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性学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历史研究性学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历史研究性学习

历史研究性学习范文1

1.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所依赖的重要资源,能否及时获取信息成为各项事业成败的关键,然而,信息化社会又是一个到处充斥着正确与错误的信息,精华与垃圾的信息的社会。因此,培养学生学会正确收集、辨别、分析和处理各种社会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而在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却很难给予学生这样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则有助于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学生在确定研究课题后,首先面临着资料的收集,而要收集到课题所需要的资料就必须思考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为了完成课题研究,需要哪些资料和信息?②可能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得这些资料和信息?③收集到的资料中,哪些是有用的?如何对资料进行筛选?④从筛选出的资料中,可以整理出哪些观点和事实?⑤哪些图书是我以后还可能需要的?哪些网址值得保留?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去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和知识,学会了用自己的脑子思考问题,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围绕课题,或上图书馆查阅资料,或上互联网检索资料,或到工厂企业、机关单位收集素材,或深入实地调查采访获取信息资料,燕把所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加工、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活动,从而培养了学业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

2.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必不可少,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即是:“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确立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因此,是否具备积极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培养现代人高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这不仅有利于课题的开展研究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学们通过与同伴分工合作、提出问题、制定方案、收庥信息、相互探讨、寻找答案直至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听取他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与他人达成一致,如何分享劳动成果。如我校高一年部分同学选定了历史科研究性学习课题《唐代服饰文化》,节同学们从以下五个子课题进行分工和研究:①唐代服饰的分类②唐代服饰的特点及成因③唐代服饰对日本的影响④唐代服饰与唐代政治的关系⑤现代唐装的美学价值,分到不同子课题的学生分头去收集资料,回来后共同分析讨论,筛选出价值的资料和观点,分析不足之处和改进的方法,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相互交流成功之处或失败之处,最后共同撰写出了《唐代服饰文化》论文。

3.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传统的学习活动过程大多局限在课堂,而研究性学习则更多地与社会实践、社会活动相联系。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访问、实地调查等学习形式,更多地更深入地接触了社会、生活、感知并了解社会问题,许多问题有了直接地感同身受,这是他们在书本上或教室难以学到的,从而激发了他们关心社会现象,关心他人,增强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以课题形式开展和研究活动的,通过学习和研究过程,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相应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使学生获得如何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学生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了怎样去获取所需的资料和信息,怎样对取得的观点和事实进行取舍,如何对自己的论点寻找论据,以何种形式如何形成成果,等等。由于有了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如2009级同学在确定《五星中学学生历史学习现状调查》课题后,首先,他们一起精心设计了一张内容比较全面的问卷调查表,对调查的项目、子项目和评价形式等进行了了认真的设计;其次,在回收问卷调查表后,同学们进行认真的统计分析并得出一系列结果;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讨论,同学们还采访了多位历史老师和有经验的班主任,并一起探讨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最后,同学们形成了论文作为学习成果,其中,提出了不少不乏真知灼见的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方面的对策,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5.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研究性学习以其独特的学习方式与过程,也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高尚的科学道德、严谨的科学作风、正确的科学态度和顽强的科这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同学们在社会调查访问过程中,接触了许多研究人员、科技人员和工作人员,深深地被他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严谨求实的作风所感染。

由于历史研究性学习选取了哪些具有浓郁人文信息的课题或项目,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选取经济史、风俗史、文化思想史可以使学生全面认识历史、陶冶情操,认识人类智慧力量的伟大,体验生活的丰富和美好的,选取为正义、为真理、为人类命运、为社会进步,为国家统一,为集体而奋斗而献身的课题,可以给学生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如通过《施琅与台湾》这一课题,同学们的心目中永远记住这么一位胸怀广阔的爱国将领,并为他的“平台”“留台”为实现国家统一不屈不挠的意志和精神品质所感染。

历史研究性学习范文2

【关键词】 历史研究性学习;关键;选题;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1-0047-02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作为重要内容。我国正在实施的课程改革顺应了世界课改的发展趋势,2000年1月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把“研究性学习”列入了课程计划。2001年4月,教育部又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该指南明确指出:“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的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来说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的探索、学会如何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

就历史学科而言,它的研究性学习目标是: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体表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史学研究的情景,引导学生参照和运用史学研究的方式,发现和确定问题,学会搜集、分析、鉴别和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有关方法探究、解决问题;以及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从社会和生活中选取专题进行研究,以激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可以说是“前无来者”,给我们广大中学教师带来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创新活动机遇的同时,又让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性课程的指导实践后,我想谈谈对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1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由以前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将所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键在于教师的转变。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

