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小论文1000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小论文1000字范文1
优美教育,其核心是“培其所优,各优其优,以优培优;育其所美,各美其美,以美育美”。这里的“优”是指优势智能和特长,这里的“美”是指优秀品质和美德,其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优者更优,美者更美,以优带劣,以美促差”,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四年多来,学校以办学目标、育人目标为导向,走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之路,形成了具有东港中学印记的课程特色。
一、主题鲜明的德育课程
(一)孝心教育
以“孝・让家庭充满爱”为主题,学校每学年以“六个一”活动为载体(六个一指:父母生日时在学校蛋糕房亲手做一个孝心蛋糕;父亲节、三八妇女节,看一部反映父爱、母爱的影片;平时学唱一组歌颂父亲、母亲的歌曲;读一组描写父母亲情的名著;写一则父母敬老爱老的故事;六一儿童节为七年级家长办一场“十大孝心家长”颁奖典礼,五四青年节为八年级学生办一场“十大孝心学生”颁奖典礼),持续开展体验性孝心教育活动。活动邀请社区领导、学生家长、学区督学等共同参与,隆重而热烈。这一实践性德育课程,受到舟山电视台、普陀电视台、舟山日报、舟山晚报、今日普陀等多家媒体关注并给予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爱心教育
以“爱・让世界更美好”为主题,以“大爱无疆生日捐款”活动为契机,学校对全体师生进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教育。学校倡导全体师生在自己生日那一天(得到关心、祝福最多的一天)向学校的红十字工作站捐款,以培养“大爱无疆”的博大情怀,学校红十字志愿学生每天把捐款存入指定账户,学期结束一并捐给区红十字会。目前这一活动正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参与,因为这一善举满足了家长们想奉献爱心、成为孩子榜样的内心需求。
(三)责任教育
以“责任・让自己更优秀”为主题,以“开心农场”为契机,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开心农场”既是动手实践的基地,又是对学生进行体验性责任教育的场所。学校创设了“调、选、种、研、销”一体化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在种植前,学生先开展市场调研,调查不同蔬菜的市场价格和销售情况;然后,根据市场价格、季节、需求情况,学生自主选择班级种植的农作物品种;品种确定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种植农作物,平时由班级学生每天轮流对农作物进行浇水、除草、施肥、人工授粉等养护工作;收获的果实,由学生设计宣传广告,开展“快乐卖”活动,在校园里设摊或上门向教师、职工销售。这一系列活动,责任教育始终贯穿,因为只要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前面的努力都会前功尽弃。
二、校本实施的基础课程
2011年,学校率先在七年级音乐课尝试选课走班实验。学校根据师资特点,把七年级的音乐课一分为四,学生可以在古筝、琵琶、二胡、笛子四种民族乐器中选择一种学习。这不仅有力地推进了体艺2+1项目的落实,而且大大提高了音乐课的质量和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这个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先后在信息技术、美术课等技艺类课程中加大了选课走班的力度。选课走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特长,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个人技能的发展。2012年,学校又在科学学科中进行了“现象・原理・应用・创新”创意课堂探索。2014年,学校还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尝试把作文课和阅读课分离出来,采用专任教师教学的办法,保证作文教学的质量,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
三、围绕创意的拓展课程
根据“以动手促动脑、以动脑生创意、以创意美生活”和校本课程特色化、本地化的课程开发理念,学校积极开展“动手学”创意课程体系建设。
(一)海洋・创意课程
为体现海洋文化地域特点,学校开发了“动手学”海洋・创意课程。课程有石雕、贝雕、沙雕、海洋木艺、海洋摄影、海洋剪纸、海洋生物标本制作、海洋环保实验、创意电动船、纸(木)结构桥梁制作、创意风筝制作、智能机器人、海洋急救等组成。这些课程以海洋为背景,以创意思维培养为目的,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科技・创意课程
作为市区科普教育基地,学校开发了“动手学”科技・创意课程。每年组织创意科技运动会、创意科技制作展示、科普剧场和科技秀活动。5月,八年级的学生会拿出六七十件科技作品,面向七年级的学弟学妹和学区内小学的师生进行创意科技制作展示。10月,学校举行有十几个项目组成的创意科技运动会,比赛项目有电脑平面绘画、Flas制作、电动遥控快艇绕标航行、雷速登遥控车、自制电动创意船、木结构“桥梁模型”静压承重、水火箭、科幻画、科技小论文、科技小发明、优秀实践活动、PVC机器人制作、冲浪纸飞机等项目,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热情高,每年参加的学生人数达总数的90%以上。11月,与广西师范大学实习生一起,组织面向七年级学生的科技秀,让学生领略科学的奥妙。12月,组织八年级学生进行科普剧表演,学生们用小品、相声、小舞剧、音乐剧、演唱、舞蹈等生动的方式来阐述各种科普知识。
(三)艺术・创意课程
