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范文1
下午第一节课是五年级的语文研讨课,由来自金华的省教坛新秀王春燕老师执教,内容是7课《桂花雨》。我们就像跟随着王春燕老师一起沐浴了一场又美、又香的“桂花雨”,那感觉真是舒服、美妙极了。我们都被王春燕精彩的课堂教学水平所折服,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没有一点做作的成分,有的是真实的教学实况,有的是朴实的教学方式,有的是扎实的教学效果,为此,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我要学的东西,现将我感受总结如下:
一、重点、难点的把握与突破,非常巧妙
在处理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时,王老师抓住了两个点,一条线。两个点是“母亲”的一段话与“我”“摇桂花”快乐的一段话,一条线是“我怀念童年、母亲思乡”的感情线。在突破难点与重点时,王老师给予学生大量朗读的时间,并在读中进行想象,进行感受体会,在课堂上,王老师引导学生多次进行反复朗读这两段话,在体会“我”“摇花乐”的同时,王老师还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丰收乐”,“母亲”的“助人乐”,同时在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在朗读中溶入自己的感情,领会文章的意旨。可以说在指导朗读上王老师花了较多的时间,可谓下了一番工夫,在朗读的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为此,学生对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把握都很好,回答得也非常精彩。
二、真实、恰到好处的点评,激励学生乐于展示自己
在王老师的课堂上总能看到许多高高举起的小手,充满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折射出智慧的光芒,我倍受感动。为什么呢?听完她的课我总结出那是老师亲近学生,尊重学生的结果。
三、课堂就是生活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
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并且要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形成语感。但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中,教师往往以教学大纲为本,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不理会学生是否完全掌握阅读技巧,完全束缚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这种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相违背。本文将通过分析三种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案例,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借鉴。
一、创设具体情境,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够成熟,掌握的阅读方法不够多,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尽量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在具体形象的课堂情境中感受语文自身独特的魅力,从而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
例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威尼斯小艇》这节内容,因为考虑有些学生可能没去过威尼斯,不知道水城是什么样子,不能很好理解作者由威尼斯小艇引出的生活情怀。所以教师应该创设具体的情境,如在教室四周张贴关于威尼斯的风景画,课前播放威尼斯的传统音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文氛围,并且教师应该在课前布置学生带好画笔和纸板,然后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关于自己想象的威尼斯小艇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动态播放威尼斯小艇的图片或者相关视频,加深学生对威尼斯小艇的认识,通过图片和自己所画小艇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对文章更有兴趣,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体验本篇文章的具体意境,学习文章的景物描写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课文,提高学生对文章核心观点的认识,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学习能力
在近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一直备受教师推崇,这是因为小组活幽芮擅罱饩鲅生参与率与资源分配率之间不均衡的问题,由于没有很好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所以近年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探究能力,促使学生优势互补,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一课中,该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人小组,小组成员讨论归纳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这五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并讨论除了这五种玻璃,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见到过什么样的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讨论完后,选一名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语文阅读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参与中了解学生对这篇文章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使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接下来的教学计划,进行高效教学。
