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纵隔肿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纵隔肿瘤范文1
为探讨延边地区纵隔肿瘤的组织来源、分布及其病因,为临床早期诊治纵隔肿瘤提供依据,我们对43例纵膈肿瘤标本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标本选自我科近15年间,在我院术后送检的纵隔肿瘤标本共43例。复习所有病历,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每例标本均常规进行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用试剂购自北京中山生物公司。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43例中男20例,女23例;汉族22例,朝鲜族21例;发病年龄为1~71岁;20~50岁占65.10%;大多数为良性肿瘤(37/43),恶性肿瘤占13.95%。
2.2 临床特点 以胸痛、 胸闷、 咳嗽、 气短为主诉者26例; 以眼睑下垂、 咀嚼障碍为主诉者4例, 无任何自觉症状者8例, 吞咽困难者3例; 伴胸腔积液、 气管移位者7例; 病程在5d~15年之间; x线诊断率79.0%, ct诊断符合率93.0%。
2.3 病理特征 标本大小在2.0cm×2.0cm×1.5cm~30.0cm×20.0cm×15.0 cm, 最小者为胸腺瘤, 最大者为畸胎瘤。 畸胎瘤所占比例最大(12/43), 均为良性; 2例恶性淋巴瘤直径均超过10 cm。 镜下所见: 畸胎瘤可见三胚层分化成熟组织; 良性胸腺瘤包膜完整, 细胞无异型; 恶性呈浸润生长, 小叶结构破坏, 细胞异型性明显, 可见核分裂、 坏死; 霍奇金淋巴瘤呈结节硬化型; 恶性间叶瘤见梭形细胞高度增生, 异型性明显且浸润生长,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证明肿瘤细胞来源于间叶组织, 并向多方向分化。
2.4 肿瘤的病理类型、性质和部位统计结果 见表1。
3 讨论
纵隔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数来源于纵隔内脏器或组织的异常发育。本组良性肿瘤占86.05%,恶性肿瘤占13.95%,与国内外有关报道基本相符[13]。本组69.70%的病例多发生于1~50岁,再次证实了50岁以下是本病好发年龄,其原因是纵隔内组织疏松,可塑性强,肿瘤大多又生长缓慢,病人早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当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肿瘤已长得较大,往往在中青年时期才被发现。
位于纵隔的肿瘤不论其性质如何, 都会对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因而早期诊治就显得极为重要, ct在早期诊断中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应对可疑患者常规进行此项检查。 关于纵隔肿瘤的治疗, 目前提倡不论有无症状, 只要没有手术禁忌证, 都应尽早手术切除, 若肿瘤不能手术切除, 也要设法进行病理活检, 以便尽早确立诊断, 指导临床治疗。
本组12例胸腺瘤中有4例伴有重症肌无力表现,其中1例镜下可见:瘤组织内有淋巴滤泡,该病人术后第3天症状明显好转,随访3年未见复发。另外3例胸腺瘤组织内未见淋巴滤泡,术后症状未见改变。因此,胸腺瘤组织内是否见到淋巴滤泡,应该作为伴有重症肌无力患者预测预后的指标之一。据文献报道,良性胸腺瘤多发生于老年人,恶性胸腺瘤多发生在年轻人[1]。本组两例恶性胸腺瘤均发生于68 岁以上的朝鲜族老人,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同济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中山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外科病理学\[m\]. 第2版. 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9. 343.
