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日月潭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日月潭课件

日月潭课件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放飞梦想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起并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使其产生强烈的语文求知欲望,并推动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升学生修养、启迪学生智慧。关注所有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放飞学生的梦想,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

一、关注学生情感,创设精彩情境

1.挖掘情感,以情动人

情感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教师要努力深入挖掘情感,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有利于课堂教学。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故事情景再现的方法,以情引情,激起小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导入新课探究。

2.渲染情感,以情激趣

语文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发散性较强,影响着学生的个人态度。教师要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开发学生智力,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利用小学生情感因素,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文本中人物的刻画、情感的抒发以及揭示的道理产生共鸣,达到文本与心灵浑然一体的境界。在情境中理解词语,改变理性的、复杂的、枯燥的词义分析,如,在教学《半截蜡烛》一课时,教师在语境中出现词语,引导学生用这些词语把故事串起来,使词语不再是孤立的符号,感受到小女儿杰奎琳的机智巧妙,学生头脑中形成了生动的形象,鼓励学生想象意境、感情饱含地读词语,以情激趣。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燃放心灵火花,放飞学生梦想

1.激活情感,彰显自我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需要,树立服务意识,点燃激情,焕发课堂生机。在教学中巧妙设计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运用各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语文知识。

2.情感交融,放飞希望

朗读是一门艺术,有感情地朗读不仅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情感。充满情感的朗读,宛如一曲动听的歌,飘入耳,留于心,难以忘怀,放飞希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文章的情感,学会品味优美的文字,体味作者的心灵,感悟文本闪烁着的美好思想。运用品读的方法,情感交融,张扬个性。如,在教学《日月潭》时,教师运用课件播放日月潭的风景,让学生读日月潭名字的由来一段,作者介绍了日月潭的形成很奇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学生摇头晃脑、如醉如痴地读着,读出了日月潭形状的美,唤起了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突出了热爱祖国宝岛、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领略到日月潭的内在美。台湾的小朋友也在向往早日能回到祖国的怀抱,增强学生期盼祖国统一的意识,放飞希望。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创设情境,深入挖掘情感,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追寻语文本色,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日月潭课件范文2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农村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它的到来,打破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传统教学方法,以其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构建起了新型的教学模式,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如:我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我就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投入课堂教学中。我们都知道,南方的孩子一般都很少见过雪,尤其是农村孩子更是孤陋寡闻。他们对雪的了解一般都是从电视、书本等渠道得来,为了调动学生对雪的兴趣,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了美丽雪景图,配上教师有声有色的描述,把学生带进了大雪纷飞的雪地里,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紧接着就提问:看到如此美丽的雪景,你的心情怎样呢?你想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此时的高兴心情呢?在学生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之后,我向学生出示了课文的第一句话:“下雪啦,下雪啦!”让学生通过读把自己无比高兴的心情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我就引出了下文的学习:“这美丽的雪景吸引了一群小动物来作画,他们是谁也呢?他们在雪地上画了些什么呢?”带着疑问,学生便自主地投入到一个如诗如画般的雪地世界里去学习,去探讨,在乐中学,学中乐。

又如:在教学《日月潭》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了日月潭的基本轮廓,通过图像的展示,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在大致了解了日月潭的轮廓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逐一帮助学生了解日月潭的环境,形状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等。图文结合,帮助学生从不同方面了解日月潭的瑰丽景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

2.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中设计的专题、内容、角度灵活多样,有表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的;有反映祖国新貌和建设成就的;有反映日新月异科技成就的;有喜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关注环境问题的;有歌颂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呼吁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有表现现代儿童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的;有启发想象、鼓励创造的;有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而不同的年段又有不同的要求,而有些知识学生闻所未闻,听所未听,要准确、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重难点,这对于身处落后的农村的孩子为说,是非常难的。有了多媒体教学技术,我们可以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将教学重难点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观潮》一课,如果单靠朗读课文来感悟潮来时的壮观场面,是永远也体会不到那种气势磅礴的场景的。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播放VCD光碟:远看一条白线移动横贯江面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而来。这么一来,刺激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理解课文重点,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文章的重难点。

3.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再现真实情境,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本所反映的背景和感情。

