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烹饪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烹饪培训

烹饪培训范文1

关键词:乡村旅游营销;烹饪培训;应用价值和前景

乡村旅游是游客到乡村去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观赏当时种植的一些乡村土产、果树、小溪、小桥及了解它们故事,在乡村及其附近体验农家生活的活动(俗称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已经开始遍及我国所有地区,从旅游时间上看,乡村游的范围是2小时―3小时的出游半径,这种旅游方式的存在丰富了我国居民休闲娱乐的需求。乡村游在未来3年―5年时间里,蕴藏着数百亿元的市场潜力。

桂林是全球知名的旅游胜地,周边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2012桂林市接待游客首次突破3000万人次,达3292.65万人次,增长18.1%,增幅居全国主要旅游城市前列;旅游总收入276.87亿元,增长26.8%。桂林市的乡村旅游也随着桂林市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渐成长壮大,桂林的乡村旅游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现在形成了山上观光旅游、古镇旅游、乡村风情旅游、民俗旅游等多种乡村旅游模式。桂林市餐饮业 2012年实现营业额36.49亿元,乡村旅游所带动的餐饮消费就占了餐饮营业收入的19.5%。乡村旅游餐饮行业的效益还在不断提高。桂林乡村旅游的总体势头虽好,但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每年的 “五一”小长假,很多旅游者都选择了乡村旅游。桂林市的近郊乡土旅游火爆非常,但“回头客”不到10%。国际旅游业界公认,超过80%的旅游利润来自“回头客”,而目前桂林乡村游这一比例甚至不到10%。“吃住行,游购娱”中“吃”是游客首要需求,决定游客是否“回头”首先取决于游客在“吃”方面的感受。但目前大多数农户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烹饪培训,厨艺层次不齐,乡村游无法深入发展下去。这种问题的出现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桂林乡村旅游餐饮业布局分散缺乏特色,基础设施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

现阶段桂林乡村旅游餐饮店大多建在自家小院内,由农户取自自家作物(在一些供不应求的农家乐竟出现农户用买来的养殖鱼充当漓江野生鱼等以次充好的现象)利用原有的简单厨房设备经营餐饮业。2012年1-8月,桂林“农家乐”饭店共发生3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多达119人。

其次农户在经营理念上,对特色农家风味、人居环境、服务水平重视不够,许多“农家乐”将餐桌直接摆到露天小院内,一旦遇到暴雨暴晒将严重影响服务水平和游客的感受。乡村旅游卫生脏乱让游客避之千里。

二.农业产品的旅游转化率不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没有得到深度开发

发展乡村旅游既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能振兴当地农业。乡村旅游的游客在游玩后会购买一些当地农作物、土特产、手工艺制品,不仅能丰富游玩项目更能增加农民受益。但是现阶段的乡村旅游中可供选择消费的项目稀少,往往是游客就餐完毕后便离开。农户的经营意识不到位,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不够,使许多农村品附加值无法提升,局限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过于迷信口碑传播,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

在信息传播多元的时代,许多专业旅游景点综合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宣传已打开了知名度,创造大大小小旅游品牌。乡村旅游却仅停留在口口相传的“打游击”式宣传,优质的乡村旅游点需要游客“打听”才能找到,品牌打不出去,无法长远发展。然而开展“乡村烹饪培训项目”能有效为解决上述问题, “乡村烹饪培训项目”是指有具有专业烹饪知识的技校教师下乡村,为需要烹饪培训的农户有目的的培训经典农家特色菜的活动,这也是面向社会开展的培训方式之一。乡村旅游点开展烹饪培训项目的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烹饪培训项目能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开展烹饪培训项目,农民在农闲时纷纷投入到餐饮服务知识学习中,旅游旺季农户能充分发挥出所学知识,提高餐饮服务水平,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促进一、三产业的结合,建立起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的互动机制,实现农业的多项多次增值,做到优势互补,互为促进,共同发展。