三、引入微课程摄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一步向学校和家庭拓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也步入多媒体应用的队伍中。这时教师可以借助这一趋势的发展,录制微课程,微课程的引用改变了传统的死板教学方法,着重讲解了文章重难点,删去不必要的讲课内容,使学生在较短时间进行高效学习。采用微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文章重难点有了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的时候,可利用微课程讲授文章重点字词和语句,如这篇文章中“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教师在微课程中将这句话专门点出来,在微课程中以这句话为基本点,联系上下文来进行讲解。微课程的时间一般控制在短短几分钟,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集中精力掌握《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的重难点,而且还可以让没听懂的学生进行回放继续理解课文,也可把视频拷回家让家长指导学习。这对于认知水平相对还比较薄弱的小学生而言,微课程在课堂中的应用是促进有效掌握阅读技巧的最佳手段。
总而言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该紧随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
参考文献: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范文3
关键词:校本化;改编文本;整合练习;拓展阅读;编写教材
众所周知,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课程能否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需要一线教师“自己创造和选择出合乎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影响,并且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对教育影响做出改组或改造,如对教材内容的次序、结构进行调整和重新安排,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或是对已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等等”。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本着开放创新的精神,遵循母语教育规律,汲取中国传统语文教材的精华,借鉴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具有“新、实、简、美”的四大特色。但再好的教材,由于城乡差异的存在和教师、学生自身基本素质的不一,也无法适合各个层次学校和各个层面的学生需要。笔者尝试以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为例,阐述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参与教材校本化开发和使用的意义和途径。
一、教材校本化开发与实施的意义
(一)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经过十多年新课改的洗礼,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已深入人心,但落实却不够到位,从而导致不少“穿新鞋,走老路”的“假课改”现象。这就正如徐玉珍教授所说的:“教师们的教学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孤立开展的。每个教师不管上面的政策如何,一旦进入教室,关上门,这里便是他们的天地。”而如果教师能够主动地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的指导之下,根据自身的特点、学校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现状创造性地开发和实施新课程的主要载体——教材,则容易推进课程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达到实施新课改的初衷。
(二)有利于提高国家课程的地方适应性和生命力
再好的教材客观上也需要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创造性的改造,以适应本地区、本学校的课程实际,从而提高国家课程的地方适应性和生命力。最典型的如各种现行教材的城市本位立场,农村学校使用这样的教材,如果不对教材实施校本化改造,其适应性和生命力无疑大打折扣。另外,实施新课程成为国家意志后,行政的干预同样也限制了国家层面的课程研制。当课程改革成为一个行政任务时,行政的规划和管理既提高了改革的研究和工作的效率,同时也限制了课程研制的时间和深度。许多新概念、新思想、新举措还没有得到充分而广泛的讨论或考证和验证,就不得不成为改革的文本和供学校学习的材料。毫无疑问,这样的材料需要经受学校校本化开发才能赋予实践的意义。
(三)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性
教材校本化开发与使用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倡导教师积极地对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使教师从被动的课程实施者转变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增进教师对学校课程乃至整个学校的归属感,让教师真正从工作中获得创造的快乐和成就感,成为有生命活力的专业人员。学校和课堂不仅是课程实施的场所,同时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场所。教师对既定的国家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等不断进行反思,并加以改造,使其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可以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使其具有更强的批判反思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性。
