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人才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学历人才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学历人才培养

高学历人才培养范文1

关键词:创新人才;高校;学生管理;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054—02

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校教育规模逐渐加大,高校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因为学生人数的增加以及高校开放性政策的实施,增大了高校对这些学生的管理工作难度。此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逐渐暴露出来。鉴于此,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急需提出。国家也加大了对这方面的关注,我国于2010年提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的教育要实现改革与创新,改革创新才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最强大动力,要将教育改革的重点落实到教育体制改革上去。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我国的高校作为主要的教育改革中坚力量,应该从改革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做起,在借鉴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入学人数的增多加大了学生管理难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需要的高校毕业人才在数量上急剧上升,再加上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实行了高校扩招政策,自从此政策实施以来,高校的学生数量连年攀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国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但是从高校的角度出发,学生的扩招,意味着高校要扩建新校区以及修建大学城等,再加上全国各地的学生汇集到一起,他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处事方法都不一样,要将这些学生管理好,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肯定行不通,因为传统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对每个学生采取的方法都是一样的。但是要将这些全国各地的高校学生管理好,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方法,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这就不可避免的加大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量,工作量的增大,也就意味着难度的加大。

(二)学校缺乏经验型管理人员,管理业务水平需要提升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辅导员管理幅度较大,现以宁波大学为例,截止2011年12月,宁波大学的所有辅导员平均年龄为28岁,在这些辅导员中,教授有1位,副教授10位,讲师38位,助教85位,学校辅导员总人数将近140位。按照这样来说,宁波大学每位辅导员管理的学生数接近150人,可想而知每位辅导员的工作量有多大,再加上这些高校辅导员还要从事其他的工作,这也需要耗费他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也时刻背负着重大的压力,要使他们照顾到每个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除了上述问题,现行的高校辅导员业务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虽然一些高校在招聘辅导员的时候都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但是新上任的辅导员由于缺乏管理学生的实际经验,再加上很多辅导员在工作期间还要忙于学术,使得他们参与学生活动的机会减少以及缺少与学生沟通的环节,导致这些辅导员并不能正常发挥他们高学历的优势。

(三)校园和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加大了管理难度

随着我国高校的开放性办学越来越普遍,学校与社会的合作交流机会大大增加,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的开放型发展,避免了学校的封闭式教育模式,但是也给学校带来了学生管理工作上的困难。因为随着学校的开放性办学,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有的人能从中受益很多,有的学生由于受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对此并不赞赏,依然坚持封闭式的学习模式。这就很可能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形,那么学校的管理人员就必须针对这些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这就增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再加上受到外界市场的影响,很多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及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多高校的学生会在上课期间外出打工,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但是他们的安全成了问题,鉴于此,学校也必须对这方面采取应对措施。另外,受到学校内部环境以及就业机制变化的影响,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新形势下的要求,新的、系统化的、全面的学生管理里面以及方法又没有正式形成,在这种时期下,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就越显困难。

二、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在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前提下,保证高校优良的教学及生活秩序

在高校中,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是最基础的,它是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要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就必须将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与学校的发展状况结合起来,通过以往的管理经验,试求找到学生教育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尤其是针对学校每年的扩招生工作,学校必须以一种科学化、规范化以及现代化的方法,不断对学校的创新教育以及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从而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我国教育部于2005年颁布并实施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虽然这项规定的颁布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帮助,但是从该规定的实施细则来看,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细节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及完善,这样才能使其与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此外,国内各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在“以生为本”的前提下,本着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原则,对学校现行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并对部分不合理的内容进行修改及补充。

(二)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热忱地为高校学生提供心理帮助

要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及效果,必须弄清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切实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因此有必要在高校内建立一个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并向该机构配备专门的心理专家。新形势下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必须针对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以富有情感、富有亲和力的方式来帮助那学需要的到帮助的学生,引导学生愿意将他们的心理问题及想法传达给专家。此外,该机构还需要完善其工作机制,试求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援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虽然国内很多高校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但是还需要继续深化这方面的研究,切实的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

(三)加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力度

在一定程度上,毕业生可以说成是每个高校步入社会的“宣传品”,因为学生的就业情况将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及发展。因此,不管是从学校的利益出发,还是以学生自身利益出发,都应该加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力度,完善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这就要求学校建立一个专门的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并配备专业的就业指导专家。另外,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建立并不等于就业教育工作的完成,还需要对其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学生去了解及时的就业信息以及就业技巧。另外,学生的就业教育工作应该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对国家的就业政策有着更深刻的了解,这对他们以后的就业是有帮助的。

