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规划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园规划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园规划设计范文1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随着园林事业的快速发展,动物园作为一个主题性公园,不单单是为游客提供参观动物的游览场所,而是要通过园林绿化规划成为集动物科普知识教育、动物展览、野生动物异地保护功能为一体,并能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和舒适优美游园环境的高质量窗口服务单位。通过科学种植,设计创造出适于各种动物生长生活的环境条件,并为异地动物仿造和模拟原产地的生态环境;还要充分考虑游人活动区的遮阴和观察视线因素,选择抗病、抗虫害的乔、灌、藤、花、草植物品种在各个游览区因地制宜的绿化造景,动物园边缘须设置一定宽度的防风、防尘、隔音林带,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提高全动物园的绿化景观效果。

1 动物园林绿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1.1统一规划

以人,动物,以自然为本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追求实效和展示特色"运用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按照生态学原理,反映出生物的区域性,才能在设计中保持自然系统的稳定性,没有适当的自然环境就不可能有自然环境下生存的动物,只有营造好适合的环境,动物才能更好的生存繁衍"人在动物园中参观动物,最好的效果是进入什么环境参观什么动物。

1.2 考虑动物正常生存需求

在动物展区内的植物配置应充分考虑动物正常生存生活的需求,在动物活动范围内应选择抗性强、少病虫害、萌发力强、无刺、无毒的树种,在考虑树种观赏价值的同时不能忽视某些树种中含有一定有害物质对动物的毒害作用,如夹竹桃、海芋等不宜在动物活动范围内栽种。

1.3 动植物景观结合

动植物景观结合,以创造良好的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同时,也为动物的生存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在色彩方面,也要有丰富多彩的颜色变化,给人以充足的视觉感受,而四季的变化也尤为重要,应利用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有效搭配,多创造一个四季多变的生物生态群落,达到一定的景观要求。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注重对生植带植物的应用,充分利用好本地树种和现有自然植物,还要充分利用太阳能,形成致密的林相结构,提高叶面系数。同时,要加强对自然植被的保护和利用,没有动物和植物的结合,就仿佛看到了大熊猫没看到竹林一样。植物能很好的满足动物原生地的环境设计,使游客如临其境。

1.4 重视防护林带设计

动物园应重视防护林带的种植设计。首先,各动物陈列区与陈列区之间,陈列区与管理区之间,陈列区与兽医院之间应设有隔离防护林带;其次,动物园的周围也应设有防护林带,选择防风、吸尘、消毒、杀菌的树种,起到降低噪声、减少污染、净化空气、缓解风力、去除干扰的作用。如果动物园所处的地势高、风力强,还可在园内与主导风向相垂直的道路增设次要防护林带,进一步增强防护效果。

2 动物园中的园林植物养护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观赏植物需求量剧增,公园绿化面积不断扩大,使得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工作,尤其是害虫的防治工作越

来越难。

2.1 加强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从根本上解决虫害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凡新引进入园的苗木,要提前了解引进植物当地的常见虫害发生种类#范围及程度,其中以蚧类#蚜类#粉虱类#螨类#线虫等能随苗木传播的虫害为重点,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有害生物马上进行除害处理,防止危险性虫害的传播扩散。

2.2 生物防治

首先,利用生物措施预防来防治病虫害是动物园植物保护的主要手段,栽植时尽量选择抗病虫害的植物品种;其次,要加强栽培管理,科学养护,使植物生长健壮,增强抗性,具体措施有:选择适宜的土壤、合理栽培、科学施肥、及时清除枯枝病枝、注意入冬前的整形修剪等。这些措施与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有机地结合,可以有效地控制植物病虫害的发生。

2.3 加强养护管理

“三分种,七分管养”是培育花木植株生长健壮的一项重要措施,能显著提高园林植物对虫害的抗性。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有关,许多病害的发生,每年往往在某一时间段最为严重,如提早或延迟播种或移植,则可减轻危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除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虫枝条,减少发病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虫害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害虫越冬和繁衍的环境条件。

3 动物园绿化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3.1 不应有地面

动物园中的绿化用地不应有未种任何植物的地面。树林下设法种植灌木、草皮或其它矮生植物,以增加绿量,充分发挥绿色植物改善环境气候的功能。

3.2 植物配置应通过绿化设计,以达到界定空间,方便园区活动的作用。

动物笼舍植物配置:动物笼舍展区的景观设计中,在灵长类动物笼舍周围栽植高大乔木、灌木以烘托此类物种的环境氛围,熊猫馆前种植大片竹林,创造有特色的主题性植物景观,各种动物展区的自成主题。

建筑物及周围植物配置:假山石、看台、儿童休闲中心等建筑物宜用攀援性绿化植物,如以爬山虎等柔化建筑物或构筑物其本身的硬质感,增加绿化面积与周围山林融为一体。建筑物周围则以色叶树与花卉、灌木相配合营造“高低远近各不同”的园林氛围。

广场周围及儿童趣乐园植物配置:在与山林整体环境相协调的前提下,强调植物美学特征,用梯田式的色带、树陈图案式的花卉布置,柔情如水的水面布景,潺潺水声的瀑布,点点浮游的水禽,给游客视觉以柔的感受。

水面植物配置:结合禽鸟的生活习性,配置一些浮水、挺水、沉水植物、花卉。以滋养水生动物和鱼类,为禽鸟创造出自然生存的良性环境。

行道树植物配置:以落叶阔叶为主,辅以针叶树,以色叶树为主辅以常绿树。

3.3 集散场地种植设计的布置方式。

应当充分考虑交通安全视距和人流通行,场地内的树木枝下净空应大于2.2m。在儿童游戏场周围景观植物的选择中,乔木选用高大荫浓的种类,夏季庇荫面积应大于游戏活动范围的50%。活动范围内灌木选用萌发力强、直立生长的中高型种类,树木枝下净空应大于1.8m。露天演出场活动范围内避免选用阻碍视线的植物,观众席铺栽草坪,选用耐践踏的种类。

4 结束语

总之,动物园作为与其他公园性质不同的主题性专类园,在进行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时,必须协调好植物与动物的关系,以提高动物生活质量为目的,改善动物的生存条件,营造适合动物生长的景观环境,通过科学合理的园林植物配置,为保障动物生存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伯杰,陈利顶;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l.177一178

动物园规划设计范文2

[关键词] :新建;城市公园; 规划设计;心圩江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Nanning "Moon Lake"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positioning change as an example, some thought and summarize made by the cit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ositioning to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new park, and the moon Lake project, put forward some new ideas and suggestions to the continued construction. [Key words]: New construction; city parks; planning and design; heart Wei Jiang 中图分类号:Q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明月湖”公园的建设背景

南宁市“明月湖”公园其前称为“心圩江”公园,心圩江位于南宁市西部,是南宁市建成区内重要的内河之一,属于邕江重要的支流,是南宁市重要的防洪排涝通道,也是市区内河流水体楔形绿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状有较大的水面和农田,绿色植被较好,绿化多为原生态状,自然风光优美。“明月湖”公园就位于南宁市西部的西乡塘片区,用地范围北临大学路、南靠邕江堤路园,西接南宁市动物园及规划后的大化路,东至20米城市规划道路,规划用地总面积为103.8公顷,其中现状水域面积为20.73公顷。

其规划建设的背景是南宁市环境整治工程亚行贷款项目的子项目之一的心圩江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12.79亿元的基础上在2004年将其规划为城市公园,形成以滨水森林景观为特色兼顾防洪排涝功能的大型休闲绿地。从南宁市规划管理局2004年2月16日关于心圩江的规划设计评审批文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公园定位为生态恢复,在社会上广泛被称为“心圩江”湿地生态公园。

在南宁市提出打造“中国水城”,强化“绿都”,“水城”舀念的时候,心圩江即“明月湖”公园的建设纳入了“水城”项目,进行重点建设,也从社会上征集名称为“明月湖”,水面也从原设计的69.8米提高到70.8米,水域面积是南宁市最大水面“南湖”的二倍。其建设的层次和定位提高为城市大型综合性公园,但其底子和功能依然是生态恢复,规划设计的指导性思想依然是生态优先原则。

二、“城市生态公园”与“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区别

城市生态公园是位于城市城区或城郊,通过保留、模仿或修复地域性自然生境来建构主要环境,以保护、营建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局部生态系统进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以生态文化或技术为主题,提供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和谐的游览、休憩、实践等活动的公共园林。“城市生态公园”是近年来景观设计中出现频率很高但概念又很模糊的一个词。显然,无论是生态公园还是城市综合性公园或多或少都会具有生态效益;但并不是具有生态效益的城市公园就可称为“城市生态公园”。生态公园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它的建设需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城市的”,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一部分的城市生态公园,无论从地理位置、空间格局、生态功能和规模级别上,都是城市的一个有机部分,都具有城市的属性。从地域上划分城市生态公园,包括城区生态公园和近郊生态公园两种。城市生态公园的“城市”属性,使其有别于位于近郊和林区的自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国家公园。

2、“生态的”。城市生态公园与一般城市公园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其“生态性”。从生态学的体系来看,这种生态性应该满足三个不同层面的标准:①对宏观尺度(全球生态系统)而言,它的生态过程、能源和物质的使用是有利于全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②对于中观尺度(城市生态系统)而言,它的功能可以保护或者改善城市系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结构,减少污染,改善环境,保护景观和生物多样性。③对于微观尺度(公园生态系统)而言,它的环境建构是符合生态原则的,生态环境系统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合理性的特征,具有自我演替发展的能力。它的具体空间和实体形象能充分考虑到与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个体的互动关系,能唤起人对于生态意象的文化体验和美学感受。

3、“公园的”。城市生态公园的本质还是公园。《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公园的定义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的园林。”因此,满足人的心理和活动要求,也是城市生态公园的一个重要功能。人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和权利,因此城市生态公园对于生态的保护与修复不应以隔离人的活动为代价,而应遵循生态原理,合理规范、引导人的活动,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其与城市综合性公园有如下表格中的区别:

三、以生态性为指导思想的“明月湖”规划设计

根据“明月湖”的现实情况以及其功能要求,尽管其公园的层次定为大型的综合性公园,我们在规划设计时首要还是立足于其生态性,在体现其综合性方面主要增加一些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其主要的区域我们还是以打造生态公园为主,但其档次和品位已不再是刚开始建设时的简单的生态恢复,而是有长期建设和短期建设相结合,在绿地规划设计中组合进来一些城市公园的一些有序性手法和人为因子,使人们浏览其中能感受到整齐有序的城市公园的便利感觉,而又能区别于一般的城市公园的单调性,因为毕竟在“明月湖”公园中除水域面积外,陆上面积的确90%是绿化用地,且在一些主要的进出入口和主要的观景点上都对植物做了精细的造景处理。

1、明月湖”公园的规划设计理念

“明月湖”公园的规划设计理念是立足生态意义和功能,打造别出一格的南宁内河游玩景区,以城市综合性公园为模板进行建设。其总体思路为“一江二岸,四区八园,四季花开”,植物应用上是以阔叶常绿树种为依托底子,大量采用各季开花植物种植于河的二岸,并在河边浅水区域种植大量的水生开花植物,力求打造一条花江。其景观分区如下图:

锦阳春江 桃李芬芳 夏日纷芸 清源幽境

“明月湖”公园被秀厢大道、科德路、大学东路三条路分割成四个部分。根据现场的实际环境,在规划设计时从北往南依次分为四个景观分区如上图。其相对应的功能分区为自北向南依次为自然湿地生态区、保健养生区、娱乐休闲区和全民健身区。在四个景观分区中分建八个特色园子,分别为引鸟园、蓝花楹园、水上花园、凤凰花园、桃李园、佳果园、棕榈园、风铃花园。

2、景观分区的特色

自然湿地生态区(清源幽境)位于可利大道和秀厢大道之间,东临总部路。这一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可利江湿地,同时具备休闲娱乐功能。自然湿地生态区陆地上以水杉、落羽杉为主,搭配榕树、秋枫进行生态种植。区内将建设两个人工岛,岛上主要种植蓝花楹等蓝紫花色的夏季观花树种,利用宽阔的浅水区域,种植水生植物,打造独特的水上花园。在自然湿地生态区将建成引鸟园、蓝花楹园、水上乐园三大主题园。

保健养生区(夏日纷芸)位于秀厢大道和科德路之间,将主打夏季如火的凤凰花园放置其中,整段以种植夏季开花的苏木科植物为主,并在人工岛上重点打造凤凰树为主的景观,营造南国之夏的火热氛围,寓意“筑巢引凤”招商引资的发展之道。

休闲娱乐区(桃李芬芳)位于科德路与大学东路之间,东临广西大学。本区将与常绿大树为基调,以桃、李等春花植物为主打。可利江东、西两岸将分别被打造成桃李园和佳果园两大主题园。东岸的桃李园以多种植被方式突出“春花”景观,西岸则重点打造一片纯果林景观,东岸观花,西岸观果,展现出“桃李满天下,硕果尽人间”的学府文化气息。

全民健身区(锦阳春江)位于心圩江下游、在大学路和江北大道之间。本区将打造以春花植物与棕榈科植物为主的特色景观。西岸以棕榈林结合丰富的花灌木、开花地被加上宽阔的草坪形成独具特色的棕榈园,为健身者提供一个开阔疏朗的优美环境。东岸则以丰富的春季开花植物为主,大量种植红花风铃木,打造环境热烈的风铃花园,营造欢快热烈的全民健身环境。

3、个园子独具特色且各有不同的生态功能

在“明月湖”公园别打造了八个各具特色和功能的独立园子,它们不单以独自的特点吸引游人的眼球,在生态上也各具有不同的效益。如水上花园:它是利用缓坡自然式驳岸,沿水边种植耐水湿植物,水中分色块大片种植丰富的水生植物,形成一片自然流畅、层次丰富、大气壮观的水上花园。主要选用的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菖蒲、香蒲、梭鱼草、旱伞草、芦苇、纸莎草等,这些植物对“明月湖”的水质具有很好的净化功能,此类植物的选用和种植方式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又如棕榈园和佳果园(如下图),都是采用亚热带和热带的棕榈科植物和特色果树进行种植,这样既能体现植物的本土原则和地方特色,打造了热带风情园子,也融入本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中,跟南宁周边整体的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成为良好的生态循环系中的一部分。

(佳果园效果图)

4、明月湖”中水的生态性应用

在整个规划中,亲水性设计也是一大亮点。考虑到明月湖的水质现状,规划中的亲水性设施以观水、赏水为主,在沿岸辟出亲水区域,留出宽阔视线,利于人们从岸上观赏江景。此外,在桥头和沿路一些重要景观节点也将依据地势不同巧妙设置休闲健身设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休闲和健身需求。 明月湖将成为南宁西城区较大的生态人文景观带,周边居民的生态环境甚至整个南宁西城区的生态环境都将得到极大提升。

四、“明月湖”公园后续建设的几点想法

1、进一步加大生态性建设,丰富植物品种和群落式种植模式,更深入地体现南宁亚热带地区植物品种丰富和植物生态复杂多变的特色,水生植物的利用要进一步扩大,敢于引进新的水生植物品种。水生植物的种植进一步延续到整个水域驳岸边和浅水区,不再局限于重点区域。

2、“明月湖”公园的建设在下一步规划中应当着手建设一个与主题相呼应的中心点。建议规划建设一个中心广场,其功能就是让南宁的市民在每年的中秋进行赏月活动,让其成为南宁市民中秋赏月活动的场所,打造中秋文化和中秋经济。“明月广场”的设计应临水,有较大的集散空地,有一个大的与明月有关的雕塑,形成水、月、影交相辉映的景观效果。

3、在建设进度上应注重长期规划,近期打造,不宜全线辅开。确定近期建设的几个重点区域,把建设资金用在这几个主要点上,使“明月湖”的建设先具有亮点,再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1、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邓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浅谈城市生态公园建设李婷、张宁《现代园林》

3、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刁俊明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4、苏雪痕植物造景[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5、黄肇义, 杨东援1 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 ] 1 城市规划

动物园规划设计范文3

关键词:理念:对策:主题公园:风景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5-0131-03

1 公园规划的基本理论

1.1 分区规划

所谓的分区规划就是将整个公园分成若干个小区,然后对各个小区进行详细规划。根据分区绘画的标准,要求的不同,可分为两种形式。

1.1.1 景色分区

景色分区是我国古典园林特有的规划方法,在现代公园规划中仍时常采用。景色分区是将园地中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突出的某片区域划分出来,并拟定某一主题进行统一规划。

如杭州花港观鱼公园,面积18hm2,共分为6个景区,即鱼池古迹区、大草坪区、红鱼池区、牡丹园、密林区、新花港区

1.1.2 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受苏联文化休息公园规划的影响,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而初步形成的一种规划理论。

这种理论强调宣传教育与游憩活动的完美结合。因此公园用地是按活动内容来进行分区规划的。通常分为6个功能区,即:体育活动设施区;文化教育设施区;公共设施区;儿童活动区;安静休息区:经营管理设施区。

景色分区和功能分区这两种理论各有所长,景色分区是从艺术形式的角度来考虑公园的布局,含蓄优美,趣昧无穷:功能分区上从实用的角度来安排公园的活动内容,简单明确,实用方便。一个好的公园规划应当力求达到功能与艺术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

2 主题公园的类型

2.1 我国主题公园的主要类型

目前我国主题公园按主题类别划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民俗风情:民俗文化村(深圳、海南、云南、桂林、西安、北京)

自然生态:青青世界(深圳)、野生动物园(深圳)、水族馆(北京)、海洋公园(香港)

未来科技:未来时代(深圳)、未来世界(杭州)、天河航天奇观(广州)

历史文化:三国城、水浒城(无锡)、宋城(杭州)、域(南海)

微缩景观:锦绣中华(深圳)、世界之窗(深圳)、老北京微缩景园(北京)

康乐休闲:水上乐园(深圳)、夏宫(沈阳)、欢乐谷(深圳)

2.2 我国主题公园的经营模式

我国的主题公园经营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广东模式”与“江苏模式”

“广东模式”以深圳及广州为代表,典型作品有: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世界大观等,其成功的关键是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本身有巨大的客源市场:富裕的珠江三角洲居民及打工移民,及比邻的港澳台及东南亚游客。其自然旅游资源及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十分贫乏。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移植国外的人文景观,及国内的文化风俗,借助其优越的市政设施及接待能力,经营得非常成功。可以说广东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移植。

“江苏模式”以挖掘地方文化而成功。吴文化园就是其典型代表,依托吴学研究所,挖掘吴国的建筑,饮食,歌舞,蚕桑,纺织,水利,舟桥等传统地方文化来吸引游客。

中国主题公园从无到有,已经涌现出一批成功的范例。其中佼佼者,当推华侨城旗下的“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村”、“世界之窗”和“欢乐谷”,其他还有北京的“世界公园”、江苏的“苏州乐园”、杭州的“宋城”、昆明的“世界园艺博览园”、三亚的“南山文化旅游区”、桂林的“乐满地”、哈尔滨的“松花江冰雪大世界”等。

杭州宋城――宋城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民营旅游投资集团,国际游乐公园景点协会首席会员。其投资方向以旅游休闲业和景观房产为主,包括主题公园、大型休闲社区、生态旅游、农业观光、度假酒店等,同时涉及教育、科技、文化传播等领域,涵盖了旅游休闲\“吃住行游购娱”全部要素。集团资产规模超过40亿元。目前,宋城集团开发项目已经从单一主题公园向多元化的大型休闲社区发展,从单一区域向跨区域整体延伸,旅游休闲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它和以高科技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构筑成了新世纪新经济的框架。

