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

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范文1

引言

档案管理不仅能够起到保护档案的作用,更能够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进而使档案存在价值得到发挥。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分类、编号,以便于管理和使用。高校毕业生档案是国家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高等人才信息的第一手资料。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已成为最为宝贵的资源,人才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和财富,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毕业生档案是人才选用的重要参考。但随着近些年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毕业生档案数量和信息量越来越大,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面临挑战。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现状并不理想,各方面都有待完善。

一、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送工作的意义

高校毕业生档案属于既要文件,记录了学生主要经历、政治面貌、社会关系、学历职称、个人信息、工作履历表等信息,具有法律效益,是毕业生社会活动的重要依据。毕业生档案由学籍档案转换而来,由学校交转递毕业生就业单位或人才交流机构管理,若无就业单位则由学校免费保存两年。毕业生档案转递需要按照《就业协议书》签发《报到证》,完成转递档案[1]。若就业单位是国有企业或企业事业单位那么档案转递到工作单位。如果是非公有企业,那么档案转递到人才交流机构。若离校未就业,则转递到户籍所在地。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不论考研、出国、就业都需要用到档案,如档案丢失便无法办理相关证明。对于企业来说,通过毕业生档案,用人单位可以对学生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了解,是用人的重要依据。可见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当前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高校毕业档案特殊性的重视

高校毕业生档案与其他档案不同具有一定特殊性,有着流转速度快、流动性强等特点,管理复杂性要远远大于传统档案。通常情况下毕业生档案多保存在生源地、用人单位或人才交流中心。但近些年,我国毕业生跳槽率明显增大,档案管理、转递工作面临着新问题、新情况[2]。但当前我国在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方面并没有正确认识到毕业生档案的特殊性,工作开中存在着不重视、敷衍应付等现象,管理方式粗放,一些时候甚至不能保障毕业生档案完整性。

(二)不规范

虽然我国已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但仍没有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规定,当前我国在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方面,管理体制十分混乱,并且缺少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多没有接受过专业档案管理的系统培训,并不具备专业档案管理技能和知识,这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转递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中时常造成学生档案的遗失、损坏。

(三)管理方式落后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范围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档案信息量越来越大,档案管理、转递工作复杂性也随之提高。但当前大多机构在高校毕业生管理中仍停留在老模式、老思路当中。当前不仅学生档案信息化程度不高,且管理中也缺乏对信息技术的运用[3]。传统人工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日益复杂的档案管理工作需求,传统人工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也较容易出现纰漏。

三、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改进思路

(一)正确认识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

想要提高我国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质量,就必须正确认识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的特殊性,提高对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的重视,积极改革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为其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加大投资力度强化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现代化管理工作模式,从而实现高校毕业生档案信息化。信息化管理不仅管理效率更高、速度更快,且更加方便、可备份,不易丢失。

(二)健全管理制度

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体制混乱,档案管理、转递工作有效性差和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有着直接关系。想要提高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水平,就是建立起科学、合理、规范,符合毕业生档案管理特征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保障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的顺利展开,利用制度增强工作人员责任心,提高工作有效性。制度不仅能够为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更能够有效协调各相关部门工作,使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三)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是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开展的核心力量和前提基础。如果管理人员自身不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便很难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质量,必须要从工作人员抓起,工作人员素质直接决定管理效果和管理有效性。所以必须要先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素质,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使其熟练掌握毕业生档案管理技能和知识,保障毕业生档案管理、转递工作的有效落实。

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范文2

针对目前高职高专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我们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人事档案重要性的宣传与教育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和人才服务机构,应该向毕业学生大力宣传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提升他们对人事档案的认知度,在毕业之后充分做好相关的档案转接工作,掌握档案的所在地;及时与人才服务机构保持长期的联系,进而有效地降低档案的遗失和销毁率。

2.做好充分的联络,保证人事档案的完整性人才服务机构要强化责任意识,对人事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对来了解档案去向的学生,要细心地服务,并做好档案的调取工作。对已报到的学生,应做好相关的手续办理登记工作,并与学生之间取得长期的联系。对不能及时将毕业生档案转出的,应与用人单位和学生本人保持联系,以便后期将档案转入。一旦毕业生的信息发生改变,应与人才服务机构及时取得联系,并且需将毕业之后的各项信息也纳入到人事档案,保证人事档案的完整性,并提升它的利用价值。

