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利信息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利信息化

水利信息化范文1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智能监控;数据仓库;中间信息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62-1

1 水利信息化的内涵及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1.1 水利信息化的内涵

所谓水利信息化,是指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并科学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资源共享以及信息交流,以便使得各类水利信息的本身甚至其获取和处理方式不断趋于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最终使得水利建设对社会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服务能力以及服务水平获得显著的提高。总之,水利信息化是不断完善水利系统、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必要前提和有力手段。

1.2 水利信息化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科学发展是社会以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可以说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自建国以来不断取得可喜的进步及成就。但是,水污染、水土流失以及洪涝灾害等各种直接阻碍和谐社会建设的水利问题还是不断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而日益显现出来。并且,对信息密集型水利行业而言,其复杂的水利问题几乎不能单凭工程设施来很好的解决。

可见,水利信息化是解决现有水利问题、改善水利现状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水利现代化进而促进水利事业、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必要前提。然而,当今水利信息化建设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一是迟滞的水利建设发展速度。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资金投入的不足,往往直接导致水利建设信息化发展速度的迟滞、缓慢,严重阻碍了现有水利问题的有效解决和水利建设信息化的进展;二是整体框架未被合理、有效地构建。当下,大多数单位并未对水利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其主要根据自身需求、结合自身资金情况,独立进行相关建设,技术标准难以统一,这就直接导致信息资源难以共享,水利设备的可扩展性差,严重降低了水利建设的效率;三是薄弱的维护管理环节。就当下现有的信息系统来说,其运行维护的不健全经费投资渠道致使该系统的效益大打折扣,反而加重了管理方的负担;四是相关人才的缺乏。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进展不甚理想,最基本原因还是相关技术人员的欠缺,没有合理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的建设性意见,水利信息化建设进程严重受阻。

2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新技术

近年来,我国科技不断进步,信息技术更是迅猛发展,各类新产品、新平台、新技术逐渐显现。具体就水利信息化系统来说,其主要被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和层次:

“数据采集传输层――数据存储层――应用系统层――展示层”

为了使得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能被更好的展开和完成,高新科技在信息化建设各个层次中的应用和推广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便主要介绍、分析部分改善水利信息系统的新技术。

2.1 远程视频智能、实时监控技术(针对“数据采集传输层”)

远程视频智能、实时监控技术主要用以实时掌握监控终端的现场情况,以便及时对灾情、险情、汛情等采取相应的补救、预防措施,作出合理、有效的处理。此外,就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而言,该技术的作用也可谓举足轻重,对工程现场以及水库周遭的实时远程跟踪监控使得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2.2 空间信息技术

空间信息技术是远程视频监控的补充和扩展,主要借助GPS、GIS、RS等成熟技术的合理运用,结合远程接入技术,使得整个系统的状态以及进程等均能受单点控制,最终达到降低系统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的目的。

2.3 数据库以及数据仓库(主要针对“数据存储层”)

数据的集合即为数据库,主要体现一组或多组相关组织的动作。高级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在实现数据录入、计算、统计以及存储和查询等基本功能外,还新增有存储并管理矢量信息、地图信息以及空间数据等功能,对分布式两点数据共享向分布式多点数据共享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系统可扩展性的提升提供条件。

2.4 中间件技术(针对“应用系统层”)

所谓中间件,指一种基于分布式处理的独立服务程序或系统软件,主要分布在服务器/客户机的操作系统内,用以实现互连和互操作等网络技术。与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操作系统共同完成支撑基础软件体系的任务。

针对“展示层”,主要侧重提高显示等技术。

3 关于水利信息化的几点意见

除以上具体技术的应用外,我们还应注意: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相关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对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从各方面为水利信息化建设做好铺垫,以便从根本上改善水利系统现状。

4 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水利现状(水利问题)得出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并且,本文针对水利信息化系统的各个模块和层次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新技术,并在最后针对水利信息化建设提出宏观性意见,以便为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提出科学合理的具体化建议。

参考文献

[1] 汤法利,胡建跃.水利信息化建设新技术研究[J].万方数据・中国水运,2009,7(7).

