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革命先烈的名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革命先烈的名言范文1
11月3日,我观看了《红岩魂》博览会,感受很深,在千千万万的党员身上都散发着一种令人振奋的力量,这又是一种透过人格的魅力,这就是所谓的——红岩魂精神吧!
岁月悠悠,自然的微笑中,早已融化了当年的阴霾与战火的硝烟;但时光流逝,带不走先烈的英名,是先烈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换来了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我深深地知道:从‘昨天’走到‘今天’是痛苦的、艰辛的,可它蕴涵了烈士的“爱国、团结、奋斗、奉献”的红岩精神。二十一世纪是伟大的世纪,旧的死亡,新的生长:屠杀、掠夺、战争、贫困一切人类的困难在‘昨天’都创作了最高记录。
老虎凳、狼牙棒、皮鞭、、、、、、看到这些刑具沾着血的陈列在展览会上,我的耳边丝丝冰冷起来了,我的眼前似看到了战士们正受非人地虐待,我压抑着心中的怒火,眼眶渐渐湿润了,一想到小萝卜头、、江姐他们,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这似乎是一种内心的发泄,我捏紧了拳头,咬牙切齿地仇视着硝烟、战火,手心不知不觉地冒出了热气,不经在心里问到:“这是为什么世界要有战争呀?为什么?”心灵在此刻间变的冰凉冰凉的,阳光在此刻是多余的,心中刺痛起来,似乎有一颗颗钉子钉在了我的心里。
我悄悄地走过每一个板块,轻轻注视着图片中战士的每一个眼神,从他们的双眸中透露出了怨嗔和无奈,不过又似乎在传递着我们一种死的宁静,全场静悄悄的,似乎都能听见人们叹息声,每个人的心里都是低沉沉的,从他们微微颤抖的叹息中感受到一种愤怒,这不是消极,也不是悲观,而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可这种民族的耻辱终究没能被时间净化!伟大革命先烈列宁有一句名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可岁月漫漫,人生百态,又有多少人记住‘昨天’的耻辱?虽然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但回首过去,心中不经黯然失泪,身上也不经打了冷战,难道这耻辱说放下就能放下吗?先烈们的心血换来的二十一世纪说换来就换的吗?我们应沉思:这是用多少无辜人民的生命换来的,是由多少战士的鲜血换来的。青山处处埋忠骨,纵观中国,我们只有不断努力上进,才能屹立在世界的高峰,而这一切又是在不忘国耻的基础上建造的。愿我们都能品尝到这种岁月的酸辛和苦涩,生命的痛苦和煎熬。
龙光章在追悼难友们的会上送到的挽联: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提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过去是一本让人痛心,让人晦涩的书,可读起来仍让人精神振发;过去,是革命先烈谱成的一册生命乐章,静静聆听着,唤醒了我们那沉睡的心灵;过去,岁月的痕迹,历史的积淀,终究会在‘今天’‘明天’闪烁一千年,一万年!让我们的灵魂站在历史的高处,让我们的心灵去面对着过去的世俗,让我们记住‘昨天’,珍惜‘今天’,憧憬‘明天’!
