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规试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规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规试题

交规试题范文1

关键字: 城市规划轨道交通协调统一

中图分类号:U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的经济加快了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同时也使机动车数量急剧上升,导致城市交通建设难以跟上交通需求的大幅度增长,进而严重阻碍了城市发展,为此,政府必须加强轨道交通的建设,保证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同步进行。在天津,北京,上海等地铁开通后的事实表明:轨道交通对缓解城市交通紧张状况有着重要作用,发展轨道交通建设可以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轨道交通是我国城市规划的重要选择

交通是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人口大国,各方面都处于跳跃式发展的情况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轨道交通和城市规划设计,对我国的城市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十二五”期间,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对交通的需求急剧上涨,城市交通区域的统筹作用日益明显。

一般来说,城市交通基本都经历了从步行到小汽车的发展过程。在美国,大多数人都采用小汽车作为交通工具,致使美国大部分城市出现分散,蔓延的形态。而在欧洲大部分国家,城市通常以公交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尤其特别注重轨道交通的发展,这种轨道交通使得城市的发展从中心聚集型转向离心分散,城市出现“职住分离”的现象。无论是小汽车,还是轨道交通都是城市进步的一种表现形式,城市对交通需求的多样化决定了人们可采用多种多样的交通方式,但在我国,城市人口众多,交通机电化正处在起步阶段,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科学规划轨道交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轨道交通对城市规划发展的影响

轨道交通是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它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轨道交通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轨道交通承载了城市巨大的客流量,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客流压力。地铁站的建设,为周边城市公共空间带来了发展机遇,政府通过逐步完善“由点到轴”一体化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实现完善城市空间脉络,优化城市规划和公共空间结构。①把地铁作为中心,根据各种与之接驳的交通工具和空间步行距离,实现公共空间的区域范围定义。②把网络化发展和系统化发展的理念相结合,以轨道交通作为骨架,地铁发展空间为核心,建设综合的交通系统。③在地铁站域的空间及交通沿线范围内,有效的利用轨道交通的沿线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构建为休闲,娱乐,房产等复合公共空间体系等。④城市空间的形态和发展的促进、优化离不开合理的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其对公共空间的多样性和系统性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构建合理的轨道交通系统可增加城市空间的有机发展,使城市规划和城市功能得以完善。

(二)轨道交通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轨道交通的建设对城市的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影响包括物质想象和非物质影响。Ⅰ、轨道交通对城市物质形态的影响。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在我国,城市早期的整体规划强调以组团方式促进城市的发展,但其与交通的联系存在脱节现象,导致城市结构呈现“单中心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出现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城市结构也向多中心化转变,城市规划渐渐城市副中心与中心核心区竞争互补的多中心,现代化的城市格局。轨道交通的发展不仅使城市功能得到外延,同时也加强了对城市中心区的功能的进一步开发。②对城市规模的影响。轨道交通的发展对城市规模的扩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缩短交通时间拉近的交通距离,这就促进了城市规模的发展,使城市规划的目标真正朝向“东进西联,南拓北优”的方向发展。Ⅱ、轨道交通对非物质形态的影响。①创造轨道交通文化。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独特的文化魅力,如西安在2011年举办的世界文艺博览会也是西安城市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因此如何利用轨道交通来提升城市自身的文化形象和城市魅力,是当前轨道交通建设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②实现城市绿色交通。轨道交通是一种清洁的交通方式,其消耗能源相对较少,是城市公认的环保型公共交通方式,因此大力推进轨道交通的交通对实现绿色城市的城市建设有着重要意义。③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对于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性大都市而言,城市的生活节奏十分快捷,同时工作效率要求是十分严格的,轨道交通不仅可以保证准时运行,同时其载客量也大大高于其他交通工具,为城市方便快捷的交通提供了强劲动力。