纵隔肿瘤范文2
【关键词】 纵隔肿瘤;外科手术;疗效
作者单位:518020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 原发性纵隔肿瘤是常见的胸外科疾病,但因其病情较为复杂,目前尚不清楚实际的发病率。随着临床手段的不断更新,使得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显著上升,治疗水平也具有显著提高[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了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40例纵隔肿瘤患者,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3~63岁,本文中所选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方面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选择的这40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外科治疗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2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15.0进行统计学方面的分析,所有组间对比数据应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所选资料中,共37例患者手术完整切除,其中一并切除肺叶1例,3例进行开胸探查活检,手术切除率高达92.5%。38例患者痊愈出院,术后并发脊液胸腔漏在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患者1例,因术后呼吸衰竭死亡1例,死亡率为2.5%。
3 讨论
纵隔指的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所有结构、器官以及结缔组织的统称。在胸外科纵隔肿瘤十分常见,最为常见的是神经源性肿瘤[2],其中有心脏,食管,气管,大血管,胸导管,神经,淋巴脂肪及结缔组织等。因纵隔内存在较多的组织和器官,以及较为复杂的胎生结构,因此,纵隔内存在较多的肿瘤种类。
一旦被确诊为原发性纵隔肿瘤,除对恶性的淋巴源性肿瘤进行放疗外,若无其他禁忌,大部分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均需要尽快手术,手术禁忌指的是因恶性肿瘤对附近器官造成侵犯而无法切除或转移到远处的患者[3]。若患者肿瘤无法根治,应尽量采取姑息手术用来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使生存率得到提高。纵隔内具有密集的神经和血管,邻近内脏极易受到肿瘤的压迫、移位以及产生粘连,从而增加了手术风险,恰当地选择手术入路十分重要,应依照肿瘤的大小,位置,性质,可能受到侵蚀的器官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对手术方案加以设定,尽可能做到术野良好,解剖彻底,并尽可能将肿瘤完全切除,此外,使手术损伤尽可能减少。多数胸腺瘤选择前外侧切口,若患者的肿瘤巨大或存在广泛粘连则采用后外侧切口;对于前上纵隔肿瘤和其周围的脏器发生粘连情况比较严重的、疑似为恶性肿瘤、伴有重症肌无力现象的胸腺瘤以及肿瘤突入两侧胸腔的患者,应选择胸骨正中切口,有助于将肿瘤完整切除,将纵隔脂肪清除,防止遗留异位胸腺组织。
纵隔肿瘤能否被彻底切除和预后具有直接关系,对于广泛粘连、体积大,不易暴露的囊肿可先切开减压,再予以分离,若不能完整分离,可用含量为10%的硝酸银溶液在残留囊壁上涂擦;肿瘤大且易出血,可先分次分块切除再根治;后纵隔当中神经鞘膜瘤呈现哑铃型的,先由神经外科医生在背部将椎管内肿瘤切除,再选择外侧切口进胸将胸内肿瘤切除[46];对于主动脉及上腔静脉受肿瘤入侵无法完整切除这,可部分切除肿瘤,对于上腔静脉及左、右无名静脉受肿瘤入侵者,在将受累的静脉切除之后再通过人工血管进行一侧的无名静脉及腔静脉吻合,对患者体内对侧的无名静脉网进行缝扎,术中可使用银夹标记将病理诊断恶性者进行冰冻切片,以便于做术后放疗。
参 考 文 献
[1] 张效公.胸外科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351358.
[2] 顾恺时,黄偶麟,罗洁庵.胸心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14421.
[3] 王志刚,张晓膺,狄冬梅,等.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6):504505.
[4] 郑家豪,曹子昂,梁而慷,等.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9,13(1):4951.
纵隔肿瘤范文3
关键词:纵隔肿瘤;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传统开胸手术;效果
纵膈肿瘤是临床胸部常见疾病,分为转移性肿瘤和原发性肿瘤,前者比较常见,多为淋巴结的转移,后者则位于纵膈内各种组织结构产生的囊肿和肿瘤。该病一经确诊后只要无其他禁忌症,临床上都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对此,我院特选取部分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电视辅助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胸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30例纵膈肿瘤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1~73岁,平均(46.2±4.9)岁。患者严重程度与肿瘤大小、部位有关,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部隐痛等。术前诊断主要依据CT、胸部X线、MRI,手术指证:包膜完整没有外侵、肿瘤直径<5cm,全身心肺功能可耐受手术及胸腔内没严重粘连。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采用俯卧或侧卧位略仰卧,给予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复合麻醉,健侧肺单肺通气。第一个套管可选择于腋中线第6~8肋间,将10mm胸腔镜置入探查,明确病变具置及相邻关系后决定后两个套管口的部位。用电钩打开肿瘤表面的纵膈隔膜,用抓钳牵引瘤体,锐性和钝性相结合游离肿瘤,直至小心剥离肿瘤。在包膜外完整切除实体肿瘤,如果瘤体较大会影响显露及操作,对此应行穿刺操作后放出瘤体内液体后再对其剥离,应整块切除胸腺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胸腺和胸腺瘤。
对照组: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MRI、CT、胸部X线)决定手术入路。首先给予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复合麻醉后建侧肺单肺通气,将肿瘤完整或分块切除,之后将术中切除的肿块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放置纵膈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止痛、气管拔管及术后住院相关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检验结果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用(x±s)表示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用t检验,如果P <0.05,则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术中失血量65.4±21.2ml,对照组135.8±37.6ml,观察组手术时间114.5±28.6min,对照组136.9±30.1min,观察组术后止痛时间3.3±0.8d,对照组4.7±1.6d,观察组气管拔管时间48.9±26.8min,对照组55.2±28.6min,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7.4±2.9d,对照组9.5±3.1d,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t=7.88,P<0.05,* t=2.75,P<0.05.