3.提升人事档案的转接质量造成档案遗失的主要原因是人档分离,而根本原因就是办理档案转移的程序繁琐,浪费经历和时间。因此人才服务机构在人事档案的转移办理方面要及时,或实行远程办理服务,通过邮寄来完成相关的办理,进而提升学生的档案管理意识。

4.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人事服务机构是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诞生的,它也可以视为一种社会流动人才管理部门。而人事档案就是实施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人事服务机构、毕业生以及高职高专院校之间保持联系,完善人事的内容,对人事档案的管理与转移进行全方位,有效提升人力资源利用率。

5.改进档案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与服务内容一般情况下,高职高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主要由人才服务机构代为保管。因此,人才服务机构必须掌握社会对人事档案内容和信息的需求,及时和学校沟通,并填充内容,使其信息具有完整性,进而提升档案的价值。在服务的内容和机制上,使其更加全面和完善,如参加各类考试资格审核、党团组织关系管理、转正定级、养老保险以及聘用合同签证等,这样才能体现出档案的真正价值,使学生纷纷加入到存档的队伍之中来。

6.用人单位应重视档案的建设与延续企事业单位应将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各个阶段的个人信息及时记录进去,包含的内容主要为业绩、综合素质与能力、评价、工作中的表现、经权威部门认定的业绩考核信息以及工作的变更等。使个人的信息能够完全被社会最大化地掌握,并使档案的内容一直处于动态和不断丰富的过程,提升它的实用价值。

二、结语

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

1对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的正确认识

第一,学生档案是学院档案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强管理,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的研究和应用价值。第二,随着高职院校建校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增加,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应征入伍、出国留学、考公务员及就业渠道的多样化,档案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学校管理好学生档案,能为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便捷。第三,档案管理也反映了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以及对高职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第四,高职院校学生档案是高职院校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高职院校评估和升本过程中,档案直接记载学校教学历史,反映学校教学工作全貌,记录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五,高职院校学生档案中记载着学生在各个时期的学籍卡、成绩单、奖惩证明等,主要用于毕业生的转正定级、工龄计算、社保福利、因公出国政审等。因此,建设、管理、使用好学生档案是高职院校应尽的义务。

2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往往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管理以及招生就业上。在学生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管理不够严格、程序不够规范、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

2.1档案管理意识不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与高校有着一定的区别,往往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档案管理不重视甚至是忽略。很多学校对档案管理不重视,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材料的收集和整理不及时,通常是在学生毕业时才完善归档材料,出现问题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大多数毕业生对毕业离校后的个人档案流向、人事托管等事项缺乏了解,可能影响到毕业生的户籍去留,更直接影响他们上岗后的社会福利待遇、职称评定等问题。加上社会造假成风,很多学生为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篡改成绩、私自填写评语、夸大事实。

2.2档案材料内容不齐全。学生档案归档材料应包含:学生登记表、学籍登记表、奖励处分材料、军训成绩、入党和入团相关材料、学年评语表、计划内学生高考成绩单、家庭情况调查表、体检表及相关材料。多数高职院校在学生档案材料的归档方面,对归档的范围没有明确的要求,已归档的材料达不到真实、完整、规范的要求,全面反映学生素质的客观材料不完善,多主观评价的内容,反映学生成长轨迹的客观材料不足,对学生所做的操行评语过于简单。特别是个人素质、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诚信等方面的信息材料过于粗略甚至是缺失,而这些往往是用人单位在选用人才时最为关注的信息。

2.3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的手段落后。高职院校大多不设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且档案管理的方法较为落后,没有科学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致使学生档案材料杂乱或缺失。

3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加强和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各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制订出可行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细则,保证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设置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负责制,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提升档案管理工作地位,加强档案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创造出“人人参与、人人重视”的工作氛围,使学校的工作人员都具有档案管理很重要的意识。要使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学院应当设立专门的学生档案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制度,且要把这种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推行到各系(部),使各系(部)的教师及工作人员都重视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各系(部)都应至少有一个专门负责学生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的人员,让其配合学院档案管理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以保障学生档案的完整性。

3.2增强档案意识,宣传引导毕业生保管好个人档案。一方面,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通过对档案的合理利用,促进其档案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档案的管理和维护。让学生认识到个人档案的重要性,因此,自觉重视档案材料的填写,能如实填写档案内容,且书写清楚、格式规范,档案制成材料符合要求。引导毕业生重视自己的档案,减少或杜绝“死档”的发生。另外,对于高职毕业生的档案,高职院校要做好档案转递工作,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需要加大对高职毕业生的服务力度,为毕业生提供档案托管、人事、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等服务,其中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以适当减、免收档案托管等费用。

参考文献:

[1]杜君芳.简析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的管理[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8,(04).

