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景区策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景区策划范文1
关键词:大连市;风景区;旅游交通;规划和建设;交通问题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正在逐年增大,在旅游高峰时期,大量旅客涌入旅游城市,造成旅游交通的阻塞,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大连是一个滨海城市,每年来游览的人数众多,尤其是节假日和黄金周期间,各个旅游景区的旅游交通问题频繁出现,如交通阻塞、交通服务质量不高和景区门口停车位不够并肆意停车等情况,从而让给旅游者的出行带来不便,影响旅游者的心情和旅游效果,为了确保游者的在旅游期间旅游效果最佳,使此次旅游圆满完成,以大连为例进行研究。从现状出发,再到问题,最后是策略。
一、大连景区旅游交通道路现状
1.车行道
车行道用于景点之间游客和供应运输,是旅游风景区内部的主要干线。旅游风景区内的车行道主要由主行道和次行道组成。主行道主要用于车辆行驶,次行道要求车辆限速,一般可以人车共行。车行道还需要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如景点站牌、交通标识,对于地形复杂的道路应设有警示牌和指示牌,从而确保车辆行驶安全。在适当地方可以加设监管人员,起到指挥交通和警示行人的作用。
2.游步道
旅游风景区旅游步行道和林间小路可以作为景区景色,引导游客,旅游步行道是游客参观游览的主要线路,一般不许车辆进入。风景区的步行道应遵从坚固、防滑、耐磨、平整排水体系好的设计原则,这样可以方便游客游览还保证游客游览中的安全。
3.特殊交通通道
特殊交通通道是指旅欧与风景区内部的特殊交通工具所使用的用特殊交通路线。常见特殊交通工具有索道、缆车、游艇漂流等水面交通工具,以及热气球等空中交通工具。这些特殊的交通工具应该由安全监测人员定期进行安全维护、保养,避免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受到危害。
二、大连景区旅游交通存在的问题
1.旅游交通与城市规划问题
旅游高峰期的游客出行加剧了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负担。在旅游高峰期,城市原本只供通勤交通使用的交通设施无法满足本地居民和游客的出行,势必会造成城市交通拥堵,导致旅游地交通混乱。
2.旅游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旅游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工具的使用所带来的污染,大量游客的出行必须有相应的交通工具来实现,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废气以及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极大地影响了旅游地的自然环境。大连原本是以美丽的景色,清新的空气以闻名于全国乃至世界,但是由于机动车量的增多,排放的废气严重影响了大连的空气质量,使得环境受到了巨大大破坏。
3.旅游交通对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旅游交通对旅游地居民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游客与本地居民对交通资源的争夺上。大量游客的到来,占用了城市的交通资源,而使城市交通设施对本地居民的服务水平下降。 因此,有必要对旅游景区进行相关研究,引导游客出行行为,实现旅游交通与通勤交通的和谐发展、游客与当地居民的和谐相处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景区旅游交通的安全问题
大连市作为旅游热点城市,前来旅游的旅游者络绎不绝,尤其是旅游高峰期,更容易出现交通安全事故。大连因地势的关系,道路上多是机动车辆,旅游高峰期,各个景点人流加大,拥挤不堪,人与机动车在同一道路上,使得交通事故更容易发生。同时,大连做为海滨城市,海上的安全事故也屡次发现,每年都会有人因溺水而丧命,做好海上安全急求,也是一个海滨城市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大连景区旅游交通发展策略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这意味着中国的旅游业及旅游交通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做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找出适合我市旅游交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已迫在眉睫。
1.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
