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花的启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花的启示范文1
我家对面鹅湖公园有一塘荷花,我有时候去鹅湖公园观赏荷花。
一天,妈妈说:“我们一家人去鹅湖公园去看荷花!”我听了十分兴奋。吃完晚饭,我一家人都去看荷花 。我们在荷花池边的椅子上看荷花,爸爸说:“你们喜欢荷花吗?”我和弟弟异口同声地答:“喜欢。”“那谁能把荷花的好处说出来?”弟弟抢着说:“荷花味道香,还十分好看。”我说:“荷花不但好看,还全身是宝,有很高的观赏性。”爸爸说:“荷花最可贵的是:它从肮脏的泥土里长出来,但能出污泥而不染,不像玫瑰,牡丹,那样,把娇艳的花显现出来。所以你们要像荷花,它虽然长在污泥里,但它从污泥里出来还是干干净净的!”我说:“那我们应该要做一个不要以貌取人的人,要做一个正直的人!”爸爸说:“对。我就是希望你们不要以貌取人,要做个正直的人。”
我们谈到深夜才回家,爸爸说的话牢牢地印在我们的心上。
花的启示范文2
种花的启示
在我八岁的时候,妈妈送我一盆风信子的花,白色的花盆中开出了粉红色的花朵,一朵朵开的像小喇叭一样,迎着阳光绽放它的美丽。
我把风信子放在了我房间的阳台上,每天总不忘记给它浇水,当别的小朋友来我家找我玩的时候,看到风信子总是赞赏不已,每当这个时候我心里高兴极了!可是这种兴情没多久就消失了,因为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观赏着花朵,却发现花朵正慢慢的开始凋零,我担心不已。面对我的担心妈妈只是笑笑,然后神秘的告诉我它是有第二次生命的。当我知道后便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接风信子的第二次开花。就这样我比之前还要细心的照顾它,浇水、施肥、晒太阳。可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在我付出的努力下,并没有发现风信子有半点复活的迹象。我问妈妈是什么原因,妈妈就给了我一个地址告诉我自己去找答案。
终于迎来了放假,星期六的大清早我便从床上爬了起来,按妈妈所给的指示来到了一个养花的老爷爷家,我来到老爷爷家的时候发现他正在后院种花,我跑过去向老爷爷说明来意,老爷爷说:“小朋友,你真的想知道吗?”我急切的点了点头。老爷爷笑着说:“那好我问你: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付出了辛苦和努力,却发现不管再怎么做都无法取得成功,你会怎么办?”我回答说:“当然是不放弃,再接着去想办法啊。”老爷爷说:“为什么不放弃,再重新开始呢?”“啊”我惊愕道。老爷爷接着说:“是啊,把风信子露出土的部分一刀剪了下去,就那么简单。人生啊,也是这个道理。很多人钻进了人生的死胡同,走不出来的时候,却不肯放弃先前的努力,到头来怎么都成功不了!”我顿时茅塞顿开:“没想到养风信子的一个过程竟然蕴含着那么重要的人生道理。”
回到家我听从了老爷爷的话,一刀剪了下去。一段时间过去了我发现风信子竟然发芽了,在我细心的照顾下,终于有一天风信子开出了漂亮的花朵。
花的启示范文3
玫瑰,百合,都是人们的心爱之物,它们美丽,娇艳,又富有诗意,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而我们校园里的小兰花,却令我若有所思。
我和小兰花的故事,还得从那天我在我们学校的花园边上观赏花时说起。那天,我正在赏花,一不小心把钥匙掉了下去,我弯腰去捡,忽然间看见一些淡蓝色的,亮晶晶的东西。乍一看,原来是小花,他们这里从,那一簇,虽然不耀眼,但是仔细看,它其实很美,很娇小。从那以后,我每天都来观赏花,从小兰花的身上我总能得到不同的感受。
炎炎夏日,我本以为小兰花已经被火辣的太阳烤焦了。走到花园边,令我吃惊的是,那些可爱的小兰花竟然还活着,而且依然那么蓝那么纯洁。原来,这些小兰花是那么坚强,他们为了生存,努力把根部扎进土里,寻找水分为自己补充营养。再看它旁边的那些玫瑰茉莉,已经被太阳晒死了。兰花竟然这么坚强!茉莉玫瑰虽然美丽,但很脆弱,兰花虽然渺小但很坚强,她娇小的身躯中含这一丝纯净的美丽。人不也一样,一定要坚强。
花的启示范文4
