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的人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的人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优化;教学设计;策略
教学设计是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与技术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途径和方法,以保证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程序性和可操作性的过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优质课的观摩,提出优化教学设计的几点策略。
一、设计前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依据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学生的需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确立了三个目标维度。它规定了学习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最基本要求,这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参考依据。对于某一个课题,《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了哪些其体的要求,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要达到什么层次,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只有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我们才能准确把握标高。然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创造性地利用课标提出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身边有利的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二、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进行学情分析
(一)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到的知识,有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或有所了解的。对学生未掌握或未了解的知识,教学时教师该如何做好铺垫工作,达到既不冲淡主题,也不喧宾夺主,能恰到好处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这些都值得认真分析。
(二)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认知水平
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指学生学习知识、技能、获得方法的认识规律,包括从感知到理解,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和应用,从模仿到创造、从基本练习到综合练习、由易到难和由简到繁等规律。事实证明,符合这些规律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教学活动就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三)分析和利用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对该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情况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生活现象和经验在学生头脑中产生的认知有时对教学是有利的,有时会起反作用。将这一点分析清楚了,有利于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因势利导,消除副作用,使其为教学服务。
三、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设计
教师在课前开发、筛选、组织社会生活中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内容素材时,应结合教材,设计真实生动的教学情景,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展开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设计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意基础性原则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课标组织素材,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实际情况选择内容,把握内容选择的度,不能任意将难度拔高,脱离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征。
(二)注意现实性原则
现实生活情景是真实生动的,学生在参与中最易获得直接的经验,很大程度上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四、教学设计的调整与完善
(一)在突破重、难点中做好详细的预案,和应对准备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课前的教学设计只是教师个人根据各种分析得出的一个可控的流程。而在做教学设计时,做好详细的预案,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作好应对准备,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有利于教师灵活机智地处理各种问题,高效地驾驭课堂,使教学有序进行,实现教学目标。
(二)做好教学流程中各个环节的过渡与街接
在一个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常常要向学生传授几方面的知识内容。为了使各层、各部分知识之间衔接自然,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教师的过渡性语言必不可少,否则就会给人产生不连贯,有裂痕的感觉,不利于学生学习。有些教师提出了很多过渡的方法,如设问式、引导式、情境式、实验式等,但如何做到过渡的艺术性,也需要我们不断揣摩和反思。
总之,教学设计要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学习规律及心理特点。教学目标要多元化;教学内容既要注重结构化,又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教学过程倡导以问题和任务为驭动、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来展开。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摸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有的人教学设计范文2
一、充分挖掘课本营造课上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的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经典篇章,非常适合小学年龄段学生。而且其中包含有很多小说、寓言、话剧等,包含有对话成分的篇章。所以说,教师需要积极地挖掘出文本的内涵, 创设形式多样的富有生活化的交际情境。当然, 这个情境必须是和谐民主的、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和表达欲望的情境。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负荆请罪》这篇历史小话剧时,在学完课文后,安排学生分组模拟表演。一个学生扮演廉颇,裸着上身,背着一根荆条,见到“蔺相如”时,单腿下跪,双手抱拳,惭愧地说:“蔺大人,我好糊涂呀!您就狠狠地打我一顿吧。”“蔺相如”双手搀扶廉颇,连声说:“廉大人,使不得,快请起,快请起!”“廉颇”诚恳地说:“请您宽恕我这个老迈昏庸的人吧!我常常在别人面前侮辱您,我一再地挡您的道,还以为您怕我呢!现在,我知道,那完全是我的过错。”“蔺相如”大度地说:“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廉颇”羞愧地说:“我是个粗人,经人提醒,我才知道,您一再让我,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蔺相如”朗声大笑:“哈哈哈,廉将军,您能明白我的心思,我实在太高兴了!”说罢,“蔺相如”搀扶起廉颇,两人和好如初。等到表演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们想一想:自己平时犯过哪些错误?又是怎样向别人认错的?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表演,提高了学生的对话能力,尤其是演活对话中的表情,以及如何倾听对方的表达;另一方面,还提醒了学生要做一个宽容大度、顾全大局、知错就改的人。
