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范文1

一、倾听,提高学习实效

小学生的生活实践不如成年人丰富,涉世不深,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许多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学生通过认真倾听教师的述说,可以丰富自己的积累;通过倾听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补充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内涵,扩大见识面。例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战争风云下的苦难》时,学生不知道2003年伊拉克战争让多少人失去亲人,让多少人失去健康,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听老师讲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听同学介绍相关的战争资料,边看视频边听解说,就能够提高自己的生活经验积累,才能产生对战争的自我看法:战争,让儿童失去受教育的机会;战争,让家园饱受战火的摧残;战争,给人们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整理资料”相关练习。引导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对繁荣昌盛的美好未来充满向往。

二、表述,提高课堂内涵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把知道的事情说出来,可以训练自己的表情达意能力,还能间接丰富别人的认识。在《品德与社会》学习时,根据课文主题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能有效提高课堂内涵,让更多同学知道自己的见解。例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男生和女生》时,分别让男女生说说自己在吃、穿、玩、学习等方面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让彼此更多地相互了解,也让大家明白: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男女生无论是外在的表现,还是内在的性格,既有差异,又有很多的共同点。再让学生说说彼此之间交往的点点滴滴,表扬同学的优点,用含蓄的语言指出同学的不足,以此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朗读,提高文本理解

朗读是理解后表达的有效途径,只有对事物的真正理解,才能用不同的语音语调,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和态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也要注重学生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朗读增进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只有一个地球》时,让学生知道地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空间、资源和环境,人类对地球的依赖是不可改变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球。在理解地球的慷慨与脆弱之后,让学生朗读这一课的《我们唯一的家园》,就能有良好的效果。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人类还无法创造出一个像地球一样的生存空间,从而教育学生要保护好地球。甚至可以让学生把语文书拿出来,翻开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用朗读增加对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教育,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式。

四、写作,提高思想表达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实践中,有些问题如果让学生用文字表达,更能准确地表达他们的思想和观点。例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只有一个地球》时,学生充分理解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后,通过交流提高了认识,通过朗读增进了理解,再让学生写《我的感想》,基本上没有什么写作的难度。学生纷纷在作文中表达他们对地球的热爱、保护之情,如“保护地球,保护家园,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地球,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感谢你为我们慷慨地提供一切丰富的物产资源,我们会珍惜所有的资源,保护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让你同人类世代永存”。又如,教学同册第四单元《临别感言》时,结合学生即将毕业的现状,给学生构建一个表达自己心里话的平台,让他们在平台上表扬身边帮助过自己的同学,或请班上文笔好的同学写出自己为同学、为老师留的赠言,再让同学学着互相写临别赠言。

五、活动,提高自我认识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实践是认识社会的渠道,实践是经验的来源。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例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日益富强的祖国》时,事先让学生到菜市场调查,然后再让学生在课堂交流自己调查所得。不难总结出: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从旧社会的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学生也很容易理解“现在我们用占全世界不到10%的耕地,解决了占全世界约21%人口的吃饭问题”,让学生更加懂得社会和谐的重要,只有安定的社会环境,祖国才能繁荣昌盛。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范文2

作者:张国军

单位:金平县勐桥乡中心小学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六年级学生提高成绩、能力及素养的关键所在,老师必须要全面重视起来。但从目前我校六年级的作文教学状况来看,多数学生对于写作文的态度并不积极,他们往往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头疼,经常觉得没什么好说的,没什么好写的,所以没有办法开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既不在于农村生活的单调,也不在于学生经历的贫乏。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学生缺乏组成材料。因此,我认为在六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如何积累素材。只有勤于积累才能够打开作文大门,才能使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人通过几年来对《农村小学生如何积累作文素材》方面的文章阅读探讨和课堂作文教学经验积累发现:教师应该极力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积累作文素材。

