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的联想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与众不同的联想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与众不同的联想作文

与众不同的联想作文范文1

一、改革传统的作文命题方式

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训练形式,运用得好,对于锻炼学生的构思和想像能力有一定的作用,能引发佳作;但命题作文“这种方式饱含着相当严重的毛病,老师所命之题,学生不一定有话说,那就没话找话,硬‘做’文章”,这是张志公先生年说。他又进一步指出:“传统的命题作文的办法,如果运用得不当,里边就有坏的东西:使写作神秘化,让学生视写作如畏途;另一方面又让写作庸俗化,形成学生一种无对象、无目的,为写作而写作,视写作为文字游戏的态度。”

所以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命题方式,变老师命题为学生“找题”。教师不再规定具体的题目,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定范围自己去“找”,以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思考余地和独立创造的空间。

只有改革传统的作文命题方式,才能给学生留出更多思考的空间、更多想象的余地,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1.冲出思想的牢笼

真正有作为的创造者,必须有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创造的动力因素,对创造力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要从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感受、发现和独特的主见开始。

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倘若没有什么想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兴趣,就不感到必要与欢喜,就不用写什么文字。因此,“一定要有所写才写”,这可谓是一条带有根本性的原则。

真正的好作文,要真实坦率和无比诚挚。如果缺乏这样的精神气质,文章的生命就会枯萎,哪怕文句十分优美,也不过是绢纸扎成的假花。讲真话需要勇气,要敢于“使思想冲破牢笼”,诸如冲破思维定势的牢笼、冲破教师权威的牢笼、冲破范文佳作的牢笼等等。在作文教学中,平时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要鼓励学生敢于正视现实,大胆发言,干预生活,说出真话。学生中出现与同学、老师的看法不一致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科学的引导,切勿“一锤定音”,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写老师,多数同学都是从正面带着赞美与佩服的感情去写的,而一个同学写老师,却写出了老师不让人尊敬的一面,比如偏爱好学生、对差生翻白眼、课堂缺少民主气氛,并情真意切地向老师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写出了“诚实的、自己的话”。在千人一面的作品中读着如此富有个性的文章,犹如一股春风,使人耳目一新。冲出思想的牢笼,带着真情实感的热情和勇气走进作文和生活的广阔天地,我们才能找回失落的自由个性和人格的尊严,才能使创新思维和创新品质得到充分的发展。

2.展示自由的个性

有人说,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此一语道出了个性在文章写作中的地位。

文章的个性,首先体现在思想感情的独特性。世上绝不会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哪怕是面对同样的生活海洋,由于生活阅历、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别,不同的人也会从中获得不同的东西。只要捕捉住了这“不同的东西”,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和生活,写出的文章就会与众不同。

教师的责任,就是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倾吐他们的积蓄”,使作文成为学生倾诉心曲、自陈思想的天地。这样,学生面对作文才会做到思想活跃、心游万刃、精骛八极、独具匠心。

三、展开隐喻联想的翅膀

创新离不开隐喻联想,这种联想通常是隐喻的、直觉的、跳跃的、模棱两可的,将生疏的事物看得熟悉,将熟悉的事物看得生疏。隐喻联想是创造思维中最可贵的成分之一,没有隐喻联想就没有人类对世间万物的种种联想和梦想。

与众不同的联想作文范文2

写景,主要是突出景物的特征,写出此景与他景的不同,向读者描绘出一幅独具特色的风景画。怎样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呢?

首先要注意观察。在确定观察对象以后,要进行长时间、全面、深入地观察,既要观察它的整体,又要观察它的局部,既要观察它的静态(颜色、姿态等),也要观察它的动态(生长过程、四季变化、刮风下雨等);还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力求形象、生动、明晰、特点显著。还要与其他景物进行比较,找出其相同与不同之处。通过比较,把握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才能把握住景物的特征。

另外,写景要选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写。有的先写全貌,再写部分,有的从上到下,有的由内而外,有的自远及近……总之,要有一个基点,确定观察的顺序。

再有,写景作文离不开抒情,写景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绝没有单纯为写景而写景的文章。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只有渗透了作者真实的情感,才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与众不同的联想作文范文3

关键词: 现代诗歌 教学方法 “读占鳌头” 想象 创作

许多教师在教学现代诗时,要么用理性分析的手术刀把它分解得支离破碎,要么干脆应试,不讲或简单处理。现代诗歌的教学现状令人忧心。试问,长此以往,中学生还有几人知道“朦胧诗派”和“新月派”?还有几人热爱北岛和舒婷?又还有几人爱读现代诗和写现代诗?我们的“唐诗”“宋词”又将以何为继呢?