二、利用课外活动营造课余情境
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有积极性去交流,所以,利用课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创造性地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小组编排话剧、情境剧等,以此来增加交流;也可以让学生们针对某个学生之间议论较多的话题来进行辩论。比如“上网”,有的学生认为上网好处多,坏处少;有的学生则认为上网坏处多,好处少。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正方、反方自愿参加,而且教师不能过多干预,要让学生自由发挥,有感而发。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在辩论活动中,为了更加有效地说服对方,学生必然会集中精力倾听,同时也会极力提高自己的说服力。其实,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形成了,而且还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说说自己假期中的一些体验感受,评述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如城市环境、市民行为、周围邻居里的好人好事等;对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如新闻播报、观后感、读后感等。
三、鼓励学生表达,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有的人教学设计范文3
江阴市暨阳中学张建菁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程的功能是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要求,在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教学设计中要贯彻的指导思想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达到如下目标:
1、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养成探索问题实质和事物本质的良好习惯。
2、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潜能和求知欲望,培养收集和利用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课前准备
1、确定主题,选择伙伴:教师要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供若干与本课教学密切相关的选题供学生选择,学生在确定自己的选题的同时选择伙伴。在《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主题下,又细化为“大气篇”、“土地篇”、“水篇”、“法制篇”、“行动篇”等;教师在学生选择之后是个调整过于集中或分散的小组。
2、接受培训,指定计划:教师在预见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相关培养。如:在“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主题的研究中,学生个人或小组在接受如何查阅文献、网络资源,如何进行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社会调查,如何进行数据归类、统计和分析等方法的基本常识和指导和培训之后,选定研究方法、明确分工、制定详尽研究进度。
3、收集材料,实施研究:学生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搜集、整理、综合分析利用信息,尽量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提出个性化的观点和结论。如“大气组”可以采用统计、比较数据的方法,将江阴市2002年;2004年某两个月同期的大气质量比较分析,并横向联系生物、地理等学科相关知识;“水组”可以来用实地考察和对地理教师进行访谈的方法,分桥江阴市水资源丰富但乡间河流污染严重的现状,并提出建议;“土地组”可以采用上网、剪报等方式搜集有关“沙尘暴”问题的知识、资料、图片等信息。
4、形成成果,交流完善:学生在依据研究方案进行实践的同时,要不断完善和修改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随时关注、适时指导;注意与相关学科教师建立联系,并积极提供条件,组织交流。
三、课件制作
1、充分利用网上已有资源,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利用校园网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
2、师生均采用FRONTPAGE或POWER-POINGT制作演示文稿;教师侧重在教学难点、课堂流程、主菜单的设计制作及音像资料的剪接上。
3.教饰将师生作品、重要环保网站、网上信息进行链接,便于课堂上充分合理利用。
四、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作好铺垫,明确主题。
一上课就组织学生观看“绿色奥运”的电脑画面提问:“体育盛会为何冠以绿色?”
学生观一边看电脑画面,一边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分析“绿色奥运”原由,明确本节课主题——环保问题。
(二)参与实践,探索新知。
师导生学共同理解“人类环境的含义”和掌握环境的分类的依据。
第一步:教师展示“环境要素”的课件,图片:长江、泰山、白云、森林、长城、北京故宫、铁矿石、东北虎、水杉、银杏树、卧龙保护区、苏州工业园区等。然后让学生在A、B两个大圈中进行分类。
第二步:学生观看画面,积极思考、讨论,并利用电脑进行人类环境分类的练习,并说出理由是什么?学生根据不同的标准把环境进行了分类,最后归纳为几大类: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矿产资源、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第三步:教师再对这几种类型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出环境的内涵:作用于人类这一客体的所有外介事物,即对人类来说,环境就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三)交流讨论,经验共享。
同学讨论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表现、危害
1、教师通过电脑画面,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出现是一个过程。播放录像《中国沙漠化》、《水的呼唤》、《地球母亲的皮肤怎么了?》使学生直观感受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
2、安排学生分组汇报有关对大气、水、土地等具体环境问题的研究成果;适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说出不同的意见和见解。
(四)实践创新的精神,及时补充相关材料。
学生:观察电脑画面,领悟懂得环境问题的出现是个过程,感受环境问题的具体体现。然后:各小组代表调出网上资料或自己制作的演示文稿,分别汇报有关大气、水、土地等方面环境问题的原因、表现、危害;其他同学注意借鉴,同时能够补充、质疑。
(五)总结归纳突破重点、难点。
教师:通过概括叙述汇报成果,总结归纳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对难点进行“借助成语——具体事例——理性认识”的重点分析。