[2]吕文花.高职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世界.2008,(05).

[3]李凤琴.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档案.2008,(08).

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高校;学籍档案管理

高校学籍档案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成绩、思想表现、评价等一系列真实记录,档案通常由学校教务处或者学生处保管,学生毕业后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者人才交流中心保管。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报名注册登记表、个人基本情况表、学习的课程、考试成绩以及学籍异动情况记录等。学籍档案会作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学校检查、审核毕业资格的重要依据。俗语说得好:自己的历史自己写!正是学籍档案最真实的写照。对于做好高校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体会:

一、健全学籍档案管理制度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但普遍高校各系院都没有完整的建立学籍档案管理制度,有的是制定的标准有所不同,缺乏专业的学籍档案的管理标准和规范。这就导致人员以及部门之间在收集整理数据时相互推诿,特别是出现问题时,更是相互指责。因此健全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划分责权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必要的专业档案管理岗前培训

高校的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人员都身兼数职,普遍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管理水平较低,仅靠自身的实践学习难以迅速达到目前学籍档案管理标准,对上岗之前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扎实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今计算机被广泛应用到学籍管理中,计算机新技术掌握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对学籍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管理工作人员应提高对学籍档案管理的认识

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高度重视这项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要及时学习新的档案管理知识更新档案管理的新观念,提倡改革学籍档案管理模式,在新形势下充分重视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主动增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此外,领导也应对学籍档案保存形成规范性的意识,有效的管理机制、人员培养及激励机制等相关体系,激发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还应利用各种渠道以及各种途径大力宣传高校学籍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广泛提高高校学籍档案的意识。

四、及时做好学籍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时的档案交接工作

随着岗位聘任或者自身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者也会出现人员流动,并且人员流动情况比较复杂。如果没有及时做好档案管理的交接工作,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籍档案出现偏差或者信息不完整、不准确,有的甚至导致档案信息丢失。所以及时做好学籍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时的档案交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领导牵头做好档案交接工作,工作人员写好交接清单,交接人、接收人以及监收人当场清点数量,核对清楚后交接人、接收人以及监收人应在交接清单上签字,交接清单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这样及时的做好学籍档案的交接工作,就能确保不因人员岗位的流动变化而影响学生的学籍档案丢失缺档。

五、遵循学籍档案的真实性、精准性以及完整性

学生的学籍档案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内容必须真实,不能造假。例如:学生的成绩单,成绩就绝对不能随意去更改,确实因为某种原因造化成绩错误而需要修改成绩的,一定要履行成绩变更手续,要让出现错误成绩的科任老师在成绩变更表中说明出错的原因并且附带上原始的成绩册证明成绩的真实性,并且签上他的名字。管理工作者绝对不能私自更改学籍档案里面的任何东西。真实性是第一要素。

精准性,管理学籍需要准确,更深层次的来说需要的是精准,不能出一点错,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例如新生的报到注册工作.根据教育部出台的文件,要求各高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录取的新生进行学籍电子注册,即当年录取结束后,教育部在网上公布各大高校经省招办录取的新生名单,高校组织新生上网核对名单,网上有的学生进行注册取得学籍,网上没有的要及时与学生来源省级招办复核更正。这就需要学籍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核对清楚学生人数,必须做到精准无误,否则待学生毕业后数据错误将会直接导致学生发不了毕业证书。由此给学生以及学校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后果。

完整性,高校学生的学籍档案主要包括下面几个内容:学生报名注册登记表、注册学习专业、学习的课程、考试的成绩记录表以及学籍异动的情况等。学籍档案作为学校以及各部门查询、检查、以及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标准。毕业生毕业后,在其学籍档案内放入毕业生的报到证,师范的学生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放入审批成功后的教师资格申请表。毕业生进入单位后学籍档案转变为人事档案。因此学生的学籍档案管理必须要完成,每一个学生一袋,必须完整。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在社会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工作,学生的就业、提干、学历的认证等都离不开学籍档案。对于管理档案的工作人员来说合理的运用现代管理技术、遵循档案管理的规律,健全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拥有更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真实、准确、完整的收集整理好学生的学籍档案资料才能使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适应学校教学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唐伟元.学籍、学历电子注册与高校学籍档案管理[J].宿州学院学报,2008(02).