(二)开展烹饪培训项目能调整养殖业结构

经过烹饪培训项目农户可以学到全方面餐饮营销知识,通过结合农村旅游实际的餐饮营销知识,从根本上让农户认识“营销”在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充分了解到游客需求后,农户养殖受市场欢迎的产品,使自给养殖向市场养殖转变,促进养殖业结构调整。

(三)开展烹饪培训项目能调整的劳动力结构

在“五一”、“十一”黄金周许多乡村旅游点比原来可以多安排8―10倍的劳动人口就业。大部分乡村旅游经营户都请上了帮工帮厨,阳朔景区的“农家乐”高峰期有的一家用工多达60余人,有的农户因为家里懂烹饪的人手不够时需要花钱请有餐饮娱乐服务经验的城里人帮工,大大提升了人工成本。如开展烹饪培训项目让教师和设备直接带到农户家里,让当地农户能烹饪出一手具专业水准的菜品,大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消化。在旅游淡季可将多余人员调配到农业生产方面,加强果树、花卉等各种农作物的管理,很好地解决人员过剩的矛盾,使人力资源使用更趋合理。

四.开展烹饪培训项目能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在烹饪培训项目中的学习,农户将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的活动必须以乡村环境优美为前提,从而增强农户对环境的保护。让当地乡村社区的居民、游客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最宝贵的财富,促进他们自觉的维护和珍惜环境。

桂林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及人文景观,是南方水乡景观的典型代表,同时还有着中国农村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田园生活、乡村风貌,这都是桂林的乡村旅游业优越的条件。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桂林市及周边城市乡村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强,桂林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在当前乡村旅游热潮中,我们应当抓住乡村旅游烹饪项目这一有利时机,进行系统培训,精心准备,及时推出精品培训课程,打造社会培训新亮点,使职业培训与乡村旅游共同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徐迅;提升 “农家乐”菜肴品质的三大途径[J];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11年01期。

[2]赵永江; 农家乐旅游发展探析[J]; 大理学院学报; 2007年S1期。

[3]谢春江,阎友兵;发展农业旅游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J];文史博览;2005年10期。

烹饪培训范文2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客家名厨 培训摇篮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梅州市委、市政府建设“山区文化强市”战略,服务梅州创建广东“文化名城”,实施“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特色产业品牌战略,推动梅州绿色的经济崛起目标,传承创新客家菜烹饪技术,弘扬梅州客家饮食文化,提升梅州“中国客家菜之乡”的美誉,梅州农业学校与梅州市餐饮行业协会联合办学,开展学历教育和厨艺职业培训,在学校开展厨点师职业技能鉴定、挂牌成立 “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为客家菜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1梅州农业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客家名厨培训摇篮的成功经验

1.1全面实施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1.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中餐烹饪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分析职业需求,根据梅州市及客家地区餐饮业的特点,以一步到位的毕业生就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施以中式热菜、中式面点、冷菜制作与食品雕刻等任务为目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了烹饪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和大纲,以学生素质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为教育重点,以就业需求为教学导向,以产业调整为教学改革动力。

1.1.2教学模式改革

积极探索“以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坚持以能力培养为基础,以操作方法为核心,以教、学、做一体化为目的,努力实现以教师中心向以学生中心转变、以重共性向以重个性转变、以重理论向以重实践转变、以重教室向以重现场转变等四个转变。在教学方案设计上,要求教师们紧靠职业能力本位设计教学方案,突破学科理论体系,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特色,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尽可能缩短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

1.1.3创新教材应用

在对市场、学生需求、职业群、职业标准、学校条件等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基础上,依照“并行式课程模式”和专业自身的内在要求,对课程的体系、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创新,突出个性,注重挖掘专业特色,以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整合和完善结构为主线,形成专业课程特色,突出中职专业课程的实用性、针对性;构建了以职业能力测试、职业人员测试为核心内容的测评体系;开发体现职业要求,又具有鲜明客家特色的《传统客家菜的制作技术》、《古法烹饪客家菜技术》、《客家风味小吃制作技术》等教材。

