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梦溪笔谈作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梦溪笔谈作者范文1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八,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己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无宿根者,则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于时月。”是《梦溪笔谈》中“论采药”篇(485条)的记述,沈括在这里批判了机械地固定在二、八月采药的旧法,以事实证明因药物部位不同,采药的时间也应该不一样,才能保证药物的质量。
《梦溪笔谈》中586条说:“药有用根,或用茎叶,虽是一物,性或不同,苟未深达其理,未可妄用,《本草》用叶,南人却用根;赤箭,《本草》用根,今人反用苗。如此未知性果同否。如远志用根,则其谓之小草;泽漆之根,乃是大戟;马兜铃之根,乃是独行。其主疗各别。推此而言,其根苗盖有不可通者。如巴豆能利人,唯其壳能止之……”在属于动植物的中药药品中,应采用药物的哪一部分,都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经验得来的。沈括在这里不厌其烦地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同一药物中的不同部位性能疗效竞截然不同,从这里可看出他注重实际、尊重科学的精神。
“古方言‘云母粗服,则著人肝肺不可去’。如枇杷、狗脊毛不可食,皆云‘射入肝肺’。世俗似此之论甚多,皆谬说也。”这是《梦溪笔谈》中48条记述的。沈括在这里指出药物到达五脏,是药物到胃肠后,由其精华气味进入五脏的。不是药物本身直接入肝肺胃,从而批驳了当时流行的药物本身直接到达五脏的错误说法。
该书482条云:“旧说有‘药用一君、二臣、三佐、五使’之说。其意以为药虽众,主病者专在一物,其他则节级相为用,大略相统制,如此为宜,不必居然也,所谓君者,主此一方者,固无定物也。《药性论》乃以众药之和厚者,定以为君,其次为臣,为佐,有毒性多为使。此谬说也。设若欲攻坚积,如巴豆辈,岂得不为君哉?”沈括在这里指出,根据主要症状不同,有毒的药物也可用作主药,批判了《药性论》中认为只能用药性平和醇厚的作为主药的固定不变的错误论点,体现了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枸杞、陕西极边生者,高丈余,大可作柱,叶长数寸,无刺,根皮如厚朴,甘美异于他处者。《千金翼》云:‘甘州者为真,叶厚大者是。’大体出河西诸郡。其次江池间圩埂上者。实圆如樱桃,全少核,暴乾如饼,极膏润有味。”《梦溪笔谈》的488条记载了陕西地区特产的上品枸杞子,给后人留下了药物学的珍贵资料。
“蒿之类至多,如青蒿一类,自有两,有黄色者,有青色者。《本草》谓之‘青蒿,亦恐有别也。陕西绥、银之间有青蒿,在蒿丛之间,时有一两株,迦然青色,士人谓之‘青蒿’,茎叶与常蒿悉同,但常蒿色绿,而此蒿色青翠,一如松桧之色;至深秋,余蒿并黄,此蒿独青,气稍芬芳。恐古人所用,以此为胜。”蒿的种类很多,《梦溪笔谈》的502条说明了一些常见蒿的异同,沈括注意到茎叶的形状及全株的体态、色泽、气味,帮助人们加容易认识和鉴别,至今仍有应用价值。
梦溪笔谈作者范文2
指南针
方家①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②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③为最善。其法:取新纩④中独茧缕⑤,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⑥,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⑦。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⑧。
(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方家:行家。②碗唇:碗边。③缕悬:用丝线悬挂。④纩(kuàng):丝绵。⑤独茧缕:单根的蚕丝。⑥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用芥子大小的蜡块把针的中腰粘住。⑦磨而指北者:(有的针)用磁石磨后指北。⑧莫可原其理:没有办法可以推究它的道理。原,推究。
译文:
有特别技能的人用磁石磨成非常尖锐犀利的指针,就能用来指南,然而常常稍微有些偏东,不是指向正南方。磁针穿过灯草浮在水面大多是荡来荡去,摇摇摆摆,放在指甲上或碗口上也都可以使用它,并且运转的速度很快,只不过因坚硬光滑容易掉下来,所以不如用线悬挂更为理想。那种方法是取新蚕丝中的单根蚕丝,用芥菜籽那么大小的蜡粘结在针的腰部,在风吹不到的地方把它悬挂起来,那么指针常常指向南方。在这些指针的制作中,也有磨成指北的。我家里指南的指针和指北的指针都有。磁石指南,如同柏树指西,没有谁能探究出它其中的道理。
【选文二】
火井
西川有火井①,事甚奇。其井居然②冷水,绝无火气,但以长竹剖开去节③,合缝漆布④,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⑤,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⑥,水即滚沸。启竹而试之,绝无半点焦炎意⑦。未见火形,而用火神⑧,此世间大奇事也!
