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韩国喜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韩国喜剧范文1
近年来,韩国电影在国际上屡创佳绩,深受好评,特别是在中国等近邻亚洲国家也刮起了一阵“韩流”。爱情喜剧片作为韩国电影中一个重要的体裁,让观影的年轻人为之倾心、趋之若鹜。20世纪90年代成为韩国爱情电影发展的分水岭,电影市场一方面仍是以悲剧占据爱情题材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爱情喜剧悄然兴起,甚至一度成为韩国电影的主流力量,其中包括了《我的野蛮女友》《色即是空》《爱情真可怕》《我的老婆是大佬》《我的电话情人》等经典作品,甚至曾一度掀起观影热潮,对年轻人心中的人生观、爱情观影响颇深,这些都体现出韩国爱情喜剧独特的颠覆性魅力,它的异军突起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对我国情感喜剧片的提升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多重因素赋予韩国爱情喜剧独特的颠覆性魅力
电影是特定社会和观众的需求对电影艺术家创作的规定和影响,近年来韩国喜剧的创作深深植根于韩国社会,是电影艺术与韩国文化及大众之间相互关系的体现与表征,因此散发着浓郁的韩国文化气息。同时,韩国爱情喜剧的成功也是多种艺术运用并发挥最大效用的结果,它融合了音乐、美术、喜剧、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并和时尚消费元素相结合,打造了唯美浪漫、悲喜交加的“韩式”爱情故事,成为被世人所热捧的超越世俗及束缚的“狂欢化”影像时空。
(一)影片个性鲜明,紧扣社会问题,让观众耳目一新
韩国商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消费结构和价值意识的调整,复杂的社会新问题影响困惑着年青一代,他们也渴望能从影片中对应出自己的影子,摆脱束缚找寻出路。这其中很多社会现象和问题都是极具个性和特点的,令处于不同社会体制下的中国观众耳目一新。如2001年的《我的野蛮女友》,影片颠覆式地塑造了女权主义下荒诞不稽的喜剧爱情故事,女主角令观众瞠目结舌、大感意外。之后的影片《我的老婆是大佬》更是将这种女权主义极端化处理,借黑势力重回“母系社会”。而赴美国《欲望都市》及《老友记》等作品的后尘,韩国喜剧对两性问题也作出了极其大胆的勾勒和渲染,对处于青春期中男女所羞于启齿的问题作出了别出心裁的夸张处理,令年轻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感受到了更加开放的韩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性及价值观。
(二)体裁具有多重优势,构造了一个“狂欢化”世界
爱情喜剧在韩国电影中从投资规模到影片数量都难以担当真正的主流,但从受欢迎程度上看,部分影片却上演了“惊天逆转”。这点我们对比中国影片《人再途之泰》的成功,就可以看到喜剧表现手法得天独厚的潜质。
首先,爱情是韩国电影所不可或缺的永恒主题,它是人生中所要经历的极其重大的事件。此类题材常关注小人物的平凡命运,去折射社会家庭或伦理道德与平凡爱情之间的激烈冲突,因此此类题材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同时,在韩国现实社会状况下,政治上的南北对立,金融危机阴云不散连同社会道德文化面临的危机等诸多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让人们思想上倍感压力和困惑。在心理失衡和迷失自我的情况下,受众有寻求恢复心理平衡状态的本能趋向,喜剧不失为一个减压的良方,它变成现实中的一种解脱,“痛得愈深,笑声愈强”,在喜剧中,能把乌托邦的理想与现实暂时的融合在一起,从束缚中解脱,达到自在的生存状态。同时,喜剧创造了一个特殊的“狂欢化”世界,[1]芸芸众生可以模糊边界,共同沉浸其中,为大众所消费,因此,韩国喜剧受到很多国家喜爱的原因就可略见一斑了。此外,悲剧的加入是对喜剧的更好补充,生活本身有喜就有忧,将电影情节展现的悲欢离合,更能短暂刺痛受众的心理,让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从而更具感染力。
(三)作为文化消费品即立足本国传统文化又引领潮流
在积极进行“国际化”的同时,喜剧在创作上深深植根于民族社会文化,带有韩国特有的悲喜态度,逐渐形成带有民族符号的文化艺术形式,是韩国民族的世界观和自身的人生态度的体现。韩国爱情喜剧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被受众普遍接受和消费,说明这种电影文化产品的潜在价值向社会实践效益进行了成功的转化,这其中包括了它的审美价值、思想价值、道德价值等方面。喜剧作为一种文化消费产品,它被深深地打上了“韩式”的标签或烙印,并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自己的标志和形象,引导了“时尚文化心理”,成功地实现了社会价值的转化。
二、跌宕起伏的结构编排及情节处理极具颠覆性
(一)独特的结构编排,极具颠覆性
1.悲剧形成喜剧情节发展中的阻抑
韩式爱情喜剧并非纯粹的喜剧,导演往往在喜剧中穿插悲剧情节,最终回到喜剧收场。此类影片一般都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以意志冲突推动情节向前递进展开,使各种矛盾逐渐明朗尖锐化。影片节奏一般都比较轻快,如同长调的风景点彩般统一而整体,悲剧是在其中起到对比和衬托的色调,形成希勒所讲的一系列的“小型霹雳”,在情节发展中形成阻抑。韩式爱情喜剧并非纯粹地让人大笑,往往看过之后感到阵阵的酸楚,阻抑之处透着浓郁的伤感和无助。它的大悲之处常出现在继而形成整个矛盾的爆发点,观众在感到山穷水尽的绝望时,在结尾又会逐渐看到峰回路转的希望。喜剧只是一个个愉悦感官心情的手段,而悲剧才是韩式喜剧爱情片难以忘怀的真正的精髓。
