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试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钳工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钳工试题

钳工试题范文1

关键词:载体桩,施工方法,三击贯入度,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 文献标识码: A

On construction of ram-compacted piles with bearing base

wangzhi

Abstract: Taking the project as the example, the paper introduces ram-compacted piles with bearing base construction procedures, ram-compacted piles with bearing base described piles process principles, construction processes, construction method, quality control and other content, and base pil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of key points are summarized, on ram-compacted piles with bearing base, which has refer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ram-compacted piles with bearing base,construction method,the total penetration of three drives, quality control

1工程概况

某工程仓库基础为载体桩复合基础,中跨承台基础3根载体桩,边跨承台基础2根桩,变形缝处承台基础为4根和5根桩,桩长不一,根据地质条件,最长桩16米,最短桩10米,每座仓库371根桩。桩径450mm,桩身混凝土C40,抗渗等级为P8;钢筋用HRB400,纵向主筋6Φ14,螺旋箍筋Φ8@200;单桩承载力不小于1200KN,极限承载力不小于2400KN,桩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5mm。桩间中心距为2m,载体桩桩端(不含载体)必须入第三层土,入第三层土深度不小于0.5米。

2载体桩工艺原理

载体桩以选择下部层位稳定、土性较好的土层作为被加固土层,以桩端土体为研究对象,利用重锤冲击成孔、沉管,当沉管到设计标高时,对桩端连续进行填料、夯实操作,并用三击贯入度作为控制指标(三击贯入度为锤重35kN,上提6.0m,自由落体时贯入的深度),再填以干硬性混凝土进行夯实,使桩端以下深度为3~5m、直径为2~3m约10m3的土体得到最有效的加固挤密,自上而下形成了由干硬性混凝土、填充料、挤密土体和影响土体组成的复合载体,然后再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形成载体桩,如图1。

图1 载体桩剖面示意图

3工艺流程

载体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

图2 载体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4施工方法

4.1 复测桩位线

场地平整后,测量人员按照桩位布置图测设载体桩的桩位,并用白石灰做出标记,经监理验线并形成记录。在施工前,施工组技术员对所要打的桩位再复测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

4.2 移动桩机就位

检查桩机设备工作是否正常,移动桩机就位。在确定所要打的桩位准确后,检测并调整桩机垂直度,使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位对齐。然后将护筒放至地表,并调整护筒垂直。

4.3 锤击成孔

在确定所要打的桩位上,使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位对齐。先用柱锤低落距夯击地面,在地面土体中形成一个浅孔,用反压系统将护筒沉至孔底,用吊重锤的方法(两个垂直方向)测量护筒垂直度,并通过桩机支腿调整护筒垂直。

4.4 沉护筒至设计标高

提高柱锤夯击成孔,将护筒沉至孔底,经反复操作后,将护筒沉至设计标高。

4.5 填料夯击

护筒沉至设计标高后,提升重锤高出填料口进行碎石填料,锤做自由落体运动,夯击填充料,填料量以锤底出护筒底40~60cm,填料量不宜大于1.8m?。填料宜分批夯填。

4.6 实测三击贯入度

承载体形成密实状态后(控制锤出护筒10~15cm,桩锤出现明显的回弹),应在不填料的情况下,令锤径为355mm、质量为3.5T重锤以6m落距做自由落体运动。实测连续三击贯入度,每击贯入度应比前击小或相等,且连续三击贯入度的累计值满足设计要求的不大于10cm,如不满足设计要求,则应继续填料夯击至满足三击贯入度要求。

4.7 夯填干硬性混凝土

三击贯入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分次夯填干硬性砼,继续夯击至锤底出护筒1cm~3cm,干硬性混凝土体积不应大于0.5m3。

4.8 放钢筋笼至标高

在护筒内放入预制钢筋笼,用水准仪测量其标高,确保钢筋笼顶标高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4.9 浇注砼

灌注砼时,砼应连续灌注至桩顶标高,并超灌30cm~50cm,然后机械振捣,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

4.10 拔护筒

砼浇注完毕后,将护筒拔出,拔护筒速度要缓慢匀速,拔护筒的速度宜不大于1m/分钟,同时注意观察混凝土面和钢筋是否有上浮。

4.11检测

桩施工完28d后进行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检测数量为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采用低应变检测桩身完整性,抽取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0%,且每承台抽取数量不少于1根。

4.12施工记录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设专人监测并做好施工记录,记录要求准确、及时,如实反映施工情况。记录内容包括成孔深度、桩垂直度、三击贯入度、碎石填料体积、干硬性混凝土用量、混凝土浇筑量及混凝土技术参数。