首先教师必须具备新的教育理念。为了跟上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面对当今知识信息急速膨胀、更新的现状,教师自身已有的知识已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具有绝对优势,更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需要。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更要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历史教师要认识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提高人文素养。

其次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中,不存在权威,教师不能像传统教学中那样以“师道尊严”的角色居高临下,而是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成为与学生平等对话、合作共助的朋友,为学生提供学习历史的方法以及增强历史思维的能力。

最后应加强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的主导作用。从确立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到推进研究过程、最后的评估总结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如何指导,将是整个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历史知识薄弱、知识结构不完善,有些学生不重视“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有些学生缺少正确的“史观”指导。这种种情况,都需要教师适时地加以正确引导,引导他们了解“全球史观”、“文明史观”,以此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一起开发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2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开展研究性学习,选题是首要的,但学生往往无从入手。因此可引导学生利用好所用的历史课本,借助教材内容形成课题。

新编高中《历史》教材依据“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以改变课文体例为突破口,新教材无论从内容精练程度、插图设计方式、活动安排顺序及活动方式都体现出对学生能力培养、学法引导、自主探究精神的重视。新教材的“学思之窗”“学习延伸”“争鸣”尤其是“探究活动课”就为研究的选题提供了直接参考。例如,《历史》1第一单元就“建议同学们结合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特点,从地理、政治、历史等多种学科综合学习的角度,来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比较中外古代政治制度的异同”“建议参观历史博物馆和文物古迹,以增强对政治制度演变的感性认识,同时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辉煌成就,感受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自豪感”。这些就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研究主题、研究角度、研究方法及研究手段。

同时,选题的广度要适当。在所开设的《历史人物评价》课题组中,有学生选定了《武则天的千秋功过》作为课题。很明显这样的课题范围较大,所涉及的范畴太广,几本书都无法完整论述武则天的功过是非。因此,就必须在大范围中确定小范围,在小范围中研究小专题。如果把这个大课题改为《试析武则天的用人政策》,就使研究方向更加明晰,搜集资料更加集中。

3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能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它不同于一般学科教学是通过考试、依据考试分数来进行评价,它重在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即重视学习、研究的过程,而不是具体的研究结果。

评价首先要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在具体的研究阶段、研究过程中,每一步都必须明确目的,每一项活动才能针对性地开展。其中重点要做好开题、中期和评价。开题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的意识和能力。中期评价主要是检查学生如何实施研究计划和如何积累研究材料的情况,以及如何解决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等。结题评价重在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情况、资料积累情况、结题情况等进行评价。

在具体指导《十年的反思》课题时,与小组成员就制订了几个阶段性的研究目标,并根据研究目标的实施情况对小组成员进行过程性评价。在开题阶段:每个小组成员需要明确为什么要选择这一课题?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想了解中的什么?这样的课题对当今社会有什么指导性的作用,或者是留给了我们什么?中期评价就是检查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是否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具有团队精神。并分成收集图片组、收集文献资料组、收集影音资料组、走访经历的老人小组等,每隔一段时间要小组成员交流各自收集到的资料和感想,再由组长总结每个小组阶段的研究收获。正是把评价贯穿于小组成员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才能得以逐步转变。

其次评价要重在激励。因为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和个性发展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研究性学习中会产生各种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是不足为奇的。为此,教师就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而必须以学生参与研究的过程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依据,对每一个参与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只有多承认、多肯定、多激励,才能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就比如《十年的反思》这一课题,课题本身涉及的是一段动荡的中国现代史,学生在研究活动中所能收集到的是有限的资料,在学术观点方面也很难看到新的突破,再加上学生的时间、精力有限,许多问题无法深入钻研。因此在评价时一定要多激励、多肯定,看重的是通过这次课题活动,学生了解了如何收集历史资料,从哪些方面来收集有关的资料?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如何正确地进行辨析,去伪存真?学生从纪实文学、人物传记、回忆录、图片、诗歌、影视剧……这些方方面面有关的信息中,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这也就达到了开设历史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成宝. 浅谈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误区[J]. 池州师专学报. 2006.(04)

[2] 赵崇. 论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史料的地位与作用[J]. 成都教育院学报. 2006.(10)

[3] 费列花.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J]. 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06.(01)

[4] 方伟君. 开发乡土资源,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07)

[5] 朱心明,郑莹. 对历史类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几点看法[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01)

Historical investigative study several ponders

历史研究性学习范文3

本阶段首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布置研究任务。一般可以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指导学生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帮助。学生要积极探索,搜寻相关的资料,进入问题情境状态,在自我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出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最基本的研究目标,并拟定初步的研究计划或方案。