过新年,迎新春。串串门,乐开怀。在春节期间,在乐开怀的时候,可别忘了安全,无论怎样,安全第一。由此,我想到了一件事,这件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除夕的前一天晚上,家庭大扫除刚刚完工,爸爸妈妈要出去倒垃圾,让我看家。“哗,啪啪啪啪·!”咦?哪儿在放烟花?我站在窗边,抬头望去。“胆子这么大,竟敢在四楼窗台上放!“我算自言自语道。啪啪啪啪!又放!难道他们没看见二楼外阳台上有一片草坪吗?而且草坪上的草都是枯着的吗?二楼的住户都在家里忙着呢,就我一个小孩子在家啊!哗!啪啪啪,一阵熟悉的声响再次响起,不管了,我就欣赏着!看着那美丽的焰火,像星星一个坠落,真好看!妈妈回来了,我还扑在玻璃门上看,,星星般的烟花从四楼窗口喷出来,落在二楼阳台上,突然,哗!完了!着火啦!!!“妈妈着火了!”火喷出火苗,草被烧起来了,啪啪的声响,红彤彤的火焰张牙舞爪,火势越来越大,似乎要燃烧完一切!妈妈使劲推开玻璃门,拉开铁栅门,铁栅门上锁了,妈妈急忙跑回房间拿钥匙,爸爸急忙去找水,我使劲摇铁栅门,妈妈开了门,我跳出去,把外阳台的水龙头上的毛巾拿下来打湿,跑来火堆旁,一拧,“呼”的一声,火势小了点,爸爸打来了一桶水倒了下去,火灭了,隔壁阿姨跑了出去。大人们都在嚷嚷着怎么回事啊?放烟花要到楼下去放,不能在窗口上放啊!要是人不在家那可怎么办?就是啊要是人不在家那今天就麻烦了。
后来才知道楼上放烟花是个小男孩,那就更不应该了,燃放烟花爆竹应该有成年人监护啊!新年到了,燃放烟花爆竹是热闹,但要注意安全,小心引起火灾。我在这此祝大家新看快乐!万事如意!
鳌江实验小学五年级:吴祖昊
作文 zuowenku.net
花的启示范文5
[关键词]文学非文学 辟文学 他者思想 新文学理论 新地中海精神
[中图分类号]IO;110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0)02―0001―09
一百多年来,法国文学在剧烈地变化。探索其大势所趋,是一个颇费踌躇的课题。近几年栾栋教授组织了一个创新团队,集中探讨这个问题。他们新近完稿的《法国文学他化启示录》(以下简称《启示录》),就是课题组成员对法国现当代文学他化趋势的多方位把握。其中涉及了30多位代表性作家,20多位文学思想家,10多种影响深远的文学思潮和重大流派。无论从选题的重要,还是从发掘的深切,抑或过程的严谨来看,都对法国现当代文学演变中的这一重大现象作了思想独到的立意命篇,其中有笔触深切的传神写照,也有化感通变的发覆履新,在法国文学研究方面创辟了一条新的理路。
该文本给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其中文学非文学的论述尤其发人深思。这个提法集中体现了法国现当代文学他化趋势的本质所在。文学成为文学,是人类数千年在文化方面惨淡经营之一种。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文学的化他生成。迄今各类文学史、文学原理、文学概论以及形形的文学论著,努力树立的就是这样一种文学如此这般的理念,修筑的不啻一座文学是文学的金城汤池,最终分封的无非文学能够养生糊口的壁垒性学科。峰回路转的现象千载难逢地出现了。法国现当代文学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个让世人瞠目结舌的变局:文学非文学。
用文学非文学概括法国的文学他化现象,并非为求新图变而别出心裁。这个命题实在是法国现当代文学演变之真实状况使然。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法国文学经历着是已非己的嬗变。本质上属于哲学的存在主义,将文学推演为反思“前我思故我在”的营构。出发点是心理救治的精神分析思潮,使文学成为想入非非的病理学医案。叔本华的大意志哲学和尼的非文明强力思想,给广义的法国文学带来了灵肉皆转的退蜕。处处与文学作对的“新小说”,把小说置换为面目全非的异类。人类学思想作为预全球化的学术脉动,催生出大人文以至超人文的泛化诗学。马利坦的新宗教救赎一反神学故态,赋予文学以出神入化的色彩。语言学转向在法国文学的几乎所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以致于人们试图从语言的渠道重建巴别塔式的兼通文论。乌埃尔贝克的小说为法国文学拓展着新科技神话的蓝图。所有坚称非政治甚至憎恶政治的作家,到头宋竟然渗透了政治寓意。结构与解构思潮本意是想给文学开辟纯审美的艺术气脉,终了却成为“零度写作”、“谋杀作者”、“绑架作品”的非文学态势。悖论推理原本是逻辑哲学的理路,在安妮,埃尔诺的笔下却表现为“回归”兼“游离”的矛盾书写。德勒兹的文本给了人们既史且哲又诗的创造,让人想起“天倪”人物庄子,尽管德勒兹更像一个“地窍”式的鬼才。德里达的解构开发了延异、裂变的分延智慧,他把任何一个事物(当然包括文学)的非己化和他向化,抽绎小了层了出不穷的变数……。
