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花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雪中花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雪中花范文1

据说,白桦树是一种神奇的树种,它的神奇就是有长满树身的眼睛。那眼睛或大、或小、或兴奋、或喜悦、或忧郁、或悲伤、或清澄、或混浊等等。让人浮想联翩、思绪飘渺。而眼前这些白桦树,个个眼眸清纯,包含深情,像似要对你倾述绵绵的情意。又有一种不畏寒冷的坚定,扑满而来。让你顿生敬佩!瞧!它们如整齐列队的士兵,手来手,互相用眼神鼓励着,沿河绵延数十公里,站成一个硕大的方阵,默默地与严冬对抗着。又像一群美丽的天使,在雪白的毯子上优雅地跳着舞,清纯传神的眼睛,顾盼生辉、情深、火辣迷人、含情脉脉,在哈巴河畔,舞出一片盛大、热闹的冬之恋舞。

雪在白桦林中静静的落着,漂亮的哈萨克姑娘,在林间轻舞起美丽的哈萨克舞,优美、轻盈、舒展的舞姿合着姑娘艳丽衣裙,像一团火在雪地上跳跃,又如一朵朵娇娇艳艳的茶花,迸发着红彤彤的热情,它把所有的寒冷都驱散了,留下一片舒心的欢笑声。周围的牧民像被感染似的,纷纷加入到跳舞的行列,尽情挥洒心中的喜悦。白桦林也像似被感染了,轻轻抖落身上的雪,发出一两声清脆的喝彩!青白色的白桦树,直直的刺向蓝天树干,晶莹剔都的白雪,笑逐颜开的哈萨克牧民。像似在我眼前展开了一幅和谐、欢乐、美丽的冬景画卷,它随着光线的变化,不停的变换着它美轮美奂色彩。

蓝天、白雪、白桦林,终于把阿勒泰冬天的美景演绎到了极致。我轻轻地徜徉在林间,用眼神亲切地和这些美丽的天使互致着问候,透过树的空隙可以看见破碎的蓝天,是那种极纯净的梦幻般的蓝色,太诱人了。白雪在脚下,白的有些炫目,白的太纯洁了,有些让人不忍心玷污它。白桦林静若处子,亭亭玉立,眼神温柔,爱恋浓浓,让人心生爱怜,心存呵护。所有这些美景,美得让人痴迷,时间悄悄从林间流失,竟让我毫无察觉。想想,如此绝佳的美景,又怎不叫人沉醉其中呢?

雪中花范文2

其实,不论是锦上添花论,还是雪中送炭论,都是对品牌的误解。品牌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企业存在,就应该努力塑造品牌。当然,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品牌塑造的含义,例如,品牌塑造是系统工程,而不单单是炒作、广告等等传播层面的事情;品牌塑造不一定要大投入,只要找到合适的策略,一分钱也可以做品牌(远卓品牌策划机构首次提出);品牌塑造不能玩嘴上功夫,必须实事求是,把产品质量、服务、内部管理等相关工作落到实处等等。

另外,正是由于存在对品牌的诸多误解,很多企业在品牌塑造的道路上瞻前顾后,犹犹豫豫,结果丧失了塑造品牌的良好时机。等到企业决策者幡然醒悟的时候,纵然狠下心来,以超过其它企业数十倍乃至更多的投入,却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消费者既有的认知是很难改变的。在行业趋向成熟时,同种产品中,最先进入消费者心智的品牌,其受到的阻力必然是相对较小的。所以,品牌传播的时机选择十分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品牌传播只是品牌战略的一部分,一个企业的品牌战略应该尽早制定,而且,企业成立之初是制定品牌战略的最佳时机。

锦上添花论和雪中送炭论暴露出了企业对品牌塑造时机的困惑,以及对品牌塑造的恐惧。锦上添花论暴露的是企业对品牌建设巨额投入的忧虑和恐惧,以及对品牌作用的认识不足;雪中送炭论则把塑造品牌当作外科手术,哪儿有问题,“割一刀”、“住几天”就能解决问题,即使不能解决问题,那也只因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而已。

换句话说,品牌塑造应该是“食补”,而不是“药补”,更不是“手术”。对比它们的花费,“食补”的费用一般较小,“药补”和“手术”的费用则较大,尤其是碰到医德欠佳的医院和医生时,其费用更是惊人。做品牌,也遵循这个规律。因此,企业必须认清这一点,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能够降低相关费用。