三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的整体设计

(一)轨道建设要以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为目标。根据我国出台的81号文件指出的“城规交通发展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布局结构和发展方向。”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城市的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优化很大程度上受轨道交通建设的影响,轨道交通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改善城市中心环境,改善市民生活,进行旧城改造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轨道交通建设能帮助城市在短时间内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的预期目标。广州天河地区,上海萃庄,徐家汇地区的发展都与轨道交通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建设规划中必须着重考虑轨道交通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做到二者统一协调发展,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将轨道交通的建设看做是实现城市总体发展的重大因素进行考虑。

(二)着重解决城市发展中突出的交通矛盾,兼顾城市开发。作为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工程之一,轨道交通对城市规划有着重要影响,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的城市发展水平还处在发展中国家水平,城市规划和轨道交通建设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在有限的财力资源条件下,应首先解决城市规划与轨道交通建设的突出矛盾。在此基础上再对城市规划布局的所需的交通问题进行考虑解决,比如,通过建设市郊轨道交通和城市区域的轨道交通带来的沿线的土地开发,将城市中心人口或者产业部分转移到郊区。

(三)城市规划与轨道交通建设必须具有严肃性。根据81号文件对建设规划提出的具体要求“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提高规划编制水平,真正发挥规划对城轨交通项目建设和城市规划的指导作用。”与之同时,81号文件还重点强调对轨道交通建设的沿线土地规划要做好控制工作,防止新建建筑物对线路的侵占。

(四)城市规划时要注意轨道交通的定位。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城市交通起着重要作用。在进行城市规划是要注意对轨道交通进行正确定位。根据相关研究人员对14个城市的建设规划报告看,一些城市的规划目标与其自身的发展存在不相适应现象。城市自身的发展结构,规模及方向的不同,对交通的需要也不同。因此在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时,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各方面问题,考虑交通的需求,经济承受能力,经济利益和交通效率等,确定轨道交通在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为城市选择最佳的交通方式。

结束语

要使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加强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认真做好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工作,将轨道建设与城市规划进行整体设计,保证轨道交通建设的良性发展机制,进而让城市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无.申通庞巴迪(上海)轨道交通车辆维修有限公司诞生 宠巴迪开启在中国更多合作 更新领域[J].世界轨道交通,2013(2):70-70.

[2] 柳恒,何林.基于Visual C#.NET的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2(2):60-63.

[3] 刘娟,路威.城市发展与规划趋同的制度性研究——以长三角16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3,20(1):30-35.

交规试题范文2

1.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凡是有导气管的实验装置,在放入药品之前均需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例1如图A、B、C为甲、乙两小组制取氨气时可能用到的装置,D为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答案:(1)圆底烧瓶 (2)连接导管,将导管末端插入水中;加热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回流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2.试纸的使用

(1)定量试纸(如pH试纸)的使用:此类问题的答案几乎是格式化的。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三个得分点和关键词:蘸待测液+点试样+对比读数。

(2)定性试纸的使用:

①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检验气体时,答题模板:将××试纸放于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检液点在试纸中部,试纸呈现××颜色。

②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淀粉KI试纸检验溶液时,答题模板:先取小片××试纸用蒸馏水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再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容器口附近,试纸呈现××颜色。

例2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为[Fe2(OH)n(SO4)3-0.5n]m,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4・7H2O)过程如下:

溶液Z的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为。

答案:将一小片pH试纸放到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到试纸的中央,等试纸变色后,再跟标准比色卡对比读数。

3.气体的检验

根据气体的性质检验气体,可选用湿润试纸或溶液,后者较复杂,如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气体。

例3聚合硫酸铁又称聚铁,化学式为[Fe2(OH)n(SO4)3-0.5n]m,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实验室利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SiO2等)制备聚铁和绿矾(FeSO4・7H2O),过程如下:

验证固体W焙烧后产生的气体含有SO2的方法是。

答案: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恢复原色,证明气体中含有SO2

4.离子的检验

离子的检验通常在溶液中进行,根据其性质选择试剂,再由反应现象得出结论,如Cl-的检验。

图1

例4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实验室以废铜屑为原料制取碱式碳酸铜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废铜屑制硝酸铜:如图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HNO3缓慢加到锥形瓶内的废铜屑中(废铜屑过量),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硝酸铜溶液。