1.2以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中国客家菜培训基地

梅州农校于2012年成功申办“中国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通过整合学校、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打造集客家菜大师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客家菜饮食文化培训、客家菜品研发中心以及中高层餐饮管理人员培训于一体的中国客家最大的客家菜培训基地,助推客家菜产业发展,使客家菜的开发更加长效化、系统化和规范化。通过建立客家菜研发培训基地,更好地加强与企业、行业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间的合作,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掌握“客家菜肴”质量标准的话语权,开展客家菜专题培训和厨艺展示,打造成为向全世界推广客家饮食文化的窗口和平台,继承发展、创新客家菜的主阵地,并通过走连锁化发展的路子,与旅游文化紧密结合,扩大客家菜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打好客家饮食文化招牌。

1.3以参加广东省技能大赛为契机、创新大赛行业主导机制

2009年以来,建立了“教育部组织、行业主导、企业参与”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机制,行业根据产业发展紧缺岗位需求提出竞赛项目,通过大赛密切教育与产业的联系,引导职业院校创新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作品向企业产品、市场商品的转化。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中等职业学校中餐烹饪项目技能竞赛,多人多项目获得省级竞赛一、二、三等奖和包揽市级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学校烹饪专业师生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在粤东处于领先地位。

1.4立足地方特色、培养客家名厨

学校与梅州市餐饮行业协会、梅州市厨艺职业培训学校联合办学,设置了烹饪管理专业,开展学历教育和厨艺职业培训,并依托国家第6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厨师鉴定。广东烹饪协会客家菜研究中心、广东烹饪协会客家菜专业委员会、梅州市餐饮行业协会、国家第6职业技能鉴定所、梅州市名厨专业委员会均设在我校。学校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中餐烹饪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中国烹饪大师2人,动态聘任实训指导技师或广东省烹饪名师10人,学科带头人陈钢文为广东省中式烹调师首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荣获中华金厨奖,任餐饮业国家级评委,多次代表中国客家菜之乡赴新加坡、印尼、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示,享誉海内外。学校烹饪专业设备总值200多万元,每年培训各种类型烹饪专业学生1000多人,年鉴定2000多人,累计已培训18000人,鉴定近2万人,为客家菜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较高素质的烹饪专业人才,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2职业学校与行业协会办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2.1办学产权不清,管理体制不顺

学校与行业协会办学产权不清,造成了管理体制不顺,更增加了建立以市场行为为主体的运行机制的障碍,使校办企业缺乏应有的企业活力,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独立法人,这是校办企业难于成长壮大的根本原因。学校与行业协会办学双方合作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企业可能更多考虑经济效益最大化,学生技能的全面培养难以保证。

2.2实训设备和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在教学设施中,科技含量甚少;在设施的使用上,使用经验多,运用数据少。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现代厨房用具的发展水平大大超过了学校烹饪教学设备的运用水平,以致出现了一些毕业生来到星级饭店的厨房,面对和面机、切菜机、包饺子机、远红外烤箱,无所施其技的尴尬局面。造成这种状况有两个原因:一是长期以来,烹饪行业重技术、重经验、轻设备科学的陈规陋习深深地浸染着烹饪职业教育;二是学校教育中难以处理现代化设备与传统技艺之间的关系。如何把两者结合起来,使传统的烹饪技艺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该问题一直未能解决。

2.3创新机制存在着不足

烹饪教育必须继承客家烹饪优秀传统,继承是客家饮食文化博大深厚的历史源泉。客家烹饪本身就是一门变革创新之学,创新是客家饮食菜点丰富繁多的不竭动力。目前学校与梅州烹饪协会办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制度创新、菜式创新和学生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着不足。

3进一步加强与行业协会联合办学的建议

3.1建立横向联合体,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

学校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建立横向联合体,成立董事会,形成多元投资主体。争取国内外的企业家、事业家、专家、学者、干部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加董事会,争取社会各相关行业、企事业以董事单位的身份支持学校发展,并建立由知名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技改设定科研攻关方向并将科学研究转化为工艺技能并物化为产品,提高整体效益。企业也主动向学校投资,建立利益共享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融汇贯通。学校在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技术、管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又获得了有关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为课堂教学提供案例,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3.2找准结合点,实现互惠互利