革命先烈的名言范文2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以学校全面工作意见为指导,以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为基本途径,切实加强和改进少先队各项基础建设。
实实在在开展各项少先队活动,不断提高队员素质,实现队员“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二、工作要点
1.加强中队辅导员培训,建立强有力的中队辅导员队伍。
2.健全少先队组织,培训队干
①调整大队委,组织队干培训。
②成立各种学生监督自管组织、宣传队、广播站,组织培训。
③坚持队干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④抓好新队员队前教育、入队工作。
⑤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
3.做好常规活动,平常中创新
①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作好“国旗下的讲话”。
②每周二、四红领巾广播站播音,进行主题宣传。
③每月各中队出版一期主题黑板报,检查评优。
④每月末进行一次少先队员仪容仪表及个人卫生检查。
⑤举行一次文明礼仪常识抽测,评选文明礼仪之星。
⑥举办一次优秀手抄报评展、一次名言诵读主题征文、一次中队品德故事会。
4.办好重大、特色活动
① 建设“书香校园”
② 庆祝六一活动
③ 科技艺术节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
1.调整大队委,组织队干培训。
2.成立各种学生监督自管组织、宣传队、广播站,组织培训。
3.文明礼仪教育:
①成立文明礼仪监督岗,组织干部培训
②《文明礼仪常规》专题教育
③启动队员文明礼仪检查评比
④文明礼仪讲座:《小学生家庭礼仪》
4.启动道德名言诵读
5.红领巾广播站开始播音
6. 书香校园”建设:出台建设方案,启动建设工程
7.队干(旗手)培训——怎样升好国旗(问卷测试)
8.出版第一期黑板报
三月份
1.文明礼仪教育
①文明礼仪讲座:《小学生学校礼仪》
②文明礼仪教育图片展
③中队学习礼仪常识,大队测试
④礼仪小话剧表演
⑤队员仪表卫生检查评比
2.“三·五”纪念日活动
① 雷锋生平事迹展
② 聆听雷锋故事,诵读雷锋日记
③ 红领巾爱心基金爱心捐助
④ 红领巾服务社区活动(清扫街道)
3.“三·八”感恩教育
①少先队感恩倡议
②“我为妈妈洗次脸(脚)”主题体验活动
③“写给妈妈的一封信”感恩书信征集活动(要求有妈妈的阅后评语)
4.“3.12”植树节植绿护绿活动
5.风筝会
6.新眼保健操比赛
7.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安全教育周
8.“书香校园”建设:中队读书故事会
9.中队出版第二期黑板报
四月份
1.文明礼仪教育:队员仪表卫生检查评比
2.“学习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主题教育(结合清明节)
3.“诵道德名言,做文明少年”优秀征文、展示
4.“4.22地球日”活动:废旧物小制作
5.趣味阳光体育运动
6.优秀风筝会征文展
7.“书香校园”建设:
①经典诗文朗诵会
②百科知识赛(一)
8.中队出版第三期黑板报
五月份
1.文明礼仪教育:
①评选文明礼仪之星
②队员仪表卫生检查评比
2.“5.12”纪念日活动:
①图片展
②逃生演练
③纪念征文
革命先烈的名言范文3
1.感情投入,拉近距离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初次接触的班级和学生,有利于迅速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得到和学生的好感和认可。
2.开门见山法。就是直接点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重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3.直观教具法。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使用多媒体及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
4.引入法。引用与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事物有关的名言、诗句、谚语等作为导语,既有利于学生积累材料,又可以提高语言品味。
5.类比法。我在教学《旅鼠之谜》时这样导入:同学们,在神秘的自然里有许多让我们震惊的事,还记得斑羚飞渡吗?那悲壮的一幕曾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然而我们却无从知道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自救行为,留给我们的是一个难解的谜。在自然界里,这样的难解之谜还有很多(出示旅鼠图片)。这是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北极旅鼠,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今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个独闯北极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位梦华给我们讲述的故事,我相信大家听了这则故事后,一定迫切地想去探究发生在旅鼠身上的秘密吧。
6.情景模拟法。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如特级教师于漪在讲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是这样导入的:“每个同学的图画书里都有这样一幅人民英雄纪念碑,当你们看到这幅画时,曾想到过什么呢?我在一个阳光洒满天安门广场的上午,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啊!巍峨啊,它有十层楼那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坚硬啊,花岗岩,汉白玉那样庄严,那样雄伟,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活动顺序和碑的方位顺序,认识和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段导语描摹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巍峨和质地坚硬,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有了大体的概念,而且语言极有感情,学生们的思维极易跟着老师走,学生的感情极易激发。
7.情趣故事法。故事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有位老师在讲授《竞选州长》时,先讲了马克·吐温的一件轶事:马克·吐温 发表了《竞选州长》的小说后,一次在大街上遇到了纽约州州长霍夫曼。霍夫曼对这位小说家极端仇视,对他说:“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吗?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的防弹车最坚固,我手枪里的子弹是最锐利的!”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说:“我了解的和你说的可不一样啊,我觉得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呢?是你的胡须。你的脸皮那样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还不锐利吗?”听完这则故事,学生在快乐的笑声中明白了马克·吐温的语言是多么的幽默辛辣,那么读了《竞选州长》这篇课文,就更能了解马克·吐温小说的幽默语言和讽刺手法,更想学习《竞选州长》这一课了。