步骤二:碱式碳酸铜的制备:向大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铜溶液,水浴加热至70℃左右,用0.4 mol/L的NaOH溶液调节pH至8.5,振荡,静置、过滤,用热水洗涤、烘干,得到碱式碳酸铜产品。

步骤二中的滤液中可能含有CO2-3,写出检验CO2-3的方法:。

答案: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说明有CO2-3。

5.滴定终点的判断

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关键点:

例5纳米TiO2在涂料、光催化、化妆品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TiO2的质量分数:一定条件下,将TiO2溶解并还原为Ti3+,再以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

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Ti3+至全部生成Ti4+。

请回答:如何判断滴定终点。

答案:当滴入最后一滴NH4Fe(SO4)2标准溶液后,溶液变成浅红色,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6.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

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以用BaCl2溶液沉淀Na2SO4为例说明)

方法Ⅰ适用于沉淀的质量需要称量并进行有关的定量计算。

方法Ⅱ适用于不需要称量沉淀的质量,只是定性说明相关的问题。

例6(1)(适用于方法Ⅰ) CuSO4・5H2O是铜的重要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

CuSO4・5H2O的实验室制备流程图。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如果采用重量法测定CuSO4・5H2O的含量,完成下列步骤:

②加水溶解

③加氯化钡溶液,沉淀

④过滤 (其余步骤省略)

在过滤前,需要检验是否沉淀完全,其操作是。

(2)(适用于方法Ⅱ)(2010年天津高考)纳米TiO2在涂料、光催化、化妆品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制备纳米TiO2的方法之一是TiCl4水解生成TiO2・xH2O,经过滤、水洗除去其中的Cl-,再烘干、焙烧除去水分得到粉体TiO2。用现代分析仪器测定TiO2粒子的大小。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TiO2的质量分数:一定条件下,将TiO2溶解并还原为Ti3+,再以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

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Ti3+至全部生成Ti4+。检验TiO2・xH2O中Cl-是否被除净的方法是。

交规试题范文3

一、历史课堂结构必须改革

课堂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活动是否能够安排合理和全面发展,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是否能在课堂内解决。

众所周知,由于“应试教育”的模式,把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变成教师的单轨列车。因此,为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取缔满堂灌或教师一包到底的教学模式。我们要留给学生课堂消化和独立发展的空间,一般的知识应由学生自学,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上,引导学生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这样有利于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内培养学生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自我发展和实现完美的个性,从多方面提高素质,从历史中找到现实的轨迹。

二、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由于长期的“书本教育”和“应试教育”,使学生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于自己的思考,甚至是代替自己的思考。试想一下,如此下去,我们对于历史的研究还能进步多少呢?何谈“读史使人明智”呢?更不用说“以史为鉴”了。否则,将来有一天,历史必将失去它的作用,成为新时代的“八股”。怎么办呢?要改变现状,那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人的创新能力来说,有两种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种是他能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知识,另一种就是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那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们知道,一切创新都源于问题的发现,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担负起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者,要善于逆向思维提问题。如,讲到二战时可提问:“你认为德国纳粹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认为一定需要原子弹来结束战争呢?”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又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创造性思维模式,而不再是充当历史的资料袋。因此,我们历史教师必须重新构建符合历史学科特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塑造学生的积极创造人格与人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是中学历史教育和科研事业迅速发展,以适应现实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必然途径。

三、必须让历史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

一个国家闭关锁国则落后,落后则挨打。那么封闭的历史课堂带来的是什么样的后果呢?如果不改变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想历史课必将走向僵化和死亡,这不是危言耸听,当前历史课中学生普遍厌倦学习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必须让历史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

要想使历史教学走向开放,首先,教师要有开放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钻研教材,博览群书,而且要时时刻刻紧跟时代的节拍,多看书,因为书是一种文化载体,它承载的是智慧和思想。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哺育心灵的母乳,是启迪智慧的钥匙。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知识对我们很重要,对于学生更为重要。而知识的获得最快捷的方式是读书,自主学习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培养他们获得独立、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良好的自学方法。多看电视,多思考,开阔视野,为开放的历史教学打下基础。

