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简单实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年级简单实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年级简单实验

三年级简单实验范文1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在他们的眼中,科学具有无穷的奥秘,科学和实验在一起,科学是很好玩的事情,这些都是学生对科学认识的前概念,如何引导学生从前概念逐渐转变为现有概念,从整体上认识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探究,在简单的探究活动中形成整体思维呢?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概念图可以较好地引领三年级同学及早进入科学学习的角色中。

概念图的创始人诺瓦克教授认为,概念图最大的优点就是围绕某个主题概念,用连接词和箭头把若干小概念图连接起来,形成直观化的学习过程,把思维过程可视化,符合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过程。本文就如何用概念图来引导三年级孩子接触科学,认识科学,谈点粗浅的做法。

一、利用概念图 初步认识科学探究过程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一上来就引领孩子认识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科学探究的程序怎样?光让学生阅读科学书上的材料,再作出分析,形成灌输式的教学是徒劳无功的,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需要逐步培养,在空洞的说教和灌输知识的同时,只能让学生僵硬地认识科学探究模式,学生得不到对科学认识的真正内心体验,而用概念图来分析科学家的活动和自己的探究活动,再作出比较,形象可视化,学生很快就能明白,科学起始于问题,从而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教学《科学是什么》时,引导学生比较琴纳研究牛痘的过程和自己的研究过程时就可用概念图来比较,认识科学是什么?

琴纳:

自己的研究:

比较分析得出:

你看,这样可视化的图文分析,学生在边填写图表,边思考交流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自己的研究和科学家的研究也有相似之处,同时也能比较出科学研究的共同过程,那就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也就加深了对科学的理解,引领孩子真正地进入科学探究的大门。

二、利用概念图 培养比较分析能力

比较分析在三年级科学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学生通过比较多种物质的特征,从而分析出同类物质的本质属性,是认识事物特性的关键时期,其概念发展模式属于一般到具体的学习模式。如三年级第二单元认识有生命的物体、认识金属等,都是从认识物质的个别属性开始比较分析,从而认识它们的共同特征,发展完整的科学概念。当然,光认识这些物质是趋于表面上的研究,怎样更好地比较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这是关键,概念图就提供了帮助,如学习有生命的物体就可用概念图来比较分析:

用画圈的形式让学生填写,动物和植物的不同特征,中间填写植物的共同特征,就比较容易比较出动物和植物的相同和不同,从而概括出生命的共同特征。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形象化思维,不用多说,多数学生就会自行填写他们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了,逐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利用概念图 培养初步设计对比实验能力

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和苏教版科学教材的编排规律,在科学探究序列中,三年级属于科学学习的起始年级,在探究过程性技能培养上引导性探究比较侧重,即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对比实验中的有关变量,而不能把对比实验中有关变量的控制强加于学生头脑中,形成思维定势。概念图可以较清晰地展示出对比实验中有关变量的控制分析过程,学生利用画好的概念图进行图式填空,就能逐步明白对比实验中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的控制。如《纺织材料》一课中研究棉布与尼龙布的吸水性对比实验,教师就可利用画好的概念图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

通过图文来探究棉布和尼龙布不同的吸水性实验,学生一目了然,思维过程具体化,长期训练,对比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就很容易掌握了,为高年级自行设计对比实验奠定了基础。

四、利用概念图 考查学生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新旧经验的相互链接。为此,在科学教学中就是要提供一个支架连接点,引导学生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建构,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一个单元下来,学生对单元课文中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否有真正的了解,是否把各种概念联系起来,形成一张知识网络,更好促进概念的转化和再创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图就可以用图式填空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如三年级学生学习完《我眼里的生命世界》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用概念图进行填空复习,形成完整的生命概念网络。

三年级简单实验范文2

当课堂中学生提的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更甚的是,学生实验时,不按实验的要求操作,状况百出;还有实验结论对于学生来讲很简单的或已经知道的,或实验的材料与器材不能满足学生探究的需求时。在这些情况下,必须要求我们在具备各种最基本的能力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也就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能适应现代教学,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又能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捕捉到学生的情绪与思维变化,迅速调整教学策略,采取应对措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机智已成为科学教师的一种必需能力,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科学教师来说,深感这方面的能力欠缺。那么怎样才能具有较好的应变能力,做到科学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呢?