2.别具匠心的诱因成为故事的发展动力
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当然是故事的主线,在当遇到阻抑故事无法继续下去时,一些别出心裁的事情和次要的人物往往成为情节中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小亮点,推动着主线的发展。如《爱情真可怕》中悲剧阻抑来临时,力挽狂澜的竟是一个龌龊滑稽的同性恋。其他剧作中,男女主人公的朋友往往是阻碍或推动爱情发展的重要动因,韩式喜剧中这些配角的塑造大胆而夸张,常常与主人公的恬静完美形成强烈反差。虽然形象常滑稽龌龊,表演怪诞张狂,但在推动爱情发展时却透着一种令人敬佩的正义感,让人津津乐道。
(二)情节内容的夸张化处理,造成颠覆性效果
1.情节内容挑战传统伦理道德底线,引发关注和思考
韩式爱情喜剧的吸引人之处,其中主要的一个方面源于情节内容所展现的新事物和奇特的思维行动方式。很多事情的开端并无特殊之处,但结果却大大出人意料之外。在韩国喜剧中可以看到非常开放低俗的一面,大俗大雅进行着瞬间的转化。前一秒钟还在欣赏着全智贤优雅的钢琴曲,后一秒钟野蛮女友就会大打出手。《爱情真可怕》中挽救女主人公生命及爱情的居然是片中最不被接受的两个同性恋。《我的电话情人》中两个在电话中素未谋面却打得火热的情人最终走向现实中的婚恋。这些都是对传统伦理道德的一种宣战,是被社会主流思维所不能接受的,这是新经济体制下所诞生的不同寻常的现象,虽然在挑战底线时令人难以容忍,但现象却能引起观众的关注和深思,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2]
2.“相悖化”情节处理手法的大量使用,造成颠覆性喜剧效果
“相悖化”是韩国爱情喜剧情节发展的一个重大特点,某种程度上带有解构主义的特点,形式充满了恶作剧、戏谑、调侃的情调。在故事发展中,韩国导演往往将期望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等方面进行大量相悖化处理,使观众经常看到“事与愿违”的颠覆性的效果呈现,而忍俊不禁。大量情节的相悖化处理让观众出乎意料继而捧腹大笑,足可见这种手法的独特魅力。“相悖化”几乎成了韩国演员任昌丁一贯的表演风格,从而成功塑造了一个在爱情中经常显得非常无辜、滑稽又略带猥琐的小人物形象。
3.“白日梦”般的幻象大量出现使剧情充满离奇色彩
处在恋爱中的人往往会通过梦境来实现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对爱情的迷惑和受挫也是造成“白日梦”在情节编排中合理出现的前提诱因,梦境的出现往往呈现了童话般的世界,暂时达到理想中的愉悦。在《我的电话情人》中男主人公在失恋的阴影中与另一个女人通过大胆的电话交往方式来弥补心灵上创伤。《爱情真可怕》中男主人公将电视导购节目的家庭晚餐的表演当成现实,体现了对爱情的向往。
同时“白日梦”时常激发起灵感和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彼特说:“想象力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当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时,‘白日梦’能为你提供答案”。在感情低潮时,影片中的男女主角经常通过回忆最终实现感情的复合。在《我的野蛮女友》中,女主角喜欢编剧,通过幻想和男主角参与其中而激发创作的灵感和实现对过往的追忆,而男主角则通过幻想参与剧情而憧憬和女主角之间的爱情结局。
三、影片的颠覆性对受众心理的影响
(一)让观众从旁观距离到沉浸其中
韩国爱情喜剧的受众多是对人生、爱情处于迷惑或逆反中的年轻人,这个人群对于社会现状感到躁动和不安,他们缺乏共同的信仰,在观影中基本属于“孤独的个体”。此类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很好地识别了受众的情绪,站在年轻人的立场上,运用颠覆性的思维设置情节,让戏内人物和受众具有“同理心”,因此,也就发生了共鸣,使观众从观影的陌生距离到沉浸其中,与戏中人物同喜同悲。
(二)情感宣泄的“狂欢化”盛宴
剧情的颠覆性设计,再加上韩式爱情喜剧所具有的多重优势及吸引力,达成了受众情感宣泄的目的。[3]电影作为很好的载体去浓缩映射了众多社会现象及问题,以喜剧的形式出现,更能让观众坐下来去关注和思考“爱情”这一主题。现实生活中无法挣脱的束缚,通过观影的过程逐渐进行着释放。影片非同以往的颠覆性为观众带来了复合化的情感体验,包括情感顺畅发展所带来的快乐和轻松;阻抑所带来的焦虑和忧伤;人情冷暖所带来的无奈或愤怒。这些影片刺激唤醒了观众内心的“深层能量”,通过笑声和眼泪宣泄着自己的情感,此时的观影行为就演变成了一场“狂欢化”的饕餮盛宴。这种颠覆性比以往更加注重了情感的把握,细腻的质感和感情的大收大放是此类情感片成功的关键。
四、结语
韩国爱情喜剧的成功体现在它颠覆性的题材,对剧本内容的颠覆性构思及情节结构的颠覆性编排,这些方面的把握使得此类影片能异军突起。同时,站在观众角度思考影片并对观众内心进行把控,不停调动集体情绪是受众产生共鸣的重要原因。颠覆性逐渐成为韩式爱情喜剧的特点,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的成功也提供了的宝贵经验及方法值得其他国家的影视界借鉴及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凤霞.后现代语境下韩国电影的喜剧狂欢及美学呈现[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6.
