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建筑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建筑发展范文1
1城市设计化
这里所说的“城市设计化”并不单指现代工业建筑或工业区的规模、功能类似于城市,这仅是现代工业建筑的表现之一。通过对大量先进工业建筑的分析,可以总结出现代工业区、大型工业建筑的设计,是建立在城市规划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广义建筑学的思想来指导设计、建设。也就是说,现代工业建筑的城市设计化,“是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从观念上和理论基础上把建筑、地景和城市规划学科的精髓整合为一体”。
2趋同及多元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强大的现代资讯技术使得远距离的模仿成为可能。建筑可以超越其所在环境和地点的限制,人们能够随心所欲的得到需要的形象。当代建筑给人最突出的印象不再是各民族间差别迥异的传统建筑,而是全球性趋同的方格子建筑,这说明建筑趋同现象已经跨越传统和地域的界限,而成为全球性的了。“建筑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化是一体之两面”。
3高技术化
高技术(High-Tech)一词起源于美国,一般指当代最高强、最先进的技术,高技术建筑指的是那些使用和表现了高技术的建筑。密斯曾对建筑下如此定义:“建筑是转移到空间的时代意志”。而高新技术正是时代意志的集中表现,因而,各个时期的建筑都有其高技术的代表。由于工业建筑呈现的形象是充满力度感的钢结构、简洁的造型、宏大而可无限生长的空间、精细的节点构造、协同运作的机器设备等,而且其中蕴涵的往往是人类社会最为尖端的科学技术,所以工业建筑较为符合高技术建筑的设计思路:以第二代机器美学为基础,采用新材料和尖端技术,采用标准化预制构件,讲求材料的真实和精确的节点,来着意表现结构、设备、运动等与传统美学不同的技术美。工业革命中,为满足大规模机器生产的要求,铸铁和玻璃大量的在厂房中使用。相对于传统的石材建筑,铸铁结构的厂房跨度更大,空间更为开敞,可容纳的机器和工人更多;而大面积的玻璃,提供了工作场所良好的采光。相对于传统建筑而言,此时采用铸铁和玻璃的工业建筑就是高技术建筑。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集中在创造性的采用与表现预制的装配化、标准化构件方面;70年代强调和表现工业技术;90年代开始其蜕变。高技术建筑的蜕变主要表现在设计理念,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方面受后现代建筑的影响,历史和文脉受到空前的重视;另一方面,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建筑要求有新的形式,高技术建筑师明显开始重视与环境的结合,重视文脉,从热衷于表现高技术建筑的形式转而更注重建筑本身的技术含量,希望把新技术应用到建筑当中,使其功能更完善。高技术建筑的蜕变,从文化角度看,主要表现为其情感化的倾向;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其生态化的趋势。通过对其他高技术建筑的分析,可以知道其设计原则精髓在于对空间、结构、表皮的技术性处理,对于高技术工业建筑,还必须考虑到相应的设备处理方法。所以,要研究现代工业建筑中高技术设计思路,就必须对高技术工业建筑的空间、结构、表皮、设备四方面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最终总结出其发展趋势。
4人性化
人性化设计的本质就是将人类工程学引入现代工业建筑中去。“人类工程学”作为一种边缘科学、方法论,是随着大工业生产和军事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人性化设计必将要求建筑师摈弃传统的重生产工艺、轻人的行为、心理要求的倾向,将建筑设计的中心从以往的生产设备转移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重视并努力体现对人的关怀。在工业建筑空间设计上,创造让人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的良好生活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的目的。
5可持续性
自从19世纪工业时代的车轮开始滚动,人类社会逐渐走向文明和富裕,但这些却又是以土地被吞噬、能源被耗竭、环境被污染为代价的。经过短促的时期,已经使中世纪田园意境的社会变成了一幅浓烟滚滚的工业风景画。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才使人类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不可能是无止境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必然要受到自然的惩罚。据英国工商业部2000年统计数据,英国国内主要能源消耗中,建筑物占46%,建筑施工占1%,工业占18%,三者总计65%。因此,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满足技术的有效性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建造“负责任的”、具有生态环境意识的工业建筑成为必然。1993年美国国家公园出版社出版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指导原则》(TheGuidingPrinciplesofSustainableDesign)中列出了关于建筑设计的六项指导原则:
1)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便减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低到最小;
2)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使用可再生能源;
3)树立建筑材料蕴含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
4)增强适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
5)重视对地段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延续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
6)减少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避免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及建材。
