妇。②篚(fěi):圆形竹筐。③真草:楷书,草书。④抗:抗衡,相当。⑤耽:沉溺,沉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善鸣,求市未能得(擅长(善于))
(2)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前往(去))
(3)当举群相送耳(全(全部))
(4)使人耽之若是(假使(假如,如果))
2.“笼鹅而归”的“笼”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C.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D.饿其体肤(《〈孟子〉两章》)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王羲之前往看鹅,心里很高兴,坚持要求把鹅买下来。
(2)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看重,都是这类情况。(“皆此类也”意译为“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亦可。)
4.下列有关王羲之书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B.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C.王羲之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二)(2016·长沙)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禾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首抗疏⑥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武备宽弛,东南尤甚/弛担持刀(《狼》)
B.或指为生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C.人服其先见/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D.此国家安危之本也/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解析】A.松弛/放下;B.有的人;C.佩服/名词作动词,穿戴;D.根本/本来。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A.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宋何罪之有(《公输》)
D.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解析】A.代词,指“这种景况”;B.助词,的;C.宾语前置的标志;D.音节助词,不译。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
(2)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来报答陛下吗?
4.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①陈禾品质:有先见之明,忠于职守,敢于进谏,刚正不阿。__②进谏方式:邹忌进谏时采用讽谏的方式,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陈禾采用的是直谏的方式。__③开放题:赞成邹忌。原因:采用委婉的方法规劝齐王,使齐王乐于接受。赞成陈禾。原因:陈禾的方式直接,让君主直接明了地知道自己的不足和过错。
(三)(2016·天津)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李侍郎①绂②,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③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译,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④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⑤,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释】①侍郎:古代官名。②绂(fú):李绂,人名。③赀(zī):通“资”,钱财。④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⑤《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少时家贫 少:年幼
(2)无不立对: 对:回答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书库中原来的藏书有《永乐大典》,他都读过了。
3.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
李绂是一个天性聪慧、勤奋好学的人,“无不成诵”“皆默识之”“无不立对”,体现了他的聪慧;“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体现了他的勤奋好学。
(四)(2016·黄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1-5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解释加点的实词。
(1)略无阙处(通“缺”,中断)
(2)属引凄异(延长)
(3)二人对酌(饮酒)
(4)越钱塘,绝长江(横渡)
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C )
A.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
B.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不能察,必以情
D.乙翁欲扶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陈涉世家选自范文2
一、 从文中直接找出能概括人物特点的词语
如《赵普》中“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一句话就高度概括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再如下面一段文字: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韩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问题:根据短文说说杨万里具有怎样的品质?(2011年盐城市)
分析 以上这段文字中,第一句话就总的概括了此人的特点“刚而偏”。所以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些词语来答题,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就会准确无误,而且不会费时。
二、 从文中所反映的具体事件概括人物的特点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与徐公比美,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悟出道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从中看出邹忌是一个“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爱国”的人。再如下面一段文字: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年,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
问题:文中主要写了伍子胥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2011年无锡市)
分析 以上这段文字讲述了这样的事,伍子胥父亲被楚王杀掉,他在气愤之余仍能克制,不急于报仇,后来利用救蔡伐楚的机会完成复仇计划。父亲被杀不贸然报仇,可见他是一个“遇事冷静理智”的人;利用救蔡伐楚的机会完成复仇计划,可见他是一个“胸有大志,深谋远虑”的人。把人物形象放在具体事情中分析是很常见的一种方法。
三、 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正面描写来概括人物形象
如《陈涉世家》中“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从陈涉的语言、神态描写可分析出人物“渴望改变命运,有远大的志向”这一特点。又如下面一段文字:
孝绪七岁,出继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琊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阮孝绪传》)
问题: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011年嘉兴市)
分析 以上这段文字,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亲而不党,何坐之及?”可见他的“远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父丧,不服绵纩,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可见他的“孝顺”;通过动作及心理描写“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可见他的“远见”;通过动作描写“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可见他的“不贪财”。抓住文中有关人物的正面描写,揣摩人物内心情感,感受人物的思想性格,这也是最常规的方法之一。
四、 从文中的侧面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口技》中“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通过描绘听众的反应,从侧面衬托口技人的技艺高超。再如以下这段文字: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问题:结合选文说说这段文字向我们表现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
陈涉世家选自范文3
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4、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章
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6、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格言连璧
7、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战国策
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9、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11、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1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15、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16、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
1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8、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19、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2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2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22、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23、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2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2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27、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2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3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3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3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3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7、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38、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3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41、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4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3、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44、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45、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4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4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49、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50、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5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53、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格言连璧
54、见侮而不斗,辱也。
55、多行不义必自毙。
56、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57、哀哀父母,生我劬(qú ,过分劳苦)劳。
58、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选自韩愈师说
5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60、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6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6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63、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6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6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66、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6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68、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6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7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7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73、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7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7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76、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7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
7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7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8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8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8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83、满招损,谦受益。 —— 尚书
8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8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86、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8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8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8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9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91、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弟子规
9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93、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9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9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96、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9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9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99、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10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0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
102、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10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0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10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0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107、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10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10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1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1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1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113、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礼记
114、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11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116、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清增广贤文
1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