(四)有利于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教材的校本化开发与使用是对国家、地方课程在学校层面的“再加工”,是课程校本化开发活动的重要内容。确切地说,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实施就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反映了课程实施的调适和创新取向。它是基于学校现有资源的校本化实施,是基于学校学情的校本化实施,因此,它带有强烈的学校自身的文化特色,同时也有利于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如“和田十二创造技法”、大同中学的“知识论”课程、华东模范中学的“双通道”办学模式及课程设计、华东师大一附中的“环保课程”、北京十一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系列等课程的实施,不仅丰富和成就了课程本身,也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校本化开发与使用的主要途径
(一)根据语法规范,适度改编文本
课文系统是语文教材的主体内容,选文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教材的质量。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坚持文化性、时代性和审美性并重的价值取向,即写人的务求真实可信,叙事的务求质朴平实,抒情的务求情真意切,描写的务求赏心悦目,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但由于苏教版教材在选文时坚持“少搬多编”的原则,加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有些选文不可避免地缺乏审美性和经典性,甚至还有些科学性的错误,此时适当改编,特别是引导学生参与改编,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又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小池塘》中有这样一句话:“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这句话如果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问题:前一分句的主语中心词应是“水波”,后一分句的宾语中心词应是“大眼睛”,如果缩句,整个句子应缩成“水波像大眼睛”,很显然,这既不符合编者的原意,也不合语法规范。因此,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就将这句话改成:波光粼粼的池塘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
再如,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海伦·凯勒》中有这样一句话:“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这个句子实际上隐含了一个逻辑错误:因为“喊一声‘妈妈’”和“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相比,“喊一声‘妈妈’”要容易得多,不能“喊一声‘妈妈’”更能体现命运对海伦的不公和残酷,逻辑上更进一层,在句子中理应置于“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之后。在教学这个片段时,我没有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揣摩,去发现,去改编。事实证明,通过仔细研读,反复揣摩,近半学生可以发现其中的逻辑错误,并改编出新句子。还有近半学生,或由于语言感知能力不强,或由于缺乏深入思考,与高质量的课堂生成擦肩而过,坐失了学习语言的良机。
(二)根据知识体系,适度整合练习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基础性练习(尤其是基础性字词和诵读练习)所占比重较大,在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练习“少而精”的要求下,阅读练习、读写结合练习在数量和形式等方面都略显单薄。而《语文课程标准》(2012版)则对阅读与写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中高年段,更要求学生“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要落实这些具体的要求,离开具体的练习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适度整合课后练习,以落实课标的训练要求。
例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0课《詹天佑》文后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你对“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是怎样理解的?仔细阅读有关课文,画个示意图,给大家说一说。
这一练习纵深感和层次性都有所欠缺,对学生分析理解、概括归纳能力的培养稍显不足。因此,在教学时,我有意回避课后这一问题,而将这一问题变换形式呈现在大屏幕上:
默读课文,试画一个示意图,然后开展小组讨论,说明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再借助“人”字形线路的插图,说说火车爬上陡坡的方法。
虽然这两道练习比较相似,但这种提法,融合了课程标准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小组讨论),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再如,教完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早》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学习文中介绍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方法,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教室或卧室。