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和合作内容是实现成功合作的前提。校企合作要建立校企互利互惠的合作原则,找准结合点,使合作双方能够在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基础上自由选择、自愿合作。一方面行业协会可以利用本身的职能、信息、技术、资金等资源,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技术监测、技术研发或产品生产等业务,提升实训基地的生产水平,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新设计的掌握、使用和开发能力,实现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为行业协会下属各企业采取多形式、多内容的员工培训;为企业研发新产品,提供技术援助;举办各种形式的美食节;为企业训练参加各类烹饪大赛的金牌选手;或以企业的名义组织参加各类烹饪大赛;为企业加工饮食产品、半成品;为企业提品研发场所和研发技术支持;为企业编写出版企业书籍、特色菜谱、企业论文等。

3.3设立“双专业带头人”,建立客家烹饪大师工作室

改革创新教学、科研的组织方式,凸显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作用,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科研团队,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组织以学科群、专业群为基础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协作体系。设立“双专业带头人”,学校专业带头人负责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企业专业带头人负责培养目标确立、人才规格确定、实践课程建设、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等。建立客家烹饪大师工作室,使工作室成为共同研究的平台,促进成长的阶梯,提供服务的中心;主要目标是争取工作室学员成为学校、梅州市乃至客家地区烹饪专业的教学骨干、教育教学研究的行家里手,成为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烹饪大师。

3.4以行业协会为平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广东烹饪协会客家菜专业委员会、梅州市餐饮行业协会,不仅是吸引餐饮行业企业参与的有形载体,而且是先进烹饪技术的聚焦区,更是理念、目标、业务、考核等体系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无形管理系统。一是以行业协会为平台,充分发挥餐饮协会、企业、国家级烹饪大师、名师的技术和品牌优势,高起点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二是组织校内相关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烹饪专业课程培训,转换专业角色。三是与餐饮协会定期举办烹饪专业教、学、做示范教学观摩。组织教师到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有限公司、梅州万秋楼客家文化有限公司等企业学习实践,并参与企业各项科技研发工作,教师是员工,员工是教师,提升专业技能。四是定期邀请国宴大师、行家能手来校授课,传授技艺。

3.5继承与创新并重

在烹饪工艺专业的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继承与创新共济原则,挖掘传统,突出特色,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继承凝聚内力,以创新增加活力,共同实现烹饪教育教学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就教学本身而言,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应因时而变,不断进行调整、改进和完善;就创新内容而言,由于菜点创新是烹饪创新的重点,烹饪专业教学因而需要高度重视学生菜点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密切联系市场,积极将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种引入到烹饪教学中,引导学生系统深入地认识和掌握菜点创新的概念。

参考文献

烹饪培训范文3

关键词:职业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由于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大师工作室"还处于初始阶段,其运行和研究还刚刚起步,对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大师工作室"的人才培养研究甚少,因此,本文从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大师工作室"的人才培养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完善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大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研究提供依据。1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大师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大师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别于餐饮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不同于一般社会人才培训的培养模式,也不同于常规的日常教学模式,其更侧重于在高技能方面的培养,在培养目标、计划、内容等并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培养方式、方法和手段上,由于餐饮业的特殊性,因此,职业院校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在具体人才培养的模式上主要有:

1.1传统的以师带徒形式

由于餐饮行业的特殊性,在过去,以师带徒的形式很普遍,现代社会由于职业院校和各种社会培训机构的设立,以师带徒现象愈来愈少。以师带徒的形式,能使徒弟真正的学到师傅的精华,师傅对其约束性较大;而职业院校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相对较广,约束性较小。因此从职业院校出来的学生,如果能在工作几年后,真正的拜某一位大师为师,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学习,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1.2学生和年轻教师的培养

