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单数第三人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单数第三人称范文1
关键词:小学英语;第三人称单数;操练;强化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8-075-1
小学牛津英语第三人称单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教学的重点、期末考试的要点;它是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重点。自四年级初出现过一次第三人称单数后,五年级就作为必须掌握的知识来讲解,到了六年级更是作为一个常态的语言来运用。
小学英语教学课时少,想在这么短的时间达到这样的要求,难度还是相当大的,所以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课时,最大限度提高小学英语第三人称单数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成为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者的共同课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摸索、探究和总结,觉得以下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我们在第三人称单数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对同仁们的教学有所裨益。
一、学生在四年级初次碰到第三人称单数的时候,可以采用模仿法。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是不适合过多地对其讲解语法的。在讲授这样的句型时不可以逃避,可以直接通过模仿句子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在老师提供相应的语言情境中多说、多用,就能较好地模仿使用动词第三人称单数,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比如教授He plays football.时候,我们可以引申到He plays basketball/he plays baseball/he plays the piano.等等。然后再引入其他的动词,最后做些简单的给括号内动词加s的习题。
(1)He (play) football in the playground.
(2)Tom (love) his family.
(3)Lucy (do) her homework every day.
(4)Jack (walk) to school.
(5)She (go) to the market.
可能学生会有不认识的单词,但是这没关系,老师可以让学生总结出规律,同时给予适当的提示,学生应该可以完成得很好。
二、五年级是系统学习第三人称单数关键的一年,学生能不能将第三人称理解透彻,全在这一年的学习中。由于语法学习比较枯燥,所以教者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既力求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力求全面系统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首先为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枯燥,教师要创设各种与所教语法有关的情景以激活学生的语用意识,从而促进显性语法知识向隐形语法知识转化。这样,一定的语法结构在操练中烙上了语境的标识,并与这种标识精密地编织在一起储存在大脑中,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在以后的语言实践中也就能自如地提取和使用了。
其次就是要系统全面地进行知识灌输。教者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第三人称单数;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动词第三人称单数。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归纳能力,老师可结合课本知识提供一些有对比性的例句,让学生自己试着比较、归纳,得出要点;然后,可根据学生对此语法点掌握的程度,给出一定量的句子,如
1.Tom plays football on the playground.
2.He loves dancing very much.
3.Jack watches TV every night.
4.Lucy brushes teeth every morning.
5.He has an apple.
……
让同学们总结归纳出动词的第三人称变化规则。
1.一般情况下直接加s;
2.以s x sh ch 结尾的加es;
3.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要变y为i再加es;
4.不规则变化。
最后,提供与此语法点有关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操练。
最后让学生结合配套的练习进行巩固。教者可编出配套的专项练习的习题,学以致用,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的内容,更好地掌握语法知识。
三、六年级的学生由于教材的变化,语法知识的增多,所以教者在涉及到第三人称单数的时候,可以抽取适当的时间给学生做系统的复习,结合习题来强化。
单数第三人称范文2
Unit 4 I have a pen pal Part B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丑芸芸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西华池明德小学
【教学简案】
第四课时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本41页的情境图,学习描述图中的日常活动。
2.看课本41也的四幅图,预测他们的日常活动,并试着用Does he/she …进行提问。
3.思考: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学内容
Unit 4 My pen pal B Let’s learn(课本41页)。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五个单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cooks, studies, goes, does.
2.能够听、说、认读句子:Does your pen pal live in China?/ No, he doesn’t. He lives in Austrlia.
3.能够运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描述他人的住处,工作等情况,如Bill lives in … He teaches…
4.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听、说、读、写掌握本课单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及在情景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发音及规则。
教学用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点读机、调查表
学具:调查表、练习本。
教学过程
导入
1. Sing a song:“My new pen pal”。
2.Freetalk:\
谈论教师和她笔友的共同点,引出人称变化时动词也发生变化。
3.引出John的新笔友,导入课题。
新授
1.Learn the target languages:
多媒体播放悉尼的图片,引导学生用一般疑问句提问:
--Does John live in China ? --No, he doesn’t.
--Does he live in Australia? --Yes, he does. He lives in Australia.
2.Learn the new word:cooks Chinese food. studies Chinese does word puzzle goes hiking等.
3.Let’s repeat:学生听录音,跟读词组及句型。
练习
1.Word Game(sharp eys )
学生看课件,快速读词组。
2. TPR活动:(Clap your hands or Stamp your foot)
学生看图片读句子,判断描述与图片是否一致,做相符的拍三次手,不相符的跺三次脚。
3.Let’s listen ,match and say.
(1).学生听录音,连线。
(2).教师第二遍播放录音,组织学生校对答案。
(3).学生根据答案编对话
小结
1.Let’s chant.