有感于此,我对现代诗歌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一、让诗歌插上声音的翅膀

在语文教学中,要防止思维僵化。试想,如果我们教出来的学生在写作文时就像一位特级教师说的:“写青松,必须联想先烈;写石子,必须联想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写太阳、春雨,必须联想到党的温暖、党的培养、党的政策;写长城,必须联想;写蜡烛,必须联想孜孜不倦的教师。”那是多么可悲啊。同样,一首诗,如果我们教出来的学生都只会跟着录音整齐地读,那是又多么可怕的事。这种教育也是失败的。我认为,诗歌“读占鳌头”,教师应勇于给诗歌插上声音的翅膀,尊重学生对诗歌与众不同的理解,并把这种与众不同的解读用与众不同的声音表达出来。学生既可高声朗读,又可低声吟诵。摇头晃脑、自得其乐是一种境界,手舞足蹈、自编自唱也是一种表达。

我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用“朗读创新大比拼”的形式进行的。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不同的形式来朗读这首诗。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好胜心极强的时候,为了在朗读比赛中比个高低,他们很积极地进行了准备。结果,有的小组把它读成一种深沉的内心独白。有的小组采用了问答的形式来读,一人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怎么办)?”一人答:“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有学生质疑:“这本来就是一首诗,怎么能分开来读呢?”这组的同学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一种人生逆境的思考。先是有疑问,然后思考得到答案。”还有的小组用小品的形式来表现,先有一学生表现自己遭遇了不幸,然后另一学生上场来用这首诗来安慰他。全班鼓掌。这组的同学说:“普希金和我们一样也会遇到不幸的,这首诗是他用来安慰自己的。所以我们用它来安慰别人。”姑且不管学生对诗歌的背景是否了解,但这种能把它拓开去的行为就值得充分肯定。这一课,学生就在他们自己的朗读创造中学习了这首诗,气氛非常好。只有这样,我们的现代诗歌的朗读教学才能从大一统的集体朗读的牢笼中解脱出来,培养出新世纪需要的各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

二、让诗歌插上想象的翅膀

诗歌是什么?有学者说:“诗是心灵瞬间的颤动,诗是激情火山的喷发诗歌是无声的音乐,诗歌是无形的图画。”这说明诗歌和其他文体有着明显的区别。它缺乏条理性,具有的跳跃、空白、多重底蕴等特点。如果教师漠视这些特点,用理性分析的手术刀将其肢解为生字词、背景、结构、中心思想和艺术特色等几大块,那结果必然是“言者谆谆,听者渺渺”,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认为,由于诗歌本身具有跳跃、空白、多重底蕴等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填补诗歌的空白,对诗歌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对有情节的诗歌也可以用“遥想……当年……”等小品形式来演绎,还可以结合现代教育的优势,鼓励学生通过想象把诗歌制作成Flash电子作品,等等。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手段,其目的都是要激发学生学诗的热情,通过学生大胆的想象,从文字符号的背后,去触摸到诗歌的灵魂,观赏诗人内心的灵光,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我在教余光中的《乡愁》的时候,就采用了通过想象填补空白,对诗歌进行创造性的解读的教法。在学生多次朗读后,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对诗歌的四小节展开大胆的想象,要求他们把想象的画面口头上表达出来。有的学生想象:“一个小孩踮起脚把信投入邮箱里,在远方,一位母亲在深情地凝望。”“一个红衣的新娘站在码头,她在向远去的轮船挥手。”“一座巨大的坟墓树立着,一位男子跪在坟前,泪流满面。”“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海边,海风吹动他的头发,他正沉重地望着远方。”多丰富的想象力。只要给他们一个思维活动的空间,就会碰撞出许多创新的思想火花,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让诗歌插上创作的翅膀