属于广义建筑学范畴的工业建筑,同样也应该遵循这些指导原则进行可持续设计。要逐步达成工业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技术手段并不复杂。但可持续设计或绿色设计,不仅仅是某些设计手法或技术手段的单一叠加,而是一种建立在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并贯穿整个建筑生命周期的可持续设计整体策略,必须始终坚持。工业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对人类环境的破坏负有重大责任,所以对于工业建筑的可持续性设计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必然的,应当得到高度重视。
6文化性
在工业革命辉煌的成就中,工业建筑总是作为包容生产的“容器”这一角色出现在人们面前,工厂的形象特征就是高耸的烟囱、雄伟的厂房结构、巨大尺度的机器设备。工业建筑的形式完全由功能所决定,这样的建筑手法与讲究构图、比例尺度的古典主义建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而且由此产生了现代主义建筑:提倡建筑的工业化、标准化和机械化;主张建筑服从功能;主张淋漓尽致的发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但是早期的工业建筑与现代主义建筑有着同样的弊病———过分强调技术的作用,忽视或人为削弱作为建筑使用者的人的主观感受,甚至有着“厂房是生产的容器”“建筑是居住的机器”这样的纯技术主义,或称为“拜技术物教”(Fetishism)。环境不予重视,不考虑环境文化的延续。在设计方法上强调由内而外,在内外关系上有片面性。“建筑是石头的史诗”,是人类文明的承载体之一,这必然要求建筑在满足纯粹的物质功能需求外,还应满足相应的精神功能,工业建筑也不例外。要增加工业建筑在精神功能上的作用,必然要求工业建筑在满足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加入非生产必须的功能。这是因为作为文明载体之一的工业建筑,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生产,而且还有传播文化的责任。西方发达国家除反省工业对城市和环境带来的破坏以外,也正确认识到今天发达的经济正是建立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这是一段无法磨灭的历史,必须面对其带来的不良后果,或作为回忆、或作为教训,让后人体会。因此,国外对于工业及工业建筑社会职能的研究较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工业建筑发展范文2
关键词:工业建筑; 特点;发展趋势
Abstract: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is inseparable with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reflect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change.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he problems of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design ar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author, basing on years of design experience,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 of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Keywords: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s; c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建筑学是应用科学,建筑的目的是以技术和艺术手段创造预期的理想人工环境,使人类在从事特定的生产活动中得以舒适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建筑与社会、经济、历史息息相关。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因其使用性质不同,关注的重点不同,所以建筑的内涵也具有差异性。
由于民用建筑面对的是社会大众,更多的则是表现文化、美学的内涵;而工业建筑必须首先满足生产的要求,其外形经常超越大众所熟知的常规形式和固有类型,成为功能主义的典型,从而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经济性和高科技的特征。实际上,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使得相应的生产空间也不相同,因而所对应的建筑物(构筑物)大多数都没有约定俗成的建筑艺术造型、空间变化和建筑装饰的要求。根据工业建筑的这些特性,建筑师在设计中就应当从工艺流程、地域环境和使用要求着手,采用不同的建筑手法加以区别对待。
一、 现代工业建筑的一般特点
建筑师要搞好工业建筑的设计, 首先应明确对工业建筑形象创作的认识。工业建筑的空间形象一般受三个因素的制约:一是生产工艺流程对空间尺度的要求;二是规划部门的经济技术指标要求;三是社会对工业建筑的时代要求。其中第一点是最基本的,工业建筑是为生产服务的,它的艺术形象必须依从工业生产本身的功能,符合工艺流程的塑造。建筑对工艺只有绿叶配红花般地有机融合,才是建筑师创作工业建筑形象的正确态度。当然,这也不是说一切都得由工艺专业这个“龙头”拍板,而是各个专业都是在保证生产这个主题下共同塑造工业建筑的良好形象。其次,建筑师应当了解工业建筑发展中的一些特点。从工业建筑发展实践看,现代工业建筑大概表现这样几个特点。
1 工业化规模化
相对于民用建筑, 现代工业建筑的工业化更为突出。工厂预制化、现场装配化,材料规模化是现代工业建筑常见的施工方式。国内现在比较普遍采用的是钢结构厂房(以单层为主),由钢刚架与压型钢板墙及压型钢板屋面体系来装配厂房。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其自重轻,跨度大,柱距灵活,承重构件截面小,安装方便,建设周期短。当今我国的钢产量已达上亿吨, 这就为钢结构的现代工业建筑发展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
2 大体量大空间
大面积、大体量的联合厂房以其恢弘的气势,壮观的造型成为现代工业建筑的普遍现象。由于现代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工艺流程的进步,专业化系列设备的连续配置,厂房自然要长、要宽,尺度要大。同时多跨联合可以适应工艺流程的不断发展变化。
3 形象个性化
现代工业建筑形象作为企业的外包装,是吸引人才、宣传企业产品、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现代工业企业的发展愈来愈重视自身的形象。产品质量固属根本,而工业建筑本身同样是企业重视的广告形象。因此,要求工业建筑的形象创作要表现出生产特征乃至经营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内涵,通过耸立着的建筑载体告之于社会。如我院正在设计的合加环保生产基地,业主一再强调要体现环保企业的形象及与众不同的个性化形象。