学生四人小组唱诵歌谣,讨论通过观察和分析归纳出本课时的语法规律即动词第三人称变化规则。
作业
Homework:
1.背诵并默写四个词组。
2.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父母的日常活动。
【教学详案】
课前预习:
1.阅读课本41页的情境图,学习描述图中的日常活动。
2.看课本41也的四幅图,预测他们的日常活动,并试着用Does he/she …进行提问。
3.思考: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学内容:Unit 4 My pen pal B Let’s learn(课本41页)。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五个单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cooks, studies, goes, does.
2.能够听、说、认读句子:Does your pen pal live in China?/ No, he doesn’t. He lives in Austrlia.
3.能够运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描述他人的住处,工作等情况,如Bill lives in … He teaches…
4.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听、说、读、写掌握本课单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及在情景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教具:多媒体课件、点读机、调查表
学具:调查表、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Sing a song:“My new pen pal”。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2. Free talk :
Talk about teacher’s pen pal hobbies and life.
T:I have a pen pal. We have many same hobbies and habbits . Do you want to know? Ss:Yes. T;OK. Let me tell you.(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及句子)
I like reading stories. He likes reading stories,too.
I teach English. He teaches English ,too.
I go to school by bike. He goes to shool by bikes ,too
接着让学生观察句子,看看有什么发现?(主语时是第三人称时动词发生了变化).
【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教师和笔友的共同点,让学生整体感知人称不同时,动词的变化,为教授新知设好铺垫。
3.Lead-in.
T:Do you remember John’s new pen pal ? his name is John’s, too.John is talking about his pen pal to his brother,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him .let’s have a look 。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新课。
二、新授
1.Learn the target languages:
多媒体播放悉尼的图片,引导学生用一般疑问句提问:
--Does John live in China ? --No, he doesn’t.
--Does he live in Australia? --Yes, he does. He lives in Australia.
T: Where does he live?并用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疑问句给学生提示Does he live in China?...引入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疑问句和陈述句:
板书如下,并用红色粉笔标注出动词的三单形式:
Does he live in China ? No, he doesn’t.
Does he live in Australia? Yes, he does. He lives in Australia.
T:Look at the picture .He studies Chinese.He cooks Chinese food.
用这样的方式,带着学生学习词组:studies Chinese does word puzzle goes hiking.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自然在语篇中引入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并将一般现在时动词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在师生讨论的话题中以对比的形式自然地提出,并通过板书的设计表现出来,吸引学生对语法形式的有意注意。
Let’s repeat:
学生听录音,跟读词组及句型。
【设计意图】进行听读训练,纠正读音。
三、练习
1.Word Game:sharp eys .
学生看课件,快速读词组。
【设计意图】单词一个接一个的以一定的速度出现,要求学生迅速辨认并开口朗读,训练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
2.TPR活动:(Clap your hands or Stamp your feet)
学生看图片,根据描述与图片是否一致,做动做,相符的拍三次手,不相符的跺三次脚。
【设计意图】:TPR是学生喜欢的课堂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要根据句意结合图片决定自己的动作。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
Let’s listen ,match and say.
(1)多媒体出示四个人物头像和四个图片,学生先预测每个人的日常活动。
学生听录音,连线。
(3)教师第二遍播放录音,组织学生校对答案。
(4)学生根据答案编对话。如:-Does Oliver do word puzzles every day ?- Yes,he does.
五、拓展
Get to know John’s classmates’ lives: Find someone who… and then make a report.
1.Pairwork:学生两人一组,谈论John的同班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用Does …?进行问答。
同座位的两个同学分为A、B两组,Group A拿到绿色的卡片,列出John的班级成员名单和一张调查表,Group B拿到红色的卡片, 列出了每个班级成员经常做的事情让学生通过以下的对话A: Does John like Chinese Kong food? B: Yes, he does./No, he doesn’t.
找出Zoom的同学谁喜欢中国功夫… 并记录下他的名字。调查结束后,同座位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表,做一个报告。如:John likes Chinese food. Sarah goes to school on foot….
Find someone who…
Name
likes Chinese food
goes to the school on foot
does word puzzles every day
goes hiking every weekend
studies English after school
….
Activities(活动)
Name
likes Chinese food
John
goes to the school on foot
Sarah
does word puzzles every day
Mike
goes hiking every weekend
Oliver
studies English after school
Amy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言的规律,在语言活动中正确的运用语法规则,让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实现语言的综合运用,也就实现了语法教学的最终目的。
2.Write down the report.
学生两人合作学生写出书面报告。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写的能力。并在写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归纳语法规则。
六、小结
1.Let’s chant.
教师示范歌谣:
Live, live, I live in China.
Lives, lives, he lives in China.
Go, go, I go hiking.
Goes, goes, he goes hiking.
Do, do, I do word puzzles every day.
Does, does, she does word puzzles every day ,
Study, study , I study Chinese .
Studies ,Studies, she studies Chinese.