三、总结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学生是高校的主体,为了学生的一切,是学生处工作的全部和重点,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并且把管理工作提高到人才培养的高度去认识和对待,并且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做好管理的基础工作,21世纪的主题是创新,创新人才培养视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且长远的任务,作为学生日常工作的管理者,应该时刻本着“以生为本,建立和谐校园“的工作理念,为培养出成绩合格、品行端正、全面发展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学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高学历人才培养范文2

一、高等教育面临着时代新挑战

目前,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以及新科技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状态,经济、社会、环境、安全等新问题层出不穷,海量的知识和数据在网络上传播,“大数据”似乎成为绕不开的生存背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改变且越来越高。面对新的挑战,除了必须培养巨量的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以便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我们还必须培养更多的能够引领科技、文化和思想变革的创新型人才。只有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优势,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真正的崛起。引领社会变化的创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广阔的知识视野,必须具有超越现有知识规范的想象力和理论构建力。创新型人才一方面必须具有跨越学科知识界限的复合性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他们对社会实际进程也具有密切的感知关联和认识敏感度。可以说,只有具有知识转移和方法转移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能符合时代的需要;只有具有解决复杂而多变的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鉴于社会的发展变化,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应该有符合时代需要的理念,而现时代的需要就是培养一大批具有使命感、责任感和较高知识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我国开设外语语种最多(截至2013年,北外共开设了58种外语)、影响力也最大的高等学校,一直是翻译、外交、外贸、新闻等涉外人才培养的基地。我们应该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我们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呢?显然,要取得成功,我们不能照搬其他兄弟院校现成的经验,只能根据北外的历史传统和发展现实去自主探索。

在改革开放之前和改革开放初期,北外的学生在人才市场上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因为在长期封闭的情况下,懂外语且能够熟练地使用外语的人才本身就是稀缺的人力资源。而熟练地掌握外语在当时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国外的“前沿知识”和“先进经验”,在与外国人交往时我们更多的是在接受信息,是在聆听、学习、消化、吸收。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许多孩子从牙牙学语或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学习外语,还有许多孩子跟随到国外从事商务、进修和研究的家长到国外生活并且在国外的学校学习。当这些孩子进入大学时,他们的外语水平已经很高,同时他们还修习了自己的专业。当进入人才市场时,这些外语好同时有特定专业背景的学生肯定更具有竞争力。

同时,国家对涉外人才的要求也更高了,即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目前我们在国际交往中不仅是向国外学习,而且还要介绍中国社会发展进程本身,为了国家利益也要阐释中国的“看法”,以便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不仅如此,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交往中,我们还必须争取我们的话语权。要想有话语权,不仅是语言能力,还需要有足够的知识视野和思想。这样一来,仅仅外语好似乎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高级涉外人才的需要了。在新的条件下,不仅涉外人才外语要好,还需要他们有特定的技能、专业知识和战略思考能力。

还有,过去我们对外交流主要是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现在我们的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成为全方位的工作。作为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经济触角已经遍及世界各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只掌握英、法、德、日等语种,我们必须培养一批掌握亚非拉各主要语种的人才。因为当我们的企业走出去,碰到的法律和政策文件不能仅靠英语,还要掌握当地语言。当地语言表达的法律条文更能够反映本土法规和政策的文化人类学的根基。更重要的是,利用当地语言可以与社区居民进行更加微妙和真诚的交流与沟通,这容易建立信赖的社区关系,从而帮助企业在当地的发展。这是我们发展非通用语言的时代背景。

二、大学必须基于时代变化不断进行改革

基于时代的变化,北外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基于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所谓培养创新型人才,实际上就是国家发展所需要的精英教育——培养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即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引领者(leaders)。国家在经济、文化、工业、教育、科技、金融、产业等方面的发展,有赖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精英人才的知识、能力、责任、视野,往往决定了这个国家发展的可能性。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为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北外应该培养更多的高水平复语型、复合型的涉外人才。

(1)要培养高水平复语型、复合型涉外人才,就必须不断进行学科调整,建立相应的教学科研的学术组织。近年来,我们结合外语实用人才的培养,逐渐孕育发展出国际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也发展了新闻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其目的就是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造学术环境和知识氛围。高级涉外人才不仅要有很好的外语,同时也必须在本土文化和语言方面有较高的造诣,所以北外也建设了一个很有特色的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我们绝不能盲目地发展专业,我们的专业必须是服从复语型、复合型涉外人才培养的目的。