学生:借助教师提示,参与分析、讨论列举具体事例,真正理解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直接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六)联系实际,巩固迁移。
教师:引导学生列举身边存在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分析其危害,增强环境意识及保护环境的紧迫性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学生:列举身边存在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分析其危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建议。
五、课例点评
1、巧妙地把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奥运会”和“绿色”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通过“环保”这一概念把它们结合起来。本节课以学生的小组调查作为教学切入点,并适时选用学生身边的经常接触的事例,使问题产生于真实的情景,拉近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了探究的欲望,教师顺势提出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所以情景学习环境最适宜于转向真实生活问题的解决。
2、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概念形成模式的学习中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教师以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各种环境材料为依托,层层深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既体验了环境概念,又强化了对环境问题形成的过程的理解。这样学生有机会去探索、去思考。这样,教师的注意力就不仅仅放在学生的回答上,还要更加关注学生对问题的真实反映、思维过程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学生不同的认识风格、思维方式、探究能力等个别特征。同时,把学生搜集到的环保方面的典型事例作为教学资源,进行充分交流,以进一步验证已有的认知。在这里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体验、理解思维,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这堂课给学生提供了开放、融洽的心理氛围,为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思维以及他人互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课堂上的学习比较接近生活中真实、复杂的学习,使学生自己有可能去寻求对各种现象的理解。
有的人教学设计范文4
1.使学生知道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2.教育学生自觉保护环境,并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4.使学生知道污染没有国界。
[学情分析]
根据平时的观察及对学生的调查,可以发现,本班学生在保护环境问题中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大多数学生居住在高楼大厦中,家家大门紧闭,很多学生对周围居住环境的好坏视而不见,个别学生甚至不在乎周围居住环境的好坏。
2.不少学生不愿意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认为小学生没有能力参加环保。有些学生想参加环保,但不知该怎么办。因此,应教育学生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
3.大多数学生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对环境保护的概念比较模糊,不懂得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应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弄清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知道污染没有国界,并指导学生在行动上有所表现。
[教学难点]
理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小学生也应如此。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辩论教学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媒体演示引出课题
课件呈现:指导学生观看周笔畅MTV《汗》中有关环境破坏(水资源破坏、土地资源破坏、森林资源破坏、大气资源破坏、生物资源破坏)和环境保护实例片段。(通过短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把学生迅速地带到了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破坏环境的可怕后果。)
教师:观看短片时,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在观看短片的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片中那些场景出现?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如何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当今人类普遍关注和重视的主题之一。可见,好的生存环境对我们多么重要,因此,制止污染、停止破坏、保护环境、势在必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共同的责任---保护环境”。
教师板书课题:保护环境
环节二:探究问题体验感悟
教师:请同学们看书第八课《保护环境》再结合刚才观看的短片,四人一组交流讨论你们小组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园,根据书中内容再结合刚才观看的短片,你们小组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棒,下面老师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四个问题:
1、什么是环境?
2、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3、为什么保护环境?
4、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环节三:联系实际懂得道理
教师: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把课前收集到的环保资料拿出加工整理再结合刚才观看的短片四人一组解决这四个问题。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所谓环境就是人们日常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从事生产的外界环境,它是由空气、水、土地和生物等组成的自然环境。
教师: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短片中可以看到被污染的环境正在威胁着我们人类,而环境也同时被我们人类无情的破坏。因此我们说“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教师: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呢?
学生回答:……
教师:既然环境保护这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为的破坏环境,必然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人类也必然会受到自然环境无情的报复和惩罚;只有自觉地保护环境,才能让自然环境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环节四:行为辨析提升认识
教师:环境需要我们来保护,作为小学生应不应该参与环境保护呢?
