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浣溪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浣溪沙范文1

虽然天渐渐冷了,夜又黑得那么实,她无助地向空中抓了一下,手心感到透心的凉,马上想起海桂妹妹,一起被送走的妹妹应该不哭闹了吧?她家现在也应该像这儿一样夜深了,那种在深渊般的黑暗,把人憋得很紧张……

那时候娘的病确实算不了什么,陈外婆家人手少,做家务,洗衣服,喂猪,感觉活多,总是做不完,陈外婆还有病需要照顾。往美好想吧,感恩每天有饭吃,劳累使人坚强,这让娘的心变得越来越善良,身上就有了力量,于是在村口的小河上,每天总有一个小姑娘,提着一篮衣裳,小河水冰澈见底,缓缓地流淌,撕拉着娘脚上的冻疮,绘着浣溪沙的图画。

早上的第一缕阳光总是先照在她的脸膛上;晚上总有一个小姑娘,背着一篓猪草,到家最后一个洒落晚归的月光。

母亲说,她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仿佛能听见外婆内心的呼唤,外婆的呢喃在脑海里缠绕,既清晰又响亮,像周围的空气,虚无又真实:要听陈家的话,干活勤快点,辛苦是福,想娘了就把眼泪往肚里咽,别伤了身子,实在不行可以在梦里咱娘俩说说话……

当母亲认真听时,分明只有窗外犬啸声和风的低鸣,以及猪舍里传出猪的呼噜声,那头猪又白又肥,里面装满了母亲的汗水,汗水变成的美味让它在舒服地做着猪八戒的美梦;隔壁厨房里,老鼠又出来做家务了,忙碌声,吱吱声夹杂着碗碟的脆响,那脆响仿佛在数落教训一只不听话或做错事的小老鼠,让人心惊肉跳;鸡笼里的那只大公鸡又在咯咯地叫了,唱着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歌,跟催命似的,母亲该闻鸡起舞了,估计那只公鸡是陈外婆从周扒皮家买的。

那个时候的母亲,不像我可以躺在母亲的怀里,无所事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母亲说那叫享清福。

浣溪沙范文2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

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注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浣溪沙范文3

一、思想观点的反差比较

汉乐府《长歌行》为: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首诗主要的思想观点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为青少年时应珍惜时间,否则等到老了,则时间就像向东流去的百川河水一样,永远向东到海,不能向西返回,其“悲伤”也于事无补。

而苏轼的词《浣溪沙》为: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的思想观点为:人生到了老年还可以像少年一样充满活力,就像门前的流水,不一定向东流一样,它也可以向西返回,并不是“老大徒伤悲”。

二、写作背景的反差比较

《汉乐府・长歌行》是宋朝郭茂倩编的《汉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中的一首,其作者不详。从《汉乐府》可知是汉朝的诗作。汉朝,有许多仁人志士,在青少年时代,就树立大志,争取通过奋发,使以后“有为”。诗歌的作者要表达的正是这种人的心志,也就是青年人的心志。这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千古名句,可以传世成为“绝唱”,正是因为他道出了人间哲理:人的一生,最宝贵的时间是青少年时代,它不可能永葆,必须珍惜,在此时认真学习训练,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日后会“伤悲”。

苏轼写《浣溪沙》年纪稍大(大约40岁),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时写的。此时,苏轼虽然已到中老年时期,但他认为,人老志不应老,精神不应老,并不是“日落西山”,而是“夕阳红艳”,还可以“大器晚成”。人的年龄、精力像寺庙门前的溪水那样可以向西流,而不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也就是可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语)。

由上面分析可知,由于写作时的境况不同,则出现思想观点不同。总之,站在青少年的角度,《长歌行》的思想具有鼓励青年认真学习之用;站在中老年角度,《浣溪沙》具有反颓唐作用。两首诗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对人的奋发,都有激励作用。

三、写作景物不同的比较

《长歌行》和《浣溪沙》都是托物言志的佳作,两首诗歌都写了“物”。但由于表达思想观点不同,两作者选取的“物”不同。

《长歌行》选取的物是“园中葵”和“百川”,作者从“葵”吸着甘露等待阳光照耀,春天的阳光让其欣欣向荣,却害怕秋季到来花叶枯黄的心态(这是拟人手法),引出与其类似的“百川”之景。“百川”流向大海之后,不能返回,它必然充满遗憾心理。接着作者言明自己感悟的哲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种由物到人,由物到“理”的写法堪称上乘。因为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之陋,显示出文学的“形”“理”合一之美,语言委婉之美。

《浣溪沙》选取的物是“溪水”、“水中的兰芽”、“沙路”、“暮雨”等。“山下兰芽短浸溪”意为兰芽虽浸在溪里不能伸出水面,但毕竟它充满生机,终有一日将“出头”。暗喻作者当时自请外任,“以屈求伸”的境况。

“沙路”和“沙门”都带有“佛门”的意思,暗喻作者现在虽像那些不能问政事的佛家子弟,但自己在暮色中,却听到了宣布夏天到来的“布谷鸟”声音。其中的“暮”和正文的“白发”都寓意作者已到中老年,“子规啼”喻指作者对仕途还充满信心。

在写完这些景物后,作者用设问句“谁道人生无再少?”过渡,很自然地道出了他感悟的哲理:溪水尚可向西流,那么我的中老年更不能“唱黄鸡”(悲叹时光流逝),应该还有更大的作为。