5质量控制

为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中严格按有关施工规范、规程和设计要求进行。

5.1 施工前必须先进行材质检验,获得材质合格证、材质检测报告后按要求严格施工,保证桩体达到C40混凝土强度。按照有关规范要求留置试块并做28天强度试验。

5.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 桩位放线:首先由测量人员根据设计要求放出桩位线,由专人验线并报监理单位合验,做好桩位预检纪录。做好定位桩的保护。

2) 移桩机就位,调整护筒垂直,用吊重球测量,确保其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3) 进行夯填料时有机物含量不能超过10%。当在夯扩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应报告现场工程师解决。

4) 测三击贯入度时严禁带刹车和离合,测量要细致、准确,如实记录测量数据。

5) 最后一次夯填干硬性砼时,应采用低落距、连续空夯三次,以确保护筒底部的干硬性砼全部密实,并保证干硬砼全部夯出护筒。

6) 钢筋笼应校直,完成后,复测主筋间距、长度及箍筋间距,确保其在误差范围内。运输吊放过程中严禁高起高落,以防弯曲、扭曲变形,并做好钢筋隐蔽验收记录。

7) 放置钢筋笼时,用水准仪测量其标高,确保钢筋笼顶标高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8) 采取加垫块等措施控制砼保护层厚度。

9) 砼塌落度控制在7~9cm左右。

10) 提护筒时注意观察钢筋笼和砼面是否上浮,同时控制护筒的提升速度,不宜大于1m/分钟。

11) 派专人负责按有关规定留取砼试块,并随时检查砼塌落度是否满足要求。

12) 成桩过程中随时测量对邻桩的影响,发现邻桩水平及竖向位移超过20mm,则停止施工,报告技术人员解决处理,不得擅自处理。

13) 成桩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地面隆起,当隆起超出规范要求时(小于50 mm),应立即停止施工,报告技术人员解决处理,不得擅自处理。

14) 当相邻桩施工互有影响时,应跳打工程桩,施工间隔时间应大于1天。

15) 砼振捣时,确保桩头砼密实。

16) 施工原始记录应详实、项目完整、签字齐备。

5.3 质量控制标准

1) 桩孔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桩长的1.0%。

2) 桩位允许偏差不大于50 mm。

3) 桩体有效直径不小于设计值。

4) 柱锤锤出护筒深度: 填料时40 cm ~ 60 cm; 夯填干硬混凝土时2 cm ~ 5 cm。

5) 桩身灌注充盈系数不小于1.05。

6)碎石填料体积不大于1.8m3,干硬性混凝土体积不大于0.5m3。

7) 控制三击贯入度不大于10 cm,重锤落距为6 m,锤重3.5 t。

6 结语

通过本工程的施工,分析了载体桩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关键点。

6.1 控制桩位

用全站仪和钢卷尺按建筑物轴线定位桩孔,孔位偏差控制在20L以内。

6.2 严格控制桩身垂直度

桩身垂直度的控制主要是严格控制打桩机架垂直度的控制,以及保证场地平整。

6.3 控制载体的投料量

根据地质条件变化,填料投入量不宜大于1.8m3。控制投料量主要是保证不应载体填料过多影响领桩的载体质量。

6.4 桩体入岩深度控制

根据地质报告,以地质报告计算桩长控制为主、以柱锤最后锤击的三击贯入度为辅控制桩长。载体桩在成孔终了时,实测成孔深度,与地质报告比较,确认孔深入持力层不小于0.5m。

6.5 严格控制三击灌入度

填完碎石等填料夯填后,实测最后三击贯入度,每击贯入度应比前击小或相等,且连续三次锤击的累计下沉量要严格控制设计值内。

6.6 控制混凝土灌注质量

宜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前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在70~90L。混凝土的浇注量要依据理论计算值进行控制,保证充盈系数不小于1.05。护筒提升过程应严格控制提出护筒速度,密切观察混凝土的沉降量,拔管速度过快易出现缩颈现象,严重者甚至断桩。插入振捣棒振捣时,注意插入深度,并快插慢拔。

参考文献:

[1] JGJ 135-2007,载体桩设计规程[S].

[2]宋克利,牛景伟,姜凤军. 复合载体夯扩桩在工程中的应用[J]. 建筑技术,2009( 3) : 21-23.