二、实施阶段

本阶段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步骤一般为确定课题、研究讨论、撰写论文。但在具体操作中,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科目设置不同的程序。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结合历史学科和学生的能力情况,制定了“确定课题、文献研究、小组讨论、撰写论文”等几个步骤。以现行高中一年级历史中对的研究性学习为例,谈谈我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步骤:

(1)确定课题。开展课题研究,选题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我给了学生指导,并专门讲了“课题的选择”,于是学生终于定了课题,有的同学集中研究两次工业革命对的影响;有的同学集中研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且题目也定得很细化,如写对、近代教育、近代军事、近代交通、近代思想文化、近代科技等各方面的影响的;也有的集中研究“‘剿发捻’是主要目标还是‘勤远略’是主要目标” 等等。学生定的这些研究课题从不同侧面反映出的兴起、内容、影响。选题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于的研究,使学生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了一次补充认识。

(2)文献研究。课题确定后,第二步就是文献研究。除了学校图书室提供的资料外,主要是发动学生利用休息日从家庭、社会中获取有关资料,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摘录下来。另外还安排了一些时间让学生上网浏览查询,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

(3)小组讨论。这一过程,老师主要指导学生按课题组进行研讨,其目的是使各小组的成员能深入了解课题,并对所研究的问题达成共识。老师对各课题小组进行指导,提出一些科学方法,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有原则的引导。组员们则对前期的文献研究做总结,对论文的框架及内容达成一致意见。这一阶段最大的收获就是学生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通过交流讨论达成共识,这就为下一步圆满地完成研究论文奠定了基础。

(4)撰写论文。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道工序。从实施效果来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很高,进行了较为认真充分的准备,学生们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通过交流讨论达成的共识,都写出了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对于所获得的资料进行了综述,更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且观点鲜明、论述充分,其中不乏个性创新。例如,教科书上仅涉及了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筹划海防四方面的内容,而学生在研究基础上提出还开展了其它活动。

历史研究性学习范文4

一、以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而传统观点的误区认为历史课就是背背而已,又使学生对其难度认识不够,所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例如学习《动荡的中东》一课时,向学生提问中东地区的矛盾有哪些?如何正确认识“历史”这个因素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讨论的效果不高,我抓住这个机会进行启发提问:回顾中东地区的历史?引入四次中东战争。理解了历史的因素。

除了精心设疑之外,我还鼓励学生质疑。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我依据这一理论,大胆的鼓励学生提问题。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采用竞赛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二、以论导之,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已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例如对于苏联的解体,可以由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苏联会解体吗?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三、以动引他们,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在课堂上,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习展示的平台。我们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品尝成功的喜悦。

四、研究性学习方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历史基础性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性探究方式。

在基础课教学中,对象是全体学生,教学目标关注的是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般不适宜进行全程的历史课题研究。但是,在教学中可以以问题为线索和手段,注重知识的因果联系和结论得出的过程,培养学生思辩的综合分析的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观念。可以实际运用的具体方法有:1)问题诱导。教师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构成一个知识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解答系列问题,自然经历了一个由分析得出结论,从现象到本质的简单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观念。2)质疑提问。鼓励学生对教材的定论和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也鼓励学生突破教材与课堂的局限,提出更有深度和广度的可研究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研究历史的欲望。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对一些有一定深度与广度,又缺乏定论的历史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形成一种既分享合作,又质疑争论的课堂研究气氛。4)研究作业。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向学生提供诸如参考书目,相关网站名称等信息,让学生根据兴趣,就教学内容自己发现和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并尝试通过各种途径解答这些问题,初步培养历史研究的能力。

2、历史拓展性课程教学中的主题性研究方式:

历史拓展性课程教学的对象是对历史学科或历史学以致用某一领域有强烈兴趣的一部分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最基本、最有效和最持久的动力,主题性研究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较高层次的研究性学习,该模式的含义是:

(1)确定一个开放性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可以由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和学生情况来确定,也可以由学生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讨论决定,后者更具学生的自创性。主题必须是开放性的,有选择不同角度和层面的空间。如:诗歌与历史,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世界宗教史话,我的历史观等。

(2)学生选择研究去向和组织形式。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个人或2―4人的小组为组织形式,在研究主题下,按自己的兴趣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选择想要研究的问题,比如在主题“巴勒斯坦等以色列问题”以下,学生提出了:“古代犹太民族的历史”、“欧洲排犹思想的由来与发展”、“犹太复国主义的由来及影响”、“美国在巴以冲突中的作用”、“巴以问题最新进展与预测”等问题。

(3)搜集和处理信息,并形成研究报告。

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图书文献、报刊杂志及互联网等)和各种途径(社会调查,专家访谈等)广泛收集资料,并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报告。