[2] 吴建华.水利工程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水利信息化范文2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 信息资源规划 金水工程

1 前言

多年以来,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采取分单位、分部门、分业务的方式,为满足局部应用目标开发建设专用信息系统。这些系统虽然在水利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水利信息化发展,但在应用过程中数据库与具体业务紧密绑定,硬件、基础软件与单位、部门绑定,系统分散建设在不同部门甚至不同地区,形成了以地域、专业、部门、系统等为边界的孤岛,造成了目前资源割据局面。

2 信息资源规划

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企业或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所需要的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信息的产生、流动和使用。要使每个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部门与外部单位的频繁、复杂的信息流畅通,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不进行统一的、全面的规划是不可能的。

美国信息资源管理学家F.W.霍顿(F.W.Horton)和马钱德(D.A.Marchand)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指出:信息资源(Information Resources)与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一样,都是企业或事业的重要资源,因此,应该像管理其他资源那样管理信息资源;搞好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是通过企业内外信息流的畅通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显然,搞好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是,首先搞好信息资源规划。

3 信息资源规划技术路线

3.1 数据流分析

水利行业省级系统原有大部分信息化建设方式是根据业务需要建设各自独立的应用系统,业务数据由各应用系统独立采集、存储和使用,信息不能充分共享。为解决这种“信息孤岛”问题,有必要进行数据流分析。数据流分析将从“左右”、“上下”、“内外”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构示意图如图1。

3.2 主体数据库建立

主体数据库是面向业务主题而不是报表建立的数据库,是对各应用系统自建自用数据库的重构与集中,强调各应用系统共建共用共享的数据库。主体数据库的规划设计要求调研和分析数据的来源,以“一数一源”来保证数据的准确、及时和完整,以“网络――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方式实现共享。

主体数据库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稳定的数据结构,应用程序不需要数据接口即可通过存取主体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简单、快捷、安全地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与应用系统集成。主体数据库可自然发展为数据仓库,支持知识管理。

3.3 数据环境重建

数据环境重建过程图如图2。

4 信息资源规划实施方法

4.1 信息资源规划的任务

通过选定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的需求分析,建立应用系统信息模型,包括系统功能模型、系统数据模型和系统体系结构模型(C-U矩阵);建立数据标准化体系,包括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概念数据库标准和逻辑数据库标准),信息资源目录交换体系(内外数据交换标准)。

信息资源规划主要由前期调研、需求分析、阶段成果、优化、系统建模以及阶段成果、成果输出六个环节组成,如图3所示。

上述两部分工作分解为七项任务:业务分析与系统功能模型设计、用户视图与数据流分析、数据模型设计、C-U矩阵(系统体系结构模型)设计、基础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体系设计、信息资源元库建设、信息工程总体方案编制。

4.2 信息资源规划范围

信息资源规划的基本单位是职能域。职能域不以机构和部门界定,但覆盖相关机构和部门,并与相应的应用系统相关联。职能转变、主要职责和内设机构及人员编制等,都应考虑在职能域界定中;分析内外数据流需要界定的外单位,如:气象局、国土厅、民政厅、环保厅、农业厅等,如表1。

4.3 建立应用系统共享数据模型

共享数据模型建立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识别定义业务主题,按主题将用户视图分组定义为实体大组,建立概念数据模型;

第二步,数据结构规范化,按业务需要进一步分析实体的属性,规范化数据结构产生基本表,建立逻辑数据模型;

第三步,数据元素规范化,进一步审核基本表的组成,将数据元素标准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落实到基本表中。

5 结论及后续

信息资源规划从水利发展全局角度,对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利信息资源、水利业务应用、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等水利信息化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建立省级水利信息化统一的数据标准、稳定的信息资源模型及完备的省级水利信息资源目录,为省级水利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蔡阳.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利信息化[J].水利水电技术,2009,40(08).

[2]杨君,李纲.信息资源规划与企业信息化[J].情报学报.2004,1(15).

[3]李月,侯l真.我国信息资源规划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14(09).

[4]艾萍,吴礼福,陈子丹.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核心内容分析[J].水科信息化,2010(02).