[2] 彭玲.影视心理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韩国喜剧范文2
关键词:“把”字句;偏误分析;成分遗漏
“把”字句是指谓语部分带有介词“把”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动词谓语句①。一般有主语、“把”字构成的介词短语做状语及动词性短语作谓语中心组成。
“把”字句是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最为困难问题之一,同时也是语法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胡出现,一方面是因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在“把”字句问题上还没有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足够的成果;另一方面是因为“把”字句太特殊,为世界上许多语言多没有,这就给留学生学习“把”字句带来许多困惑,而使用“把”字句时常出现各种偏误。
盛炎先生说:“错误分析被认为是第二代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的前沿阵地和尖端科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②。”所谓偏误分析,是以外语学习者发生的偏误为研究对象,它所关注的是学生所使用的目的语形式(实际是中介语)与目的语的规范形式之间的差距,以及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③。
本文对“把”字句的研究,正是以偏误分析理论为指导,对外国人学习“把”字句的偏误形式进行总结,并按照偏误的性质将其归纳为成分遗漏类型。
一,偏误分析
本文把直接或间接搜集到的“把”字句偏误形式,进行归纳,并按照偏误性质把它总结为成分遗漏类型。
1.成分遗漏
成分遗漏指的是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一个或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把”字句的遗漏偏误常常表现在遗漏“把”字句中的谓语动词以及动词以及动词后的成分。
1.1.遗漏动词后边的相应成分
(1)我要马上把这封信寄。
(2)我把新买的杯子打。
(3)你应该先把这篇文章看,然后再做练习。
(4)我们要把修电视的技术学。
(5)你应该把自己的东西收拾。
(6)我们把这个困难的问题讨论吧。
(7)我们应该把野生动物保护。
(8)李老师严厉地把我批评。
这些“把”字句中的谓语都是动词的简单形式。其中例句(1)至(4)的谓语是单音节动词,例句(5)至(8)的谓语是双音节动词。表示处置和影响的“把”字句,其谓语动词一般是及物动词。这类“把”字句的谓语还必须是一个复杂的短语。这是因为“把”字句是表示处置或影响的,因此句子里不仅要有表示处置或影响的动词,而且要有说明处置或影响的结果的成分。“把”字句表示处置或影响意义的这种需要决定了“把”字句中的谓语动词不可能是个简单形式,在动词前后(主要是在动词后)应当有相应的词语来表示与动词有联系的其他相关的意义。这些成分通常是动态助词“了”、“着”,动词为重叠式,动词后有补语等形式。“动词前后的成分……才具有积极的性质,才是近代汉语里发展这个“把”字句式的推动力④。”外国学生不了解这类语义内容对句法结构形式的要求,所以就会出现大量这类偏误。这类偏误的表现形式是结构不完整,根源在于对“把”字句意义的不理解。
某些双音节动词本身含有结果或完成的意义,可以不带其他成分单独充当“把”字句的谓语。如:缩小、延长、降低、消灭、打开、打倒、减少、解散等等。不难看出,这些动词都是“动补式”。结构本身包含了结果意义,或者说在意义上是自足的,所以这些双音节动词可直接在“把”字句中作谓语而无前后的其他成分。
1.2.遗漏“把”字句中的谓语中心动词
(1)他把那些书都掉了。
(2)我把刚买的杯子破了。
(3)我把朋友送的礼物坏了。
(4)我把这篇文章懂了。
(5)到夜里十二点多,我才把作业完了。
(6)对不起,我把你的词典脏了。
(7)老师,请您把字大一点儿。
(8)我把这个问题明明白白。
(9)我同屋每天都把宿舍干干净净。
例句(1)至(5)中,这些“把”字句中的谓语“掉、破、坏、懂、完”都是不及物动词,不是前边主语发出的动作行为,而是主语的某个动作行为的结果,因此这些词常常作动词后边的结果补语。汉语没有真正意义的形态,没有区分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形态标志,一般的汉语词典也没有这方面的说明。这就给外国学生区分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造成了困难。而准确地判断一个动词是及物动词,这是使用“把”字句的一个前提条件。没有这个前提,就必然出现混乱,就会把表示动作结果地词语当做主语所进行的动作行为本身,造成偏误。
例句(6)至(9)中,“脏”和“大”是性质形容词,“明明白白”和“干干净净”是状态形容词⑤。这些形容词都不能表示主语是假的动作行为,都不具备“把”字句的谓语资格。按照错误例句的语义,在汉语里“脏”和“大”这样的性质形容词应当体现为动作的结果,做结果补语。
二,产生偏误的原因
从学习者主观因素看,首先,是学生不能准确地把我“把”字句表达的语法意义。其次,是学生不能正确的掌握“把”字句在实际运用时的句法语义和语用限制的规则。
从客观角度看,学习者的母语与目的语差异越大,学习者受母语的正迁移越小,学习者难度就越大。由于“把”字句太特殊,世界上许多语言中没有,这样,自然给学习者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出现偏误也是在所难免。
综上所述,许多在结构形式上表现出来的偏误归根到底是由于学生没有准确把握“把”字句的语法意义造成的。因此,外国人要学好“把”字句,准确掌握它的语法意义是关键。
注释:
①刘月华等著:《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②盛炎:《语言教学原理》,重庆出版社,1990年。
③鲁健骥:《中介语对比分析及偏误分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
④吕叔湘:《吕叔湘文集》第二卷,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
⑤熙:《语法讲议》,商务印书馆,1982年。
参考文献:
1. 鲁健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1987年第4期。
2. 鲁健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学应用》1982年第2期。
3. 刘月华等著:《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6年。
韩国喜剧范文3
关键词:居民信息消费;信息消费函数;信息消费边际倾向;城乡差异;地区差异
中图分类号:F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08-0016-04
近年来,国外在信息消费领域的研究主要表现出微观导向、厂商导向的特点。叫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开始的,目前的理论成果不多。与国外的研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对信息消费问题的定性分析较多,定量研究较少,且大多是从情报科学、信息科学的角度进行,从经济学、消费经济学角度,尤其是运用消费函数理论对信息消费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文献几乎没有。目前仅有徐德云等对信息消费函数的大体形式和特点进行了阐述。此外,张鹏运用消费函数进行回归分析,对我国城镇、农村居民1992-1998年的信息消费边际倾向进行了测算。然而,该研究在方法上存在疏漏和错误,回归样本容量过小,研究深度不够,影响了结果的可信程度和现实价值。
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居民信息消费在我国的消费规模及消费倾向中呈现出哪些特点和规律?我国居民信息消费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时间差异有多大?变化趋势如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可以为我国制定信息消费政策和信息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信息消费函数的建立
(一)信息消费影响因素与信息消费函数
根据消费理论,信息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信息消费供给方面的因素,即属于信息生产领域的因素。它们是既定的外生变量;另一类是信息消费需求方面的因素,如消费者的偏好、素质、收入能力(受前期收入、当期收入、预期收入的综合制约)、生命阶段、社会环境等。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偏好、素质、收入能力均与信息消费支出呈同向变动。生命阶段对信息消费也有影响,如年轻人精力旺盛,社会活动多,对信息偏好大,因而信息消费也多。此外,消费者所处的收入阶层等社会环境对信息消费行为也将产生影响。在上述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收入因素(包括前期收入、当期收入、预期收入)。假定其它条件不变,信息消费支出将唯一地由收入决定,并随收入变动而变动。