学生四人小组,练习歌谣,讨论通过观察和分析归纳出本课时的语法规律:
A.一般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的陈述句的特征: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 谓语动词必须加s或es。
B.动词第三人称变化规则。一般现在时情况下动词三单形式的变化规则有:
1) 直接加s:
give—gives, ask—asks, take—takes, get—gets, write—writes
2) s, x, sh, ch, o结尾的, 加es:
fix—fixes , pass—passes, watch—watches, wash—washes, go —goes
3) 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要把y变成i再加es:
study—studies, carry—carries, worry—worries
4) 特殊变化:have—has
【设计意图】:在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后,让学生自己对有关的语法规律进行总结,能促进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加深印象。为今后的语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板书设计:
Unit 4 I have a pen pal
B let’s learn
---Does he live in China ?
---No, he doesn’t. He lives in Australia.
cook--cooks Chinese food
go---goes hiking.
do--does word puzzles
study--studies Chinese.
单数第三人称范文3
在一般现在时中,当句子的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谓语动词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即在动词原形后加s或es。第三人称单数的构成形式有以下几种:
1、一般在词尾直接加s,如work变为works,make变为makes;
2、一些以y结尾的变y为i,再加es,如fly变成flies,以辅音字母加o结尾的单词,词尾加es,如do变为does。
(来源:文章屋网 )
单数第三人称范文4
关键词:人称指示语;误用;个案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1101(2014)03003804
收稿日期:2014-01-09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3BGD033)资助
作者简介:彭小红(1970-),女,湖南涟源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习得。
A case study on mandarin-speaking children’s misuses of personal deixis
PENG Xiao-hong, LIANG F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114, China)
Abstract: Methods of statistics, case study and observation are employed to the longitudinal data of two Mandarin-speaking children from one to three and half year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acquisition order of children’s personal deixis is: IYouHeWeYouThey. In addition, there are various kinds of misuses during Mandarin-speaking children’s acquisition of personal deixis, such as: the misuse of direct claim; the mixture of direct claim with the first-person; the first-person with the second-person; the singular person deixis with plural ones and the misuse of the third-person. The analyses of different misuses are of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children’s personal deixis.
Key words: personal deixis; misuse; case study
指示语(Deixis)来自希腊语,利用语言进行“指点”(pointing)或标示(indicating)<sup>[1]</sup>。它从语言形式的运用方面来研究语境特征和如何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话语,因此,它是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最明显的语言反映。S.C.Levinson将指示语分为五大类,包括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地点指示语、篇章指示语和社交指示语[2]46。人称指示语是对言语活动中参与者的符号指称,包括人称代词,称谓和呼语等,是人们言语交际中的高频词<sup>[3]</sup>。人称指示语从语法上可以分为第一人称指示语、第二人称指示语、第三人称指示语。最早对人称指示语进行研究的有列文森(Levinson)对指示语的分类(见文献[2]);陈治安、彭宣维运用系统功能语言理论对人称指示语进行了研究等<sup>[4]</sup>。最近,刘晓在文献[3]中从语音、词汇、语义和语用的层面对儿童文学中的人称指示语进行了描述性的分析;许丽梅从哲学、语言学等不同的领域对西方指示语研究的观点进行系统的阐述<sup>[5]</sup>。
本文只研究语法分类上的人称指示语,即第一、第二、第三人称指示语,从儿童人称指示语的习得顺序入手,采取个案研究法,从不同角度分析儿童与成人使用人称指示语情况的不同。儿童正确地理解和使用人称指示语,需要一定的语言能力来随时调整和转换话语角色的参照点。因此,儿童人称指示语习得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儿童语言研究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而且对于研究儿童的语言发展十分重要。
一、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语料均来自对两名说汉语儿童MHR( 女,2006年6月14日生) 和 ZHZ( 男,2005年12月22日生) 的跟踪观察。两名儿童均出生于长沙,独生子女,无生理方面的语言障碍,其父母的教育背景、职业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无显著性差异。儿童语言发展正常,无任何听觉和言语障碍,他们的家庭成员主要以普通话为日常交流语言,语言习得较为理想。
本研究为质的研究,从长期跟踪儿童与成人自然对话的语言录音中,选择语料进行分析。研究者从被试10个月龄起开始跟踪,对儿童所处环境的自然对话过程进行录音,不对活动或对话内容进行任何规定,每次 60 分钟,每周或每两周录制一次。本研究所使用语料的追踪时间跨度为 3 年。
(二) 语料的收集和整理
本研究采用录音方法收集语料,每次录音结束后,调查者对儿童照顾者进行访谈,以便对小孩的语言产出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录音后调查者根据 CHILDES(Child Language Data Exchange System) 对儿童语料的转写格式人工进行文字转写,最后再由一名非转写人员核查以保证其准确性,本研究所用的语料均来源于此。
本研究分别从MHR( 01;00; 20-03;06;08)和ZHZ ( 01;00;18-03;06;06)中选取24个观察点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MHR和ZHZ人称指示语的始现时间(见表1)和习得时间(见表2)。儿童人称指示语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真正的习得,而应考虑它在语言中的出现频率和在句子中语法及语义功能的正确运用<sup>[6]</sup>。本研究确定的习得时间为该人称指示语出现的频率在三次以上并且儿童能正确的运用人称指示语,不再出现误用。
二、研究结果
(一) 儿童人称指示语习得顺序
从表1和表2可看出:(1)研究对象单数人称指示语的习得顺序是“我你他”,这项研究结果与许政援、闵瑞芳对汉语儿童人称代词的获得顺序完全相同<sup>[7]</sup>,说明儿童人称指示语的获得顺序基本上一致;(2)儿童人称指示语的始现时间和习得时间截然不同,说明儿童第一次输出人称指示语时,儿童不一定能正确掌握人称指示语;(3)单数人称指示语的出现时间和习得时间明显早于复数人称指示语。
(二) 儿童人称指示语使用错误情况
1. 直称误用。
直称是指别人或自己的名字、称谓等。儿童使用直称始于一岁左右,直称是具体的名词,因此比其他的人称指示语习得更早。在话语中,如果儿童在未理解研究者的话语或者回答话语中相应的名词未习得,儿童经常使用直称来回答对话人的问题,造成直称的误用。
例1 *INA:<这是什么>[=!pointing to FAT’s shoes]?