钳工试题范文2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款 拖欠问题

一引言

拖欠工程款问题是建设领域的“第一顽症”,大量的拖欠工程款制约了施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不仅侵害了施工企业的利益, 严重地扰乱了建筑市场的秩序,严重地影响了建筑业的发展,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种种不稳定因素。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企业与企业间、经营者与经营者间的债务链,债务链的严重存在已经严重阻碍了建筑业及相关产业的正常运转,成了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

二 施工企业工程拖欠款现状分析

1.工程拖欠款逐年增加,长期挂账难以清结。应收账款成为施工企业总资产中比重最大的一块,造成极为普遍的资产虚高、利润虚假的现象。

2.围绕施工企业的工程拖欠款,形成大量的“三角债”,债务链拉长。引发了许多债务纠纷,造成了社会信用关系的极大扭曲,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3.施工企业在夹缝中生存。利润丧失,信用降低,正常经营举步维艰,严重影响了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

4.引发大量拖欠农民工工资,造成群众上访事件的发生,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三施工企业工程拖欠款形成原因分析

在一个工程项目建设中,从政府审批到建设单位发包,从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承包到建设单位验收,构成一条前后衔接的链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意外,都可能造成工程款的拖欠。

1.从政府管理部门角度分析

政府有关部门对建设项目的审批,不仅包括建设项目的各种技术经济指标的评估,而且包括项目的投资能力的审核,如果对项目投资能力审查不严,就会造成投资不到位,造成拖欠工程款的源头。在拖欠工程款的案例中,有85%以上源于资金先天不足或概算批准后追加项目投资而形成的拖欠。政府投资建设过于盲目,不切实际政府项目拖欠工程款现象已经十分严重,成了我国工程拖欠款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建设单位角度分析

有的建设单位资金不足便盲目上马;有的建设单位甚至先上马,项目审批后随意增加预算、扩大工程规模和建设标准;有的建设单位甚至存在“欠款出效益”的错误思想,不守信用,利用施工单位同业竞争激烈、僧多粥少、饥不择食的心理,搞带资承包,垫资施工,故意拖延结算时间而拖欠工程款,甚至故意结算后不及时偿还欠款。

3.从施工单位角度分析

施工企业竞争激烈,恶性竞争的现象也是屡屡发生,业主与施工企业间已经失去了本应有的平等地位,一些业主往往在合同中附加一些不平等条款。施工企业自是有苦说不出,就是东挪西借垫资承包也要做下去,因为没有工程就没有盈利,企业也就无法生存下去。所以施工企业就会冒着极大的风险寻求企业的生存之路,这就为以后的拖欠工程款埋下了隐患。有的企业只重视找工程抓中标率,不注重对企业自身综合营运能力和资产变现能力的考核分析,对应收工程款的账龄分析、风险程度缺乏辅助管理。不按制度建立坏账准备金风险制度,对应收工程款的计算期、分别超期多长、有无超过诉讼期等问题模糊不清;对客户的资信程度、经营状况不了解;存在不理旧账现象,造成往来账款管理混乱。大多数单位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信用风险意识,在签订和执行合同中不善于应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些企业执行合同不力,工程质量不合格或延误工期,为建设单位找到了拖欠的理由。

四解决拖欠工程款的对策

1.完善建筑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建筑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

政府要健全建筑市场法规,从立法方面解决拖欠工程款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的现状。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督机制,健全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和行业信用体系,加大对建筑市场的执法力度和监管力度,使失信者受到法律严惩,把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作为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促进地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性建设。

2.规范建筑市场行为,打造公平竞争环境

建立政府投资项目投资风险约束机制。政府积极带头清欠,树立“诚信政府”的形象。严格审查建设单位上报项目的投资能力和过程监督。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进一步规范工程发包和承包行为,要大力推行工程担保制度,规范业主支付行为,加强建设工程结算管理,建立工程款结算、协调、仲裁和清算的约束机制,遏止竣工不结算等拖欠行为是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根本保证。限制和打击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为施工单位创造一个公平、合理、有序的竞争环境。

3.施工企业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完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

3.1自律防范。施工企业应树立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加强合同履约管理,文明施工,确保质量;加强行业、建设单位、施工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反对和抵制不合理的低价竞争行为;维护行业信誉,坚决反对和抵制工程转包、挂靠施工以及违规分包等有损行业信誉的行为。

3.2加强事前控制,评估建设单位的资信情况。施工企业应深入调查建设单位的资信情况,掌握其信誉度和资金筹集渠道、资金到位情况,争取做到信誉低的工程不揽;资金不落实的工程不揽;巨额垫资的工程不揽;项目相关手续不全的工程不揽,防止工程一开始就形成工程拖欠款,加强签约管理,提高合同签约和审查水平。

3.3加强事中控制,对形成拖欠款的环节及时做好工作。在工程施工环节,要做好工程项目中期结算,按照国际惯例,深化中间结算,及时催收工程进度款。强化证据意识,对因设计或其他变更而增加的工作量,要提前征得建设、设计、监理等单位的同意,办好变更工程量的签证手续,并保存好相关资料,以备施工结算之用,防止建设单位以结算资料不全为由拖延结算时间,推迟支付结算款。在施工结算环节,要及时办理结算清理工程余款,增强维权能力,靠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