自凯恩斯提出消费函数理论以来,该理论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函数形式上,主要有绝对收入消费函数、相对收入消费函数、持久收入消费函数、生命周期消费函数、随机游走消费函数等几种形式。参考消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将前述信息消费的影响因素分别纳入消费函数,就可以建立不同形式的信息消费函数:如果仅将当期收入纳入消费函数,就可建立绝对收入信息消费函数;如果同时考虑前期收入的影响,则可建立持久收入信息消费函数;如果再引入预期收入和生命阶段因素,则可建立起生命周期信息消费函数;如果进一步加入社会环境因素,则可建立相对收入信息消费函数。
从形式上看,所有的消费函数可以被归结为两类:一类是不考虑滞后因素的影响,只以现期收入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绝对收入消费函数即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将滞后因素的影响引入函数,除绝对收入消费函数外的其他几种消费函数都属此类。
所有的消费函数可以归结为下述三种形式:
Ct=a0+b1Yt+ut
(1)
Ct=a0+b1Yt+b2ut-1
(2)
Ct=a0+b1Yt+b2ut-1
(3)
将式中的Ct真定义为当期信息消费量,Ct-1定义为前期信息消费量,则(1)式为绝对收入信息消费函数,(2)式为持久收入信息消费函数,(3)式为生命周期信息消费函数,这样就建立了一系列的信息消费函数。
(二)方法说明:分离了时间和地区因素的PanelData模型
Panel Data模型的一般表达式为:
Yit=ait+b1iX1it+b2iX2it+…+bkiXkit+uit
(4)(i=1,2,…,p;t=1,2,…,m)
Cheng Hsiao将panel data模型按其参数不同具体分为四类:(1)斜率系数是常数,截距随个体不同而改变;(2)斜率系数是常数,截距随个体和时间不同而改变;(3)全部系数随个体不同而异;(4)全部系数随个体和时间不同而异。
本文探讨在斜率系数为常数的情形下,截距项随时间和个体不同而改变的情形,即:
在(5)式中,ait=a0+Zi+Tt,其中,a0为平均截距,Zi表示仅随个体不同的省略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Tt真表示仅随时间不同的省略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这样就把与个体有关的省略变量的影响分离出来,并附加在截距项上,使截距系数的值随个体和时间的不同而改变。然后,运用公式变换,可解出a0、bk、Zi、Tt真,再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可以得到它们的估计值。
(三)数据说明
由于我国没有专门的信息消费(CIit)的统计数据(严格意义上的信息消费额是指按信息消费的所有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的加总)。因此,通常采用以下的近似处理办法:(1)将居民消费中除去衣食、住外的其它“杂费”总额作为信息消费额。显然,这种方法把很多与信息无关的消费也包括进来,界定的范围过宽。(2)以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文化三项消费支出额加总作为信息消费额。这种方法得出的消费额虽不完全都是信息消费额,但它在该消费总额中占有绝对的比重,且随着科技进步,信息量所占比重将提高更快。从广义
的信息消费角度来说,这样处理的误差不大。由于现实中的统计数据能够在《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因此,本文将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我国居民的信息消费额。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基于上述模型和数据,本文运用Eviews5.0经济计量软件和Excel软件,得到2000-2005年我国31个省(市)城镇、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函数回归方程,并计算出地区差异与时间差异对信息消费的影响效应。具体结果分别见(6)~(11)式及表1和表2。
我国城镇居民绝对收入信息消费函数、持久收入信息消费函数、生命周期消费函数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CIUit=au1+0.411YUit+ZU1i+TU1t+uU1it
(6)
CIUit=au2+0.3.1YUit+0.286CIUit+ZU2i+TU2t+uU2it
(7)
CIUit=au3+0.814YUit+0.151CIUit+0.223YUit+ZU3i+TU3t+uU3it
(8)
上述各式中,CIUit一表示i省城镇居民t年(当期)人均信息消费支出额;Yit表示i省城镇居民t年(当期)人均可支配收入;CIUit-1表示i省城镇居民t-1年(前期)人均信息消费支出额;Yit-1表示i省城镇居民t-1年(前期)人均可支配收入;ZUi和TUt分别代表地区因素和时间因素对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影响,前者仅随地区不同而异,与时间无关,而后者仅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与地区无关;uUit为随机干扰项,这里假设它满足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所有假定。
我国农村居民绝对收入信息消费函数、持久收入信息消费函数、生命周期消费函数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CIRit=aR1+0.385YRit+ZR1i+TR1t+uR1it
(9)
CIRit=aR2+0.245YRit+0.418CIRit+ZR2i+TR2t+uR2it
( 10)
CIRit=AR3+O.133YRit+0.410CIRit-1+0.157YRit-1+ZR3i+TR3t+uR3it
(11)
以上三式中,各变量的意义与城镇居民各函数中相类似。
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
1.近几年我国居民信息消费边际倾向较高,且信息消费增速较快,同时,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绝对水平、相对比例、增长速度都大于农村
以绝对收入模型的结果为例,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为OAll,农村居民边际倾向为0.385,高于居民的其他单项消费(如衣、食等)的边际倾向。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信息消费额为1334.92元,2005年增至2695.03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5.09%;农村居民人均信息消费额2000年为392.96元,2005年增至708.55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2.51%。这表明我国居民支出中与信息有关的消费占比较大,且增长很快。同时,城镇信息消费的绝对水平、相对比例、增长速度都大于农村,体现出较大的城乡差异。
2.居民信息消费中的“时滞效应”和“棘轮效应”表现较明显,前期的消费量和收入额对当期消费的影响很大
在将滞后因素的影响引入信息消费函数后,可以发现,对城镇居民而言,当期收入对其信息消费的影响在逐渐下降,由绝对收入模型中的0.411下降到持久收入模型中的0.301,再到生命周期模型中的0.184,而前期消费量和前期收入的影响力上升,其中,以前期收入的影响力最为明显,最终超过当期收入成为对城镇居民信息消费影响最大的因素,似乎更多地表现出前期收入对当期消费影响的“时滞效应”。同样,当期收入对农村居民信息消费量的影响力也是逐渐下降的,前期消费量和前期收入的影响力上升,但是,前期消费额对当期消费影响的“棘轮效应”表现得更明显,成为对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影响最大的因素,回归系数达到了0.410。
3.我国居民信息消费的地区差异明显
(1)城镇居民信息消费行为受地区影响较大。总体而言,我国东部尤其是东南的大部分省(市),如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北京等地区差异值(Zj)大于零;北方、西部省(市)如东三省、山西、内蒙、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区差异值不仅小于零,且绝对值较大;中部和西南地区省份的地区差异值介于前两者之间。同时,信息消费地区差异值最大的省(市)和最小的省(市)之间的差距达到1000元以上,这说明我国居民信息消费的地区不平衡比较严重。
(2)农村居民信息消费行为受地区影响也较大,但地区间的绝对差异比城镇的要小。Zi值的整体分布情况与城镇相似:东部的地区差异值多数大于零;北方、西部省(市)的地区差异值偏小;中部地区省(市)的地区差异值介于前两者之间。但是,三种模型测算出的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地区差异值最大的地区(上海)与最小的地区(陕西)的差距仍分别为761元、460元、553元,差距仍然较大,但比城镇居民的差距要小,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信息消费额的绝对量本身就较城镇居民要小。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认为,属经济落后地区,其居民的信息消费在全国应排名靠后,但事实上,一方面由于国家的地区倾斜和补贴政策,的城镇居民收入并不低(接近东部省区的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居民在交通、通讯上的消费支出相当高,从而造成整体信息消费额较高。所以,的Zi值在全国位居前列。不过,农村的情况与城镇有所不同,农民收入偏低和整体消费水平低两
个原因,导致其农村居民的Zi值为负,整体信息消费状况在全国的位次靠后。