*CHI:爸爸。
*INA:这是爸爸哦,这是爸爸的鞋子,是吧?
*AUN:就知道说爸爸。
*INA:这是什么?
*INA:这是鞋。
*CHI: 爸爸。(ZHZ01;06;26)
在例1中,研究者的问句“这是什么?”出现了两次并教ZHZ回答“这是鞋。”ZHZ却用直称“爸爸”来回答研究者,显然ZHZ已理解了此问句,只是未习得“鞋”这个词。因此,ZHZ将鞋子以及鞋子的所属人联系起来,ZHZ用自己习得的相关直称来回答研究者的问题,造成了直称的混用。
2. 直称与第一人称混用。
例2 *MOT:买糖给谁吃啊?
*CHI:冬冬。 (ZHZ01;07;10)
在ZHZ最初的话语中,无论处于说话者位置还是受话者一方,他并不像成人一样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使用人称指示语。在例2中,ZHZ理解了他妈妈的话语“买糖给谁吃?”但他并不像成人一样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来回答问句中的谁,而是用自己的名字来回答。
从始现第一人称指示语到引用的此段录音(01;07;10),儿童习得第一人称指示语“我”尚未成熟,儿童不会用“我”来代替自己的名字,说明儿童习得第一人称指示语的过程中出现了直称与第一人称指示语的混用。
3. 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误用。
由表1和表2可以得出,第一人称指示语的习得时间和第二人称指示语的习得时间不同。在此期间,儿童在使用第一人称指示语和第二人称指示语的转换时,出现了误用现象,这种现象表明儿童在话语中掌握第一人称指示语和第二人称指示语的转换需要一个过程。
例3 *INA:小乌龟跑得快还是你跑得快啊?
*CHI :你跑得快。 (ZHZ01;11;16)
在例3中,研究者提出一个选择疑问句,ZHZ不只是简单地重复疑问句的后半部分,而是理解了研究者的问题,只是未将问句中的第二人称转化为第一人称,造成了第一人称指示语与第二人称指示语的混用。
4. 第三人称误用。
ZHZ和MHR初次使用第三人称指示语的时间分别为01;03;25和01;09;26,而习得的时间为02;00;29和02;05;26。从语料得出,初次使用第三人称指示语是在成人的指导性话语后,模仿着使用“他”(见例4和例5)。到两岁左右时,儿童开始习得第三人称指示语,但是他们是与成人讲故事时才使用,这时使用的第三人称指示语不涉及现实生活中的人。由此得出,儿童使用第三人称指示语是一个从模仿到自发使用的过程。由于第三人称指示语涉及到“远指”和“近指”,儿童在掌握第三人称指示语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错误。
例4 *AUN:他说那个女的,那个洗发精,不好的洗发精就把它甩了它。
*AUN:甩了它。
*CHI:它。(ZHZ01;03;25)
例5 *MOT:它为什么要哭啊?
*CHI:打它她不哭。(MHR01;09;26)
5.单数人称指示语与复数人称指示语混用。
例6 *INI:柠檬丽都的小朋友们干嘛?