要想在教学中成功地引导学生创作诗歌,教师必须摒弃应试心理,同时鼓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大胆进行尝试。要让学生明白,写诗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困难,生活中的快乐、成功、美好等固然可以成诗,痛苦、失败、丑陋等也不例外;自然界的花、鸟、鱼、虫等固然是诗歌的常见内容,风、雨、雪、晴等也是不少见。教师还可以带头写诗,以激起学生的创作热情。

我在执教《星星变奏曲》的时候,特地设计了朗读自己的诗作的教学环节。有位女生模仿“如果……如果……”的句式,写了这样一首诗:“如果海洋的每个角落都布满了石头/谁还需要滑板,谁还会/在海边徘徊/寻找冲浪的刺激//如果海洋的每个角落都布满了石头/谁还需要小舟,谁还会/在码头遥望/寻找前进的喜悦。”她解释说,“海洋”就是要闯荡的天地,“石头”象征了困难,而“滑板”“小舟”是一种努力。在我的鼓励下,另一位男生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企盼友谊的诗:“如果蓝天下的每一寸土地都萌发了友情/谁还需要眼泪,谁还会/以短暂的生命为本钱/流着泪寂寞地寻找知己/谁不愿意/一生/沉浸在友谊的海洋里,仿佛一条快乐的鱼儿/谁不愿意/每个时刻都是一首深情的歌/每个歌词都夹带着甜蜜/如果蓝天下的每一寸土地都萌发了友情/谁还需要眼泪,谁还会/独自撑着破陋的小舟,在茫茫人海中刻舟求剑/谁愿意/一天又一天/总在夕阳下孤独地漫步/谁愿意/看着人生的光阴白白流走/仿佛一支无情的箭/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悲哀/……”虽说这些诗的韵味和内涵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欠缺,但对诗歌形式的模仿还是很好的。我给予了表扬。因为我已经看到了他们诗歌创作的翅膀。

综上所述,我们应关注现代诗歌,关注现代诗歌的教学,让现代诗歌长出翅膀,载着美好的诗情停留在学生多彩的青春里。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2]叶圣陶.授与和启发.叶圣陶集,Vol.14.

与众不同的联想作文范文4

个性化,顾名思义,就是非一般大众化的东西。它是指在大众化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拥有自己特质的因素,打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写作是一项创造性的过程,而不是无关痛痒的文字的简单复制粘贴。目前,很多初中生的写作,只是文本的粘贴,完全彰显不出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描述着别人的故事、说着无关痛痒的话、抒发着所有人的同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因此,写作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写作个性化的培养,提升学生写作个性化的水平与能力。

写作个性化的培养是一项漫长的过程,应该纵穿整个学习生涯。但是,根据学生学习发展的特点,在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抓住培养的关键期,实现写作个性化培养的质的w跃。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青春期。这一阶段,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与重视,因此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写作个性化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学生往往喜欢追求个性,向往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学生为了展示自己的个性,往往在服饰穿着上动心思。虽然目前阶段绝大多数学校统一要求穿校服入校,但是学生穿奇装异服的现象仍有存在。因此,学校经常呼吁学生穿着得体,杜绝标新立异,由此可见学生对于个性化的理解仍有偏差。在初中阶段,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个性化,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彰显个性的方式与渠道。

个性化是学生最为鲜明、引人注意的特征,写作同样讲究个性化。朱绍禹先生在主编的《中学语文与课程论》中明确指出:“作文的个性化即学生有个性地表达,主要体现为学生写作时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这个独特,就是自己独有的,别人没有的,自己体会到的,别人没有体会到的。”可见,在写作中个性化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个性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学生写作个性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该在逐步训练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培养。下面,笔者将阐述初中阶段学生写作个性化培养的几点策略。

一、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刘淼在《当代语文教育学》中明确指出,“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作文的一般能力和作文的专门能力”。观察力就是作文的一般能力。观察是学生写作的前提。学生通过观察可以获得各种写作素材,观察是作文的基础,观察的目的是丰富写作的素材,但光观察还远远不够,还有有所得,观察与思考并行。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做到观察与思考并行,在写作中抒发自己的独特感悟。感悟应该是真切的、个性化的,而不是所有人的感悟都如出一辙。在写作的过程中,观察是学生写作素材的直接来源。个性化的写作不是学生为了凸显个性而进行的随意妄想,而是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个性化的表达手法,抒发内心具有个性的感悟的这样一个写作过程。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乐于观察的习惯开始。在培养学生乐于观察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观察的客观条件。初中阶段写作应该是学生自我感悟的一个表达。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及社会中的各种有利于激发学生感悟的场所,引导其进行观察。其次,培养学生乐于思考的习惯。观察到的直接素材在写作的过程不能直接运用,学生应该对于材料进行加工,实现材料为人所用,通过材料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