课堂教学瞬息万变,各种突况都有可能发生,一旦状况不对,能否做到随机应变,并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实行恰当的处理,就需要我们具备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科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偶然性的产生因素较多,教学失控的原因复杂,如遇到以下三种情况,不妨试试笔者的方法:

一、遇到问题,不要回避巧回答

每节课上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学生各种千奇百怪的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提问,我们怎样才能随机应变呢?课前那就得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根据每课所讲内容,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出预测,上网查阅大量的相关材料。教师平时也应多阅读其他各学科的有关知识,课后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与知识水平及兴趣爱好,这样才能做有备无患。例如:三年级在讲《茎越长越高》这课,让学生提问时,发现茎相关的问题很多,有学生问:“老师,茎与根怎样区分?”这个问题差点把我问蒙了,幸亏在上课前在百度上查阅资料,回答很简单:“茎上有节,长叶子,能开花”,把根与茎的区分这类很难的问题简单化了。还有,当让学生汇报下数据,茎的生长速度一样吗?有学生问:“老师,茎长的速度为什么不一样呢?”,这个问题得换个说法,学生就能懂,因为要求学生每天测量茎的高度,学生已经发现每天测量的数据与前一天的不一样,速度也不一样,我反问:“你现在还有刚出生的时候长得快吗?”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当学生在问你的时候,首先要冷静思考,首先从刚学过的或即将要学的知识中找答案,再次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找联系,找关联,最后从课前准备的相关知识中找,把问题简单化,或把问题拆分,巧妙回答。

二、实验中出状况,不忙批评巧设问

当学生们动手开始实验时,有的实验需要水或油,有需要火或美工刀的,有的要用橡皮泥或蜡烛,有的需要用到玻璃仪器等等,实验的材料与器材在到了学生手中就有千万种可能,在上教科版三年级《水和油》的时候,你会想到水和油会撒在地上或桌子或打碎玻璃仪器,结果不是,他们是把油和水混合在一起搅拌,如是马上因势利导,让学生停止下来观察水和油有没有溶解在一起,水和油哪个更重?还有上教科版六年级的《我们身边的物质》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使物质发生变化,准备了铁丝、白纸、蜡烛、火柴这些材料以及水槽、烧杯和水;让学生按照实验的要求做,总结这些物质发生什么变化?意想不到的结果是,有的孩子把纸点燃,更甚的是把蜡烛滴到纸上再燃烧,这时候我并没有立即批评学生,而是马上提问:“点燃了的纸发了什么变化,刚滴了蜡烛的纸与蜡烛以及燃烧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同时强调:“实验要特别注意用火安全!”学生马上把注意力集中到我提的问题上来,关注实验后的现象,而不是在关注刚才他们如何做的实验。对于学生错了的事情,课堂上没有批评是不浪费上课的时间与打击学生思考积极性,但课后得严厉批评。

三、有些实验,不重结果巧应变

雷夫老师说,看球赛,不是为了看一个结果,而是要专注地体验这一场“从开始到结束”的“精彩和快乐”。科学课的实验更应如此,结果固然重要,但学生们探究的过程也同样重要,循序渐进,学生们才能体验更多的精彩。特别遇到以下的两种情况的时候:

1.当结论或数据对于学生来讲很简单的或已经知道的。例如:在上教科版三年级《谁更硬一些?》时,结论是:金属、木头、塑料、纸4种材料中“金属最硬,纸最软”。大部分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理解结论。类似一些生活常识性的结论对于学生来讲,没有难度与新鲜感,但探究的过程依然是新的。笔者及时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到探究的过程中来,学生同样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2.当实验的材料与器材不能满足学生探究的需求时。比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这单元里需要很多形状大小一样或厚薄一样的材料,还有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水结冰了》,主要仪器温度计是煤油温度计,这个温度计的误差比较大,大多不准确。往往很多老师认为仪器和材料都不合格,会影响实验探究的。笔者通过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探究过程,最终没有影响孩子们实验的积极性。

科学课实验主要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进行探究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这过程中,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如何参与实验,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而且通过思考获得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同时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与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究未知的能力,探究的过程才是关注的重点。

三年级简单实验范文3

一、“数学广角”的教育价值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如在二年级上学期和三年级上学期都安排排列与组,但它们的教学要求是不同的。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标准》中指出: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的内容。三年级上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三年级下册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排列以及组合。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这也是《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

二、“数学广角”的教学原则

1.联系实际,体验数学的价值。数学广角”就是体现数学生活化的一个很好例子。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为依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生活情境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穿衣、饮食、照相等都是生活,这些素材就比枯燥的数字要亲切可爱得多。数学来自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把数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有用的数学。这不但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2.创设情境,提供铺垫。例如第三册“数学广角”这一课,主要内容有衣服(早餐)搭配,数字排列和球队比赛等,渗透了排列和组合的数学思想。教师可以设计明明一家“某地一日游”的情境,通过明明选择服饰、点心搭配、选择游览路线、参观拍照、巧记车牌(或电话号码)等这些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方法,体现数学学科特点。这样设计,比单纯利用教材所给的素材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3.主动参与,探索新知。对于学习者来说,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主动参与、自主发现。如,在教学“鸡兔同笼”时,教师指导学生动手画一画,在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就此展开讨论、交流。这比光靠教师讲授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能力、情感态度得到了发展。

三年级简单实验范文4

关键词小学儿童,加法策略,数学学习不良,题目类型。

分类号B844.1

1问题提出

数学学习不良(mathematical learning disability,简称MD)是学龄儿童较为普遍的一种学习不良类型[1]。与数学学习正常(mathematical learning normal,简称MN)儿童相比,MD儿童在基本算术技能上,存在着特定的、基本的数学能力缺陷,这种缺陷与他们在算术认知策略上的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2]。研究者发现,MD儿童在采用计算程序(computational procedures)解决算术问题时,往往倾向于使用数数等低水平策略,并且正确率低。他们在使用提取策略提取算术事实(arithmetic facts)时,易错,速度易变而不稳定[3]。

国外研究者往往将MD儿童的算术认知策略分为三类:记忆提取、口头数数和扳手指,并且实验材料相对较为简单[3]。但跨文化研究[4]表明,我国小学低年级儿童比同龄的美国儿童在策略应用模式上存在着较大的不同,MD儿童在算术认知策略上的表现相对多样[5]。因此,要获得对MD儿童算术认知策略使用情况的全面了解,有必要突破原有的策略分类标准与实验材料,系统研究在计算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算术问题时,MD儿童和MN儿童在算术策略使用上的差异情况。

根据西格勒的策略适应性选择模型[6],问题本身的结构特征对算术认知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策略的适应性选择模型中,西格勒强调,儿童在不同的情境下对于策略的选择具有情境适应性。那么,对于MD儿童而言,他们在不同类型的算术问题中,是否也表现出了策略选择的情境适应性?他们的情境适应性与MN儿童相比,具有怎样的特点?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探索儿童策略选择的内部认知机制,分析和考察MD儿童的基本算术技能缺陷,推进相关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2研究方法