*CHI:<她她>[/]她挖沙+...(MHR02;06;11)
例6中是单数人称指示语与复数人称指示语的混用,一般是单数人称指示语指代复数人称指示语。此例句中,研究者问题中的小朋友们是复数,被试者在回答问题时,为了和前面的语法一致,应该使用她们,而MHR却用单数“她”来回答研究者的问题。
三、研究结果讨论
(一) 关于儿童人称指示语习得顺序分析
许政援等的研究发现:儿童在理解人称代词时,对“我”的理解最好,其次是“你”,最后是“他”[7]337-344。本研究分析得出儿童人称指示语的习得顺序为:“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
人称指示语的习得需要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第一人称指示语“我”指说话者本人,对“我”的概括能力要求低,而第二人称指示语“你”指受话者,其对象的变化多且复杂,因此概括能力比“我”要高。第三人称指示语“他”指第三者,对象的变化更复杂,概括水平也更高,习得的难度更大。由于概括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人称指示语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习得。
直称的使用标志着儿童逐渐在时空上将话语角色统一起来,形成一个个言语交际的图式<sup>[8]</sup>。在实际的言语表达中,第一人称指说话者本人,儿童容易认识到第一人称“我”与“说话者”之间的关系。因为人类认知事物都是从经验开始的,一旦儿童意识到这种关系,他们易于将直称中自己的名字转化为第一人称,因此第一人称指示语“我”最容易习得。第二人称习得慢是因为“你”指受话者,受话者的对象是变化的,抽象的,而直称的使用是具体的。儿童将第二人称指示语替换为受话者的直称需要更高的认知水平,因此第二人称的产生比第一人称的难度大。在言语环境中,第三人称指示语的指代更宽泛,这需要儿童认识到第三人称的指代涉及到“近指”和“远指”的区别,这需要儿童的认知水平更强因为人们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静态的事物比动态的事物更容易认知。因此,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认知事物的水平提高,第三人称逐渐替换直称,第三人称指示语才被习得。
从儿童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方式上看,其对外部世界的认知总是从个别的具体的对象开始,然后逐渐向外拓展,再由个体到群体,这是儿童认知世界的特点。与之相对,儿童对人称指示语的习得也只能从单数人称指示语发展到复数人称指示语,而很难逆转[8]105-110。
(二) 儿童人称指示语误用原因分析
在人称指示语习得之前,儿童最先习得直称,因为直称明确化,而人称指示语抽象化,在习得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错误,违反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1.儿童的认知发展能力。
根据皮亚杰(Piaget)的观点<sup>[9]</sup>,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具有质的差异的连续阶段,各个阶段的先后顺序恒定不变,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顺序。这四个阶段分为:a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认知结构是感知和运动图式,儿童借助此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的反应,从而适应环境;b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符号功能,凭借符号进行思维但不符合逻辑,能表达语言概念;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的认知结构从表象图式转为运算图式,儿童的思维特点具有守恒性、可逆性和脱自我中心性;d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儿童能在头脑中思维和想象,重建事物和过程解决问题。
儿童在1-3岁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儿童不能进行独立思维,没有特殊的语言学习能力,对语言的掌握是通过感觉、动作和简单的符号,是一种认知能力。而人称指示语的习得需要儿童的思维转换能力,儿童的这种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儿童在习得人称指示语的过程中容易犯错误。
2.人称指示语的自我中心性。
人称指示语的自我中心性是指说话者总是习惯将“我”作为中心,互相称对方为“你”,而言语活动外的第三人称不参与谈话<sup>[10]</sup>。在会话中,“自我中心性”不仅是人称指示语的特性,而且在儿童语言中有体现。皮亚杰从儿童自身发展阶段的角度出发,认为儿童的言语和思维都具有自我中心的性质。这种自我中心性,使得第一人称指示语更容易习得,也造成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指示语的混用。由于人类的自我中心性,导致成人给小孩大量输入直称(儿童刚开始学说话时,成人都是先教称谓),并且儿童在初期习得的词汇是通过模仿,使得儿童更容易掌握直称,导致儿童在未理解研究者的话语或者未习得相应的名词来回答研究者的问题,却用直称替代,造成直称的混用。
3.习得机制。
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在儿童习得语言初期,是通过与成人的接触,大量的输入语言成分,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模仿,这种模仿从某种程度上对儿童习得各类人称指示语造成了混用,如:例3中ZHZ(01;11;16)对于研究者提出的问题,选择性地模仿问题中的后半部分来回答。模仿是儿童对成人语言输入内化的开始,内化过程是儿童对语言输入加工处理的过程。儿童不断的接触到别人话语中的人称指示语,运用语言加工能力对输入的人称指示语进行概括和抽象,逐渐掌握人称指示语的所指意义。因为儿童的这种概括抽象水平很低级,在人称指示语习得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人称指示语之间的混用。从习得机制上看,直称和人称指示语的混用是儿童习得人称指示语的必经过程。
四、结语
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是语言应用中的普遍现象。人称指示语的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替换的过程。通过对两名1到3岁半儿童的个案分析得出:儿童习得人称指示语的顺序为“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在人称指示语习得过程中,由于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欠缺,导致了各种人称指示语的误用。由于个案研究对象数目有限,研究语料不够充分,今后有待做更深一步的研究以证明是否具有普遍性。
参考文献:
[1] Lyons,John.Seman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77:302.