复语型人才的培养是要学生在有限的学习阶段掌握更多的语种。为了有效地整合学生的学习时间,我们必须有效地安排教学计划。而有效地安排教学计划,就必须对过去相对封闭的学科体系和狭窄的学术组织进行综合性改造。我们现在已经组建了“亚非语种群专业建设平台”、“欧盟语言文化教学研究平台”,开展对全球多语言教学与研究,培养跨文化交流高级专门人才。但是,院系之间长期形成的壁垒并不是那么容易打破。要真正进行复语型人才的培养,可能还要重组基层学术组织。譬如,如果把拉丁语系的语种(如拉丁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整合为拉丁语言文化学院,这显然有利于学习拉丁语系的学生在相近的语种中进行知识学习的迁移,使他们掌握语言的生成规律,获得更多的语言能力。同样地,把俄罗斯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等语种加以整合,组建斯拉夫语言文化学院,那显然便于学习斯拉夫语种的学生获得更多学习其他斯拉夫语种的可能性。单一语种的院系,特别是较小的语种,既不利于教师的知识视野的扩展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的学识增长。为了高水平复语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必须重组目前相对学科狭窄和人员较少的学术组织,使其变得适应学科交叉和易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

重组的学术组织,应该是发挥校、院、系三级的各自优势。学校更多进行宏观规划与管理,为院系发展提供制度和物质保障。学院谋划本学科群的发展方向和凝练学科特色,组织跨学科的教学科研活动。系一级主要是安排和落实本学科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而管理的重心应该向学院一级倾斜,以激活基层学术组织的活力。

(2)要培养高水平复语型、复合型涉外人才,学校就必须建立一支知识视野开阔且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同时还要有一支敬业高效的辅员工队伍,以支撑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活动的展开。大学的存在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这里,有以下几个结构问题:

一是教师和学生的数量比。如果教师太少,学生的学习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关注。如果教师太多,学校的办学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不是教师无限多,教学效果就一定好。经验告诉我们,当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时,所有人的工作热情都会打折扣。因此,我们必须在办学效益和教育效果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二是教师和行政、教辅、后勤人员的数量比。没有一定数量的行政、教辅、后勤人员,就无法支撑学校的教学科研等活动,但是如果行政、教辅、后勤人员太多,不仅会影响到办学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学校的学术氛围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就难以改变行政化的状况。从2011年,全国普通学校教职工人数较2002年增长了81.21万人,涨幅为58.3%。专任教师增加68.52万人,占学校教职工比例由47.4%升至63.2%,这就是说队伍结构得到合理的优化。在这个方面,北外还有很大差距,2012年专任教师占学校教职工比例只有48.59%。不过,这也说明我们仍然有很大空间通过优化结构提升教学科研的能量。2013年,我们专任教师占学校教职工比例已经达到51%。

三是建立适合学校特色的政治辅导员、班主任队伍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建立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以兼职为主,思想坚定且能够与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的学生工作队伍,是关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北外,有众多的小语种教学任务,可是由于小语种招生人数少,且往往多年间隔招生,因此,小语种的教师工作量并不饱满,他们完全可以有精力轮流担任辅导员和班主任。这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各方面情况的了解,同时他们与学生之间也可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就进行立德树人的活动,这就可以更好地落实既教书又育人的理念。另外,理论课教师也应该成为辅导员队伍的一部分。他们与学生密切接触,会有利于他们掌握学生的实际思想动向,从而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把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做辅导员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四是教师队伍也有一个结构优化的问题。譬如,学历、学缘、年龄、职称结构等等。在学历方面应该逐渐提高入职门槛,更多地直接引进高学历的人才,鼓励现有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以便形成有较高学术追求的教师队伍。从学缘的角度看,应该鼓励引进更多国外、外校的优秀人才,以便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多元学术氛围。应该鼓励部分外国语言文学的教师去国外、外校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哲学等学科的学位,以便形成知识视野复合型的教师队伍。

(3)要培养高水平复语型、复合型涉外人才,就必须把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就是说,学校应该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去考虑问题,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组织和安排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还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不同的理念就会有不同的教学安排、内容和方法,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沿袭过去的经验,而应该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提高,以适应社会需要和学习环境的变化。我们过去的学习方法有些依然有用,有些可能已经无效,有些有效的方法也需要根据变化的条件加以改变。

就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言,也要倡导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将学习从对已有结论的记忆转变为发现新知识和新阐释的过程,在学习中获得学习的动力和方法,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出结论。所谓合作性学习,就是师生或同学一起进行研究性和探索性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分工协作,通过相互激励实现共同提高。所谓实践性学习,就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构建知识,鼓励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在真实的世界中了解现实,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

(4)要培养高水平复语型、复合型涉外人才,就必须凝练自己的学科特色。一所学校没有自己的学科特色,也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也就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北外的优势过去是外国语言文学的教学,现在也是外国语言文学的教学,将来还将是外国语言文学的教学。如果有变化,那么首先就是量的扩张,这并不是规模的扩张,而是教授语种数量的有计划扩大,以便配合国家全球发展战略的需要。北外计划到2020年将外语语种增加到70种,从而基本满足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需要。

