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分钟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分钟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备课分层;指导分层;评价分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01-01
“备课分层,指导分层,评价分层”的宗旨是:挖掘学生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分层备课,分层指导,分层评价”是分层教学的具体形式,数学由于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有严密系统性的科学,要求按照数学规律办事,这个规律就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符合知识的可接受性,同时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减小教学坡度,注意衔接过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学,让全体学生各有所得。比如,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让他们计算基础题,再算综合题,才不会感到束手无策。这样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进行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这正是因材施教的内涵,也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思想的体现。
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进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让所有的学生都在不同层次上得以不同的提高。开展教研以来,通过一年以来的备课实践我充分认识到:“分层备课,分层指导,分层评价”的必要性,现将教学设计分层的方法与同行交流,恳请大家指正和帮助。
一、教学目标分层
目标层次化是教师备课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考虑学生实际和分层施教的需要,对教材内容的难度作一定的调整,可以更有效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这样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即:让学困生有内容可学;中等的学生学得充实;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果我们的课堂只是讲了这一点点东西,部分优秀的学生就会觉得太简单,课堂上很无聊。我们要在数学课堂上设计一些课外的、富有挑战性的知识补充进来,或者把课本上的一些知识发散开来,以满足部分学生的需要。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来说即就是:要让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让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以后可以达到“中等层次”,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达到“更高层次”。使所有的学生不但能学到不同层次的知识,而且在思想和思维方面也得以不同层次的提高和发展。
二、教学过程分层
1、复习引入、情景设计分层
复习的时候采用学困生优先的办法,首先由他们回答上一节课的基础知识,完成一些基础计算的练习,由中等生给予纠正和补充,上等生做出评价,教师及时指导和肯定学生闪光点。
对教学情景图的理解也一样,可对学困生适当降低起点。
2、知识探究分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课堂提问也应该分层次,比如,把学生分成差、中、好三层,分别以A、B、C、表示,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对A层次学生的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对B、C层次的学生,尤其是C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3、课堂评价分层
老师的评价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考试等活动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标准适当地评价不同层次学生。应善于肯定低层次学生的进步,防止高层次学生的自满。
4、作业设计分层
课堂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A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组是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分层训练是各类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迁移的有效手段,所以在课内完成可以及时检测到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好作进一步的指导。
5、拓展和课堂小结分层
归类小结,分层训练,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这个过程中,既要对一节课的重点知识,基本方法进行“画龙点睛”,也要提出与之相关的新的“悬念”,让学生课外专研。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检测各层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困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可以在下一节课加强巩固复习,只对B、C、层的学生进行拓展引导。
一分钟教学设计范文2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应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动脑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问题情景设计得好,对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起着很大的作用.而在数学问题情景的设计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设计.
1.创设开放性问题情景
通过创设开放性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积极探索.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答案不唯一,并在设问方式上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的问题.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更多的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比如,在讲《空间几何体的概念及表面积、体积公式》这一节课的时候,我给出这样的一个作业题:例 1:假设你有一间小房间,长 4米、宽3 米、高2.8米;有一扇高2米,宽0.8米的房门,另有两扇长宽各为 0.8米和 0.6米的玻璃窗.现父母同意由你自己来设计、装修,请你设计一个装饰的方案,设计方案中注明设计的理念和最详尽的预算,预算经费为1.6万元.对于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因为题目与美术专业应用结合紧密,他们对这个题目就特别感兴趣.而学生在完成这个题目时必须做大量的社会调查,也运用到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正如学生发表设计成果的时候说:“通过这次作业,使我们知道了看似简单的设计,原来涉及很多方面的东西.我们做得越详细,发现要了解的东西越多.由此可见,在整个设计过程当中,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这也是开放题的优点之一.