一、课文素材积累。

语文课本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最容易接触到的积累途径,如果能合理的掌握与运用课文中的素材,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此种积累素材的方式不需要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只需要合理利用课内时间即可。但对于农村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往往没有这样的意识,所以需要老师在课堂中积极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每篇课文时,都去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素材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提高自己作文的魅力值。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是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同心和好奇心的抒情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个“语言表达”环节,让学生从“山中众多朋友”中选择一位朋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样学生便能够明确此篇课文素材积累所适合的位置。此外,课文里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及优美的句子可以帮助学生在课文中进行绘画。,以便于学生逐渐学会整理素材、有序积累素材。

二、生活素材积累。

对于六年级的写作范围而言,一般都与学生所处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因而学生的素材积累必然离不开生活这一途径。对于大部分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都不具备善于发现的眼睛,对身边事物关注的较少,导致对于生活中的事物描写的不够真实与生动。其实,写作就是起源于生活,每个人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同的人与事,如果能够留心观察与总结,那么写作素材的积累速度会非常快。对此,在实际的六年级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的职责就是让学生体验发现的乐趣,引导他们逐渐养成留心观察生活中人与事的习惯,让学生乐于从生活中探究写作思路与灵感。比如学习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习作二》时,老师可以布置《家乡的味道》的作文,此题目一出,较多的学生会联想到家乡的美食,会着重观察生活中此方面的内容,但很难打开作文思维之门,因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味道”并 不是要局限于美食,也可以对家乡的风俗习惯、文化、自然风景等进行描述哦!这样的提示能让学生逐渐扩展对生活的关注范围,既能够写好此篇作文,又能够养成善于观察、分析与感悟生活的习惯,这便是学生逐渐养成素材积累习惯的重要体现。

三、课外阅读中素材的积累。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章读多了自然会有写作的欲望。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识,而且可以帮助他们积累词汇,丰富他们的表达方式,从而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例如,在六年级学习了《最后一头战象》一文后,老师可以帮组学生找到沈石溪的作品《狼王梦》、《第七条猎狗》等小说补充阅读。学生阅读过后,在与同学的交流时往往会很自然地谈到里面的内容,有时还会出口成章,甚至达到妙语生花的境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笔记素材积累

常言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仅靠读、靠背还不够,要积累更多的素材,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把搜集到的素材分门别类地记下来。发现精彩片段或名言警句,及时摘抄或根据爱好制作一张便笺,这样积累的材料就会越来越多,便笺卡就会变成一个材料仓库。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看到的自然美景与奇异物品,或是一时的灵感,都要即时地把它记下来。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这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好方法。日记,日记,就要天天记。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集腋成裘了。写日记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素材,还能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表达方式,甚至触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灵感。

显而易见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思想、心智、思维等还不够成熟,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积极的从课文、生活、课外阅读、笔记等几方面着手,教会学生如何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感受写作及积累素材的乐趣,为学生将来顺利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当然有了素材,我们还得勤于思考、敢于想象,这样过去那种一提起笔就昏昏然的“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局面,就一定能得到彻底的改善,写起作文来也就自然会文思泉涌,笔下生辉了。

字数:2062字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范文3

一、紧密联系生活,进行实效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应当以社会为背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强调拓展课堂教学的内涵,课堂的组织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教师应有意识地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不断体验、领悟道德准则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社会生活能力。

在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中,有这样一个主题: “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在这个主题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采取丰富多彩的方式实施教学。

①故事会。首先,教师讲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封建迷信害人的故事导入课文,然后让学生讲在生活中收集的相关故事和事例,以故事会的方式进入学习主题: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②科学小实验,揭秘迷信的小把戏。

教师演示“神符显字”小实验。

拿一张白纸,在火上一烤,纸上出现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几个字。教师揭示“神符显字”谜底:先用氢氧化钾溶液在纸上写字(因为这种溶液是无色的,所以字迹看不出来),再用火一烤,字变黑了。