2.1被试

从北京市四所普通小学二、三年级分别随机选取没有接受过任何速算技巧训练的儿童600名。对初选的被试团体施测瑞文高级智力推理测验,剔除智力落后(IQ≤70)的儿童和智力超常(IQ≥130)的儿童,同时排除有明显躯体和精神疾病者。采用智力测验和学绩测验分数标准分比较方法选择MD儿童。智力测验分数选用瑞文智力测验分数,施测学期最近的几次正式大型数学考试成绩的平均分数作为学绩测验结果,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Zx、Zy分别是智力测验和学绩测验的标准分,rxx、ryy是智力和学绩测验的信度。如果Zdif的值大于Z0.07=150,则划归为MD儿童。)

由被试学校的二、三年级数学老师和班主任根据MD儿童的定义和特点对学生做出评价,最后确定二、三年级MD组儿童各30名;从所选MD组的相同班级中随机选取数量、性别相等的MN组儿童各30名,每组被试的男女比例大体适当。两个年级共120名被试,平均年龄分别为7.64岁和8.86岁。

2.2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是针对小学二、三年级儿童数学难度编写的20道加法题目,包括六种不同类型(见附录)。这些题目共有三种难度:简单加法题(1、2、3类)、复杂加法题(4、5类)和连加加法题(第6类),所有题目采用计算机随机呈现。

2.3研究程序

实验以个别施测的方式进行。主试首先向被试介绍指导语,确认明白后,调出测试程序,题目出现开始计时。在被试说出答案的同时主试按Enter键停止计时,并输入被试所说答案。接着主试问“你是怎么算出这道题目来的?”如果被试描述不清楚,可进一步追问。主试在策略编码表上对策略类型进行评估。

2.4策略分类编码与处理

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以西格勒等的研究中对儿童使用策略的分类标准为依据,结合我国儿童数学能力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小学儿童加法认知策略编码手册。儿童策略使用类型的评估由两名主试通过策略编码记录,评分者信度一致性系数为0.91。

3研究结果

通过比较MD儿童和MN儿童在简单加法题目、复杂加法题目以及连加加法题目上不同策略选择的频次,分析问题结构类型对两类儿童加法策略选择适应性的影响。

3.1简单加法题目

在解决简单加法题目时,出声、提取、竖式、分解和对位策略是两类儿童主要使用的策略。因为题目较为简单,在儿童的长时记忆中存储了相关的记忆资源,所以两类儿童都较多使用了提取策略。出声策略作为一种外部支持性策略,两类儿童使用较多,说明儿童在解决加法任务,即使是简单的题目时也习惯于使用出声策略。数数策略虽然不是两类儿童的主要使用策略,但是在两类儿童中有相当一部分儿童使用了此策略,特别是MD儿童。本研究中的简单加法题目都涉及了一位数加数,因此“从大数开始数”的数数策略对这些儿童来说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从总体上看,数学学习正常和不良儿童在解决简单加法题目中在策略使用上都表现出对题目的情境适应性特点。

对两类儿童各种策略选用频次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两类儿童在各种策略的选用频次上除对位策略和凑数策略差异不显著外(换位、乘法、其它策略由于频次过小无法检验除外),其余策略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说明数学学习正常儿童比数学学习不良儿童在策略使用上对题目类型的情境适应性特点更加明显。

3.2复杂加法题目

从总体上看,在解决复杂加法题目时,出声、竖式、分解和对位策略是两类儿童主选策略。与解决简单加法题目不同的是,两类儿童几乎没有使用提取策略,主要是由于题目较为复杂。因为题目较难,出声策略作为一种外部支持性策略,两类儿童使用较多。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两类儿童都大多采用竖式、分解、对位策略等主要的常规策略来应对。这表明数学学习正常儿童和不良儿童在解决复杂加法题目时,在策略的使用上都表现出对复杂题目的情境适应性特点。