3 讨论
纵膈肿瘤可来源于多种组织,属于临床常见病。针对临床诊断的纵膈肿瘤,只要患者无手术禁忌,均应给予外科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将纵膈分成前纵膈、后纵膈及中纵膈。肿瘤部位不同,手术入路也不相同。该病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胸闷、咳痰等,同时部分患者还有上腔静脉综合征、Homer综合征及声音嘶哑等周围组织器官受压症状及发热感染症状。大部分患者的初步临床表现与纵膈肿瘤性质、部分、大小和是否对周围脏器进行侵犯等有联系,不利于早期诊断,临床确诊需借助患者相关辅助检查及患者显著的临床表现。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医学技术相对于以往也有了较大的进步,许多无症状纵膈肿瘤都被当下普遍应用的高分辨率CT检测出来。但在治疗该病方面,由于肿瘤具体结构与体内相应的重要器官及大血管有紧密的联系,所以手术风险较高。虽然传统开胸手术操作简单,但由于其切口是根据肿瘤位置选择胸骨正中劈开,切口创伤大,疼痛明显,术中出血多,较易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影响心肺功能。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需没有肺脏遮挡、稳定清晰的手术视野,能使前纵隔脂肪及心包脂肪组织彻底清除,【2】最重要的是达到了微创的目的。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都优于传统开胸组,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手术时间短,是治疗纵膈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纵隔肿瘤范文4
[关键词] 纵隔镜;胸腔镜;纵隔肿瘤;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a)-0137-03
The care experience of mediastinal tumor resection under thoracoscope in perioperative
HAN Ying ZHOU Xiugeng
Second Ward of Chest Surgery, Tumor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4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are method of mediastinal tumor resection under thoracoscope in perioperative. Methods Thirty six patients with mediastinal tumor resection were given the resection under thoracoscope, and then given the psychological care in preoperative, vital-sign in postoperative was monitored, comprehensive care of guidance and rehabilitation activities and diet, and so on, were given. Results The mental health of patients was smoothly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they recoveried from the hospital after operative for 7 to 9 days. Conclusion Giving elaborate perioperative care for the patients with mediastinal tumor resection under thoracoscope, can ensure the operation successful, and promote the recover of patients.
[Key words] Mediastinum mirror; Thoracoscope; Mediastinal tumor; Perioperative care
纵隔镜手术主要应用于肺癌分期的诊断及纵隔疾病、纵隔肿瘤、纵隔肉芽肿和结节病的诊治[1]。纵隔镜因具有微创、安全、取材可靠、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现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诊断治疗手段 。胸腔镜外科手术是使用现代电视摄像技术和高科技手术器械装备,在胸壁套管或微小切口下完成胸内复杂手术的微创胸外科新技术。胸腔镜手术与传统的开胸手术适应证相同。但胸腔镜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心肺功能影响小,切口小,外表美观等优点。2006年3月~2009年1月,本科为18例纵隔肿瘤患者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物切除术,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6例患者中,男22例,女14例, 年龄24~46岁。均经临床查体,胸部X 线、CT检查,痰细菌培养,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内镜检查,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查。其中胸腺瘤8例、 前纵隔肿瘤19例、后纵隔肿瘤(恶性) 8例。1例胸腺瘤合并肌无力患者(眼睛下垂),患者症状较轻,无呼吸及吞咽困难,痰液量不多,无多汗症状。口服溴吡斯的明60 mg,2次/d,可控制。
1.2护理
1.2.1 术前护理
1.2.1.1 心理护理:36例患者中,2例患者有较明显的胸闷,喘憋症状,夜晚较重,胸腔镜手术虽是一种微创手术,但患者对手术方法较陌生,担心术后症状不缓解,创伤大,术中淋巴结清扫不净,手术不彻底,担心术后疼痛、伤口出血,因而心情紧张、心理压力大。术前给予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方法、注意事项。鼓励患者与已手术后恢复者进行直接交流,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术前肺功能锻炼,介绍成功病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保持良好心态。
纵隔肿瘤范文5
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 目的 研究为纵隔肿瘤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术的手术效果,总结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纵隔肿瘤患者84例,按1:1比例将其分成微创组42例(行电视胸腔镜术),对照组42例(行标准开胸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 ①观察指标:微创组开胸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2±4.3)mL、(355.6±110.8)mL、(3.2±0.5)d、(7.8±2.6)d,对照组对应为(25.2±11.4)mL、(655.6±135.8)mL、(4.5±1.1)d、(9.6±2.1)d,微创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总有效率:微创组(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并发症:比较两组并发症出现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微创组纵隔肿瘤患者的手术效果更佳,电视辅助胸腔镜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关键词 ] 电视;胸腔镜手术;纵隔肿瘤;临床;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b)-0148-02