当然,变化更多地将是质的变化,这主要是高水平复语型、复合型的涉外人才的培养规格定位。所谓复语型人才,不仅意味着掌握外语的数量增加,而且是跨文化视野的形成和扩大。所谓复合型人才,不仅意味着所掌握的知识面的扩大,而且是跨学科视野的拓展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

我们发展一些专业,除了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创造知识环境和文化氛围,同时还希望这些专业必须办出自己涉外性的特色。以外语类教学为主且培养外向型人才的一所学校,国际化肯定是其基本特色。外语好是所有专业学生所必须的。尽管北外有汉语言文学学院,但它与其他学校的汉语言文化学院不同。我们的中文专业的学生学外语的课程要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在汉语言文学方面肯定竞争不过北大、北师大等高校,但是外语要比其他学校强,我们的外语课程占的比例大。又如,我们有国际商学院,经济知识金融这些专业肯定比不过北大、人大等,但是我们学生的外语应该占有优势,我们国际商学院的课程中也是外语占了很大的比例。我们就是用这种错位理念来培养涉外人才的。新闻也是如此,北外的新闻专业不能跟人大、清华的新闻专业比,但是我们的外语应该是强项。我们的法学院就应该培养国际法方面的人才,比如在国际上知识产权法就是发展特别快且国际化程度高的领域,那么我们就在这个方面发展,这就是我们法学院的特色。与其他学校相比,北外的专业特色就是国际化,它本身就应该是国际化的。国际化就是北外存在的最大理由和最大价值之所在。

三、处理好改革发展中的几个关系

在学校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复杂的问题相互缠绕在一起,因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心来面对问题,必须有足够的细心和智慧来梳理问题,必须有足够的激情和办法解决问题。

首先是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我们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大学必须不断调整学科才能满足社会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否则我们就会落后于时代。我们的改革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发展的实际,不能盲目地行动。由此看来,实事求是、稳步推进、务求实效就应该成为我们的工作原则。我们绝不能为改革而改革,改革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外语教学的确有自身的特点、规律和要求,不尊重这些特点、规律和要求是不行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习条件的变化外语教学的特点、规律和要求也会出现一些变化,也会产生一些新的特征。看不到这些新变化和新特征,同样也是不行的。比如,在数字和网络条件下,学生在网络上就可以了解许多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能要从传授知识更多地转向引导学生批判地分析知识,通过解构和重构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现在,全球交往越来越广泛,外语不仅是某种语言工具,而且是特定的社会和文化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仅要教语言,而且要教语言所承载的特定社会和文化存在。在这方面,北外的英语学院、亚非学院、德语系等单位已经有很好的尝试,积累了许多改革的实际经验。但是,这些探索仍然是局部的,而不是综合性的改革,没有进行体制性的改造。我们必须通过学科调整和学术组织的改造,来巩固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今后几年,我们将在这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

高学历人才培养范文3

现阶段,我国共有20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心理学专业,其中以师范类、综合性学校居多。心理学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学科研、医疗卫生、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市场营销和组织管理等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1]社会用人单位对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四个方面。[2]

一、提高人才培养规划制定的科学化水平

1、影响心理学科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从内部来说,心理学由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组成,兼具自然科学属性与社会科学属性;从外部来说,心理学并不是一个孤立于其他专业的学科,相反,心理学的诞生、发展都与生理学、物理学、哲学、医学、经济学、数学、计算机学等相关学科联系紧密,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是理论扎实、技能过硬、知识结构完善、具备多学科综合能力。因此,综合科学技术领域发展成果及趋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因素,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就心理学人才培养规划工作制定动态修订机制,将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心理学科整体发展中考虑。

2、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规划制定遵循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指导人才培养规划编制工作。其次要紧密联系实际,经常性、广泛性地征求各类各层次学校、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城市街道社区、农村贫苦地区等社会各阶层、各行业,对心理学人才在规模、层次、领域、结构等方面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确立心理学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正确处理人才培养定位问题。最后要统筹发挥好学科建设同人才培养之间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坚持学科建设以人才培养为首要任务,引导和鼓励学科研究成果优先向人才培养领域转化应用,向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方面集中。