提高可达性是改善旅游目的地开发条件的重要目标,也是旅游目的地旅游流扩张的前提条件。改善旅游目的地可达性有多种途径,如提高我市连接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中心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道路等级、提高运载旅游者的交通工具的速度与安全性、开展旅游直达运输以减少旅游中转时间等。[1]
2.加强景区旅游交通安全的管理
为了保证旅游者可以在风景区游览过程中保证其安全,制定一系列的旅游交通安全措施,例如交警应加强对重点路段、重点地区、高峰期时间进行督促检查,让驾驶人员提高安全意识,保证道路畅通。在风景区外可以张贴道路安全的条幅,让车辆经过风景区是可以注意到,减少不必要的交通事故的发生。
3.完善景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
针对旅游高峰期旅游交通设施不足情况,可以适当增加停车位,加强旅游交通的管理,防止出现景区门口车辆乱停和堵塞现象,从而确保旅游交通安全,保证游者的安全在停车场的另一侧是公交调配站,如果把此处的公交车调度、驻留移到景区范围之外,但始发站站点保留,这样既空出了场地作为旺季临时停车场使用,也满足了公交的正常运营。晚上景区闭园后,公交车停运时又可以作为库存公交车的停车场。[2]
4. 改善经营,完善旅游交通服务
旅游交通的服务对象是游客,必须适应游客多方面的需要,把“方便、快捷、安全、舒适”作为旅游交通的服务宗旨,不断改善经营,提高服务质量。[3]因此,旅游交通部门应以游客为核心,以便利为原则,以舒适为目标,达到安全、可靠、便捷、有特色,通过引进中高档的旅游车辆更新交通工具,加强运输管理,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优质的服务。[4]
5.循环原则,进行旅游交通规划
科学的旅游交通规划应遵循市场导向原则,创造便于游览、舒适、快捷、安全的旅游交通条件,以及“旅速游缓,旅短游长,旅中有游,游旅结合”的旅游交通环境。[5]为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旅游交通还要遵循适当超前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规划。
旅游交通规划包括对外交通系统和区内交通系统两部分。对外交通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相结合,具有足够容量和应变能力,高效率、多功能、立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区内交通主要游览路线能够便利通达各景点,保证使大多数旅游者能充分领略旅游地的精华部分。[6]加强综合交通规划,加快高速公路和主干线及出入口建设;加快铁路规划建设,扩大铁路客运站容量;挖潜改造水运交通,积极发展海港;积极发展航空运输,提高运力,切实注意保护好机场的周围环境,增辟国内和国际新航线,增加航班。[7]
四、结语
大连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景区的交通安全刚是重中之重,交通安全的疏忽,就是对旅游者生命的威胁,旅游交通的完善,不仅可以满足景区盈利,还可以让旅游者对大连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促进大连旅游业的发展。同时,我们可以学习国外优秀的旅游交通管理制度,加以改善,从而让其更适应我国的旅游交通现状,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交通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鑫.太原市旅游交通现状与对策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12(12):31-33.
[2]左忠义,张宏宇,隽海民.大连市风景区节假日旅游交通特征分析[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0(6):29-32.
[3]汪相征,宫晓刚.旅游景区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J].2012(5):9-85.
[4]何海群.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11):56-62.
[5]武虹剑.省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J].天津大学,2009(12):115.
旅游景区策划范文2
P键词:旅游景区;景区绿化;景区绿化管理
旅游景区园林的绿化,是结合景区土壤肥力、承载力、水源、景区规划等的工程,主要的目的在于给景区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可以起到调节景区温湿度、增加氧气释放、滞尘吸污、减噪杀菌的作用,品种多样,绿化面积大的园林还能为景区实现地下水回充。旅游景区园林的绿化,对于景区及周边环境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不可忽视。研究旅游景区园林的绿化工程管理,有助于景区加强园林管理,更好地发挥园林的功能,为吸引游客创造新的条件。