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小学生有能力参与环境保护吗?那位同学能热心帮助别人是对的,应该给予充分肯定,而他迟到却是不对的,不过他的迟到与一般不遵守纪律有着明显的区别,无论批评者和受批评者都要正确对待。
课件呈现:
甲:小学生有能力参加环境保护,我们可以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
乙:小学生没有能力参加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大人的事,与我们无关。
教师:赞成甲方观点的同学请举手,赞成乙方观点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甲乙双方各派一名代表陈述你方的观点。
学生回答:……(辩论开始。辩析在思想品德中能起到既明理又导行的作用,通过讨论、辨析,使学生在争议辩析中学生懂得判断、评议一个人、一件事,要注意全面地分析,而后才作出结论。那位同学随手拣起一片碎纸是对的,应该给予充分肯定。而他随地吐痰却是不对的。小学生应从小树立环保意识,都应该自觉保护环境。)
教师:真的,就象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那些问题,我们小学生无法阻止大人破坏环境的事情太多,但我们能做到保护环境的事也不少:象“白色垃圾”,我们可以跟妈妈宣传避免或者不用白色塑料袋,提起菜篮子上市场买菜;废电池的回收等等。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
环节五:关注社会延伸课堂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每人设计一句环保公益广告词,写在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纸上。
学生设计环保公益广告词。(师放音乐《地球的孩子》,学生在音乐声中设计,写好的同学把自己设计的广告词贴在黑板右侧)
教师:同学们设计的环保公益广告词非常精彩,请同学们看黑板读出自己设计的环保公益广告词。指名读自己的广告词。
学生读广告词。
教师:除了设计环保公益广告词,我们还可以为环保做些什么呢?2008奥运正一步步向我们走近了,我们提出了“绿色奥运”,为了让我们生活中少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多一些美丽温暖的色彩,面对一些不讲文明的人,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可以把它写下来,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向全社会倡议: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有的人教学设计范文5
【教学背景】
“平均数”是统计初步知识,安排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会求简单的平均数;2.感受平均数的特征;3.使学生认识到求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应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着眼于让学生感受更多平均数的特征,让学生享受更有深度的课堂。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班里平时有些什么活动?有没有一起包过饺子?六年级这次班队课的主题就是学习包饺子(PPT展示活动花絮)。
你们平时能吃几只饺子?猜猜六年级哥哥姐姐们最多的吃了几只?连不爱吃饺子的也吃了4、5只,平均每人大约吃了12只呢。
—、情境创设,探究新知
【PPT出示统计图】来看看六A班第一小组包饺子的情况。
(一)认识平均数
1.你能获得什么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总共包了几只饺子?(2)平均每人包了几只?
估一估,平均每人包了几只?如果这条线表示平均数的位置,会是10这里吗?会是6只吗?会是8只吗?(PPT演示红线移动)
为什么是8?说说你是怎么求出来的。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参与的兴趣;再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谈话式问答,对统计图的数据做出分析和处理;估一估环节更是让学生对平均数的取值范围(比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有了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为教授新知做铺垫。】
2.揭示课题,理解平均数
(1)用移多补少求平均数:通过这样的移动,用多的补充少的,使每一个数都相等的办法叫做“移多补少”。(PPT演示)
(2)求平均每人包了几只饺子,就是把饺子的总数平均分成3份。
(10+6+8)÷3=8(只)。
(随机板书或演示)
(3)8就是平均每人包的只数,也叫做6、8、10的平均数。(板书课题)
(4)两个8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不一样,一个是平均每人包了8只,一个是赵月实际包了8只)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动态演示移多补少,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追问“两个8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是一个虚数,与具体量不同。】
(二)继续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赵月妈妈也受邀参加了这个活动,她的动作可熟练了。
1.感受平均数的特征之一
估一估,现在这个组每人包饺子的平均数会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到的?
为什么不估24呢?(在这组数据中,平均数一定比最大的数小)
会是6吗?(平均数一定比最小的数大)
如果这条线代表平均数的位置,大概应该在什么地方?(PPT演示移动)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进一步明确平均数的区间特征。】
2.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1)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一下,平均数到底是多少?(师巡视,适当点拨)
(2)交流汇报:你是怎样求的?
预设1:总数÷4
(板书算式)(10+6+8+24)÷4=48÷4=12(只)。
预设2:(24-8)÷4=4(只),8+4=12(只)。
假设平均数是8,24比8多16,把1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4只,8+4=12(只)。当数据比较大的时候,我们常会用到这种找基数的方法。
(3)与原来平均数8进行比较。
加入一个比原平均数大的数,平均数会变大。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较大的数据24,份数发生了变化,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也有所改变,而且因为加入的数据很大,对平均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加入一个比原平均数大的数,平均数变大了,这也是平均数的特征之一——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
(4)平均数12是不是每个人实际包了12只呢?