(选自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注释:①西川:即四川。火井:指天然气井。②居然:竟然。③去节:铲除竹节。④合缝漆布:用漆布把竹管的缝包好。⑤釜脐:锅底。⑥火意烘烘:火光熊熊。⑦焦炎意:烧焦的样子。⑧火神:指天然气燃烧。
译文:
西蜀四川有一口火井,事情非常奇怪。那口井的水竟然是冷的,绝对没有火气,不过将长长的毛竹剖开后,除去竹节,用漆布把竹管的缝包好,一头插到井底,另一头的上面弯曲连接,把口紧对锅底,在锅里倒入盐水,只见火光熊熊,水立即就烧开了。打开毛竹试验它,竹管内绝对没有半点烧焦的样子。没有看见火光,却能用天然气燃烧,这真是世界上少见的奇怪事情!
探究练习
1.选文一介绍了指南针的几种使用方法?
2.沈括对指南针的研究是卓有成就的,试从选文一中找出作者有哪些发现?
3.选文二中的火井实质上是什么?
4.《指南针》一文结尾说“莫可原其理”,《火井》一文结尾说“此世间大奇事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
赏析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人民具有聪明和才智。这两则短文就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指南针》一文选自《梦溪笔谈》,这是一部笔记体的综合性学术著作,是中国科技史乃至世界科技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文章开篇指出“有特别技能的人用磁石磨成非常尖锐犀利的指针,就能用来指南,然而常常稍微有些偏东,不是指向正南方。”如何解决指南针不是指向正南方这个问题呢?接着作者向读者详细介绍了解决的方法,“取新蚕丝中的单根蚕丝,用芥菜籽那么大小的蜡粘结在针的腰部,在风吹不到的地方把它悬挂起来,那么指针常常指向南方。”可见,沈括对指南针的研究卓有成就。指南针的制作精细、巧妙、科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火井》一文形象具体地说明天然气的原始采集,用长长的毛竹剖开后,除去竹节,用漆布把竹管的缝包好,一头插到井底,另一头的上面弯曲连接,把口紧对锅底。这就是天然气管道,天然气就从这管道中流到锅底。我国是应用天然气最早的国家,充分地表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这两则短文均属于说明文,作者分别向读者介绍了指南针、天然气管道的制作、结构、使用方法等,说明时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明了,语句通俗易懂。我们从这两则短文的阅读中可以学习到一些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朱碧玉/供稿】
参考答案
《古代科技作品选读》
梦溪笔谈作者范文3
杭州历来以风景秀丽著称于世,有“人间天堂”之誉。杭州市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部、 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它拥有著名的西湖和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两个紧密相连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世界奇观钱潮,京杭大运河终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天目山等名胜景区。并且毗邻世界著名山岳名胜黄山、历史文化名城绍兴,贯通普陀山、宁波、奉化溪口、雁荡山、天台山等著名风景区成为人们理想的游憩之地和观光中转之地。
杭州不但神秀 所钟,风景如画,而且人文荟萃,科技文化兴旺。西湖四周拥有许多著名的石窟造像、碑刻、古建筑,成为我国珍贵的艺术瑰宝。历代名人在杭州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诗书绘画。杭州还孕育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升和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等伟大人物。
现在,杭州有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高等学府十余座,各级科研机构3000作者沈括等伟大人物。杭州经济发达,工农业总产值名列全国大中城市前茅。它是中国的“丝绸之府”丝绸生产历史悠久,产品类多质优,它又是“鱼米之乡”、“茶叶之地”,为著名绿茶“龙井茶”产地。抗州市区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000多万人次,十数倍于杭州市区人口。杭州属于中国,杭州属于世界。
杭州地处京杭大运河南端,距上海151公里,是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七大古都之一。2200年的建城历史蕴育着长达223年的吴越、南宋王都。意大利著名旅行家 马可·波罗(元代)赞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华贵之城”。杭州所辖6个区及富阳、桐庐、建德、淳安、临安、萧山、余杭7个县市,总面积16596平方公里,人口608万。以汉族为主,有回、蒙、朝鲜、 畲等27个少数民族。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2℃,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
