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译范文1

【关键词】双语班学生;文言诗文学习 ;学习指导模式;分层自我评价的标准

我们双语班的学生,使用汉语文授课,汉语阅读水平的高下可以说最直接地影响着他们四年学习的成绩结果。要搞好双语班语文教学,是一件很难办到又必须办到的事。要想办到必须研究学情,因势利导,才会有出路。我根据双语班教学实践,和对升入我校双语班学生的了解,以突破难点来带动整个汉语文教学。

由于学情,教育环境等原因的差异,文言诗文教学一直视双语班语文教学中的至难点。在进入我校双语班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文言诗文 ,到我校学习文言诗文是零起步,双语班汉语文文言教学任务还是很重的,因此我就此增大了学生阅读古典诗文和背诵文言诗文的数量。增加教学任务,不增加教学时间问题就出来了,如何解决问题,我依据双语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对学生文言诗文学习指导的实践中,我探索出“读音――解题――读义――解意――拓展”的五步课堂学习指导模式和相关自我评价的标准,在推进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的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首要解决畏难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文言文简直和天书一样难懂.因此普遍存在着畏难甚至厌恶的心理.打消他们的这种心理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一直坚持使用各种方式让他们明白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我们的思想文化与古人文化息息相关,而要了解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尤其是更好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更好的表达,非有中国古典文学的修养不成;明确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联,提高古汉语水平也能提高现代汉语水平,只要掌握规律和方法文言诗文是可以学好的。

2. 阅读文言诗文的六步学习模式及学生分层自我评价的量化标准

2.1 读音。

(1)读音的重要性: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使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消除时代隔膜,领会其思想感情,加强对文章的理解。文言诗文的风格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豪迈奔放,有的静穆闲适,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深沉凝重。它们都是作者心灵的产物和情感的结晶。因此,诵读的过程也是让学生能读出文章的语气、语调和节奏,表达出文章和作品内在的情感的过程。

双语班学生普通话的四声不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必须在课堂别重视朗读这一程序。

(2)读音步骤:

① 教师范读。教师范读可以帮学生正音正字,同时利用自己的情感打动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曹刿论战》这一课为例,其中有些生字如“刿”字,比较生僻。

② 学生诵读。学生通过齐读或个别朗读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诵读。教师针对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语音、重音、停顿、节奏等方面的问题给以纠正。如苏轼《记承天夜游》中“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学生在朗读时总容易想当然地读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这两句停顿不同,表现为对词义的理解不同,断句出现偏差,所表现的语句理解就会大相径庭。

③ 听朗读录音。双语班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了解、要通过语气语调体现出来是很难做到的。而让学生模仿朗读录音充分地调动目、耳、口、心,做到目观其文,耳闻其音,口诵其声,心通其意,真正做到“口而诵,心而惟”的境界。如辛弃疾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诗人复杂心绪的低缓的语气表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一战获胜,功成名就,诗人的豪气在高昂的语调中体现;“可怜白发生!”这几句读出英雄功业未成发先白的悲壮伤感。这样前后无论是文意上的对比还是感情上的落差都很容易体会出来,对文章的主旨也就很容易把握。

分层评价的量化标准

所有学生达到基本能力标准:能准确拼写文中的字词,能准确把握文中的语音,重音,停顿,节奏。

汉语基础较好学生发展能力标准:诵读的语气,语调,节奏能传达出作品内在的思想感情。

2.2 解题。

(1)写作背景介绍。

知人必先论世,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先对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同作者有关的材料做一些介绍,让学生对作品产生的时代和作者的概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扫除时代隔膜,使学生在读义时能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对于几乎完全没有汉语背景的双语班学生来说这一步介绍尤其显得不可缺少.在教师详细的背景介绍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难度从心理上也就降低了。