导语的设计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切忌生搬硬套,要做到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如《台阶》一文,既可引用现代诗《写给父亲》导入,也可播放满文军的歌曲《望乡》导入,还可以讲述一个关于父亲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导入。这就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佳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既扣“文笔”,又扣“心弦”。
2.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时间上应控制在5分钟以内,不能太长。
革命先烈的名言范文4
关键词: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德育教育;德育思想
我国提倡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德育。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指引教育向前发展的方向标。对于国内语文教育教学来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知、情、意”三方面的能力,其中“意”便是指德育,指人的道德常伦与思想素质。照这样看来,素质教育中所提倡的德育与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同出一辙,实际教学时,完全可以将德育思想引入语文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提高。下面以技工院校为例,对语文教学中德育思想的引入与渗透作详细论述。
一、正确把握德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语文是技工院校的基础教学科目之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知、情、意”三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就我国现阶段的技工语文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都比较低,在学习与生活中所养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所偏差。面对这种情况,技工院校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就更有必要坚持文道结合,重视德育教育,通过文以载道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三观”。
技工院校在开展语文德育教学活动之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弄清并把握好德育和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要知道德育可以寄寓于语文教学内容中,语文中的文字作品可以通过刻画来深刻反映出思想内涵,揭示情感。掌握好了这一点,在实际教学时,教师便可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深度挖掘,来向学生的阐释与介绍文章的写作意图,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达到培养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
二、重视情感的熏陶,做到德育的潜移默化
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课文往往就是高超的写作技巧与强大的思想感召的结合体,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例如,讲读课文,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受到思想教育,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
例如,讲解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一文时,笔者在向学生讲解当时背景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内容,在朗读中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向学生明确指出,为写景而写景的作品是很少的,大都融进作者的思想感情。朱自清描写荷塘和月色之美是“表”,而阐发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忧愁才是“里”。他是借景消愁,在他心里缠绕着忧国的崇高情感。语文学科的德育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要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三、扩大技工学生的视野,拓展课外阅读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如果只单纯的依靠课本来开展教学活动,难免会有些坐井观天。语文教材中仅有的几十篇课文远远无法满足德育教学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就有必要拓展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来扩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实际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年龄特征等情况来为学生选择和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多读、多看课外书籍,在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其道德情操进行培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
四、多多积累名言名句
不管是语文教学还是语文学习,其在语文知识接触过程中都会碰上经久不衰的名言警句,这些句子多出自一些扬名中外的名篇,富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而正是因为文章富有着大量、丰富的思想情感,所以往往会呈述和诞生一些短小精悍、意味久远的名言名句。这些名言名距的重要性不可小觑的,在这些名言名句中,有些句子可以直接反映并提炼出整篇文章的精华。这样看来,想要更好的做好技工院校的语文滑德育教学,还得抓住课文内容,结合课文写作材料与语言来加强的文字内容涵义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及课文情感。
比如在讲解《国殇》一课时,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课文知识讲解,让其明白课文大意之外,还要让其领略作者的理想,让他们铭记“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这一名句;理解屈原“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并在此基础上记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名句和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怀。
五、深挖德育因素,加强品德熏陶