杭州,自然神秀,山水旖旎,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左环西湖、富春江新安江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右抱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四个国家森林公园和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亦如明珠般点缀其间。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尤以“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临安为最。这里,峭壁奇峰、美荫幽谷;这里,清泉碧潭、瀑布飞濑;这里,翠竹修篁、山野清风,宛若置身于独具江南魅力的“世外桃源”。在这一团团、一簇簇流动的绿波中,您将真正忘却都市的喧嚣,而独得山水之幽,虫鸟之乐,花草之芬芳。
梦溪笔谈作者范文4
古 镜
(宋)沈 括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
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问题】
1.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收人面令小 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B.予观之 同予者何人(《爱莲说》)
C.又见他家所藏 才美不外见(《马说》)
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4.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 ”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 (用一个词语概括)。
(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2.B
3.花纹(文字)虽在背面,但镜面上有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在日光下就显现出来了。
4.(1)(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精湛(高超)
(2)别的形制相同的镜子都不能透光,只有这面透光。
【参考译文】
梦溪笔谈作者范文5
关键词:北齐;徐显秀墓;壁画;民族融合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齐的墓室已发掘二三十座,大部分集中于山西、山东、河北和河南等地区。在大型墓葬娄睿墓发掘之后,又于2000年发掘了太原市王家峰村的徐显秀墓。该墓室以清楚的脉络、严谨的规制、和谐的布局引起世人的注目,展现了北齐达官显贵丰富奢华的生活场景,对研究和解析中国绘画史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即是从徐显秀墓室邺城化的规制、胡化的题材、汉化的风格等方面入手,对该壁画的图像进行研究,以探求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宗教传播对该时期墓室壁画的影响。
1 邺城化的规制
徐显秀墓的壁画与邺城墓葬相比虽有逊色,但内容却十分丰富,多达330平方米。其仪仗队位于墓室的两壁,墓道两侧与墓室内壁上面的壁画内容纷繁,人物关系较为复杂,是现有的北齐时期出土的完整墓室壁画。这些北齐壁画上承后魏、下启隋唐,除了绘画技法精湛与题材独特之外,也因对当时现实社会生活的描绘与记录而更显辉煌。壁画上的人物皆依序排开,有严阵以待之势。这也正符合郑岩先生所言的“邺城规制”。此规制是指北齐墓葬以邺城为中心,向周边城市级别由高到低逐渐弱化的现象。
《北齐书・帝记・神武上》就有“神武亲临厚葬之”的记载。上行下效,皇帝的做法也影响着民间。由于徐显秀所在的北齐政权的鲜卑化因素,所以其墓室壁画呈现出其更多的鲜卑化文化倾向,鲜卑族这一北方古老民族的文化传统得以充分展现。北齐直接继承了东魏、北魏的传统,同时受以南朝为主的周边各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具有鲜卑化特点的墓葬制度。邺城是北齐的首都,这一地区的壁画墓属于皇室和贵族。由于墓主身份较高,所以墓葬形制和壁画内容都受到制度的约束,形成了一定的规制。这对其他社会阶层和地区都产生了显著影响,也对其后的隋唐墓葬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壁画墓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依照这种规制,帝王的墓葬处在皇都所在的邺城,地位越低离此越远。由于北齐与汉朝一样,亦崇尚厚葬,其奢侈程度超乎想象。这些墓室主人的形象描绘于墓室下壁,男女侍从立于两旁,这些陪衬的人物多面朝墓主人作侍奉状。这种规制在北齐高氏政权的统治下向并州、青、齐、冀州等地传播,但其规格也越来越低。