学生和年轻教师的培养是职业院校烹饪专业赋予"大师工作室"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对其专业知识的培养,有助于整体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从年轻教师的知识掌握、技术进步到学生的知识巩固、技能提高,都需要"大师工作室"不断给予提高。在培养过程中,大师还要留心去观察学生和年轻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特长,要有意识的在学生和年轻教师中培养一批有能力、有知识、技能高、有培养前途的人才,作为大师工作室人员的后备力量,为大师工作室储备源源不断的人才。

1.3社会人才培养

社会人才培养是餐饮业为提高企业形象和声誉,利用大师的声望,在社会招揽能在大师指导下,认真钻研业务的人才,特别是一些专业性比较强,技术难度比较高的技能,如雕刻、糖艺等,这些专长对有些人来说,极具吸引力,很多人才在大师悉心指导下,能迅速掌握这方面技能,并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为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基础。2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大师工作室"的人才培养制度

人才培养机制是指在人才培养时探索其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并遵循相应的规律和采用相应的手段,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制度,是大师工作室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规范保障,其规范着大师工作室的运行,以实现大师工作室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大师工作室",健全的人才培养制度是人才发展和提高的前提。3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大师工作室"的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计划是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实施的指导方向,大师要根据工作室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在计划的安排上不能随意性、应付性和临时性,要有主动性、系统性、科学性和专业性,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既要有宏观的、长远的目标计划,使其具有全面性、前瞻性和科学性,要把大师工作室的人才培养计划融入到企业发展规划中,加强计划的周密性,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优越的人才培养环境,丰富人才培养的内容和形式,使各种人才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了解自己的成长目标。4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大师工作室"的人才培养内容

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大师工作室"的人才培养内容,是大师工作室在人才培养上最重要的因素,大师要根据工作室工作要求,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上,根据培养目标,制订具体的内容,从大师工作室的特殊性来看,其主要内容有:

4.1综合技能。要求全面掌握烹饪操作的各种实践技能,在雕刻、冷菜制作、热菜制作、盘饰等技术方面,不仅要求精益求精,达到技术熟练精湛的地步,还要在其基础上不断予以创新,并且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4.2单项发展。就被培养者的特长优势,有目的的发挥其长处,使其特长达到精湛娴熟的地步。此外,还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把特长和其他技能有机结合,赋予餐饮经营的新内容。

4.3理实结合。要培养既有精湛的技艺,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并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把实践的经验和成果,编写成文的能力,有些大师实践经验丰富,但在学术理论研究上,由于一些客观因素还不能够对饮食文化研究透彻,理论和实践的衔接还不够,因此,传承者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扎实的技能本领。

4.4绝技传承。深怀绝技的大师要有无私奉献社会的精神,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将绝活绝技传递下去。作为被培养者,要有一种职业使命感,道德责任感,要珍惜大师多年来的经验,认真将绝活绝技学到手,并发扬光大。

4.5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约束人在职业中的行为和言行的道德规范,只有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成为真正的有用人才,要把培养职业道德规范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用职业道德来约束人才的培养过程。

烹饪培训范文4

关键词:烹饪教学 一体化 烹饪实训

近几年,第三产业的发展形势给烹饪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对学生专业技能要求也不断提高。烹饪专业的教学质量决定着毕业生的工作能力,衡量烹饪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在于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往,我校过于注重理论化的教学模式,而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部分毕业生空有职业资格而缺乏岗位实践能力。当烹饪教学脱离实践,既不能反映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点,也不符合社会对烹饪人才的需求。素质教育的根本就是通过实践技能培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创新能力。鉴于此,我们的烹饪教学也应与时俱进,要改变以往“黑板上炒菜”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实践技能培训内容。

烹饪教学、实习、生产、经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它将理论教学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该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烹饪实验室的教学功能,减少实习材料等教学成本投入。烹饪专业经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优化烹饪教学成果,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1 模式定义

教学、实习、生产、经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在烹饪教学中,以理论指导实践操作,以构建具有教育性、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一定技能水平、自我发展能力为目的的具有职业技术教育鲜明特色的教学范式。