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用科学知识揭示生活中的“封建迷信现象”。(可以放在课后进行,教师在课堂上对小实验做提示。)

小实验一:“银针浮水”。

小实验二:”鬼火追人”。

③课堂小结。

分小组总结,然后交流,各个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总结:生活中的“迷信”说法,都是可以用科学知识解释的,所以,我们要:“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④探究性学习。

教师提出问题:“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教师给出建议:在生活中可以宣传科学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画、标语、作文)进行科普宣传;用科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封建迷信”活动作斗争。

二、运用生活资源,落实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也指出:“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和价值。”因此,我们要从儿童生活普遍存在的问题中挖掘生动鲜活的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二单元有一个主题“人类渴望和平”,在这一个主题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导入生活资源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书本上的插图、杂志上的图画等图片型材料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课堂上的“理”更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前准备中,老师可以收集由于战争而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历史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人们对和平的渴望。生活资源是极其丰富的,除了图片资源,我们还可以利用电视、电影、录像、录音等音像资料,可以使教学更生动、更直观,既有利于增加教学的信息流量,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11年3月份,利比亚局势动乱,引发了战争,正好在这个时间我们进行“人类渴望和平”这一主题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有意识引导学生通过电视、广播,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切切实实认识到“人类渴望和平”。品德课堂只有引入现实生活的源头活水,才能引发学生思考、探索,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激活生活体验,让课堂“活”起来。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范文4

一、创设环境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眼里,写作课是“恐怖”的,他们无从下笔,担心写得不好会受到批评。作为英语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建设良好积极的班级文化,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写作课上不再畏惧,而是放松情绪勇敢面对,把写作当成一件趣事来做,最好能把写作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例如课前与学生闲聊,教师可夸赞学生的衣服漂亮,“Your dress is so beautiful today”,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回答“Thank you”.然后加以引导:“How do you think my clothes today?”.学生会有各种不同的回答。教师可鼓励其他同学进行类似的简短对话。一方面是让学生敢说,另一方面是有话可说。人人都会说话,所以在写作时,不妨先联想对话类的作文写作。另外,每隔一段时间,在班级内部举办一些与写作有关的小型活动,或设置有奖品。建设好这样一个大环境,再进行细节处理则能取得更好效果。

二、资源利用

现代小学英语教材多配有教学光盘,而且多媒体方式也较为流行,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这些材料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案例一:在6A Project 2《Reuse and recycle》中,会学到些新词汇,如“poster”、“with your...”等。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以组图或漫画的形式讲述一段小故事。

老师:Who is going to draw the pictures? 学生:I can!老师:Who is going to cut the papers?

此时,图中给出一副简单的场景图,指出具体的海报制作说明。然后可令学生自己发挥想象,编出符合主题的故事,并制作出主题明确的海报。

案例二: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Fun time板块中,教材中配有很多插图,也有很多对话。

A: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B:I have some noodles. A:What about lunch and dinner? B:For lunch and dinner, I have a lot of rice, some meat and some vegetables.

教师可让学生模仿这些对话,以第一人称叙述,或描绘自己将来想做的职业。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学生很愿意去做,自然会有很多内容要写。

三、联系生活

小学生的兴趣通常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他们喜欢的事物,第二是实际生活。不管是写作,还是教学,如果严重脱离实际,对教学效果甚至对学生成长都会有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选材时务必要与生活相联系。如找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围绕某一部动画片讨论,或让他们分享一些生活小事。此时把写作细节加入,如何使自己的故事更吸引人,如何才能求新求异,如何使文章显得有文采。以6A第三单元中Think and write《My holiday》板块为例,假期会经历很多事情,有些学生觉得每天都是重复的,没什么可写;有学生觉得事情太多而写不完。教师应教会他们选择一两件事,从不同角度分析。在平时练习中,因为小学生的活动范围大都在学校和家庭之间,选材要尽量以这两方面为主,以免不切实际。