4 环境人性化
与以往人们印象中的烟飞声噪、古板单调的工厂气氛不同,现在的工业建筑空间环境已大为改观。厂区环境的绿化,厂房外观的清爽,厂房内部空间的开阔,内部组成与设计的生活化,文化内涵的渗入等等,促使今天的工业建筑日愈人性化。工业建筑空间环境不只是创造劳动与生产价值的地方,也是才智发挥、心理和谐、生活快慰、文化互应等共生的天地。如我院正在设计的合加环保生产基地,业主一再强调高品位的景观设计,在业主的支持下,我们充分利用横贯生产基地的城市排洪明渠,使其成为该基地厂前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现代工业建筑的形象设计
了解现代工业建筑的生产要求与发展特点, 是建筑师进行工业建筑形象设计的前提。现代工业建筑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它的建筑设计与技术设计也应随之相应改变,并且会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此外,搞好形象设计还需要建筑师主动地发挥才智。
1 简洁美
工业建筑本身的体型(基本为矩形)为简洁美提供了先天条件。建筑师可以运用其简洁的体量创造单纯的美。工业建筑在简单的体块中可稍加变化,如在单纯大色块中局部变化色彩(如勾勒水平连续的檐部线条;重点入口处变化色块等);又如在长条块体中进行节奏与韵律的变化等。今天, 许多现代大型工业厂房大多集中建设在开发
区、城郊工业区,它们远衬山峦,近邻郊野,与自然景观相呼应。在表现简洁美的同时,借助于其他辅助建筑设施及环境因素的调整,沟通起人与机器尺度的联系,创造人与生产环境的整体和谐。
2 特性美
各类工业建筑自身的生产特性直接关系着不同工业建筑的形象。如要求高洁净条件的生产厂房,可以做成全封闭式的无窗厂房建筑,大片墙体创造出实体美;而采光要求较高的精加工之类的机械厂房,可以夸张其窗户或幕墙,表现透明的建筑美。
3 韵律美
有规律的变化和有秩序的重复所形成的节奏,能产生具有条理性、连续性为特征的韵律感。现代工业建筑存在很多重复的因素,可有意识地对这些构图因素进行重复和渐变的处理,能使工业建筑形象给人以更加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4 材料美
现代工业建筑采用的结构与材料具有工业化、现代化特有的美。通过一些结构的外露,用力学的语言强调了工业与现代的美。某些钢构架、悬索显露于厂房外部,与建筑主体形象有机结合,不仅活跃了建筑,而且亦成为建筑艺术装饰构件,丰富了建筑层次与光影效果。采用钢结构,以玻璃、彩板、反射钢板等材料覆面的工业建筑,展现出特有的现代艺术形象效果。法国勒塞利尔一家采用波状反射钢板的工业建筑,镜子般的大片墙体反映周围环境景观,取得了建筑与环境协调对话的效果。
5 个性美
不同生产类别的工业建筑显现不同的建筑形象特征。以往那些传统的专业工厂模式曾给人很深印象, 如看到锯齿形天窗连续的厂房可能就是纺织厂。现代工艺的进步、工厂内部空间的变化,使厂房原有形象模式都有所突破, 体现现代工业企业个性的建筑空间形象已有新的多样性的开创。比较常见的是采用局部象形、象征、符号的
手法进行塑造: 如把厂区的某一建筑物或构筑物塑造成工厂的产品;或把厂区某一建筑物的空间形象塑造成产品标牌的象征; 又如在建筑墙体的显眼处标志出或在建筑外高架起企业的形象符号等等。
3.6 内涵美
由于现代工业建筑日渐人性化,生活与文化内容的融入,情感世界的拓展,使建筑内部组成更丰富了。与生产空间相关的多种辅助的生活与文化空间,都可能合一或相连地组合起来,如餐厅、休息活动室、展览室、参观廊、设计室、中庭、共享空间等等,以及更多内容的组合化。这已与传统单纯的工业建筑不同,实际上已发展成一种工业文化综合体。它标志着工业文明进步的新时代,人与生产的结合倾向于以人为本。一些工业建筑不仅是生产产品,同时也是工业文化的展示,成为文化博览的一部分。因此在建筑中还要考虑其开放性、博览性。20世纪80 年代,前苏联就把所谓“生产旅游”引入工厂。美国每年到底特律福特汽车厂的旅游参观者有50 多万人。工业建筑内涵的丰富带来其形象的多样性, 工业建筑的空间形象或许与文化建筑日愈模糊,日愈融合起来。
三、工业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1生态化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思想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此原则下,提出了生态建筑学的理念。有关工业建筑的各种生态化建筑的探讨,已从建筑理论的研究深入到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并与新建筑形式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对工业建筑区域的环境设计、节能、节地、环境保护、防止污染等问题给予了极大重视,并广泛应用。运用生态学中的共生与再生原则,结合自然并具有良好生态循环方面,将是工业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2高科技化
工业建筑在本质上应是先进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其设计指导思想不能只局限在形式美、图形美上,而更要重视高科技的掌握及应用。
在科技应用方面,工业建筑设计的新动向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在:①采用高新技术及设备以满足现代生产工艺、现代化管理、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满足生产产品微型化、自动化、洁净化、精密化、环境无污染化等要求;②采用新结构体现技术美,在满足现代生产工艺的同时,达到结构美和建筑与空间形象美的统一;③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合理设计物流、人流及信息流,特别在信息流方面,体现越来越充分;④利用高科技材料,提高工业建筑的灵活性、通用性和多样化的要求等。
3节能省地
工业建筑设计历来就很重视设备节能,利用自然通风,利用自然采光。但工业企业合理提高建筑密度,发展节能省地型的工业厂房,严格控制新增工业建设用地,并加强监督和监管,仍是今后工业建筑设计面临的重要任务。
4人性化
工业建筑发展范文3
关键词:钢结构;工业建筑;应用与发展
1 引言
近几年我国钢结构市场前景报告指出:随着区域振兴计划的相继推出,带来了产业转移的机会,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在未来几年的确定性增长,钢结构产品即将迎来一轮爆发式的需求和增长。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行业和建材行业,也将取得迅猛发展,钢结构用钢生产能力与技术水平已有了显著提高。其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等优势,在工业建筑行业中必然大量应用。
2 钢结构的主要特性
1)自重轻,抗震性能好:
钢结构比砖混结构轻近1/3左右,比钢筋砼剪力墙结构轻近1/5左右,因此在相同建筑面积的建筑楼层中钢结构自重相对较轻。据比较,六层钢结构住宅的自重相当于四层砖混结构住宅的自重;而轻钢结构单层工业厂房自重仅为传统结构的1/5~1/10。由于钢结构自重轻且具有很好的塑性和韧性,发生地震时能较好吸收地震波的能量,从而延长结构破坏的时间,减少结构破坏的程度,有利于人员逃生和财产保护。
2)施工简便、工期短:
钢结构大部分构件在工厂制作,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现场工作量。各分项工程如基础、构件、屋面、维护结构可以同时施工,互不影响,大大缩短工期。据比较,钢结构的施工速度约为混凝土结构施工速度的1.5倍,工程项目可以早建成、早投产、早收益,投资资金的时间价值得以体现。
3)建材环保、可持续发展:
钢结构构件在工厂制作后,运至施工现场,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干法施工,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污染和环境污染。钢结构拆除后,各组件可回收重复使用,或经熔融冶炼后变为钢材用于别的地方,因此称其为满足绿色环保建材。
4)可塑性强、造型美观:
相对于其它结构形式而言,钢结构建筑可以极大地超越结构束缚,创造出多种形式空间。展现出灵巧、轻盈、通透等效果,其强大的造型潜力是其它结构形式所难以比拟的。
3 工业建筑钢结构的主要应用
1)工业建筑钢结构的传统应用
工业建筑钢结构的传统应用有钢屋架系统和吊车梁系统。一些工业建筑需要大空间和大跨度,传统的钢筋砼梁或屋架已不能满足空间和跨度上的需求,钢屋架系统应运而生,钢屋架系统由屋架、支撑和系杆组成。很多厂房中设置有吊车,吊车梁系统是工业厂房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吊车梁、制动结构、轨道、车档和连接件组成。
2)工业建筑钢结构的常规应用
当钢筋砼结构不能满足工业建筑物跨度或功能上的要求时,会采用钢结构,如大型仓库、材料堆场、飞机装配车间等,其结构体系多为网架、拱架、悬索、门式刚架等。当建筑物受动力荷载影响,会采用钢结构,如碳素厂高楼部,由于振动成型机的反复振动对结构强度和耐疲劳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当在高烈度区时,钢筋砼结构已经超出现行规范规定范围内时,会采用钢结构,如在9度区时,钢筋砼框架结构高度限高24m,而工艺流程又必需要求建筑物高度高于24m,因此只能采用钢框架结构。当原有厂房需要改建或扩建时,会采用钢结构,如一些厂房由于工艺流程的改变,厂房已不能满足现有设备的需要,则要将原厂房改扩建,钢结构受力清晰,构造简单,重量轻,施工快捷,通常为改扩建工程的首选。一些必须采用钢结构的特种结构,如变电站的空间钢塔架、输送皮带廊的钢桁架、钢支架、烟气净化厂房的钢烟囱、海上钻井平台、氧化铝厂的溶出区域管网管道支架、可拆卸或移动的钢构架等。
3)工业建筑钢结构的应用趋势
工业建筑的宗旨是一切为工艺服务,根据其生产流程,对材料、空间和结构形式都有特定要求,且建筑体量较大,对尺度把握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都有较高要求,因此表现出有别于一般建筑的形式。简单的建材和落后的施工工艺将被取代,品种繁多的型材、钢缆、构件连接件等丰富着工业钢结构的用材;高性能和现场化施工的涂料解决了工业钢结构的防腐、防火、防水、隔热、防污染等问题;低能耗、高效率、高性能的焊接设备和焊接材料,以及数控钢材二次加工设备的研制成功,带给工业钢结构加工全新概念,打破了传统加工模式;国外建筑商的涌入,带来了新理念、新材料、新施工方法等。因此钢结构工业建筑将表现出高强、轻盈、简洁、观感好、色彩鲜明、现代化程度高等典型的特征。
4 工业建筑钢结构的发展前景
随着信息社会发展,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的东西,对工业建筑设计提出新的要求,灵活车间、通用厂房、高层工业大厦、工业科技园区、智能建筑日益增多,原来老一套工业建筑体系也随之更新换代。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更新观念和设计手段以适应新的技术发展。我国工业钢结构建筑发展相对滞后,目前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工业钢结构建筑的发展。
我国钢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位,而建筑用钢量仅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其中钢结构用钢量不足5%,这样来讲我国工业建筑用钢的发展空间非常大。而我国目前却在大量采用砖砌体和钢筋砼结构的工业建筑,这些建筑每年大量销毁农田耕地和排放CO2,不仅污染环境,还生产出大量的建筑垃圾。而大力发展工业钢结构建筑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原因如下:1)钢材是一种高强度高效能材料,具有很高再循环利用价值;2)钢结构抗震性能好,使用灵活,施工能耗低,不产生强噪声和空气污染;3)钢结构发展能带动一系列轻质高强墙体材料发展,减少普通墙体材料的使用量,同时为绿色建材发展创造条件。在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面前,发展工业钢结构建筑,替代砖砌体和钢筋砼结构是明智的选择。
5 制约工业建筑钢结构发展的因素
1)对工业钢结构认识片面:长期受混凝土结构影响,人们对钢结构建筑还存在着片面认识,观念没有彻底转变。存在着建设单位担心工程造价高,设计单位担心技术不成熟,施工单位缺乏安装施工经验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工业钢结构建筑的发展。
2)工业钢结构配套材料不完善:工业钢结构体系是一个综合且复杂的技术体系,涉及到屋面材料、墙体材料、保温材料、防腐、隔热材料、管线系统等一系列配套体系。
3)资金和技术水平问题:与发达国家工业钢结构技术相比较,在设计理念、钢材品种质量、新产品研究开发、制作安装设备、计算机应用、科学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国内一些钢结构科研机构研发资金不足,标准及规范修订周期过长,使得一些刚刚出台,颁布实施的新标准和规范,就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钢结构建筑的发展的最新需求。
4)从事工业钢结构行业的设计、制作、安装、监理等从业人员对新材料、新理念、新施工方法等新知识掌握不够。
6 结语
钢结构具有强度高、生产制作工业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的特点,目前在工业建筑中较为广泛的得到应用。虽然钢结构在工业建筑中的发展有一些制约因素,但是随着人们对钢结构及其技术认识的不断提高,配套材料的不断完善,它在工业建筑中必将取得飞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山.浅析工业建筑中的结构设计方法[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23)