1.当前旅游景区园林绿化工程存在的问题
1.1施工队伍忽视设计图及绿化成活率
旅游景区的绿化比例从35%~65%不等,森林公园的绿化覆盖率较高。进行园林绿化工程大多依靠第三方承包公司委托的园林施工团队进行操作,这类施工团队的主要特点是管理不统一、施工不持续、素质水平不高。对景区园林施工产生认识误区,认为只要把树木、草地覆盖在景区内就行,忽视植被的成活率,造成植被栽种后管理维护周期长、维护不仔细等,景区内园林植物成活率低。造成旅游景区的绿化工程成本增大,一些引进的新型植被因护理不当而死亡,资源也因此浪费。
1.2绿化工程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
旅游景区的园林绿化工程多是承包制,由景区下方承包完成整个工程:采购――操作――验收――评估――维护。景区在验收合格后完成与承包方的合作,在后期的景区园林维护中,承包方产生消极怠工、维护不当的现象:一方面是承包方项目款到手后却不积极维护;另一方面是景区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游客作为景区的观赏者,对绿化工程、绿化植被的监督作用也是微乎其微。旅游景区将业务的重点放在拓展旅游项目,增加旅游人次上,无法建立一套系统的包含施工队伍、旅游景区、游客的监督管理体制。为了促进工程管理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虽然颁布了一系列管理标准和行业规范。但由于园林工程公司及工程建设单位对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园林绿化工程中出现有法不依的现象。
1.3绿化工程项目考评体系的缺乏
旅游景区的园林绿化工程周期短、施工频繁,是旅游景区建设、完善景区环境设施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旅游景区的园林绿化工程仅仅看中了表面,施工验收合格后绿化工程得以完结,对后期的工程考核缺乏制度和具体实施细则。对绿化工程项目考核体系的缺乏,容易造成施工团队的工程质量低下,总体效果不佳。缺乏考评,造成绿化施工工程的辐射效果低,长期缺乏考评体系,对旅游景区园林工程管理而言造成成本上涨,不利于园林工程的长期管理。
2.完善当前旅游景区园林绿化工程的策略
2.1提高施工队伍整体素质,加强考核
绿化工程的施工队伍是完成园林设施的主体,旅游景区需要加强与其它园林工程团队的沟通,一方面是扩展施工队伍的数量,以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是探讨管理方法,明确最终的施工队伍。坚持以优惠价格、高质量服务为前提,多甄选、多考核、多沟通的方式,确定长期合作的3~5个施工团队。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如部分4A级、5A级的景区,每半年可以举办施工团队的交流会,依据参会费用与施工队伍管理者协商,双方按比例承担。施工队伍委派施工技术人员前往参会培训,主要涉及设计图执行、园林美观、园林维护等操作性强的课程。加强旅游景区园林工程管理与施工团队的及时沟通,主要的做法有: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园林绿化施工过程是二次创作的过程,这与建筑工程只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不同,绿化施工必须体现绿化设计理念。因此,旅游景区园林工程管理必须做好施工前的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以便灵活处理施工中出现的突发状况。建立旅游景区长期合作的团队,明确施工队伍的施工习惯及常见问题,通过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渐弥补施工队伍素质存在的不足。定期进行人员考核,并对不合格的人员提出异议,为了确保施工质量,旅游景区园林管理部门对施工队伍的严重错误可要求赔偿。
2.2建立完善景区工程管理的监督制度
建立完善景区工程管理的监督制度是明确园林工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制度基础。监督的制度建立需要规范园林管理对绿化施工团队的监督管理及惩罚的细则,主要是明确施工工程队的权利及义务。增设园林施工队伍对自身工程的监督,确立奖励条件,并鼓励工程队伍提前报备问题或预见问题。如根据园林施工的条例,草坪、地被根域层生存的最低厚度为15cm,小灌木为30cm、大灌木为45cm、浅根性乔木为60cm、深根性乔木为90cm。植物培育的最低厚度在生存最低厚度基础上,草坪地被、灌木各增加15cm,浅根性乔木增加30cm,深根性乔木增加60cm。