诸如此类的现象带来了惊心动魄的后果。有人发现文学曰益远遁,有人感慨文学逐渐式微,有人窥见文学潜移默化,有人哀叹文学行将就木,有人对文学边缘化颇有兴趣,有人对自己的文学研究前矛后盾,有人在人文学科之间解疆化域,有人索性一举多能地书写融通人文群科的文本。这些现象都说明文学在剧烈而深刻地变化中。捕捉其中的深层意蕴不易,把握总体的发展趋向更难,这就是为什么马尔罗、杜拉斯、特洛亚等大作家让人难以归类,萨特、德勒兹、德里达等大手笔几乎跨越了我们能涉及的所有学科:这就是为什么副文学及其研究流派看到了“文学日副”而不知其可,抓住了文学自性而无所适从,其结果无不是在文学性与非文学性问题上犹豫不决;这就是为什么茨维坦・托多洛夫前几十年竭尽全力以形式性的文本论抢占风头,而近年来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一头倒向了欧洲的古典诗学;这就是为什么法国高等学府的文学教授们类型学讲述多、描述性罗列多、二级三级学科梳理多,但是在文学原理问题上却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
文学不会暴富,也不会死亡,但是的确在嬗变。这种嬗变还不是一般性的小有变迁,而是超越了我们过去耳熟能详的所谓原理之类的变化。用栾栋教授的话来说,是人文根本意义上的归藏、归潜、归化,是对有史以来文学化他性趋势的矫枉纠偏。从根本处看,法国文学的他化是文学归藏、归潜、归化的必然,“三归”所体现的是自然演化和人文文化原始要终性演变的非已有己之本然。从矫枉纠偏的文史长河转渡而言,法国文学他化披露了文学卅年西东、百年浮沉、千年往返、万年沧桑的一种运程,从学科化裁的去留成全而论,法国文学他化揭示的是门类拆迁、方法变通、学术和合的大人文景观。这样的现象是千年难遇的契机,正是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激烈冲击的特殊阶段。才让人类文教经历到如此变化;也正是在全球化风起云涌的人文聚合之际,才能使有幸者赶上了这样一个在跨文化风浪中大起大落的文学非文学的诺亚方舟。
如果说过去所有文学理论教给我们的东西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文学是文学,那么今天我们从法国文学中领悟到的理念却是文学非文学。前一个命题提挈的是文学生成与自足的所有内涵,后一个命题把握的则是文学的他化和通变的开放格局。前一个命题在肯定文学的同时,潜在地暗示了文学的排他气质。后一个命题明显地昭显出文学是己而又非己的大气风范。从表面上看,这两个命题整合才能构成合而为一的完满。然而在兼容并包的命题心态上透视,文学非文学已经包含了文学的是非、人己、去留、发覆、成否等一系列相反相成的通和致化的范畴。而这些可被文学非文学命题统合的众多范畴,都是我们从法国文学他化现象的研究中可以提取和发见的有关思想。
课题组的研究没有停留于只对某个把握新趋势命题的精心提炼,也没有局限于仅仅对一系列突破性范畴的爬梳剔抉,拾级而上的探索要求他们对新命题和新范畴融会贯通,即对新命题和新范畴所体现的诸多问题作理论上和方法上的解决。这是难度很高的学术设计,也是自我否定的思想挑战。他们在《启示录》的“文学他化疏”、 “辟文学通解”等章节中,对这个难题作了全方位的关照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钻研。辟文学的提出就是他们所提交的一份答卷。在这里引述几个要点很有必要:
文学是多面神,古来很难解说明白。文学是九头怪,今天依然变化多端。文学是星云曲,比兴 风雅与天地参。不论是关于文学的巨型叙述,还是分解文学的单体论文,一旦对它们进行牵枝带蔓地追究,立刻就会看到不同观点之间的对垒。领悟到对立各方不无根据的分歧。复杂的争议固然原因繁多,然而一个根本的问题却来自文学本身,那就是文学非文学。这个命题之所指,在于文学的是己非己,通俗地讲, 即文学既是文学,而又另有所是。
上述这段话,实际上悬置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文学原理,提出了适应全球化以及文学他化的新思路,即前面所说的新命题。对这个新命题的深层解析,是课题组全力以赴的学术钻仰:
有没有一个思想要领将文学非文学的命题剖开?换言之,有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把文学非文学的悖论化解?笔者尝试过辟文学的纲目。辟文学的提纲挈领,有望统合多面神的复杂情态;辟文学之纲举目张,兴许揭示九头怪的浑身解数,辟文学的钟鼓和鸣,或可促成大千世界的律吕和畅。辟文学何指?辟文学为什么一定适合文学非文学的征候群现象?下面我们从辟文学的内在精神及其与文学非文学的深层联系方面解析诸多难题。
关于辟文学思想,《启示录》的最后一章还有详细的论述。此处我们仅作一个要略性的引述:
辟文学是文学非文学的的理论纲领,文学非文学是辟文学的逻辑命题。辟文学是文学非文学的思想方法,文学非文学是辟文学的文史根据。辟文学是文学非文学的理论诉求, 文学非文学是辟文学的真实体现。辟文学是文学非文学的诗学导向,文学非文学是辟文学的生态涵养。文学非文学和辟文学是一种新文学原理的两个侧面,前者是文学走向辟学时代的全新视点,后者是文学实现自我改造的思想脉络;前者是文学脱胎换骨的理论前提,后者是实现理论转化的运作技艺。作为一种对文学亘古难题的A通解读,辟文学之擘画也是华夏文明因应文学全球化大潮的一个理论方略。
花的启示范文6
[关键词] 《花木兰》;文化传播;娱乐;教育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丰富多彩的奇闻趣事,如巾帼英雄花木兰等。这些民间故事包罗万象,不胜枚举,深受人民的喜爱,并且被人们用多种形式流传至今。如何使这些文化资源能够更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呢?将古典意境和意蕴呈现于荧屏,给观众带来一次视觉盛宴,使观众在娱乐的同时接受文化教育,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如何汲取来自古典名作的营养并给影片加以符合现代观众审美的包装,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探索的问题。
1998年的迪斯尼动漫电影《花木兰》用适当的娱乐包装手段将朴素的英雄主义情结传达给观众,使得影片中全新的木兰形象非常吸引人,使得在中国千古赞颂的巾帼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形象蜚声海外。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鉴迪斯尼动漫《花木兰》在传播文化资源方面的成功之道,促进中国文化资源的传播,使中国文化“走出去”,从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使其产生更重要、更深远的影响。
一、迪斯尼动漫《花木兰》
《木兰辞》是一部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它以音乐和诗歌的形式在中国大地广为流传,并且以多种表现方式逐渐渗透到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文化经典。《木兰辞》中的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屡建战功,在外保家卫国,回家孝敬高堂,她的忠孝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成为中华民族优良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中国人是非常推崇花木兰的英雄事迹的。大多数中国人都能自然而然地把花木兰的形象与女英雄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然而,有趣的是,在中国人们耳熟能详的花木兰故事真正被世界其他民族广为知晓是得益于美国迪斯尼动漫《花木兰》的成功制作。
1998年,迪斯尼将木兰故事制作成动漫《花木兰》(Mu Lan),该影片讲述花家的女儿花木兰从小便是一个聪明伶俐、士气高昂的女孩,她一直非常期待自己能给花家带来荣耀。一次,北方匈奴来犯,花木兰年迈的父亲被征召上战场。而花木兰害怕父亲会一去不返,出于对父亲的爱与担忧,她便偷走父亲的盔甲,女扮男装,代替父亲去出征。花家的祖宗们为了保护花木兰,便派出心地善良的木须龙一直陪伴她。在军中,木兰通过了种种困难的训练与考验。然而,花木兰女扮男装的秘密最终还是被军中的同伴发现,他们害怕花木兰会被朝廷判以“欺君之罪”,于是将她遗弃在冰山雪地之中,自行前往匈奴之地作战。在那艰难的时刻里,善良的木须龙一直陪伴她左右,花木兰最后协助朝廷大军击退了匈奴的来犯,拯救了全中国。
迪斯尼拍摄的《花木兰》虽然已不再是一个传统的中国故事,而是现代的“西方语境下的中国故事”。比如,该影片刻画的木兰的性格中明显带有浓厚的美国自由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色彩。她的性格被篡改,是为了要体现美国的文化价值理念。她从军的原因不是出于“孝道”,而更多是出于“荣耀家庭”的想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该影片中的花木兰是一个被美国化了的平民式的女英雄形象,她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才能,在个人奋斗中获得了成功。