[2] Levinson, Stephen C. Pragmatics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46.
[3] 刘晓.儿童文学中的人称指示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4] 陈治安,彭宣维.人称指示语研究[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4(3): 28-34.
[5] 徐丽梅.指示语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2013(2):129-130.
[6] 仓静波.汉语儿童人称习得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
[7] 徐政援,闵瑞芳.汉语儿童人称代词的获得[J].心理学报,1992(4):337-344.
[8] 陈长辉.儿童语言中的人称代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6(1):105-110.
单数第三人称范文5
关键词:希拉里演讲;人称代词;人际功能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314-02
一、引言
政治演讲是演讲者表明自己的政治倾向,宣传自己的政见的演讲。这类演讲涉及的往往是为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因而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说服性和政治倾向性。
语言学家研究发现演讲者为了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该党的良好形象,对其今后在政界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会巧妙地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与策略。在演讲中大量使用人称代词,演讲者不仅表明自己意识到听者以及他们的存在,还能表明自己对听者的态度和她们之间的关系,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并取得共鸣。本文以希拉里·克林顿的退选演说为例,分别对演讲中使用的第一、二、三人称代词进行人际功能分析,予以揭示希拉里·克林顿是如何运用人称代词来增加演讲的说服力,从而出色的完成此次演讲的。
二、理论框架
(一)人称代词
英语人称代词是用来表示行为动作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英语共有三种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指说话者或写作者,单数l,复数we;第二人称代词,指说话的对象或写作的对象,单复数都是you;第三人称代词,指说话者和说话的对象以外的人或物,单数有三个:阳性he,阴性she,中性it,复数都是they。但是,语用学把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语言交际视为受各种社会规约制导的社会行为,言语行为的意义即话语的意义要通过语境才能解释和确定。因此,人称代词的语用意义也是可以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二)人际功能
根据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思想,语言是一个意义系统,主要用来表达三种意义: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及语篇意义,称为三大纯理功能。
人际功能主要由语气和情态来实现。韩礼德认为,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最基本的角色只有两个:“给予”和“需求。交往中所交换的可以是货物和劳务,也可以是消息。把两个交际角色和两种交换物组合起来,便构成了通过“语气”系统来区别的四个言语功能:提供、声明、命令和问题。主语是语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称代词充当主语是最常见的语法手段。人称代词在演讲中不仅用于指代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而且还反映了他们之间一种特定的关系。因此,人称代词的指代极少是“中立的”,在政治演讲语篇中,更是如此。笔者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分析希拉里退选演说中人称代词承载的人际意义,旨在提高英语学习者对政治语篇的理解力和欣赏力。
三、演说背景简述
演说是从省略取得。希拉里·克林顿的退选演说发表于2008年6月7日,以此宣布总统竞选失败。她的演讲足足讲了30分钟,期间有几十次的掌声和欢呼,演讲中,希拉里对奥巴马赞美之词,简直无以复加。这不能不让人感叹政治家的灵活。希拉里·克林顿的这段退选演讲堪称经典。
四、人称代词的人际功能分析
希拉里的退选演说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感谢选民、重申政见、支持奥巴马和对于女性的意义、鼓励号召。本文节选了鼓励号召选民的部分,共有33个句子,分析了人称代词在演讲中的使用情况。在这一部分,希拉里共使用人称代词90个,其中第一人称60个,占66.7%;第二人称23个,占25.6%;第三人称7个,占7.7%。
(一)第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包括第一人称单数I和第一人称复数we。
1、第一人称单数I
第一人称单数I突出了演讲者个人,揭示演讲者强烈的主观态度。I(包括宾格和所有格)在希拉里的退选演说中出现了27次,占该演说中所有人称代词的30%。在退选演说中希拉里使用I作为句子的主语,目的是想强调自己的一些个人的政见,还有对支持的她的民众做出的鼓励和承诺,展示了希拉里的力量和决心。
例1:So today I'm going to count my blessings and keep on going.
例2: And that is why I will work my heart out to make sure that Senator Obama is our next president.
例1、例2中I的都指的是希拉里本人。希拉里在此处选用I作为陈述的主语,目的在于向广大民众展现自己的个人意志,虽然退选,仍然在号召民众为自己的国家尽力,体现了她的谦逊大度,这正起到了她这篇演讲的作用。
2、第一人称代词复数we
在语用学中,we的指示用法分为两种:“包括性的we”,即包括听众,和“排除性的we”,即排除听众。在希拉里的退选演说中we出现的次数最多,占该演说中所有人称代词的36.7%。希拉里娴熟地运用了各种we这一人称代词,从而取得各种互动效果。
例4: We will make history together, as we write the next chapter in America's story.