[2]赵霄,袁文兴,戴冠民.大跨度钢结构在重荷载工业建筑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1(33)
[3]邱章.关于轻钢结构工业建筑设计问题研究[J].中华民居.2011(09)
工业建筑发展范文4
关键词: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发展;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use of new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modern industrial building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74
1目前国内新型技术的使用情况
1.1建筑装饰施工技术的革新和发展
近几年,国内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与之发展并行的建筑装饰行业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并且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在科技与环保理念的引导下,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20世纪末,国内的装饰施工技术已经接近国外的先进技术,但是在持续发展中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使得装饰施工技术始终徘徊在以国内领先的水平为标准的阶段停滞不前,导致国内装饰行业的发展缓慢。
进入21世纪,装饰行业的企业市场意识不断增强,针对国内日益提高的工业建筑的需求标准,企业将目光放在了国外先进的技术上,引进和实践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如:背栓系列、石材干挂技术、组合式单体幕墙技术、点式幕墙技术、金属幕墙技术、微晶玻璃与陶瓷复合技术、木制品部品集成技术、石材毛面铺设整体研磨等。这样的推动,使高科技元素在装饰行业不断涌现,许多工业产品直接在装饰工程中应用,金属材料装饰、玻璃制品的装饰、复合性材料的装饰、木制品部品集成装饰等技术的出现,从本质上改变了装饰施工,其时代感强,产品精度高,工程质量好,施工工期短,无污染的优点使它们在装饰施工中得到更多展示机会。这些先进的装饰材料和施工技术,在工业建筑中也起到了很好的工业生产的要求。
连接和固定是装饰施工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各种高性能的黏结剂的问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订销连接紧固方式,在保证使用强度的基础上,弹性黏结消除了钢性黏结的弊病。免漆饰面工艺与环保油漆的应用,根本改变了现场油漆作业所带来的化学污染的状况,免漆饰面的出现,现场全部取消油漆工的作业,从生产方式的变革直接反映施工水平的提高与发展。环保油漆的使用,不但使施工人员的健康得到了保障,同时也避免因为油漆产生的有害气体而耽误工程竣工即刻使用,同时材料的耐火性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建筑本身提高了安全性和耐久性。
1.2更多的新技术新材料在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
1.2.1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由于人口的增加,人均可占用空间的减小,为了获得更大更优的居住条件,高层建筑发展成为必然;为了满足高层建筑对工艺的要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建筑施工中。清水混凝土技术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技术中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将原始浇筑面直接作为装饰性表面的混凝土,质朴自然,体现出人类回归自然的追求理念。
另外,按装饰效果可以分为3类:普通清水混凝土、饰面清水混凝土、装饰清水混凝土。清水混凝土技术作为混凝土技术的一项新技术,因其直接以原始浇筑面作为装饰表面,使施工更简单方便,成本也随之降低,工程进度大大加快,而且缩减了工程使用后的维修工作量,维修费用更低。这样的施工在工业建筑施工中提高了建筑的牢固程度,也为工程节约了成本,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无疑对工业建筑是有利的。
1.2.2混凝土施工的新材料——钢纤维砼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只为了居住性和生产适用性,而且还要求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让建筑呈现出艺术美感。标志性的住宅和工业建筑也成了人们追求的方向,为了达到艺术效果,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求就提高了。为了使建筑的艺术感和实用性都能得到体现,我国建筑行业的专家研究出了钢纤维砼。钢纤维砼是在普通砼中掺入适量钢纤维经拌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它不仅能改善砼抗拉强度低的缺点,而且能增强砼构件的抗剪、抗裂能力、耐久能力,能使脆性砼具有较好的延性特征。另外,钢纤维砼具有较好的能量吸收能力,因而它使构件具有优良的抗冲击能力,对于结构抗震性有极大改善。钢纤维砼的应用,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一项突破,它弥补了建筑施工中建筑材料抗拉能力不足的问题,推动了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
1.3新型防水施工技术在施工中的广泛应用
1.3.1防水混凝土结构
防水混凝土结构是指以本身的密实性而具有一定防水能力的整体式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它兼有承重、围护和抗渗的功能,还可满足一定的耐冻融及耐侵蚀要求。与卷材防水层等相比,防水混凝土结构具有材料来源广泛、工艺操作简便、改善劳动条件、缩短施工工期、节约工程造价、检查维修方便等优点,在工业建筑中经常采用。
1.3.2防水材料的更新发展
运用防水材料达到防水效果的传统作业方式是沥青防水,现在通过科研专家的不懈努力,已经发展出高分子卷材、新型防水涂料、密封膏等高效弹性防水作业。防水施工在向冷作业方向发展,综合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新型防水材料的应用以水泥基渗透非结晶型防水材料为例,它是以高强度水泥为载体,经特有活性物质和微硅粉改性而成,以此为基础,我们已经开发了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渗透非结晶型防水涂料、混凝土外加剂、结构修补砂浆等多种产品。