技校的语文教材大多是名篇佳作,语言文字规范、典型,思想性极强。其中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科学家、文学家的杰出贡献,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还有如诗如画的锦绣江山,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深厚炽烈的爱国思想,高尚美好的道德情操。凭借教材,对学生的思想意识给予有益或良好的影响,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必由之路。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努力营建情感氛围,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点化出来,呼唤出来,以打动学生的心弦,对其情操进行陶冶。
六、教师为人师表,注意言传身教
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教师如果在讲台上往地上吐一口痰,那么再怎么跟学生呼吁要讲卫生都无济于事;教师如果习惯了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那么再跟学生强调要注意交通安全无异于掌自己嘴巴;教师如果喜欢在开会时与他人聊天,又如何叫学生在课堂上不要讲话、专心听讲?而教师所作的符合道德准则、弘扬社会正气的行为,会让学生信服,甚至让学生感动。鉴于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尽量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在学生面前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笔者每次上下班,都要穿过学校门前的马路,人行横道并不在校门的正前方,而是往旁边偏了几米。不论自己有多急,笔者都会向旁边走几步到人行横道才过马路。即使在不会有学生看到的时候也是这样做的,因为有社会公德心在驱使自己。
七、结束语
技工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说基本素质较差,德育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加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教育,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的动力,将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黄洁.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现状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6
革命先烈的名言范文5
写什么成为制约作文教学和学生写作的瓶颈,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味生活,让生活真正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通过指导学生的阅读丰富学生的生活和写作。开源引流让学生写作时能言之有物,有话可说。
【关键词】
写作 生活 阅读 开源引流
很多学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写作文,在他们的意识里只为作业、考试而写,所以写作时常常围着题目转,猜测出题者意图,完全失去了自己作文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这自然就出现了“千文一面”的现象,文章的结构、表达如出一辙,有时使用的词汇都相同。所以如果学生连自己为什么要写作文,作文该写些什么都不知道,恐怕再好的写作技巧对学生的写作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写什么成为作文教学和学生习作的一个瓶颈,心中无物当然写不出像样的东西来,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开源引流,让他们在写作时有话可说。
一、搭建生活与习作的桥梁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的源头,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多彩如画的校园,幸福欢乐的家庭和广阔丰富的社会,都值得我们去描绘,去书写,去定格。然而,我们的学生常常觉得生活只是重复,简单、枯燥,对它熟视无睹。是他们没有生活吗?显然不是,他们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每时每刻都用自己的眼睛有意无意地“观察”着生活,可为什么还难以下笔呢?他们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对生活的真切感悟。这与当前的社会价值导向和大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面对这个浮躁、喧嚣的社会,文学的思想性被娱乐性取代,人变得越来越功利,学生亦如此。在升学的重压下,学生只关心分数,用“考不考”来取舍知识,他们的生活被枯燥乏味的题海占据,把快餐文化作为生活的调节剂,对周围的事物漠然,这样的成长弱化了学生对生活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关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新学期开始,我让学生描绘假期中最令人难忘的一件事,很多学生不知道说什么,就几个词语来总结,吃饭、睡觉、上网……这样的答案让我揪心,学生说的是实话,可这样的实话让每一位老师警醒,我们的学生在情感体验上是多么的苍白啊!作为教师对学生作一些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养成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显得多么的重要。
让他们真正走进生活,引导他们用一颗温润的心灵去关照社会,体味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感悟参与的喜悦。老师可以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多媒体)还原生活的部分场景,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产生写作的冲动。比如让他们“定格”“重放”“慢放”生活中的某个瞬间,引导他们观察,细致刻画。实践出真知,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只有你真正参与了,接触了,感受了,才会有真实的想法,这样作文时才会“言而由衷”。所以老师可以找一些学生感兴趣,或者有疑惑的生活中的话题来讨论,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生活处处皆文章,身边时时有故事”。引导学生收集真实感人的生活素材,感悟到生活的精彩;还要引导他们用足够的时间的去沉淀,把精彩的生活编辑成精彩的文本。“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让生活点燃他们的生命激情,唤醒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阅读让生活、写作丰富起来
由于阅历、生活环境的限制,导致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不深刻,当然写作也会受到很大的制约,这一点正好可以通过阅读来弥补。借助书本可以获得间接的生活和间接知识,正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书籍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极大地浓缩人类生活的时空,是人类积累、保存和传播知识的最重要的载体。通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为学生作文引流。从写作角度来说,学生可以借鉴书中精巧的构思,或生动形象、或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技巧。 “书中自有黄金屋”,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了很多东西,包括各种知识和能力。阅读形式很多:专门的阅读课,老师现场解疑、指导;成立读书小组,老师推荐书目,指导读书方法,学生围绕专题读书或自由阅读;主题读书活动,确立某个主题,如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相关书籍阅读;或是开展交流会,巩固、扩大阅读成果,推荐好书,传阅好书,不断培养阅读爱好者。