二、加强学生阅读和练笔

首先,在培养学生写作个性化的过程中,应该重视阅读。我国古人在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上就做出了明确的说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学生写作个性化的前提。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获取知识与经验、丰富情感体验等,为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奠定基础。因此,培养学生写作个性化的过程中,必须首先从培养学生阅读开始。写作与阅读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写作是一项实践过程,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同时需要从优秀的读物中汲取营养,不断地开阔自己的思路,实现写作的个性化。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应该为学生推荐大量书籍进行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尤其是一些对于写作个性化有启发的文章等。其次,写作个性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培养学生写作个性化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增加学生的练笔次数。练笔是写作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个提升学生写作个性化的训练项目。学生通过练笔能够实现在写作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个性,逐步提高写作个性化的水平与能力。写作个性化是通过文字展示出来的,个性化需要依托文字表达。因此,在写作个性化的训练中,学生应该多多练笔,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三、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赋予作文独特个性的又一有力武器,丰富的联想、创造性的想象,无疑会使文章增色不少。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使学生认识到想象与联想的本质。董小玉和刘海涛在《现作教程》中明确指出:“想象以观察为前提,以表象为前提,以知识和经验为跳板,以情感为动力……遨游于现实的和非现实的领域,积极地补充思维链条中的空缺,把不同的事物神奇地联结起来……联想是从一已知事物想到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别进行训练,最终实现学生写作的个性化。首先,在激发学生想象方面,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观察力入手,观察力是学生展开想象的前提条件。观察力不是从初中阶段开始培养的,而应该是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并能将其表达出来。激发学生进行想象仅仅依靠观察是不够的,同时需要学生积累知识和经验,丰富情感体验。知识和经验是想象的支撑,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其次,在培养学生进行联想方面,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主要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跨越式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善于将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反复地、耐心地引导,逐步使学生养成善于联想的习惯。学生联想的过程其实是思维不断发散的过程。在培养学生联想方面,教师可以将联想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写作具有个性化就是因为学生在想象与联想方面的不同。

四、提高写作个性化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对于写作已经产生兴趣,希望通过写作记录自己的见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写作往往缺乏个性化,初中阶段又是培养学生写作个性化的关键时期。个性化写作是初中阶段学生彰显个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初中阶段应该提高学生对于个性化写作的兴趣。在提高学生写作个性化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培养。初中阶段的学生在个性化的理解存在误解。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追求个性,希望展示个性,其可以通过写作展示自己的个性。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非常想要展示自己的个性,赢得同学、老师关注的特点,使学生对于写作个性化产生兴趣。在提高学生个性化写作兴趣的过程中,班级应该形成竞争机制,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对于写作个性化的重视。

与众不同的联想作文范文5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作文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作文教学,学生构思作文的过程不再是单一的思维过程,而是伴有丰富的情感体验的认知过程。下面笔者以《人性的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为例说一说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前计划

学情分析:《写人要凸显个性》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表达与交流”的内容。高一学生对于写人物的记叙文的写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了一些表现人物的方法和技巧,但大多数学生写作存在塑造人物模式化、脸谱化、平面化,缺乏真实感,表达方式单调,只有平板的叙述,读来索然无味等问题。

教材分析: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掌握塑造人物的技巧,写出栩栩如生而富有个性的人物,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着力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将书本基础知识与课外拓展知识相结合,文字知识与网络多媒体资源相结合,加强写作教学。通过知识点讲解,文段讨论鉴赏、写作实践等途径,提高学生观察人物个性,进而写出有血有肉,饱满生动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因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容量,产生形象直观的效果。

2.运用网络资源,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掌握选择典型事例,对人物进行语言、行动、肖像等方面的个性化描写,运用生动的细节,多角度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课前准备