华侨城――大型国有企业和经济开发区。华侨城集团旅游业是在没有任何旅游资源的情况下,从兴建中国第一个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微缩景区起步,相继成功开发建设了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等四大主题公园以及深圳湾大酒店、海景酒店、威尼斯水景主题酒店、何香凝美术馆、暨大中旅学院、华夏艺术中心、欢乐干线高架单轨车、华侨城生态广场、华侨城高尔夫俱乐部、华侨城雕塑走廊、华侨城燕含山郊野公园等一批旅游文化项目设施,控股经营深圳航空公司,形成一个集旅游、文化、购物、娱乐、体育、休闲于一体的,面积近5平方公里的文化旅游度假区,截止目前为止,华侨城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650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亿元,实现利润12亿元,并在中国旅游业中独树一帜地实现了文化艺术、表演艺术与旅游的完美结合,以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华侨城的城区建设与房地产开发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以对环境、资源、生态的充分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模式和发展路子。由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等共同组成的华侨城主题公园群,是国内规模最大、接待人数最多的主题公园,其接待人数、销售收入、实现利润连续多年居全国主题公园之首。

3 国外主题公园发展经验探讨

3.1 选址的重要性

国外主题公园的发展特别强调地理位置对经营成败的关键作用。西班牙的经验证明,主题公园在旅游目的地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英国则认为主题公园的理想位置应必须邻近两个商业广告密集区而不与其他主题公园相临近,同时在2小时车程的地域内有1200万以上的居民或离大的旅游度假区不到1小时车程等。

3.2 充分展现主题

主题公园与一般的休闲公园不同之处在于它的主题魅力。完美的主题能够给予游客难以忘怀的体验。西方许多主题公园是多板块、复合式主题。这些公园一般采用连续不断的视觉提示使总主题体现在公园每一个板块、部分之中。例如,美国的迪斯尼就是成功的典范。公园以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人物作为总主题线索贯穿公园的各个景点,使游客置身于公园之中,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主题的存在,从而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3.3 强调游客参与

没有顾客参与的主题公园是没有生命的,主题公园的娱乐活动应是游客不断去主动参与。例如日本的主题公园纷纷引进儿童、成人都能参与的娱乐设施与活动,

亲子同乐的娱乐设施在日本呈增长趋势。

3.4 娱乐与教育相结合

成功的主题公园使游客在得到欢乐的同时也获得了知识的增长。1996年,迪斯尼乐园推出了一个新产品――“成人教育学院”,把寓教于乐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预见,主题公园的教育功能的拓展将成为未来主题公园建设的重要方面。

4 中国主题公园产业发展策略

4.1 主题公园产业特性分析

中国主题公园产业经过十几年发展,其产业特性一方面秉承了世界主题公园产业的共性,另一方面又具有中国的特色。

4.1.1 高投入高成本

中国主题公园占地面积普遍较广,投资规模动辄几千万上亿元人民币。许多“巨无霸”式主题公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吸引到足够客源,因此往往形成主题公园建成之日也就是公司亏损之时的局面。

4.1.2 明显的生命周期性

我国有相当数量主题公园是由纯观光性的静态人造景观组成的,园内参与性娱乐项目少,游客看过一次后大多不愿重复游览,因此主题公园重游率较低,公园的旺盛期较短,随竞争的加剧,主题公园的旺盛期还有逐渐缩短之势。如何提高重游率,有效延长我国主题公园的生命周期是一个需要发展商下大力气来解决的问题。

4.1.3 主题产品衍生产业尚未形成

主题产品是主题公园产业的重要衍生物,它是指主题公园发展商通过与影视媒体企业、玩具商、服装商等合作而开发出来的拥有固定主题的系列产品,包括有主题卡通人物、主题玩具、主题服饰等。

主题产品开发是扩大主题公园市场影响、缓解主题公园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国外实践经验证明,主题公园发展商与媒体影视企业、玩具商、成衣商合作开发销售有关主题人物的系列产品,不仅可以帮助提高主题公园的重游率,而且可以给发展商带来丰厚利润回报。

4.2 中国主题公园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要素

只有根植于准确主题选择、恰当的园址选择、独特的主题创意、灵活的营销策略和深度的主题产品开发,主题公园才能脱颖而出。而这些也正是主题公园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必备要素。

4.2.1 准确的主题选择

对于主题公园这样一个完全依靠创意来推动的旅游产品来说,主题选择至关重要。

毋庸置疑,发展商主观思考对主题公园主题选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题公园是发展商修养、学识和创新能力的反映,它要求发展商具有敏锐的市场感觉以捕捉潜在的市场机会,并运用娴熟的商业运作经验,组织专业人员对主题进行提炼、包装和设计。同时主题公园的选择还依赖有关专业人员所作的市场调查结果。市场调查可以帮助主题公园的主题主动迎合或引导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跳脱简单抄袭、模仿的阴影。

我国早期主题公园发展商抓住国门大开,国民渴望了解外面世界而不能的心理,推出集中反映世界各国精华旅游景观的微缩景观主题公园,使得国民不出国门而可以领略到世界风情,主题公园的主题选择和市场切入点均十分准确,因此获得巨大成功。

近几年出现的以健康娱乐为主题的水上乐园、游乐园、阳光健身广场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游乐设备和高科技技术,帮助游客在休闲娱乐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迎合当前中国国民普遍追求生活质量和身体质素健康的需求,因此这类主题公园同样很受市场欢迎。

总之,主题的独特性是主题公园成功的基石,发展商必须高度重视对主题公园主题的选择和精加工,务求卓而不群。

4.2.2 恰当的园址选择

主题公园园址的确定必须根植于对周边客源市场的详尽分析和实地考察基础上。

首先,主题公园客源市场与周边地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紧密相关。一般来说,主题公园周围1小时车程内的地区是其主打市场区位,因此这些地区人口数至少要达到200万人。2至3小时车程内的地区为其次要市场区位,人口也要超过200万人。除此之外,第三市场区位和远距离游客则主要依赖主题公园的品牌影响力和便利快捷交通系统来导入。

除了人口因素外,潜在客源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习惯等也是园址选择决策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其次,主题公园的选址布局应避免近距离重复建设。

4.2.3 独特的主题创意

主题公园的主题选择需要创新思维,主题公园的经营更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只有这样,主题公园才能永远保持对游客的新鲜感,生命周期得以延长。为此,发展商在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旅游产品后续更新方面必须走在市场前列。

4.2.3.1 景观设计

主题公园的主题需要借助形象的景观来表达,因此园内的景观设计十分重要。我国早期主题公园建造的多数是静态景观,游客进行的是走马观花的纯观光型活动,比较容易感到乏味。这种直观性强的静态景观,游客参观完一次后缺乏重复消费的动力。这种状况迫使主题公园发展商开始对园内的静态景观进行改造,设法在静态景观中注入动态元素。如深圳华侨城在民俗文化村等三个老主题公园度过高峰期后就对其景区进行重新设计,将一些观光性的街区(苏州街、欧风街)改造成小吃街、酒吧街,更新了民俗村中心剧场、世界之窗的广场节目,而且通过游乐广场的建设来带动更活跃的参与气氛,从而提升了票房收入。

4.2.3.2 主题公园产品更新

主题公园静态人造景观一旦建成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后续可塑空间毕竟有限,而动态的景观设计却可随专业人员的主观创造性的发挥得到无尽的开发和更新。如华侨城股份公司在编排广场演出节目上就不断创新,其推出的大型舞蹈表演“绿宝石”、“创世纪”,美仑美奂;组织的民俗节庆狂欢、主题晚会如火把节、泼水节、啤酒节精彩纷呈,这些引人入胜的节目设计极大地提高了主题公园重游率,也创下了我国主题公园延长生命周期的成功范例。

动物园规划设计范文4

关键词 城市绿地;防灾;规划建设;管理;优化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8)06-0152-05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筑和人口密度高度集中,使得我国城市遭受地质、气象、环境卫生等多种灾害威胁的形势日益严峻,建立完善的城市防灾体系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唯一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不仅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等功能,还是城市防灾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防灾避险功能。2004年9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25号)明确指出“要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规划设置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随着近年来社会对公共安全领域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已逐渐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但在城市绿地防灾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尚未形成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 我国城市绿地防灾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大规模灾害频发,随着社会公共安全意识的提高,国内城市逐渐开始重视以城市绿地为主体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以北京市为首,已在29个公园、绿地和3所学校、驾校中建成32个应急避难场所,总面积达到了497.94万m2。天津、重庆、西安等一些易发灾害城市也建设了一批具有防灾避险功能的城市公园或大型城市绿地。

2008年5月发生的汶川地震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震灾发生后,成都市二环以内为数不多的公园内每天涌入避灾人员20万人,高峰时达30万人,公园中人员拥挤、踩踏伤亡的安全隐患问题严重,饮水及厕所等必要的设施严重不足;都江堰市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翠湖公园等公园因地震造成地质滑坡、建筑受损、围墙垮塌、市民践踏等,损毁十分严重;绵阳市城区公园、广场、小游园、绿化隔离带等接纳避灾群众30余万人,九州体育馆、南河体育中心附属绿地成为重灾区难民主要安置场地。园林部门紧急拆除有安全隐患构筑物,抢修供水管网和供电设施,新建临时厕所,添置排污泵、吸粪车,才保证了绿地临时避灾的使用需求。

综合四川受灾城市绿地使用情况和北京部分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公园建设和使用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城市绿地防灾规划建设与管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1 对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认识不足

一方面为了拉动城市经济增长,一些政府部门热衷于城市形象建设,或者城市的一般性的基础设施建设,缺少城市安全意识,忽略了城市绿地具有的防灾避险功能;另一方面我国对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由于缺少灾害防御知识,我国许多城市居民应对突发性灾害的心理和行为能力较弱,对灾害发生后如何利用城市绿地避难、逃生和安置缺乏基本的认识。