其次,必须适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推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加强学生和外界的信息交流。如,在讲课时引导学生针对书上的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诱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有序的积极辩论使学生各抒己见,想人之所不想,见人之所不见,达到人所不能的境界。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想象的冲动、联想的新颖、思维的开阔,有效调动学生的潜能,使之成为一个百家争鸣的策源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当然开放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在教师宏观调控下的有度和有序的开放。

交规试题范文4

摘 要:应用技术型高校因自身的特点,在通识教育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提高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识教育的教学效果,完善教学大纲的编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应用技术型高校完善通识课程教学大纲的路径如下:形成通识课程教学激励机制;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开发教学大纲编制审核系统。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识教育;教学大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7-0188-02

应用技术型高校因注重学生动手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易陷入过分专业化误区,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要改变此种现状,推行通识教育势在必行。我国众多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识教育起步较晚,通识教育条件薄弱,通识教育质量普遍不高。因此,如何提高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识教育效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完善通识课程大纲为突破点,阐明教学大纲的地位和作用,并针对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识教育在教学大纲编制中存在的题提出若干参考建议,以期发挥教学大纲的作用,促进通识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教学大纲在通识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特点、知识水平以及发展学生智力的需要,具体规定课程知识的范围、目的、任务和教学时间以及教学方法,是包括应用技术型高校在内的所有高校都必须重视的重要环节。概括而言,我们可从教师、学生、学校三个层面来了解教学大纲的重要作用。

1.对教师而言,教学大纲是教学的行动指南

教学大纲是指导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学大纲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明确了教学目标,避免或降低了教师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二是具体规定了教学内容的标准,有利于教师有计划、规范地实施教学;三是对课程教学方法提出了原则性要求,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可行性依据。

2.对学生而言,教学大纲是学习的辅助工具

教学大纲不仅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可以有计划和主动地进行学习。比如,一门32课时的人文通识课,其内容是很丰富的,仅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很难真正消化的,但若在教学大纲提纲挈领的指导下,用教材和推荐的相关参考书目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去了解和探索这些知识则是完全可能的,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

3.对学校而言,教学大纲是考核的重要依据

教学大纲就像教师与学生之间签订的契约,规定了师生在课程中教与学的任务。对于教学管理部门而言,这份具有契约意义的文件就成了他们管理师生教与学的依据。与此同时,教学大纲经常被教学管理部门作为评价和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对教师形成一种监督和激励。总之,这种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的教学管理和评估,对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作用。

二、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识教学大纲存在的问题

教学大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但现实中很多高校教学大纲的编制并不尽如人意,而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识教育教学大纲的问题更加突出。

1.形式主义倾向严重

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教学大纲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数量缺位。对于课程内容的组织者而言,每门课程都应该有教学大纲,而实际上,在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中教学大纲有很大的缺口。尤其是对于大多数公共选修课来说,既无统编教材也无高质量教学大纲的现象很普遍。二是编写随意。在一些应用技术型高校,由于通识课不被纳入教师评价考核体系中,导致很多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专业教学中,即使承担了通识课程,也不愿花精力去编写教学大纲。通常的做法是找一本教材,对目录进行简单罗列,一门课程教学大纲就出来了。三是执行虚位。在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识教育中,编制教学大纲很多时候变成了一种应付上级部门检查的任务,本身就很随意、不规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未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而是可随意发挥,教学大纲沦为摆设。

2.未能体现以生为本

在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识教育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未能得到很好体现,主要表现为“学生三不”:第一,学生不知情。在很多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识课程大纲编制完以后就上交学校存档,教师自身很少查阅,学生就更不知道教学大纲的内容了,何谈学生把教学大纲当作自主学习的工具。第二,学生不明白。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很多通识课教学大纲只对课程内容进行简单罗列,并未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学生既缺乏对课程的整体了解,也不明白在课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和责任,从而导致学习的盲目性。第三,学生不参与。编制教学大纲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几乎没有参与其中,教师仅从自身的角度去设计课程内容和任务,视学生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也不了解学生对课程的需求与意愿。