(4)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完成主题研究。

在课堂上,学生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师生共同研讨总结,形成对研究主题比较全面的认识。

3、学生自选课题研究方式

指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选择历史的或与历史相关的课题,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研究,并完成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它的基本过程是:

教师:选题指导――审定研究方案――提供方法指导――指导论文写作――论文评定

历史研究性学习范文5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职业院校 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大纲要求“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即在历史学科中进行研究性学习。为便于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大纲在最后还附有“研究性学习课题参考题目”,并说明“教师和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更具体的研习题目,并确定研习的方式。”

职业院校历史研究性学习,是职业院校历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职业院校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职业院校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从历史学习和社会现实生活中选择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以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个人与他人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模式。教育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素质有所提高,历史学科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人类创造的全部文化,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都蕴涵于历史知识之中。历史教学中的文化素质,包括互相连接的三个方面内容:基本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知识的方法和技能、用历史意识考察社会和认识社会现象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与传统学科教学评价有很大差异,传统学科教学评价的主要特点是重结果、轻过程;研究性学习更多的是关注研究活动的过程,强调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以及学生搜集、分析、归纳、整理材料的过程。历史学科的综合性特征,要求历史课研究性学习必须立足于历史学科与其他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的综合,淡化学科体系,围绕研究的问题,组织多层面和跨学科的知识内容,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只能记住七零八碎的一大堆历史知识,却不能掌握拓展和应用方法的学生,是不能算是有历史文化素养的。把历史知识割裂成碎片的题海战术,用短期突击去死记硬背成堆历史知识的方法,不能称为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基本情况,让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因为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2.提高学生道德素质

在历史教学中,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遗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其他的任何学科都无法与之相比的。研习历史,一是为人生,二是为社会。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处世为人的教科书,历史教学中道德素质内容几乎无所不包。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探索社会发展的规律,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能使学生认清社会发展的规律,做一个顺应历史潮流的人。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如何对待社会政治、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并与之和谐相处;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历史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要督促学生去关心国家和社会上的大事,强调理论与科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如法治观念的加强、环保意识的提高等都涉及到伦理道德问题。通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最终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3.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认真、扎实的探究,养成求严、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培养自己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品格。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在挫折与成功中得到了锻炼。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这两种能力的机会不多,而研究性学习则提供了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使学生学会交流信息、分享大家研究的成果,培养和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这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职业院校历史课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综合性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人文社会科学,要具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素养,自然离不开历史知识,即使是研习自然科学,也得从历史中去寻求依据。历史是一团活火,谁都可从它那里引取火种。历史学科的综合性特点,要求职校历史课研究性学习中,必须立足于历史学科与其他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的综合,围绕研究的问题,组织多层面和跨学科的知识内容。

综合性学习强调教学要体现主体性、体验性、个性与感性的特点,重视学生的自我表现及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上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从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的角度,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内容的综合性、途径的多样性,使内容更契合当前社会对职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要求。

2.开放性

职业院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内容应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广泛地选择学习内容,及时汲取最新信息,用已有的知识去自主发现新的知识,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所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研究的内容既可以是新兴学科,也可以是传统学科;既可以是自然科学,也可以是人文社会科学;既可以偏重于社会实践,也可以是偏重于文献研究或思辨的。历史课教学应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时空观,创建开放式的育人环境,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历史文明,关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以适应开放性社会的发展趋势。

3.实践性

历史学习离不开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历史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学生亲自参与探究、调查、讨论、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而且提高了其实践能力。

(1)历史课要及时吸收,并让学生关注到动态的社会发展变化的信息,突出时代性,体现社会的时代动感。通过学生对重大历史题材的关注,使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逐渐形成在学习和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的欲望。

(2)面向社会,融入社会大课堂。知识经济时代使人的发展越来越成为教育的目的,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素质要求,就必须把握历史课教学的时代性,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核心。因此,历史课教学有必要将学生从课堂引入社会,课外实践活动具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参观古迹、考察历史文物、请当事人回忆历史事件、上网等。

三、职业院校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1.比较法

历史教学大纲体现的精神是古代史为近现代史服务、外国史为中国史服务,充分体现了历史的借鉴作用。而借鉴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比较,通过古代与近现代、世界与中国的重大事件、著名人物的比较,才能使学生最终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在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的设想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2.综合法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能融会贯通,将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相联系,在互为因果中去考察历史的演进和变化。

3.归纳法

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特别注重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历史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模式,评价目标重在过程而不在结果。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参与问题设计、查找资料、开展社会调查,最终归纳整理这整个过程。有些历史事件的本质往往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同一事物的不同现象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往往可以通过这些现象揭示并把握事件的本质。通过归纳整理,使学生了解史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