作者简介

李丹(1981-),男,湖北省武汉市人。硕士学位,博士在读。现为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利信息化技术及应用。

水利信息化范文3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 政策 缺陷 基础设施

水利信息化重点是应用了现代的信息技术来完成建设工作,其中包括一系列的采集、处理、存储等工作,要想加大水利信息资源的使用,就需要全方面的提高水利信息的建设,以此达到最好的效益。要加大水利工作的引导,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不断的从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把水利信息建设做到做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还要不断的完善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制度,加强创新技术,提供最好的使用保障,能够有效的展开抗旱保障的作用,合理调控水资源,实现自动化管理,要探索出一条有重要标志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1.我国水利信息化与国外相比存在的差距

当今我国的水利信息化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的地方,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各种信息化指数中都占据的百分比都很低,与国外相比还相差的很远。

1.1 没有完整的系统基础数据库

美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非常的迅速,全美的水利分布也是非常广阔的,相比之下我国的水利信息基础建设还非常的薄弱,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基础数据库,建设的站点比较匮乏,水位和流量的观测点的建设都非常少,不能对用水量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需要进一步不断的进行完善。

1.2 信息公共网络没有得到完善

我国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在通讯技术上,但是在水利信息公共网络建设上却没有一整的完整制度,比较于其他国家比较落后,我国的水利互联网的普及率比较低,只能达到其他国家的十分之一的效率。信息公共网络得不到好的完善导致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制约,不能顺利的发展下去。

1.3 软件没有达到标准,通用性比较差

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软件达不到使用标准,通用性较差。这就限制了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软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在性能和通用程度上都需要很大的改进工作,也需要引荐其他国家软件技术来提高我国水利信息软件的各方面功能,才能更快的发展。我国企业研发的软件具有很大垄断性,有地区的限制,这一点导致研发的软件不能得到好的推广。

2.水利信息化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2.1 重视度不高

2011年,中央提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来,水利信息建设也逐步被水利工作者所重视。但由于起步较晚,很多地区只是很简单的用几台设备就完成了水利信息化工作,对于水利信息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各地的水利信息化的开发水平还很低,不能全方面的起到覆盖的效果,还是刚起步时期的状态。

2.2 没有合理的运用技术

水利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一系列的技术做辅助,但是现实中却没有好好利用那些技术,比如数字化、网络化这些技术都没有合理的利用,缺乏网络建设。

2.3 水利信息化缺乏复合型人才

水利信息化发展中缺乏复合型建设人才,这对水利信息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水利信息化发展需要拥有具备水利专业知识、又懂信息化的技术人员来做开发工作,但是实际工作中,很多的技术人员缺乏跨专业的技术和经验,对工作没有起到帮助,不能很快的完成工程,还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设备不能实现共享,甚至还存在不配套的现象。

3.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政策

3.1 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认识

水利信息化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宣传,很多人对水利现代化建设还不了解或者存在错误的见解,所以要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人们对它的认识。把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益处多多进行宣传,并且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把这项工作做好,还可以设立培训班,对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培训,这对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

3.2 全面规划,加强管理

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建设覆盖全国的水资源专网、专库,这样才能更长久的发展下去,所以要做到全面的规划,加强管理工作,更好的推动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还要结合实际,把工作落实下去,对一些基础设备的建设要不断的进行完善,基础打好了,才能巩固好整个工程的建设。每个省、每个市都要做好管理工作,有规划的进行工作,这样工程才能顺利的运行下去。

3.3 全方位并且多渠道的进行融资

水利工程信息化发展最重要的一项是拥有很高的技术含量,而且工程的投资比较大,资金投入问题需要谨慎的解决,所以提出全方位并且多渠道的进行融资,每个部门都要纳入到计划中去,分级进行融资管理,一步步的去完成建设工作,资金的分配比例也是要有规制的,依据工程项目的重要程度和规模大小来决定相应的比例。还要实现多渠道发展,多吸收一些收益单位和企业的投资。

3.4 采用监理制度

监督制度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从工程的开始到工程的结束每一步都要做好监督工作,保证工程不能发生任何的差错,即使发生了差错也要及时的改正,以免发生不可挽回的错误,监理制度是对整个工程质量负责的最有力的保障。

3.5 加快建设的步伐

要加快建设的步伐,让水利信息化建设能够达标完工。首先要建立信息资料数据库和信息化的专网,这些都需要大范围的建设,每一个工程的建设都要符合标准,同时进行,这样才能统一、和谐的发展,更快的完成工程,还能起到质量保证。

3.6 合理规划并且完善基础数据库

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最重要的技术问题,但是合理规划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要统一规划、进行科学论证,不能违背原则,技术标准整个工程要达到统一。基础数据库要得到相应的完善,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达到信息的共享,实现全国性信息覆盖。大力的保证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和公开透明性,信息要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这样才能更加高效率的服务于人民。

4.总结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和监督制度,工程进行中要求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比较强,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水利信息化的开发工作。水利信息化建设部门要合理的规划工程的整个项目,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快建设的完成,为水利信息化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与支撑。

参考文献:

[1] 蔡阳.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利信息化?.《水利水电技术》.2009年8期.