目前在我国建筑施工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实践验证,水泥基渗透非晶防水材料渗透性强,防水性能持久,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自我修复功能,整体防水性强,能抵御化学物质的侵蚀,并对钢筋起保护作用;而且环保无毒,不产生危害气体,施工简单,对复杂混凝土基面适应性好。任何复杂环境尤其是水位经常波动、变化,以及经常受到机械震动的环境下,如溢洪道、水池、地铁隧道、地下室等结构,水泥基渗透型非结晶防水材料优越性能更加突出,解决了一般防水材料无法解决的难题。
2现代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以最小的代价谋求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是现代建筑技术活动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规范下,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趋势。剖析和揭示这些发展趋势有助于认识和推动建筑技术的进步。
2.1高技术化发展趋势
新技术革命成果向建筑领域的全方位、多层次渗透,是技术运动的现代特征,是建筑技术高技术化发展的基本形式。这种渗透推动着建筑技术体系内涵与外延的迅速拓展,出现了结构精密化、功能多元化、布局集约化、驱动电力化、操作机械化、控制智能化、运转长寿化的高新技术化发展趋势。建材技术向高技术指标、构件化、多功能建筑材料方向发展。在这种发展趋势中,工业建筑的施工技术也随之向着高科技方向发展,利用更加先进的施工技术,使整个施工过程合理化、高效化是工业建筑施工的核心理念。
2.2生态化发展趋势
生态化促使建材技术向着开发高质量、低消耗、长寿命、高性能、生产与废弃后的降解过程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建筑材料方向发展;要求建筑设计目标、设计过程以及建筑工程的未来运行,都必须考虑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尽量选用低污染、耗能少的建筑材料与技术设备,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力求使建筑物与周围生态环境和谐一致。在这样的趋势中,建筑的灵活性将成为工业建筑施工技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使用高科技材料的同时也要有助于周围生态的和谐发展,另外在建筑使用价值结束后建筑的本身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要在建筑施工的考虑之中。
2.3工业化发展趋势
工业化是现代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它力图把互换性和流水线引入到建筑活动,以准化、工厂化的成套技术改造建筑业的传统生产方式。从建筑构件到外部脚手架等都可以由工业生产完成,标准化的实施带来建筑的高效率,为今后的工业建筑施工技术的统一化提供了可能。
工业建筑发展范文5
一、引言
工业建筑遗产是指从建筑视角出发,因为失去原初生产功能而被闲置、废弃,具有历史、艺术、社会、技术等价值的工业建筑物及构筑物群落。工业建筑遗产的再利用是指对原有工业建筑的再次开发利用,它是在原有建筑非全部拆除的前提下,部分或全部利用原有建筑物质与历史文化内容,赋予其新的生命的一种开发方式。
城区老工业区是指依托“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重点工业项目形成的、工业企业较为集中的城市特定区域。随着城市用地和产业结构的相应调整,城市经济的高快速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城区老工业区中城市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成为我国老工业基地更新改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力争到2022年基本完成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任务,把城区老工业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区。这涉及了我国95个地级老工业城市、25个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的市辖区,其中沈阳大东区为25个计划省会城市的市辖区之一。
二、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
(一)“退二进三”的产业转型提供了融合发展的时代契机。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以创意成果和文化内容为核心价值,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如今,在“退二进三、退二优三”产业转型中,传统制造业正逐渐被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所取代。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带来全新思路。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大部分城市来说仍属于新兴产业。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常常受资金成本的制约。同时,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也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改造旧厂房、旧仓库不仅可以在低成本前提下将原本废弃的区域重新塑造为充满活力的文化创意新区,还可以保护和利用这些工业建筑遗产。
(三)文化创意意识与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延续相契合。城市从诞生之日起就烙上了地域文化印记。后工业化时代,人们更偏爱城市中心地区具有历史文脉的建筑环境。同时,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工业建筑遗产,更需要为新生的文化创意产业培育良好的创意文化氛围。
(四)工业建筑遗产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载体和资源。发展任何产业都要以资源开发和利用为基础。城市工业建筑遗产为创意和灵感提供了载体和资源,有大跨度、大空间等结构上特点的老厂房等工业建筑遗产,内部空间改造可塑性强,这样的艺术氛围易于灵感迸发。老工业厂房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也能得到充分的诠释和演绎。
三、沈阳大东工业区工业建筑遗产赋存及再利用现状