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依照设计图纸及所栽培植物的特性而随意施工的现象,施工团队内部举报属实者将获得工程款0.5%~1.5%的奖励。景区园林工程的监督对于景区游客而言,主要是对施工后的评价及意见,监督,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后提出的宝贵意见对于加强园林的质量管理,提升旅游的基础设施等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景区园林的施工工程需要多方面力量的监督,景区园林管理部门需要确定30%~40%的工程款结算方式,利用工程的衔接时间,提高工程队伍维护植物效率,保证植被成活率,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最大限度地保证绿化施工的质量及达到园林管理部门期望的结果。
2.3定期总结绿化工程项目
旅游景区的园林绿化是不断变化的过程,主要分为园林绿化建设招标、园林绿化、园林维护、园林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等,旅游景区根据经营的状况和上级指示开展绿化工程项目,持续周期依据工程难易程度各有长短,一般为1周~6个月。所有工程项目结束后1周内进行整个项目的评估和相关考核。如考核中出现施工项目的现场处理不佳,考评打分后提出有效的指导办法:土方回填包含回填土选择和土方回填。(1)回填土选择:从工程外调入适合园林植物生长的好土,如砂壤土,并要保证土源理化性能良好。(2)土方回填:先用经纬仪测定位置,用水平仪测出标高确定主要标高点,并立醒目标桩,土方车运进现场后服从现场指挥人员的统一调度,确保卸土位置准确,避免乱堆乱卸。挖穴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中种植说明规范挖穴,坑径比根幅大10cm以上,坑深比根长20cm以上,使苗木充分舒展,垂直下挖、上下底相等。通过考核明确问题以便吸取经验,总结教训。
旅游景区策划范文3
关键词:洛阳市;花果山景区;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5-0063-01
花果山景区位于宜阳县西南部深山区穆册乡境内,是以展示自然风光和西游文化为主,集观光、避暑、度假、休闲、科考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距宜阳县城55公里,距古都洛阳89公里,西邻洛宁县,南毗嵩县。地理坐标为北纬34°17''~34°21'',东经111°48''~111°59''。景区总面积为18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31.8米,是黄河旅游线上一处不可多得的天然森林公园和疗养避暑胜地。在古代史书中,花果山与江西庐山、湖北武当山、河南嵩山等并称为“七十二福地”。花果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西游文化色彩浓郁。据专家考证,洛阳花果山就是吴承恩笔下《西游记》的创作原型。花果山还是《西游记》中孙悟空成圣之处,被人喻为仙山,1991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1 洛阳花果山景区发展现状
1.1 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花果山景区人文古迹颇多,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有着众多的神女传说,比如女几的故事、彭娥的故事、帝女姑瑶的故事等,还流传有众多的美猴王故事,当地居民世世代代都信仰和供奉着齐天大圣。风景秀丽的花果山,吸引着历代达官显贵、文人名士云游到此,西晋医学家、文学家皇甫谧,凉州刺史张轨曾在此隐居;唐代岑参、白居易、韩愈、刘禹锡;宋代邵雍、张耒、蔡襄;金代元好问;明代唐伯虎;清代吕履恒等都曾慕名而来,留下了许多文采飞扬的题咏之作和种种逸闻趣事。
1.2 自然生态环境优越
花果山景区山光水色,风景秀丽,蕴藏着丰富、秀美的自然景观。景区内风景随四时季节而变幻,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雪,主要景点有136处,花果山全境有水帘洞、石院墙、龙潭瀑、摞摞石、南天门、玉皇顶等自然景观,景色天成、气象万千,被誉为“雄峻赛五岳,奇秀冠中原”。花果山景区呈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4℃,是理想的避暑游览胜地。年平均降水量700mm~1000mm,景区内无污染型工业生产,日、光、水、气等完全处于原始状态,保存了原始森林的原汁原味,让人流连忘返。景区内森林茂密,平均覆盖率达92.4%。山上溪流潺潺,山山水相济,使人在山清水秀的境界中得到情操的陶冶。
1.3 地理区位优越,客源市场广阔
以花果山为中心,半径50km区域内主要城镇有栾川县、嵩县、洛宁县、汝阳县、伊川县;半径100km区域内的城镇有洛阳市、孟津县、新安县、偃师市等,区位优势明显。同时花果山又位于开封、郑州、西安、中岳嵩山、西岳华山之间,处于河南省“大黄河旅游带”和“伏牛山自然风光旅游带”的交接点上,且有八(新郑八千镇)官(卢氏官道口)线、安(洛阳安乐)虎(洛宁虎豹沟)线、南(渑池南村)车(嵩县车村)线三条主干公路与全国公路干线相连;洛宜铁路支线与陇海、焦枝线相接;洛阳飞机场距离宜阳县城仅40公里,与全国主要城市通航,形成了比较便利的交通网络,可为花果山景区旅游发展提供稳定广阔的客源。