4.我国居民信息消费的时间差异也较大
(1)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时间差异值Tt真呈现出很大的波动性:2001年最低,2003年最高,其他四年的波动也较大。由于时间因素可看作是预期因素,这说明居民对未来的预期不稳定。因为本文侧重研究信息消费的地区差异性,选取的时间序列不长,所以,难以看出长期的趋势。从这几年的数据来看,可能是由于近些年影响信息消费的政策、措施变化较多,如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对城镇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产生负向影响,而交通、通讯、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又对交通、通讯、娱乐、文教支出产生正向影响,从而导致Tt真值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出现了较大波动。
(2)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时间差异值Tt真也呈现一定波动,但幅度较小,且2003年由前两年的小幅下降开始回升,并在2004~2005年保持了小幅的增长,表明总体上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呈缓慢上升趋势。这应该与近年农民增收减负、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讯、文教、卫生设施)建设等政策的实施有关。
三、结论
1.近年来我国居民信息消费边际倾向较高,高于居民的食品、衣着等其他单项消费的边际倾向,并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同时,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绝对水乎、相对比例、增长速度都大于农村居民,表现出较大的城乡差异。
2.居民信息消费中的“时滞效应”和“棘轮效应”较为明显,前期的消费量和收入额对当期消费的影响很大。其中,前期收入是对城镇居民信息消费影响最大的因素,更多地体现出前期收入对当期消费的“时滞效应”;对农村居民而言,前期信息消费额对当期消费影响的“棘轮效应”体现得更明显些。
3.我国居民信息消费的地区差异明显,城镇和农村居民信息消费行为受地区影响均较大,而城镇居民信息消费地区间的绝对差异比农村的更大。总体而言,我国东部尤其是东南的大部分省(市)的地区差异值(Z)大于零;北方、西部省(市)的地区差异值不但小于零,且绝对值较大;中部和西南地区省份的地区差异值介于前两者之间。这表明我国居民信息消费的地区不平衡性很严重。
4.我国居民信息消费的时间差异也较大,其中,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时间差异值Tt真呈现出很大的波动性,而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时间差异值的波动性不大。
从上述结论中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居民信息消费存在着极大的不均衡性。其中,城乡、地区不平衡的根源是城乡、地区收入上的差距,时间上的差异则主要是因为居民对未来的预期不稳定、不明朗。因此,促进信息消费规模扩大和消除信息消费结构失衡,应该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缩小省(市)地区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二是提高城乡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的稳定性。
韩国喜剧范文4
关键词:消费函数;农村居民;绝对收入;相对收入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月31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所以农村居民收入、消费结构和水平就影响着我国总体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消费行为研究中,国外研究较多的是消费函数,西方消费经济学者们认为,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函数的研究始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之后有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等一系列研究。本文用绝对收入假设和相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数据进行拟合,以验证和发展消费行为理论。
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设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认为,消费是由收入唯一决定的,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速度低于收入的增长,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在短期中,消费可分为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两部分。自发消费指不取决于收入的消费,而引致消费是指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消费,消费函数为:
C=?琢+?茁×Y (?琢>0,0
二、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设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杜森贝里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仅受自身收入的影响,也受周围人消费水平的影响。如果周围人的消费水平比较高,即使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较低,他也会企图接近周围人的消费水平,这种现象就称为消费的“示范性”;另一方面他也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水平不仅受当前收入的影响,也受自己历史上曾经实现的消费水平的影响。如果历史上曾经达到较高的消费水平,即使当前的收入水平较低,消费者也会企图接近历史上曾经达到的消费水平,这种现象就称为消费的“不可逆性”。本文中讨论消费的“不可逆性”,由于不可逆性的存在,当前的消费倾向不仅与收入有关,而且与曾经达到的消费水平,即曾经所达到的最高收入水平有关。一般情况下,收入具有随时间递增的趋势,所以可以用前一期的收入代替曾经达到的最高收入。用0表示当前的边际消费倾向,用1表示曾经达到的最高收入水平对当前消费的影响,消费函数是:
Ct=?琢0Yt+?琢1Yt-1 (t=1,2,…,T) (2)
三、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1985~2009年间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与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的统计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数据年鉴。
(一)模型构建
1、绝对收入模型。按照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建立农村居民消费回归模型为:
SCt=?琢+?茁Yt+?滋t(t=1,2,…,T,?琢>0,0
其中:SCt为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Yt为居民人均年收入,?滋t为随机误差项,?琢为人均年基本自发消费需求,?茁为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2、相对收入模型。按照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理论,建立农村居民消费回归模型为:
SCt=?琢0Yt+?琢1Yt-1+?滋t(t=1,2,…,T,0
其中:?琢0表示当前的边际消费倾向,?琢1表示曾经达到的最高收入水平对当前消费的影响。
本文利用Eviews软件,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估计的结果如下:
1、绝对收入假设的消费函数模型估计结果:
SCt=41.575+0.756Yt
(1.83)(80.687) (5)
R2=0.9965 F=651.433 D.W.=0.454
2、相对收入假设的消费函数模型估计结果:
SCt=43.986+1.12Yt-0.404Yt-1
(2.512)(14.171)(-4.647) (6)
R2=0.998 F=5713.063 D.W.=1.507
(二)模型的检验
1、绝对收入假设的消费函数模型检验。从回归估计的结果看,模型拟合较好。可决系数R2=0.9965,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的非常好。从截距项和斜率项的t检验值来看,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n-2=21的临界值,并且从斜率项的值看为0
(1)White检验。本文采用White检验来检验异方差性。White检验是建立辅助回归模型的方式来判断异方差性。R-squared=10.682,表明不存在异方差。对样本容量为25并且只有一个解释变量的模型,在5%显著水平下,查D.W.统计表可知,模型中D.W.