为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特长,学校开发了“动手学”艺术・创意课程。一是艺术与非遗传承相融合。为了更好地传承普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积极与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在学校开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艺术类非遗课程,如舟山锣鼓、渔歌号子、跳蚤舞、渔民画、非遗白描、船模制作、绳结、船板画、鱼拓画等。这既传承了地方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艺术修养。二是艺术与体育活动相结合。每年11月,学校体育运动会都会举行别开生面的开幕式。开幕式分国际版、民族版、节日版三个版本,三年不重复。学校要求各班在运动员进场时用3~5分钟时间以艺术的形式来表达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节日的理解和尊重。各个班级的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分工协作,创意无限,惊喜不断,学生参与率达到95%以上。
四、课改的成效
(一)丰富的德育体验,亮丽了学生幸福人生的底色
孝心、爱心、责任心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三原色,对学生实施以三原色为核心的品德教育,是使其成为好子女、好父母、好公民的基本条件,也是其获得幸福人生的必要条件。持续对学生进行“三心”教育,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父母,更加关心他人和社会,更加体会到人间的真情、生活的美好,为他们的幸福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的拓展课程,满足了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
以“动手学”为理念,以创意思维培养为载体,以美化生活为目的的丰富的课程体验,不仅为学生创造了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创意思维,使他们学会了多种手艺,而且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尝试机会,有利于他们找到自己的最爱。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满足了学生自主发展、特长发展的需要,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力,上课成为他们的期盼,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期待。拓展课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加了学生的生活情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态,促进了学生全面又不乏个性的发展。
(三)丰富的地方文化,丰厚了学生生命成长的阅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优秀地方文化的传承就是对祖辈的认同和赞美。这样的认识促使学生去追寻过去的历史,去了解更多的优秀地方文化,体验到自己作为舟山人、作为普陀人的自豪感。接受了现代海洋教育的新一代,对家乡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增强了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课改的主要经验
(一)围绕育人目标
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把培养目标确定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幸福公民”。我们认为,幸福的公民应该是一个富有孝心、爱心、责任心的公民,应该是一个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对生活充满创意的公民。为此,学校的课程建设紧紧围绕着这一目标展开。我们认为,只有这样的课程建设才是有生命力的、可落地的,因为它已经成为全体师生和家长的共识。
(二)坚持开放办学
由于学校经费有限,所以需要借力发展。学校先后与区科协合作引进了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投资300万的浙江省科技馆普陀分馆;与区图书馆合作引进了普陀图书馆东港中学分馆,实现了两个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互借互还;与区博物馆合作引进了价值20万元的普陀博物馆东港中学船模陈列室;与区文化局合作引进了普陀非遗东港中学馆。这些场馆的建设,有力地保障了学校多元化课程的开设。
科技小论文1000字范文2
教育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河北省保定市在“京畿强市、善美保定”的发展思路下,赋予教育“善美”之名,引导学生行善养德,幸福成长。
:王局长,您好!去年,保定市提出建设“京畿强市、善美保定”的决策部署,着力弘扬“崇信、重义、尚和、争先”的新时期保定精神,请谈一谈您所理解的保定精神。
王绍联:一个国家要强大,离不开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要发展,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保定精神是保定城市文化的核心,是保定城市发展的灵魂和行动指南,是提升保定形象、引领保定发展的旗帜。
“崇信、重义”是一种精神内涵和道德品质,“尚和、争先”是一种处事态度和行事作为,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崇信、重义”是推进保定发展的坚实基础;“尚和、争先”追求和谐善美,敢于创先争优,突出了人文情怀和时代特色。
以精神论输赢,以道德比高下,以文化求成败,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规律,最终决定一个城市的生存力、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教育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而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新课程要求学校教育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此,您怎么看?