雪中花范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优生 教育问题 转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172-02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中职学校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中职学校要特别重视对优生的锻造和培养,着重做好优生的转化工作,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一批批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且用人单位满意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中职学校优生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探讨优生教育问题转化对策是对中职学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有益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 中职学校优生教育问题提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中职学校优生教育同样也存在问题。一叶障目、一俊遮百丑这是许多中职学校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常见的心理教育现象,即对某一中职学生评价往往只看优点和长处,忽视了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中职学校优生教育的主要问题有:

1.过于溺爱

有人说:“有爱才有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的著名论断。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别等到他们有所成就的时候,才认识到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故此,爱与教育同行。教师如果过于溺爱不是对学生真爱,有百害而无一利。梁淹的《空青赋》中有,“溺爱靡意,魂飞心离。”《新唐书·高宗纪赞》中有,“高宗溺爱衽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贻祸邦家。”《红楼梦》中有,“只是如今这薛公子幼年丧父,寡母又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的《北京人》中有,“他又是从小为母亲所溺爱的。”可见,过于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人身心健康的爱。

2.常常护短

护短是指自讳过失,多指长辈对晚辈错误的过分包庇,为缺点或过失辩护。如葛洪的《抱朴子·勤求》中有,“诸虚名之道士,既善为诳诈以欺学者,又多护短匿愚,耻于不知。”《宋史·王显传》中有,“显或失误,护短终不肯改,上每面戒之。”《水浒传》中有,“首座道:‘长老只是护短,我等只得从他。不谏不是,谏他不从,便了。’”《醒世姻缘传》中有,“原系儿女亲家,因儿女夫妇不和,各家的大人

彼此护短。”欧阳山的《三家巷》中有,“周杨氏也没法替他护短。”由此可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包庇护短行为。

对优生护短也是对班级其他学生的不公平,常常对其他学生造成伤害。中职学校教师在管理教育学生中由于过于溺爱优生,常常包容、隐瞒优生的缺点或错误。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相互排斥、相互依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优生的优点和长处是主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优生的缺点和错误是支流,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但如果忽视,也会影响优生健康、全面发展。

3.管理松散

由于是优生,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班主任往往都会疏于管理优生,甚至放任自流,导致优生学业成绩、思想品行等出现下滑。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对于优生更应严格要求、严肃纪律、严格管理,使之更上一层楼。

二 中职学校优生教育问题转化对策

中职学校优生教育问题转化是指依据中职学校优生教育问题,教师通过实施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方法、手段、方式,使优生的优点、优势更优秀,改正优生的缺点,克服优生的不足,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劣势为优势,促进优生全面、健康、可持续进步和发展。主要对策是:

1.更强:锦上添花法

锦上添花是指在锦上再绣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如王安石的《即事》中有,“嘉招欲覆杯中渌,丙方唱仍添锦上花。”黄庭坚的《了了庵颂》中有,“又要涪翁作颂,且图锦上添花。”中职学校教师对于优生教育和管理要锦上添花,要结合实际和不同的情形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当优生在演讲、舞蹈、体育等竞赛比赛中荣获学校级奖励(一等奖、二等奖等)时,除为获奖学生鼓掌、喝彩外,还需在班级大力表彰,颁发奖品和奖章,更需帮助、修改和指导校级获奖作品,打造成“精品、极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获得更高的荣誉称号,这就是锦上添花。

2.应急:雪中送炭法

雪中送炭是指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鼓励。雪中送炭是个成语典故,北宋宋太宗继位之后,生活十分节俭,但对百姓却毫不吝啬。有一年冬天,天下大雪,太宗披着狐皮还觉得冷,他回到宫中,命人端来火盆、美酒。他独自喝酒,抬头见宫外大雪飘飘,他想到这么冷的天,那些缺粮少炭的人家会更加难过。想到这里,他命人带上木炭和粮食去送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家。

中职学校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对于优生教育和管理不仅要锦上添花,更应雪中送炭。雪中送炭主要体现在:(1)在经济上极力支持家庭贫困的优生,可以采取师生结对一帮一制度;(2)学校为贫困优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和保障优生顺利完成学业;(3)优生家庭父母出现重大疾病、婚姻出现变故等情形,学校和班主任要组织积极捐款、捐物,以解燃眉之急,同时,学校和班主任也可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疏导教育。

3.求全:查漏补缺法

查漏补缺原意是指查找漏洞填补空缺。求全责备和查漏补缺是对中职学校优生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求全责备释义是:求、责、全、备,要求:完备,完美,齐全。求全: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责备:是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如《论语·微子》中有,“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中职学校教师对优生教育采取查漏补缺法可以分为三步:(1)实事求是查找优生的缺点和不足,切忌先入为主,避免主观色彩;(2)全面、客观分析优生产生缺点和不足的主客观原因;(3)根据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改正缺点和不足的措施。