1.4 特色不够突出,主题形象模糊
花果山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文化底蕴十分丰厚,西游文化色彩也是非常浓郁。但是在景区开发中,对历史文化品牌的应用、开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景区特色文化的包装展示水平比较低。近年来虽然在主题形象塑造上取得一定进展,但至今还未形成特色鲜明的花果山主题形象,缺乏对整体旅游产品形象的全面设计和规划,对花果山地区相关神话传说、名人骚客活动情况的搜集整理也还很不够。使人很难将其与《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形象联系起来,容易给游人名不副实之感。
1.5 管理机制混乱
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花果山景区的管理机制比较混乱,体制不够健全,景区管理还停留在较为粗放的阶段。目前,花果山景区名义上属于花果山管理委员会管理,但又在宜阳县林业局花果山林场范围,还处于穆册乡、张午乡界内,旅游局、林业局、穆册乡、张午乡都可以参与景区管理。各部门权利责任界定不明,存在多头管理,造成各职能部门的职能交叉和混乱,使花果山景区旅游开发和管理难成一体,明显制约了花果山景区的进一步发展。
2 洛阳花果山景区旅游发展策略
2.1 打造经典品牌,共塑旅游整体形象
旅游形象是旅游景区的生命,也是形成竞争优势最有力的工具。在未来的发展中,花果山景区首先要以其客观存在的资源为基础,充分挖掘本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特色和人文底蕴,重点挖掘西游文化,打造并打响属于自己的西游文化品牌形象;其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景观,保留景观的原始风貌,让游客感受大自然的伟大,激起游客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打造花果山的生态品牌形象;最后,从休闲的角度,应重视景区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体验性,用互动性和多元化的产品满足不同目标客源市场和客源层次的需求,打造花果山休闲品牌形象。总之,花果山旅游整体形象的塑造一定要把西游文化、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结合起来,由此不断缩短景区与旅游者之间的距离,以提高景区知名度和核心吸引力。
旅游景区策划范文4
引言
旅游交通是现代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交通运输一直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旅游地的交通发达程度直接关系到旅游者的总体消费支出,进而影响着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挑选与甄别。当今社会,高速铁路依托其速度快、效率高的优势已成为交通运输业的新宠。由于高速铁路是现代交通运输业新的衍生物,对于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前瞻性研究则显得极为紧迫和审时度势,这对于我市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素有“小皱鲁”之称的金华,作为浙江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浙中地区的中心城市,大力推行“旅游兴市”战略,扎实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产品体系的支撑力度不断加强,全市山水生态、宗教朝圣、古婺文化、影视文化、商贸购物、温泉养生等六大系列的旅游产品体系日渐完善。其中,以横店影视城、义乌国际商贸城和武义温泉养生为代表的影视文化、商贸购物、温泉养生旅游产品已经成为全省代表性品牌之一。
一、高铁对金华市旅游业的预期影响
(一)同城效应突出,改变客源市场的空间格局。高铁拉近了金华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热点经济区域的时空距离,极大地延伸我们旅游市场的辐射范围。便捷的交通将使得以往难以实现的跨省游变为感知上的短线游,高铁连接的相对发达的地区的散客化、同城化、区域化趋势更加突出,扩展了各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半径。2014年12月10日,随着横贯浙赣湘的“杭长高铁”顺利通车,极大地促进了浙江省金华市与赣、湘、皖等省份的区域旅游合作,在高铁沿线、长三角地区、内陆西部地区也必将涌起一股“诗画浙江、信义金华”的浪潮。
(二)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丰富旅游者的旅游内容。高速铁路连接的主要城市将会迎来环城市游憩带的空间扩张,以往的环城市游憩带或许将会出现空间扩展、类型增加等一系列新的变化,各种不同的自然、文化资源荟萃,让旅游者在观赏、探奇、娱乐、惊险中完成时空穿越中的心理体验。