二、提升教师实践示范能力与改进教学方式

1、教师实践示范能力提升方面―以“双师型”教师成长为例

心理学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师资,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是核心。当前,师资队伍缺乏社会实践工作经历,导致人才培养示范性不强是个主要问题。高等院校心理学任课教师及科研人员学历层次高、理论知识渊博、科学研究能力强,成为培养心理学人才的保障条件。但从实际情况看,教学科研人员绝大多数在进入学校以前的主要工作经历是学校学习、教学科研,心理学社会实践工作经历匮乏,对中小学校学生管理、医疗卫生临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生产安全部门等的实际情况不了解,没有体验,无法将理论与社会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必将导致理论能力强,实践技能薄弱的困境,造成教学空洞,不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这是心理学师资队伍建设需重点加强的环节。

高校应加快研制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和培训的中长期规划,并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3]探索“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示范能力提升。“校企联合,产学研结合”将成为“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实现途径之一。[4]发挥高等学校在科研等方面的优势,同高等、中等职业院校在职业化人才培养方面的教学技术、教学装备、实践基地的特色有机对接,开展互派互学、挂职教学等多形式的合作交流,促进共同发展,推动高等院校心理学教师队伍“双师型”人才团队建设。鼓励高等院校心理学教师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公益性活动,深入中小学校、医疗卫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一线,了解社会对心理学知识的需求与需要,掌握困扰人们心理健康的各方面因素,运用丰富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研究成果,制定适用于中国本土的咨询方法与促进方案,在服务群众心理健康的同时,探寻和总结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总结经验与方法,反哺高等学校心理学教育教学。

2、教学方式改进方面―以教材使用为例

在心理学人才培养中,教科书的功能与作用具有不可代替性。科学研究成果的充分吸收、国外经验有选择的借鉴、经典理论知识与实验方法的应用等成为教课书编写的主要内容和依据,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心理学教科书体系,反映了心理学科发展取得的成就。但在教师、学生教材与教辅资料的选用、征订与教学处理上还有待规范。

首先,面对心理学系列教材门类繁多的现状,教师用书与学生用书的选择上可以有所区别,专业课的教师用书也可以不止一本。学生教材的选用要适时以图书市场的资源变化及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大纲为依据,经过学校院系教研组同仁共同认定。鼓励教师编著、选用内容贴近我国社会现实,能指导学生学习实践的教材,已有研究反映出公共心理学的课程内容体系单一陈旧,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比如能力这一章,教材中就用了大篇幅的版面介绍了各种能力的理论与能力的测量方法,却只字未提和学生息息相关的能力的培养。因此,不难看出目前心理学课程内容严重缺乏其应有的实用价值。[5]

其次,要本着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的原则规范征订管理体制,避免教材征订配发工作滞后于教学工作、频繁更换教材版本,而出现的实用性不强、教材与教学大纲不匹配等结果。教材属于生产资料范畴,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理论知识消化、实验原理融化、社会实践升华、达到教材服务于教学、传递知识、指导实践、增强能力的基本作用,改变传统教学情境中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考试完全依赖教材的现象。

最后,应该把电子教科书的便利性、丰富性、非线性等基本特征和纸质教科书不具有的优势以恰当的方式引入教学活动中,提升教育教学信息化、便利化水平。[6]因此,在教材教辅资料的处理上,鼓励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设备、学术资源改进教学,如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解决学习者缺乏学习动机、学习主动性严重不足而影响教学质量的现实问题。[7]教师参阅国外优秀教材,获取其附带的数字化、立体化的网络教学资源,包括优秀课件、教学建议、经典案例探究、视频库、习题库,相关专业软件等,用于教学互动元素、能力提升等环节;同时要防止过度依靠信息技术,忽视纸质教科书在教育教学当中的核心作用。

三、创新学生考试考核评价体系

1、考试综合评价体系

通行的心理学考试组织形式和方式暴露出的弊端是考试形式单一且范围狭窄、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且重理论知识、考试时间过于集中且学生学习压力大、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试卷分析与考试结果反馈力度不够等。[8]但课程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效的可靠方式之一,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而应重视学习者自身的建构和知识的重组。因此,要采取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学期作业、课程论文、课程实践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反映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技能熟练程度、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化、个人与团队素质等综合能力。本着“人人都有特长、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观,对每一位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此,建立“灵活多样、区别对待、全面发展”的考试综合评价体系。

2、实践考核评价体系

心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实践教学体系是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的核心,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分为三方面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等三个层次和方面。[9]应充分运用三维实践模式打造五个“会”的心理学专业应用型人才。[10]任何一门应用性基础研究都离不开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将人才培养的理论知识、技能技术同对应的科学实验、社会实践结合,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是增强学科发展水平的驱动因子。鼓励学生经常性地关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市场从业准入条件、社会用人需求及就业方向等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增强理论与现实社会的对接意识。强化学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涉猎人类学、生物学、医学、计算机学等领域知识,追踪心理学科研究最新动态和前沿成果,创造性的开展毕业论文设计。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检验学生在综合知识应用、研究方法选择、科研能力激发、就业能力锻炼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完善主要以考试或校内活动绩效为主的评优选先、考核人才的机械化机制,适当将社会对人才的选拔认定标准纳入学校学生考核系统,如:获取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国家从业资格等级,见习企业(单位)对见习期的鉴定结果。以此,建立“理论+现实、实践+创新、毕业+就业”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