3.学校个性彰显不够

教学大纲一般由高校自主制定,应当在符合相关精神的条件下反映本校的特色。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这些特点也应该在教学大纲的内容和形式上体现出来。但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技术型高校在编制通识教育教学大纲时,并没有彰显自己的个性特色。有的直接照搬研究型高校相同或类似的课程教学大纲;有的将某本教材内容体系直接修改成教学大纲;还有的应用型高校虽重视通识教育,但又不顾自身的办学资源条件和学生素质与综合性高校的现实差距,一味拔高课程标准或组织一些可行性不高的课程,等等。

三、应用技术型高校完善通识教学大纲的路径

教学大纲能否发挥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为提高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识教育质量,就必须完善教学大纲。对此,笔者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以供参考。

1.形成通识课程教学激励机制

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识教育教学大纲出现上述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从而导致教师缺乏通识教育意识和认真的态度。因此,将通识课教学大纲纳入教师业绩考核体系是保证通识教育质量的一种重要途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一是在通识课程开课前对教学大纲进行认真审核,必须保证每一门通识课都有编制完整的教学大纲,否则不允许开课;二是加强对教学大纲编写质量方面的监督检查,编制不合格的教学大纲责令及时修改,并将优秀教学大纲在教师间传阅,供大家参考学习;三是对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教师在教学中严格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使依纲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四是管理部门综合各个环节的考核情况,将教学大纲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最终的考核成绩中,并适当地向通识课教师倾斜,对考核优秀者公开表彰,建立激励机制。

2.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中,教学大纲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种体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让学生知晓并能够获取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不仅是为教师准备的,也是为学生准备的,不应当是用来应付检查的,而应当让学生知道并能够获取。具体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将教学大纲上传到网络,让学生随时可查阅、打印;二是在第一次课时向学生发放教学大纲,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使学生可以在它的指导下学习。第二,在教学大纲的设计过程中明确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角色和责任,一旦获得学生的认同,教学大纲就像契约推动者师生共同按照预期约定完成各自的责任。第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大纲的编制中。在编制过程中,教师要不断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吸纳学生合理化意见,并在教学大纲使用中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进行调整,加深学生对这份“契约”的认同。

3.开发教学大纲编制审核系统

在信息化已触及各个领域的今天,信息化教学大纲系统作为学校教务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提高教学大纲的编制效率和质量,也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率。具体做法是通过开发合理科学的通识课教学大纲编写、审核系统,教师只需按系统要求、格式和课程特点编写后直接提交,系统会自动完成审核,对不合格的内容及时反馈、修改,从编写到审核、批准、整个过程是公开透明的,且及时监控。开发通识课教学大纲审核系统的益处是多方面的:一是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编制教学大纲的效率;二是避免了教师搞形式主义,对内容不规范、质量不合格的教学大纲都有显示;三是改变了学生不知晓、不参与教学大纲等问题;四是有利于教学大纲的动态管理,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反馈可以及时修改和不断更新教学大纲;五是提高了教学管理部门的管理和评估效率。总之,实现教学大纲系统的信息化,对应用技术型高校的通识教育是一次大变革,有利于教W大纲的规范编制、正确实施,进而大幅度提高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飞.试析在职教育与学历教育之异同[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6):111-112.

[2]陈世军.地方高校课程教学大纲编制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6).

[3]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8.

交规试题范文5

关键词:交通 市政 规划体系 规划编制

1. 引言

交通市政设施体系庞大,涉及部门众多。仅交通一项就涉及到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道路、地铁、公交、停车等多个专业,涉及到的部门和单位更超过10个。交通市政行业管理分散、投资主体多元等特征,要求城市规划在专项规划的编制、管理环节,跨越部门职能和利益,切实发挥超前引领、综合平衡的作用。本文从南京市规划管理实践出发,提出交通市政规划体系构建、维护的重要性和操作模式,以及在各层次城市规划编制中的积极作用。