[作者简介] 王周清(1975-),男,汉族,云南曲靖宣威市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胸外科工作。
纵隔肿瘤(Mediastinal tumor)的发病率比较低,早期有咳嗽、低热、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标准开胸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欠佳,电视辅助胸腔镜术是治疗肺周围病变、自发性气胸及胸膜病变的有效方法[1],近年来,有临床医师用其治疗纵膈肿瘤,但该手术方法治疗纵隔肿瘤的适应症及禁忌症仍是诸多医师争议的热点。本文将研究为纵隔肿瘤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术的手术效果,总结其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8月—2013年11月纵隔肿瘤患者84例,按1:1比例将其分成微创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28~55岁不等,平均43.13岁,肿瘤平均为(3.5±1.5)cm,部位:前20例,中11例,后11例),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30~55岁不等,平均44.14岁,肿瘤平均为(3.6±1.2)cm,部位:前21例,中10例,后11例)。比较两组纵膈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具有可比性(P>0.05)。
1.2一般方法
1.2.1对照组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侧卧位体态,从腋前线到第4胸椎棘突处做切口,长度以20~30cm为宜,术中将肌群切断(包括斜方肌、前锯肌、背阔肌等),经肋间进入患者胸腔,切除肿瘤,术毕。
1.2.2微创组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侧卧位体态,置3个trocar,定位切口,直视下延伸小切口,长度以3~5 cm为宜,借助电钩打开纵隔胸膜和肿瘤包膜,用手术钳固定肿瘤,剥离肿瘤,分离周围的血管神经,切除肿瘤,借助推线器丝线结扎,切除后将标本置于标本袋中,从前侧主操作口取出[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纵膈肿瘤患者开胸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做好相关记录。
1.4疗效评定
治愈: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病灶消除,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咳嗽、低热、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消失;显效:病灶切除程度大于50%,症状及体征恢复良好[3];有效:病灶切除程度小于50%,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病情无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处理与两组纵膈肿瘤患者相关的数据,观察指标应用t检验,用标准差表达,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应用χ2检验,用比率表达。差异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微创组开胸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微创组13例治愈,17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对照组对应例数为8例、9例、13例、12例,微创组总有效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比较
微创组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肺炎,1例心律失常,1例肩关节活动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7.1%,对照组共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例肺炎,1例切口感染,2例心律失常,5例肩关节活动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21.4%,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χ2=6.087)。
3讨论
3.1电视胸腔镜术的优点分析
标准开胸术能有效治疗纵膈肿瘤患者,但其切口大、出血量多,术后瘢痕大,直接影响患者美观,此外,部分患者会留下冰冻肩”等后遗症[4]。随着微创心胸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出现了电视胸腔镜术,为纵膈肿瘤患者行电视辅助下胸腔镜术,可最大限度的保留胸部肌肉,此外,手术切口小,对患者的肩部影响小,患者出血量小,疼痛感弱,术后不易出现并发症,预后较佳。
3.2电视胸腔镜术的应用价值
研究指出[5-6],电视辅助下胸腔镜术适用于纵隔囊肿、直径<5 cm的畸胎瘤或实体肿瘤以及直径<5 cm的非浸润性胸腺瘤。饶展鹏、王正、任康奇[7]探讨了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诊断和治疗上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了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60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型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结果显示,平均手术时间为2.5 h,平均导管引流的时间为3 d,60例患者预后良好,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为纵隔肿瘤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术的手术效果,对照组行标准开胸术,微创组42例行电视胸腔镜术,结果显示,微创组开胸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总有效率为92.9%,与相关研究结果近似[8],提示电视胸腔镜术治疗纵膈肿瘤患者,疗效显著,此外,本研究中,微创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电视胸腔镜术是一种安全性高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电视胸腔镜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
参考文献]
[1]罗玉忠,何巍,廖寿合.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6(9):890-891.