四、创新心理学人才质量的培养机制

目前,心理学研究呈现出横向同关联学科融合、纵向不断衍生拓展的态势,更加注重对微观心理机制的探讨,对人性价值潜能的关怀。心理学科学研究要加强基础性研究同教育、医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相结合,建立长期稳定的实验室和科创孵化机构(企业),将人才培养的课堂放在实验室,把社会实践与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的教科书。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明确提出“发展多样化健康服务。加快发展心理健康服务,培育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咨询、辅导机构。”由此可见,心理学科社会化应用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纳入到居民身心健康范畴。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应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教师队伍教学科研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使绩效评价侧重科研成果对心理学科发展促进、贡献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侧重科研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性,以此不断挖掘学科内生动力,推动心理学科创新发展、科学发展、自我发展。

高学历人才培养范文4

1.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应建立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专业委员会,由其讨论决定专业基础课程。要综合评价传统学术型本科所开设的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等课程与培养方向的关联度,通过量化指标确定以上课程与专业方向之间的关联系数。关联系数很小的课程,要退出课程体系;关联系数较小的课程,要减少学时和学分;关联系数较大的课程予以保留;关联系数很大的课程要充实加强。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的实践来看,上述6门课程可删减3~4门,可增加与专业方向紧密的课程,如光电技术方向可开设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传感器原理与光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经过优化后,有些课程的学时会在原来基础上减少,但不能降低教学要求,可通过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相关课程整合成课程群,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避免学时减少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按需要组成力学、理论力学课程群;热学、热力学与统计力学课程群;电磁学、电动力学课程群;光学、原子物理、量子力学课程群等。也可视实际情况将四大力学整合成理论物理。

2.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集中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专业委员会应充分调研,广泛征求行业、用人单位和师生意见,紧密对接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选择行业共性技术课程、岗位标准所需的定向课程以及引领该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沿课程。以反映所服务行业的共性技术基础课程为核心支点课程,保证课程模块的适度稳定性;以产业链的各个岗位所需的技术课程为定向辐射课程,并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及时修订,保证课程模块的开放性和适应性;以反映行业最新发展的多样化的前沿课程为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保证课程模块的先进性。

3.素质拓展课程模块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应增加课程的广泛性,建立课程多样化及选课自由与学习自由的约束机制。开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开阔视野的选修课程,如贴近专业方向的实用性技术课程、多学科交叉的技术课程、信息技术类课程、艺术鉴赏类课程、物理学专业英语等,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课外实践教学模块课外实践教学模块包括职业素质模块、社会实践模块、创新创业模块等。课外实践教学模块可以增进学生对社会和职业的了解,使学生既掌握创业需要的技术,又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二、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

1.校企深度合作是主要途径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走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之路,合作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且可以缩短毕业生从学校到职业岗位的适应期,毕业生具有进入角色快、动手能力强、人际关系融洽的特点。因此,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但合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深入探讨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合作形式:一是组建院系专业委员会。成员来自院系和地方政府、行业、用人单位、合作伙伴,且后者的比例不低于50%。专业委员会促使行业企业深度介入专业教育的指导与评估工作。聘请行业专家做兼职教师,讲授部分专业课程,举办技术前沿学术讲座,兼职指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引导学生选择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二是共建实践性教学基地。院系和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增加学生直接接触职业实践的机会。与行业高水平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假期实习、完整学期的顶岗实习提前介入职业岗位。院系应通过信息反馈,对专业教学做出适时、必要的调整。三是组建职业性学会组织。发挥学会的桥梁作用,与行业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效益,加强专业与市场、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定期开展活动,让学生了解行业标准,理解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养,促进教学活动和科技开发的高效开展。

2.强化实践教学是基本保障完善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训实习和假期实习制度,实训实习的课时比例达到30%以上,学生参加实训实习的时间累计达到一年。通识课中计算机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按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开展教学,确保学生获取相应的等级证书;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实践教学要增加学时,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重,增加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比重,通过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专业方向课的实践教学要紧密对接行业企业需要,模拟真实生产的技术流程和场景,才能使学生获得最新的实用技术和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3.实施开放办学是有益补充资源缺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快速发展与提升。重视外延发展,引进社会资源,专业才能办出特色,形成亮点。一是国际合作共办专业。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与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二是校际合作共办专业。与合作高校互选第二专业,互通学分,充分利用兄弟高校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开辟生源渠道建设专业。选拔部分高职高专的优秀学生、各种技能大赛获奖学生和企业一线员工进入专业学习,为专业人才培养开辟新的生源渠道。