四、多加鼓励

教师在写作课堂评价时,应秉着循序渐进的态度,对学生要求不能太过严格。对于优秀生和精彩文章要表扬鼓励,但当学生犯错,或者出彩点较少时,更应予以引导和鼓励。在某次写作中,有学生写交通方式时,误将“on foot”写成“by foot”,虽然是明显的错误,但教师需耐心指出,并找出文章其他出彩的地方,让学生有成功感。否则,学生极易因此而害怕犯错,进而害怕英语写作。在课堂上,可当众朗读一些比较优秀的文章。或办一个英语作文园地,将学生的作文收录其中。也可以把全体同学的精彩作文订成作文集,在内部传阅,形成良性竞争,激发学生斗志。这样,不少人都会在课下加强积累,并勤加练习。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通过有效途径进行挖掘。

五、丰富批改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范文5

关键字: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有效性策略;转变家长教育理念;方法指导;优化作业布置;多渠道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233-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并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量累计不少于145万字”。由此可见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求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我们该如何达成这项教学目标呢?陪着孩子们从一年级成长到六年级,经过六年的探究,我对培养我们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逐步整理出了一套还较粗浅但比较有效的策略。

一、从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出发,让新课标的阅读目标走进家长

农村家长的学历普遍较低,绝大多数是初中学历,还有的家长不识字,不会说普通话。这些家长的教育理念相对比较落后,特别在意孩子的考试成绩,且觉得孩子只要学会语文课本里的内容就可以了,且认为孩子看语文书之外的书就是学习不专心的表现。在教完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童年”为专题的课文后,我布置学生也写一写自己的童年往事。其中就有两个学生写自己放学后在家门口看“闲书”被下班回家的妈妈调查,发现不是语文书而被骂的事情,其中一个还为了避嫌包上书皮的。前段时间,我家访时有个家长也向我告状,说自己的孩子经常看“闲书”。其实这些孩子看的书都是从教室读书角或学校图书室借的,都是适宜他们年龄段看的书。我就笑着对她说,如果她孩子没经常看这些书,孩子的语文就不会总考优,作文也不会经常获奖了。于是,我对该家长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引导,告诉她应该鼓励孩子多看有益的课外书而不是制止。当然,这些例子不是个别现象,还有许多农村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认识存在误区。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落实课外阅读目标,就要先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不过,这个问题是最容易解决的。教师可以利用召开家长会的机会,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引导,若能出示《语文课程标准》,把低、中、高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要求让家长明确将更有效。学校还可以通过发放宣传单的形式,与家长分享新的教育理念。不过,后面这一方法对于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差的家长来说就没有效果了。

二、从低段的听故事开始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的培养越早开始越好。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从听故事开始。每天抽3~5分钟时间读一个动听的童话故事给学生听,让他们从听故事中获得快乐,为自发阅读打下基础。两个星期后,孩子们已经迷恋上这些动听的故事了,此时非常盼望能再听下去。这时老师可以指导个别基础好的学生来读给大家听,并鼓励孩子们自己去阅读带拼音的读本。但是,此时老师一定要为孩子们准备好多本拼音读物供选择,不然刚刚发芽的阅读兴趣将会枯死。

三、教师自己要热爱阅读,做好榜样

当代著名教育家启功先生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其个人的行为习惯也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范。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经常与学生分享他的阅读篇目,给学生讲阅读中看到的感人故事或把自己的读后体会读给学生听,读好文章给学生听,那么他就会给学生留下“老师喜欢读书”的印象。而小学生具有崇拜老师,模仿老师行为习惯的心理特性,因而“老师喜欢读书”这个印象会指引着学生去模仿老师,多看课外书,他们还会争取与老师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这种耳濡目染的熏陶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最佳方药,学生习得后,阅读行为的保持具有稳定性与持续性。