四、两首诗歌的体裁形式比较

古代诗歌都是“歌”,即都是用来歌唱或用来吟诵的文学作品,它包括诗、词、曲。

《长歌行》是古诗,因而它的形式必须是每句字数相等,而且必须讲究偶句押韵,其中押韵的字(韵脚)为“”、”晖”、“衰”、“归”、“悲”。

大多数古诗都讲究“联”的形式,即两句为一联,《长歌行》也是如此。

因而《长歌行》具有句式整齐美,又有平仄读音的交替美。

《浣溪沙》是词。词又称为长短句。本词虽每句字数相等,但它是三句构成一小层次,相当于诗的一联。此词前三句写景,后三句议论抒情,前后两层构成一个整体。

“浣溪沙”是词牌,它要求除第四句外,必须每句有押韵的字(韵脚)。本词押韵的字为“溪”、“泥”、“啼”、“西”、“鸡”。

浣溪沙范文4

1、碧户朱窗小洞房。玉醅新压嫩鹅黄。半青橙子可怜香。风露满帘清似水,笙箫一片醉为乡。芙蓉绣冷夜初长。

2、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词中无意间描写的现象,往往含有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来源:文章屋网 )

浣溪沙范文5

【关键词】意象图式;古诗词;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68-01

意象图式理论强调用身体具体的体验来解释内心的抽象思考,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中国古诗词擅长以物言志、借景抒情,因此,诗词中常出现大量的意象图式。传统的古诗词分析通常是关注它们的修辞手法,而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古诗词的欣赏和翻译开辟了新的视角。文章以北宋诗人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一诗为例,尝试从意象图式的视角分析《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写作的意境。

一、意象图式定义

意象图式是以人类的认识经验为基础,形成与我们与外界的接触过程中,并形成具有联系的抽象关系和高度概括的意象的结构。意象图式的概念最早是由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出版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中提出的。Lakoff把意象图定义为“相对简单的、在我们的日常身体体验中反复出现的结构”。他认为“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及感觉运动活动中的不断再现的动态结构,这种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和结构。”常见的意象图式大体有以下几种:容器图式、部分-整体图式、连接图式、中心-边缘图式、起点-路径-目标图式和前后图式等。

二、从意象图式的视角分析《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中国古典诗词中一般存在着大量的意象,而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古诗词的欣赏解析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将以宋词《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为例,尝试用意象图式的角度解析古典诗词。

秦观是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他的作品《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是一首伤春之作,曾被誉为《淮海词》中小令的压卷之作。原文如下: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首句“漠漠轻寒上小楼”,意为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主人公从下往上登上小楼,属于“上一下”意象图式。词的起调轻而淡,在轻淡中带着作者极为纤细敏锐的内心感受。漠漠轻寒,似雾如烟,以“漠漠”二字上小楼的轻寒,给春天寒冷而萧索的清晨带来寒冷萧索的气氛。词的首句便为整首词烘托出了一个凄凉、清寒的氛围。

“晓阴无赖似穷秋”,意为早上的天气阴着好像是在深秋。此句在凄清的氛围上再添一分暗淡。此情此景不得不使人抑郁苦闷。然而词人却不说自己的心情,而是怨晓阴之无赖,进一步渲染了气氛之寂寞凄寒。

“淡烟流水画屏幽”句中把屋内画屏看作一个容器,“淡烟”与“流水”在容器内轻烟淡淡,流水潺潺,可看作是“容器”意象图式。主人刚刚从梦中醒来,眼前一片朦胧,而室内画屏:淡淡的烟霭,轻轻的流水。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则运用了隐喻和容器图式: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像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象心中的忧愁。不知不觉中,主人公的视线转向了窗外(房间为容器,视线为射体)见花儿之飘缈,不禁想起残留的梦,心中顿时生气愁忧的情绪。作者在这里把“飞花”之“轻”比“梦”、“丝雨”之“细”比“愁”。透过窗户观远处飞花细雨,将情感距离有意推远,越发感生出一种飘缈朦胧以及不即不离之美。

此词抒写的是淡淡的春之愁。轻淡地执笔,白描的手法,生动地勾画出环境氛围,从而把那抽象的悲凉变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渗透出来。实写物态,虚写心境,虚实相生,令人回味无穷。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意象是古诗词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的意蕴帮助古诗词达到抒情言志的效果。意象图式来源于人体对空间关系的感知体验,是对具体空间关系的抽象认知,而古诗词中的意象通常体现于空间描述中,所以利用意象图式来解读古诗词是有其内在一致性的。此外,意象图式在诗词分析的实践及应用也表明意象图式对于古诗词中的意象具有一定阐释力。

参考文献:

[1]Llngerer,F;H.J.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nistic[M].2001.

[2]George Lakoff & 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1980.

浣溪沙范文6

恨我没能早生千年

使我与你邂逅在浣沙溪前

潺潺流水,低声奏乐

你轻柔的移动着脚步,在溪水的那边

我静静的驻足,在溪水的这一边

三色堇花香的牵线

刹那的相视,涟漪朵朵泛起

微笑,缓缓地荡漾在彼此心田

你脸上浮起的红晕

让我迷醉了三千年

三千年,三千年只为依人的守候到来

我,若是夫差

我管他什么黑瓦白墙

我管他什么战火烽乱

我管他什么瓯越江山

我管他什么卧薪尝胆

................

我只要揽子入怀,与子共赴一世情长

我,若是范蠡

我不在乎,什么沉鱼落雁

我不在乎,什么倾城倾国

我不在乎,什么顶天立地

我只愿,抚子青丝,与子同心

我只愿,执子之手,与子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