[2]王侃,陈奎生.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治疗上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2,20(9):4352-4353.
[3]毛勇.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3(9):125-126.
[4]罗伟彬.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膈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2(9):178-179.
[5]徐秋生.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3,19(9):2252-2254.
[6]王瑞山,胡德宏.原发性纵隔肿瘤67例诊断及胸腔镜手术治疗体会[J].青岛医药卫生,2013,3(9):191-193.
[7]饶展鹏,王正,任康奇.电视胸腔镜在纵隔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3,19(9):29-31.
[8]曹强,王启,许瑞彬.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9(9):814-816.
(收稿日期:2014-07-02)
汉字数字的用法
1.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句,应使用汉字。例如:二倍体、一氧化碳、十一五规划、十二指肠等。
2.邻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应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加标点,如七八公里、五十二三岁、两三家医院等。
3.我国清朝以前(含清朝)以及非公历的历史纪年要用汉字。例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八月十五中秋节等。
纵隔肿瘤范文6
关键词:纵膈肿瘤切除;电视胸腔镜术;开胸术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电视胸腔镜外科是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胸部微创手术,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1,2]。本研究收集了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自2011年2月~2014年2月纵膈肿瘤手术切除的患者45例,采用患者自愿选择术式的办法,将其随机分为电视胸腔镜治疗组(VATS组)24例,传统开胸术组21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最终比较和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例数、止痛药剂量、术后胸管放置时间、胸腔引流量、手术后住院日、住院总费用等指标,进一步阐明电视胸腔镜术的优越性。现将相关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VATS组共24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45~62岁,平均49岁。病理类型:胸腺瘤2例,胸腺囊肿3例,支气管囊肿2例,神经鞘瘤6例,畸胎瘤3例,心包囊肿8例。
开胸术组共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42~65岁,平均51岁。胸腺瘤4例,胸腺囊肿2例,支气管囊肿1例,神经鞘瘤3例,畸胎瘤6例,支心包囊肿4例,食管囊肿1例。
术前两组均行胸部增强CT,心脏彩超,肺功能等检查,必要行胸部磁共振检查,以便进一步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有无明显外侵以及和周围组织器官大血管的关系。对于术前合并肌无力的患者,给予溴吡斯的60~120mg 3次/d,以控制症状。肿瘤大小2~13cm,平均(5.6±1.7)cm。根据统计学资料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基础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VATS组: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术中健侧单肺通气。前纵隔肿瘤胸腔镜自第6~7肋间腋后线置入,操作孔定位于第3助间腋中线及第5助间腋前线。中纵膈肿瘤胸腔镜自腋中线第6~7肋间置入,操作孔定位于第6~7肋间腋前线和腋后线上。后纵隔肿瘤,胸腔镜自腋前线第5~6肋间置入,操作孔定位于4~6肋间靠近腋前线和腋后线处;上述切口长约1~1.5cm,手术中根据病变的部位,操作孔和腔镜孔可以互换,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个操作口适当延长至2.0~3.0cm,作为标本取出口。术中以超声刀或电钩切开肿瘤表面的胸膜,沿肿瘤包膜与周围组织的间隙仔细分离,细小的血管一般电凝切断;粗大的滋养血管以钛夹夹闭或超声刀凝闭。如果出现明显的出血,吸引器压迫出血点控制出血后,用超声刀凝闭或钛夹夹闭。肿瘤切除后置入标本袋取出。肿瘤体积较大时,可将标本袋口拉出切口外,囊肿可切开囊壁吸出囊液,使瘤体变小,便于取出,如果为实体肿瘤较大,可夹碎肿瘤后分块取出。对于畸胎瘤等囊性肿瘤,尽可能地包括包膜在内完整切除,对于确实有部分包膜残留,以电钩及超声刀烧灼,防止复发,对于胸腺瘤,应将周边的脂肪组织完整切除。术中操作尽可能做到无瘤技术以避免切口污染或肿瘤种植性转移。术后于腋中线切口置入胸腔引流管,持续引流,同时嘱患者深呼吸、主动咳嗽[3]。当胸腔积液