四、阅读兴趣的培养离不开阅读方法的指导

有效的阅读离不开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上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让学生明白要有目的地去读。如,文章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请把它们抄到摘记本里;哪些句子写得美,也把它们抄到摘记本里;什么地方最感人或读后想说什么,写下来或与同学交流交流等。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除了引导学生多读书外,还要“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而结合适当阅读方法的课外阅读,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课外阅读变得有意义,兴趣自然而生。

五、多举办读书交流活动

语文老师可以自己组织学生举办一些读书交流活动,如讲名人故事比赛,读书心得交流会等;还可以结合中队课以及学校少先队活动举办一些阅读活动,如举办一次“我读书,我快乐”的主题中队活动等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鼓励学生多渠道的阅读

农村学生家里的藏书少,也不会经常去买书。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渠道获取图书。向邻居或亲戚借,向学校图书室借,这些都是不错的图书获得渠道。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适合相应年龄段阅读的书目,让有条件的学生一人买其中一本。有些家长没空带孩子去买的,我就回家后淘宝上给学生买,方便又便宜。大家买回来的书通过班级图书角相互借阅着看,书本更新快,阅读兴趣也随之增长。上学期,我又发现了一个让学生阅读情绪高涨的妙招——向大型综合图书馆借书阅读。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距离我们学校大约20公里,学生可以乘坐公交到达,办理借书证后一人每次可以免费借阅5本。第一次,我让他们由家长带领去,后来他们就自己几人约好一起去了,因为已是六年级学生,家长也较放心。有点孩子还让家长也办了借书证,为给自己一次能借10本。从此,我就不担心孩子们没书可以读了。当然,老师要对他们所借书籍的类型进行适当的指导。

七、鼓励学生多媒介的阅读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范文6

地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漳州地域拥有丰厚的人文地域资源,把漳州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提升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再认识以及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教师可尝试将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俗文化等融合到语文教学各个教学内容,为小学语文课程注入地域文化之水,使之更具有语文魅力。

[关键词]

地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辑收入了许多地域文化作品,如《赵州桥》《记金华的双龙洞》《索溪峪的“野”》《各具特色的民居》《藏戏》等。品读这些课文可以深深地感悟独特的地方文化、异域民族风情。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到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在此,笔者以漳州地域文化为教学实例,将漳州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民俗文化等融入到语文不同教学内容之中,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亲近自然景观,在阅读与写作中进行文化洗礼

漳州拥有福建第一大平原,境内的九龙江是省第二大河,有天下第一奇石美誉的东山风动石,拥有多处森林公园、地质公园,还有明代旅游家徐霞客漂游的九龙江北溪等众多自然景观。为此,在长达6年的地域文学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完诸如《黄山奇石》《爬天都峰》《记金华的双龙洞》等描绘自然山水的课文,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利用双休日和家长们一起走进家乡的青山绿水或名胜古迹,游览“云岩洞”,观赏“风动石”,感受亚热带地区的原始森林风光,寻访土楼的云水谣古镇等。教师建议有条件的孩子可以去领略平和的灵通岩(即灵通山)风光。学生将自己亲手拍的照片精心制作成旅游图片,配上抒发胸臆的寄语给同学或朋友分享。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出示新学的词语或描绘山水的语句,让学生巧妙地串联起来进行表情达意。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际出发着手训练。比如,灵通岩景色可以用“游览、屏障、攀登、波澜壮阔、连绵不断、危峰兀立”等词语描绘,根据学生游览景点多少都能说上几句话。利用家乡自然景观对语文阅读、写作教学资源开发,使学生对家乡的秀美景观产生由衷的赞美,这种美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是普通课堂教学所难以企及的。

二、挖掘人文资源,在综合实践中感悟人文情怀

丰富的人文资源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取之不尽的宝藏。漳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又将成为新兴发展的热土。教师需要让漳州地域文化资源成为学生在学习课文教材所获得的知识运用的“基地”,不仅是对课文知识进一步地理解和巩固,也要加深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同样,对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和家长、同学一道深入人文漳州。