1.2 适合用于防灾的城市绿地总量不足,分布不均

并不是所有的城市绿地都能用于防灾,在以往的城市规划用地选择上,往往是“见缝插绿”,将一些不利于作建设用地使用的边角地、废弃用地划作城市绿地,有的城市绿地还与高压线走廊、危险品仓库或是坡度较大的山地、河滨地带过于接近,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差。加之一些特殊类型的绿地如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动物园等都不适合用于防灾避险,使得真正可在灾时担负防灾避险功能的绿地数量有限,与需求相比严重不足。此外,避灾用地的面积应与人口密度成正比,人口稠密区需要更多的开敞空间和城市绿地。但目前城市中心区或老城区等人口稠密区仍普遍存在着绿地数量相对不足的问题,有限的绿地多分布在城外,使得灾害发生短期内灾民无处可去,避灾困难。

1.3 用于防灾的城市绿地防灾配套设施及功能有待完善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用于防灾的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开发往往不尽完善,仅仅处于“被动避灾”的阶段,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设施设置未考虑平灾结合、平灾转换的需要,使用功能较为单一。与之相比,日本公园普通设施的设置也充分考虑到防灾避险的需要,例如园亭用帆布围合,就能成为临时帐篷,形成独立的避难空间;造景的水池和喷泉能够提供饮用水之外的生活用水;座椅在灾时能够作为炉子使用等(见图1)。

(2)防灾配套设施功能有待完善。以北京宣武区的万寿公园为例,园中的应急饮用水台虽然伪装巧妙,但是与市政供水管网直接,也没有自备井等备用设备,市政供水管网一旦毁坏,就不能正常使用(见图2)。而日本防灾公园中应急饮水设施包括地下应急贮水槽,灾时可自动与市政管网断开,保证在一段时间内的独立供水(见图3)。

(3)绿地面积与绿地内的防灾避险有效面积未明确区分。防灾避险有效面积“应扣除场地内水域占地面积、大于7°的陡坡占地面积、文物古迹保护占地面积,以及建(构)物倒塌影响的面积。[1]”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城市绿地内一些不适合用于防灾避险的场地也成为了应急避难场所的一部分,影响到绿地防灾避险有效面积和承载容量的准确计算。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虽然是北京市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但场地狭长,地形落差大,小月河两岸仅通过几座桥梁连接,平坦、开敞、可达性好,易于进行避难、救援活动的安全场地并不充裕(见图4,5)。

2 城市绿地防灾理论和实践的先进经验

2.1 日本:不断健全法律规范标准体系,分类分级建设防灾公园

日本是一个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四面临海的岛国。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地震、台风、暴雨、火山等引起的自然灾害经常发生。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对日本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创伤,多数市民逃向了城市绿地这样的开敞空间。基于这次惨痛的经验,日本有意识地加强了城市绿地的防灾建设。

1956年日本颁布《城市公园法》,对城市绿地的分类、服务半径、面积等指标均作了规定,使得人均公园面积达到较高水平,也使得城市公园的设置和分布趋于均匀合理。1973年在《城市绿地保全法》中,把城市公园列入防灾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城市绿地的防灾功能。

1993年日本进一步修订《城市公园法》,明确提出了“防灾公园”的概念,并在1998年制定了《防灾公园规划和设计指导方针》,就防灾公园的定义、功能、设置标准及有关设施等作了详细规定[2]。在日本以防灾公园为主体的防灾体系中,有暂时避难的临近公园,也有避灾、救灾及灾后重建的广域公园,还有宽度10m以上的绿色避难通道。大小不同,布局合理的城市绿地、广场和绿道在防灾、避灾、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中承担不同的任务、发挥不同的作用,形成一个层级结构合理、相互联系紧密的网络体系。

2.2 美国:结合公园系统和社区建设的防灾规划

早在1871年美国芝家哥火灾之后的重建规划中,芝加哥公园系统通过公园与公园路分割建筑密度过高的市区,用系统性的开放性空间布局来防止火灾蔓延,提高城市抵抗自然灾害能力的规划方法与思想,极大地丰富了公园绿地的功能,成为后来防灾型绿地系统规划的先驱。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为强化整体防卫,美国政府积极推动建立以“防灾型社区”为中心的公众安全文化教育体系。其“防灾型社区”需具备三大功能,即灾前预防及准备功能、灾时应变及抵御功能、灾后复原及整体改进功能。美国国土安全部规定社区事故风险状况评估要先确认社区易受灾的地点及环境,再确认灾害源及可影响的范围,找出易发生灾害的建筑或区域,并制作社区防灾地图等。其中也包括了将社区公园与灾时避难结合的计划[3]。

2.3 我国台湾地区:建立防灾绿地系统,将公园纳入防灾空间规划

我国台湾地区位于亚热带地区以及环太平洋地震带,长年湿热多雨,地震、台风频发,自然环境条件极为敏感,且人口与建筑物密集。1996年台湾“内政部营建署”总结公园绿地功能,指出功能性绿地系统包括生态绿地系统、防灾绿地系统,景观绿地系统和游憩绿地系统。防灾绿地系统主要包括防灾路径、防灾空间、防火绿道和缓冲绿地等。指出城市公园广大的绿地空间具有阻隔噪声、防尘等促进环境卫生的功能,并且可作为防空、避灾的紧急避难场所[4]。“9•21”大地震唤起了台湾各界对防灾相关领域的重视,随着灾后重建展开了城市防灾体系的建构。都市防灾规划的内容包括避震疏散方案、避难疏散组织、疏通通道和防灾救灾空间。在防灾规划六大防灾空间系统中,公园是重要的避难空间和物资空间。

3 关于加强我国城市绿地防灾规划建设的建议

3.1 建立城市绿地防灾规划体系

(1)充分重视城市绿地防灾规划前期调研、评估工作。针对城市地理位置、环境条件、性质和规模、形态和布局、人口密度、建筑特点等,充分研究和掌握本地区易发灾害的类型、地点、灾害源及其影响范围等关键因素,分析确定防灾的侧重点。同时要对城市现有绿地进行调查摸底,准确测算能够发挥防灾避险功能的绿地的面积和承载容量。

(2)明确和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城市绿地防灾规划。城市绿地防灾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一部分,应作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下一步完善和落实的重要内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参考日本防灾公园分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可以将城市绿地防灾规划体系分为4类6个层级(见表1)。

(3)与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规划协调衔接。城市绿地防灾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防灾减灾体系规划相衔接:与城市广场、体育场等应急避难场所,医院等公共防灾设施协调配套建设,并结合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规划,加强绿地之间、绿地与其他应急避难场所或城市公共设施之间的连接,形成城市防灾避难体系。

3.2 明确城市绿地防灾建设工作重点

(1)加强人口稠密地区紧急避灾绿地的建设。通过适当调整城市中心区、老城区等人口稠密地区的用地性质,调整绿地布局,补充绿地数量,加强紧急避灾绿地建设,是加强城市绿地防灾建设最重要、最有效的环节。

(2)合理利用城市现有公园改造和建设防灾、避灾公园。选择现有公园必须要满足对相关标准应急避难场所安全性的要求,如要避开地震断裂带、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易发生地段,在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的垮塌范围之外等等。

(3)分类分级完善城市绿地防灾配套设施。绿色疏散通道和隔离缓冲绿带基本不设防灾设施;紧急避灾公园和绿地设消防、应急供水、供电、厕所等居民急需的基本生活设施;固定防灾公园则需配置消防设施、广播通信设施、储备仓库和抗震贮水槽等灾后救援设施与物资,为较长时间避难和短期安置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和安全保障;而救灾基地公园要配置应急指挥中心、居民活动中心、直升机停机坪等弹性空间。

(4)科学配置城市绿地植物种类满足防灾需求。在风、雪灾害多发地区要注意选择抗风、耐寒、不易倒伏和折断的植物种类;行道树应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大型乔木,生长良好、枝干坚固的行道树可阻挡散向街道的残墙碎瓦,使道路保持畅通;隔离缓冲绿带应选择防火和吸收有毒气体能力强的植物。

4 我国城市绿地防灾管理体制优化策略

4.1 建立城市防灾管理协调机制

城市人民政府在防灾工作中要发挥主导作用,构建全社会统一的灾害管理指挥、协调机制,汇同地震、规划、民政、园林等部门,科学制定应对城市易发灾害的紧急预案。

4.2 健全城市绿地防灾法规和标准体系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防灾减灾立法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对于城市绿地防灾更是没有日本《城市公园法》、《防灾公园规划和设计指导方针》等具有针对性的法规和规范。城市建设部门应该尽快组织修订《城市绿地条例》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等有关城市绿地防灾规划和管理的专项法规,及时出台《城市防灾公园规划设计导则》等指导城市绿地防灾建设的技术规范。

4.3 保障城市绿地防灾建设和管护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建设的财政支持,将防灾避险绿地建设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多方投入和参与。特别要保障防灾避险绿地和防灾避难设施的维护费用,确保灾时能正常发挥防灾减灾的作用。

4.4 促进城市绿地防灾科技研发和应用

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城市绿地防灾建设的先进经验,加快太阳能、风能等节能环保型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解决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中供水、环卫和能源等最关键的技术问题。要进一步加强综合减灾研究,促进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及城市绿地防灾体系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4.5 加大对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宣传教育力度

要向市民积极宣传城市绿地的防灾功能,建立完善、规范的标识系统,广泛告知本地区防灾避险绿地和防灾设施的具置、到达路线和使用方法。要对新建防灾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公园管理部门要为由单位或群众组织的防灾演习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提高城市居民应急避难的意识和行为能力。

4.6 完善城市绿地防灾监管机制

城市建设部门要加强对防灾避险绿地建设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对于不符合防灾减灾基本要求和城市绿地防灾规划的绿地不予验收,进行整改;要明确管理责任单位,切实加强防灾避险绿地的日常管理和维护,避免因缺乏管理维护降低灾时使用功效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要对绿地防灾减灾设施定期检查,对于已不符合要求的设施要尽快更换和完善。

逝去的生命无法挽回,只有未雨绸缪、从容防范才能避免更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基于地震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不确定性,我们容不得半点侥幸的想法,必须树立“主动防灾”的发展意识,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绿地防灾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城市绿地防灾能力调查评估,建立城市绿地防灾规划体系,全面加快城市绿地防灾建设,为城市居民提供容量科学、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的避难、疏散和安置场所,配合高效的管理运行体制,才能“有备无患”,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撑起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绿伞。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GB21734-2008.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S].[GB21734-2008.Emergency Shelter for Earthquake Disasterssite and Its Facilities[S].]