4.更高:目标催生法

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组织所期望的成果。中职学校教师对中职优生未来的规划和设计,是对未来美好的梦想。中职学校教师在教学教育活动中,要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和学生自身特长、优势、兴趣及爱好等因素,设计出适合学生的、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突出个性特点的近期、短期和中期、长远发展的目标、方向。优生发展的目标是鞭子,时刻激发优生的热情和青春活力,向未来美好目标前进;目标是标杆,促使优生增添动力,不弃不离,一步步不断攀登新进步,取得新成绩,迈上新台阶。

5.给力:善于奖励法

奖励是对学生的优良品德进行肯定性评价。这是一种“正强化”,用以巩固和发展已有的优良思想品德行为。奖励分为赞许、表扬、奖赏等。善于奖励中职学校优生就是给力,就是增添正能量。中职学校教师在奖励优生时须注意:(1)不能滥奖,否则失去了奖励的功能;(2)奖励要把握合适的“度”,即奖励的级别、荣誉称号等要适宜,不要一步到位、一步登天;(3)奖励要控制合适的“量”,即奖励的人数、奖金额度要予以控制。

6.建平台:开展竞赛活动

中职学校、教师要给组织开展各类竞赛活动,让中职学校优生有露脸和展示才华、历练特长的机会,让其才能、才华和才干最大程度的发挥和发展。把握好以下几点:(1)活动的多样性,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演讲、设计、论文、散文、舞蹈、学校好声音等比赛;(2)突出活动的专题性,即个性,让有特长的优生脱颖而出,如:棋类(象棋、军棋、田子棋等)、球类(篮球、乒乓球、排球等)、才艺展示等;(3)鼓励和奖励优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等高级别比赛。

参考文献

[1]张晓云.如何进行优生教育[EB/OL].http://scpx.cersp.

com/article/browse/8655.jspx

[2]林志豪.如何让优生更优?[EB/OL].http://mc.e21.

cn/Item/27976.aspx

雪中花范文4

切割bcr/abl核酶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对K562细胞的影响 吴勇,陈元仲,胡建达

WT1基因表达对K562、HL-60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秘营昌,王立,卞寿庚

转导野生型p53基因提高K562细胞对紫外线诱导的细胞凋亡的敏感性 陈德喜,王申五,曹国栋

小鼠骨髓程序移植的实验研究 项莺松,杨如俊,孟祥顺

以腹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嗜酸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张芬莲,王卫东,杨爱云

可移植性BABL/c小鼠红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丁顺利,褚建新,赵钧铭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Sweet's综合征一例 聂慧,卢汉波,张广森

小鼠静脉内注射白细胞介素8对加快动员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作用 张毅,朱剑昆,张雁云

福建省沿海地区献血员嗜T淋巴细胞病毒抗体的血清学检测 黄如欣,赵春红,洪素云

人类疱疹病毒6型对血液病患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表达的影响 杨文清,吴克复,宋玉华

血液病患者输血与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郑佳,丁大成,刘复强

急性髓系白血病与胃癌重叠发生一例 谢晓宝,陈满才

t(17;11)(p15;p15)染色体易位和急性髓系白血病 薛永权,过宇,谢新

rhPRL体外促造血效应及其对AZT所致骨髓抑制拮抗效应 田志刚,孙汭

转染bcl-x-l对HL-60细胞凋亡易感性及其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白庆咸,黄高升,陈协群

脾内移植GM-CSF基因修饰小鼠胎肝细胞对化疗造血损伤的促恢复作用 弭静,曹雪涛,王全兴

第27届国际实验血液学年会简讯 褚建新

用PCR检测29例白血病患者微卫星杂合性丢失 朱平,王黎明,符粤文

K562细胞端粒酶非同位素标记检测方法的建立 高举,廖清奎,罗春华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及其应用 韩忠朝,冯四洲,韩明哲

输注供者外周血干细胞治疗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晚期造血功能障碍一例 胡亮钉,陈虎,曹履先

异基因骨髓移植的研究概况——第39届美国血液学年会介绍 董陆佳

混合骨髓移植的实验研究 罗晖,杨平地,贺福初

非程控-80℃冷冻保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一例 虞荣喜,周郁鸿,朱宁希

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73例疗效分析 韩明哲,冯四洲,李成文

环磷酰胺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石远凯,周生余,韩晓红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骨髓移植失败后输注供者白细胞和外周血干细胞成功一例 乔振华,杨林花,马梁明