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漳州历史文化遗迹,开展“漳州文化历史展览”“漳州腾飞史”等融合历史人文的主题实践活动。教师可辅助学生制定课外活动实践计划,帮忙联系地区历史文化博物馆,让学生分组合作,带上相机、笔记本等工具,对历史文化古迹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例如,在云洞岩,摘抄或者拍摄人文题刻;在东山铜陵关帝庙,向当地历史文化博物馆了解当地建筑艺术、石刻石雕、贝雕等,记录建筑艺术、雕刻的历史发展史;拜访芗城区千年古刹南山寺,感受佛学宗教文化道义;走访漳州沿海或山区现存的圆形土楼,了解客家先民的古老的建筑艺术与客家中原文化智慧等。在条件许可下,教师甚至可以组织学生“探寻中国女排世界冠军”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一同走进被女排姑娘们称为“自己的娘家”――中国女排漳州体育基地,在那里驻足留步,了解中国女排姑娘们及其工作人员在艰苦条件下孕育出荣获世界“五连冠”的辉煌历史。在师生探寻走访之后,教师辅助学生完成“探寻中国女排世界冠军”调查报告,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女排精神”小报设计,个人需独立完成“感悟女排拼搏”写作练笔。教师对学生的参与态度、走访的积极性、调查结果等进行合理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要公开表扬,并可以把优秀的小报设计、写作小练笔推荐到本地报刊发表。

三、感悟民俗文化,在阅读拓展中传承家乡文明

地域文化因其丰厚的人文性越来越深受学生的喜爱,用以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为此,教师可以将漳州地域民俗文化资源引入教学视野,开设“探寻漳州民俗文化”的课外兴趣小组。

例如,六年级下册民族民俗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引进漳州的“芗剧”与“潮剧”,还可以介绍漳州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习俗,如猜灯谜、闽南博饼、咏月思乡诗词文化等,从不同层面引领学生体悟漳州民俗的文化底蕴。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除了介绍漳州地域性的节日习俗以丰富其阅读经验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地域文化阅读教学方面的迁移训练,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教师可以从一些地方志里查找漳州地域民俗文章让学生阅读,诸如漳州布袋戏、水仙花及其雕刻的文字介绍,长泰明姜制作程序的介绍等;可以从漳州地区的报刊杂志挑选介绍地方民风民俗、地理环境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如《漳州皮影戏》《余音》《旧漳州的民俗文化》《海洋“神树”》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字材料,既能吸引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又能达到对说明文知识点的训练,同时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

此外,为了更加丰富学生对漳州民俗文化的了解,师生一起在课余时间完成调查走访“漳州民俗文化”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分组,采用参观、调查、访问、制作等各种方式去调查,了解家乡独特的节俗、礼俗。为了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漳州“六大名果”、“漳州三宝”、漳州土楼群、漳浦的赵家堡、东山岛、天柱山等漳州特产及名胜古迹、风俗民情,使学生从最熟悉的地域文化环境中获得具体感受。在平时的教学检测中,可以从漳州民俗文化角度命题,通过练习、试题来检测学生对地域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于民俗文化知多少的语文课外延伸活动,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兴趣小组,以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活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源于身边的民俗,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由衷喜爱之情。这样既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漳州地域文化的兴趣,使民间传统文化得以弘扬和继承,又促进了学生社会体验和自主活动能力的l展。

总之,地域文化资源融入语文课程学习的各个领域需要教师们长期不懈地探索,对其开发之路也是任重而道远。教师只有将语文课程各项教学活动置于地域文化这丰沃的土壤中,自觉地保护与传承,不断进行挖掘、利用与整合,才能使语文课程资源开发道路越来越宽敞。

[参 考 文 献]

[1]罗克宏.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新课程(中学版),2009(4).

上一篇狼和小羊

下一篇家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