[2]苏幼坡等.日本防灾公园的类型、作用和配置原则[J].世界地震工程,2004,(2):27~29. [Su Youpo. Types,Functions and Disposition Rules of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Gardens in Japan[J]. Worl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04,(2):27~29. ]

[3]金磊.中国安全社区建设模式与综合减灾规划研究[J].生存空间,2005,(2):16~18. [Jin lei. The Synthetical Disasters Reduction Programming and Construction Mode of Chinese Secure Communitity[J].Living Space, 2005,(2):16~18.]

[4]李景奇,夏季.城市防灾公园规划研究[J].中国园林,2007,(7):18. [Li Jingqi,XiaJi.Study of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Park Planning[J].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2007,(7):18.]

Discussion on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Based on Reflection of Wenchuan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

ZHENG Xi1 SUN Xiaochun2

(1.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China; 2.UrbanRural

Planning Administration Center in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Beijing 100835,China)

动物园规划设计范文5

1、自然区位

*区位于无锡市区南部,南濒太湖,北至北塘区、南长区,东接苏州,西邻宜兴。面积631.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364.09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57.7%;山林面积50平方公里,拥有湖岸线82.35多公里。

*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侯,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5.5°C,适宜气温10°C-28°C可达220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降水量1048.0mm。

*区有人口44.2万人,辖管太湖镇、华庄镇、胡埭镇、马山镇、*镇、河埒街道、荣巷街道、蠡湖街道、蠡园街道等5镇(区),4街道。区域内同时设有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无锡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无锡蠡园经济开发区、无锡*经济技术开发区。

2、经济区位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中最具增长潜力与发展前景的地域之一,它既可依靠国际大都市上海,参与国际竞争,又可辐射苏中、苏北、浙北、皖南广大腹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种市场,赢得发展机遇。

*区经济实力日益强劲,经济地位在全国、全省同类城市郊区中名列前茅。2003年财政收入25.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167亿元,工商二业纳税营销55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6亿元,合同利用外资3.1亿美元。

无锡市*区受惠于上海、苏锡常等经济中心的幅射,宏观经济区位优越。

3、交通区位

发达的交通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更是发展旅游业的必要条件,*区的交通主要依托无锡市的便捷交通,无锡沿江、靠港、临湖,具有江、河、湖、海相通,铁、公、水、空配套的比较优越的交通条件。*区作为无锡市一个重要行政区,也有着优越的交通条件。

无锡境内京杭运河贯穿南北,水运干线沟通成网,沪宁铁路横贯东西,公路干线辐射四周,无锡民航机场开通北京、广东、重庆、山东、福建等空中航线,江、河、湖、海相通,水、陆、空运配套,具有突出的交通优势;沪宁高速公路穿越无锡境内,全国“五纵七横”干道之一的“同三公路”通过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和锡澄高速公路纵贯无锡;连接苏北与浙江的新长铁路,又将与沪宁高速铁路在无锡境内交汇。作为这些交通主干线的交汇中心,无锡交通优势明显,使*区的可达性高。

4、旅游区位

*区所具有的地理区位条件,加之发达的陆路和水上交通,使得*区成为重要的游客流指向地,旅游消费群体中包含普通工薪阶层,也包括新兴白领阶层。

*区属中国旅游地理区划中的吴越文化江南水乡风光旅游带,江苏旅游区内的苏锡常旅游区,又处在环太湖旅游圈的重点地带,在全国旅游区中的地位较高,国际国内知名度较大。

二、*区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一)*区旅游资源概况

无锡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它依长江、太湖,自然风光得天独厚,且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园林胜景与古迹众多,是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地级市总分第一)。*区临湖环城,占据了无锡旅游资源的半壁江山,它拥有近百公里长的太湖湖岸线,占据了太湖最美丽的精华部分,山抱水,水抱山,湖光山色秀美如画,且历史人文底蕴浓厚,众多的名胜古迹、遗址旧物、诗文墨迹与自然风光相映成辉,具有极好的发展潜力和开发条件。目前,在*区有世界第一大佛――灵山大佛、太湖第一胜景-鼋头渚、天下第二泉、全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的马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全国著名的影视基地被喻为东方好莱坞的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等一系列具有知名度的景区、景点。

1、自然资源

(1)得天独厚的太湖山水

*区的自然资源以太湖山水见长,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居第三),山不高而秀丽,水不深而辽阔,山辉川媚,气象万千,以自然风光秀丽,雄浑而著称于世,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区的主要资源集中于梅梁湖景区、蠡湖景区、马山景区、南太湖沿线。

——梅梁湖景区是太湖北端一个袋形大水湾,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7—10公里,东岸自庙山至南犊山(鼋头渚),重岗多岭,有十二个山渚伸突湖上(简称湖东十二渚);其西水岸自闾江山至青龙山,峰峦连绵,沿湖有十八个山湾(简称湖西十八湾)与湖南端的马迹山似断似续。综观这一景区,是以山水宏观其胜,山长水阔,气势宏伟,逐段收敛,层次丰富,湖岸逶迤,山水萦绕,峰峦叠翠,云烟苍苑,山水组合紧密,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精华所在,具有“浩渺、典雅、清秀”的特点。

重要景点有:鼋头渚、三山、梅园、锦园、军嶂山、乌云山、拖山。

——蠡湖景区:蠡湖又名五里湖,是太湖的内湖,东西6公里,南北0.3—1.8公里,面积9.5平方公里,相传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偕西施曾泛舟于此,因而得名。蠡湖东北岸一株平畴,桃红柳绿,富于江南水乡风光;西南面峰峦叠翠,中犊、元顶、充山、石塘渚岭延绵拱立,岚影波光,秀丽恬静。蠡湖水面开阔,富于变化,中部宝界桥凌空飞渡,将湖面分隔为东、西五里湖两片水域。西端,中犊山是中流砥柱,矗立于蠡湖与太湖交汇处,被南犊、北犊两山隔水夹峙,形成犊山门、浦岭门两个水口,风景层次丰富。

重要景点有:蠡湖、渔庄、宝界桥。

——马山景区:马山,古称“夫椒”,位于太湖北部,其主峰冠嶂峰与东翼军嶂山隔湖对峙,雄踞梅梁湖之门户。西北狭窄,东北宽广,状似驰骋云涛中之骏马,面积34平方公里,素为太湖中第二大岛。

区内层峦叠嶂,山环水抱,坞深谷幽,泉石清奇,四时景色不同,旦夕风光各异。岛上相传为古吴越争兵鏖战之处,近代又是太湖游击队根据地,颇多名胜古迹,人文景观。马山山沃水饶,物产丰腴,著名土特产杨梅、柑桔、茶叶等栽培历史悠久。

重要景点:龙头渚、仙鹤渚、冠嶂峰、灵山大佛、吴越“避暑宫”,“战鼓墩”、春秋古墓葬群、南宋“梅梁小隐”等。

——锡惠景区:锡惠景区是一座自东向西展布的山岳地,东始锡山,包括惠山的头茅峰、二茅峰、三茅峰和北坡的北茅蓬、南坡的唐山、莲花山、青山、嶂山等山岗,景区面积6.85平方公里。锡惠景区是名胜古迹集中、历史悠久的著名风景名胜区。惠山逶迤磅礴,锡山明媚,“九龙十三泉”久负盛名。

重要景点:二泉、惠山、寄畅园、石门、东大池。

——望亭湖沿线:望亭湖是太湖边又一大水湾,*区位于其北岸,湖岸约26KM长。湖面开阔,碧水、蓝天、渔帆构成秀丽的太湖风光,岸边是一望无际的秀丽静谧的田园自然风光。

(2)蕴藏丰富的生物资源

*区地处亚热带北部,气侯温和,境内山地、平原、河流兼备,生境条件多样,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植被种类兼具温带及典型亚热带的特点。境内沿太湖丘陵山地植被种类丰富,经调查,有2000种左右,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且古树名木众多。野生动物主要是鸟类和鱼类,鸟类600多种,鱼类107种。

2、人文资源

*区内的人文资源,得益于无锡市的历史悠久,及其对自然禀赋的不断挖掘、利用和创造,主要体现在文物古迹、宗教文化、人工景观、民俗文化等方面。

(1)丰富底蕴的文物古迹

无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区境内蕴藏着丰富的文物资源,现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6处,省级文保单位1处,市级文保单位29处,文物遗迹控制保护单位46处。

这些文物古迹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为海内外游客所关注,使得*区旅游业发展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主要有:祥符寺、荣德生故居、荣巷古镇、茹经堂、阖闾城、横山草堂、薛福成墓等。

(2)众教并存的宗教文化

无锡是一个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活动并存的地方,尤以佛教著名,*区境内有祥符寺、开元寺、净慧寺、龙寺长泰寺等寺庙,佛事兴隆。宗教文化的发展,也为*区带来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3)一支独秀的人造景观:

近年来,在*区太湖之滨相继建成唐城、三国城、水浒城、统一嘉园等大型人造景观——太湖影视城,它们展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精粹,并紧密地同太湖秀山美水融为一体,规模宏大的仿古建筑群,得天独厚的太湖自然风光,独树一帜的影视文化旅游,使之成为众多海内外摄影组的首选拍摄景地,也是无数游客探寻影视奇趣的向往地。依托千年古刹祥符寺而建,以世界之最“灵山大佛”为吸引物的灵山胜境,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区的一个新的旅游热点。

(4)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太湖之滨的*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独特的地理位置,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活习俗,色彩斑斓的民间游艺活动和巧夺天工的民间艺术品,以及民间文学、民间歌舞等构成了无锡灿烂的民俗文化圈。