(三)加剧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和合作,倒逼旅游企业转型升级。高铁的开通拉近了各景区之间的空间距离,使得处于买方市场的旅游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旅游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提出更高、更深的要求,而旅游线路的设计、跨区、县、省之间的产品组合必须通过区域联动,形成规模效应,实现互惠共赢。
(四)游客数量的分流将成为一种常态,行业、部门、区域间的替代效应的出现,从而对本市及省内外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运输业共同一体化的要求会更加强烈。因此,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加强不同行业间运输供求信息的沟通与宣传,尤其在加强互联互通制度上,通过多种形式的交通手段来满足不同旅客的换乘需求,开展旅游多元化、全方位的合作机制成为必然。
(五)促进旅游购物市场的发展。伴随着交通的便利,义乌与上海、杭州这些城市的经济关联将更为紧密,尤其在短途旅游购物方面,义乌周边的“1小时经济圈”将发挥更大的拉动作用,尤其是三四月份旅游旺季,能够带动更多游客前来义乌购买茶具、家具、工艺礼品、饰品、旅游纪念品等产品,促进义乌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市场的兴旺。
二、高铁时代的旅游业发展对策分析
(一)科学规划,统一营销。首先,我市旅游业应重点突出那些知名度高、能够代表区域旅游形象的景区,如对道教圣地金华山黄大仙宫的品牌营销、加快对九峰山4A景区的改造升级和双龙洞景区--尖峰山的高档休闲养生景区的配套完善等;其次,完善构建一个庞大的、集预订、食宿、车机票、交通等一体化的旅游集团化电子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集中营销的品牌效应。
(二)适应环保生态要求,提供多样化的旅游出行模式。除目前已具备的自行车生态游外,积极探索“高铁+新能源自驾游”旅游新模式,谋划“乘高铁・新能源新自驾・游金华”项目。金华已投放辆新能源汽车用于开展自驾游租赁业务,并逐步扩大规模,实现市域覆盖。今后将在金华市区及各县市均将设置租赁服务中心,实现异地还车,在主要旅游景区(点)建设充电点等措施。
(三)加强区域合作,注重规模效应。加强区域景区间的合作,使区域内各大景区形成一个互惠共赢的利益联合体,打破各自为政的僵化局面,形成规模效应,统一“打包”推向市场,赢得旅游产品时间和空间的最佳组合效益。
(四)完善接待服务,提供便捷交通。完善双龙洞、横店影视城、义乌国际商贸城的旅游接待配套设施建设,设立开通“义乌火车站―义乌国际商贸城―东阳木雕博物馆―横店影视城”旅游专线,形成以北京、广州、上海等大城市为中心的8小时城市群和打造浙中一小时交通圈,形成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等立体方位的省内、省际及全国的便捷、安全、高效的运输网络系统,使省内、省际各大景区之间的交通连线畅通无阻。
(五)促进商贸与旅游的结合。在保障义乌商贸城运输功能与集散功能的同时,须对商贸城及车站周边地区进行科学规划和整体改造,对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让旅游客人通过便捷的交通,提高旅游商品重复购买次数和旅游商品销售额,发挥商贸城对旅游的辐射效应。
旅游景区策划范文5
1.景区旅游与节事活动的关系
旅游节事活动较传统节事活动更为灵活,可以因地制宜,适时开展。同时往往需要常变常新,根据旅游市场需求,不断添加新的内容,以对游客产生持续不断的吸引力。根据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主题文化,通过详细的策划组织,不仅可以推销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强化旅游地的文化品味,还可以扩大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形象,增加游客数量,以获得涉及面更广,影响程度更深的形象推广效益。节事活动只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存在,对其主题性、参与性、娱乐性和地域文化的融合性等都有更高的要求。这些特点决定了节事活动在景区的管理和营销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可贮存性、不可转移性、生产与消费同时性。旅游景区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游客消费过程不同于其他,这同时也使得旅游景区营销区别于其他产品营销而具有特殊性。