3.4加强工程拖欠款的内部财务管理。施工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部门监控下的工程拖欠款管理制度,建立应收账款台账管理制度,建立应收账款年度清查制度,建立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清查制度,设立“工程拖欠款清欠档案”,以便对工程拖欠款分类、排队,随时跟踪清欠进展情况,以免错失清欠良机。

3.5正确运用法律,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一是聘请业内信誉好的律师,掌握法律,分析形势,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加强诉讼证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到铁证如山;三是注意诉讼时效,必须在法定的诉讼时效内。

4.加强信用管理,完善激励和惩罚机制

4.1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制度。确定适当的信用期间和信用条件,采用最佳的收款政策,及时回笼资金,积极利用政策催收工程拖欠款,降低平均收账期,提高营运资金周转率,减少因工程款长期拖欠而增加的管理成本、风险成本、机会成本等不利因素。

4.2建立健全应收工程款档案,建立赊销审批制度、应收工程款总量控制制度、赊销客户监控制度、账龄分析控制制度、欠款催收制度以及坏账准备金制度等管理办法。

4.3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施工单位应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对应收工程款提取坏账准备金。坏账准备金的提取能很好地应对发包方发生经营状况恶化、财务收支危机、严重法律纠纷等例外事件的发生对本企业造成的影响,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4.4强化内部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施工企业应建立有企业法律顾问参与的信用管理部门,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应收工程款的管理与清收,务必加强老款清欠工作,严密监控工程合同执行情况,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风险制约机制,防止盲目决策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

钳工试题范文3

“十二五”“推进国家运输通道建设,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发展高速铁路”的步伐正在稳步前进。2014年中国以“走出去”为特征的第三次铁路刺激政策大幕已经开启。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作为把控材料及实体质量的第一道关口,其业务能力、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加强试验检验的管理是铁路基础建设保障工程质量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从施工单位试验室组建、运营等角度分析,浅析试验检测工作的现状,旨在为铁路工程试验检测问题得到解决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铁路工程 施工单位试验室 试验检测 管理

1、引言

随着铁路建设规模的加大和对试验检测工作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入,试验检测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与铁路建设高速增长速度相比,和其他建设工程相比,铁路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工作水平提高较慢,试验检测管理体系不尽完善,虽然《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Q/CR 9204-2015)对施工单位试验室提出了在检测的原则、技术的标准、试验检测的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准则,试验检测工作还存在很多突出问题,造成工程质量存在很多隐患。建立完善的铁路建设工程试验检测管理体系刻不容缓。

2、铁路工程施工单位试验室要求

依据Q/CR 9204-2015的标准要求,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应根据项目规模、特点和工程内容设置,既要先进可靠又经济实用,资源配置合理,管理井然有序,满足工程质量控制要求,符合标准化、信息化管理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公正性。

施工单位试验室主要职责是根据工程需要及母体试验室授权检测能力,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执行《程序文件》及《质量手册》,完善岗位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现行标准或设计规定的项目和频次进行试验检测,把好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实体质量的试验检测关,接受母体试验室、监理、建设、质检单位的监督检查。

3、施工单位试验室存在问题及分析

3.1、技术力量薄弱,检测能力不足

有的检测单位为取得较好的经济收益,通过相应的人际关系、金钱购买等非合法的形式取得检测单位的资质,这些公司在检测技术力量,专业设备,人员配备等方面都达不到国家的相应资质要求。这样的检测单位作为母体试验室难以对授权的工地试验室进行有效监管及技术指导。

在铁路建设各项技术工作中,试验工作往往被当做技术含量极低的工作,试验人员工作经常成为施工单位职工子弟安置型工种,待遇偏低,且被认为没有发展前途,况且试验检测资格证很轻易的通过内部培训取得,门槛要求低。因此,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大量充斥着各类学历偏低甚至没有学历、能力不强的试验人员。

这种现象造成了基层试验工作技术力量薄弱,检测能力不足,检测报告的质量无法保证,很难起到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作用。

3.2、试验设备陈旧,计量难保精确

部分母体试验室或项目领导为获取较大的收益,组建工地试验室时启用其他项目淘汰设备或者直接购买购买二手设备,设备进场前维修不彻底,设备的部分功能丧失,校准标定时不能覆盖设备的全部计量参数。日常使用中不能有效维修保养,自校用标准物质不全或计量员能力有限,设备的期间核查得不到有效验证。缺乏专业的设备管理,部分检测设备使用年限长久不进行更换,或为节约成本,不能对损坏设备及时进行维修、校准、更换。