不是。12是把(10+6+8+24)的和平均分成4份得到的。
(5)小结计算方法
(10+6+8+24)÷4 (10+6+8+24)表示什么?包饺子的总数
=48÷4 4表示什么?我们把称它为总份数
=12(只) 平均数可以怎样计算?总数÷总份数
3.小结
求几个数的平均数,就是把这几个数的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既可以用移多补少,也可以用“总数÷总份数”来求平均数。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小结可以比较顺利地得出平均数的求法。在追问“平均数12是不是每个人实际包了12只?”的过程中,学生再次感知到平均数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值,从而对平均数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实践应用,提升新知
(一)解决第二小组包饺子的问题
1.实践
再一起来看看第2小组的情况(PPT出示统计表)。
你认为以下这些人的说法是对吗?为什么?
谢明说:有可能平均每人包了4只。
王小华说: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不是13。
陶晓说:平均每人包了12只。
刘思说:这几个数中,11最接近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在一组不相等的数据中,平均数一定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设计意图:对之前的新知进行梳理和练习,感受平均数是一个虚数。另外,题目的呈现用了不同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和良好的课堂互动。】
2.探究“数据0也要参与运算”
这个小组有一位同学周杰忙着给大家拍照纪念,一只饺子也没包,整个小组平均每人能吃到几只饺子呢?
独立算一算——交流分析:为什么要除以5?(总数没变,总份数增加成5人)——小结:数据0也要参与运算。
3.与原平均数10比较,平均数变(小)了
加入一个比平均数大或小的数据,平均数也会相应变大或变小。
【设计意图:既可以作为练习,也有新的知识增长点:数据0也要参与运算;平均数会随着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二)电影院半票线问题
生活中有不少地方要用到平均数,去看电影也会用到。(PPT出示影城图片)这个小朋友在干吗?
电影院的半票线是参考全国10周岁儿童的平均身高确定的。
咱们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同学的身高来算一算。你觉得怎样选择有代表性?
在第一排选5个比较矮的同学可以吗?
请你算一算5名同学的平均身高:141、146、143、147、153厘米。(146厘米)
要使大多数10周岁儿童都能享受半票优惠,你觉得半票线多少合适?
(半票线要比平均身高高一些)
(PPT显示国家标准)你可以享受这个优惠吗?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了半票线的练习,这是学生常常遇到的问题,不仅有现实意义,学生也能感受计算平均数时怎样选择合适的样本才能使结果更科学。这个练习的设计,蕴含着“平均数是怎么来的?”“平均数要怎么计算?”“平均数有什么作用?”等跟平均数本质有深刻联系的各类问题。】
三、小结作业
【教学反思】
1.统计课中也应该有浓郁的数学味
本堂课的重点是学会计算平均数,难点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实际上,计算平均数对于学生而言是很容易的,所以这么点内容会显得课堂很单薄。因此,在设计中,着眼于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解决重难点,着力于让学生感受更多平均数的特征,比如平均数比最大数小且比最小数大的区间特征,平均数容易受较大数和较小数这些极端数据的影响,数据0也要参与运算,在最后练习中感受样本的选择要有代表性,等等,有效地延伸了教学内容的深度,提升了课堂效率。
2.分层落实目标,由浅入深,让知识的累积水到渠成
设计中,把想落实的目标分层放入各个环节中,比如第一次统计图出示,重点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平均数;加入数据24这一环节,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如何求平均数;第二次统计表的出现,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区间特征并实践;0的加入重点让学生掌握数据0也要参与运算;半票线的习题,则是让学生感受如何选择样本。这样在主线不变的情况下分层目标也能扎实完成。
3.充分利用教学材料,挖深挖透,不失趣味性地多样呈现
在初稿设计时,我选取的材料比较多,希望能够多样化呈现,但在试教中却成了“脚踩西瓜皮”。后来在多次教学实践中逐步改进,以第一组包饺子的统计图为新授课例题,呈现新知;以第二组的情况和半票线问题作为实践拓展。虽然材料比较单一,但呈现时既有统计图、统计表,也有选择题、计算题、判断题,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整个课堂张弛有度。
有的人教学设计范文6
教学过程中,开展立体化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立体化教学追求理论与实践全面而深入的融合,可以借助纸质教材、实物教具、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全方位、多层次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成果导向、注重持续改进,探索《有色金属设计与计算》立体化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建立学生工程设计与应用的概念和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冶金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1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明确课程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通过对冶金工程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解读与分解,《有色金属设计与计算》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冶金工厂设计的基本概念、程序以及内容,掌握冶金工厂工艺流程的选择与设计、平衡计算、设备的选型与设计以及工厂布局与车间设计,了解有色冶金厂设计的经济分析,建立工程设计与应用的概念和意识,培养学生从事冶金工厂工艺及其设备的设计与计算的初步能力。在此基础上,梳理本课程的知识脉络,优化教学内容。