[2] 朱跃龙.水利信息化与云计算.《水利水电技术》.2013年1期.

[3] 徐宁,聂倩,李丹农.宁波市水利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地理空间信

息》.2014年3期.

水利信息化范文4

关键词:水利工程 信息化管理 现状 问题 完善性策略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TV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c)-0170-02

1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深入研究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特点主要有5个:(1)建设周期长;(2)技术条件复杂;(3)规模比较大;(4)勘探设计比较复杂;(5)工程实施和验收过程较为复杂。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水利工程管理难度是非常大的。不同的工程所涉及到的问题都非常多,尤其是环境条件和设计变动都非常多。另外,水利工程往往还涉及到复杂的移民和征地等环节,需要协调的问题也非常多。如今,信息化高度发展,人们对于信息化的需要也是日益加深。相关统计资料也进一步显示,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当前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实践可能性。事实上,所谓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指的是利用信息技g将水利信息资源进行系统性整合并对整个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存储、利用的全部过程。在笔者的观点里,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已然是水利事业必然发展趋势所在。

2 现阶段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所在

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已然开展的如火如荼,在水利工程的众多领域都已经应用的十分广泛。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就是可以进一步提升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自动化水平。然而,毕竟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体系研究时间尚短,在很多领域都有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笔者进行了一些归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2.1 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设施不是十分完善的现状

上文中我们曾经分析过,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需要的硬件设施是非常多的。然而,纵观我国水利工程发展现状,很多情况都存在建设资金匮乏,设备陈旧,交通不便利等实际情况,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就会使得整个工程的基础设施出现疏漏,引发大的管理问题。

例如笔者所工作的陕西省宝鸡峡灌区,诸如总二支、总三支一类的渠道处地偏僻,闸门老旧,附近也无电力接入,这种情况给信息化建设带来极大障碍和不便。

再者从宝鸡峡灌区近年来信息化建成工程设施情况来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设施遭人为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太阳能板被损坏,电池被盗等情况较为易发,给日常维护带来较大麻烦和资金压力。

其次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和更新换代经费严重不足。宝鸡峡灌区近年来建成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设施的日常维护费用给灌区带来较大的使用压力,而信息化设施更新换代也较快,不及时更新会和新设备兼容性降低,此类资金又无专有渠道,灌区资金压力大,久而久之会形成水利单位“用不起”的尴尬。以上情况还待上级部门和国家相关部门在以后的项目规划和批复中予以关注和解决。

2.2 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缺乏水利工程信息资源的现状

对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来说,其主要监控和关注的内容有:(1)旱涝灾害;(2)水利建筑安全;(3)水资源调度信息情况;(4)水资源污染状况等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水利工程其实对信息资源的要求是相对比较精细的。如果网络出现不顺畅的情况,收到的信息不仅无法及时发回,还可能出现反馈不全的实际情况。这就会使得水利工程信息收集和利用工作出现很大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整个水利工程的开展,甚至造成极大的损失。

2.3 关于现阶段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欠缺的现状

从目前来看,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所需的一些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情况比较多,还有就是要对当地水文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以便能够实际进行并确保整个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自身素质。然而,我国相关统计资料也显示,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这也是阻碍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事业发展一大主因。

3 新时期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完善性策略分析

3.1 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事实上,对于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来说,资金还是影响其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所在。从这个角度出发,新时期我们必须呼吁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于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的投入,并且还要大力吸收民间投资,从而能更有效地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性开展。

3.2 要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笔者认为,未来水利工程事业所需的人才是综合性人才,要兼具水利工程专业素养和网络计算机技术素养,从而能够更好地建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体系。由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加强对水利工程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培训,并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力度,让更多的人才投入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事业当中。

3.3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水文灾害预警系统

在笔者观点里影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水文灾害。在未来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建立相应的水文灾害预警系统,从而能够合理化的对干旱和洪涝灾害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并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而制定该地区的防洪、抗旱策略。通过相应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使得水资源可以合理有效地进行分配,从而保障水利工程顺利开展。

4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策略分析

从水利项目建设的基本规律来看,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应当包括这样的程序:(1)按照规划设计;(2)批准立项;(3)实施建设;(4)验收审计。笔者认为,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也一定要秉着这样的思路来进行建设,这不同于一般科研项目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也不同于大众化的计算机公司。这是一种符合水利行业特点的带有IT性质的重要水利建设性项目。这样综合性的IT企业,将信息化建设与科研项目,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为建设单位解除项目建成后的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的后顾之忧,满足建设单位的需求,适应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现阶段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一定要有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社会也要对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队伍建设相关内容给予必要的关注。

5 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是时代所趋,形势所趋,从目前来看,新时期我们深入研究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对于我国水利工程事业茁壮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事实上,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研究时间尚短,在很多领域都存在不少的问题,特别是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更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增砖添瓦是今后我们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富宏军.浅析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现状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5):213.