教师

1.广泛收集资料:人物描写的方法及技巧,人物塑造的典型视频,经典文学中人物描写的片段,相关图片。

2.制作课件

学生

1.自学课文《人性的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掌握文中要点。

2.从网络上了解人物描写方法及技巧的知识。

三、实施过程

(一)课前播放小品《家有老爸》视频,激趣导入

(解说:对作文的畏难情绪,会影响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人物塑造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影视作品来渲染气氛,创设鲜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热情。宋小宝作为一位小品演员,其富有个性化的表演得到观众的喜爱。上课前播放他的小品《家有老爸》的视频,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上课后提出问题:许多观众都会对演员宋小宝有深刻的印象,大家说一说,他的那些表演最让你印象深刻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师引导:宋小宝能够在众多的演员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他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宋小宝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要让人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的文章中,关键在于要写出人物与众不同之处,也就是——写人要凸显个性。

PPT显示课题《人性的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

(二)学习“写人凸显个性”的方法

提出问题:宋小宝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演一个个性化人物形象的呢?

(解说:展示宋小宝的剧照,利用图片带来的感官刺激,诱发学生记忆,打开思维的空间。)

师生通过讨论,明确宋小宝通过夸张的表情、语言、动作表演来塑造个性化的人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人物描写中也可以借助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来显示人物的独特个性。

(解说:带领学生走进教材文本,走进文学大师,研究他们是如何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展现人物个性的,引导学生学习“写人凸显个性”的方法。)

结合本课特点选取人物塑造的三个经典片段,PPT展示: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文字片段;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中关于樊哙的文字片段;

鲁迅《记刘和珍君》关于刘和珍神态的细节描写的文字片段。

(解说:用PPT展示课文片段,内容更加突出,形式更加直观,利于学生抓住文本的重点,打开思维。)

学生围绕三部分文字讨论、交流,教师进行点拨,归纳出“写人凸显个性”的多种方法,PPT展示:

肖像描写:写出风度、气质和神韵。

行动描写:精选动词,生动描摹。

语言描写:揣摩语气、语态,展示性格特征。

细节描写:惟妙惟肖。

选取典型事例,彰显立体形象

(解说:该部分内容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每种描写的不同特点。教师做课件时要考虑到预设和生成,设计成可以随着课堂变化灵活点击使用的课件,可以运用PPT中的“动作设置”或者flash动画来完成。)

(三)课堂练笔

PPT展示写作要求:“父亲”和“母亲”都是永恒而神圣的话题。请以“父亲”或“母亲”为话题,写一个片段,注意写出“我”的“父亲”或“母亲”的个性。

(解说:利用PPT直观展示“课堂练笔”的要求,使学生直观明确地了解写作要求,快速调动思维,进入写作状态。)

使用视频展示台随机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及时进行生生评议和师生评议,及时进行修改。

(解说:课堂使用视频展示台即时展示、评议、修改,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的能力就不断增强,作文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四)布置作业

写身边一个真实的人物,要写出他(她)的个性,题目自拟,800字左右。

(解说:PPT展示课后作业,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作业的要求,综合运用课堂学习的凸显人物个性的方法,学以致用,完成整篇作文。)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整个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创设情境,拓展了教学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

学生突破习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尴尬局面,掌握写作技巧,这是一场紧张的智力劳动。要让学生在心理上彻底地放松,靠大谈作文的意义、重要性之类的抽象道理是不能奏效的。实践证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课堂教学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一)点燃创作热情,拓展写作思路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辅助作文教学,能把图象、声音、文字等教学材料融合,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有感染力、可视性强的多媒体激活思维,调动学生观察、思维和联想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习作活动,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视写作为乐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

(二)打破文本限制,促进学以致用

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再现教材经典作品的片段,实现教材的优化整合,打破了原有文本篇章的格局,指导学生系统地掌握写作技巧。借助教材中篇章片段,降低了理解难度,消除了畏难心理,让学生有“路”可循,有“法”可依,促使他们学会迁移,更好地学以致用。

(三)直观互动评改,优化评改途径

评改,是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共享性,采用多种灵活方式或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自己改,或学生评议互改等等。直观互动的评改方式,能够促使学生获得分享的自豪和满足,从而增强自信,激发写作热情。在评改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评改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在互相学习中既培养了自己表达、分析、判断的能力,又养成了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信息技术让作文评改事半功倍。

值得强调的是,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要依据学情和教材,充分考虑预设和生成,制作出能够灵活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方便在课堂上根据实际情况机智灵活地、有取舍地进行操作。