3.3、检测指标冲突,要求难成规范

不同规范规定的检测项目不统一。如粉煤灰常规检测项目在《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与《铁路混凝土》(TB3275-2011)规定中出现安定性和游离氧化钙含量的区别;

不同规范中检测频率要求不统一。如《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要求同养试件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检验次数的10%进行平行试验,而《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0-2010)则要求监理单位进行10%见证。

对标准规范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标准查新、更新不及时,有效文件清单作废标准与有效标准同时存在,新标准GB/T228.1-2010、JGJ18-2012、TB/T3360.1-2014、Q/CR9205-2015等未能及时收集,缺少新标准培训、确认记录,难免在实际执行中出现差错。

3.4、材料过度检测,资源严重浪费

检测项目指标多余。混凝土抗渗标号比较适合于判定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密实性,但却难以区分现代混凝土的密实性,因为强度等级超过C30的混凝土,抗渗等级几乎均能达到P20及以上的水平。而铁路工程中隧道衬砌、梁体等高标号混凝土对抗渗标号依旧作为重要检测指标。

材料重复检测过度。铁路工程试验检测目前基本形成了“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见证及平检,第三方检测平行,建设单位巡查,各级质监站督查抽查”的试验检测管理体系。举例水泥来说:水泥出厂必须要经过厂家质检部检验合格,出具合格证及质量证明文件;通过物流到达施工单位,施工单位试验室按每批次取样检测;监理试验室按批次数量进行频率抽检平行检测;建设单位及监督站不定期抽样送检到第三方检测机构;会导致同一批次水泥检测次数达五次之多,造成检测资源极大浪费。

3.5行业竞争激烈,监管难取成效

重视程度严重不够。一些工程单位对铁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不重视,对母体试验室资质及能力认识不足,或基于经济、感情方面造成托付的检测单位资质不够,工程质量存在极大隐患;

部分领导观念陈旧,认为试验检测工作仅仅是出具合格检测报告,试验室被边缘化、附属化,试验检测工作经常被行政命令干涉。施工单位试验室作为工程项目部技术管理部门,对材料的质量分析,材料的用量方面能提供专业数据,在工程质量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检测机构恶意竞争,母体试验室良莠不齐,低价中标转嫁成本;不按投标承诺配置人员、设备,临时人员为主力,二手设备主战场,资历待遇得不到认可,服务水平大打折扣。

目前工地试验室大部分是由母体检测单位通过资质授权模式成立,仅有少部分是由母体检测单位完全独立组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授权模式屡屡出现工地试验室脱离母体管理、违规借取资质等现象。

4、几点建议:

4.1、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保证铁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质量。建全铁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培训、考核体系。

4.2、亟待建立铁路工程试验检测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全面掌握评价检测单位的实力,增强试验检测人员和机构诚信意识,促进铁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健康发展。加强对资质授权的准入,防止工地试验室检测能力与母体检测能力脱节。

4.3、培育核心竞争力,要从技术、人才、服务、文化四方面入手,脚踏实地的在技术保障、人才队伍、服务能力、文化品牌四个重点课题上干出业绩。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客户满意度;以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

4.4、完善铁路工程试验检测监督体系,对铁路工程试验检测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充分体现了政府监督职能。

总之,铁路工程施工单位试验室存在若干突出问题,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归根结底在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研究建立和制定一套完善、规范、可行的工程质量试验检测管理体系是当前亟需要做的事情,也是今后铁路行业更加规范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工作的必然所为。

相关文献

[1]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 《铁路工地试验室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 工管办函[2013]284号 2013

钳工试题范文4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内容;问题;施工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市政工程运作过程中,施工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出来。市政施工企业通过强化施工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质量,而且对市政工程施工企业长久、协调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施工管理作为市政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可能保证市政工程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快速性和协调性,而且对促进市政工程施工管理集约化和科学化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概述

1.1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基本内涵

市政工程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离不开施工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和设备运转等多个环节。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在工程运转过程中利用具体的管理模式来及时发现市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确保市政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

1.2 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意义

1.2.1 有利于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通过强化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和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而且为后续施工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2.2 有利于提高市政工程施工效益

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通过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使施工人员能够更好地履行自身的职责,对调动施工中各要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利于市政工程的顺利开展,而且对提高整体工程的效益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2.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及内容

2.1 复杂性

市政工程较为复杂,而且工程造价较高,需要较多的人员参与其中,会牵扯到较多的利益相关者,在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环境也会对施工带来较大的影响。