同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首例报告 孙慧,宋永平,邹典斌

MAC预处理方案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骨髓移植中的应用 贾永前,羊裔明,刘霆

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高危因素分析 胡亮钉,陈虎,曹履先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后的骨髓移植治疗 江岷,陈虎,王波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出血性膀胱炎的预防 高春记,楼方定,姚善谦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三例 达万明,王存帮,刘源

输注外周血干细胞支持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谢毅,谢彦晖,陈勤奋

全身照射实施技术的改进 刘玉忠,杨兴纲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ABO血型主侧不合的造血干细胞分离及其应用 姜容,赵英新,冯四洲

乳腺癌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的体外净化 韩晓红,石远凯

HLA半相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一例 达万明,白海,王存帮

CBE预处理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朱晓玲,马明信,杨玮

甲氨蝶呤延迟排泄一例 叶辉,顾龙君,陈静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研究急性白血病p15基因CpG岛甲基化 张雨生,楼方定,于力

WT1反义寡核苷酸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吴晓雄,汪月增,裴雪涛

扩增人脐血造血干/祖细胞重建SCID小鼠造血的实验研究 刘英,裴雪涛,吕善根

As2O3对K562细胞BCR/ABL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 肖冬梅,孙关林,苏卉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常染色体 杨科,黄凌燕

强化锌奶粉对小鼠造血的影响 王贵娟,李顺义,袁烨

反义c-myc基因抗L6565白血病作用的研究 赵新永,殷莲华,孔宪寿

HSV-TK基因导入正常人T淋巴细胞的实验研究 冯凯,裴雪涛,王立生

外周血干细胞和基质祖细胞联合移植重建造血的实验研究 张凤春,林玉梅,于雅琴

浙贝母碱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 胡凯文,郑洪霞,齐静

血小板活化与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白晓玲,郭卫民,段晓辉

影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TNF-α、IFN-γ及IL-4因素的实验研究 谭俊峰,谢毅,徐晓武

转染TK基因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丙氧鸟苷敏感性的研究 闵凤玲,达万明,魏亚明

人F1242-388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及表达 陈巧芳,黄河,林茂芳

白血病缓解期激活的骨髓细胞Fas配体的表达 刘子玲,王冠军,易永林

血库血液中输血传播病毒的检测和基因序列分析 王华梁,方芳,王爱华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外周血T细胞和NK细胞的作用 常乃柏,孙芾,顾惜春

单克隆抗体法和PCR-SSP法行脐血HLA-DR、DQ抗原分型的比较 武大林,陆洁,曹琼

三氧化二砷对恶性淋巴细胞系的影响 朱新华,陈国强,蔡循

苦参碱对K562细胞增殖与分化作用的机制研究 张莉萍,蒋纪恺,张彦

骨髓基质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直接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张明徽,陶群,曹雪涛

HL-60细胞Ig样蛋白的表达及IgH V-D-J序列分析 邱晓彦,侯春梅,沈继铭

免疫磁珠与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对白血病细胞体外净化作用的研究 宋振岚,董学斌,安广宇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sIL-2R水平与免疫表型及化疗反应的关系 叶翎,邹正辉

川芎嗪对白血病HL-60/VCR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及其机制研究 梁蓉,杨平地,陈协群

白细胞介素4增强白细胞介素2诱导的A-LAK细胞抗肿瘤作用 王志华,史丽,谢凯

羟基脲联合化疗治疗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马梁明,乔振华,许莲蓉

应用综合性铁指标对慢性病贫血及缺铁性贫血的诊断评估 白砚霞,李蓉生,陈嘉林

孤立性骨髓瘤伴外周血IgE升高一例 肖娟,武永吉

Evil和mds1基因的研究进展 徐开林,王立,郝玉书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造血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赵明峰,邵宗鸿

抗P-gp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熊冬生,杨纯正,邵晓枫

推出电子喷雾质谱法鉴定血红蛋白变体

小鼠T细胞HSV-tk基因转移及其对GCV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冯曹波,王健民,章卫平

缺铁性贫血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受体的表达 王同显,马保凤,刘勇立

小剂量雷公藤内酯醇对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金洁,钱文斌,郑敏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监测 董陆佳,秦茂权,俞志勇