(一)大东工业区工业建筑遗产的历史形成及赋存。沈阳大东工业区位于沈阳市中心城区的东部,面积为51.18平方公里,是近代东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祥地。清末民初,先后建有奉天机器局、饮和汽水公司、“义隆泉”酒厂、肇新窑业公司等大中型企业。1920至1931年,基本上形成了大东、沈海两个工业区。区内有大量可置换与需要盘活的工业用地,其中的水、煤气、电等工业基础设施均高于日常生活居住配置。大东区的工业遗存以东北大马路和大东路分布最多,有企业现存的厂房、工业设施和工业历史建筑,也有已经废弃的厂房及工业建筑,还有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和睦路工人村建筑群。工人村一直作为黎明厂职工住宅,是沈阳建国初期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工人住区的典型代表,也是极具中国本土特色的现代工业遗产和20世纪城市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东工业区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现存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尚未纳入城市整体规划。目前,大东工业区工业建筑遗存再利用还处于初起步阶段,工业建筑遗产的开发和再利用并未纳入到地区全局性的发展规划中,对工业建筑遗产开发和管理主体缺乏清晰确认。
2、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滞后。大东区文化创意产业相对滞后。据调查显示,有80%的调查对象对“文化创意”概念并不清楚。大东区文化创意产业数量相对较少、发展比较缓慢,对文化创意缺乏清晰认识,创意意识相对滞后。如何通过文化创意与区域特色对接,并对现有历史、文化、建筑资源进行发掘等问题,仍停留在较低的认识层次上。
3、宣传营销力度薄弱。目前,政府在宣传营销力度和路径方面还存在问题:各级政府对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再利用以及政策法规的宣传较少;与古代历史博物馆相比,在博物场馆的宣传方面,近现代的工业博物馆宣传力度逊色许多。居民对近现代的工业博物馆的兴趣不多、了解程度不够,甚至不清楚大东区还有工业文化遗存,博物馆每日的参观人数也非常少;最后,在网络媒体以及新媒体宣传方面,大东区目前刚刚开通大东旅游微信公众号,但对于工业旅游、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推送信息还是一项空白,官微与用户之间缺乏交互和信息渗透。
四、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大东工业区工业建筑遗产的再利用模式
(一)主题博物馆模式。主题博物馆模式是利用工业建筑遗产旧址,以保护利用为前提,以现代博物馆理念为指导,修建专门的主题博物馆,利用工业建筑遗产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开发有休闲、观光、科普和教育功能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从而实现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工业遗产、提升地域文化氛围等目标。这种模式既因保留原有的地域背景而激发了人们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并可作为艺术创作基地开展艺术作品展览活动等,又能有效地体现工业建筑遗产的真实性和历史感,因而是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的重要模式。
国际上工业建筑遗产中主题博物馆模式较有代表性的有亨利钢铁厂博物馆、英国艾斯布里奇峡博物馆、“关税同盟”煤矿区博物馆等。在借鉴国内外工业遗产博物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大东区工业建筑遗产特点,设计展示形式多样、展示内容丰富的博物馆,并与其他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景点有效整合,形成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工业旅游线路。2015年3月20日,中国博物馆行业首个全国性法规文件《博物馆条例》正式实施,规定“博物馆在不违背其非营利属性、不脱离其宗旨使命的前提下,可以开展经营性活动。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
(二)创意产业园区模式。工业建筑遗产的创意产业园模式是利用周边高新科技资源,由政府政策加以引导,通过产业重组的形式和业态调整对原老工业遗址和建筑进行更新改造,植入如时尚产业、艺术展览、动漫娱乐产业、影视产业等新的服务产业形态,营造出浓厚的城市创意文化氛围,形成创意服务产业、多元文化生态集聚区及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从而完成空间功能转换的一种开发模式。依托创意园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驱动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通过文化艺术增加工业建筑遗产的文化附加值,不仅保留了原有工业遗产的建筑、设施和空间结构,发挥工业建筑遗产的先锋意识力量。
大东区的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中也不乏大型的工矿企业厂区和厂房,例如一九贰I奉天纺纱厂和矿山机械厂旧址,目前厂房闲置,厂房的特色建筑,相对低廉的租金,宽敞灵活的建筑空间,便捷的交通区位条件,特别适合发展新的文化创意产业。
(三)创意旅游地产模式。旅游地产指借助旅游度假为目的的开发营销模式,依托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求部分或全部实现度假休闲旅游功能而开发建设及经营运作的房地产项目。目前大东区和睦路工人村建筑群尚未进行开发,部分地区正在拆迁。在工人村建筑群基础上以艺术化、主题化设计为卖点,朝“创意酒店”、“创意公寓”等模式转轨,吸引年轻消费者入住,有助于工人村遗产的整体保护与传承。
五、结语
工业建筑发展范文6
关键词:工业化;建筑
中图分类号:TU-02 文献标识码:A
1 建筑工业化
1.1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