近年来,国内的各大景区都依托自己的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节事活动的开发与营销,以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参与体验、宗教文化等为主题的节事活动层出不穷。旨在提高景区经济效益、促进景区设施建设和整体环境的改善、扩大景区知名度、提高景区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如新疆那拉提的天马节、吐鲁番葡萄节、青岛国际啤酒节等。这些旅游节事活动与旅游景区主体形象相符合,具有较鲜明的地方色彩,切合举办地的实际情况与风俗习惯,而且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娱乐性和观赏性,拉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举办地的形象,弘扬了地方的传统文化。
3.景区节事活动的现有问题
尽管各景区涌现出旅游节事活动的热潮,但是有创意的活动寥寥无几,反而跟风现象严重;有的没有充分挖掘自己的地方特色,主题不鲜明;有的举办时间过于集中,收效甚微。很多景区举办节事活动计划性很差,方法相对单调,手段比较单一;现场组织容易出现混乱局面,缺少应急预案;景区内外重视程度不同,配合力度不够;信息传播手段单一,宣传与营销脱节,活动后期经济效果不佳。像各类的以花卉为主题的桃花节、梨花节、牡丹展、展等,都自称是花卉之乡。既没有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主题不鲜明,也体现不出举办地传统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氛围。没有差异化,也就吸引不来游客。还有一些政府主办的节事活动,大都是按行政方式运作,上级分配工作,下级单位领受任务。由于单一的行政手段违反了多元的市场规律,造成节事活动的成本过高,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问题。
二、节事活动策划与景区特色相结合
1.策划主题与景区特色相一致
旅游景区在进行旅游节事活动策划中,节事的主题要体现举办地的文化特色,坚持创新,把握时代。以旅游景区的主题形象为中心,从节事的策划、活动的安排,到吸引新闻媒体的传播,都要服从景区主题形象,避免有损于旅游景区整体形象的情况发生。
2.景区节事活动策划的创新模式
(1)抓住活动,创意创新。旅游者在活动中感到的是动感和欢腾,在活动过后是愉悦和休闲。活动策划时要注意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要与节事主题切合,具有较强的市场运作能力。
(2)确定主题、做好文化。旅游的最终目的是寻求文化体验,而没有文化便失去了活动应有的内涵和感染力。节事主题要对当地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创新利用,要与景区所要表达的主题文化相贴近,要与景区旅游形象相得益彰。
(3)寻找元素、整合资源。景区的旅游资源是多维度的,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自然类的和人文类的。景区可以利用的元素相对广泛,可以是已有的,也可以是创造的。
(4)串连成线,做好安排。围绕主题,利用资源,设计多种类型和板块的节事活动内容,形成包括游览、体验、观演、竞赛等在内的主题支撑系统。同时注意活动安排的顺序性。
(5)精心培育,塑造品牌。景区节事只有通过品牌化运作和管理,才能形成持久的综合效益,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所以需要深入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创新文化表现形式,并把旅游节事活动做成一项真正的旅游品牌产品进行策划、包装和营销。
三、节事活动策划与市场营销相结合
节事活动策划不应仅是单纯的策划,策划的过程应与市场营销各个环节相结合,由此才能得出最适合景区的节事活动策划方案。
1.景区节事活动的市场细分
景区节事活动策划时需要前期确定市场细分变量,即活动类型、主题、影响力、规模、级别、地域、时间等;中期还需确定变量标准,即依靠调研分析或参考环境来划分变量的标准级别;后期根据选择的变量分析节事的属性特征,最终确定节事所在的细分市场。
2.景区节事活动的目标客户
景区节事活动的营销是把节事这种特殊产品交换给不同的目标客户(即:游客),通过满足不同客户的价值需求,以换取所需之物的管理过程。这就需要在策划时考虑游客决定是否参加某一节事活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很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需要、动机、收益期望、替代品和制约条件等。
3.景区节事活动的市场定位
在进行市场细分和确定目标客户之后,还需结合竞争地位通过SWOT分析来明确目标市场定位。经过充分考虑景区自身的追求及所具备的的资源和能力,明确是要做市场的领先者、挑战者、跟随者还是补缺者。
四、根据景区实际情况确定落脚点
旅游景区策划范文6
[关键词]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实施策略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1-0037-02