小儿长春新碱过量一例 王树叶,杨惠芬,胡龙虎

TEL基因与白血病染色体易位 牛超,陈赛娟

血小板第4因子在造血与血管新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晶,马月霞,韩忠朝

双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的多发性骨髓瘤一例 姜尔烈,周世勇,杨仁池

中性粒细胞补体3受体的研究进展 刘拥军,法祥光

普通变异型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二例 阎有功,张利方,黄前川

伴绒毛状淋巴细胞增多的脾淋巴瘤一例 王孟昭,沈悌

一例恶性肿瘤伴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苏国宏,薛重重,杨丽萍

体外扩增脐血CD34+细胞的实验研究 邱录贵,Roger H,Herzig

HLA不全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三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章卫平,王健民,童书鹏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并发Ⅳ度移植物抗宿主病一例 沛,唐晓文,夏学鸣

非骨髓清除性HLA半相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吴秉毅,郭坤元,严定安

非骨髓清除性异基因骨髓移植后输注供体单个核细胞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功一例 ,毛平,王汉平

Th2细胞移植减低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实验研究 段连宁,郭坤元,刘明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异性间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李建勇,过宇,薛永权

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前后及不同细胞分离时间造血干细胞含量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 魏亚明,欧剑峰,欧英贤

ABO血型主要不合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 徐旸,朱康儿,黄连生

激活骨髓自体移植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长期无病生存分析 刘启发,周淑芸,伍柏松

MAC预处理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三例 马梁明,乔振华,杨林花

大容量采集外周血干细胞 温柏平,李惠民,杨绵本

人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研究进展 应逸,毛平

“超剂量”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 王冬梅,裴雪涛

OKT3与骁悉联合治疗Ⅳ度移植物抗宿主病成功一例 彭弘,高春记,张海燕

国际脐血库建设现况 肖志坚,韩忠朝

推出电子喷雾质谱法鉴定血红蛋白变体

输注供体白细胞治疗恶性血液病骨髓移植后复发 蔡浩彦,徐健

雪中花范文5

关键词:化学教学;问题;学科形象;常见错误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6-0027-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6.007

当前,我国化学教学的总体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学生往往学了很多琐碎的知识,但缺少对学科的整体理解和核心素养的习得;做题很多(其中不少题目是经不起科学推敲的),但可能并不明白科学精神为何物,更为严重的是学到最后心中留下的可能是一幅被扭曲变形的化学学科形象。这些问题既阻碍了学生的成长进步,也不利于化学学科本身的长足发展。下面将这些问题概括成三个方面并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一、化学常被贴上“知识琐碎、理科中的文科”的标签

这当然是由某些不恰当的教学方式造成的,其后果是直接导致不少学生因此对化学学习缺乏热情。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必修1“元素化合物”这一模块内容的教学中,不少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反应的掌握(这是很多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大拦路虎)只停留在冷冰冰的机械记忆层面,甚至有学校也专门安排早读让学生记忆化学反应方程式,而老师课堂上也是频频抽查学生上黑板或在练习本上默写这些化学反应。本来记忆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但若学生光靠着死记硬背和默写众多枯燥而零碎的化学方程式来学化学,而对个性丰富的物质和变幻无穷的反应缺少真正的理解与热情,显然违背了化学教学的初衷。如此,化学被部分师生贴上“知识琐碎、理科中的文科”的标签就不奇怪了。

引起上述问题的罪魁祸首应当是以下两股力量的合谋:一是部分教师自身学科修养不够,在教学中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课堂缺乏学科核心思想和主旋律的统领,没有学科“精气神”和系统逻辑的支撑,学生自然觉得琐碎和没意思,甚至老师自己都觉得没意思;二是我们的大环境所致,即教育功利心太重,老师们疲于应付考评而习惯于围绕考点教学,于是有意无意地放弃了更高层次的教学追求,学生最后脑子里充满了琐碎的考点但没有形成整体的、有味道的化学。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与教学用心。还拿 “元素化合物”内容的教学为例,学生难以掌握好众多化学反应的原因很可能是我们的引导和示范不到位,比如:有没有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一核心化学用语的妙处(跨国家跨学科通用、形式简洁、内涵丰富)?有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与物质性质和结构的关系以及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即要“上挂下联”)?有没有和学生一起由衷地赞叹某些物质或反应(如合成氨、硅晶体)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有没有引导学生在具体反应实例中感受化学“点石成金、变废为宝”的独特魅力……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真的做好了上述引导,那么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等化学知识就不会主要靠死记硬背了,也就不会觉得化学琐碎和没意思了。