2. 交通市政规划体系构建

一方面,交通市政规划缺乏统一的编制办法和技术规定、报批程序和成果深度难于规范,主要依附于不同阶段的城市规划完成,客观上,难以形成 “上下指导、平行衔接”的体系成果;另一方面,受职能的限制和利益驱动,各部门、单位在编制专项规划时,部门色彩较浓,主观上,将各规划成果割裂在部门内部,缺乏综合。在这样“松散型”规划成果的指导下,整体上表现为城市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的被动蔓延和建设无序。

针对上述问题,南京市通过加大行业管理部门、专业规划单位之间的“联动”,逐步实现规划编制的“工作联动”;通过加大规划管理与规划编制之间的“联动”,逐步实现规划编制的“成果联动”。进一步明确只有融入城乡规划的专项规划才能上升为规划管理依据,并将各专业规划的委托、编制、上报、审批纳入城乡规划的体系中。强调交通市政规划体系在我市交通市政规划管理、建设中的权威地位。

通过六年的努力和完善,于2008年首次构建了《南京城乡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规划(2008)》(以下简称《规划》),并于2009年3月获市政府批复执行。《规划》包含11个专项,54本成果,初步实现了全市共享一个规划版本进行建设、管理的目标。

《规划》以“一个目录”确定了不同规划所处的位置及与其他规划的关系,以“一张图”统一了规划版本的最新成果及在空间的衔接关系。在“一个目录”、“一张图”的共同指导下,各层次交通市政规划成果均可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剥离出来,定位在体系的不同位置。

3. 交通市政规划体系维护

2009年,根据动态维护计划,南京市规划局继续牵头对《规划》成果进行了维护,实现了“任务性编制”向“过程性维护”的转变。从近两年的维护实践看,《规划》维护主要分为“年度维护计划项目”、“城市规划专项成果”和“规划实施阶段调整”三类来源:

1)“年度维护计划项目”根据《规划》体系维护整体进度确定,结合“年度交通市政规划编制计划”完成,实现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体系在内容上的“完整性”;

2)“城市规划专项成果”来源于各级城市规划的交通市政专项成果,结合城市规划编制计划完成,实现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体系在空间上的“全覆盖”;

3)“规划实施阶段调整”根据规划管理需求对原有《规划》体系成果进行调整,结合项目审批同步完成,实现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体系在管理依据上的“权威性”、“现势性”。

三类数据的维护,遵从“从一张图来,到一张图去”的原则。以此实现《规划》成果的综合平衡,确保《规划》成果内部衔接的有序。从维护的流程上大致可分为以下环节:

1)规划局会专业部门共同拟定年度编制计划,并领取规划编制要点。要点的要求、内容根据阶段有所不同:总体阶段确定规模、容量,“分区规划”阶段定网络、布局,“控详”阶段定路径、管径。

2)专业部门落实编制要点深度要求,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深化编制成果。

3)市规划局负责专业规划成果与已有城市规划的衔接、以及各专业规划成果之间的协调。重点审查:①上位规划的执行情况②行业规划的衔接情况③周边规划的衔接情况④编制要点提出的相关要求。对于协调无异的规划成果,可纳入城乡交通市政规划体系,成为规划管理的依据。

4)纳入城乡交通市政规划体系的规划成果,允许各参编部门调用,成为下阶段各项规划编制的基础版本。

4. 交通市政规划体系在规划编制的作用

规划编制是规划管理的灵魂,只有规划成果的统一才能实现规划管理行为的同一。交通市政规划体系的构建,从形式和内容上将各类专项规划紧紧的锚固在一起。通过增加交通市政专项规划的刚性,进一步提升了交通市政规划成果在城乡规划编制中的保障、引领作用。

4.1 明确编制计划

在交通市政规划“一个目录”及编制办法的指导下,按照宏观、中观、微观的层次逐步深化完善,确保各专项规划的完整性、延续性和系统性。由原来“问题导向型”为主的编制计划制定思路,逐步向“问题导向型”与“体系导向型”并重的制定思路转变。通过不断梳理体系成果的不足,可进一步明确年度规划编制的重点。