2 胡化的内容
陈寅恪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演讲录》提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往往以文化来划分,而非以血统来划分”。北齐最高统治者――皇室高氏为汉人而鲜卑化者。高欢的祖父高谧为北魏的治书侍御史,深得献文帝的信任。后因事坐法徙怀朔镇。高欢为高湖之后,籍贯为渤海县,为汉人。说他是汉人,是就血统而言。高欢在血统上虽是汉人,在“化”上因为累世北边,已经是鲜卑化的人了。“‘化’比血统重要,鲜卑化人也就是鲜卑人。‘化’指文化习俗而言。”[1]从徐显秀墓室来看,情况更是如此。他们多着鲜卑化的服装。这也验证了沈括《梦溪笔谈》中“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的说法。[2]有的墓室壁画还出现了嵌镶饰物的指环,另有变幻多样的联珠纹、卷草纹、莲花纹、生命树纹、对兽对禽纹、有光环、绶带的鸟纹等图案。这些鲜卑文化中常见元素,体现了更多的民族色彩。
徐显秀墓壁画,彩绘着各类车马、人物、神兽、兵器、乐器、生活什物和诸多仪仗、装饰图案。画面人物大小与现实相当,栩栩如生,内容纷繁而布局和谐,人物复杂而脉络清晰。无论是壁画人物、装饰图案还是出土器物,无不体现出浓郁的异域文化气息。造型准确,车马人物整体轮廓与结构动态概括简洁。其人物多穿着鲜卑化的服装,头饰发型体现显著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其略微拉长、鹅卵形的脸庞,圆润丰腴的面孔,孔武有力的体格,无不彰显着其胡化的风格。同时,画工们利用丰富的轮廓线勾勒衣纹、面部形态及塑造形体,虽然有程序化的倾向,但五官的细微差异中依旧彰显着人物风采。从人物造型上看,所画形象体现出胡人与鲜卑人的种族特点。他们的脸型长而圆,鼻梁高直,眉目细长且眼窝深陷,发际较高,透露出北方游牧民族豪放而粗犷的特征。
3 汉化的风格
我国历史长河中第二次民族融合的南北朝时期,与早期的春秋战国相比,显示出更高级别的融合与同化的倾向。作为北方游牧民族的鲜卑、匈奴、羌族等内迁者,与汉民族长期错杂居住,在社会经济、文化大发展的同时,差异及隔阂逐步减少,乃至与汉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时期所倡导的鲜卑族汉化政策更是为此推波助澜。在此背景下,北齐的徐显秀墓室壁画依照汉族传统题材来进行描绘,显示出更多的汉民族文化特色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徐显秀墓室壁画构图采用了“单栏式”的结构方式,从墓室至墓道同一水平坐标上横向延伸开来。墓主夫妇像在北壁,马车牛人、仪卫等画于两壁。此种“单栏式”的绘画方式,使壁画的内容相互贯通,成为一体。其以重重叠叠的阵势塑造出宴乐出行的场面,展现了一个场面宏大的现世生活场景。其“单栏式”的结构给观者呈现的是横向展开观照幅式,由墓室到墓道多位一体,其情景好似一幅人物出行宴乐的卷轴画缓缓展现于观者面前。该墓室壁的题材丰富,北壁就画有墓主夫妇宴饮,雨道绘有门吏、鞍马仪仗出行,东西两壁绘牛车,墓道部分绘出行仪仗。另外,还有大量的高士图、乐舞百戏、庖厨酿造、狩猎图、宴乐出行、力士门吏、侍从仪卫、镇墓辟邪、天象图、升仙祥瑞等,体现出当时汉化的生活场景。
就技法而言,徐显秀墓室壁画的创作者们显然对汉族地区常用的佛画样式进行了借鉴,并根据民族特色进行了部分改造。这里亦流露出他们从顾恺之的“游丝描”,曹仲达的“铁线描”、“曹衣出水”中汲取营养,并借鉴汉族地区石窟壁画中的晕染凹凸法,从而体现出北朝地区在技法上融合汉族文化的倾向。徐显秀墓室壁画上继魏晋传统,下开北朝新风,其严谨的构图、生动的造型、粗放的用笔,写实又写意,笔墨较淡,风格朴实自然。其吸收了中原绘画传统风格的路子,同时也昭示着该时期我国的绘画艺术在各民族地域间相互影响与交融的趋势。
综上所述,徐显秀墓以高级别的规制、丰富庞杂的胡化内容、汉族地区的绘画风格,体现出对丧葬礼仪氛围的精确表现和对现实生活的暗示。与同时掘的墓室壁画相比,它所采用的“单栏式”构图方式及因构图方式的改变而呈现的贯然一体的故事叙事状态,以及所绘图像所体现出的文化倾向亦具特色。其鲜明的西域色彩个性张扬,生动的牛马、神兽、实物与人物等各种形象的塑造,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当时北齐生活的实录画卷,成为探求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宗教传播等内容不可多得的实物参照。
参考文献:
梦溪笔谈作者范文6
A 玄
B 皂
C 青
D 苍
2 下面四句话中,意义与其它三旬不同的是:
A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C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 一日之计,在于清晨。
3 历史上有位皇帝听到他的重臣逝世的消息后,惋惜地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他死后,我就少了一面镜子了。这位重臣是:
A 李斯 B 萧何 C 魏征
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国对清明节有多种称呼,下列哪一种不是?(
)