二、化学教学没能在学生和公众心中树立起客观、公正、美好的学科形象

现在不少学生和公众对化学学科存在误解,甚至把“环境污染、食品中毒”等牵涉面很广的复杂社会问题都简单归责于化学,更有极少数学生和公众极端而肤浅地认为化学就是“有毒、有害、污染、爆炸”的代名词,这完全扭曲和抹黑了化学的学科形象,从而使一些学生对与化学化工有关的专业和职业不感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导致热爱化学和报考高校化学专业的人数不多,最终将使化学学科吸引不到更多优秀人才,最后这门学科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也将因此受阻,这绝非危言耸听。

学生和公众对化学的误解主要是因为对学科缺乏深入了解,同时反映出我们的一些教学做得不到位或欠妥当(当然还包括一些媒体不当的报道与宣传)。比如我们的教学中有没有注意引导学生对“化学品和化学反应具有两面性”产生深刻认识?一些教师常用化工原料泄漏中毒事件来引入氯气或苯等物质的教学是否妥当?当课堂上介绍与化学有关的环境问题时,有没有首先告诉学生污染源的分类(有天然和人为两大类,且人为污染的罪责也主要在于相关部门的管理不力)以及化学在环境保护方面所承担的积极角色?再如,让学生进实验室做实验时是否有充分的安全保障措施……

首先,教师自己要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进而认识到在化学教学中“宣扬绿色化学、展示安全化学、塑造魅力化学”的重要性;其次,要尽量想办法解除部分学生对化学的负面误解。比如,可以用一氧化碳(煤气中毒)、丙硫醇(一般人通过洋葱接触)、黄曲霉素(存在于霉变食物)等物质为例让学生明白:很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并非化学和化工带来的(上述物质显然都是先于化学学科而存在的),反而是化学告诉了我们生活中这些潜在的危险及其避免方法。又如,为了消除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室的恐惧和厌┬睦恚可以让学生在网上观看和感受国内外一些一流化学实验室安全、舒适、温馨的一面;第三,可以像美国中学化学教材那样以一定的篇幅介绍与化学相关的各种有意思、充满挑战的工作以吸引学生,并通过教学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化学的功劳贡献(如大量新药物新材料的合成等);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经常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客观地看待化学品和化学反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氯气”的教学,知其毒性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其作为基本化工原料以及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

三、过于绝对化甚至有明显科学性错误的结论在课堂教学和资料习题中时有出现

1. 关于电解时电极上物质的放电顺序。这在很多师生心中是固定绝对的,一般资料对此都给出固定的顺序,并且仅限于阴阳离子(如阴极Ag+>Fe3+>Cu2+>H+酸>Fe2+>Zn2+>H+水>Al3+>Mg2+等),而不指明这个顺序只是经验的、相对的,实际放电顺序与电极材料、离子浓度、超电势、电流大小等因素有关。如工业上曾用汞作阴极电解氯化钠溶液获得钠汞齐(因H+在汞电极上放电时超电势很大)进而与水反应制烧碱;又如,工业制苯胺的一种方法是用电解法使硝基苯在阴极得电子被还原成苯胺(电有机合成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所以,如果我们平时把电极放电顺序过于绝对化,是不利于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和后续发展的。

2. 升高温度电离常数一定增大吗?很多老师和资料都给出了绝对答案,认为升高温度一定促进电离(还从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实,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因为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过程既包含化学键的断裂还包含离子的水合过程(后者是释放能量的)。比如HF,它的电离过程是放热的,所以升高温度反而抑制了电离。再比如CH3COOH,文献表明它的电离常数并不是随温度升高单调递增的。事实上,对于大多数电解质,当温度变化不大时,可以认为其电离常数基本保持不变。

3.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Ksp与其溶解度之间都可以相互换算吗?曾见过这样的习题:已知CaSO4常温时溶解度为0.21g,请换算出CaSO4的Ksp值。结果换算出的Ksp值比实际文献值大一个数量级。因为事实上,溶解的CaSO4并未完全电离,计算表明饱和CaSO4中真正电离的CaSO4不到其溶解总量的一半(另一大半溶解的部分仍以化合态CaSO4存在),因而其Ksp与溶解度之间不能简单换算。事实上,只有BaSO4等少数(溶解部分全部电离且离子不明显水解的)难溶电解质,才可以进行溶度积Ksp与溶解度之间的换算。