虽然说该动漫以美国文化视角对中国传统木兰故事作了部分新的改动,甚至有些学者对迪斯尼公司将木兰形象和故事情节窜改感到忧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这样的“木兰”经过迪斯尼化技术处理和推广后将会在中国以外其他国家中产生误读。但是毋庸置疑,我们还是应该看到迪斯尼将该片在全球推广发行后确实让木兰的形象深入世界其他民族的心中。该影片总收入达三亿美元,成为迪斯尼利润最高的影片之一。当时,从美国东岸的纽约大都会到西岸的旧金山湾区,《花木兰》首映的周末每家电影院都人满为患,人们蜂拥而至,竞相先睹为快。看完后,都对其啧啧称叹,几乎90%以上的观众都对这部动漫电影给予了高度的赞赏,许多儿童看完后都非常兴奋地表示还想再看――马上再看。《花木兰》的魅力与轰动效应于此可见一斑。
二、在传播文化资源方面迪斯尼动漫《花木兰》的成功启示
迪斯尼动漫《花木兰》的问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再一次掀起了一股“花木兰热”。该动漫是如何做到广受欢迎、从而促进文化资源传播的呢?笔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对此进行了探析。
(一)选取典型素材,融入现代元素
迪斯尼动漫《花木兰》为什么能够将这个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故事演绎得如此受人喜爱呢?
花木兰故事的文化核心价值在于其“忠孝仁义”的儒家思想文化。而分析迪斯尼动漫《花木兰》,我们不难看出,该动漫电影巧妙地利用了中国的文化经典,融入了一些现代文化价值观,甚至融入了一些美国文化元素,使花木兰成为一个被美国化了的平民式的英雄形象。试想,如果该动漫电影照搬中国式的木兰故事,不作任何改动,对于现代的、世界范围内的观众来说,由于历史传统、族群意识、地域发展等众多差异,他们拥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这样就可能会对木兰替父从军为什么是出于孝道而感到困惑,感到难以接受。而由于美国文化主导的人性观、价值观、人生观,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以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宣扬,获得了大范围的认同,于是,该动漫电影融入了一些美国现代文化元素――木兰替父从军是出于对父亲的爱、是为了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把木兰故事从一个中国传统的孝道典型、家国一致尽忠尽孝的典型,改编成了迪斯尼动漫电影中的爱父亲和自我成功的典型。正是由于这种共同的文化经验、共同的回忆基础――对父亲的爱、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该动漫电影迅速得到全世界范围的情感认同。
(二)以娱乐的形式宣传文化价值观,使娱乐、教育两者相融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经历了民歌、诗词、小说、戏曲、戏剧、电影、电视剧、电脑游戏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真正在中国乃至世界再一次掀起这股“花木兰热”的却是迪斯尼动漫《花木兰》的问世。
如果说动漫电影《花木兰》在转述中国经典故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的学者可能不认同这一说法。但是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从受众面广、影响深远方面来看,该动漫电影在传播文化资源方面确实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毋庸置疑,从传播中国文化、宣扬中国魅力的角度来说,动漫《花木兰》确实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我们怎样去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经典故事并被人喜欢呢?还是用一幅老中国的面孔去讲述花木兰故事吗?不可能的,当今世界的人们,被好莱坞等现代视听媒体熏染得非常喜欢对感官刺激具有较强冲击力的作品,因此,作为文字性的文学作品《木兰辞》与作为好莱坞影视作品的《花木兰》两者相比,后者更容易被世人接受。我们在传播文化资源时,不妨采取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其兼备娱乐、教育两方面的功能,使教育功能渗透到娱乐形式中去,毕竟,人们更愿意以娱乐的形式而不是教化的方式接受价值观教育。