2 操作程序

2.1 建设烹饪实验室,提供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的硬

件设施的配备,如烹饪实验室,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在不断完善烹饪实验室的硬件设施的配备(包括烹饪机械设备的购置)不仅要符合教学大纲,同时要体现实验室的教学功能,确保实训课程顺利开展。除此之外,在实验室的格局和场地选择上,也要综合考虑其生产示范及创收功能。

2.2 调整实习、教学比重,制定实习计划 传统的理论教学比较注重国民基础素质的培育,其主要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而职业教育侧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因此必须定期开展实训课教学。1993年,国家教委会职业技术教育司编订了烹饪专业教学计划,实训课程安排与教学理论课程的比例超过3:1。有些学校受实验室条件的限制,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这一要求。在实验室设施比较完善的情况下,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掌握现阶段地方饮食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后,可参考教学大纲对实训教学计划进行修订。比如,相应增加面点制作技术的教学内容及课时总量为356课时,实习课程为250课时。由此便能确保所有学生的实训时间。此外,由于烹饪专业实训课要求连贯,因此建议实训教学课程3节连上,这样有助于整合教学内容,同时能很好地将实训课程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确保教学效果满足预期要求。

2.3 班级分组 为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可考虑分组教学,把40人以上的班级分为两组开展中餐烹调技术教学和面点制作技术,同时配备足够的师资力量,每周由两位教师轮换负责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学生人数少,在实习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就能比较到位,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4 组织教学,与生产经营结合 烹饪技能的训练所需要的真实原材料,如各种动、植食物等,具有易损、易变质、价位高的特点,进而构成比较高的训练成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些原料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变成食用品。因此,可以把实习训练与生产建立联系,进行对接与藕合,延伸产业链。通过生产、销售、生产的方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双赢,进而增加了学生的实习训练机会、提高了熟练程度。

教学、实习、生产、经营一体化模式

3 模式的成效

3.1 教学质量方面 通过教学、实习、生产、经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是烹饪专业适应市场化需求做出的调整,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满足社会需要,同时给予学生职业操守方面的教育和培训。采用该教学模式开展烹饪课教学,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①学生动手能力强,技能熟练,深受单位好评。目前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为100%。②学生综合能力强。通过革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经营管理和成本核算的能力,拥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学生的沟通、交流、团队意识强,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

3.2 教师业务水平方面 对产学进行一体化研究,通过整合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的技能水平。在新的产学教学模式中,突出教师在教学、指导、组织、管理中的职能,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学校内部形成教学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3.3 社会影响方面 通过开展便民服务工程,为市民制作各种丰盛的点心,丰富了业余生活,培养了自身技能。通过活动让学生有了技能的展示和自我推荐的机会,而且深受好评。借助举办技能节,邀请全市各大宾馆的领导参观指导,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使得学生的技能更加符合用工单位的需要。

3.4 经济效益方面 在烹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实践实习都要用到原材料,对于学校来讲,这是一笔非常大的教学开支,通过改革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将教学、实习、生产、经营进行资源整合,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实践实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解决了烹饪教学和实习的费用问题。通过产学结合的方式可以完全保证教学、实践实习的开支,甚至出现盈余现象,利用盈余为学校添置一些教学设备,不断完善实验室的教学条件。

3.5 实验室功能方面 通过变革教学方式,实验室的功能得到充分的挖掘,社会服务功能、教学功能、生产示范的功能、创收功能都得到展示,使得实验室的使用率超过90%。通过对教学训练任务进行市场化经营,一方面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给学生创造一个和企业充分结合的环境,提高了学生的质量,增强了学生的效益观念和集体协作意识,并且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也得到提升。

通过产学结合,进行教学、实习、生产、经营一体化式教学,是我们近几年来对烹饪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改革,促进了烹饪教学成果的商业化,在市场实践中取得成效,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许,但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尚在探索之中,存在不足,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为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培育更多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武杰.烹饪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尝试[J].中等职业教育,2003(02).