4. 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往往强于氧化产物。不少资料以“二氧化锰氧化浓盐酸制氯气”的反应为例来说明这一比较物质氧化性强弱的经验规律,即认为二氧化锰氧化性强于氯气。而事实上,查标准电极电势知:Eθ(Cl2/Cl-)=1.36V,而 Eθ(Mn02/Mn2+)=1.23V,即标准状态时Cl2氧化性其实略强于MnO2,这也正是该反应要用浓盐酸才能进行的原因。上述提及的比较物质氧化性强弱的方法只是一种有局限的经验方法,并非普遍适用,不能机械乱套。

5. SO3是平面正三角形结构吗?事实上SO3的立体结构与其状态有关,气态时分子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中心硫原子轨道采用sp2杂化,而SO3在液态和固态时为链状或环状结构,都不再是平面型,硫原子轨道为sp3杂化。而我们很多资料试题在考察SO3分子结构时并未指明物质状态,这是很不严谨的。

当然,教学教辅中还有其他一些流行性错误,如认为“HCO3-与Ca2+不会发生沉淀反应、MgCl2比NaCl熔点高、铝与酸性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反应速率相同、足量锌分别与等量的盐酸和醋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一样多、等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碱性比醋酸钠溶液强” 等,都是不查资料、不做实验、不深入学习思考导致的谬误,此处不再一一细说。

造成上述问题的客观原因与化学学科本身特点有关:化学是一门关于泛分子的学问,其研究对象本身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它的不少结论目前还只停留在经验或假设阶段;而主观原因则是我们老师缺乏深入学习思考和独立批判的意识,遇到问题不愿投入精力研究实证,所以才有那么多劣质教辅资料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坑害我们的学生。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老师同样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通过自身努力来避免。首先,我们对已有的任何理论都应持一种保留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力求在教学中克服“简单化、绝对化”的倾向;其次,我们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如在备课或习题命制中,相关问题一定要先查证资料或做实验反复推敲,切忌想当然的主观臆造,从而确保教学不出或少出科学性错误。

如果我们教师都能通过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科学严谨的教学解决上述化学教学的三大问题,让学生领悟到化学独特的逻辑体系、深刻的思想魅力和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重要担当,那么不但学生会真正喜爱化学,而且化学学科本身也一定会吸引到更多优秀青年学子,从而发展得更好更快。

参考文献

雪中花范文6

关键词: 中职化学 初中化学 衔接

在课程改革冲击波的冲击下,不仅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且教学模式也由原本的单一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我是一位中职化学教师,仅从中职化学与初中化学的衔接方面,谈谈自己对于新一轮的中职课程改革后的中职化学教学的几点看法。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只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化学世界的奥秘,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化学作为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在联系生活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它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初中和中职学生来说,实验和“魔术”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那充满想象的实验激起了多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让无数的学生都痴迷在化学实验的魅力下。因此在初中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作为中职化学教师,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这点优势,上课尽量设计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将抽象知识简单化,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一、初中课改下的实验教学,要求教师应转变传统的实验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这与新一轮中职课改的要求是很相似的。

传统的化学教学以教师的“授”和学生的“受”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自主实验和学生的直接接受为主,部分教师甚至不做实验,直接引出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学生跟着抄写下来,回去后死记硬背。这样的课堂,做实验的是老师,讲课的是老师,知道现象的实际上也是老师,得出结论的还是老师,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动手的机会,师生之间缺乏沟通。这种接受式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丧失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将化学与文科等同起来,认为这也是一门靠背出成绩的学科,一段时间之后,不少学生就开始对化学失去兴趣,有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其实,就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正处在好动的年龄,他们对一门新的学科和实验是充满好奇心的。“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试”,对于实验现象,干巴巴地讲解和生硬地强迫他们去记忆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有演示实验的话,按他们的话说――看着就觉得好玩,而且对于实验,好动的他们绝不希望仅仅是充当观众,他们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动手试试,亲身体验实验成功的那种乐趣。这一点从平时的教学中是可以发现的。以上的情况在中职化学教学中也同样存在。所以我在化学的第一节课上都会强调以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除了几个比较危险的外,其余的都让他们自己举手上来做。因为这些实验我们每年都重复做,有些教师都懒得做了,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实验他们从来都没有见过,每个实验都充满了神秘感,让他们做,效果就不同了。在课堂的演示实验中,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手,那种期待、那种怕被其他同学抢先的表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经过一番实践后所得出的现象和结论,其可信度和印象肯定是机械式的讲授所无法比拟的。

所以作为新一轮中职课改实施者的教师,我们应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要为了多省下几分钟赶进度而省略掉实验不做,否则实验就失去魅力了。相反,应该以演示实验或学生探究实验为主,能演示尽量演示,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使我们的化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这样也才能与初中课改的要求一致。

