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文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春文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春文学

青春文学范文1

第一个话题是青春文学。谈到文学,首先要谈到的是文学的缔造者――作家。当代青春文学的当红作家有一批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韩寒,比如郭敬明,再比如张悦然,等等。称“少年作家”是误导、炒作,这些人大多为二十四五岁,也许中学时代就开始写作,但哪个作家不是少年时代就开始练笔?“五四”新文化主将除鲁迅38岁写《狂人日记》外,郁达夫、郭沫若、徐志摩的代表作20多岁就写成。现在40来岁叫“青年作家”,25岁只好叫“少年作家”了,这是没道理的。

这些作家还有一个特点:出自《萌芽》杂志创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后来出的书可称为新概念升级版。好事者还划分出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偶像派和李傻傻、孙睿等实力派,其实大同小异:

一、无一例外写成长小说,写自己的故事,很切合当代大中学生的心态。主人公无一例外是叛逆者的形象,和成年作家的少儿文学作品写的乖孩子相区别,基本上是个“坏孩子”,很符合当下青少年的叛逆心态。疯疯癫癫、痴痴傻傻的小燕子都那么红,青春文学作家一夜成名就不奇怪了。

二、有一点是他们的秘密武器,这些作家的语感能力非常强,文字语言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夏去秋来,他们会写“当这只甲虫从一片树叶爬到另一片树叶,一个夏天掉下来了”;心里难过,写成“装在心上会跳的东西被砂皮打磨了一下,生痛”。

但客观地说,这些作家的作品普遍存在不成熟的现象,有缺陷甚至是硬伤,影响他们走得更远:

一、作品模式化程度太强。往往是成长的经历加上吸毒、泡吧、三角恋等成人世界的元素,是写生理的成长而非心理成长,更未折射出时代民族文化的变易。读者在阅读多部作品后感觉雷同,缺乏新意。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稍好一点,但是抄袭之作。

二、文学素养不够,文学准备缺乏。有出版家对22个青春作家进行采访,发现这些作家都未很系统地读过文学名著,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书有的说是苏童的《妇女乐园》,有的回答是余华的《18岁出门远行》。内在积累的匮乏也导致这些作家难以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然有例外,文学天才可以从不看别人的书,但22个青春文学作家普遍准备不足,就是一件十分可疑的事。

三、对文学的贡献很少。一个重要作家的产生,关键是看这个作家给以往的文学注入了什么新的东西。纵观这些作家,并未对文学作出多大贡献,他们多数还在模仿。譬如说,郭敬明在模仿美国科幻小说和日本动漫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所谓的“奇幻小说”,韩寒自《三重门》后一本不如一本,尽管他自己说一本比一本好。

以上是开场白,一方面青春文学走红,一方面有明显缺陷,总体来说,文学价值不大。

(本文节选自盛子潮先生2006年1月在浙江嘉兴所作文学讲座的第一部分内容)

青春文学范文2

对青春文学,我一直是敬而远之的,后来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接触了一本叫《会有天使替我爱你》的小说,开始读之后感触颇深,我也为书中主人公的种种遭遇时而开心时而难过,时而悲喜交加。读过之后,有一段时间我深受这本书的影响,可是后来我走出来之后却发现,我很幼稚,那时做的事也很滑稽。

这种书,看一本之后再看第二本就没意思了,一开始会沉浸在主人公幸福的幻想中,想入非非,后来就没什么劲了,我看过《会有天使替我爱你》之后再看《天使街23号》、《亲亲亲吻鱼》就是这种感觉~

所以,奉劝那些想要读和正在读这类青春文学的同学们,适可而止,我觉得没必要说书中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有没有,我认为,这种书确实很煽情,也很优美,沉浸其中的感觉很好,可是当你被下课铃声拽回到这个现实世界中时,你就会觉得心里空荡荡的,这时候你通常会很失落很失落,这种感觉我体会过。