[2] 杨鑫.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J].北京农业,2015(23):120-121.

[3] 钱坤.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现状和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14):331.

[4] 毕连涛.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现状及对策探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5):223-224.

水利信息化范文5

[关键词] 发展现状 规模 存在问题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TV2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223-01

一 、发展现状

近年来山西省水利部门,加大了对山西水利信息建设的力度。在2003年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暨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会议圆满结束之后,山西省结合本省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动员、部署。经过三年的努力,目前山西省的水利信息化工作已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基础网络建设、系统应用、组织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基础网络建

在2001年,山西省水利厅已经建成了具有320对信息点的局域网。采用了内外网双布线和双网络装备。客户机同时采用隔离卡双硬盘引导系统,办公网与因特网实现了物理隔离。该网络建设实现了和原防汛计算机网络的有机结合,通过卫星、拨号网或因特网与水利厅外网相连接,可采集、处理全省的水雨情信息,并通过X.25专线实现全国水情计算机传输。2005年,又对新建成的厅机关综合楼进行网络布线,新增了170个网络点,进一步扩大厅机关局域网规模,并通过指定IP地址,对网络安全运行管理进行了规范。截止现在,在局域网上运行的网络设施有水利厅门户网站、厅机关电子办公系统、省财政专项支付系统和与省政府网络连接的文件传输系统等。

2.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

在防汛抗旱方面,山西省防汛计算机网络从1996年开始初步建设。截止现在,已经建成了省水利厅局域网和各市水利局局域网。在防汛无线通信网络建设方面,形成了省、市、县三级通讯网络。山西64座大中型水库有60座配备了无线通信设备,119个县(市、区)中有79个县、市或区配备了无线通信设备;三级网(县以下)的建设中对部分防汛任务较大的县配备无线通信设备,该网络系统在基层防汛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2003年10月开始,山西省成立的防汛抗旱指挥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办事机构,编制出《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2004年又安装了DLP大屏幕投影设备,对省防汛办机房进行了改造和设备更新,为实现全国省级防汛实时会商创造了条件。

3.水利政务信息化建设发展

2001年,山西省水利厅建立域名为的网站,并开通了电子邮件功能。2005年12月,对网站进行了一期动态技术改造,并于2006年6月1日开始运行。网站头期技术改造后实现了信息和管理智能化,构建出交互功能框架,并实现应用软件的正版化,增强了服务器端设备的性能,为二期网站实现电子政务和网上办公奠定了基础。同时厅农村水利处、财务经济处根据工作需要建成了山西省水利厅农水处网上办公系统、山西省水利厅财经信息管理系统。另外山西省国家水文数据库建成,并顺利通过了水利部验收。实时雨水情数据库和水情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也已完成,实时雨情数据库正式运行,水情信息在因特网上。水利信息化培训工作也同时展开。水利系统通过各种培训方式已经培养出一批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员既熟悉水利业务,又精通信息化相关专业,成为了山西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水里信息系统顺利的发展同时,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在发展之路上同时也存在的不小的问题。1、系统和信息资源建设滞后于硬件建设。市水利部门计算机网络环境及办公计算机的配备已经很普及。但结合自身工作业务特点而开发的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建设还很少。水利网站作为政务信息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窗口与领头羊的作用,但在建设方面,技术落后,功能单一,新闻多、政务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多、行业级的集约化开发少。2、水利政务信息化的推进前期费用比较大,经费的来源多样化和数额的不确定性及建设任务量由不同的部门承担,导致建设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建设进度和实施方案很难按预计的进行,特别是网站的后期维护工作很难达到要求,维护资金很难落实。3、建设力量和信息资源分散造成发展缓慢,在水利信息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热情高、管理弱、协作差的情况,一部分单位对“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认识度不高,强调局部、部门利益严重。对工程的进展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延缓。4、专业信息化队伍不健全,社会协作较少。信息水利化建设,人才是第一要素。现阶段,水利化信息系统干部的职业素养仅普及到计算机应用的简单维护阶段。各单位既懂水利专业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另外,社会协作少。往往是有了项目才被动地去寻求合作,没有形成协作的长效机制。