(2)广义差分法。下面运用广义差分法进行自相关的处理,采用科克伦-奥科特迭代法估计,1阶广义差分的估计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水平下,dl
SCt=34.546+0.761Yt+1.071AR(1)-0.369AR(2) (7)
(0.635)(38.582)(4.949)(-1.704)
R2=0.999 F=4540.074 D.W.=1.926
在5%的显著水平下,du
2、相对收入假设的消费模型检验。从回归估计的结果看,模型拟合较好。可决系数R2=0.998,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的非常好。但是,?琢0=1.212>1,?琢1=-0.404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知,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设可以用来描述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而相对收入假设消费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不应用。农民消费的提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目前我国农民消费依然由收入决定,所以要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以拉动经济增长,必须研究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农民的纯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与转移性和财产收入构成。近年来,工资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而作为农民收入中最稳定最直接的收入来源农业收入比重在下降。消费水平的高低,最终是由收入水平决定的,只有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了,消费水平才能真正增加。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第一,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村居民非农产业收入。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减少没有市场需求前景的传统的低质农产品,大力发展市场需求旺盛、潜在需求大的优质农产品,尤其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第二,通过完善利益机制、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加快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等途径,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使农民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经营活动,拓宽农民增收环节;第三,加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尤其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发展与应用、国内外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第四,尽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的各种限制,增加农村居民进城打工的收入;第五,进一步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建立适合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特点并符合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税费征收制度,不断完善征收办法,切实减轻农村居民负担。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武.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7.6.
韩国喜剧范文5
关键词:“比”字句 习得 偏误原因 对外汉语教学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这就是这个世界丰富多样的原因。但是无论有多少差异事物之间在某个角度都存在着共性。因此,基于这些共性可以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分类,于是就产生了不同的类属。正因为有差异、有共性,所以比较活动就会无时无刻地存在、发生。语言作为人类交流、思维的工具必然会与比较这种基本认识活动发生联系。因此“比较句”无论在哪种语言中都是必不可少且极其重要的。
汉语中有很多可以实现比较功能的句子。比如:“我个子高,他个子小。”“我跟他一样高”。“我比他高。”“他没有我高。”等等。但使用最多,比较性最突出的就是“比”字句。因此我们主要研究“比”字句。“比”这个词在汉语中很常用,既可以作动词,又可以作介词。但是“比”字句中的“比”属于介词。基于习得规律、教学规律。我们认为“比”的介词用法使用频率更高、意义更重要。因此我们主要来看他的介词性用法。
首先我们来看几个句子:
小李的个子比我高三公分。 A比B+形容词+数量补语
小李的个子比我大。 A比B+形容词
小李的个子比我高很多。 A比B+形容词+程度补语
马克比我喜欢吃辣的。 A比B+述宾结构
罗伯特比我多学了三门课。 A比B+多(状语)+动词+数量短语
由以上例句不难归纳出:比字句是指由“比”字引导的介词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句。它的构成一般有A、B两个比较项和一个比较焦点C构成。这样我们就可以大致梳理出“比”字句的两种基本结构式:
1. A+比+B+谓词性结构
2. A+比+B+谓词+表数量/程度意义的词语
第一种结构重在说明通过比较说明A比B具有什么属性C。第二种结构重在通过比较说明A比B所具有的属性C的程度。
基于这种归纳我们可以预判,留学生的偏误形成,只能出现在三个位置:比较项、“比”、比较焦点上。事实情况如何呢?经归纳,“比”字句相关的偏误主要有六类。①误加 ②误用③“比”字句中否定副词“不”的位置引起的偏误 ④“不比”句偏误 ⑤其他。
一.误加偏误。例如:
我想深圳比广州很干净。
说话人的意思要么是想说他认为深圳比广州干净或者不仅干净而且干净得多。正确的句子有两个。A.我想深圳比广州干净。B.我想深圳比广州干净得多。
如果说话人想说句A,重点是说深圳比广州相对地深圳具有干净的属性而广州不具有,至于干净到什么程度则不需要列出。因此在这种语用意图下,不能在”干净”前加表示程度的副词“很”。如果说话人想说B句表达深圳比广州干净得多。应该明白汉语的语序遵循“时间顺序原则”先有深圳比广州干净的属性接着才能有干净到什么程度的量度。因此,必须先性质后程度。所以我们只能说深圳比广州干净得多。造成这种误加程度副词“很”的偏误原因大致有三个:1)过度泛化。因为汉语单音节和双音节形容词很少直接作谓语,一般要在形容词前后加上表示程度的副词补足音节,符合汉语成双、重对儿的语言习惯。比如我们不说“他高”而说“他很高。”留学生将此规则泛化,在“比”字句中误加程度副词“很”2)母语负迁移。比如,英语中常说he is much taller than me 此处比较级taller 前加表示程度的副词much 作用相当于很。受母语的影响留学生易将英语的比较句与汉语比较句相对应从而产生类似偏误。3)对汉语时间顺序原则把握不到位。不明白汉语必须先有比较焦点接着才能有比较焦点在程度上的差异。以上三类偏误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最初常常是母语负迁移,接着是过度泛化偏误、最后是时间顺序原则规律把握不到位的偏误。在教学各阶段教师有必要有所侧重的进行重点讲解、练习,以期减少偏误。