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大都是“过去式”的,特别是一些课文表现的主题和内容距离现代生活显得陌生和遥远,这时利用多媒体的纪录片放映、图片展示等功能,就能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能够更好地进入文本的解读与分析,如在教学《恐龙的灭绝》一课时,“恐龙”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文章从题目到内容吸引着学生的好奇心。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身边的科学,培养学科学、爱科学、发现科学的兴趣。然而恐龙却是生活中已经不存在的生物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恐龙的相关背景,借助多媒体技术,上课伊始,我就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隧道,观看大约两亿年前,恐龙在我们的地球上自由自在,盛极一时,“称霸”地球的情景。强烈的视觉效果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恐龙的庞大与不可一世。录象里恐龙活泼的形象跟现实中的不复存在,又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一直观教学,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情感落差,激起浓厚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去。

4.巧用多媒体,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避免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模拟仿真的功效,来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带领学生品读课文,感悟课文内涵,将学生带入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的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同时还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表演,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快乐地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各种各样的实践能力。

日月潭课件范文3

综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巧用简笔画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还可以深化他们对语言文字的认识。如果教学中教师能根据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利用彩色粉笔简单地画上几笔,再加以说明,这样就会使学生认识到语文不只是枯燥无味的文字学习,原来文字能和美丽的画面融为一体,这既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又可以提高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运用简笔画深化语言文字的理解

如我在上《日月潭》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并初步知道日月潭因形状而得名,于是我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单的日月潭示意图。再让学生边默读课文有关句子边观察图。想象日月潭的美景,感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深化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又如在学白《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为了体会“挂”字用得好。我问:谁能把自己在电视中看到的瀑布,用简洁的语句说说瀑布是什么样的·一生说:“瀑布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水。”根据该生叙述我画了图一:水从平缓的山坡顺着山势弯弯曲曲缓缓流下。学生马上反驳说:“这不是瀑布,这是山间的溪流。”他想了想又说“瀑布是从高山上流下来的水”,于是我画了图二:山很高,水顺着山的坡度流下。学生马上又反对说:“不对,瀑布是大量水从高山陡壁上飞流而下”,我画了瀑布图:陡峭山崖上洪水奔涌泻下。学生一致同意达成共识。在学生完全理解瀑布的基础上。再体会“挂”字的妙处就水到渠成了。李白没说“流”,没说“泻”,他说“挂”,瀑布挂在那儿。一个“挂”字你体会到什么·有的说“挂”字写出了瀑布的气势又化动为静。有的说“挂”字让庐山瀑布充满仙气和灵气……学生个人的感悟深化了理解,也体会了语言准确的重要性。

2.运用简笔画再现画面感悟美

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板书“天空、羊群、平地、小丘”我按一定的空间位置,分别用兰色、白色和绿色粉笔。学生不仅明确它们位置,更感悟了草原的色彩美。另外在教学古诗《暮江吟》时,前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在讲解了词义和句义后,我用彩色粉笔画了一幅简图,残阳、江水、一半红、一半绿。学生对诗句看画面一目了然,再理解诗句就易如反掌,从而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给人带来的这种画面美的享受。

再如在教学辛弃疾的词《天净沙?秋思》时,我在带领学生理解完词以后,让学生根据词中描绘的情景画一幅图,学生兴趣陡增,个个急不可待,欲大显身手。待学生画完,我找出几幅画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评议。有的图中少了“夕阳”,有的图中少了“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人”,也有的没能画出“萧瑟秋风”这种现象。综合这几幅图,让学生再作一幅完整的画,(或让学生把自己图中缺少的事物补完整)再针对图画说出词中哪些是看到的哪些是感悟到的,并背诵这首词。这样不仅避免了死记硬背的机械化背诵,还让学生感受到词中清新幽静、幽雅闲致的境界,更感悟到一种萧瑟冷落、暗淡苍凉的意境和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 

3.运用简笔画增加课堂密度提高学习兴趣

日月潭课件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多媒体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175-01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已经应用多年,从具体的实践情况来看,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另外,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也需要把握好时机,避免误用。