三、发展前景

在水利信息化的建设之路,是一个很长远的计划和项目。很多方面存在着很多需要去改进的地方。对于今后的工作开展,在哪些方面应该着重面对。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1、加强领导,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根据“四个统一”原则,加强整合各方优势,发挥整体效益,建立一套切合实际、科学的管理机制。各部门应加强合作,协调发展步伐。统一前进。2.多渠道提供建设资金保障。建立长期的投资渠道,能够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加强政务信息化保障环境建设,加强建设资金使用的管理力度,避免资金分散投入、分散使用、分散管理。同时,为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日常维护,设置专项维护资金,改变重建轻管的现象。3、建立适合山西水利行业特点的信息化综合应用系统。以本地的特色实际出发,以建立高效廉洁的水利行政管理方式为目标,建设以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水利行政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水利政务信息化提供一个稳定的网络系统应用平台。4、完善人才政策,加强社会协作。要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对水利从业人员进行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一批既精通水利业务,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重视水利信息化软科学研究,发挥一些学会、学院、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作用。用社会力量实现水利信息系统的跨越式发展。5、建立水利信息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坚持“一手抓信息化,一手抓信息安全”,确保水利信息化的健康合理发展。建立和逐步完善水利电子政务信任系统,数据灾难备份系统,确保信息资源的绝对安全。完善各项安全保密制度和措施,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证信息的安全。

四、总结

综上所述,要坚定不移的建设水利信息化系统,科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坚决避免浪费、污染水资源的现象,在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坚决坚持科学、合理的运营模式,为山西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施雁恒.马占旭.山西省水利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处理的若干关系.山西水利.2005-5.

[2]丁振华.水利信息化建设需要处理的若干关系.水利现代化.2003-3.

[3]曾仕康.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若干原则及要点.广东水利水电.2002-4.

水利信息化范文6

1信息环境下的水利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的现状

1.1档案观念问题有待更新

当前水利工程档案在建设档案管理中是较不受重视的类别,花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而且水利工程基建部门往往重视不够,不想配合,认为材料放在手边用用就行了[4]。水利工程基建部门一般随意找个临时工作为水利工程基建资料管理员,临时工有的甚至连水利工程基建项目材料的构成也不清楚,更不用说是符合归档的要求了。水利工程基建部门的水利工程基建施工管理员在用图纸等材料时往往随意涂写,用了资料后不会及时交回到资料保管员手中,资料保管员也不会主动地催收。

1.2档案管理缺少保障制度

虽然《档案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了多年,但是相关水利工程档案的收集、管理制度有所滞后;有的地方所制定的水利工程档案规范因政策水平的差异而大相径庭;有的地方的规范、制度甚至只有大致框架,而没有细则,造成水利工程档案工作没有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岗位责任制度及考核范围。调查问卷表明,被调查对象100%的人员认为制度是水利工程档案收集的另一个难点,90.0%以上的人员认为现今的本水利工程档案归档范围应加以改进[5]。

1.3归档的水利工程档案质量有待提高

在己归档的材料中发现,水利工程档案的材料普遍质量不高,如图纸的清洁程度、整齐程度等。有些图纸不是原件,而是复印件;有些图纸上有任意涂写等情况。档案的信息化程度也普遍偏低,在已归档的水利工程档案中,很多只能做到目录级的管理,即只能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上检索到目录,而没有相应电子稿。还有的工程因为未能进行部门立卷制度,只是上交材料,需要档案部门进一步的整理。同时归档时间跨度大,具有成套性[6]。主体建设工程从立项到竣工验收要经过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每年都有新的文件材料形成,这些文件材料与该工程相联系,是反映该建筑实际建设过程的真实记录。这些材料都应按该工程项目立卷归档,而不应不受时间长短的限制。这样才能保证案卷的成套性不受影响,有利于今后的档案管理利用工作的顺利进行。

1.4档案载体有待丰富

按规定,施工过程每个阶段均要留下照片或是其它电子文件。但调查表明,特殊载体的材料匾乏,要么没有相应的材料,即使有一些有特殊载体材料,其数量也不超过5%,给工程留下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目前由于声像档案载体材料成本较高,而且属于“账外”档案,不易控制。