A 鬼节
B 死节
C 冥节
D 寒食节
5 以下哪个历史典故距现在最久?(
)
A 图穷匕现
B 负荆请罪
C 岳母刺字
D 曹冲称象
6 先秦时代诸子散文、史传著作中的寓言故事中,下列哪则出处与其他几项不同?(
)
A 庖丁解牛
B 自相矛盾
C 东施效颦
D 朝三暮四
7 中国最早的工艺百科全书是完成于17世纪30年代的《天工开物》,它的作者是(
)。
A 徐霞客
B 沈括
C 郦道元
D 宋应星
8 “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一语出自《红楼梦》中(
)之口。
A 薛宝钗
B 林黛玉
C 史湘云
9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
)
A 玄奘
B,鉴真
10 中国最早的书肆“槐市”出现在(
)的长安。
A 秦代 B 西汉 C 东汉 D 唐朝
11 北宋是我国古代纂书、修书的繁盛时期,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书籍事业成果的是四大类书。下列哪部书不是四大类书之一?(
)
A 《册府元龟》B,《太平御览》
C 《太平广记》D,《佩文韵府》
12 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味”?(
)
A 三个月没吃肉,不知道肉的味道
B 读到一本好书
C 听到一段好乐曲
13 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
)
A 画饼充饥
B 望梅止渴
14 他是一位历史人物;他与“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一典故有关;在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中,他的军队以少胜多大破敌军;他曾统治中国南方地区达半个世纪之久;曹操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所说的就是他。请问他是(
)
A 周瑜B,孙权C,袁绍
15,下列哪一位诸侯不在“春秋五霸”之列?(
)
A 齐桓公 B 宋襄公 C 郑庄公
16 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
A 岳麓书院
B 嵩阳书院
C 集贤书院
D 白鹿洞书院
17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它在不同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下面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
)
A 大都
B 中都
C 上都
D 南京
18,“石油”的说法最早是谁命名的?(
)
A 沈括 B 徐霞客 C 郦道元
19 下列汉字形体演变次序排列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 甲骨文、小篆、楷书、行书、隶书
B 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C 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行书
D 隶书、甲骨文、小篆、行书、楷书
20 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21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D 七夕节
22 天干地支纪年是以哪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的?
(
)
A 除夕
B 正月初一
C 立春
23,我国是世界上记录哈雷彗星最早的国家,要比西方早数百年。请问:我国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最早见于以下哪部著作?(
)
A 《梦溪笔谈》 B 《论语》 C 《春秋》
24 如果在华佗去世后不久。曹操还想寻找一位名医为自己治病,他可以找下列的哪一位?(
)
A 扁鹊
B 孙思邈
C 李时珍
D 张仲景
25 下列哪部戏曲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情事为题材而创作的?(
)
A 《桃花扇》
B 《牡丹亭》
C 《梧桐雨》
26 杜甫诗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李白诗云:“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请问,成都为什么又叫做“锦城”或“锦官城”?(
)
A 因蜀锦而得名
B 因锦江而得名
27 成语“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原指什么?(
)
A 鲁班
B 木匠
C 山名
D 岳父
28 中国传统习俗中。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
A 元宵
B 饴糖 C 腊八粥
D 饺子
29 《史记》中“世家”是为下列哪类人物作的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