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治疗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选择肋间后外侧切口进胸,切口长约10~15cm,使用肋骨牵开器牵开肋骨,胸内操作完全为直视下进行分离,切割,结扎及缝合。部分患者采用正中开胸的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全麻单腔气管插管,从正中劈开胸骨,行纵膈肿瘤切除术,纵膈胸膜损伤者予以放置胸腔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术中及术后转归、并发症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肺复张情况、杜冷丁止痛药剂量、胸管引流时间、胸管引流量、术后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及总住院费用,各项指标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见表1。
从各项指标可以看出,VATS组与常规开胸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微创是外科手术发展的方向,而胸腔镜手术是胸外科微创手术的代表和主要技术,纵膈里的组织器官较多,结构复杂,纵隔肿瘤多无特异症状[4]。同时纵隔组织来源多样性,是人体结构中发生肿瘤类型最复杂的区域,一旦确诊纵隔肿瘤,除淋巴瘤外,均应手术治疗,传统开胸手术虽然视野暴露清晰,但手术创伤较大,伤口不美观,患者疼痛明显,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且并发症较多[3]。而电视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弥补了上述缺点,胸腔镜下清晰的视野,较大的手术范围,特别对于胸顶等常规开胸手术的盲区其优势更得到进一步体现。目前完全胸腔镜下可以对大多数的纵隔肿瘤进行切除,特别对于后纵膈的肿瘤,后纵膈较大的空间,肿瘤多为神经源性肿瘤,良性多见,这类肿瘤般包膜完整、边缘光滑,没有大的滋养血管,与周围组织容易分离,便于胸腔镜操作,属于胸腔镜的手术的最佳适应症[5],当然部分肿瘤经椎间孔向椎管内生长,在腔镜操作下容易损伤脊髓和神经根且不容易完整切除,首选开胸手术[6]。中纵膈肿瘤多见于各类囊肿,对于纵膈各类囊肿胸腔镜可作为首选手术方式。侵袭性胸腺瘤或胸腺癌的患者,因肿瘤浸润性生长与心包、大血管关系较密切,腔镜下分离困难,术中容易出现大出血。应视为胸腔镜手术的禁忌症[7]。对于纵膈肿瘤的大小,不一定为胸腔镜手术的绝对禁忌症,本次研究胸腔镜组中有7例肿瘤直径超过10cm均在全胸腔镜下切除,为此我们认为,良性肿瘤边界清楚,包膜完整,没有明显外侵,偏向一侧胸腔的仍可考虑胸腔镜手术,如术中因肿瘤和血管及周围组织粘连而暴露困难的必要时可行小切口辅助手术。本次研究中胸腔镜组中的2例前纵膈肿瘤,因和血管,神经及心包粘连一例在小切口辅助下完成肿瘤切除,1例因分离过程中血管破裂中转开胸。
相对于传统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具有微创、伤口美观、生理干扰小的特点,可保留胸肌,不损伤肋间神经皮支,因此疼痛程度轻,出血少,术后恢复更快[7]。本研究中,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疼痛评分、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小于对照组,验证了上述理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的优点、在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情况下适用于大多数纵膈肿瘤的治疗,较传统开胸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罗强.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脓胸临床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10):1348.
[2]罗芬,左彦.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5):700.
[3]周波,聂军,杨卫东,等.胸腔镜腔内切割缝合器与腔镜下缝扎术治疗自发陆气胸的效果比较[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屯子版,2012,5(1):47.
[4]KITAMI A,SUZUKI T,USUDA R,et al.Diabnostic and thera-peutic thoracoscopy for mediastinal disease[J].Ann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4:10:14-18.
[5]Lacreuse I,Valla JS,de Lagausie P,et al.Thoracoscopir resec-tiwi of neurogenic tumors in children[J].J Pediatr Surg,2007,42(10):1725-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