因此,在进行文化资源传播时,我们不妨借鉴一下这一成功案例,除了用民歌、诗词、小说、戏曲、戏剧等来宣传文化,我们还可以借助动漫电影,毕竟,动漫电影的有声光色的影视视觉、听觉效果的感官享受,可以使人在轻松、幽默和愉快的环境下接受文化教育。
如果电影缺少了娱乐性,在当今一个快餐文化的时代,很可能就会少人问津。而动漫电影《花木兰》深受大家欢迎,使人们在观看时觉得是一种极其醉人的享受,是因为它在各个方面的精心制作,比如:人物形象方面,该动漫电影创造了栩栩如生的卡通人物形象,使得木兰形象亲切可人,表情丰富;另外,场景背景方面,该动漫的许多场景的背景就像一幅幅中国泼墨山水画,有一种淡雅写意的意境,再配上若干首美妙动听的音乐和歌曲,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在制造娱乐欢快的同时,该动漫电影也发挥着积极的教育示范作用,诚如迪斯尼国际总裁安迪・伯德先生所言:迪斯尼长盛不衰的神秘武器是创造欢乐,而且创造的是老少皆宜、促进家庭和睦的欢乐。在娱乐中体现的价值始终是乐观、向上、正派、信任和社区精神,这些是从古到今全世界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接受的价值。
可以说,迪斯尼动漫《花木兰》成功地做到了使人们娱乐的同时接受教育,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娱乐,娱乐、教育两者相融。这正是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三、结 语
用有口皆碑的《木兰辞》改编电影实属不易,因为古典意境与现实审美的碰撞在带来火花的同时肯定也会带来非议,所以说,无论迪斯尼动漫《花木兰》非议有多少,说它是一个外包装是中国化的、内部结构被完全西化的故事也好,说它是个中西合璧的电影也好,但是,在把中国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扬名海外这一点上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古文化中值得拍成电影的题材数不胜数,最近几年中国宣传古文化的大片也不少,都是一些大名鼎鼎的导演、大腕明星,铺天盖地的宣传。然而,这些影片又有多少部在海外引起巨大轰动呢?恐怕不多。这些影片有共同的特点:大量的投资、华丽的服饰、炫目的武打、知名的演员,为什么却没能取得巨大成功呢?我们为什么不借鉴一下迪斯尼动漫《花木兰》的成功之道呢?争取做到寓教于乐,从内容到形式等许多方面有意添加娱乐,达到艺术与商业双赢的境界,而不是把古典文化拍成一个冗长而乏味且颇具说教的故事。
综上,笔者认为,中国文化资源如何借鉴动漫电影《花木兰》的好莱坞手法实现其文化资源的时代化、大众化传播,是我们当前急需探索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在文化大众化教育中的这一成功案例,将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手段,在动漫作品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加入诙谐幽默等元素,寓教于乐,创造深受大众喜爱的经典作品,将中国文化推向全世界,最终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大众化的教育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保和.花木兰,一个中国文化符号的演进与传播[J].上海大学学报,2001(01).
[2] 陈林侠.美国电影的中国想象:全球文化、动画形式与文化政治[J].社会科学,2010(06).
[3] 王瑾瑾.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J].当代世界,2009(12).
[4] 王璐.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从动画片《花木兰》《梁祝》透视文化转换现象[J].电影文学,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