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景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引入中,课本设计了生物体内碳14的衰减作为例子引入.但学生对次类问题并不感兴趣,于是,我就尝试把问题改为:“如果你爸爸第一个月给你..10元零用钱”我还没接下去讲,就马上有学生回应:“老师,你这么吝啬,一天10元也不够用啊”于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这一句话吸引了过来,我就继续讲述题目:“这位同学说得对,一天 10 元是不够用的,那现在假设你爸爸给的零用钱每月以 10%的增长率增加,问多少个月后你爸爸给的月零用钱达到1千元?”这时学生可来劲了,立刻有学生马上算,所表现出的热情和积极与之前用碳14的衰减作为例子时完全不同.
3.创设悬念性问题情景
通过问题情境,造成悬念,引发学生因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数列应用学习中可出示如下问题:某同学利用暑假时间到一家商场勤工俭学.该商场向他提供了三种付酬方案:第一种,每天支付 38元;第二种,第一天付 4元,第二天付8元,第三天付12元,依此类推;第三种,第一天付0.4元,以后每天比前一天翻一番(即增加1倍).你会选择哪种方式领取报酬呢?现在很多高中生暑假都会参加社会岗位实践活动,以增加社会实践能力,所以算工资的生活场景耳濡目染.也是他们急待解决的问题,由此能持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设游戏竞赛情景
创设游戏竞赛情景,让一些枯燥的数学课,学生也能很有激情.尤其是当学习内容能结合学生的实际认识,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更高.例如在《向量的加法》的教学中,我尝试课前先让学生自学,然后通过创设“传真机”游戏情景,将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跳出了职中老师总是对着那几个“尖子生”讲课的困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2:游戏名:传真机游戏规则:课前准备5套卡片,(4张/套,每张卡片上画有一个向量),准备秒表、成绩表、白纸15张.游戏总共分三轮,最后得分最高的组胜出.5个小组坐成5个纵列,先给每个小组的第二至第五排的同学每人手上发一张卡片,每个卡片上都画有一个向量,各人只要看自己手上的卡片,不能交流.另外给最后一排的5位同学每人发一张白纸.设定小组目标:求出各自小组手上的四个向量之和.计时以第一排的同学将结果用红笔表示出来后交到老师手上为准.如果出错,则本轮游戏成绩为零分.
一分钟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法;传统教学法;艺术设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221-01
一、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分析
(一)提高教师授课效率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的辅助教学手段,其应用大大提高了老师的备课效率,节省了板书时间,提高了课堂的信息量。同时可以图文并茂,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中外美术史,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清晰地欣赏到中外大师的优秀作品。在专业设计课中教师往往会加入设计案例分析,通过图片的播放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很容易理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设计亮点。再者,一些教师参加各种展会及学术交流会都会带些前沿的设计信息,这些图片信息是很难用语言准确去进行描述的,而通过多媒体可以将其清晰的传达给学生。
(二)教学内容直观性
艺术设计是一门较为特殊的专业,它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视觉传递信息特征。在授课过程中对图片信息的需求量是较大的,尤其是设计类的前沿信息。在传统的艺术教学中,老师在准备教案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等手段向学生传递信息,这样的消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随着网络的普及,教师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
(三)加强学生印象
一些制作精美的课件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例如,在《图形创意》这门课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上图形的起源,教学仅靠现有教材中这方面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通过网络参观中外的历史博物馆,让他们知道图形在人类发展史以及在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环境中的产生历程。如人类最早发现的洞窟壁画、岩画的美术作品,这些美术作品通过电脑直接就可以在面前呈现,避免了老师凭空描述带给学生的困窘。
(四)方便展示信息
多媒体的表达方式也多种多样,尤其对较为抽象的问题表达则较为清晰。例如讲授中国建筑史古代宫殿的建造过程时,不是三两句话就能表达清楚的,况且语言具有高度流动性的特征,稍纵即逝,这时我们可以运用三维动画来模拟中国古代建筑建造的过程,通过动态、声像、图文等几种方式全方位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的思维不间断,想象空间得到扩展,逻辑层次更加清晰。
二、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劣势分析