游客对无锡市旅游资源感兴趣程度

山水

风情文物

古迹民俗

风情文化

艺术城市

风貌购物节庆

活动饮食其它

比例75.7936.5411.8813.9624.2424.963.0921.615.02

资料来源:2000年江苏省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报告

(二)*区旅游资源评估

1、旅游资源特点

太湖山水与人文资源交相呼应。

2、旅游资源评估

(1)旅游资源类型构成

根据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和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共同编制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拟定的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全国六大类74种旅游资源中,*区六大类型全部具备,74种资源中拥有49种,占全国资源种普的66%。

*区旅游资源分类情况表

类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购物类合计

拥有类型5442210449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估

根据地理位置特点,将*区旅游资源划分为7个旅游区域,即马山风景旅游区、湖西十八湾风景旅游区、湖东十二渚风景旅游区、惠山森林公园旅游区、五里湖风景旅游区、南太湖风景旅游区、*新城文化旅游区,根据罗森伯格及菲竹拜因建立的模型,对6个自然风景旅游区内的风景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n

基本模型为E=Σ•QiPi

i=1

E为旅游地综合评估结果值

Q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权重

P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评价值

n为评价因子的数目

*区风景旅游资源评估

评价因子因子权重

(总和取10)因子评分(满分取10)

马山风景旅游区湖西十八湾风景旅游区湖东十二渚风景旅游区五里湖风景旅游区南太湖风景旅游区惠山森林公园旅游区

源地形地质1.194101010668

水体1.7251010108106

气侯0.801101010101010

动物0.261101010668

植物0.4301010104410

文物古迹0.83886108410

民情风俗0.539222024

景点集中度1.00186108410

景区容纳量0.2618488108

件自然生态0.6811010104610

用地条件0.15910810101010

城镇分布0.16410888810

基础设施0.229646848

旅游设施0.243888848

征交通条件1.06986810410

与客源地距离1.06988810610

与附近旅游地类型并同0.178861010610

与附近旅游地的距离0.04468810610

评价

果旅游资源61.98857.26665.66649.0646.75456.934

区域条件13.35812.25413.039.4028.87613.816

区位特性18.79216.38619.23623.612.07223.6

总评价值94.13885.90697.93282.06267.65294.35

注:因子选择及因子权重采用楚义芳建立的中国观赏型旅游地的综合评价模型;因子评分满分各为10分,并以2分为一档区分值,因子评分取6个景区相对值,只能看出这6个景区的相比较情况,不能与其它景区值比较。

从评价结果中可以看出,湖东十二渚风景区、马山风景区与惠山森林公园旅游区旅游资源相对高于其他地区,特别是高于南太湖风景区,是*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而南太湖地区旅游资源最为薄弱,很难开展观光型旅游,但可开发对景观要求不太大的旅游项目,如运动性旅游、产业旅游、休疗养型旅游等,并应加大对这地一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区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旅游开发历史

无锡山水秀美、风光旖旎,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无锡旅游业起步于50年代,早在80年代,无锡就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十大旅游城市”之一,旅游业发展具有相当的历史。近多年来,尤其是“九五”期间,无锡旅游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优势,以创新为本,以塑造新的旅游品牌与特色为目标,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尝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首批跻身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同时旅游的类型也从单一的观光旅游发展为集度假旅游、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形式。2001年,随着无锡特大城市的定位,无锡进行了新的区划调整,组建了*区,同年,成立*区旅游局。新组建的*区含盖了无锡大部分的太湖山水自然资源、国家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无锡4大景区(梅梁湖景区、蠡湖景区、马山景区、锡惠景区),是无锡中心城的重点旅游区域。*区的组建,标志着无锡为打破条块分割,做强旅游产业,建设国内外著名旅游胜地迈出了一大步。

(二)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1、旅游产业地位不断提高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越来越受到市、区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注。政府主导、社会齐上发展旅游的局面开始形成,“全社会办旅游、多渠道发展旅游业”观念已被广泛接受并付诸行动。

其次无锡市区旅游资源以太湖山水最为著名,“太湖三万六千倾,最美就在这一方”,而这最美的太湖山水资源全位于*区所辖地内,*区是无锡的旅游区,因此*区旅游业在无锡市大旅游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2003年,*区全年接待进区游园人数910.7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1.55亿元,分别占全市相关指标的41.38%、17.52%、。

再次*区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新兴行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和带动作用逐年增强,旅游业正逐步成为*区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其强大的产业优势开始凸现,并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2003年,*区旅游业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抓住发展机遇,旅游业运行态势良好,其旅游增加值11.8亿元。

2、旅游资源优势突出

*区占据了无锡旅游资源的半壁江山,拥有太湖山水最美丽的精华部分,且历史人文底蕴浓厚,众多的名胜古迹、遗址旧物、诗文墨迹与自然风光相映成辉,具有极好的发展潜力和开发条件。并且*区辖区内山地、水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0%左右,为开展各种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目前在*区,依托太湖风光,兴建了以“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太湖山水城旅游区”为重点的旅游大格局,形成了融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主题旅游产品结构,基本形成了以太湖梅梁湖为中心,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太湖山水城旅游区为两翼的新格局。从而扩大了*区的旅游环境容量,丰富了旅游内涵,提高了旅游经济效益。

3、区域经济发达

无锡市地处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地带,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其周边城市经济富裕,居民有较高的出游能力,(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旅游需求的决定因素,国际经验统计: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800-1000美元时,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游动机。)而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将继续提升旅游需求的整体规模,这些为*区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证。

距无锡市*区100km之内的重要城市:苏州、常州、湖州、常熟、南通、溧阳、嘉兴。

距无锡市*区100km、200km之内的重要城市:上海、南京、杭州、镇江、扬州、芜湖。

同时无锡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使市区的居民有较强的旅游动机,目前选择节假日到*区休闲度假的人越来越多,*区成了无锡的“大公园”。

(三)*区旅游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发展旅游业资金投入不足

发展旅游业需要大量前期开发资金,用于资源开发、项目研究、市场促销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区旅游发展严重受资金的制约,表现在旅游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投入不畅;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整体促销、旅游环境改造、旅游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有限,在招商引资、引用外资、募集社会资金和资金市场融资等先进资本运作方面力度不够;用于旅游行业管理的经费无来源渠道,旅游行政管理工作受到制约。

2、旅游管理与经营机制滞后。

旅游区企业化经营观念和市场化运作机制滞后,新的投融资观念与管理机制薄弱。全区旅游板块式的运作体制,在大旅游的发展中日益显露弊端,条块分割,政企不分,形不成规模,没有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补,使行政管理与行业管理无论在广度上和力度上都不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要求。

3、产业结构配置不够优化

*区的旅游产业已得到一定规模的发展,旅游食、住、行、游、购、娱等行业要素之间的比例配置还不够合理,饭店和旅行社发展较快,旅游购物、娱乐、咨询服务等部门发展较缓,特色娱乐项目比较少,游客夜间消费明显较少。同时旅游景点与商业服务不配套,景点由于缺少吃喝玩乐的商业服务和配套而失去对游客的持续吸引力,导致游客在锡逗留时间短、购物少。

4、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不够

目前*区旅游业重开发、轻资源保护,重短期效益、轻长期效益,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作为*区旅游业依托的太湖水蓝藻频发,使国内外游客闻之却步,局部地区景点开发密度过大,造成建设性破坏,开山采石现象仍然存在,墓葬占地越来越多,破坏景观、影响生态,还有些景点由于附近随意建办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使得景点的开发价值受到损减,影响了高质量旅游产品的开放,从而制约了旅游发展。

5、城乡一体化的旅游格局还未形成

无论是现有景点还是潜在资源都缺乏整体性利用和开发,与锡山、惠山等其它行政区缺乏统一的旅游发展规划,缺乏整体开发、协调发展,各区、各乡镇自己建设,势必造成项目重复,引起旅游资源的浪费与破坏。另外,与周边城市和邻近省份的旅游业,也缺少主动的呼应和积极配合,尚未形成优势至补、资金共享的良好局面。

6、旅游发展的大环境有待提高

*区旅游发展的大环境,如市民素质、文明礼貌、环境卫生、公共交通、各种服务业的质量、商业金融等信誉状况,治安状况等都必须有大的提高。同时,政府对旅游业的投资环境也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优惠,以吸引更多的资本包括外资及民营资本投入到*旅游业上。

四、规划期限

结合《无锡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区旅游发展概念规划的期限确定为从2002年至2020年,具体分为三期:

近期:2002年——2005年

中期:2006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五、规划原则

(一)规划依据

1、《江苏省旅游规划》

2、《无锡市城镇体系规划》

3、《无锡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讨论稿)

4、《无锡市旅游发展“十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5、《梅梁湖景区规划》

6、《蠡湖景区规划》

7、《马山总体规划》

8、《五里湖地区概念规划》

9、《锡山市旅游规划》

10、《惠山森林公园规划》

11、无锡市政府、*区政府关于旅游发展工作会议报告

12、相关法规、文件、资料

(二)规划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效益,与无锡市旅游规划相结合,使*区成为无锡大旅游的“旅游区”,与国内、国际旅游业接轨。

2、坚持以市场为核心,以资源——市场——文化为导向,适度超前,规划设计力求以自己独特的个性赢得市场,注重经济效益,使旅游业成为*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3、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围绕太湖、生态、文化做文章,使*区建成既有鲜明特色又功能齐全,适应多种旅游需求的现代化旅游区。

4、与江苏省及周边城市的旅游发展规划相结合,与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和区域布局相结合;与城市土地、交通、环保、文保等专业规划相结合;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发展中点、线、面的关系,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5、资源开发、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景观保护相结合,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环境。既保持传统文化,又引进高科技成就;既有自然美、原始美,又有现代人工美。