再看这个句子,他的嗓子比我好得很。这个句子也是偏误句,正确的句子应该是他的嗓子比我好得多。应当被归属为2型“比”字句重在比较量度。好得很与很好基本是同类。中心语是“好”,其对应程度是个模糊的概念。而此处的“比”字句显然中心不是比较性质而是比较好到一个怎样的量度。因此修饰好的补语必须具有可比较的数量性。而不能是一个模糊的程度。因此形容词后面的成分要么是多,要么是微量,要么是具体数量。总之不能选取一个模糊的程度副词充当。程度、与数量有时候是很难区分的。因此这类偏误具有隐蔽性、难纠正性。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大量的句型替换练习使学生注意后面补语的性质,减少偏误的发生。
二.误用偏误。简单地说就是不该使用“比”字句情况下使用“比”字句。例如:“女人可以比男人一样。”“大沙发比小沙发一样新。”这种用法将“比”字句与“跟”作介词的等比句相混淆。造成偏误的原因在于“跟”与“比”都是可以连接两个比较项的介词,不过“跟”引导的比较句比较结果没有差异。而“比”引导的比较句比较结果存在差异。由于“跟”字句与“比”字句在结构及意义上的相似性。学生泛化“比”字句的适用范围到等比句中。产生了以上偏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说明:比较焦点项如果有“一样”、“相同”等词出现时不能采用“比”字句。
三.“比”字句中否定副词“不”的位置引起的偏误
如:“他虽然是计算机专业的,可是专业技术比我不强。”这是一个读上去感觉别扭的句子。如果要将其改成符合汉语习惯的句子应该是“他虽然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可是专业技术并不比我强。”为什么我们要说“不”的位置是引起这类偏误的原因呢?前文已经谈到,A比B+C(比较焦点)这个比字句的基本结构是说A比B更多地具有C的性质。即:“比”字句中的比较焦点C必须能够独立、明确地表明某种性质。我们在评价某个学生的作业时,常常分为四个等级:即:优秀、优、良、一般。这是因为这四个词都能够独立、较明确地反映学生的作业水平。老师是不可能含糊地用“不优”、“不良”、“不一般”来评价作业的。不优可以是良好、也可以是一般还可以是差。同理不差、也可以是优秀,还可以是良好。显然这些词是不能明确、独立表明性质的。因此我们不能说:“他虽然是计算机专业的,可是专业技术比我不强”这样的句子。但是“比”字句还是需要否定形式的,于是我们只能将否定副词“不”至于介词“比”的前面。这样产生了“他虽然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可是专业技术不比我强。”的形式。但是也有这样的“比”字句否定形式,如:“他的个子比我不矮”。我们将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应该是这样的:“他的个子比起我来说不矮。”加了一个“起…来说”这个句子就不是“比”字句了。主干是他的个子不矮。“比起我来说”是一个条件、方式状语。因此“比”字句“他的个子比我不矮。”中的“比”引导的介词短语“比我”等同于“比起我来说”更多地类似于条件、方式状语,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引导对象的介词短语。这时,我们对形容词所充当的谓语的要求是不如“比”字句那么严格的。这个形容词谓语只要表示性质即可,而不需要明确、独立表示性质。因此“不矮”这种比较模糊的性质出现在谓语位置上就合法了。以上主观地、试探性地分析了产生“不”型语序偏误的原因。对于这类偏误,教师有必要以格式化的方式讲明:否定副词“不”在比字句中只能出现在“比”而不能出现在形容词或者动词之前。待学生使用熟练、形成语感之后不妨共同探讨一下产生这类偏误的原因,深化对“比”字句的认识
四.“不比”句偏误
上文已经叙述过了“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为“不比”句式。但是并非所有“比”字句的否定式都是“不比”句。比如:“我身体比你健康。”的否定态通常是:“我身体没有你健康。”那么为什么不说我身体不比你健康呢?我们来分析这个句子可以发现“不比”实在是个模棱两可的概念、我身体不比你健康,可以说你我身体健康程度差不多、也可以是我的身体不如你,如果我们在这个句子前加一个前提如:“别看我是运动员,我的身体可不比你健康。‘就是说本来我的身体应该比你健康,而事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在这种情况下“不比”句成立。由此我们发现“不比”句不是对“比”字句的简单否定。 “不”是用来否定后续的整个“比’字结构的。而后来的这个“比”字结构往往被听话人预设为可能或应该出现的情况,而“不”的出现否认了这种预设。显然,“不比”句具有鲜明的冲突性和反驳性。因此使用不比句是有预设的,当说话人认为实际情况与该预设相反才会选用具有浓重辩解色彩的“不比”句。如果只是想单纯地否定“比”字句我们则要求选用“没有”引导的结构。
五.省略性偏误
例如:“他比我的头大”这个句子显然怪兮兮的。正确句子应该是:“他的头比我大。”两个比较项A、B,一般应该A项信息全,B项在表意清楚的前提下,可把与A项相同的信息略掉。原因在于汉语的信息传递遵循从已知信息向未知信息传递。表现在语言中就是先有主题(承载已知信息)才有述题。因此完整的比较项必须处于A位置而不可至于B位置。这个问题比较好纠正,教师只要适当进行说明应该可以解决。
六.其他
例如:“我比坐飞机更爱坐火车。”比较项A是“我”比较项B是“坐飞机”,A、B两项属于不同性质的两种事物。因此这是个病句,应当改为:“相比坐飞机我更爱坐火车。”这样就正确了。类似偏误还有很多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
以上,我大致分析了“六”类比字句偏误及生成原因,希望能够对“比”字句教学产生一点正面作用,那就太好了!
参考文献:
卢福波 《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与方法》 2010 北京大学出版社
韩国喜剧范文6
关键词:含汞废物 政策 履约差距
中D分类号:X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125-03
汞及其化合物因具有生物毒性、生物累积性、持久性、长距离传输性等特征,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优先控制污染物。2013年10月份《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在日本签署,我国是首批签约国之一。我国是汞的生产、使用和排放大国,汞生产量和使用量均占全球生产量和使用量的60%左右,面临较大的履约压力。
含汞废物是汞及其化学物存在的重要形态之一,汞的生产、使用、处置以及排放都会造成含汞废物的产生,我国是汞使用大国,同时必然也是含汞废物产生大国。因此,加强含汞废物政策研究,促进含汞废物管理,对于国内汞污染控制和汞公约履约都有重要意义。
1 汞公约管控要求
汞公约在第十一条中对含汞废物管理要求做了专门的规定。
1.1 含汞废物的定义
《关于汞的水俣公约》中第十一条定义含汞废物是指汞或汞化合物含量超过相关阈值,按照本国法律或者公约规定予以处置、准备予以处置或者必须予以处置的物质或物品。
(1)由汞或汞化合物构成。
(2)含有汞或者汞的化合物。
(3)受到汞或者汞的化合物污染。