(一)造成课堂上师生互动难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很注意协调讲课进度、学生情绪板书速度之问的关系。讲课往往根据学生的反应作相应调整,而多媒体教学就没那么方便了,教师由于过分关注课件翻页和讲课的同步进行,而无暇顾及学生的反应。多媒体授课不利于师生交流还有一个客观原因,教师讲课经常一会儿站一会坐,其实很疲劳,最后习惯性就坐着上课。教师的形体语言及讲课时的那种激情对学生有着极强的感染力逐步消失,与学生交流少,课堂气氛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跟着差。
(二)教学信息快传播,学生跟不上,优势得不能体现
由于多媒体教学中信息量过大,速度太快,停留时间短暂,学生无法做到边听课边做笔记,印象不深,容易遗忘。最后,学习过程仍然以听讲为主,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的积极性仍然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生还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很多老师为了提高投影的效果,经常把教室的灯、窗帘全部关掉,整个课堂环境又黑又闷,学生无法记笔记,丧失了记课堂笔记给学生带来的记忆功能,导致接受知识能力下降,难以把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三)电子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笔者曾经见过部分老师的课件,不注重课件版式的安排与课程重点、难点的安排。可以说就是大段的文字的堆砌或者图片的堆砌,只是让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教师授课只是照“本”(屏幕)宣科,丝毫没有扩展内容,严重缺乏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当看到一页一页密密麻麻的文字时学生自然会感到疲劳,从而丧失学习兴趣。结果形成了课下学生借来教师课件,而上课根本不听的局面。
(四)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用多媒体教学
在大力推广现代化教育的今天,很多老师将其所有课程都制作成了多媒体课件。但是,真的是所有课程都适合用多媒体来讲授么?不是的!例如艺术专业里动手能力较强的课程如:素描,在讲授时可以将绘画的理论知识通过播放图片案例的方式讲解给学生,但学生能不能掌握表现技法还是要靠实际练习与教师的课堂辅导的,尤其是教师作范画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到如何运用这些技法。事实证明动手能力较强的课程并不适合使用多媒体授课。
三、如何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
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该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表现方式,如图片、声音、动画等。但要防止走入两个误区:一是认为课件只是板书的简单替代物;二是认为在多媒体课件中运用的媒体种类越多越好,色彩越鲜艳越好,声音、图像的动感效果越强越好。必须明白各种媒体只是表现形式,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该根据要表现内容来选择最合适的媒体种类,切忌喧宾夺主的恶果。另外在制作课件时应注意版式的安排,如标题与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字体与字号进行区分,美观、清晰的课件更容易让学生抓住重点。
(二)有选择性地使用多媒体
不是所有课程内容都适合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多媒体授课的同时不应采用多媒体加黑板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对信息量较大的文字、图形图像、一些以文字叙述为主体的部分完全可用多媒体演示,可以演示直观生动的教学环节,而一些课程中的重要的概念、知识点等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则采用板书形式进行教学比较好。这样可以起到突出重点、加深印象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做笔记营造良好的氛围,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教学过程中,信息要适量,以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三)注重增强师生交流
在多媒体教学中,最好要以站姿方式授课,可以保持随时走进学生中间的随机性,创造与学生更好的面对面进行交流的机会。与学生一起讨论和交流,有助于启发式教学,通过多方面性的交流,如情绪、思维方式的交流,可以在课堂上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映随时调整授课方法,增加与学生间的互动。站姿授课方式的直接效果是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形体语言的表达,对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有着重要作用。关于控制电脑可以适当使用自动翻页笔遥控幻灯片,使老师不必走到电脑跟前就可以翻动幻灯片。
四、结语
多媒体仅仅是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作为教师应当去了解和熟悉这些设备的性能,充分利用它们的优点和长处,有选择性的去使用它。在教学中应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及课程内容,把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晓军.多媒体教学法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05,第11期.
[2]方威,邓德胜.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比较研究.经济师,2004,第5期.