1 根据心理需要运用多媒体

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的知识基础以及生活中的经验都是不相同的,因此对于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所差别。年级较低的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或者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而且,这些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所以,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计课件时,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课件设计尽量色彩鲜艳,融入活泼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而中、高年级的小学生,生活经验相对多些,并且抽象语言能力也比低年级学生强。所以教师在课件设计时,形象的画面声音要减少,应加入更多的抽象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还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去思考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2 应用多媒体解决难点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复杂抽象的知识内容,而多媒体能够有效地将抽象知识转化成形象化的知识,让学生借助声音、文字、图画这些形象化的元素来直观地学习难点内容。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和文言文一直都是教学难点,学生在生活中对于这些内容没有接触,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很多学生一直都无法接受这些知识。而借助多媒体,能够有效地将此难题化解。例如,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宿建德江》这首诗,需要让学生体会诗中的美丽意境。但是学生对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的内容无法想象,为什么天会比树还要低呢,为什么月亮与人非常接近呢,这是学生所无法体会和想象到的意境。当学生感到非常疑惑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将这样的场景进行展现。学生看到多媒体上的画面之后,立刻对于诗中描绘的画面有所了解。“天低树”并非天没有树高,而是远远地望去,在空旷的原野上,看到的树比天高。而“月近人”则是由于江水比较清澈,月亮在江面上的倒影与人比较近。这样的画面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是如果没有多媒体的帮助,紧靠学生抽象地想象,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运用多媒体,能够有效地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知识。

3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具有多种功能,能够将综合性的素材和内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展示优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和趣味的游戏。而这些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在讲解《日月潭》时,利用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功能,将日月潭的美丽画面呈现出来,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到画面当中,当学生欣赏完之后,学习的热情高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也能够高效进行。

4 多媒体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的质量,但是如果运用不得当,也会起到反作用。小学课堂只有40分钟时间,所以多媒体的使用必须要把握好使用的时机,如果多媒体的使用时机不当,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就难以保证。因此,适当适时应用多媒体很重要。首先,要避免滥用多媒体,并非所有课堂都适合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是教学辅助工具,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所以必须根据具体内容来考虑是否使用。其次,多媒体的使用是为了展现内容,而不是展现技术。如有些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很高,设计了很多动作,这些额外的动作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开,反而起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所以教师运用多媒体,应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再者,多媒体的使用要避免华而不实,许多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注意,会在课件中加入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优美图片。但是“美”也是要分场合的,“美”也是要为课堂服务的,如果盲目追求美感,将学生注意力带离课堂,就起到了反作用。最后,小学语文教学在制作课件时,往往陷入定制课件的模式,不论什么内容的课堂,课件都是同样的模式,这样时间久了学生也会产生审美疲劳,产生消极情绪。所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立足于为学生服务,结合知识,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5 结语

总而言之,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教学的质量。

(新泰第一实验小学,山东 新泰 271200)

参考文献:

日月潭课件范文5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特殊教育;语文

中图分类号:G7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032-02

1 前言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之一。语文课程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其连贯性极强,是综合素质、审美能力的集中体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发展,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特殊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合理地运用它,能给课堂教学增光添彩,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 激发兴趣,学生乐学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学科中,不仅可以给课堂和学生学习增添新元素,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更为生动活泼、声情并茂,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意境[1]。

在培智班教学《日月潭》这篇文章时,许多学生没去过美丽的日月潭,很难想象风景到底是什么样的。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把文章中所描述的风景以图片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欣赏美丽的风光。随着PPT展示地理位置、日月潭的形状、湖水的颜色、湖边美丽的风景,加之优美的背景音乐,让学生陶醉其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跨越时空、区域,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全新的教学环境,把学生带到信息技术所展现出的从未见过的情境之中,开阔视野。

3 发展思维,学生乐思

现代课堂教学在给学生展示形式有样的教学内容的同时,更易于启发学生开拓思维。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聪明才智,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2]。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动态课件,可更直观地给学生展现事物的内在关系及变化规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更能启发学生思维。

如在聋班教学《矛和盾的集合》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出发明家将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通过对文本的学习以及观看视频演示坦克的威力,从“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句重点句入手,让学生抛去时代的局限,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中尽情思考。并在“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富有哲理性的话语中受启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聋生听力一般会有障碍,大多通过视觉来获得各种信息,常规性的粉笔配合书本的教学方法下,依靠教师嘴的张合、手的比划传递的信息或者知识,会让学生出现视觉疲劳,导致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问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所设计出的醒目文字、鲜明形象、生动视频等画面,能够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感官,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加之丰富的、感性的视觉材料来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第四册语文课本中“学词学句4”提到的公园花坛里面绽放着牡丹、月季等各种花等内容时,教材中设置的静止独立的公园图片较为模糊,很多学生因为在公园游玩时没有注意到花坛,所以对花坛的认知水平较低,难以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书本知识进行展现,并结合课本内容将花坛、公园以及各种花都展现出来,并让学生思考在这个公园的花坛前都看见了什么,让学生在形象鲜明的情境和图片帮助下引发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句子中传递的意思,在脑海中勾画出花及花坛的样子,再由此进行想象,发散思维。