比如《曹刿论战》这一课对于双语班学生属于较难的文章,因此我在讲这一课时对相关的知识介绍得非常仔细。从齐鲁两国纠纷“鲁桓公出访齐国,被齐襄公暗杀”到齐国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的争位,学生非常感兴趣,听得非常认真,对课文的思想感情也就有了准确的把握。对曹刿这个充满爱国之心而且具有卓越军事指挥才能的人的喜爱来接受这篇课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2)相关古代文化常识介绍

仍以《曹刿论战》这一课为例,其间涉及到的文化常识比如古代的祭祀,齐鲁的地理位置和现在的地区分布等等,学生同样非常的感兴趣。

分层评价的量化标准

所有学生基本能力标准:是否掌握了作家作者的相关知识,包括概括为“名,时,地,作评”五个方面的内容;是否掌握了作品的相关知识,包括概括“作者,内容,体例,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

汉语基础较好学生发展能力标准:能否在课外延伸阅读相关作家作者的作品,收集相关资料。

2.3 读义。

就是在学生对文章进行诵读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对文章进行翻译的过程。在这一步要做到夯实基础,字字落实,人人有得,为以后的厚积薄发做好准备。

翻译步骤:字、句、段、篇,忠实原文,不违原意;弄清语序,辨析词义,前后联系,理清难句。

翻译检测:教师点拔;自译;互译。

分层评价的量化标准

所有学生基本能力标准:在掌握相关实词,虚词和句式的基础上做到翻译的“信、达”即准确和通顺。

汉语基础较好学生发展能力标准:在“信、达”的基础上,认真地斟酌词语,努力向“雅”的高度攀登。

2.4 解意。

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切磋、探讨、交流的过程。对于刚接触文言诗文的双语班学生,翻译不等于理解。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记承天寺夜游》这一课为例,我抛出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画出描写月色的句子,并试着说一下自己的赏析。汉语班学生重在赏析,而双语班的学生重在明白这句为什么是写月色的。要给同学分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这句为什么是写月色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其次赏析这句话的写作手法。

赏析作品的立意、写作手法、语言风格,因为学生的阅历、知识储备的不同,他们的见解往往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互相交流,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交流的习惯。首先,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要营造一种“茶馆”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思维高度活跃;鼓励学生“质疑”。其次,针对重难点问题,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思考结果进行总结评价。

仍以《记承天寺夜游》这一课为例,就品味苏轼夜游承天寺复杂的心境这一点,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强求一致的讨论,最后也能达到理解“闲人”苏轼,既有被置闲之悲,又有得闲之喜;有傲视尘俗的自豪,又有启人深思之理趣。

由此我深深的感到学生的潜力是老师无法预料的,如果我们老师能够给学生一个恰当的支点,他们又何尝不能给我们许多惊喜呢!

分层评价的量化标准

所有学生基本能力标准:能基本把握文章的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立意等。

汉语基础较好学生发展能力标准:能准确理解文章的重难点。

2.5 拓展。

我在进行文言诗文教学时,有意识的以课文为中心,根据不同的学习重点,精心选择一些与文章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等相似或相反的文章,构设一种辐射性的网状阅读系统,让学生在思维中进行比较、剪辑、组合的学习过程。学习文言文时,如果仅就文论文,学生很难摆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之感。有了这些文章做参照系,学生就容易与作者建立心理沟通,从而进入立体的艺术境界,审美活动也能最终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和系统的整理,这样,天长日久,学生便会在头脑中形成整体概念,信息网络,便于记忆,便于提取,也便于创造。

如在教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便将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与之对照阅读,并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写出自己的见解,并将他们的论文推荐给校刊发表,在锻炼了能力的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好的文章的余韵应该是不止于文章本身的,正如一颗小石头如果投进了水中央,它所产生的震荡会不断的持续下去一样,好的文章在学生心里所产生的反应也应该如此。

分层评价的量化标准

所有学生基本能力标准:在教师授完新课后,能够读懂教师的选取内容相近的难度相当的文章。

汉语基础较好学生发展能力标准:能分析,理解教师的选取内容相近的难度相当的文章,迁移所学的知识,拓展知识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