[2] 梅琼,陈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促进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科学发展[J].西北医学教育, 2011年02期.

[3] 罗辉,李晓.高校学籍管理问题及应对研究[J].教育艺术,2010(09).

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范文5

1 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中的不足。存在以下几方面:档案日常管理制度亟待完善;档案管理无序,缺乏专业人员;档案材料模式化,不全面;档案材料质量差,不规范,档案管理模式和技术陈旧落后。

2 高职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对策探讨

2.1 宣传学习档案管理知识,增强师生的档案意识。应该在全体师生员工中大力宣传大学生档案以及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组织好《档案法》学习与宣传活动,提高对大学生档案工作的认识,增强师生的档案意识。调动院系工作人员自觉、主动、及时送交档案材料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关心大学生档案工作的良好局面。实现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为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档案创造良好条件,确保学生档案材料归档及时完整。同时结合就业指导工作,从思想上提高大学生对自身档案价值和重要性的认识。把认真、准确、完整、规范填写个人档案作为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学生档案管理者要根据大学生档案材料形成的规律,从源头着手,保证档案管理各环节的有序性,从而提高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质量。

2.2 建立相关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大学生档案属于人事档案,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在国家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各高职院校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学生档案管理办法,提出学生档案收集、整理、移交的规范标准,明确档案材料的查阅范围和程序。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室,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院系要落实专门的档案管理负责人,配合学校做好日常性的工作,院系不能存放学生档案,有关材料要定期定时归档。学生档案应按材料形成的时间顺序排列,便于今后查阅和使用。档案材料的收集时间以一学期或一学年为单位,由各有关部门定期向专用档案室移交学生档案材料,档案室也应建立索要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索要应归档的学生档案材料。为保证归档材料的准确规范,档案室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对收集起来的档案材料进行审查,甄别其真伪,判断其有无保存价值,确定其是否归入本人档案。

大学生档案转入时要查对入学材料是否吻合一致,完整齐全,核对无误后按照“一人一袋”的原则装入档案袋立卷,并填写收文登记表。学生毕业离校时要“档随人走”,转出时一定要有转出凭证,并在转出材料登记中注明转出时间、材料名称、数量、去向和发文号。

2.3 明确归档材料范围,充实档案内容。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就业机制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健全大学生档案信息资料势在必行。现有高职院校学生档案材料包括高中阶段材料:学籍材料、高考报名表、登记表、志愿表、体检表、高考成绩单等;大学期间材料:入学登记表、奖惩材料、党团组织材料、实训实习鉴定表、考试成绩单、毕业生鉴定表等。这些材料对用人单位来讲还显不足,体现不了大学生个性特点和全面发展状况。这就要对原有归档材料进行调整扩充,如可增加学生在校期间所考取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写实性的学年综合素质测评登记表、社会实践活动材料等,这些材料的形成过程能促使学生在校期间不断调整努力方向,为就业增加实力。

2.4 实现学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毕业生人数的扩大,大部分毕业生通过人才市场就业,要使大学生档案在其就业竞争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要彻底改变目前大学生档案管理严重滞后、利用率低和发挥作用小的状况,实现大学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高校;学生类档案;档案管理

2008年,教育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教育部第27号令),与1989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相比,在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内增设了“学生类”档案,这一变化强调了“学生”这一主体,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与时俱进的原则。在社会环境十分复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做好学生类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高校学生类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学生类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1.档案材料不完整、不规范。学生档案材料的形成、收集、归档涉及很多部门的领导和广大师生,覆盖面广,材料多。而大部分高校都没有一个严格的监管制度,致使材料归档不及时、不完整。那么多学生的档案材料最后都集中交给辅导员整理,时间短、任务重,辅导员怎么办呢?只有请学生帮忙。由于学生档案意识薄弱,又缺乏档案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致使错放、漏放、丢失、篡改、抽调处分材料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从而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另外,由于档案意识薄弱,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档案的重要性,在填写各种材料时随意性太强,致使档案材料很不规范。