4 自主探究,学生乐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只关注知识点、关注学习的效果,却忽视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灌输式教学。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建构他们自己的想法与理解,为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建构知识创造条件。

如在教学《死海不死》一课时,教师针对“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一让人惋惜的结果,提出问题:“这么神奇的‘死海’要死了,你不觉得可惜吗?你有什么办法拯救‘死海’呢?”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写出自己拯救“死海”的方案在班上交流。这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教学,在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的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

5 师生互动,学生乐说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口语及书面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宗旨。素养及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用”。学好语文,必须在运用中去领悟、去发现、去创造。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教学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探索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乐于学。学生可以将信息进行重组,这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知识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知识“重组”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结,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学习到新知识,一举两得。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所需的资料,并将收集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语文教材中,使语文课堂变为动态、开放的课堂。

如给聋生教《对对联》时,先让学生认识对联,将学生带入意境;再以“复习对联一般特点”的方式出现,大大增强了课堂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采用视频、故事、图片等情境模式出示上联,让学生对出下联。为此,一开始让学生观看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对对联的片段,将学生带入意境,以一副对联为例,讲对出下联的思路;紧接着用故事来出示上联,让学生说想法,对出下联,与唐伯虎对出的下联对照;然后用农耕图片《牧童短笛》出示上联,让学生在轻松自在中带着美好的心情欣赏精彩图片对出下联。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由简入深,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对对联有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最后一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己对出下联”中,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热情高涨,效果不错。

在教学《秋天的图画》时,用事先准备好的课件给学生展现场景:画面上一群活泼可爱的小精灵手拉着手为庆祝秋天的丰收翩翩起舞。看到如此快乐的小精灵,聋生被他们欢快的情绪所感染,也爱上了秋天美丽的景色。随之,画面出现一幅白色画卷,让学生根据自己印象中的秋天自由涂画。在学生画笔下,枫叶红了,稻子黄了,高粱红了……通过画“秋天”,再学习《秋天的图画》这篇课文,结合教师的讲解,秋天的特点、美景、丰收便已在学生心里“生根”了。最后由学生画出自己家乡的秋天,说说家乡秋天的特点,他们创作激情高涨,争相发言。

6 结语

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效果及形象的视觉效果,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得力助手,同时调动了聋生的学习兴趣。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特教教师更应提升自身科技水平,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增强教学效果,培养聋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日月潭课件范文6

我们以“主题课例式研训”为载体,按照小学数学的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应用”展开研究,按照“确定主题―确定课例―观摩课例―课后研讨―坊主点评及主题培训―撰写反思―网上共享”的研修路径,重点针对概念教学和复习课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模式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们工作坊在概念教学和复习课教学教学模式研究方面,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一、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教材中的很多概念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给出明确的定义,这让许多一线教师不知所措。我们认为,小学阶段很多概念表述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定义”,数学概念教学应该重在引导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而不是纠缠于文字上的精确表述。数学课标明确了对小学概念教学的三项要求:一是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二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概念;三是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概念。基于此,我们工作坊决定引导一线教师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进行专题研究。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遵循由直观形象到形成表象再到抽象概括的认知规律,因此,我们认为,进行概念教学,应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实际操作与抽象概括的关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便于学生把直观经验与理性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顺利地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层面。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探索形成了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感知(创设情境,感知概念)―表象(探索研究,形成概念)―概念(体会理解,抽象概念)―运用(拓展应用,巩固概念)”。我们试以工作坊参与者张菊老师执教的《认识公顷》一课为例,说明该模式的操作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课件逐一出示以下几个景点的照片,老师当导游边出示、边解说:

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积大约是1 700 000平方米;

北京中华世纪坛,占地面积大约是45 000平方米;

美丽的台湾日月潭,面积大约是8 270 000平方米;

(2)谈话:这些名胜古迹占地面积非常大,用平方米作单位,这些数据显得不够简洁明了。(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2.自主探索,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让学生通过回忆100米的长度大小,想象一个四条边都是100米的正方形有多大。然后告诉学生,像这样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接着再引导学生思考“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先独立算算,再与同桌交流。最后,学生汇报,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1公顷=10 000平方米”。