这道题以课文的语言的输入为基础,有效地将观察生活、运用方法和语言输出结合起来,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三)根据教学进度,适时拓展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2012版)明确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因此,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打通课内外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都有配套的补充读本,用好补充读本,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但补充读本有些选文与教材不够贴近,与学生生活较远,这时,适当补充一些与教材相关的阅读材料不仅可以为学生学习课文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储备,而且能有效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和品位。
例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前,我先向学生推荐了《丰碑》《马背上的小》《草地夜行》《金色的鱼钩》等4篇课文和《七根火柴》这部小说供学生课外阅读。学生读完这些作品,获得了关于、关于的一些初步知识,为理解文中杀骡子的决定提供了背景知识支持。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又结合练习6“诵读与欣赏”的要求,组织学生欣赏、学唱《组歌》,以进一步了解,学习语言,升华情感。
再如,学习了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海伦·凯勒》后,我在班级开展了“师生共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知识竞赛活动,有效地将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向深入。
(四)根据课程标准,编著校本教材
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于班级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的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一项课程计划付诸实施之后,可能会发生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方面,既定的课程计划会发生变化,以适应各种具体的实践情境的特殊需要;另一方面,既有的课程实践会发生变化,以适应课程变革计划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从规划开始,就为学校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预留了空间。因此,学校根据课程标准,整合自身优质资源,编著校本教材,既是实施新课程,增强新课程现实力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在盐城,许多学校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例如,盐城市马沟小学从1994年开始,十几年如一日,在学校开设写字课,并先后编著了《写字入门》《小荷才露尖尖角》等校本教材,学校的写字特色日益彰显,先后被评为“盐城市(写字育人)特色学校”“中国书法(写字)特色学校”,成为当地践行新课改的一面旗帜。
再如,盐城市北龙港小学,充分挖掘当地民间丰厚的剪纸艺术积淀,编著了校本教材——《学剪纸》,倾力创建精致、高雅的剪纸文化,剪出了一片素质教育的新天地。2012年3月28日,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中国教育报道”栏目还以“江苏盐城:剪出素质教育新天地”为题报道了北龙港小学打造剪纸特色、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闻。
总之,新课改始终需要人们在不断反思与总结中追求教育的真谛,回归教育的本质。只有落实教材校本化开发与使用,才能赋予理想的课程以现实的力量,新课程改革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参 考 文 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范文4
一、口语交际现实取向的顾此失彼
(一)注重说话,缺少互动
口语交际更多地展示了对话建构的素养,可许多教师面对的是“学生”,较少关注到“人”。他们只关注说话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倾听习惯、表达技能和技巧的培养,忽视了理答、应变、合作、交往等能力的训练,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时缺乏自信心,不敢在大庭广众面前说话,或是不能静下心来倾听,或是别人没有说完就贸然打断,不尊重他人。
(二)过于零碎,缺少体系
口语交际缺少独立的课程形态,没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及测评体系。体现在语文教材之中的口语交际只是一些零碎的口语训练,造成课程内容的严重缺失,使得口语交际的教学陷入盲目操作状态,交际课程内容多是呈现会话、朗诵、讨论等活动场景,而未能涉及到形式中所蕴含的有关交际的必要知识与能力培养的深层。交际中,学生常常只会“夸夸其谈”,不注意准确地运用词语,不注重考虑说话的语境,忽视了语言的规范性。
(三)封闭交际,缺少开放
“口语交际”强调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交往,是一种开放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而现有的口语交际教学,往往是一种封闭型的语言实践活动,造成课堂里所“表演”的口语交际与真实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割裂开来。即使是“课前三分钟演讲”,也有不少人是在背诵准备好的讲稿,内容缺少鲜活性和针对性。有的教师更是把学生早已习得的口语经验,搬到课堂上来表演一番,失去了此项课程的独立价值。
二、口语交际课程的理想展望
孩子应该都是言语的天才。口语交际的课程应注重言语动机的养育,教学应该突出合作性、对话性和探究性,立足于学生口语交际意识的觉醒,言语潜能的张扬和生长,注重师生、生生之间言语生命的交响和共振,在各种口语交际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切合特定的语境,准确、得体、恰当、生动、巧妙地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能力。
(一)注重策略,情意表达与观点表达的文质兼美
1.交际方式的规则美