6、静态开发与动态开发相结合,体现旅游的文化性、参与性、娱乐性和新奇性。

7、坚持政府导向,民众参与,充分发挥“官、产、学、民、娱”良性互动的效应,促进旅游业最大限度发展。

六、*区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一)*区旅游客源市场特征分析:

1、按地理细分:

*区旅游客源地域分布广泛,但按其重要性,并考虑到地理空间连续性,可分为三级市场,一级市场是苏、锡、常、沪、宁这些大中城市,其主体地位不会改变。二级市场为华东地区其它城市,如扬州、南通、杭州等。三级市场为华东地区以外的地区,而北京、广东的作用尤为凸现。

2、按市场人口细分:

从年龄看,22—44岁组人数最多,占到总的60.98%,而青少年市场和银发市场的开发相对不足;从性别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占到总数的66.2%;从职业来看,企事业管理人员、服务销售人员、公务员、科技人员为主,离退休人员、学生、农民的比重小;从居民类型看,城镇居民远远大于非城镇居民。

3、按市场行为细分:

从旅游方式看,以散客为主并日趋增长,团体组织的人数很少;从出游动机看,以观光旅游为主,约占42.3%,休闲度假、商务活动分别占到17.34%及15.33%,但观光旅游逗留时间较短,仅1.37天,低于平均逗留时间1.71天,且人均花费也低于平均花费,分别为685元及849元。

(二)*区旅游客源市场规模预测

影响旅游客源市场规模的因素很多,既受经济发展速度、国家政策、社会政治因素、行业竞争等宏观因素的影响,又受旅游资源吸引力大小、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交通的方便程度、离客源市场的远近及服务质量优劣、旅游产品价格等微观因素的影响。旅游业是无锡市的重点发展的行业,*区也把发展旅游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希望通过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区旅游发展的外部环境十分良好。

*区旅游客源市场规模预测采用指数模型:

An=Ao(1+b)n

An——第n年的预测数

Ao——起始年份数

n——年数

b——年增长指数

(年增长指数参考无锡市“九五”期间的平均增长率及《江苏省旅游规划》中确定的全省平均增长率,以及《无锡市旅游“十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中确定的增长率,综合各种情况确定。)

旅游总人数年增长率(%)海外旅游人数年增长率(%)

2001年260.3313.68

2005年445.0620.0310

2010年581.05.529.438

2020年948.0552.706

(三)客源市场定位:

1、一级市场:近期重点目标市场

*区在近期仍应把周边的大中城市,如苏州、常州、上海、南京等作为主要的客源市场,同时重点开发无锡市区及周边区内居民的休闲娱乐旅游市场。

2、二级市场:近中期重点推动的市场

安徽、浙江、山东等邻近省市的观光、度假游客市场。

苏北地区富裕阶层的观光游客市场。

通过上海、南京中转的海外游客市场。

3、三级市场:极具潜力的发展市场

全国范围内的观光、度假游客市场

全国范围内的会务、商务、节会市场

国际旅游商务、考察市场。

七、旅游发展定位

*区旅游发展方向以观光旅游为主体,大力发展度假休闲旅游;积极培育现代主题旅游、都市旅游,力争做到观光旅游创精品,休闲旅游创特色,现代旅游求突破,都市旅游领潮流。同时发展文化体育旅游、会议商务旅游、影视文化游、江南园林游、宗教文化游、生态农业游、现代工业游等旅游。

1、观光旅游

太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平山远水,风景旖旎,景点众多,同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物古迹遍地,这些秀美的山水景观在国际、国内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观赏价值,是游客赏景抒情、放松身心的绝佳之地。

观光旅游是旅游活动最基本的层次,却是目前最主要的旅游活动。现状*区属地内已有年旅游人数超百万的景区三个(鼋头渚266.44万、灵山151万、三国水浒景区144.47万),观光旅游正处于稳定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旅游地要保持自己持久连贯的旅游形象,控制好旅游环境容量,尽量避免负面影响,这样才能维持长久的稳定成熟阶段。

2、度假休闲游

度假休闲旅游是旅游活动的提高层次,近几年,随着城乡居民闲暇时间增多、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无锡市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度假休闲旅游潜力巨大,*区内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地自然风景优美,林木茂盛,空气清新,环境较好,加之便捷的交通,为游客来此休闲、度假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要在*区加大环境美化力度,力争建成无锡的“大公园”,华东地区的“后花园”。

3、现代高科技参与项目(主题公园)旅游

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区处在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的地区,有良好的客源市场;同时这一区域城市公共交通良好,可进入性好;另外*区内大部分地区是城市边缘区,用地限制较小,地价相对便宜,这些因素决定*区适宜开展主题公园。目前*区已有影视城、灵山大佛两处人造景区,新主题公园的开发,使多个主题公园在空间上集聚,可以增强这一地区的总体吸引力。

4、都市旅游

都市旅游是20世纪旅游的发展趋势,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城市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能提供非城市地区所没有的娱乐、文化设施,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城市的建筑、装饰、园林、人文活动等市容、市貌、特色景观,是城市表现自己的一个窗口。良好的城市环境,可以使游客获得一次更舒适的旅行。

无锡随着特大城市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特别是*区内蠡湖新城、*新城的建设,其独特的*城市风貌、浓浓的现代气息、完善的商务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休闲娱乐设施、购物设施共同创造新世纪山水城市旅游,是都市旅游的重要场所。

八、旅游发展目标

(一)、发展目标

*区旅游资源以“秀丽”见长,是无锡市大旅游中最具持久吸引力的区域,规划期内其旅游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内外著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形成强大的旅游竞争优势;为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国内外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和无锡其他旅游目的地紧密结合,确保无锡成为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地位,力争成为世界一流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成为*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实现这一目标,可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2年至2005年(近期),为振兴发展阶段。

应抓住有利时机,认真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重要景点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迅速提高接待能力和档次,努力开拓旅游市场,力争到2005年接待海外游客20.03万人次,国内游客445.0万人次。

第二阶段:从2006年至2010年(中期),为成熟发展阶段。

以秀丽的风景,丰富而独特的旅游项目和完善的服务设施吸引旅游者,成为具备观光、度假、疗养、娱乐和会议等多种功能的旅游胜地,到2010年,旅游总收入占GDP11%以上,实现产业份额量的突破及产业发展质的提升。

第三阶段:2011年至2020年(远期),为良性发展阶段。

在景区建设、配套设计、科学管理方面达到完善和规范,整个旅游区协调并可持续地发展,将*区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国际国内旅游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区旅游业发展主要指标:

海外旅游人数

(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

(万美元)国内旅游人数

(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

(亿元)旅游业总收入

(亿元)

2002-2005年平均增长率(%)1015617.517

2005年指标20.036319.4544538.0843.18

2006-2010年平均增长率(%)8125.51515

2010年指标29.4311136581.076.5986.86

2010-2020年平均增长率(%)69599

2020年指标52.725637948188.41205.63

(二)旅游发展战略

1、多元化经营战略

一要实现观光、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协调经营;二要实现区内、市内和省内旅游协调经营,进一步提高海内外游客的可达性;三要实施多行业经营战略,应当充分发挥旅游的连带需求,连带供给作用以及旅游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实现食、住、行、游、购、娱信息服务在内的横向多元化经营,以及利用旅游业后向联系的纵向多元化经营;四要实施多尺度经营战略,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既要适应“点对点”式的集约型旅游消费需求,塑造精细化、多样化的地方旅游产品,发展小尺度的地方旅游,使地方在一定意义上成为相对独立的旅游目的地,同时也要适应“多点串联”式的粗放型旅游需求的需要,根据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产品互补性和可进入性,不断创建和加入超越地方的、不同层次的旅游网络。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培育经营规模;五要实施多渠道投资战略,除了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外,更应积极开拓投资渠道,吸引外资及民营资本进入旅游市场,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培养经营规模。

2、客源市场共享战略:

*区旅游要切入并分割既有旅游客源市场,市场对策是在加大自身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周边著名旅游目的地吸引物和既有的优越区位,开辟系列化、多层次、区域化的旅游产品,在与周边旅游目的地市场共享中争取市场份额。

3、集约型增长战略:

*区必须实施通过产品创新扩大市场的集约型增长战略,努力开发适销对路的新旅游产品和项目。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既有产品,使之保持对游客持久的吸引力和在市场上持久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针对市场变化,大力开发满足市场需要和具各市场引导功能的新产品,赢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4、形象的服务战略:

通过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和提供卓越的服务,强化*区旅游竞争优势并提高市场份额。要以人为本,树立“服务第一、物业第二”的理念,以附加服务,做事的方式以及做事的人三个不同角度开发别具一格的服务,将旅游者的体验从一般水平提升到特别的水准。

5、分阶段实施战略:

在资源、资金、人力投入有限的前提下,旅游大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必须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不同阶段实现不同的目标,并在每个阶段同时进行独立的和相关联的绩效评估和自我校验,从而把握每个阶段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九、*区旅游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一)总体布局

以*区客源市场为导向,结合*地区旅游资源实际以及*区城市发展规划,确定*区旅游空间布局构架为:

“二区、二城、一带”的空间布局构架。

二区: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马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二城:蠡湖新城、*新城

一带:环太湖风景旅游带

(二)功能分区及景点构建

1、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

此旅游区位于梅梁湖东侧,太湖北部,包括锦园、大浮等地,此旅游区功能以太湖山水风景游览、影视文化旅游为主,重点建设7区。

(1)锦园公共游览区:

本区包括锦园、“好望角”,万顷堂等景点,是太湖山水组合最佳的小水湾,是游览山水景色、游泳、垂钓的最佳处。

“好望角”是欣赏三山的最佳点,规划改造石滩,建设游泳场,环通东西两侧道路,实现游泳为主,兼顾眺望与游览。锦园作为近代园林平时可开放游览。

(2)鼋头渚公共游览区

即鼋头渚公园,是著名近代园林,太湖山水佳绝处。目前年旅游人次超百万,处于稳定成熟阶段,规划加强鼋头渚植物造景,丰富园林植物景观,挖掘文化内涵,增强景点的发展后劲,成为太湖第一胜景。