烹饪培训范文5

关键词:技工院校、烹饪、实训室、建设

烹饪专业实训室是烹饪专业开展实训教学的场所,是完成实训教学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烹饪实训室的建设是烹饪专业顺利完成实训教学环节的必备条件。我国设有烹饪的院校大多都投入了大量资金来建设校内实训室,并通过和当地酒店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在培养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实训室的建设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需进一步完善与规范。

一、烹饪专业实训室现状

目前我国技工院校烹饪专业实训室建设均存在着问题,首先是在实训室的建设上投入不足,管理不善,功能不全,维护保养不到位

(一)烹饪实训室建设投入不足

烹饪行业发展突飞猛进,新的饭店类型和管理模式不断出现,这要求学校的实训设备用品需要不断进行更新换代,以适应行业用人需求。实训室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投资,但很多院校由于不了解酒店行业发展的特点,对后续投入不予重视,导致实训室实训内容与酒店实际严重脱节,学生到酒店厨房工作后无法迅速适应环境。

(二)烹饪实训室管理不规范,功能不健全

实训室是开展烹饪实践教学的场所,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但在实际使用中,实训室还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实训室管理制度,影响了实训室的正常运转。烹饪实训室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很多院校建设的校内实训室只是模仿酒店后厨的一个局部功能,或者几个实验室单独设立,整体配套性差,很难满足实践教学仿真的需要。

(三)烹饪实训室的维护保养不到位

烹饪实训室的设施、设备多为专业化的电器化设备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一些院校虽投入巨资建设了实训室,但却缺乏懂维护保养和维修的专业人才,导致许多设备出现故障后,无法及时修复,直至闲置报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二、加强烹饪专业实训室建设的重要性

(一)实训室是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任务。实训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也是实现技工院校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目标的必备条件。

(二)实训室是服务社会的基础

技工学校利用自身的设备、师资和技术优势,直接为社会解决迫切的再就业群体的培训问题,以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技工学校的需求。

三、烹饪专业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措施

(一)加大实训室建设的投入力度

对原有的校内实训室进行改造,实现与酒店行业发展同步,建设真正能够满足学生实训教学的校内实训室,实现教学设施一流化,教学过程现场化。现在很多院校开始建设承担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对外经营四大功能的实训基地。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是实训室建设的新突破,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校内实训与酒店实际脱钩的现状,更好地达到实践教学目标。

(二)提高校内实训室的利用率

时间是影响实训室利用率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实训室最大可用时间等于学年总开放时间减去实训室准备和设备维护时间,而其中关键因素是实训室的学年总开放时间。因此全面开放校内实训室则是提高实训室利用率的最有效途径。

(三)加强实训室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室师资队伍与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实训室能否发挥其教学效用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建设一支科学合理、经验丰富、高素质的实训师资与管理人员队伍。培养一体化教师担任专业实验课教学与管理,结合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实训室设备的利用效果。

技工院校烹饪专业应主动寻求与一些管理手段先进、经营状况良好、热衷于烹饪教育的酒店合作,与之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以确保校外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脱节,培养的学生能迅速适应岗位需求。

烹饪培训范文6

关键词:烹饪教学;特殊性;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218-02

一、烹饪教学的特殊性

随着人们饮食观念的更新,烹饪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对烹饪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烹饪学科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烹饪教育需要坚持实践第一。这是由烹饪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它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必须紧密相连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为对于烹饪的教学,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烹饪的基础知识以外,还需要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不断地指导他们进行练习,增强其熟练程度。

第二,烹饪教学形式具有多样性。烹饪教学经历过三种形式,即以师带徒、短期培训、学术教育。现在这三种形式并存着,对于学术教育又包括等级教育,可分为高等和中等两种级别。由于学术教育起步晚,又因为烹饪教学需要的设施和程度都是非同一般的,这就导致了烹饪教育的方式复杂而多样。例如示范讲授法、实验室实习、名师表演法等各种形式。

第三,烹饪教学原则具有多元性。烹饪教学除了遵循一般学科的教学原则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则需要遵守,例如必须要做到在继承中国烹饪精华的同时,还要懂得发扬创新的精神;做到在精心讲解的同时,注意与练习做到经常性的结合;当然还应该注意将知识的统一性和技艺的地方性相结合;更重要的是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懂得教育学生。