2.2 不确定性

由于市政工程项目相对复杂,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无论是天气、原材料价格还是周边社会关系都会对项目的进程带来影响。再加之项目存在较多利益相关者,业主、总包商、分包商、材料供应商、监管机构等,任何一方出现变数都会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再加之市政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因此可以说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具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任何一个不确定因素都会对项目的顺利实施带来影响。

2.3 质量标准高

市政工程项目具有较强的政治性特点,不仅对施工目标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且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和城市的整体形象,因此对市政工程质量标准要求较高。另外,市政工程施工工期较紧,在冬季进行施工会增加工程造价,在这种情况下,打造高质量的市政工程项目对施工企业是一个严竣的考验。

2.4 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内容

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需要做好施工任务的落实工作,同时还要进行承包合同的签订,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工程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全面控制和协调,采用平面管理方法来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尽可能地实现空间的合理利用,为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后还要组织进行工程验收。

3.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模式单一

当前部分企业还存在管理观念落后的问题,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较深,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模式十分单一,这使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很难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需要加快管理观念的转变,强化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努力提高工程质量,这个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实现,同时企业还要具有坚实的决定,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确保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

3.2 管理机制不够规范,管理人员水平不高

在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施工F场综合管理是市政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综合管理,能够有效地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为施工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施工管理中,需要具有完善的施工管理机制来对施工行为和施工质量进行规范。当前部分市政工程施工企业,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再加之管理人员整体水平不高,这就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各个技术细节缺乏规范性,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也对工程施工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最终导致工程项目整体质量达不到预期的要求。

3.3 市场化和创新化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

在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中,需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原理,充分地利用有利因素,从而调动起施工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全面提升施工质量,确保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但由于当前部分市政施工企业市场化和创新化水平还十分有限,在深度和广度上还达不到相应的程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带来了不利影响。

4.提高市政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4.1 深化施工管理,协调施工管理模式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的重要标志,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而且还会对政府能力和执政水平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施工管理人员要充分地认识到市政工程的重要性,避免由于质量问题而对城市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加快转变观念,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明确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标准,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该工作进行作业。而且在市政工程项目完成后,还需要重视后期的压塌管理,这不仅是对之前施工管理的重要补充,而且有利于整体施工高质量完成。通常情况下,市政工程后期施工存在着工期紧、任务重及投入多的特点,这就更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进一步深入施工管理,同时还要采取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需要由专业人员参与解决,因此要做好施工管理协调工作。

4.2 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在市政工程中,施工单位应具有健全的管理机制,需要责任人对自己所负责的部分负责,通过这种方式防止施工后期出现反复修缮等问题。在这个情况下,施工人员应对自己承包的工程有责任心,在选用工程施工材料、安全施工和监督管理的过程中,都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正确落实各个环节,防止因找不到处理的人员而造成施工事故的发生。

提供市政工程的质量,还要提供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这里不仅是施工人员掌握施工图纸的能力,施工管理人员也应了解施工图纸中的一些专业术语和相关规定,并明确市政工程的具体情况。例如在市政工程中,其施工设备的使用情况、施工人员的分配情况、施工材料的供应情况等等。施工管理人员要根据工程建设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管理规划,然后按照计划进行施工。

4.3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提升企业文化底蕴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的质量,需要对市政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加强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以此来全面提升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特别是对于施工过程中各工序之间的衔接,更需要强化质量控制。由于市政工程施工中诸工序之间都存在着关联性,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则会对下一道工序的效果带来影响,因此各工序衔接时施工质量更要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时市政工程项目中存在较多的隐蔽工程,对于这些隐蔽工程更需要施工管理人员加强质量监控,对施工中各个环节进行实时检查,一旦发现质量要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施工作业与质量要求相符。

在提高市政工程项目质量的工作中,还可以通过对施工管理进行全面创新,这也是提高市政工程质量的有效途径。对于施工企业来讲,在对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必然会涉及施工企业的文化,因此需要通过全面提升施工企业文化价值,并打造施工企业品牌效应,通过吸纳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使施工管理人员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充分的利用科学的理论,使其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有效地提高施工企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施工管理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市政施工企业在对施工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日常管理工作中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且还要充分地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及与企业自身情况相适应的施工管理方式。并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施工管理队伍,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结语

目前我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市政工程施工相对较多,为了全面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的质量,需要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全面对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采取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有效地推动市政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而且通过强化市政工程施工管理,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的效率,确保施工的质量,为施工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保证,更好地促进市政工程项目的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市民。

参考文献

[1]谢军.论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技术及其质量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2014(5):167-168.

[2]毛岳松.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4):154-155.