4.2 固化边界条件

交通市政专项成果是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单从每个规划成果看,交通市政规划成果本身都是完备的。经过体系的梳理,各交通市政规划的上下位关系、与相关专项规划的关系进一步得到明晰,改变原来各专项规划只服从于土地利用规划,而与上位专项规划衔接不畅的现状。通过固化规划编制的边界条件,避免“推倒重来式”的规划模式。

4.3 规范工作内容

在固化的规划边界条件下,各层次的交通市政规划工作内容也进一步规范。一方面是深化已有规划成果,达到编制深度要求;另一方面是论证说明规划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由于规划编制、规划管理两方面均可能对已有规划成果提出“动态维护”的需求,为协调两者之间动态维护关系,南京市提出了“比照同一个时间版本”的工作思路:

1)截取规划编制范围成果,提供给编制单位,并记录版本日期;

2)编制单位拟对《规划》进行修改的,应扩大至相邻区域,做到与原有成果顺接无误。调整方案需即时报规划管理部门认可,并做好版本记录;

3)日常管理对《规划》进行调整的,同步做好记录,并在方案论证时集中反馈给编制单位修改;

4)规划完成后,完整替换编制范围内相应交通市政规划成果。

4.4 提高成果质量

由于进入《规划》的各专项成果,均需接受来自已有上位规划、平行规划成果的审查,有效地避免了规划成果之间的矛盾;由于《规划》成果编制阶段与管理阶段之间联动,专业单位对于成果关注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规划成果审查方面也投入更多的关注,避免了规划与管理的“两张皮”。《规划》真实地反映了交通市政规划成果“牵一发动全身”的联动关系,也给编制单位加大了责任与压力,成为进一步提高成果质量的主观动力。

5. 结语

交通市政规划编制的规范性与其法定性是相辅相成的,规范性的不足是造成当前交通市政设施规划法定性相对较低的客观原因之一;加上内容上缺乏部门间协调机制等原因,一些交通市政规划仅仅成为一个阶段性研究成果。

南京市规划管理部门通过对交通市政规划体系的构建,逐渐理顺了规划编制思路和流程,对加强全市交通市政规划管理水平与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这种个体的创新与尝试,期待国家规范的保障和支撑,使之更加法定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戴慎志.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赵晶夫.奋斗的历程――南京市政规划管理工作联动计划2007.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3]朱喜钢.城市空间集中与分散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交规试题范文6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分析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由于历史、经济和思想认识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城市道路建设未能跟上交通日益发展的需求,车辆的增多,人流的加大造成了道路进一步拥挤,并产生了许多交通安全问题和矛盾。 在我国城市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我国城市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因为如此,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管理者们就应该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反思一些存在于我国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并探讨出一些解决对策。

1我国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车辆的迅速发展与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不协调

自21世纪开始,国际汽车市场全面开放,汽车价格也一降再降,加上国家大力支持私人购车,近几年我国私家车数量增长迅速,造成城市交通严重拥挤。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正因为太过重视经济的进步,而忽略了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而导致车辆的不断发展,交通建设的不断滞后,这样供给和需求之间就必然产生矛盾,从而导致交通拥堵的问题,它也成为了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实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严重矛盾所在。

1.2 交通发展战略不明确,缺少合理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

在我国城市中,大型城市道路主要分四种: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中小城市往往没有设置快速路。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一直强调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道路交通设计也是如此,我们要首先对城市道路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在执行过程中要有合理的交通管理措施,才能保证工作健康持续的进行,不能盲目。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要将规划和管理统筹结合,但是这点也正是我们所缺乏的,而且一部分工作人员对道路划分标准的理解还各有不同。正是由于这种一直以来的对各类道路划分标准的理解不一,交通发展战略不明确,缺少合理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使得道路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存在一些失误。不利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同时也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阻碍。

1.3 道路规划中的主干道和支路建设主次关系不合理

长久以来,我国的道路交通建设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在规划建设中只重视主干道及立交桥的建设而忽视支路或次干路的建设。这种规划建设,在车流量增大之后,得到的必然是交通拥堵,在我国城市道路支路网的密度大大低于国际通用标准,也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的。正是由于这种主路网与支路网的不合理性,决定了城市交通不得不集中在几条主干道上,这就容易造成车辆过多而形成交通堵塞。