从定义可以看出,汞废物来源有各种形式,具体取决于上游汞的使用:(1)用汞工业过程从生产工艺到污染控制操作均会产生汞废物,如,泥渣和废催化剂。(2)添汞产品废弃后会成为废物,如果添汞产品无法合法销售或者因消费者喜好而缺乏市场时,那么也会变成含汞废物。(3)污染场地的清理也可能产生汞废物,如,处理残渣和被污染的土壤。(4)最后,当汞和汞化合物作为一种环境危害物质被处理而不是作为资源用于允许使用的用途时,也会变成一种废物。
公约还明确指出含汞废物不包括除原生汞矿开采之外,由其他采矿活动产生的地表土、废石、矸石和尾矿。除非这些采矿活动产生的地表土、废石、矸石和尾矿汞含量超过缔约国大会界定的阈值。
需要注意的是汞公约没有就相关阈值做出明确规定,而是交由缔约国大会遵循《巴塞尔公约》予以界定。在《关于汞的水俣公约》中,并未规定确定这些阈值的最终日期。但是,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负责确定这些阈值,以便缔约国大会考虑将此阈值作为资源允许使用的界限。
1.2 含汞废物的管控要求
公约对含汞废物管理提出的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采取措施环境无害化管理。
①缔约方应构建含汞废物管理规定与方案。
②以环境无害化的方式收集、运输和储存。
③以环境无害化的方式处置废物。
(2)特定条件下的回收、再循环、再生或直接再使用。
(3)不得违反国际规则进行跨界运输。
(4)提高汞废物环境无害化管理能力。
从公约文本可以看出,第十一条的核心问题是含汞废物的环境无害化管理及控制汞废物越境转移。整体来讲,公约对于含汞废物管控要求比较宽泛,没有提出有明确约束力的管控措施,仅仅是要求对含汞废物进行环境无害化的处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公约授权委托缔约国大会制定环境无害化管理的附加要求,这些附加要求如被缔约方大会通过将作为《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的一个附录执行。因此,含汞废物管理后续存在加严的可能。
2 我国含汞废物管理现状
2.1 我国含汞废物管理政策现状
我国含汞废物管理的主要政策如表1所示,我国没有专门针对含汞废物制定政策法规,含汞废物的管理主要法律依据是《固体法》,在管理上已将含汞废物列入《危险废物名录》。含汞废物的回收、处理处置、运输、贮存和排放管理等需执行有关危险废物的管理规定,如,《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
由于没有实现废物的分类收集,在实际的含汞废物管理中,居民使用后废弃的含汞荧光灯管、温度计、血压计等含汞废物实际进入了生活垃圾进行了填埋或者焚烧处理,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潜在风险。
2.2 我国含汞废物产生现状
含汞废物来源众多,涉及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贵金属矿采选、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合成材料制造、电池制造、照明器具制造等行业,其中重点含汞废物主要包括废汞触媒、含汞废渣、废弃荧光灯等。基于含汞废物种类繁多,涉及多个相关行业,且汞等重金属成分复杂、污染特征明显,而且污染严重,环境风险巨大。
2.2.1 废汞触媒
废汞触媒来源于我国最大的用汞行业――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该行业用汞量占国内总用汞量的60%左右。按照文献给出的万吨产品产污系数20[1]和我国2014年PVC产量1 629万t计算,来自PVC行业的含汞废物总量为2.6万t,其中废氯化汞触媒量占大多数,按70%计算,废汞触媒量约为1.8万t。随着我国聚氯乙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氯化汞触媒的用量将进一步增大,废汞触媒的产生量也将随之增加。在废汞触媒回收处置过程中,污染特征不明,环境风险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环境风险控制技术还处于初始阶段。
2.2.2 含汞废渣
含汞废渣主要包括汞矿采选冶废渣和其他金属冶炼废渣两类。汞矿采选废渣包括采矿剥离废石、手选废石、选矿尾矿等,这些废渣多数堆存于尾矿库中,但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置,其所含的汞在地表风化和降雨淋滤的作用下,仍不断地向周围环境释放汞,严重污染环境。冶炼废渣主要包括原生矿汞冶炼排放的冶炼渣,锌、铅、铜、锑冶炼排放的收尘含汞渣、酸泥、工业废水处理污泥及浸出渣;含汞冶炼废渣中汞含量较高的渣为汞炱、铅锌冶炼酸泥及工业废水处理污泥等。其含汞量因渣来源不同及使用原料含汞量不同而有较大差别,其中汞炱中汞含量可高达60%以上,铅、锌冶炼酸泥含汞量约为0.5%~1.0%,而铜冶炼酸泥(铅滤饼)中汞含量约为0.01%~0.05%,工业废水处理污泥中汞含量约为0.02%~0.1%。含汞冶炼废渣均属于危险废物,处置不当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陕西南部地区、贵州、湖南部分地区堆积大量的汞冶炼渣,这些废渣不但含有汞,还含有砷、镉等其他重金属污染物,通过扬尘、降雨淋滤等方式污染环境。
2.2.3 废弃荧光灯
废弃荧光灯也是目前环境主要汞污染来源之一。国家推广节能灯高达2亿只。但我国在节能灯无害处理方面还是空白,破碎的节能灯随生活垃圾被送到填埋场填埋。目前,我国报废的含汞照明电器折合40 W标准荧光灯达10亿只,按照每只荧光灯汞含量10 mg计算,如果处置不当而释放到环境中的汞量可达10 t以上。由于废弃荧光灯没有单独收集,很多时候混入了生活垃圾,在农村地区甚至随意丢弃,严重威胁民众生活的环境。
3 履约差距分析
汞公约m然没有对含汞废物提出明确的履约目标,但是从公约对含汞废物全过程管理和环境无害化处置要求出发,我国目前含汞废物管理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含汞废物的回收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未建立
缺少针对废荧光灯管等含汞废物回收的政策和法规,相关法规中未明确针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责任延伸制度,对于含汞废物的回收也缺少财税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
3.2 含汞废物的回收体系不健全
我国对含汞废物的回收还处于半自发的状态,尚没有建立起政府、生产企业、专业回收公司、社区一体化的含汞废物回收体系,对于大众消费的添汞产品形成的含汞废物回收基本属于空白状态,尤其是农村或者社区源的废添汞产品,如,废含汞电池、废荧光灯管大部分和生活垃圾混在一起。
3.3 汞污染防治的宣传与教育力度薄弱
我国含汞废物种类繁多,环境管理部门对含汞废物了解不够深入,执法监管能力薄弱,公众意识也较为淡薄,大部分居民缺乏主动回收和风险防护意识。亟待提高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汞污染及风险防控意识。
3.4 含汞废物履约政策建议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如下含汞废物履约的政策建议。
(1)加强含汞废物的回收与处置的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建设。
(2)逐步建立起含汞废物回收体系,逐步实现含汞废物的有效回收与安全处置。
(3)加强汞污染防治的宣传与教育,提高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汞污染及风险防控意识。
(4)继续加强履约谈判技术支持,针对含汞废物阈值以及环境无害化处理的附加要求等开展专题研究,为后续履约谈判提供有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