交际语言学家甘柏兹是会话策略理论的创建者。他在《会话策略》中把交际能力定义为:讲话人赖以创造和维持会话合作的一些语言的和交际规范的知识。他认为说话人能否有效地使对话人卷入会话,保持合作,共同建构有关的话题,取决于对有关话语策略的掌握。因此,在口语教学中,我们应教给学生文明交际的一些规则和策略。比如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在某些场合,如果人数较多,并且年龄不一,就要注意称呼的顺序。一般来讲,以先长后幼、先女后男、先生疏后熟识为宜。聆听对方的话,与说话人要保持眼光接触,听说时要用点头、微笑之类的眼神、表情或简短的语言表示自己已理解了对方的意思。要养成轮流讲话的习惯,尊重说话人发表意见的权利,以及别人听他说话的权利,特别是尊重他人持有相反观点的权利,不要随意插嘴,不要突然改变话题,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话也要有礼貌地等他说完。掌握适当的谈话形式,及时有效得体地提问、回答问题。在争辩中不进行人身攻击,尽量避免和别人发生无意义的争论等等。
2.交际语言的幽默美
生活中,谐趣轻松的妙语是调节人际关系的剂。幽默是一种智慧的表达,最高端的幽默,不只是带来欢乐,更是以尽量优雅的姿态表明观点,既彰显说者的聪明才智,又让听者开心愉快,还能巧妙化解尴尬。幽默闪烁着智慧的光彩,因此,英、美等国家将幽默感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良好修养的表现。
口语交际教学不能缺少幽默的练习。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幽默的谈吐,学习和借鉴幽默表达的相关技巧。可以推荐订阅有关口才训练的书刊杂志,分享一些著名主持人、语言学家语言艺术的例子,多看多听幽默语言,练习讲健康的笑话等等。比如邀请一名学生讲述马克·吐温的幽默故事:“有一次到某地旅店投宿,别人事前告知他此地蚊子特别厉害。他在服务台登记房间时,一只蚊子正好飞来。马克·吐温对服务员说:‘早听说贵地蚊子十分聪明,果如其然,它竟会预先来看我登记的房间号码,以便晚上对号光临,饱餐一顿。’服务员听后不禁大笑。结果那一夜马克·吐温睡得很好,因为服务员也记住了房间号码,提前进房做好灭蚊防蚊的工作。”讲述完毕,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幽默体现在哪里?幽默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引领学生在大量的口语实践中,逐步掌握幽默的基本要领:练习和运用夸张、比喻、拟物等修辞手法,多善于寻找差异、褒词贬用。当学生进入高年级时,可组织有关“幽默故事”创作或讲述的比赛。
3.交际语言的艺术美
卡德尔在其《交际策略》一书中界定交际策略为说话者在遇到交际困难时运用的一整套系统的技巧。按照交际的过程,分为听话的策略和说话的策略;按照交际的对象,分为个人交际的策略、小组交际的策略和公共交际的策略。优秀的口才虽然与一个人的先天素质有关,但是更需要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只有持之以恒地实践训练,才能逐步完善自己的交际策略。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言语技能和言语方法策略的渗透和传授,以加快学生口语学习的进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学会拒绝”,往往不宜直言,而应绕个弯,用谦虚、商量的词语,或用先褒后抑的方式来巧妙回避难题,比如:“这件事先放一放,你看怎么样?”“你的主意听着不错,但做起来可不容易。”这样的婉拒更能让人乐意接受。比如“说服别人”,要表现出诚意,要有充分的感情流露。再比如委婉语的使用,以含蓄的语言表达或暗示不便直接提到的对象来避免尴尬的说法,如以“过世”代替对“死亡”的说法,称胖胖的成年男子为“富态”,瘦的为“精干”,胖些的成年女子为“丰满”,瘦的为“苗条”等等。还可以教授学生寻找交流话题的策略,如大家都熟悉的话题,循着对方的兴趣进入话题等等。
(二)注重方式,循序渐进,让技能逐步提升
1.话题选定体现交际性
虽然独白是十分重要的口语训练,但在口语交际中,更应注重交际,所选定的话题要具有交际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言语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得到多角度全方位的提高。丰富的校园生活是孩子们永恒的话题,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提炼值得深入交流的话题,如评论校园事件,描述比赛场面,评点时事,交流读书感想等等,让学生在互动的交际中培养和运用口语交际技巧,真实地提高口语素养。
比如学习五年级上册《艾滋病小斗士》,当学生为小恩科西挺到9岁,而当地学校的师生及家长拒绝他入学而感到不平时,我就抛出了话题:“我与另一位学生扮演老师和家长代表。请你当一位媒体人,用自己的语言,在与学校的沟通中为小恩科西赢得一个宝贵的上学机会。”大家思考了一会儿,纷纷举手发言。一位学生首先说:“你们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小恩科西这么可怜,我们应该同情他。”我立刻点拨:“你这种说法有些直接,有点吵架的意思。我们老师、家长听了有些不高兴。”有些同学就建议:“应该礼貌些,先肯定师生做法的合理性,再来提出自己的要求。”前一个学生调整了自己的发言:“师生们:你们好!你们的担心完全可以理解。是的,艾滋病是有传染性的,一旦患了病,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你们想想,小恩科西现在就忍受了这巨大的痛苦。上学,是他存有的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们应该帮助他。”“我们也很同情他,可万一我们受到传染怎么办?”“家长代表”追问道。一位女孩举起了手:“请不用担心,艾滋病毒是通过体液传播的。一旦它离开人体,病毒会很快地死亡。正常人吃饭、拥抱,都不会传染上。”……富有交际性的话题,较好地体现了师生、学生间的“互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在交际时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提升了学生与人沟通、交往的艺术。
2.教学体系体现梯度美
口语交际教学要形成以“交际”为核心的规范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体系,包括教材的编制、教学过程的实施及考评制度等等。英国国家课程将口语分为四类来教学,即听、说、小组讨论和戏剧,每一类都规定了具体内容。戏剧教学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用语言和行动来探察和表明情境;在独自或与他人合作时,树立形象并保持角色的连贯性;对所观看的或自己参与演出的戏剧提出有建设性的评论。口语中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要点很多,比如听力训练就有各种不同的训练方法,课前、课中、课后,各类文体,各种活动等等,都有各自的体系,应当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同一种训练方式在不同年级应有不同的要求,让教师心中明确“学生应该学习什么及学到了什么程度”,从而形成口语交际能力的螺旋式训练梯度。比如:低年级听别人的话,不丢失重要的事;中年级听别人的话,注意所说话的中心意思;高年级听别人的话,能把握说话者的意图。低年级可介绍读过的感兴趣的地方,中年级可报告身边发生的事,高年级就要“交流对事件的看法并阐明自己的想法”。