我国旅游业已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旅游业发展已成为带动区域统筹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化环境和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临潭县冶木峡生态旅游景区位于国家4A级景区冶力关景区核心区域,作为未来临潭县的龙头景区,其规划开发与保护对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冶木峡景区现状分析
临潭县冶木峡生态旅游景区所在的甘南州临潭县冶力关镇,距离镇中心2km,距离省会兰州154km,距离甘南州首府合作市90km,距离临潭县城87km,有省道311线通往康乐,临洮,直至兰州。景区内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全镇地处山谷地带,境内群山叠嶂,青松滴翠,绝壁耸立。主要景点有老虎口、天然巨型卧佛“将军睡千年”、喜泉飞瀑等景点。
2.设计策划
冶木峡景区旅游资源的一级市场主要是兰州市及周边城市,对其他州市和邻近省区的吸引力较弱,较远省份的游客多属偶尔到达,因此,寻求新的客源目标,有效开发旅游项目和产品,是冶力关景区旅游客源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2.1规划理念
2.1.1“逆向规划”理念
改变规划中最先确定什么地方可以建什么的传统思维定式,采用首先确定什么地方不允许,不可以安排建设的限定,然后再进行规划的科学方法。“逆向规划”就是优先规划和设计生态基础设施,包括:维护和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保护和建立乡土生态系统,维护和恢复湿地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保护恢复湿地系统,保护整体景观网络等。
2.1.2更新理念,体现3N理念
21世纪旅游消费的大趋势正从“3S”(Sea大海、Sunlight阳光、Sandy beach沙滩)转向“3N”是Nature(自然)、Nostalgia(怀乡)、Nirvana(涅)。推动“原生态的3N圣境”,通过重返自然和返璞归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人的情操得以升华。
以恢复原生自然风貌,鲜活的峡谷风情,宜人的接待环境为主线,不仅是新时期规划新思想的客观要求,是21世纪旅游发展的新动向,也是本次规划中需紧密结合的要素。
2.2以绿色为背景,以坡地为特色,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发展策略
2.2.1强化坡地应用
依托坡地北高南低的起伏地形,设计各类休闲、娱乐、商务、居住、健身功能设施。休闲项目选择上要突出时尚亮点,强化品质和特色,建筑选型上要展现当地民俗特色。
2.2.2绿色的要求
以峡谷和森林为背景,依托山水大力发展漂流等探险健身项目、登山步道系统等设施,适度开发,坚持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维系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使旅游项目拥有良好的视线和环境景观。
2.2.3疏密有致的开发
项目开发既要考虑旅游环境品质,又要兼顾土地的利益,因此,在规划中,要按照合理的开发方式进行,在北侧坡地功能区范围内采取低密度别墅和酒店宾馆形态,按照开发时序,实现有序过渡开发。
3.总体规划
3.1功能分区
本次规划将这个景区划分为四个功能片区,即休闲娱乐度假区,规划旅游接待、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功能板块;滨水娱乐和极限攀岩运动区,规划以户外运动为主题的旅游体验区段,给游人创造征服自然的体验感受,同时结合场地自然景观特征,设置以听觉、嗅觉为主的特色旅游体验;滨水休闲体验区,规划滨水休闲项目,如亲水平台、喜泉野外宿营等,打造以触觉、味觉为特色的旅游体验;山水幻境观景区,规划考虑过境交通的干扰,规划此区段以视觉体验为主,设置展现当地民俗文化和自然风景的情景剧场。
3.2旅游产品策划
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和市场需求特点,冶木峡生态养生旅游区旅游产品初步规划为三类产品,启动产品,以峡谷溪涧原始生态漂流子系列,通过整治河道,突出峡谷两岸自然原始风光,使旅游者既感受漂流的奇、险,又集娱乐性和教育性于一体;基础产品,依托绿色峡谷奇观,满足大众化观光旅游需求,相应产品主要有奇山异石生态观光、高原山地生态观光、森林生态观光体验、峡谷溪流生态观光体验;特色产品是依托绿色生态环境,以民族文化为底蕴,满足中老年高端旅游需求,主要产品有环境养生产品和风水养生产品等。
3.3旅游线路
省道311将作为旅游景区内部道路使用,游客从入口开始可分别体验徒步行走、水上漂流、空中索道、马车、电瓶车等不同的游憩方式。生态迷人的冶木峡让游客寻找山谷间的美丽,尽享峡谷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