一分钟教学设计范文4
【论文关键词】平衡计分卡;绩效考评;应用
笔者根据对中职学校的调查和访谈发现,当前推行了绩效管理的学校一般都是采用360度绩效考评体系,这种考评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全方位、多角度收集信息,有利于增进沟通,加强团队建设,但是这种考评方法的缺点也非常明显,主要表现为信息收集成本较高,对评价主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而且结果有失真的可能性,因此,创新绩效考评方法是当前中职学校深化绩效管理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在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经验,认为当前中职学校在创新绩效考评方法时,可以引入平衡计分卡(BSC),这样可以把教师个人绩效与组织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师由被动接受考核转变为主动实现目标。
一、何谓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以组织战略为基础,将影响组织运营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表面现象和深层实质、短期成果和长远发展的各种因素划分为几个主要的方面(一般分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并针对各个方面的业绩目标,设计出相应的评价指标,以便系统、全面、迅速地反映组织整体运营状况,分析并评价关键成功因素,为企业的管理平衡和战略实现提供服务。平衡计分卡属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人力资源优势,有效保证组织战略实施的顺利实施。
二、平衡计分卡在教师绩效考评指标设计中的应用
首先,从职业教育的任务看,职业教育组织的发展战略应该是:及时响应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向受教育者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培养各类技能人才,并在满意服务中不断壮大规模,提升发展实力,形成具有现代管理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根据这个战略目标,设计学校层面战略层次平衡计分卡。
其次,在建立组织战略层面的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要建立部门或专业层面的平衡计分卡。部门或专业层面的平衡计分卡应在学校组织战略目标分解的前提下,结合部门的目标、职责、工作流程与学习成长,进行四维综合设计。
再次,在学校战略层面和专业层面的平衡计分卡与绩效计划编制后,就要指导教师设计个人平衡计分卡。第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寻找教师个人的关键胜任特征(简称KPI)考核指标。教师的考核指标无非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源自专业科室部门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分解;第二源自其岗位职责(或岗位流程)的补充。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评方法与传统绩效考评方法的主要区别
(1)传统的绩效考评方法重视对过去的评价,忽视对未来的评价,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考评方法既能对过去进行评价,又能体现未来发展的导向作用。中职学校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每个学期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反馈、同行评价、考核小组评价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管理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价。这些数据是在教学业务发生后,经过记录和层层统计而得到的,是对过去事项记录的结果,据之进行的绩效评价,只能反映过去,不能反映未来。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评系统通过学习与成长这个维度体现了教师今后的发展方向或者说为未来的发展做好相关技能的准备,这是传统绩效考评方法没法体现的。
(2)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评体系既重视对内部教学过程的评价,又重视对教师与环境协调关系的评价。传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偏重于学校内部因素对教学绩效影响的评价,忽视外部因素对学校影响的评价。现在中职学校外部环境变化非常大,高校扩招、用人单位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家长和学生就业偏好等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绩效考评系统没有把教师和市场有机联系起来,只把教师当成校周人进行考评,但是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评系统把教师放入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进行评价。一个中职教师只有自己掌握过硬的本领,能对用人单位的技改提供指导,能受到企事业单位的认可,并能产生经济效益,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才能跟上用人单位的需求,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评系统通过财务维度的设计,教师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这是传统绩效考评系统缺乏的,这样设计能引导职业学校的教师加强实训实习指导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只会说不会做,符合教育部提出的职业学校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3)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评体系不仪重视对个人的绩效评价,更重视对各利益相关方的平衡协调发展。传统绩效考评系统侧重对教师个人绩效的评价,但是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评体系是在学校整体战略的指导下,建立各专业或科室的发展目标,在各专业科室的目标下,结合教师的岗位职责,建立教师的评价指标,这样就使每个教师、每个部门都围绕学校的整体战略目标开展工作。有利于各利益主体相关方的平衡协调发展,既关注了财务与非财务的平衡,也关注了结果与动因的平衡,还关注了长期与短期、外部与内部、客观与主观、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领先指标与滞后指标之问的平衡,这是传统绩效评价方法做不到的。