例5: We will stand united for the values we hold dear, for the vision of progress we share, and for the country we love.
例句中,通过使用包括性的we,希拉里强调要让我们紧密团结,当听众意识到句子的主语是we,也会产生同感,感到自己和希拉里之间的距离被缩短了,因而产生共鸣。另外,几乎这部分语篇中使用的所有的we都是包括性的拉近了希拉里与她的支持者的距离,表明了希拉里想增进与民众的亲密感。
(二)第二人称代词
希拉里在其退选演说中贴切地使用第二人称代词you,占该演说中所有人称代词的25.6%,尽管出现的频率比第一人称少,但也广泛分布在希拉里的退选演说中。you的传统用法是直接指称听众,它能明确地承认读者的存在,提醒听众演讲的话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有利于听众最有效的获取演讲的直接信息。
例8:And all of you will know that, because of your passion and hard work, you helped pave the way for that day.
例9:Thank you for dropping everything, leaving work or school, traveling to places that you've never been, sometimes for months on end.
首先,you的使用体现了演讲者意识到听众的存在,如例8中希拉里表示:你们每个人都知道,因着你们的热情和辛勤工作,你们已经帮助铺设了通往那一天的道路。通过使用三次第二人称you,表明希拉里展现出了自己对听众及支持者的重视。其次,使用you能让每个听众感觉到这个演讲是为自己而设的,因而能产生一种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共鸣,如例9。对于支持者来说,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希拉里对自己的真诚谢意,从而更加支持她。
(三)第三人称代词
希拉里退选演说中使用第三人称代词的频率较低,仅占全语篇人称代词的7.7%,在演说中,演讲者使用they来称呼除了观众的其他不在场的人。在希拉里的这段演讲中,第三人称代词复数they只出现了一次。由此可见,希拉里·克林顿的这篇演讲稿对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较少。
五、结语
本文从人称代词的人际功能角度分析了希拉里·克林顿的退选演说。通过分析发现,希拉里在其退选演说中使用最多的是第一人称代词,其次是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最少。希拉里在其退选演说中非常娴熟地利用恰当的人称代词,使得她的演说引人入胜,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也展示了希拉里的风度和勇气。总之,解析人称代词在演讲语篇中所承载的人际意义,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政治演讲语篇的特点,同时也为我们解读政治语篇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单数第三人称范文6
关键词:初中英语;拓展延伸;语法学习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这句话告诫教师:教的主要目的不是教知识,而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语法的方法,就如同教会了他们游泳的本领,学生就可以尽情地在浩瀚的英语语法知识海洋里畅游了。有这样一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大意是:当人们长时间地将许多璀璨夺目的珍珠捧在手中时,不仅会觉得很累,而且还容易把珍珠洒落。然而,若能用一根线将这些珍珠串成串,一串一串拿起来就方便多了。若用更粗的一根绳子将这一串串珍珠串起来,就更容易拿在手中了!同样的道理:零星记忆的语法知识很容易忘记,若能通过拓展延伸法这一条结实的“线”将这些零星的语法知识点串起来,就会达到长时间甚至终身记忆的目的。当前,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以单纯地讲授语法知识为目的,忽视甚至无视对学生进行语法学习方法的指导。叶圣陶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教授语法知识的同时,花尽可能多的时间教给学生学习语法的方法。让学生用横向拓展法、纵向延伸法、纵横交错法,这些看似普普通通却非常奏效的“豌豆射手”,去击破一个个顽固的语法知识难点“僵尸”。
一、横向拓展法,击破语法知识枯燥乏味之“僵尸”
在记忆语法要点时,学生总是觉得枯燥乏味,记起来费时,忘起来飞逝。正如前面提到的,当人们手捧一颗颗珍珠时,一不小心就会从手中滑落,有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珍珠用一根结实的绳子串起来。同样,如何将这些珍珠般的语法知识要点长时间地记下来呢?学生可以通过思维的横向拓展,探寻这些语法知识要点之间的横向“联系线”,并用这条线将它们串起来。如:在教学英语七年级上册(注:本文所举实例均源自湘教版(仁爱版)教材)Unit 3 Getting together Topic 1 Does he speak Chinese?Section B时,这部分重点学习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形式的变化规律。教师在学生自主发现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形式的变化规律之后,启发学生运用横向拓展法将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形式的变化规律与可数名词复数形式的变化规律进行联系、对比。学生认真比对之后,欣喜地发现这两种变化规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1)一般情况下,两者都是在词尾直接加上“s”;(2)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单词,两者都要变“y”为“i”再加“es”……但是也有诸多不同之处:以“o”结尾的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一般情况下要加“s”,如:photos,radios等。只有少数要加“es”,如:tomatoes,potatoes等。而以“o”结尾的动词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一般情况下要加“es”,如:does,goes等。在这样的一番横向比对之后,学生对照可数名词复数的变化规律这一旧知容易而又清楚地记住了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变化规律。横向的拓展,让枯燥乏味的语法知识也变得生动有趣了。
二、纵向延伸法,击破语法知识零星杂乱之“僵尸”