二、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除了结合实验外,还应结合学科特点,多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中相关的生活经验加以引导、强化,同时应注意与初中知识的衔接。

初中课改的要求之一就是――知识点尽量能够贴近生活,并能应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这与新一轮中职课改的要求也相当一致。对于一门学科,学生最常提的问题就是:学了有什么用?很显然他们还没有把学科和生活相联系。对于化学学科而言,生活中处处是化学,对于生活中的某些化学现象,学生都略有所闻,比如:什么是白色污染,生活中的钢铁为什么容易生锈,“公害”,煤矿瓦斯爆炸,等等。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和经常听说的,但是对于接触化学不久的学生来说,一句“为什么”就可以把他们难倒,他们似懂非懂,想解释可是又解释不出来。此时强烈的好奇心理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异常高昂,他们迫切希望能学好化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应充分这些资源,多搜集和寻找与本节课相关的生活现象,让学生明白其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比如教学《糖类》这一节,在探究糖及其结构和性质的时候,我由生活经验引入,首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质可以称之为“糖”?接着深入引导学生思考:何为碳水化合物?再引入糖与生命的关系。这样不知不觉中“糖及其结构和性质”就已印入学生的脑海中。又如在教学《有机物》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联系初中《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知识,在初中的基础上加以展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在教学《溶液》时,教师可与初中的《电解质溶液》相联系,同时可利用生活例子――酸性土壤的改良,治疗胃酸过多为什么可以服用斯达舒或胃舒平;对于《胶体溶液》可提出:明矾为什么可以澄清浑浊的饮用水?对于《三大物质》可提出:怎样吃才能更好地促进身体健康,膳食平衡?每堂新课教师都应尽量去搜寻与生活相关的现象,让学生明白今天学的并不是纯粹在应付考试,而是在应用于生活。我也发现学生很喜欢上这种课,特别是后进生,对于他们而言,如果知识点和生活不相联系,即便是重点的知识,他们瞧也不瞧一眼,所以先上完知识点后再让学生去回答刚才课前提出的问题,这时候那些问题对于他们而言就小意思了,大家很踊跃地举手,都想把刚才想说又说不出的那些话给发泄出来,一人回答了,另外一个人觉得还不全面,还想补充……全班沉浸在学习的喜悦之中。联系生活,应用于生活现象让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目的、学习的乐趣,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当然,教师在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解释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再找找生活中类似的化学现象,举一反三,并逆向思维,反思生活中另类的生活现象。

生活的化学现象都是取之于“民”的,但是教师的个人搜集和全班级的学生搜集相比,显然后者更有优势,所以教师也应该向学生学习,借鉴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能解决问题,又能搜集问题,而且在引导学生逆向思考的时候,对于某些重点知识,逆向思维可起到加深和强化学生印象的效果。

三、为了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教师除了课堂实验外,还可将实验延伸到课堂外,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课堂只是学生学习一部分,将所学的知识联系生活,应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才是课改最终的要求和最终的方向,新一轮中职课改也与此类似,但更倾向于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中职化学教学也应与初中化学教学有机衔接。因此要让化学服务于生活,就要保证学生学好全部的化学知识;而要保证学生学好全部的化学知识,就要保持学生不是只对实验产生兴趣,而是要对全部知识都有持久的学习兴趣,否则一旦碰到没有实验的微观抽象知识,那就没有人想学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学会利用生活中的物质,开发家庭小实验,学生对课外的实验兴趣是很浓的。例如探究生石灰(食品中的小包干燥剂)和水反应的实验,用不同颜色的花提取色素自制酸碱指示剂,自制水果电池,自己配置缓冲溶液并检验它效果氮肥中含氮量的测定,蛋白质性质的检验,等等。对于抽象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知识,则可布置学生回去自制分子、原子结构的模型或模型图,使抽象知识直观化,这些课外小实验都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举办化学晚会、化学魔术表演、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学习园地等活动,这些课外延伸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做学习主人的乐趣,它们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等方面有其功不可没的作用,而且能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的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想学、乐学。

以上是我对新课改后初中化学教学如何与新一轮中职化学课改相衔接的几点看法,我将在各位同仁的教导下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更有效地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建平.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课程专家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3]中等职业学校化学教学大纲.2009.

[4]罗红.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初探.九年级化学培训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5]惠文伟.农村中学课堂探究活动模式的探讨.九年级化学培训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6]谭欣.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成长.九年级化学培训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7]齐主编.化学农林牧鱼类.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6月,第一版.

[8]张龙主编.化学通用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