钳工试题范文5

【关键词】车工工艺;一体化教学;学习兴趣;一体化必要性

1 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以前经常有学生跟我说:老师我们上车工工艺课听不懂,上实操课时全明白了,上一学期理论课,不如上一天实操课懂得多,当时我很纠结。也有的学生说一听就懂,我问他是真的懂了吗,他说这有什么听不懂的,我以前打工时接触过。这时我才明白原由,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是分不开的。如果分开就会造成听不懂,学不会的现象。

2 什么是一体化教学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作为主体,以技能目标作为学生学习的目标,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教学环节和进度等均由技能训练的需要来确定,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技能训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便于教学的组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实训则采用集中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采取反映技能优先的形成性考核方式,淡化理论考试,按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基本能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一线技术的“零距离”培养。

3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前的教学方法是学生训练的课题如台阶轴、套、螺纹轴等,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失去了兴趣,开始消极怠工,玩手机、打游戏、听音乐等现象出现,怎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设计实训课题是关键,课题既要达到实训目的,又要有观赏性、实用性、工艺性,既能体现学生的技术水平,又能是学生有成就感、满足感。例如:酒杯、子弹头挂件、擀面棍等。通过这些工件的加工,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以到达教学目的。

4 如何实施一体化教学

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课程特点将课堂搬到生产现场进行,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习目标是围绕技能训练的需求,教师边讲课、边演示、边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动手、边提问,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融合。首先教授先示范操作,之后让学生先掌握老师教的方法,再鼓励学生想新法,老师在一旁观察指导,让学生在实操中发现问题并讨论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作为教师不是只教会学生怎么做就行了。比如在讲“刃磨车刀”这一课题时,先给同学们讲解车刀的基本知识,包括车刀各方面的理论知识:车刀的材料、组成部分、车刀的几何角度及车刀刃磨后车刀须达到的要求(刀面平整光洁、刀刃平直、各个角度值)。然后在做一遍操作示范,让学生注意观察、模仿,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试着刃磨,车刀磨好后,老师先不做评价,先让学生拿自己刃磨好的车刀去车工件,自己去发现问题,收集的问题,一个一个去解决、讲解,最后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做”中找到问题,发现问题并试着去独立解决问题,老师给予指导、启发、引导。在实际生产中锻炼、提高技能,加深对操作的理解、掌握。这样,就形成理论―实践―理论这样一个良好的循环过程。

“车工”最大特点是眼、脑、手的配合协调,这种协调不是理论与实践的简单结合,它是一项熟练技巧,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熟练。具体到“车工一体化”教学中,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车工不仅要会干,而且要干快,动作要敏捷。让学生做到从练中学,从学中练。应注重教育学生在练中发现问题,自己试着去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学习潜能,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达到熟练应用,从应用中提高。例如: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由于某些原因,导致无法断屑,而使铁屑缠绕在工件上影响加工。这时,老师就现场借题发挥,这就要让学生多想几个为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不能进行简单的纠错。通过分析实习中发生的问题,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学一体化”,形式生动活泼,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展开教学,针对性强,既利于教师的“教”, 又利于学生的“学”;教师既讲解理论知识,又传授专业技能,与学生相处时间增加,更容易获取每个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的情况,便于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合理结合,突出了技能训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然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是固定的,它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需要可以灵活选择讲授法、讨论法等其他教学方法,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存在着各种可能性的变化。一体化教师必须注意随时地进行调整,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应用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2] 车工工艺

钳工试题范文6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生产经营的主战场就是土木施工工程,土木施工工程是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成为了各种生产要素配置的集结地。通过合同规定,对土木工程建设进行全方面位施工管理,以最佳的建筑施工模式和经济效益模式为提高土木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为土木施工企业的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生存空间。土木施工单位在这样的总体施工管理目标之下,都在竭尽所能地完善企业自身的施工管理水平。

一、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概述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是施工企业的一种生产行为,主要是指施工企业对所实施的工程项目所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规划、协调、组织和控制行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所面对的主要问题有项目设备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安全管理、项目现场环境管理和项目成本管理等。随着我国土木施工项目的不断发展,项目施工单位面临着更为严格的管理标准方面的要求。因此,企业为了应对这一变化,纷纷改变原先陈旧的管理方法、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

二、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土木工程招标管理不规范

我国的土木工程招标管理不规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来,首先就是招标过程中弄虚作假现象严重,个别地区和行业存在着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木工程招标的质量;其次是土木招标承发包的价格不够合理,存在着不正当竞争的现象,出现了甲方评标办法导致无序竞争,有的比概算降低了 50%,有的价格则是大大超过了竞标工程结构的成本价,这种不规范的招标管理,会造成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现象,对工程日后的整体质量有不良影响