(2)感受1公顷的大小。让学生初步想象1公顷有多大;引导学生感觉、猜测、与同桌交流1公顷相当于身边哪些建筑物的面积。学校教室面积大约是80平方米,让学生计算1公顷大约相当于多少个教室的面积。学生汇报,出示相应的数据(1公顷大约相当于125个同样大的教室的面积)。加深学生对1公顷大小的感知,让学生估一估“学校占地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并计算1公顷相当于几个同样大的学校的占地面积。让学生把猜测的结果与计算出来的数据相比较。让学生再次想象、感受1公顷大约有多大。

3.尝试练习,感悟进率

(1)谈话:在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时,要用公顷作单位。让学生尝试把几组数据改用公顷作单位,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2)课件相应出示: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积大约是170公顷;北京中华世纪坛,占地面积大约是4.5公顷;美丽的台湾日月潭,面积大约是827公顷。

(3)把平方米改用公顷作单位如何换算?(说明:把平方米化成公顷是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它们的进率10 000,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

4.深化应用,理解公顷

(1)课件出示下列景点照片,教师继续当导游,带领学生“游览”名胜古迹,请学生思考后完成填空练习,并回答其他问题。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占地面积大约是400 000平方米,合( )公顷;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约72公顷,合( )平方米;小结“把平方米改写成公顷,把公顷改写成平方米的‘秘诀’”;同桌相互出题,考查“关于平方米和公顷互换”的问题,进行练习。

5.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2)一块三角形菜地,底是110米,高是15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它的面积有1公顷吗?

(3)完成书本上第82页的“练一练”。

6.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课后小调查:了解家里一共有多少块田地?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二、复习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复习课是对学生的认知结构重新进行组织,是在整体知识背景下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和构建,它往往通过对照比较、寻找联系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将原来彼此分散、分割的知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在头脑中把知识“竖成线,横成片”,或“由点构成线,由线构成面”,从而形成由点、线、面构筑而成的立体式的知识网络。现在的实验教材,重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为学生创设了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探索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们工作坊在“小学数学复习教学研讨”中,采用了执教老师个人初备课,网上交流研讨备课,达成共识后再上课的研究方式。如由工作坊的参与者孙武银、周炎锋分别执教的复习课《四则混合运算》《小数乘法》,以及坊外教师古龙镇中心校黄红锦执教的复习课《简便运算》,都运用了“计算感悟―对比归类―总结法则―错题辨析―深化提高”这一基本的复习课教学模式。在探究“空间与几何”这一知识的复习教学时,我们采用了“同课异构”的方式展开研究,由工作坊的参与者周原园、陈超萍分别执教《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复习课。

“同课异构”的目的是充分发挥每位执教者的主观能动性,工作坊再以不同的课作为研究蓝本,并适当引入部分坊外教师参与进来,大家一起质疑、解疑,“坊主”再结合课例及大家的疑难作《新理念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小学数学复习教学专题研讨》小型培训,最后总结、归纳出基本的复习课教学操作模式,即“以题代纲、边理边练―分层练习、巩固提高―自主检测、评价反思”。下面以《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复习课为例,简介复习课教学的大体流程。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猜一猜,想一想。故事导入:唐僧取经回来后,打算奖励每个徒弟1块土地。唐僧拿出3条一样长的绳子,叫三位徒弟用绳子各围1块地。孙悟空急忙说:“我要围成长方形的。”沙僧接着说:“我要围成正方形的。”猪八戒不慌不忙地说:“我要围成圆形的。”那么,到底三位徒弟中,谁围的土地面积最大呢?大家猜猜看吧。(指名猜)如果想知道它们各占地多少平方米,我们需要用到哪些知识?

(2)揭示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梳理知识,引导建构

复习以下知识,并以知识网络图的方式予以呈现。

(1)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2)周长的计算;

(3)面积的计算。

3.应用知识,提高能力

(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火眼金睛(判断对错);

(3)对号入座(选择正确答案);

(4)走进生活(计算)。

李老师家有一块梯形菜地,上底是32米,下底是48米,高20米。如果平均每平方米收小麦400克,这块地一共可以收多少千克小麦?

(5)首尾呼应,解决问题。

猪八戒、沙僧、孙悟空谁围的地最大?要准确地判断出他们三个谁围的地最大,绳子的长是628米,动手算一算,再判断。

(6)得出结论(分组探究)。

让学生自行交流并小结:周长相等,圆的面积最大。

4.全课总结,注重体验

再次呈现知识网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