王绍联: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以精神论输赢,以道德比高下”对培养下一代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如今,虽然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快,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有缺憾,因为很多先进技术是引进的,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在我们手里。以前,我曾经负责信息网络方面的工作,所以对电子产品比较感兴趣。以电脑为例,拆开主机一看,主板、中央处理器、光驱,甚至连散热风扇都不是国产的,也就是说关键技术并不是中国制造。这就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改善的只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然而,我们的科技人才和科技力量却没有达到相应的层次。过去有人说过六十岁以下无大师,现在又过去了一些年,我们可以来问问:“七十岁以下的大师是谁?”在我的脑海里并没有马上跳出的名字。由此可见,教育最大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是钱学森所说的大学没有很好地解决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实际上中小学教育也同样存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精神等综合素质要在中小学阶段培养出来。我觉得每个学生从小就应该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就能品尝到奋斗的快乐,在丰富精神、完善人格的过程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幸福感。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精神等综合素质正是素质教育的诉求。相对于偏重考试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更为注重多元智能的开发和体育、艺术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发挥个人潜能,各展所长,并培养良好的品格。在您看来,学校应该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王绍联: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教育规划纲要》有几个关键词—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精髓,实际工作当中,怎样才能实现这些要求?从我的个人体会来说,我总结了五句话。
第一句是塑造品格道德。对品格道德的培育是不分场合的,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培养目标要一致。我们在学校以“德育为先”的目标去教育孩子怎么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在家、在社会也要这样去做。
看看现在的孩子,一些家长恨不得让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可事实上,孩子适合吗?这就回到了我要说的第二句话—挖掘天赋特长。孩子到底有哪些方面的特长和潜质,能不能及时发现,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发现”的眼睛,要真正认识教育对象,发现教育对象的长处、短处、潜力甚至天赋,在个性引导方面对症下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将共性的教育和个性的教育结合起来。
第三句是培养兴趣爱好。志向来自于兴趣,这关乎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才。兴趣爱好应该从小抓起,但这并不是家长强加的,而要跟我刚刚说的第二条中的天赋特长有一定的联系。有了兴趣爱好,就奠定了成才的基础。
第四句是砥砺钻研创新。学生要有创新意识,要肯于钻研,就要让他们知道怎么去学,肯吃苦去学,主动去学。
最后一句,锻炼健康体魄。我相信,按照这五条去开展基础教育工作,就能够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保定市有着1000多万人口,在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市,教育行业的社会关注度也极高,与其他地市相比,保定有哪些不同之处?