第四,烹饪教学条件具有制约性。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又存在着差异,这就决定了烹饪技术也是不一样的;另外,由于天气存在经常性的变化,所以教学的时候需要在最佳的季节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对于烹饪教学来讲,它的难度不亚于我们其他学科的学习。因为它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教学前做好调研和准备工作。只有把功课做足了,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胸有成竹,才能够做出美味的大餐。

二、烹饪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一,学校应该改善烹饪教学的条件,为其提供应有的教学设施,并定期地对实践教学的设备进行升级更换;另外,学校还应该优化烹饪课程的设置,将实践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突出其重要性。第二,作为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因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必须具有很高深的专业技能,正所谓名师出高徒。除了重视教师烹饪学历之外,还要注重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这可以通过学校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来实现,当然教师也可以申请挂职,亲临一些酒店厨房,随时了解烹饪市场;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丰富教学方式,如果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采取对学生进行评分的机制,意思是说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菜品的制作之后,教师按照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点评,这样不仅给了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在提高其实践能力的基础之上,让学生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知道如何去改进。第三,学校还要注重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去校外实习的基地和机会,与此同时,通过这种合作,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听取烹饪大师讲座的机会,也可以让其进行厨艺的表演,这种方式强化了烹饪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将实习教学环节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并缩短了学生上岗的适应期,应该说是一个校企双赢的结果。

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当然需要教师的努力。第一,要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列为重要任务,因为一切的创新都是从想象开始的。作为烹饪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这是为了引导学生对这些表象进行比较和点评,这样有利于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第二,教师要巧妙地设计问题的情境。因为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当学生进入思考的状态时,自然会产生创新的思维。所以在烹饪教学中,教师要懂得怎么样去设置问题,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想尽各种办法激起学生的疑问,同时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引发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在进行知识比较时设置问题,也可以在学生阅读时设置问题,还可以在新课开始的时候就设置问题,等等,这些设置问题的方法就是为了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活跃起来。第三,教师要懂得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能够进行打击,当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切实际时,教师需要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其更加的和实际相切合。

最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管对于哪种学科的教学,都要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只是重视技能和知识的教育,还要包括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和心理等各个方面。对于人来说,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支撑点,例如思维、心胸、心态、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所以说对于烹饪的教学,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当作追求的重要目标。第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授讲的时候,要时刻强调和突出以人为本,告诫学生食物是给人食用的,稍有不当就会对别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伤害,同时自己也会受到制裁。要教会学生对于烹饪材料的科学保管,要让学生懂得要禁止使用已经变质的食物和原料,还要让学生懂得各种原料和食材的搭配,防止搭配错误导致他人食用时产生不良反应。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导的时候,一定不要使用不合格或者是已经变质腐烂的食材,以要求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第二,烹饪是公认的一门艺术,处处渗透着美,表现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生活美。正是由于这几种美的存在,当客人在食用食品时,其实是在享受美的一个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崇高的审美理想以及正确的审美情趣,并不断地完善,让学生能够在这种影响下自觉地参加审美活动,并不断地塑造和完善自我,逐步地让学生有审美知识和修养的培养趋势和习惯。教师可以不断地让学生和大自然进行接触,欣赏它的美丽,让学生能够使自己陶醉于大自然的美中,有利于使学生在今后的烹饪事业中懂得去创造美。第三,教师要呼吁学生懂得环保,强化他们对此的意识,不断地灌输他们要懂得绿色烹饪;保护野生的动物,进行文明烹饪,坚决地反对杀戮。

综上所述,烹饪教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除了要遵循各个学科都要遵循的原则之外,还要遵循其特有的规则。不管烹饪学科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性,都要使学生能够进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磊.关于烹饪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创新思考[J].企业导报,2011,(8):223-223.

[2]李军,蒲春芳.烹饪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J].神州,2012,(082):94-94.

[3]龚一旭.浅谈烹饪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等职业教育,2004,(6):30-30.

上一篇童话故事剧本

下一篇八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