(3)影视文化公共游览区

依托全国最大的太湖影视城(唐城、三国城、水浒城)特色,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开发、丰富、完善旅游项目,增加参与性、娱乐性、教育性和趣味性强的活动内容。注重影视文化区内环境的保护,加强景区美化、绿化、亮化工作,使之成为山水互映、景色秀美、环境宜人、独具优势和特色的影视文化旅游区。

(4)观光农业区

本区主要包括高效农业与“农事农趣”游、“农家了”休闲度假基地、民俗与佛文化游等。

(5)休闲度假区

包括游艇俱乐部与游艇码头、水上运动区、高尔夫即网球俱乐部、度假村、度假别墅、国际会晤中心及其与之配套的星际酒店等设施。

(6)*生态绿化区

主要是严格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为太湖山水旅游度假区的整体环境和景观服务,也为未来发展打基础、留余地。

最南端为贡湖水厂取水口,规划湿地保护区,既保护了水源地环境,又可提供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开发生态游。

(7)漆塘综合管理服务区

该区是旅游度假区的门户,也是全区的商业服务、行政管理中心,目前已有花园度假村、宝钢碧波园、鑫湖度假村、玉泉山庄等多家星级宾馆酒店入驻,今后应进一步完善商业服务设施,改善服务区的景观环境。

2、马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马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是一个以休闲度假功能为主的旅游区,为了实现旅游区内部统一的旅游发展整体空间的布局,确定了三大旅游区作为发展战略的空间布局。中心区即灵山胜境景区以及南部休闲康体度假区,两翼分别是东半山休闲度假区、西半山观光康体健身区。这三大区域主要是依据现有的旅游资源的类型和质量、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旅游发展的潜力、区位和环境等自然特征进行划分的。旅游发展战略为中心区先行,两翼区作为后备和补充。

(1)中心区

中心地区是无锡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核心区,以灵山胜境景区为中心,包括北面的古竹路以及南面的月亮湾度假中心和太湖国际高尔夫俱乐部。

(2)东半山休闲度假区

东半山地区沿太湖一线分布,主要有仙鹤嘴、檀溪隐君泉、梅梁小隐、赵翼墓等景区以及宜民山庄农业生态园、疗养院等服务设施。

(3)西半山观光康体健身区

西半山地区以龙头公园为中心,环太湖沿线由马迹石等礁石景区、伍子盟顶灯吴文化旅游景区。

3、蠡湖新城

无锡蠡湖新城将建设成由开放公园、居住区和城市基础设施组成的世界级观光旅游圣地,创造一个高度互动的“新湖城”,不仅是无锡,同时也是周边地区居民的休闲好去处,由会议中心、林荫大道、中央购物中心、演艺中心、情人港湾、水上喷泉、水旅馆等形成一系列令人激动的*景观。重点建设3个公共游览区:

(1)西五里湖公共游览区

该游览区包括西五里湖水面、犊山大坝、湖北岸渔池,规划河埒养殖场等地渔池退池还湖,扩大水面,建设环保生态公园、传统中国花园、湖畔别墅,设“金波鱼跃”、“宝界波明”等景点。

(2)东五里湖公共游览区

该游览区包括东五里湖水面及沿湖风景林带,规划以东五里湖水面为中心,以蠡园为主景点,观赏水景及近代园林;设立水上码头及水上游乐场,开展水上活动;在东五里湖中间设小岛,丰富景观层次;湖两岸规划度假村式别墅、传统船屋村、渔村、鱼市、水族馆等设施。

(3)中心区

位于蠡湖街道,在太湖大道以南、青祁路以西地区,这里地势平坦,紧靠五里湖,处于各旅游区与市区结合处,是蠡湖新城中最具动态和标志性的区域,规划建设旅游服务中心、旅游购物街、旅游酒店、交通中心、广场、会展中心、文化中心(博物馆、艺术画廊、影院、艺术表演中心)、湖滨公园等设施,满足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建成后,它不光仅仅是*区旅游的配套服务中心,也是整个无锡市大旅游的后方基础。

4、*新城

无锡南太湖地区连接浩瀚的外太湖,具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及历史人文基础,随着无锡特大城市建设,*新城将在南太湖地区拔地而起。规划中的*新城将是无锡的副中心,是集行政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大学科研中心、居住中心于一体现代湖滨生态城市。

*新城西部是无锡市规划的大学科研基地,此地依山傍水,人杰地灵,大学城中的科技馆、图书馆、体育馆、艺术馆等一系列现代设施极具吸引力,大学城内现代建筑与环境也吸引众多前来观光的人;同时大学城也是旅游者了解最新信息、领略最新科技或从事科技、信息交流的地方。

根据国家关于“环太湖体育圈”的建设,无锡作为环太湖流域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发达城市,构建“环太湖体育圈”与我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未来五年把无锡建设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的功能定位是完全吻合的,与不断满足市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积极推进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是一致的。*新城将建设无锡市奥林匹克公园,是集各类室内外体育竞技场馆、专业训练场馆、体校、体育宾馆等体育基础及配套设施于一体的体育中心区。到时无锡将具备与周边城市联合承担国家级综合性比赛和国际单项赛事的能力,会极大地吸引观众,带动体育游。

5、环太湖风景旅游带

a、西段:

此段位于梅梁湖北侧,包括十八湾、渔港、梅园、荣巷地区、锡惠景区等地。此旅游带座北朝南,风光无限,湾湾有形,处处有景,是与市区距离最近的地区,也是与市民日常生活结合最紧密的地区,因而其功能以太湖自然风景观光、休疗养度假为主,同时也为无锡市民及周边地区的人们提供理想的户外活动场所。重点建设6个公共游览区及1个配套区。

(1)渔港公共游览区

渔港地区是*区*地带具有优良区位与环境条件的旅游资源之一,规划充分利用渔港乡土气息的地名开发具有太湖民俗风情的旅游设施,通过修复客运码头,使渔港基地成为水陆交通的旅游枢纽点。

(2)九龙湾公共游览区

此游览区在十八湾山脉北侧,这里有千亩竹海、松林、茶园果园,似人间胜境。规划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建成融观光、娱乐、度假为一体的休闲度假中心,主要建设百花园、松杉林、竹园、九龙湖等景点。

(3)五湖晨雾公共游览区

此游览区包括山北的照天湾、蝙蝠岭、山南的夏慕湾、盘龙湾、大雷咀等地,其中的松风、竹海、幽谷、潭影交相辉映,规划利用其原生态山林资源,建立一个融休闲、参与、科普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业园。山南正对三山,是观太湖美景,开展水上娱乐活动的好地方,山南山北可通过隧道相连,也可以从山道上登越。

(4)梅园公共游览区

本区包括梅园、荣巷古镇。

规划梅园加大调整改造力度,充实提高植物景观,把梅园建成品位高、植物景观丰富,内容新颖的世界观赏植物博览园。

荣巷古镇是历史的缩影,是历史的见证,其近代建筑群,真实地反映了荣巷的发展史,也折射出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史。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对古镇建筑维修、恢复,开发古镇历史传统风貌游。

(5)锡惠公共游览区

即锡惠公园地区,这里是无锡文物古迹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这里有著名的私家园林寄畅园,有传统历史街区惠山在横直街,有惠山古寺、动物园等,规划改善内外交通条件,扩大动物园,修复惠山横直街,改建锡惠广场,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市民休闲场所。

(6)惠山森林公园公共游览区

由头茅峰、二茅峰、东大池、西大池、石门景点(七十二摇车湾)和三茅峰组成,是森林公园的主要区域,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开展游览和登山、野营等活动。在石门景点改造上山湾道,使之贯穿山谷,建造休息观景设施。三茅峰是无锡第一山峰(海拔324米),是登高眺望揽胜的好去处,可建设揽胜台。

(7)河埒配套区

河埒地区是目前*区的行政中心、居住中心、商业中心、文化中心,宾馆、酒店、商铺已有一定集聚度,可以作为旅游的配套服务区。

b、东段:

此段位于*镇、华庄镇南部,境内有26公里长的南太湖沿岸,规划中的环太湖大道将沿湖架设,规划除利用其美景秀色开展观光游览活动外,还利用其广阔的水面开发水上旅游活动及体育运动;利用其旖旎的自然景色和舒适的气候环境,开展避暑及休疗养;利用渔业、水产养殖,开展水上农业观光、捕鱼尝鲜等参与性旅游活动;利用悠久的历史古迹和佛教文化,开展文化旅游活动。重点建设4个公共游览区及一个配套区。

(1)壬港休闲疗养区

位于*镇南侧,规划集中建设旅游度假设施,发展集住、娱、商、餐饮等一体的综合性休闲项目,形成丰富多彩的集中休闲娱乐度假区。同时结合长泰寺恢复建设,游古代名刹。

(2)裕庆寺、净慧寺游览区

以裕庆寺、净慧寺两座千年古寺为依托,重新规划寺庙发展空间,扩大寺内功能设施,形成两点一线的旅游观光区。

(3)生态农业游览区

环太湖大道沿线建设生态农业良性循环示范区,开发生态农业旅游,主要建设以桃、梨为主体的林果基地、特种花卉苗木基地和特种水产养殖基地等。

(4)开发区工业游览区

现代工业园区宽阔的道路、新颖的建筑、优美的绿化、先进的设备对旅游者来说非常有吸引力。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参观现代高科技开发区园区,欣赏现代工业建筑,了解现代工艺流程,认识高新技术设备,开展科技夏令营。

(5)南泉配套区

依托现有*镇区,规划将南泉建成一个集休闲度假、娱乐、购物、住宿一体的特色旅游小镇,作为*新城的旅游服务配套基地进行发展,直接为周边景区服务。

十.*区旅游开发政策措施建议

1、参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制定旅游投资鼓励措施。

2、建立多元化的筹(融)资渠道。

3、加强旅游产业结构的资产优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平衡旅游产业内部结构,加强旅游商品开发等)。

4、加强旅游市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