对两类儿童各种策略选用频次进行卡方检验(提取、换位策略因频次太小除外),结果表明两类儿童在各种策略的选用频次上除乘法策略差异不显著外(χ2=3.207,p>0.05),其余策略差异均显著和非常显著。值得一提的是,两类儿童在其它策略(放弃和猜测)选用上差异非常显著(χ2=11.842,p<0.01),MD儿童选用17次,MN儿童仅使用2次。MD儿童由于策略使用不成熟,面对难度较大的题目较多使用放弃和猜测等其它策略。两类儿童各种策略选用频次的差异检验结果进一步说明儿童在策略的使用上适应题目类型的特点。

3.3 连加加法题目

从总体上看,在解决连加题目时,凑数、出声、换位、竖式和分解策略是两类儿童主要使用的策略。凑数和换位策略成为两类儿童解决连加题目的首选策略,这是由连加题目的特点导致的。两类儿童在解决连加题目时能灵活地把多个加数通过换位策略来凑整或者凑十。这表明,两类儿童在解决连加题目时,在策略的使用上也表现出对题目类型的情境适应性。

对两类儿童各种策略选用频次进行卡方检验,结果两类儿童在各种策略的选用频次上除提取策略和对位策略差异不显著外(χ21=0.325,p1>0.05;χ22=0.021,p2>0.05),其余策略差异均非常显著。虽然MD和MN儿童较多选用了凑数策略和换位策略,但是MN儿童和MD儿童在两种策略选用频次上差异非常显著(χ21=20.376,p1

4讨论

4.1儿童加法策略的适应性特点

以往研究表明,儿童的策略选择具有适应性的特点,西格勒等提出的适应性模型为儿童策略适应性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6]。本研究得出了与前人研究较一致的结论,即小学低年级儿童解决不同类型题目时,在策略选择上表现出对题目结构的情境适应性。在本研究中,选取了三种不同的题目类型:简单、复杂和连加加法题目。在简单加法题目中,提取策略是两类儿童的主选策略,因为题目较为简单,在长时记忆中存储了相关的记忆资源,所以两类儿童都较多使用了提取策略;在复杂加法题目中,出声、竖式、分解和对位策略是两类儿童主选策略,这是因为儿童面对难度较大的题目,在借助外部出声策略的帮助下,倾向选择使用费时但保证准确性的竖式、分解和对位策略来按部就班地计算;在连加题目中,凑数和换位策略是两类儿童的首选策略,说明小学低年级儿童面对连加题目,能够通过换位策略把加数凑整或凑十,便捷地解决该类问题,凑数策略(凑整/凑十)对于连加题目而言是一种较便捷的方法。

同时,本研究发现对于上面提到的儿童面对不同类型题目在所选用的策略上,数学正常儿童使用这些策略的频次多于数学学习不良儿童的使用频次,二者之间的差别说明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正常儿童更加明显表现出加法策略的适应性。

4.2数学学习不良儿童策略使用特点及其教学思考

以往研究认为,小学数学学习不良儿童主要采用数数策略来解决算术问题,而在本研究中数学学习不良儿童虽然比正常儿童使用数数策略相对较多,但是数数策略不是他们主要使用的策略,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可能与我国儿童的数学学习经验有很大关系。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对于简单加法题目,教师通常强调通过记忆提取来给出答案,对于较为复杂的题目,教师一般会根据具体题目向儿童传授常规方法:列竖式或者分解个位或十位等策略。因此,MD儿童在策略应用上受到教师教学内容和方式相当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评价某些特定策略对于MD儿童解决基本算术问题的意义,如何让MD儿童发展出适合于自己认知特点的策略应用模式?这些都需要研究者与教育教学实践工作者的进一步思考。

5结论

小学2~3年级儿童在不同类型加法题目中策略的使用表现出对题目的适应性,数学正常儿童的适应性特点更加明显。在简单加法题目中,提取策略、出声策略、竖式策略是儿童主选策略;在复杂加法题目中,出声策略、竖式策略、分解策略、对位策略是儿童主要使用的策略;在连加题目中,凑数策略、换位策略、出声策略是儿童主要使用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Ginsberg H P. Mathematics learning disabilities: A view from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1997, 30(1): 20~33