2、工程监理质量不高

工程监理质量不高,监理面窄。应该从项目设计、施工和交付的各个过程中对其进行全面的监理,而实际上我国目前的监理主要是对施工质量和验工计价等方面进行监理,加上监理的工程师素质不高,能力低,没有实际经验,对规则知之甚少,造成了工程质量监理存在很多问题,豆腐渣工程时有发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3、工程建设人员专业素质问题

(1)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许多施工单位雇佣的施工人员来源于农村,未接受专业化的技术培训,对于工程施工的工序及细节上的注意事项没有良好的认知,专业素质普遍偏低,有待进一步培训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良莠不齐直接导致工程施工质量很难保证;此外,施工人员对于安全施工没有很清楚的认识,在施工过程中的防范意识较低,这也是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的难点之一。

(2)管理人员非专业化。目前,我国很多施工组织的管理人员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或技术规范没有很全面的了解,对于施工质量手册的执行监管力度不够,甚至有的施工单位没有专业的施工管理人员。这种现象的存在对工程施工质量在极大程度上造成影响

4、施工进度控制不力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经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土木工程项目比较庞大、工期持续时间长并且复杂,因此,经常出现延误工期的现象,这一现象主要是由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施工的技术失误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材料拖延或者数量不足、重大的设计变更或者业主拖欠工程款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5、施工过程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

土木工程项目在施工时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危害,如果不加以重视,这些问题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愈加严重。当前,在施工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空中的粉尘、有害气体、施工中的强光和噪声、施工现场杂乱、高空坠落物以及一些突发事故等,施工企业为了赶工期、求效益,往往并未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这就给当地居民产生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危害。

三、加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1、规范项目的招标管理

政府应该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招标管理,首先,应该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对土木工程项目招标工作的影响,在进行招标的时候首先考虑施工单位的信誉和质量,坚决杜绝项目招标过程中的弄虚作假现象;其次,在进行项目招标之前,提前对项目的成本价进行预算,并据此制定竞标价格,确保这一价格能够保证工程的正常竞标,也使得施工单位可以获得足够的利润,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等现象;再次,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电子招投标,实现招标、投标、监督监察、评标和开标的全称电子化操作,并实现流程管理、信息管理、政府监管、交易管理和协同运作等功能。

2、不断完善施工监理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应该及时听取施工监理部门的报告,以明确施工项目的合理性,从而对那些不合理的项目加以及时纠正。同时,不断更新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设备,并及时检查项目的施工设备是否能够满足项目施工的要求以及施工人员是否具备完成施工要求的能力,并邀请相关的技术人员参与对技术有特别要求的环节。

3、工程建设人员的整体优化

(1)严格选择施工队伍

要想将土木工程施工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就必须选择专业的施工队伍。对于施工队伍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全面了解施工队伍的施工设备、资金实力、 技术力量等综合情况;实地考察该施工组织的建成项目或正处于施工阶段的项目,了解其施工质量与项目管理能力;广泛收集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资料信息,以分析其综合实力;严格杜绝,走后门的现象,对施工单位的选择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2)加强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是工程质量的直接控制者,也是最直接的质量管理人员,因此,必须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及道德素质,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安全施工、质量施工的责任意识,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施工隐患的存在,并使工程进度加快。此外,工程直接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也对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对其进行培训也是有必要的。

4、加强管理,控制施工进度

施工进度的控制,应该多措并举,才可能确保工期按期进行。第一,组织措施,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应该明确划分各个阶层的项目管理人员的职能,并对其分工进行合理安排,以保证各个项目阶段的任务能够有序、合理地进行;第二,技术措施,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在施工前必须认真研究设计图纸、合理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并对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设计变更或者变故适当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第三,合同措施,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应该通过实施合同措施,以避免供货商、业主和分包商之间出现的利益冲突和利益纠纷。

5、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治理

土木工程在操作施工的时候,对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危害,时间越长,解决的时候难度越大,为了减少由于土木工程施工导致的环境问题, 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解决:第一,使用科学的机械设备进行施工, 促进施工效率的提升。第二,采取预制装配方案进行施工, 此方案有利于减少固体垃圾,噪音以及粉尘等对环境带来的危害。第三,采取质量优异的材料,防止施工的时候对气体造成污染。第四,对施工监管要进一步强化, 对整个施工过程都要通过一定的措施进行有效管理,防止带来环境问题。第五,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手段。

结束语:

对土木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管理不仅是目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 对城市现代化建设来说也是一个有效的措施, 它能促使城市现代化建设快速进行。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非常复杂,对施工企业的工程管理和监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应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加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把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 ]刘玉静.关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几个问题.《中国科技财富》,2010,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