1.4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建设被城市规划所忽视

从最近几年的交通规划工作来看,三块板道路断面布置是非常常见的,也是规划中较为普遍的,但是往往正因为这样而忽视了对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专有车道的设计和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造成交通不通畅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在道路的交叉路口,原因就在于没有专用车道,各类车辆会相互干扰。还有原因就是环境、经济等带来的影响,所以单单只依靠拓宽现有的道路,又或者加大路网密度都是对于解决交通拥堵方面不太现实的做法。所以,只有加大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利用率,才能有效避免城市道路交叉口因各类车辆干扰而影响城市交通通畅程度的情况发生。

1.5 道路建设对人居环境的破坏

由于道路规划建设的规程中需要拆掉现状道路两边的房屋,而往往这些需要拆迁的房屋是城市的风貌或者文物古迹;另外需要拆迁的有些居民区是体现城市建筑特色或者城市环境风格的重要保护区;同时道路建设往往是通过减小道路绿岛、人行岛或者非机动车道来增加机动车道宽度,便会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1 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在我国大中城市,交通拥堵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在上下班、节假日更是堵上加堵,要想从根本上做好城市交通规划就要从交通现状出发,做好深入的调查,这是根本。在调查中,要对到手的资料进行细致的划分和查阅,例如:位于重要交通地带的小区划分、经济区域划分、土地利用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往年的交通道路的车流量、城市居民的出行规律、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等。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下几个特点,交通调查面广,调查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由此可见,有的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单位,甚至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对基础数据调查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在原有交通规划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作些补充调查即可,以致于规划方案与现实脱节,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在一些有价值的方面我们在规划中要给予重视。

2.2 积极做好交通需求预测

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要积极的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它是决定交通规划工作的“开路先锋”,也是基础性工作,交通需求预测的进行第一要务就是对城市交通出行量做一个事先预测,当然这个预测不是随意编造的,要考察各方面的因素,例如每个路段在一定时间内的行车状况等等。其次就是要对交通设施或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各个路段、路口以及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都必须满足现状、近期或远期出行的交通需求,因此只有搞好流量预测才能了解该路网能否满足该城市的出行需求,并由此加以改善。

2.3促进公共交通发展

我国的交通规划及管理的水平其实还相对落后,交通信息服务、公共交通管理的整体水平都还有待提高。一是交通组织不合理,客流分布不均,影响交叉口路段的通行效率,导致路网交通拥堵;二是缺乏交通需求管理,大部分城市仍然缺乏有效的措施,迅猛增长的交通需求与发展滞后的交通管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促进大容量、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的发展,确立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形成以地面公共交通为主体,以客运轨道交通为骨干,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立体化、高效、安全、经济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2.4 增大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投入,统一规范道路功能

道桥设施是交通的前提,是缓解交通压力的基础保障。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的背景下, 我国将增加对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的投入,大力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网的密度, 特别是支路和次干路的路网密度。在建设过程中要统一对快速路、主干路、支路等道路规范标准的理解,确保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相适应。

2.5实施智能运输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ITS)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有效且高效途径。ITS是通过对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2.6引导居民低碳出行

低碳出行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出行。运用交通政策和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居民在出行中选择低碳交通方式,倡导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鼓励和推进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自北京迎办奥运会以来,北京的低碳出行政策就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包括使用无污染公交系统,鼓励小距离步行等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反应。北京在低碳绿色交通建设上的经验可以推广到全国有条件的城市。

结束语

在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加强,建设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所想象的“畅通工程”也在加快着运行,要保证这些工作都有序进行,就要各地市积极响应,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编制工作。在众多的实例研究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是整个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为城市的发展所服务。一个良好的城市道路规划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庄严,罗辑.促进城市交通发展 、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J].交通工程通讯,2000(2).

[2]盖春英,裴玉龙.基于公路网的路段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J].交通工程通讯 ,2001(2).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