转贴于
(4)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考评指标的因果关系增强了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存在着紧密的因果关系,使得学校能够很容易把各个部门的工作具体化.将任务和策略转化有形的目标,并加以计量和评价,也使学校管理更加透明有序。
一分钟教学设计范文5
【摘要】目的 实验研究通窍活血巴布剂制备工艺中红花的最佳水提取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红花黄色素为评价指标,考察L9(34)正交实验设计对通窍活血巴布剂中水提取工艺参数的影响。结果 提取次数对红花黄色素的提取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P
【关键词】通窍活血巴布剂 红花黄色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提取 正交设计
通窍活血巴布剂制备工艺研究是青岛市中医科研基金项目,是对古方通窍活血汤的剂型改革研究。本实验以红花黄色素为评价指标,L9(34)正交设计实验考察组方药物红花的水提取工艺,优化红花提取液制备方案。为该巴布剂制备工艺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1 仪器、试剂与药材
1.1仪器 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美国Agilent);JA2003型电子分析天平(上海);超声波清洗器:KQ100型(昆山市超声波仪器厂);恒温水浴箱。
1.2试剂与药材 红花黄色素A,甲醇、乙腈为色谱纯,水为重蒸馏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药材取自本院中药库,经青岛市药检所中药科鉴定,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红花黄色素含量测定方法
2.1.1色谱条件 Diamonsil C18柱(150mm×4.6mm,5μm),以甲醇-乙腈-0.7%磷酸(26∶2∶7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403nm,柱温40℃,进样量10μL。
2.1.2线性关系 精密吸取浓度为0.1012mg/ml的对照品溶液0.5、1、2、3、4、6、8μl(进样量依次为0.0506、0.1012、0.2024、0.3036、0.4048、0.6072、0.8096μg),按以上色谱条件进样,测得峰面积,以进样量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回归,标准曲线方程为:Y=1.243×105X-3.681×103,r=0.9993。结果表明红花黄色素A在0.0506~0.809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2正交实验方法
2.2.1正交实验因素水平的确定 固定每次加水10倍红花药材量,选择影响提取效果的三个主要因素: 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和浸提次数,每个因素各取3个水平,按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试验因素水平见表1。
表1 正交设计因素水平
转贴于
2.2.2正交实验方法 称取红花粗粉45.0g,共9份,每份与对应的处方比例量赤芍和桃仁的乙醇提取后药渣一起,分别按表2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别合并提取液,过滤,定容至2000.0ml。精密吸取滤液1.0ml,水浴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0.0ml;用微孔滤膜(0.45μm)过滤,续滤液即为供试品溶液。分别进样10μL。每项试验平行重复2次。测定并计算各样品中红花黄色素A含量。
表2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2.3正交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本工艺影响大小顺序为C>A>B;考虑到生产周期,确定A2B2C2为红花水提取工艺方案,即每次加水10倍红花药材量,60℃浸提2次,每次浸提40分钟。
3 讨论
3.1红花黄色素不稳定, 其水溶液中的保留率随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而下降[1],提示在含红花药材的制剂工艺研制时,要尽量避免长时间浸泡和高温处理[2]。
3.2我们曾对加水量进行单因素考查,结果表明,加水量低于8倍量时,溶剂不易充分浸泡红花药材,提取率较低;加水增至10、12、14倍量时,提取量明显增加但差距不大。考虑到红花提取液是作为该巴布剂基质材料的溶胀溶媒,容量不宜太大,以减少后续浓缩处理对成分的影响。因此本实验固定加水量为10倍红花药材量。
3.3我们还对该巴布剂组方药物中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
参 考 文 献
一分钟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重视;组织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们都把课堂组织教学作为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志,那是因为课堂组织教学一方面是教师维护课堂教学秩序,组织学生自觉学习的基本教学手段;另一方面又是教师对教材、教具、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因素的最优化组合,它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而现在很多时候,我们有些教师不太重视课堂开始一分钟,其原因是我们有的老师把时间看得宝贵,吝啬于课堂开始的一分钟,不愿意白白浪费,结果在课堂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抽出大量的时间去解决,最后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自己一肚子气,学生也很无辜。不重视课堂最后一分钟的现象也常常发生,其原因是我们的老师认为一堂课都快结束了,无关紧要。对课堂结尾往往漠然处之,有的平平淡淡;有的潦潦草草;有的拖泥带水;有的废话连篇。有的老师甚至连喊“上课”“下课”和师生间问好的常规仪式都省去了。因此,我想谈谈如何重视课堂开始一分钟和最后一分钟。