4.实施素质教育是重要特色一是素质拓展活动。素质拓展活动体系包含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规定必须获得一定课外活动学分才能毕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创新创业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面向低年级学生开展电子产品、仪器设备小制作,简单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开发及硬件维护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性认识,增强动手能力;鼓励高年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与实验室建设,培养科研人才和技术骨干,同时为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设计做好前期基础性工作;针对各类科技竞赛、技能大赛开展课题研究和课程培训;科技发明与申请专利;发表学术论文等。另外,还可建立院系创业教师指导队伍,聘请有创业成功经验的人才担任兼职创业指导教师。建立创业基地,与合作企业共建创业基金,为学生创业提供综合服务,培养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者;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加强对学生创业的跟踪和指导。

三、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的质量评价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唯一评价主体的不合理现状,引入社会评价机制,构建由高校、行业企业、技能评定组织等各方面协同参加的人才质量评价系统,建立一种多角度、全方位的人才评价模式。二是评价内容多元化。改变单纯以学业成绩为标准的传统评价模式,建立以应用能力评价为主体的,包含知识、能力、素质多方面的综合质量评价体系。传统评价只能反映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综合评价则能反映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因此也是更为真实的质量评价。三是评价方法多元化。降低定量评价的比重,提高定性评价的比重,建立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人才评价体系的合理化、多元化,是关系到人才培养最终质量的核心问题。应用物理学专业应该提供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专业委员会每年要召开一次由行业、用人单位和合作伙伴参加的毕业生质量评估会议,对往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人才培养质量与用人单位要求之间的差距,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地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要。

四、结语

高学历人才培养范文5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学 质量管理 护理人才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22-01

1 加强岗前培训是临床护理教学的首要任务

岗前培训作为护生进入临床实习的重要内容,对刚进入医院和科室的实习学生做好岗前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由医院领导,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内容为医德医风教育、医院概况、医疗法律法规、如何做一名合格护士、护理工作制度、医院及护理实习管理制度、职业防护和安全教育、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等,培训时间10-14天。其中医德医风教育尤为重要,是传播医德原则与规范,提高护生和医务工作者的医德素养,自觉履行医德义务,形成良好医德医风的重要手段。高尚的医德是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护理技术的内动力,作为人类社会道德观念组成部分的医德,不是人头脑里固有的,是医护人员在生活和医疗实践中不断培养而自觉形成有关善、恶、荣、辱等道德观念。严格规范的岗前培训,使护生能尽快进入岗位角色,消除陌生感和惧怕心理,明确实习目标,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和心理调适,积极主动完成临床实习。

2 提高带教教师素质,选好带教教师是做好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前提

2.1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和专门人才的培养者,同时也是铸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应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效仿的对象,作为临床带教教师必须具备品行端正,业务精干,创造力强的基本素质。选择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业务精湛,具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教师带教。带教教师不仅要系统掌握医学、护理学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及培训。针对目前临床实习带教中教师队伍现状,明确带教教师资格,既传授知识,带技术,又传授医德,带作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形象。

2.2 举办和参加临床护理教学培训班,是提高带教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使临床带教教师掌握最新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和带教方法,确保临床教学质量,我们每年举办护理临床师资骨干培训班,选送骨干教师到国外、省内外培训学习;请临床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授课;规范教学查房等形式;医院临床护理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3 严格管理是保证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没有合理、科学、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临床护理教学工作就会空泛无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难以形成。因此完善和健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至关重要。一年的临床实习时间虽说不短,但各科室轮转就显得匆匆而过。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先后要面临“研究生考试关、找单位应聘就业关、恋爱人生关”的挑战和冲击。报考研究生本身是一种学习的推动力,然而时间紧,任务重,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最主要任务,利用实习时间学外语;有的学生交班后不知去向,错过了不少学习良机;春节过后应聘考试找工作频繁不断,许多学生为此花费了宝贵时间;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谈恋爱同样分散了实习精力。面对当前种种现状,我们的做法是学生入院岗前培训时明确组织纪律;严格管理学生实习中的每一个环节;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严格请假制度。带教科室和教师以予高度重视,既严格按教学任务带教,又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经常听取和征求学生的意见建议,使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顺利渡过“三关”而未影响实习效果。