2 曾盼盼, 俞国良. 数学学习不良的研究及趋势. 心理科学进展, 2002, 10(1): 48~56

3 Geary D C, Brown S C. Cognitive addition: Strategy choice and speed-of-processing differences in gifted, normal, and mathematically disabled childre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1, 27(3): 398~406

4 刘凡, Geary C, Christine B T, 等. 数字记忆广度对策略应用的影响――中美儿童计算能力差异的比较研究. 心理科学, 1994, 17(1): 21~27

三年级简单实验范文5

首先是入场式。瞧,那一个个昂首挺胸,活泼可爱的同学们正准备大显身手呢!三年级的方队整齐而有节奏,那戴着的白手套,是多么的耀眼,多么的有力。四年级的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从那一双双眼睛里看到了无比的自信。低年级虽然并不是那么地整齐,但他们仍然是厉害的,好样的!

在一阵阵的呐喊声和掌声中,温校长郑重的宣布开幕式开始。只见八束烟火直冲云霄,同学们把自己手上的东西抛上天去,心中无比的激动与自豪。慢慢地,五颜六色的烟花形成一朵巨大的财运,仿佛腾空出世一般。整个操场的天空被染成了彩色。主席台上也烟花四射,是那么的耀眼,那么的绚烂。

接着,运动员,裁判员宣誓,只见六年级的同学拿着彩旗,向两边跑去,有序的把操场围住。

现在各个年级的表演。三年级的《小城雨巷》十分精彩,同学们穿着淡蓝色的衣服,黑色的长裙和白色的长袜,拿着粉色的雨伞在操场上跳舞,仿佛把我们带到了江南水巷迷人的风景。四年级的同学们在歌声中挥着彩色折扇,犹如阿娜多姿的仙女一般。他们手中的折扇也随着歌声变换着颜色,令人叫绝。同学们穿着红绿相间的衣服,腰中别着鼓,那一张张脸笑起来了,那一条条红色彩带挥舞起来了,那一个个鼓敲起来了!

三年级简单实验范文6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怎么写?注重在课堂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加强听说的前提下,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的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书面练习。努力做到以听说助读写,以读写促听说。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1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十一个单元,包括十个教学模块和一个复习模块。每个模块包括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语言呈现,第二单元是语言扩展和语言联系单元。每个单元的标题是该单元的话题,同一单元的语言材料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话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密切相关,能使学生觉得熟悉、实用,既便于课堂教学的展开,又便于学会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套用与这些话题相关的句子,进行简单的交流。

新授单元由七个版块组成。

第一单元:第一部分是听音,指图,找一找。.故事课文呈现版块。该版块通过讲故事,呈现本模块的主要句型和新单词。着重训练学生听和理解的技能,提高阅读能力。

第二部分是听音,说话。提炼本单元的新句型,进行重点操练。多为对话形式。

第三部分是练习部分。要求学生根据上两部分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以巩固新知。

第二单元:第一部分听音重复。置换场景,以对话形式拓展新知的呈现和运用。

第二部分:综合练习。针对第一和第二单元中的重点句型和单词,进行综合的巩固性练习。

第三部分:韵文或歌曲。通过吟唱和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而有趣的气氛中,学习英语。并复习本单元新知。

第四部分:游戏和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是活动有重点的复现了相关单元的主要语言点。

二、教学要求和目标

1、能按要求四会与三会要求掌握所学的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的句型。

3、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并作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所用话语与场合相符。

4、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规范、整洁。

6、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能自觉的模仿语音、语调,逐步培养语感。

7、能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完成某项任务,并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8、能延长已学过的英语歌曲,朗读已学过的歌谣。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第一单元:Doyou….?句型的提问及回答。

2、第三单元:单复数的概念,单词的变化及These/Those句型。

3、第八单元:Therebe句型。

4、第九、十单元:一般现在时begoingto的句型表将来。

难点:

1、第一单元:Doyou….?句型及回答。

与Areyou….?Isit…?等句型和回答的区别。

2、第三单元:单词结尾表示复数的变化。

包括规则和不规则变化。

3、第九第十单元:如何理解现在式单词going表示将来的概念。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4至7班共209个学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已有具备了较扎实的的英语语言基础。有着正确标准的语音语调,具备了基础的语感。绝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态度认真,能较好的完成课后作业。新的学期,他们也渴望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使用英语会话和交际的能力。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本册书难度较大,学生可能会产生倦怠心理。

因此,要注重在课堂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加强听说的前提下,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的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书面练习。努力做到以听说助读写,以读写促听说。

2、在我的指导下,每个学生利用课本的空白页绘制了家庭作业表。

用于抄写作业和家长签字。使用统一的表格形式,利于统计和管理。作业每天检查,每两周就作业完成情况不好的学生与家长联系。

3、以将三年级整本书的知识秘笈整理出来,马上发放到每个学生手中。

帮助他们明确每单元的重难点,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和掌握。

4、在开学第二周给家长一张“温馨提示”,明确提出本学期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并具体指导家长在家如何辅导学生。

家校联手,共同进步。

5、在教学故事课文的时候,运用阅读式教学,让学生借助教师的肢体语言和生动的卡通画,自己去理解和感受故事课文。

从中得到乐趣,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6、凡带有活动和游戏性质的项目及歌谣、歌曲,要让学生有机会猜一猜、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玩一玩或唱一唱。

7、在复习课中,也应该坚持利用情景,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学习活动,在生动的活泼的气氛中,完成复习和巩固的任务。

8、针对本期出现的使用区上统一的英语试卷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应试的技能培训和心理建设。

让他们能减少非知识性错误,以轻松的心态考出好的成绩。

9、开展一次全年级参与的英语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并获得奖励。以激发和鼓励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

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2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供三年级起使用。这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和《小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的。本册供以小学三年级为起点、开设英语的学校第一学年第一学期使用。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同时也突出语言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2、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或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注重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培养未来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不同方式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注重融合学科内容,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渗透,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来获得其他学科的知识。

6、注重教材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7、注重教学资料的配套,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

8、注重中小学各阶段的衔接,以保证各学段的顺利过渡,全面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英语字母Aa——Zz,并能按字母顺序背诵、默写二十六个字母。

2、根据实物、图片说出所学单词要求读音正确。

3、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

4、能在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

2、能在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抓紧课堂教学,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2、运用各种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

3、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在生活中学习英语。

4、多为学生营造一些学习氛围,如:创设班级英语角等等。

5、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尽量的运用已经学习的英语进行对话。

6、多看英语画报,多读英语故事,多看儿童英语书籍。

7、多与学生交流,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五、后进生辅导:

对于后进生可以通过在课堂上的讲解,对题目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对做作业的安排由简单到复杂,从而让他们由不懂到懂,由不熟悉到熟悉,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与此同时,还可以在课余的时间进行单个的辅导。

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3一、教材分析

共有20个教学周,每周3节英语课。本教科书每单元的教学可用5节课完成,共12个单元50课。复习单元用4节课,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以复习为主。

根据教材编写的宗旨,现将教材具体分析如下:

1、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体系编写。

话题、功能、结构、任务四个方面紧密联系、融为一体,既吸取国外教材注重交际、情景真实的优点,又发扬国内以往教材结构清晰、系统性强的长处,以利于学生在掌握语言基本结构的同时获得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句型不是通过机械性的单句操练进行教学,而是溶化在有情景的对话之中,力求使学生在操练句型时就学到现实生活中有交际价值的语言。

2、内容浅显易懂、重点突出,题材结合实际、贴近生活,语言正确规范、真实地道,插图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比较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比较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

3、采用循环式编排方法,较好地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扩展、点面结合、不断复现”的原则。