青春文学范文3

1.放荡青春。我们没有谁对谁错。

2.忧伤如媚阳、灼痛了我的眼、灼伤了我的心。

3.一段叫做长大的时光,让我们流失了多少回不去的记忆。

4.青春是终将腐朽的,时间对谁都公平,谁都只有这几年新鲜,谁都输不起。

5.无言的结局,回忆发现,岁月将悲伤过滤,又被生活蒸发。我从痛长大……

6.岁的故事,总是在晴朗的天气里,用最欢乐的口气开头,就好像讲故事的人,真的不知道,结局会有多忧伤似的。

7.被动等待是错,在回忆里停滞不前,迷失,彷徨,心也许就会死去。

8.岁时青春的尾巴,短暂而灰败;像一首钢琴曲的最后一个音符那样,无论用上多么高亢的调,结局都是消失与离开。

9.荒凉的秋天,让我爱上了安静的生活。

10.即使我输掉了一切,我都可以做到无所谓。

11.我常常在思索我们的青春,它真是一个奇形怪状的玩意儿,短短的身子偏偏拖了一个长长的尾巴,像翅膀一样招摇着,久久不肯离去。

12.是不是回忆就是淡淡柠檬草心酸里又有芳香的味道。

13.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如果它流动,它就会流走;如果它存在,它就会干涸;如果它生长,它就会慢慢凋零。

14.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所以才会失望。因为有爱,才会有期待,所以纵使失望,也是一种幸福,虽然这种幸福有点痛。

15.少年意气的时候我们认为很多东西比爱情更重要,可是等长大了才发现,原来我们记住的,偏偏是那些小幸福。

16.人生路那么长,每个时刻都有人与自己邂逅、同行、离开。感激他们丰富了生命,然后就这样子,慢慢的成长了吧。

17.那样也好。在错失了整个世界之后,备受伤害的心终于不需要再顾及他人的想法。

18.娇艳的阳光洒进我眼睛里的树荫,可是依然无法驱逐心里如荒原般越来越辽阔越来越广袤的大片寒冷与苍凉,失落似暗地潮湿的藤蔓缠住了心脏最不设防的地方。

19.寂寞的人总是会用心的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 ,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

20.我还是会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栅栏和冬天的风雪过后,你终会抵达。

21.对于你、我在渐渐的放手了,你会感觉难过吗

22.成长就是这样,痛并快乐着。你得接受这个世界带给你的所有伤害,然后无所谓惧的长大。

23.不属于这里,不属于我到过的每一个世界,也不属于我曾经存在的地方。

24.我一直都是美丽世界里的孤儿,孤单,寂寞,执着。一旦和温暖相遇,便注定了要溃不成军。

25.在夏日的阳光下,依在树旁等待他的身影。尝试在千百万人之中一眼就找到你。看你越过茫茫人海,脚步轻轻,他国有愁情绪,向我奔来。

26.因为没有人关怀,却又一直受伤害,甚所以才想召唤出另一个世界的力量。而自己唯一的朋友,也竟是自己所创造出来的唯一的依托。

27.原以为自己很坚强也很浪漫,也许每一个早恋的女孩都会这么想。其实走过以后才会知道,自己承受不住那样的负荷,因为还没到那个年龄。

28.在甜蜜而脆弱的爱情里,我们都这样不断地在“练习”,“练习”失去,“练习”承受,“练习”思念,在重重复复高高低低的预热中,走向我们最终的早已既定的结局。

29.我终于变得不那么聪明,我终于开始相信以前不曾相信的东西。当风波历尽,我还握着劫后余生的友谊。看过所有流转的风景之后,我开始喜欢自己,最初的自己。

青春文学范文4

【关键词】文化市场 青春文学 发展 制约因素 对策

我国许多学者都曾经对“青春文学”进行过定义,并且其最终都与“80后”作家联系起来。正是因为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这类年轻人受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进步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其逐渐开始创作符合其年龄与文风的文学作品,从此之后,青春文学也就应运而生。

以郭敬明的青春文学为例分析青春文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郭敬明是当代青春文学作家的代表,同时也是近些年来,从一大批“80后”作家中涌现出的明星作家。郭敬明自身也是凭借自己相对独特的文风以及较为巧妙的构思,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影响力。从2002年开始,他凭借自己的处女作《梦里花落知多少》顺利进军我国文坛。之后,其陆续出版的文学作品还包括《悲伤逆流成河》《左手倒影,右手年华》等。这些作品一经出版与发售,就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好评,同时也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抢购热潮。郭敬明凭借自己的笔,诠释出一个个处于当今社会中,整日被爱情、亲情、友情折磨得痛苦不堪的人物形象。

之后,郭敬明开始在《小说》担任主编,并且在《小说》上刊登连载小说。后被改编为电影的《小时代》就是青春类文学作品中最大胆也最成功的尝试。《小时代》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确实受到人们的众多议论。甚至在之前的小说中,郭敬明也在大胆塑造一些极具奢华的人物形象与故事发展环境。甚至国内外知名大牌,如迪奥、爱马仕、路易威登等,都成为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品牌符号。郭敬明无论是在小说中还是电影中,都将这种奢靡之风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不得不说,这样的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确实给我国青春文学发展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