王绍联:保定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历来重视教育,特别是近年来改革创新,积极进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中教育大力加强,义务教育日趋均衡,幼儿教育持续提高,特殊教育积极推进。与其他地方相比,我认为保定有三个特点:
其一,深厚的文化教育底蕴。保定是历史文化名城,曾是河北省省会,历史悠久,人才辈出,重视教育、关注孩子风气蔚然,既给予教育发展丰厚的土壤,又给予教育改革充分的动力。
其二,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保定历史多慷慨悲歌志士仁人,德育资源得天独厚。我们教育局编写了《可爱的保定》,指导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了解影响中国和社会的优秀人物成长之路,引导学生做有志向的青少年。
其三,淡泊名利的教师队伍。保定人口多,教育底子薄,财政状况不佳,学校办学条件虽然不断改进,但总体标准依然不高,教师经济待遇偏低,特别是山区学校,但大多数教师能够静心钻研教育,追求职业幸福。每年教师节,市委、市政府都要表彰一批教书育人楷模。这些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牢记使命,辛勤耕耘,他们的事迹集中体现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质,是对“善美保定”的生动诠释,是践行“崇信、重义、尚和、争先”新时期保定精神的优秀典范。
我们坚定不移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动员全体教育工作者将美好心灵献给学生,培育闪耀人性光辉的“善美保定小公民”,正向影响力凸显,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前进小学的学生李函泽、赵佳龙智助受伤同学,荣获“中国骄傲”称号;曲阳县孝墓乡南青阳贯小学的张要红同学勇救落水儿童,被授予“中国好人”……
:时代需要崇高的精神和向善的力量,“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环境能够影响人。在中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需要利用有效的道德建设载体,塑造浓厚的道德建设氛围,这样才能增强德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请您谈一谈,保定市已经找到了哪些有效载体,帮助学生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王绍联:为了使校园真正成为引领学生精神成长、思想升华、拓展心胸、提升境界的阵地,近年来,我们采取了系列措施,努力开创具有文化品位、智慧内涵、触动心灵、富有魅力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首先,建立机制。我们制定了《学校德育工作评估标准》和《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学校明确育人的任务,同时强化师德建设。采取学期考核,每日一档,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学生和家长不记名投票的方法,每学年末将评定结果记入《师德考核表》。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实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制”,采取集中学习与转岗考察相结合的方法促其提高。师德考核优秀率逐年递增。还在全市教师中深入开展“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活动,营造爱生、敬业、干事的氛围。
其次,专业引领。评选先进德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典型带动;在全省率先举行班主任基本素质比赛,培养班主任工作骨干队伍,已组织五届,并从第四届开始,除市级决赛外还组织了选拔赛,加大培训力度,荣获了省优秀组织单位;组织专家讲座,提高德育骨干队伍的综合素质。组建了“保定市优秀班主任事迹报告团”,编印了《把美好心灵献给孩子的人们》报告团简介、《心灵耕耘之路》文集,引领、启迪广大班主任深入学习优秀班主任的精神实质和科学方法。
第三,文化建设。将校园打造成无形的“德育场”,提升文化品位,丰富文化内涵,如阜平县、雄县等中小学墙体文化由标语向墙廊发展,包括中华民族英雄、中外科学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小故事、时事政治、校园明星、心理健康教育等。还将科学家、作家、环保大使等优秀人物和名著、名曲引入校园,引领师生与伟人握手、与大师对话,走杰出人、优秀人成长之路。
第四,活动体验。组织学生深入开展少年警察大队、少年军校、远足等磨砺实践体验;走进红色教育基地,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走进德育基地,如直隶总督署、留法勤工俭学纪念馆等;开展小论坛、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四小”活动;每年积极开展富有时代主题的读书教育活动,保定市连续11年获得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组织特等奖。值得一提的是城乡手拉手友谊帮扶活动,德育示范学校均有帮扶点。其中满城中学高一学生十几年来到最偏远的山区刘家台体验农村生活,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义务种树5万余棵;保定十七中通过学生校内义卖活动所得款为手拉手学校捐建两个爱心图书室。
第五,家校配合。优秀孩子往往是在优秀家长的指导下取得了自我发展,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我们非常注重发挥家长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凝聚教育合力。全市建有2430所家长学校、79所市级家庭教育示范学校、7所省级家庭教育示范学校,有10所学校承担了国家科研课题“跟踪指导家庭教育的理论与研究”。实行幼儿园、小学、初中初始阶段家长与孩子一同入学的办学制度和有教材、教案、辅导、考核的管理制度。每学期有开放日活动,通过家访、电话、互联网、广播、意见箱、家长会、家长报等方式,使家长更多地了解家教知识和子女情况,参与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