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根据教学的主干知识,呈现一个需要学习研究的问题(课题),让学生围绕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展开各种必要的学习探索活动,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异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研究性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部分教师思想观念不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有的历史教师认为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习,难以适应角色变换,教师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难以发挥。

2.社会和家长对研究性学习应有正确的认识

虽然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品质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却很难被社会和家长所接受,他们认为孩子没有必要这样学习。

3.课题内容选择切忌偏大,应结合本地实际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一个学习过程,它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选择何种课题,切忌课题内容偏大,应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使学生有较大的思考和活动的空间;切忌课题价值取向偏重,过重则中学生不易把握和操作。

历史学习的社会功能是“以史为鉴”“古为今用”。职业院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应结合本地实际,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历史课的综合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广大教师应努力调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淳,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历史研究性学习范文6

一、教师要充当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既无教学大纲,又无课本的开放性课程,学生的学习行为已远远地超出了课本,不是以前的那种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做文章的形式,而是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并经过社会实践不断地解决问题来实现学习目的的,这就决定了教师及教学行为都要有根本的转变,“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必然会被打破,此时的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参谋”“教练”“陪伴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如何指导学生呢?首先,应重视把握好指导的“度”。因为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如果指导“过度”,势必会偏离这个目的。如分析中国现代史中的的历史意义,就要客观地、正确地、辩证地分析其历史教训,应切实指导学生把握好这个“度”。若学生不根据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行分析,便会走入歧途。其次,教师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指导,进行“宏观调控”。可以集体指导,如举办诸如“如何搜集历史材料”“如何分析历史数据”“如何根据历史图片来揭示一定的历史现象”,也可以针对学生个别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例如,有关“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这一课题的探究,在探究中教师可给学生适当的引导:第一,面临新形势,提出了怎样的近代化思想?

第二,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怎样的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第三,怎样促进了中国的产生?

第四,怎样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第五,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六,怎样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

第七,怎样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经过学生广泛收集资料和认真分析,以上所有问题逐一得到了圆满的答案。下面我就学生分析“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的答案做一介绍:是一场没有成功的近代化运动,但在30多年的时间里,它仍然取得了一些成果。

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各地先后创办了大约20个制造枪炮、弹药和船舰的近代军用企业,40个近代民用工矿企业,还修筑了共计477公里的铁路,架设了沟通全国主要省份的通讯线路数十条,基本上形成了全国的电讯网。

使中国破天荒地出现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曙光。如果没有,古老的中国要出现这样的曙光,不知还要推迟多少年。经过多次失败,洋务派逐渐摸索到了一些办厂经验,并在后来的经营中加以改进。这些经验教训,对稍后出现的的成长是大有稗益的。通过这一课题的探究,学生们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要善于学习和积累,做学者型教师

教师是学习者的角色体现在每门课程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有些人说历史是死东西,只要记住了历史事件、年代,就不用再浪费精力了,说这种话的人也许是真正不懂历史的人。时代在进步,研究在不断地创新变化,如果你把20年前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和今天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它们确有不同,那也就说明一个问题,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对一些历史问题会做出更合理、更充分的评价。同时,历史研究性学习中,知识点不仅仅局限于历史这门课程,而且还会涉及地理、政治等各门学科。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广泛涉猎、善于积累,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历史专业知识,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教师的适当参与也是不可缺少的

作为学生来说,对某一个课题有了兴趣,喜欢钻研,这的确很好,但只有强烈的兴趣还是不够的。因为学生毕竟对课题的学习目标和过程的认识是有限的,他们还不能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和组织学习的全过程及具体的环节,因此教师的适当参与也是不可缺少的。

如何参与呢?要把握参与时机,当学生无法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时,或在学生偏离这一课题时,或在学生以应付的心态来面对这一个课题时,教师就应参与其中,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既不可提前参与左右学生的思想,也不可末尾参与让学生产生不良情绪。要以热情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分析、探究。例如,学生们对《连云港乡土历史研究》这一课题很有兴趣,我让他们分成组,从地理角度、历史角度、建筑、名人资源、乡土特产、交通、每年旅游的人数来进行实地考察、搜集资料、调查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参与了个别小组的活动,发现研究性学习确实“把施教的光芒辐射到了全体参与的学生”。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特的才能和志趣,塑造学生的个性有重要意义。

四、要尽到教师促进者的责任

为了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还必须是一个促进者。因为研究性学习和一般的科学研究有着本质的不同,科学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别人还没有涉入的未知领域的规律,而研究性学习是为了强化学生不断学习的愿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