4、在安排词语和语法项目时采用了“早渗透”和“重积累”的方法。

所谓“早渗透”,是指某些词语和某个语法项目在进行正式教学之前,先在前面课文中少量出现,使学生对之有所接触和了解,以便正式学习时比较容易领会和掌握。所谓“重积累”,是指把已学过的词语或语法与教授内容结合起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逐步扩展,不断积累。

二、教学建议

1、教学不要进行淘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学生做到单词、课文能认读。

2、对每个学生要有不同的标准,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有创造地学。

3、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否标准是兴趣。

(当然是一定要求的兴趣:单词认读,能整体认读课文,对话。)

4、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设计真实的场景,真实的人物,在学中学会交际。

教师一定注意三年级不能单纯地听说,三级目标级级把关顺利过渡。

5、规范学生的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6、充分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学习英语,如耳、眼、口、鼻、身等。

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才能组织安排课堂,如唱歌、跳舞、画画等。

三、实施方案

1、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设计真实的场景,真实的人物,在学中学会交际。

2、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多说多练。

3、规范学生的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引导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学习英语,如耳、眼、口、鼻、身等。

充分利用学生的各种才能组织安排课堂,如唱歌、跳舞、画画等。

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4一、设计分析:

当走进三年级(1)班学生的教室之后,眼前看到的一幕他们是多么可人、勤奋好学。这次我教的三年级英语是学生的初步感知,当然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堂上,自己能新颖、多样化,让其更好、更认真的学。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全新的小学英语教材。以学生为中心,以主要人物的活动为主线,围绕最常用、最基本的交际会话、句型、词汇等,逐步展开教学内容。

教材的设计和编写体现了外语教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并掌握本册教材各单元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熟练掌握常用的问候语和日常用语,并能进行交际。

(3)学习和日常用语的表达方式。

(4)学习谈论星期名。

(5)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规范、整洁

(6)要演唱英语歌曲,朗诵歌谣。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2)通过大量的听、读练习及情景对话,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3)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能自觉地模仿语音、语调,逐步培养语感。

3.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能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完成某项任务,并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3)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与他人友好。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中除了要掌握的单词以及重点词组、日常用语以外,根据课改的要求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日常交际的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境,学生如何用学到的知识进行交际是难点。

五、方法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抓紧课堂教学,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2、运用各种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

3、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在生活中学习英语。

4、多为学生营造一些学习氛围,如:创设英语角等等。

5、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尽量的运用已经学习的英语进行对话。

6、多看英语画报,多读英语故事,多看英语书籍。

7、多与学生交流,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5三年级大部分同学对学习英语都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较强,但有一部分同学是从完小转学过来的,从来没有学过英语,英语基础更差,教学难度很大,同时有一小部分奇特学生,他们的性格和上课的习惯等都比较特别,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英语的语境。

二、教材分析

教材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差异,设计了符合各种学习模式的练习活动,如讲故事和听力游戏适合听说能力强的学生,拼字、拼卡片以及记忆游戏适合逻辑推理能力强的学生。书本上的故事有精美幽默的绘画以及听指令画画、涂颜色等活动。本套教材以动作或手势进行的字谜游戏、角色扮演以及tpr活动适合好动爱表现的学生学习,喜欢交际的学生会对教材设计的各种对子活动、小组活动、问卷式调查和访问活动感兴趣。

三、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学习这六课程激发起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树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打好语音、语调基础,帮助他们具备初步的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世界意识,为他们升入初中后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基础。

四、教学目的要求:

1、深钻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认真备好每节课,精心设计教案。

2、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教师角色,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育观,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方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有讲有练,精讲精练,有动有静,让学生说起来,动起来。

4、实行开放式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交流中提高英语交际水平,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和合作能力。

5、训练和提高学生能听懂一些日常生活对话,能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

五、教学重难点:

听:能说:能够回应问题和提出简单的问题(使用一般现在时态)。

上一篇查岗通报

下一篇行政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