文化市场背景下青春文学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1.作品本身大多缺乏内涵

在我国当今文坛,作为“80后”青春文学代表作家的主要是郭敬明与韩寒,而两人早期的一些作品,无可厚非都存在一定的叛逆色彩。并不是说叛逆不可以存在于文学作品中,而是叛逆本身过度会导致作品本身丧失内涵。以韩寒的《三重门》为例,这部作品刚一出版发行,就被瞬间抢购一空。主人公的嚣张跋扈、叛逆自大,对当前应试教育的无情嘲讽与挑衅,不是传统文学作家所彰显的那种勇敢,反而给人一种幼稚的感受。郭敬明与韩寒相比,似乎是一个相对安静的美男子,其笔下塑造的人物形象多为情感丰富、悲情蔓延,但实际上郭敬明的内心也是相对焦躁的。只是其表现叛逆的方式与韩寒不同,其只是用一种执拗与偏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对韩寒与郭敬明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不难看出,虽然“80后”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很容易表现出一种叛逆的态度,可是这种态度在成年人眼中看来是不够成熟的,也是缺乏理性的。所以,从这些青春文学作品中,很难真正体现出人文世界的关爱,也无法表现作者内心对现实社会的批评。因此,这一时期的青春文学作品,大多受到了作家自身幻想世界的局限,也常常被感性主义情感所限制,故而创作出的作品相对较为狭隘且缺乏深刻的内涵。

2.商业化痕迹过于严重

目前,制约我国青春文学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学作品本身的商业化现象过于严重。尤其近些年来,《小时代》《匆匆那年》等众多利用文学作品进行影视作品改编的方式,更是使越来越多的青春文学成为了影视新热点。虽然说利用文学作品进行影视改编符合商业化发展要求,并且通过影视作品推动文学作品的发展以及提升其影响力是很好的做法。可针对目前情况看,将文学作品搬上大屏幕,往往成为一些作家走上商业化道路,获取巨大经济效益的手段。不得不说,青春文学的走红以及其影视作品改编之后的成功,可以为作家名利双收带来帮助。可是这样的文学作品也很容易打上商业化标签,最终将文学作品市场秩序彻底打乱。甚至还有一些青春文学作家为了让自己的小说作品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将许多夺人眼球的元素融入文学作品创作的过程中。这样的做法直接违背了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也使得文学作品本身丧失了意义与价值。所以,过分商业化的作品很容易导致文学作品本质的异化,即纯粹和自然逐渐丧失,使得青春文学沦为快餐文化,而青春文学本身的兴起与掀起的热潮,也只是昙花一现。

3.泡沫化的发展趋势

在青春文学刚刚兴起的时侯,确实有一批相对优秀的“80后”作家,这些作家利用其独特的文风与截然不同的创作思路,开拓了一条全新的文学创作与发展道路。可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加之出版商为了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于是将原本丰富且充满自身特点的青春文学逐渐变成了“烂大街”的平凡之作。甚至有一些也都开始亲自上阵,盗用别人的创作思路、故事原型,东拼西凑不同的作品,从而拼凑出自己的作品。这就足以说明阻碍我国青春文学发展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其逐渐陷入泡沫化发展趋势,这将影响我国文坛的长久发展与进步。

我国青春文学在文化市场中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1.注重作品本身的美学体现与内涵融入

青春文学本身涵盖的范围相当广,依据目前我国青春文学的读者群划分情况,笔者对主流市场中的青春文学进行分类。第一类主要是初中生偏爱的青春文学,以明晓溪、小妮子等的言情小说或者漫画为主要阅读内容。第二类主要是高中生偏爱的具有一点文学性的作品,其代表主要是郭敬明、饶雪漫、韩寒等人的小说和散文。第三类则是初入大学的学生,其阅读的青春文学作品主要是穿越、奇幻、武侠类的小说。这三大类也基本构成了我国青春文学的主要形式,所以针对三大类文学作品,进行不同程度的完善,是丰富青春文学作品内涵的重要方式。尤其针对具有一定文学性的作品,其本身不应该只是表现一些悲情痛苦的无病,更不应该只是将亲情、友情、爱情作为唯一的创作思路。相反,更应该利用青春文学的积极作用,对青少年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帮助,从而引导青少年对其进行直接认知与理解。