一、如何重视课堂开始一分钟
1、课堂开始一分钟的重要性
课堂组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课堂组织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开展,这是决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抓好课堂开始一分钟,就为这一节课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学生在课间尽情玩乐,处于极度兴奋状态,上课后不能立刻恢复平静的心态。那么,教师就应当利用一分钟的时间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尽快地安静下来,从热闹的玩乐情绪中转入到积极的学习情绪中。
2、常用的课堂开始一分钟组织策略
(1)目光注视法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学生通过教师的目光窥见教师的心境,从而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产生或亲近或疏远的,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师生关系,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恰当的运用目光为教学服务。在开始一分钟里,老师可以走到讲台上,用专注的目光环视全体学生,用眼神察看每一个学生的精神状态,提醒那些听课不太认真的学生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等待,从而静下心来准备上课,这种“以静制动,无声胜有声”教学会使这一节课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规范常规,培养良好习惯
课堂常规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专注学习的坚实基础,更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有力保证。我每接任一个新班级,我就要提出两点小要求:一是要在课前拿出该堂课所需的教材、练习本、笔等;二是上课铃响了,教室里要安静。在开始的一分钟里,我检查学生是否做到了我提的两点要求,并小结检查情况,表扬做得好的,督促没做好的做好,并要求没做好的下次要做好。这样坚持一周、一个月、一学期,就培养了学生的好习惯,也为班级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3)集体朗读并背诵简短的名言
在课堂开始一分钟让学生集体朗读并背诵一句简短的名言,要求学生朗诵的时候身体坐直,目视前方黑板上提前写好的名言,朗读二遍,闭上眼睛背诵二遍,老师在学生朗读背诵时扫视全班学生,督促全体学生。由于朗读并背诵的名言简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轻松背诵,因此学生们既感兴趣又有自信心。全体学生铿锵有力地朗诵背诵,容易振作士气,集中注意力。
(4)坚持做好上课仪式
“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这是上课前的必修内容,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仪式。这绝不是普通的仪式,而是彼此之间的尊重,应该是非常郑重其事的。现在,这小小的细节被大多数老师、学生忽略了。我每次上课都坚持做好仪式并要求学生也要做好,因为我个人认为课堂是神圣的,师生还是应该秉承传统仪式,这有利于:[1]体现师生的平等地位,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意识;检验学生课堂状态,促进端正的学习态度的形成;密切师生关系;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二、如何重视课堂最后一分钟
1、最后一分钟上出精彩,留有余兴
一节课如果我们在结束部分达到教学的,在学生情绪高涨时结束教学,那一定会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想象、无穷的回味、无尽的思索,并进一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魅力。
2、最后一分钟精心小结,提出问题
一节课如果我们在结束时做精辟的小结,提出有创意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结束教学,定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最后一分钟做好铺垫,承前启后
现在的教材都是以主题单元形式出现的,在每个单元教学中,为了使教学保持连贯性,我们可以在每节课的结束时设计巧妙的教学环节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搭好旧课与新课之间的桥梁,这样我们的下一节新课就很容易紧扣上一节旧课的主题,让整个单元内容形成一个教学的主线条。
4、最后一分钟,完成一分钟试卷。[2]
在课堂结束之时,教师发给学生一张“试卷”,要求学生一分钟内总结课堂的主要内容,说明自己存疑的问题。这有助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因材施教。“一分钟试卷”能实现课堂教学信息的双向反馈,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由于“一分钟试卷”要求学生在一分钟的时间内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概括和表达,因此,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个体的智力发展均具有良好的作用。“一分钟试卷”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能,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也许“一分钟”在学校的价值,对于学生的学习影响是卑微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记,但课堂开始的“一分钟”和最后的“一分钟”对于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重视课堂的每一分钟,更要把握好课堂开始和最后的“一分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