1.1.1 建筑工业化是指建筑业要从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即以技术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的中介机构,使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1.1.2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模数协调、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连接等),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1.2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但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为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主要吸取我国几十年来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外的有益经验和作法;考虑我国建筑业技术发展现状、地区间的差距,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适应发展建筑市场和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的要求;重点是房屋建筑,特别是量大面广、对提高人民居住水平直接相关的住宅建筑。
1.3 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措施
建筑工业化,首先应从设计开始,从结构入手,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要让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包括成品、半成品,实行工厂化作业。一是要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多层建筑应由传统的砖混结构向预制框架结构发展;高层及小高层建筑应由框架向剪力墙或钢结构方向发展;施工上应从现场浇筑向预制构件、装配式方向发展;建筑构件、成品、半成品以后场化、工厂化生产制作为主。二是要加快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主要是在模板、支撑及脚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创新,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新型模板支撑和悬挑脚手架有所突破;在新型围护结构体系上,大力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
在新型结构体系中,应尽快推广建设钢结构建筑,应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建筑,研发复合木结构建筑。在我国,进行钢结构建设的时机已比较成熟,我国已连续8年世界钢产量第一,一批钢结构建筑已陆续建成,相应的设计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已出台;同时,钢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等特点,在建筑中应用的优势日显突出;钢结构使用面积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加面积4%以上,工期大大缩短;在工程建设中采用钢结构技术有利于建筑工业化生产,促进冶金、建材、装饰等行业的发展,促进防火、防腐、保温、墙材和整体厨卫产品与技术的提高,况且钢结构可以回收,再利用,节能、环保,符合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预制装配式结构应积极提倡。目前,大量的混凝土结构都是现场浇筑的,不仅污染环境,制造噪声,还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又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南京大地建筑公司从法国引进的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简称“世构体系”),是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板,通过钢筋混凝土后浇部分将梁、板、柱及节点连成整体的框架结构体系。具有减少构件截面,减轻结构自重,便于工厂化作业、施工速度快等优点,是替代砖混结构的一种新型多层装配式结构体系。该结构体系已在南京多个工程中应用,效果明显。
复合木结构应尽快研发。复合木结构不仅适用于大跨度的建筑中,还可适用于广大村镇建筑和二至三层的别墅中。应该说,与混凝土结构不同,复合木结构作为今后新型结构形式之一,极具有人性化和环保的特点。针对杨树快速生长和再生的特点,应着力开发杨树木材的深加工技术,包括木材的处理、复合、成型等,制作成建筑用的柱、梁、板等构件,并使其具有防虫、防火、易组合的能力。大量使用复合木结构,可减少对钢材、水泥、石子等建材的需求,这对资源是一种保护;同时,也为广大种植杨树的农民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市场,不仅提升了杨树的使用价值,而且还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寻找到一个新途径。可谓是一举多得。可以预见,复合木结构的潜在能量将随着技术的成熟日益显现出来,必将会对我国的建筑业带来一场革命。
2 建筑现代化
因为我国进入世贸的组织之后,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有最大潜力的发展基地,世界各地建筑师,必定会云集在我国各大城市以他们的实力去争取项目。如果我们仍不自发地去提高我们的设计水平、充实知识和平衡心态,我们的建筑师只会在自己的国家甘于被沦为二等设计“公民”。
2.1 一般建筑师对西方现代建筑的真缔精神和发展过程不但肤浅,并且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2 一般年轻建筑师过于依赖用电脑制作悦目的效果图,而不用手去做和用脑去思考分析设计创作的过程内容。
2.3 设计过程中,不去追求创新的思想,只是集中精神在选用国外建筑书籍中的图片,作东拼西凑的拼图设计工作。造成一般建筑设计使人看后常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2.4 一般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不愿意也不会考虑和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从构思阶段时,就开始同心合力地研究,如何使建筑设计的构思和结构及机电综合为一个设计的整体。这种孤立的设计方式与世界的潮流脱了节。
2.5 在设计过程中,只顾到表面效果,既没有习惯也缺少实际工程经验,去深入研究细节的设计与如何处理设计和结构、构件交接收口的细部构造设计问题。
2.6 在设计过程中,不深入考虑如何选用适当的建材和施工的科技问题,直接造成最后“似是而非”的设计成品。
结语
建筑是文化成就的象征,在面对外来压力挑战下,我们一定要自知自觉充实我们对现代化建筑的内涵。我们既不能死板地去维护传统,也不该盲目被动地追求时髦。文化与传统应该是一种活的动力,我们每个人都有历史的责任去承担。我们更不该无选择地向外来的竞争“投降”,放弃一切自我宝贵的潜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