2.信息含量不足,无法满足社会需要。高校学生档案原有的功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置的,内容包括高校招生录取材料、大学生入学登记表、学籍成绩表、入党入团材料、体检表、毕业登记表等,其中许多内容现在已失去意义,而用人单位需要全面了解的大学生的成长经历、个性特征、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诚实守信、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材料少之又少。加上学生档案形成者包括学生本人、辅导员、班主任及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意识薄弱、责任心不强,致使学生档案内容单一、空洞,政治术语多,呈公式化、口号化特征,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用人单位的信息需求。

3.信息可信度不高,失去了档案的参考作用。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为了谋求一份好的职业不惜弄虚作假;有些高校目光短浅,为使自己的毕业生顺利就业,以赢得“生源素质好,就业率高”的口碑,普遍提高学生专业成绩,扩大学生干部的比例及获奖比例,降低考评标准,撤销处分材料;班主任给学生写评语也是报喜不报忧。这样,学生档案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严重干扰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而且不利于用人单位选拔和甄别人才,也不利于学生自身今后的发展。

4.归档滞后,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利用。学生档案材料生成的管理部门较多,平时各职能部门对学生档案材料实行分散管理,学生毕业前才交由辅导员集中整理,最后交学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统一密封并转递。而大多数高校都要在每年春季举办人才招聘会,而此时学生档案仍处于分散状态,无法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提供信息服务,影响了毕业生就业。

5.管理手段落后,不能为学生就业服务。目前许多高校学生档案仍是纸质档案,没将学生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查阅档案仍是手工操作,查阅速度慢,费时费力,不利于用人单位快速准确查阅毕业生信息。

二、加强学生类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工作建设,为促进学生就业服务

1.增强学校领导的档案管理意识,严格档案管理制度。教育部第27号令的颁布实施,已经将学生档案管理纳入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每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都要认识到学生档案是关系到学校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以及学生顺利就业的大事,学校应提高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将学生档案管理纳入学校的综合管理,制定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明确的、具体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档案管理工作责任,使之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进行档案的收集和管理,以保证学生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制定相应的监督和激励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可持续发展。

2.加强档案意识教育,丰富学生档案内容。第一,培养学生的档案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档案。新生入学后,学校就要对学生进行档案宣传,让学生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在学生移交高中档案及填写各类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时,要求学生按档案整理保管要求认真规范填写。同时告诉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期间哪些材料需要装进档案袋及其作用。学生了解了档案的重要性,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努力学习,积极表现,为自己留下闪光的档案。第二,强化辅导员的档案意识,增强其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认真做好学生评语工作。

3.扩大归档范围,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注重知识技能,更关注其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因此,除传统的档案材料外,还应扩大归档范围,增加一些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如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诚信和心理健康等,尤其是诚信和心理健康,更受用人单位重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复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心理疾病日渐凸显。因此,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给予引导和干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承担的责任。近年,“富士康职工跳楼”事件对企业界影响很大,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把能反映学生诚信品质和心理健康的材料纳入学生档案归档范围,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也有利于用人单位选拔、甄别人才,从而促进学生就业。

4.及时收集、整理学生档案材料,提升档案的就业服务功能。有些学校在举办人才招聘会时,毕业生档案仍然分散在各职能部门,没有集中统一整理,无法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和学生就业提供帮助。因此,学校要从大学生进校起就做好建档工作,并根据其专业、班组群体性,随时按照新的归档范围和要求,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材料,保证学生各个阶段的各种档案材料及时归档,以避免学生毕业时突击整理造成的错装、漏装、档案转递不准确等人为错误,提升学生档案的就业服务功能,促进学生就业。

5.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为促进学生就业服务。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传统的纸质档案已经不能适应高效管理和为学生就业服务的需要。电子档案管理以其检索速度快、存储量大、寿命长、成本低等优势成为现代档案管理的新趋势。学生档案电子化管理一是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二是有利于用人单位快速、准确地查找毕业生信息,为选拔任用人才提供依据,进而增加毕业生就业的机会;三是可以充分利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跟踪毕业生就业信息,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分析,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

总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档案是学校或用人单位培养人、使用人的可靠凭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使学生档案管理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进一步改革学生档案管理制度,使学生档案更有利于学生就业,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其服务社会、服务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玉鹏等.从大学生就业看高校学生档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世界,2009,(10).

[2]贺红香.高校学生档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档案,2007,(2).

[3]于基伯等.高校学生档案的就业服务功能研究[J].兰台世界,2010,(11).

[4]梁晓玲等.高校“学生类”档案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档案与建设,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