与众不同的联想作文范文6

关键词:启发;引导;鼓励;作文教学;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69-0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之一。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找准训练点,在训练中发展学生你的创造性思维。

一、启发多向审题,开拓创造性思维

审题是命题作文的第一项基本功,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正确思维方法的一种基础训练。作文课上教师除了结合学生习作的训练,传授审题知识外,还要指点审题诀窍,让学生逐步掌握审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在讨论中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指导写《我的老师》一文,大多数学生在审题时认为这是写教过自己的老师,可以是幼儿园的老师,也可以是小学老师,后来通过老师的引导启发,学生明白了职业虽不是当老师,但只要是对自己有教育和启迪的人也可以写,也是“老师”。这一启发马上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有的学生说:我不写人,我要写字典,因为字典是我不会说话的“老师”……经这样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在讨论中不断拓展。

二、引导求异取材,发展创造性思维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取材是写作关键的环节,要在这个环节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选取材料,提出与众不同的组材结构方式。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课外练笔写《牙膏》一文时,除引导学生观察牙膏的外形,启发学生想象牙膏像“白白胖胖的娃娃”外,还引导学生从牙膏的特性出发,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有的学生想到牙膏真像一个“吝啬鬼”,自己有东西不肯献出给别人,非要别人挤了才肯拿一点。有的学生想到牙膏无私心,为了别人幸福,把一切都献给别人,为了别人即使自己消瘦,甚至身子干瘪了,也毫不叹惜。又如写《童年趣事》这篇文章时,就有选取自己小时候当小老师时怎样面对“课堂”上偶然发生的事件而束手无策的;有选取年幼时自己随妈妈出外旅游,搔菩萨痒痒,面对菩萨不以为然的神色百思不解的;也有选取儿时做黄豆发芽的小实验,见“豆宝宝”三四天不动弹而急不可待地把豆子掰开看个究竟的……

经过这种多角度求异取材训练,学生写出的文章立意高了,而且文章的主题得到扩展和深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从角度选取新颖材料的好习惯。在每次讲评时,我总是把取材是否有新意作为讲评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样就能不断延续学生“求异”思维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鼓励广开联想,训练创造性思维

在作文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同一习作情境多角度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广开思路展开联想,在联想中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房间外面是阳台,打开门就可以站在阳台上,外面有树,树上有鸟,夕阳西下,有点风,几根电线擦树而过。然后对学生说:“假如这是你的家。傍晚放学后你在家做作业,遇到一道难题,经过艰苦地思考,终于把难题做出来了。你推开门,站在阳台上这时请你描写一下出现在你眼前的景物。”

经过一番讨论,学生眼里的景物都是美好的:树是“绿油油的”,鸟儿“在纵情歌唱”,电线“像五线谱一样”,风儿“在演奏着美好的乐章”,夕阳“像慈祥的老爷爷,用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蛋” ……

当学生们学沉醉在这美好的景物之中时。老师又提出了一种假设性情节:“如果这道题你没有做出来,心里很烦,不想再做了,而这时你照样站在阳台上,眼前的景物又如何呢?”经过讨论,学生一致倾向于外面的景色是带着一种讥讽性的:树“向我失望地摇了摇头”,鸟儿“昂着头在无情地嘲笑我”,“太阳公公的脸替我羞得通红”,电线也“像妈妈脸上着急时添加的皱纹” ……

这时老师并不就此而止,而是又进一步假设情节:“如果你只是想在阳台上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然后再继续解答难题,你眼前的景色又该如何描写呢?”学生们都知道,这种情况下最需要的是鼓励,是力量。于是,学生眼里的景物也就充满了鼓励的声音:树儿“不住地向我点头,好像喊着:加油加油!”,小鸟对着我叽叽喳喳,好像对我说:“别泄气,坚持下去,一定会胜利。”太阳公公好像不愿离开我,微笑着说:“孩子,别心急,用心努力,成功一定属于你。”“五线谱似的电线也奏出奋进的乐曲。”……

在作文教学中创设同样的情景,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除上述方法外,教师平时还可注意结合教学讲些立意、开头、结尾、过渡、安排材料等关于写作的知识和方法,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 《读写算》

[2] 《新课标》

上一篇名字对联

下一篇工业建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