2.避免商业化运作影响文学创作本身

小说与影视作品的结合,不仅体现在青春文学作品上,实际上国内外许多电影、电视剧都采用了这样的形式。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搬上大屏幕,并不是一件坏事。但作为青春文学的创作者来说,其本身则应该明确这种合作形式的积极作用并且将其发挥到最大限度,而不是在这种商业化的模式之中迷失自我,从而使得商业化运作也能够想到文学创作本身。青春文学应该避免那些颠覆人们价值观的内容,同时也应该将一些奢靡、拜金等思想剥离出青春文学作品本身。

3.避免青春文学作品泡沫化发展

青春文学作品本身在当今文坛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其在图书排行榜中,始终处于热销位置。青春文学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相应的客户群体,可是这并不能说明青春文学的发展是“一劳永逸”的。青春文学应该避免泡沫化发展,首先,就要避免鱼龙混杂的现象出现。相关的文学作品监管部门应该严格规范文学作品的版权问题,避免出现一些新的盗取作家作品进行拼凑,从而创作出缺乏理性、支x破碎、不具文学价值的“文学垃圾”。同时,作家还应该注重自身思想境界的提升,避免在创作过程中过于感性,发表的话语不具有理性参考价值,从而降低了青春文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郭艳:《多元状态下的青春文学写作与可能性》,《当代文坛》2008年第6期,第62-66页。

[2]薛月兵:《叛逆青春的书写困境与超越――以春树作品中的“坏女孩”形象为例》,《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第113-118页。

[3]袁园:《传播学视野下的80后文学》,《北方论丛》2007年第6期,第50-53页。

青春文学范文5

铁凝还充分肯定了“文学走进大学校园”活动的积极意义,希望该活动在建立文学出版单位与首都高校各文学社团之间的互动合作机制、促进文学在校园中的推广传播方面发挥作用。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领导表示,2010年“文学走进大学校园”活动将以“首都大学生文学节”为主题,计划从今年9月份开始,组织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各单位在首都高校以巡回讲座、座谈等形式介绍推荐优秀的纯文学作品;组建大学生“文学志愿者”宣讲团,组织开展文学阅读活动、读书评书活动,各类征文活动等;组织全体大学生评选“我最喜爱的作家”、“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文学作品”等,让大学生为传统作家打分;同时评选“文学之星”,让大学生选出自己的“作家”。

作家代表周国平的发言,风趣幽默,耐人寻味,同样赢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现将铁凝和周国平的讲话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编 者

青春是文学的永恒主题

――在2010年“文学走进大学校园”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走进校园,蓬勃的青春的力量立刻感染了我,仿佛迎面吹来的风是年轻的,郁郁葱葱的树也是年轻的,而真正年轻的,是每一位同学胸中那颗怀有梦想的心。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年轻时光。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我高中毕业后,受了要当一个作家的狂想的支配,自愿离开城市,来到被称作华北大平原的乡村当了四年农民,种了四年小麦和棉花。在那个今天看来相当狭窄的生活空间里,是文学为我开启了一个秘密的有趣味的、又不可与人言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我被蒲松龄神异、飞扬的想象力征服;被约翰・克利斯朵夫鼓舞着,想要去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在李白、李贺那些美妙的诗行里流连忘返。或许,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意识到,文学是灯。在斑斓多彩的当今社会生活中,或许它的光亮并不耀眼,但即使灯光如豆,若能照亮人心,照亮思想的表情,它就永远具备着打不倒的价值。而人心的诸多幽暗之处,是需要文学去点亮的。

我想,这也是今天我们相聚在此的理由吧。文学同时也是青春的事业。青春、激情,理想、信念,是文学的永恒主题,是文学恒久生命力的证明。许多饱含创造热情的青年人正是通过文学这扇心灵之窗,去寻找自我存在的价值,去创造一个属于他们的新世界。而大学校园则是阅读和文学生长的最好园地。多少文学大师正是在大学校园里启程,踏上了文学之旅。

中国作家协会是中国作家之家,繁荣文学创作,为社会奉献更多优秀文学作品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和衡量标准。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及所属的10多家报刊社拥有丰富的文学资源和强大的文学阵地;共青团北京市委具有组织优势,成熟的志愿、公益、创业和成长平台。我相信,他们共同发起的活动将为热爱文学的同学们搭起一座桥,通向未来,抵达人的心灵深处。

青春文学范文6

在编著了一系列的校园题材之后,朱家雄还是没能绕开高校。作为“品尚书系”的主编,朱家雄可谓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对此,他的解释是,他担任的“主编”的角色并非“裁判”,其实只是个版权人的角色。

面对采访,他对记者说:“坦率地说,在作者和主编这两个角色中,前者的意义对我来说无疑要重要得多,毕竟这本书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记者:你主编的书多北大题材,你自己创作的两本小说《校花们》《毕业前后》也是大学校园题材,为什么这么专注于青春校园题材、北大题材?