2信息环境下的水利工程建设档案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利用意识不高

一些档案部门为了做“面子工程”,片面追求档案馆藏数字化的数量,未做馆藏资源分析就盲目展开数字化工作。一方面,浪费了本就有限的人力物力,分散了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其他方面工作的精力;另一方面,这些大量的信息数据造成了不必要的存储压力,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负担[7]。另外,有些档案馆在早期开发信息资源时不严格选择档案管理应用系统,一味按照本部门的标准、要求进行建设,必然不利于将来各馆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从长远看来也将影响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2.2资金投入有限

信息基础设备和网络通讯设施配置是整个档案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基础。要解决信息资源开发中面临的信息安全、信息共享、信息存储问题,需要配置安全性能高、稳定性强的大容量存储设备、网络设备,例如服务器、高速扫描仪、磁带机、磁盘阵列、光盘库、缩微影像数字化设备、模数化终端组合电器等,这些设备价格昂贵,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8]。作为社会文化事业单位的档案部门,财政预算是其主要经费来源,信息化建设资金非常有限,根本无法满足购置大量信息基础设备的要求。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最大问题。

2.3管理软件不统一

品种过多的档案管理软件不仅不利于地区的统一管理和使用培训,更可能影响将来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区域档案信息共享。有些档案管理软件开发商已退出档案管理软件研发市场,无疑会给已购买该软件的档案馆造成软件升级的困难。同时目前市场上推广和使用的档案业务管理软件大多仍以单机版为主。虽然单机版价格较网络版便宜,也可满足档案业务管理工作需要,却并不适应今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早期推广的一些软件,缺少与OA系统互通数据的网络接口,不具备网络使用的拓展功能。

2.4从业者专业技术不高

档案从业者尽管或多或少地经过了档案信息化方面的相关培训,自身的档案信息化意识已大大加强,但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在技术基础和操作技能方面仍十分欠缺,个别档案人员甚至不会使用计算机。在档案局、馆中,具有信息技术专业背景的领导更是凤毛麟角。尽管档案部门主管领导均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意识,但75%以上的干部对信息化技术缺乏必要的了解,个别领导甚至对信息技术持轻视或排斥心理,极大地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3信息环境下的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提高信息化意识

正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见效缓慢,一些档案部门领导或政府主管部门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比较“感冒”,采取漠然甚至排斥的态度。有些社会公众也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不理解,认为没有发展的必要。这给档案部门扩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增加了难度。为此,必须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如在档案馆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加大网站建设力度等,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利用率,让档案馆作为新兴信息服务业的形象深入人心,从而提高当地社会公众的档案信息化意识。只有在建设思想上有了共鸣和认同,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支持,才有可能争取更多的建设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3.2扩大资金投入途径

鉴于档案工作的特殊性,很多水利工程的财政预算仍然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经费的主要来源。因此要扩大建设资金投入,档案行政机关首先应力促政府加大档案事业一般经费的预算,力争将档案信息化建设项目列入地方政府或行业系统的专项建设经费,尤其是列入地方信息化或电子政务建设规划以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同时面对信息化需要的巨额资金投入,政府财力终究有限。档案部门必须开拓建设思路,转变投入机制,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金,“多元化”地建设档案信息化工程。例如档案部门可与基础电信部门合作,获得其网络资源方面的免费或优惠支持,与大型跨区域IT企业联合,利用其异地市场政策和形象开拓需要,优惠获取其资金、技术和资源服务等。3.3统一规范档案管理软件

选择档案管理软件不像采购其他信息产品,可以根据需求的变化淘汰更新。软件要有地区适应性和市场稳定性,且能随着工作需要不断升级。只要档案管理软件在设计上符合业务标准规范,品牌并无多大的影响,但必须注重软件与使用地区的地方特色、工作实际相结合。同时随着馆内局域网、政务网、Internet的迅速发展,档案管理软件越来越需要能够适应网络化操作。各地档案馆若仍使用单机版管理软件,通过OA系统初步采集电子政务信息后,要实现其归档与管理,必须在OA与单机版之间加装数据接口。而目前档案部门正在使用的管理软件中,很大部分并不具备这项扩展功能。为了顺利开展今后的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工作和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工作,推广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势在必行。

3.4实施合理的档案人才政策

上一篇宋濂苦学

下一篇药用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