4 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是临床护理教学的中心任务

临床实习是学生把理论用于实践,巩固所学理论,增强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以临床实践为主要形式。带教教师对学生放手不放眼;要求和引导学生勤练、多学、博采、善思。各项护理技术严格按操作规程,认真练好基本功。此外,学生在实习期间要参加各种专题讲座和专科小讲课,每周1-2次;参加教学查房和护理查房,每月1次;书写医疗和护理病历;组织单语和双语教学查房[3];进行小讲课等,使学生有更多动手操作和锻炼讲课的实践机会。

我们初步体会到,重视和规范实习护生岗前培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严格实习管理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带教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习惯,适应新时期护理人才要求,使学生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护理理念,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和关键,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冬梅,杨沁玲.护生在实习中的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3):451-453

高学历人才培养范文6

关键词:人才培养;数学能力;培养;途径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大多数学生认为,高中的数学学习太难。作为老师,要从学生初中学习基础,从初高中课程所呈现的内容广博、涉及的知识精度和思维要求上,寻找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但是就学生来讲,总是觉得思维跨度大,高中所学科目多,时间不够用。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对于学生的学习,如何能挤一挤,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得更多、更广,并让学生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并为之终生努力?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好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克服学习困难的心理机制和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新教材的广泛使用,新教材中探究内容的增加,便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怎么使学生自主学习,怎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来讲,老师除了备好教材,还需备好学生。备学生,最关键的就是善于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老师在教学生课程内容之前,应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其明确目标,懂得学习方法,态度上能达到主动出击。下面,从学习理想、行为习惯、学习模式、复习方法等层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进行探析。

一、对学生理想、学习、行为习惯的大方向进行引导

①首先教会学生做人,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②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和学习行为习惯教育。教师在每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应该至少进行三个月的理想教育和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把握教学的要素和重要环节,让教学和学习有一个相对稳定、有效的模式

①每天晚自习花20分钟时间,按老师所给的预习提纲对第二天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②课堂开始,老师利用教具、道具、复习、故事、例子等多种形式引入新的学习内容。③老师不要急于讲授,而是呈现自学提纲,让学生花5分钟~6分钟进行自学,自学提纲应该和预习提纲有所区别。④老师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检测提问,学生一学就会的不讲,学生不会的多讲,讲清楚。⑤讲授完新内容,开始有针对性地练习,一定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错误和问题,师生共同对这些错误进行纠正。⑥巩固练习,可让学生相互交流自行完成。⑦每节课学完,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在这节课上学到的内容,根据学生的总结,可以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情况,也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一节课的得失。⑧作业布置的内容要求。既能巩固所学内容,又能让学生有更深的思考,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翻看课本,但是不准和同学讨论或直接去抄袭。⑨晚自习时花20分钟时间,对今天及其前边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记忆。

三、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注重对学习能力的培养

①在以上的模式实施中,老师表面上会稍显轻松,其实不然。老师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需要更高超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师要理解数学,弄清楚教材的基本结构、基本思想方法,把教材承载的数学知识提取出来,转化成学生能理解的表达形式。此外,对教材的例题和习题的改编,应当基于教材,高于教材。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增加教材的“附加值”,钻入教材是基础,跳出教材是拓展和深化。②在课堂上,老师要发挥自己蓄积的能力,应对课堂中出现的一切情况。更要考虑通过有限精湛的话语,把要讲的内容讲清楚,还要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培养。

四、教会学生复习的方法

①知识梳理:对已经学过的各单元核心知识进行梳理,鼓励学生用图或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并围绕核心内容,在重点、疑点、难点、易错点、综合交汇点设置典型问题,接着进一步解决拓展类问题,让学生把握核心知识。②数学技能:让学生独立做基础性、典型性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后进行及时反思、总结与提炼,准确把握思想方法和解题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题一解(一题多变)或一题多解的训练,最终形成清晰、稳定、可辨别、能迁移的数学认知结构和思维能力。③能力形成:即学科综合训练,通过对知识点交会较多、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的练习,来达到对多个知识点的复习和能力的提升。

五、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教会学生一些增强记忆的方法

培养学生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的兴趣,注意对所学知识和内容的理解,不要死记硬背,特别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要力求通过推导来记忆。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

数学能力作为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其培养上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在高中阶段,培养数学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结合多年经验积累,从学习理想、行为习惯、学习模式、复习方法等层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进行探析。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兴趣和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调整自己的行为和习惯,自我管理,自我负责。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好、玩好、生活得更好,使自主学习的能力陪伴每个学生的一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元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J].甘肃科技纵横,2004(5).

[2]宋大雪.开展自主学习培养探究能力[J].河南教育,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