朱家雄:我专注于青春校园题材、北大题材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其实也有必然性。我主编的第一本书是出版于2000年1月的《北大情事》,这本书的策划就是一个偶然,当年在北大认识的一个研究生,这时已经是一家文化公司的经理,看到刚出版不久的《北大往事》很畅销,就拉我一起策划,出了《北大情事》这个点子。

但我这期间写的几个中短篇小说,包括2003年创作长篇小说《校花们》,以及后来的小说集《毕业前后》,还真是以青春校园为主。70后作家都在写什么呢?他们所写的往往是酒吧里的那些事,白领丽人和成功男人的那些事,我不熟悉他们所拥抱的这类生活,也没有兴趣去研究,所以就不自觉地书写起了自己熟悉的大学校园题材。我这次出版的《未名湖畔的青春》其实也是一个证明,这本是我二十年来所发表的各种文章的一个精选集,这些文章可以说大体也是聚焦于校园、青春、成长和文学的,是我个人的生活积累的一个见证,或许也可以说是我所经历的年代的一个见证。

记者:你在第二辑《成长路上的感悟》中的文章中说自己成长于湘中的山沟里,是从小地方走到大地方来的。很多作家也是这样走过来的,但在他们的创作中,故乡往往是他们创作题材的一个重心,你为什么没有这样做?

朱家雄:以故乡作为自己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发生地和背景,这样的作家有不少,中国的外国的都有,最著名的有福克纳、马尔克斯等,奈保尔的早期创作也如此,中国的作家似乎更多,比如鲁迅、老舍、沈从文、汪曾祺、莫言、实、贾平凹、曹文轩、陈建功等等,很多,可谓形成了一大传统。但实际上他们的创作也并不全都局限在故乡,而是以故乡作为重点和核心,他们也还有别的许多创作。事实上,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有故乡情结的,作家中的大多数人也是如此,所以他们的作品里多多少少都会写到故乡,只是程度各有不同吧。但也有很多作家把写作的重心放置在旅途上,或者他生活工作时间较长的那个地方,比如那些可以被视为第二故乡的地方。比如马克·吐温、杰克·伦敦、海明威,又比如茅盾、巴金、钱钟书、丁玲、艾芜、三毛以及许多写都市生活、漂泊生活的60后、70后作家等等,这大概是因为个人生活经历的不同。我觉得这要看每个作家自己的具体经历和生命感受,越是给自己生命留下深刻印记的地方,就越容易成为作家笔下的重心。

我也有很深的故乡情结,比如我就写过《故乡》《望见故乡》等故乡题材的诗,早年我也曾写过以故乡发生的事情为素材的小说,可惜没有发表。而之后大学校园的生活积累和北京这个大都市的生活积累越来越丰富,留给我的印痕也越来越深切,到现在,我在北京生活的时间竟然比在家乡生活的时间都要长了,北京无疑已成为我生命中的第二故乡,而当中印记最深的校园生活自然也就成为我笔下的重心了。不过我也还是有创作故乡题材的想法和计划,比如写一本散文集《湘中往事》,比如我正在写的一本以故乡民营煤矿的那些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记者:《未名湖畔的青春》第六辑《两代新锐的崛起》收入的是你前些年所发表的关于70后、80后两代作家的评论和随笔,你觉得自己对80后作家也算比较了解吗?能否谈谈你对70后、80后甚至90后各个代际在写作方面的看法?

朱家雄:80后作家的创作和70后作家的创作有类似之处,比如个人化、个性化的叙述,又比如一定程度上的叛逆姿态。但这两代作家的区别也是明显的,比如前期70后作家作品中的那些有关先锋叙事、身体叙事、欲望叙事的各种表征和能指就给我以深刻印象,而80后作家作品中的那些流行文化、市场文化、消费文化的符号和元素显然要更加鲜明。

上一篇爱的日记

下一篇学校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