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思维潜力,最大程度地将思维纵向延伸,努力找出零星杂乱的语法知识要点之间的“连接点”。以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Getting together
Topic 1 Does he speak Chinese ?Section C为例,这一课重点要学习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的用法。学生延伸纵向思维,想到了上一个单元刚刚学过的物主代词,即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的物主代词,很自然地将这些知识纵向联系起来。如:第一人称单数,主格I,宾格me,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my, 名词性的物主代词mine;第一人称复数,主格we,宾格us,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our, 名词性的物主代词ours;第二人称单复数,主格you,宾格you,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your, 名词性的物主代词yours……这样的纵向延伸,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物主代词和本课所学的主格、宾格联系到了一起,达到了以旧引新,温故知新之目的。再如,在教学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Getting together Topic 1 Does he speak Chinese ?Section B时,本课要学习一般现在时态第三人称单数的疑问句及其答语。学生运用已经学会的纵向延伸学习法进行了复习回顾:(1)一般现在时态的定义是表示经常性、习惯性的动作;(2)表示一般现在时态的时间状语有:often,always,usually,sometimes以及与every相关的一些短语等;(3)在一般现在时态中,肯定句转换成否定句时,若谓语动词是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要借助于“doesn’t”,而当谓语动词是原形时,则要借助于“don’t”……学生就在这样的纵向延伸中,掌握了一般现在时态的结构以及用法等,使得零星杂乱的语法知识变得有章可循。
三、纵横交错法,击破语法知识易混易错之“僵尸”
横向拓展法使学生对英语语法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纵向延伸法使得杂乱无章的英语语法知识变得有章可循。学生在掌握了这两种方法之后,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灵活交替运用这两种方法去学习语法知识,努力寻找新旧语法知识之间的联系点,为易混易错的英语语法知识梳理出清晰的脉络。在学习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7 The Birthday Party Topic 3 We had a wonderful party.Section B时,这一课的学习重点是继续学习行为动词的一般过去式。学生首先横向拓展将一般过去时态和一般现在时态两种时态进行对比,发现:(1)两者所表示的意义完全不同:一般现在时态表示经常性、习惯性的动作;一般过去时态表示过去已经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2)两者动词的形式也完全不同:在一般现在时态中,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的时候,谓语动词要用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而若是其他人称,谓语动词要用原形;在一般过去时态中,所有人称的行为动词都要用它们相对应的过去式。(3)表示一般现在时态的时间状语有often,always,usually,sometime以及与every相关的表示现在时间的短语等,而表示一般过去时态的时间状语有yesterday以及与last有关的表示过去时间的短语等,学生的思维也瞬间进行了纵向延伸,想到了一般过去时态动词的变化规律,分为两种情况: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规则动词即有规律可循,如:(1)walk,clean等直接在词尾加“ed”;(2)live,like等直接在词尾加“d”;(3)plan,stop等需要双写末尾字母再加“ed”;(4)study,cry等需要变“y”为“i”再加“ed”……不规则动词顾名思义就是无规律可循,需要把它们特殊记下来,如:take的过去式took,eat的过去式ate等,然后纵横交错,纵向延伸到一般过去时态一般疑问句的转换,再横向拓展到一般现在时态一般疑问句的转换。经过学生比对区别,发现这两种句型转换的共同之处是:都要借助于助动词,并且在借助了助动词之后,一定要把原句中的行为动词“还原”,也就是要把原来句子中的行为动词变成原形。不同之处则是:在一般现在时态中,若行为动词是原形,要借助于助动词“do”,若行为动词是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则要借助于助动词“does”;而在一般过去时态中,都要借助于助动词“did”……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新旧语法知识点之间的“焊接点”逐一凸现。此时此刻,学生应该迅速拿出笔记本,将这些“焊接点”标记下来,作为语法知识学习之路上的“航标”。在以后复习时,学生只需注视这些“航标”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语法知识的总体轮廓,然后随着思绪的扩展,学生就可以看清楚这些轮廓之中的一个个突兀的语法知识点了,正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
毋庸置疑,当学生掌握了这一学习方法之后,他们就会觉得学习英语原来如此简单、这般有趣。与此同时,学生惊喜地发现:用横向拓展法、纵向延伸法和纵横交错法来学习其他学科,竟然也会取得让他们完全意想不到的效果。鉴于此,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必须彻底颠覆一门心思只给学生教授语法知识的教学理念,要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摆在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当学生熟练掌握了拓展延伸法这一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之后,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用这种方法学习新的英语语法知识,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在运用过程中,他们会惊叹于拓展延伸法这个其貌不扬的“豌豆射手”竟然会击退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顽固的知识难点“僵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