考虑儿童用于社交的语言习惯和语言特点。从年级来分,小学低年级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基本的口语技能,可利用讲故事、诵儿歌、看图说话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着重于感性思维、想象力的养成,并培养他们当众说话的勇气和兴趣。小学髙年级的教学重点为参与各类交际活动,活动的思辨性要逐步提高,比如交换想法、发表独到见解和意见,为演说准备笔记和组织思路,熟练运用采访技巧等,通过浸润式的学习活动获得口语交际行为的基本语感,并养成用口语表达思想的习惯。就教师的评估标准而言,应该根据不同的年级阶段,看学生在参与交际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层次的语言表现能力、对他人话语的理解能力及参加交际活动积极的态度等方面。
3.交际形式体现多样美
“练”在口语交际中,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任何能力的形成,只有主体自身经过反复的练才能实现,其他外在因素都无法取代。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的、贴近生活的话题,创设感兴趣的情境,组织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一玩,说一说”、“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说一说”、“演一演,说一说”中,形成浓厚的交际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练习。对于叙事类文章,如学习五下的《珍珠鸟》,可以进行改变人称或主人公的复述。对于写景、状物类文章,着重提高描述能力。如学习五上《莫高窟》之后,结合图片,让学生模拟导游,抓住彩塑和壁画的典型特征,有条理地进行描述。教学三下的《石榴》后,组织学生带来自己最爱吃的水果,从形、色、香、味等各方面仔细观察,结合自己平时的体验说说水果的特征,然后小组合作,编写儿歌,或向同学推荐爱吃的水果等等。
可以在团队合作中,提高交际能力。戏剧表演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口语表达形式,也是欧美许多国家小学教学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教学方法。可以组织学生演多幕剧,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或者让学生把语文课上故事性较强的章节,如《爱之链》改编成短剧来表演,让学生在团队中克服胆怯心理,体验角色的交际作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合作编故事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交际练习的方法,如小组内每人提供一个词汇:小猪、树林、珠宝、湖泊,要求把这些词语联系起来,轮流讲述,合作完成一个故事。团队合作,拓宽了学生口语交际练习的时间和空间,较好地达到互动的效果。
(三)打好基础,乐于表达与善于表达相得益彰
1.交际的自信美
人的自信心是可以培养的,最佳时机就是在其心理成熟期,特别是小学阶段。口语交际要避免只展示优秀学生的表演,而忽视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在低、中年段要特别培养学生积极用语言交往的态度,高年级则要提高为“培养学生有计划地用语言交往的态度”。
大凡不善于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学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心理上的怯场。他们缺乏当众说话的勇气,思维在紧张状态下无序运动,进而恶性循环,缺乏更多的实践锻炼。教师要加强这些学生的心理训练,可以降低难度,让他们充分做好讲话前的准备,可按照起立不说—随便说话—命题说话—即兴演讲练习的顺序,逐步提高要求,让自卑者克服恐惧心理,敢于开口。在口语交际课,可选取这些学生较为熟悉的话题,让他们感到有话可讲。老师还可拓展他们交际的空间,比如先让其他学生示范展示,或设计“小记者”采访等合作的形式,让同伴帮助他共同完成练说。要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并有针对性地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每一个学期对他们进行至少一次的口语测试,以诊断学生当前的口语水平。
2.语言的清晰美
为了促进有效交流,要在语音及语句的轻重缓急方面有明确的要求。相声演员学相声练基本功,绕口令是重要的一项,因为在相声段子里,碰上什么绕嘴的字眼儿,若没真功夫,容易出笑话。许多小学生说话低声细语,除了锻炼次数少以外,不会运用气息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气息是使声音洪亮悦耳的原动力,要想使声音运用自如、响亮清晰,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气息运用技巧。可以让学生练习发声,如:“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有棵枣。青的多红的少,(吸足气)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每次练习让学生反复4—6次,直到这口气接不上为止。经过诸如这类带有游戏性质的发声练习,久而久之,说话时就会提丹田之气,嘴皮子不松,发音准确、清晰、圆润,吐字字正腔圆、刚劲有力。
3.语言的文采美
形成口才的智能结构应是一座“金字塔”:又宽又厚的塔基是知识积累,塔身是思维能力,它包括思辨能力、想像力和应变能力;塔顶则是口语表达能力。知识素养是口语表达内容的坚实基础,也是形成优秀口才的必要条件。在隆重场合,通过合适的修辞增加辞令和文采,使用典雅的口语体,会给沟通带来一片新天地。温总理每次答记者问几乎都引经据典,他这种极具文采的表达方式,被人们称为“温式语言风格”。如果在交际实践中,能有意识地妙用修辞,如对偶的整齐、比喻的形象、双关的含蓄、仿拟的幽默、讳饰的委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