当然,对于学生该读什么书,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指导。教育学生明确阅读的意义,阅读是为了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抓住中学生好奇心理,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活动,比如:作品欣赏、读书报告会、读书知识竞赛、名言警句辑录、展读书笔记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态度。要求他们专心致志、勤于思考、持之以恒,另外对读书方法和做笔记方法,教师也应给予指导。什么样的文章该精读,什么类型的文章只需要略读、速读、选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更多,丰富他们的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积淀。
写作需要用纤细、敏感的心灵去发现、记录生活中的点滴,作品是作者的心与生活发生碰撞、交流之后的结果,只有真正感悟生活,才能写出有内容,有感情的文章。把作文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构建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让学生多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参考文献】
革命先烈的名言范文6
一、巧设悬念,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出发,结合身边的事例和教材的具体内容,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我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课前我带同学们欣赏校园的各种植物,在享受美的同时又为教学做好准备,课堂上是这样设置悬念的:“同学们,你们现在了解了植物妈妈真有办法,老师知道同学们心里都有植物妈妈的许多小秘密、好方法,谁愿意把自己的知道的悄悄地告诉老师?”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同学纷纷举起小手,当两位同学站起来时,我马上告诉他们,大声说出植物妈妈的名称,悄悄地说出植物妈妈的办法。之后,老师并不急于公开“秘密”,而是让同学们“猜一猜”,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了,在教学中学生积极愉快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不管学生猜得是对是错,老师都及时予以鼓励,错也没有关系。这样,学生有了一种成就感,就很愿意学习,老师也可由此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创设情境,激发参与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往往具有综合作用,为了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可以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情境,制造有关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我千方百计地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情感。在教学阅读课文《红旗—祖国》时,我边播放炸暗堡的片段,边充满激情地解说:“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
战士们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看,一个战士扛着红旗冲上去,敌人的子弹射中他,他倒下了,又一个战士扛着红旗冲上前去,接过他手中的红旗……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了红旗,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样,师以饱满的激情把学生带入了激烈的战斗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参与情感,使学生产生自觉地爱国旗,热爱祖国的强烈愿望和正确的行动。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品尝成功之乐,学习之乐。
三、导之以法,辅其成功
美国理科教育委员会强调,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比掌握现成的知识更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这把金钥匙,才有可能不断地获得成功。因此,备课时,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法,将学法与教法有机统一起来。我们要根据教材安排好训练重点,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词语,读懂每一句话,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充分利用教材的学法指导体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特点,补充更具体,更富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方法,扎扎实实地予以指导,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帮助学生更加顺利地获得成功,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读懂句子,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练的机会多,成功的机会自然也多。
(一)分层要求,促其成功
我们说的“面向全体”,面向的是有差异的全体。教学中忽视这种差异,采用“一刀切”的要求,就难以使绝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与智力水平,制定出具有坡度的学习要求,并把这种要求落实到课堂设计中去。我所担当的课程是语文科,在教学十一册《一夜的工作》中表现“工作劳苦”这部分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下三点要求:(一)找出“工作辛苦”的句子,画上横线,并认真读一读。(二)认真体会哪些词语体现总理的劳苦。(三)把“工作量大”与“工作认真”这两点结合起来,想一想,说说体会到什么?在这三点要求中,第一个要求属于保底要求,对后进生而言,能达到这一要求,就可以说是“成功”了。而对中等水平的学生而言,其成功的“定位”在于第一点与第二点之间。第三点属于较高层次水平的要求。必须抓住文章的内在联系,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才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所以,不可把它作为多数学生的要求。否则,多数学生无法达到“成功”,易于挫伤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教者统一布置分类提问,分层评价,注重鼓励、肯定,使大多数学生有成就感,学有收获,各层面的学生都有了成功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二)启发点拨,助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