(1)构建知识框架,抓住课程教学主线、突出重难点内容。《有色金属设计与计算》课程是有色金属冶金方向本科生设置的专业必修课,旨在为有色冶金专业学生在有色厂设计、技术改造及有色冶金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等方面奠定必要的基础知识。工厂设计涵盖了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施工、试车及验收等,课程内容侧重于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主线为厂址选择、总平面设计以及工艺设计。其中工艺设计内容丰富,除了工艺流程选择与设计、物料与能量衡算、设备选型与设计、车间布置设计、管道设计外,还包括了技术经济分析以及安全与环保等。教学过程中应抓住主线,采用多媒体课件、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立体化教学模式在看似枯燥的内容中寻找其内在联系与规律,形象生动、逐层深入、重点突出,使学生有效掌握有色冶金工厂工艺及设备的设计及计算。
(2)突出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工程意识与实践能力。《有色金属设计与计算》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实践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围绕教学内容,结合冶金现场生产实例,体现课程专业性与实践性特点。在讲授章节内容时,合理编排实例并引用典型案例和工程实例,从工程??用中抽取典型过程单元实施案例教学。课堂上积极调动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其主动参与性与工程意识。
(3)更新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适应社会发展。《有色金属设计与计算》课程中涉及的内容以传统冶金为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实际生产涉及到很多的冶金新技术新工艺,在授课时也需有所体现,如加压湿法冶金、生物湿法冶金、富氧闪速炼铜、直接炼铅等均已实现工业化。每一章教学内容都应关注学科前沿,介绍冶金新技术新工艺,拓宽学生知识面,适应时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2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立体化教学模式,强化教学效果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BE),它强调的是学生学到什么。因此,授课应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基准点,采用立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是否达成毕业要求进行合理的考核。
《有色金属设计与计算》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学习、课堂及课外作业、ppt分组汇报为辅。内容涉及大量的设备图、工厂布局图、平衡计算和工艺设计参数等。课堂教学时,可嵌入CAD制图展示设备主体图、设备链接图、平面布局图等;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呈现冶金工厂平面布局,展示工艺流程虚拟场景,自主上机冶炼操作等;纳入flash解析设备工作原理、演示工艺流程等;并采用“提问式”、“启发式”、“对比式”、“讨论式”、“小结式”等多种方法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针对课程中的重难点知识,安排专门的课堂讨论环节,并布置一定量的作业,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覆盖授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强化及巩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此外,选取一些典型案例或知识点,让学生组成团队自制课件上台讲解,教师跟其他学生可以对讲解的内容进行提问及补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还可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非技术性能力,使得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课外开辟第二课堂,教师、学生可以以微信/QQ群以及网络平台等进行课件资源共享、质疑答疑交流、习题辅导讲解和网上测试自评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总结,加深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工艺过程以及平衡计算等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受益,促进所有学生达成毕业要求。
3寻找目标短板,发现问题,持续改进课程质量
基于OBE课程考核结果分析,并兼顾平时作业、学生提问、QQ/微信答疑、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教学督导听课等反映的问题,寻找课程目标短板,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有目的的加入到教学与训练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指标点薄弱环节的训练。如基于OBE课程考核结果分析,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对于不同概念及具体知识点的区分及应用存在一定欠缺。(2)部分学生基本理论掌握不全,计算方法失当。(3)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全面。鉴于此,课题组经过讨论提出以下改进意见:(1)后续教学中进行适度地对比分析,区分不同概念,强化学生对于设计中具体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2)采用当堂作业、开辟第二课堂、阶段小测试,强化学生对于计算理论及方法的实时掌握。(3)继续加强工程案例教学与分析。通过“评价-改进-再评价”的闭环管理机制,强化成果导向教学,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课程教学质量必能持续不断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