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朗月行全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朗月行全诗范文1
又有赠妓寒珠联云:
疑自玉京来,眼底花枝谁仿佛;
不愁明月尽,人间烟气太迷离。
上联扣一“寒”字,“玉京”,指天阙,道家称为三十二天之都,在无为之天,这自然是高处不胜寒;下联扣一“珠”字,用的是宋之问诗:“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有名罗俊者题赠“梅仙”一联:
疏影暗香傍水月;
琼琚玉佩响天风。
“疏影”、“暗香”指的是“梅”;能“琼琚玉佩响天风”者,当然是“仙”。
题“九珍”一联云:
十分美满,一分含蓄;
席上矜宠,掌上爱怜。
上联“十分美满”,“含蓄”去一分,剩的就是“九”;下联“席上矜宠,掌上爱怜”,都是“珍”。
有人赠叫小银子联云:
闻说是乡亲,何明月二分,小时不识;
谁能不离别,正秋星一点,银汉无声。
此联兼有会意及嵌字。上联的“明月二分”,出自唐代徐凝诗《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诗意。“小时不识”,出自李白诗《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下联的“银汉无声”,有两个宋代诗人的诗词提到:苏轼的《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陈深的《贺新郎》:“银汉无声深似水,昨夜新凉多少”。
梁羽生先生说,他最欣赏的是有人赠“小楼”的一联:
吹彻玉笙寒,休倚栏杆,絮絮说东风昨夜;
生愁金漏转,偶来听雨,匆匆又深巷明朝。
上联用李中主(李璟,李后主李煜的老爸)的词“小楼吹彻玉笙寒”,下联用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巷口卖杏花”诗意,都含有“小楼”。
三、隐嵌类:
清末,上海有名妓名“青青”者,获赠一联云:
清斯濯缨,鉴于止水;
倩兮巧笑,旁若无人。
此联写得极其清雅,且四句全部用典。而且所引用的书非常庞杂。“清斯”句应出于《孟子》:“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鉴于”句出于《庄子·德充符》:“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倩兮”句源于《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旁若”句出自《史记·刺客列传》:“而已相注,旁若无人。”对联上联首冠“清”字,下句说止了“水”,就是“青”字。下联首冠“倩”字,下句说旁边无“人”,也是“青”字。全联通过用典、拆字,暗嵌入“青青”的名字,其手法可谓巧矣。
还有方世龙(曾任冯国璋任“代总统”时的秘书)赠北京名妓“明明”联:
三五月圆,三五月缺;
九十日春,九十日秋。
上联两个“月”字,下联两个“日”字,合为“明明”两个字。
和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罗俊题赠“胖胖”的一联:
只顾你半推半就;
那管他月瘦月肥。
上联用了两个“半”,下联两个“月”,合起来就是“胖胖”。
还有人题赠一个叫“倚云”的女子的:
香草美人,奇士所托;
纸窗夜雨,云谁之思?
上联用“人、奇”合成“倚”字,下联用“雨、云”合成“云”字。
四、集句类
集句一般都是和嵌名结合在一起使用的。
有妓名花相 (其人大概在当时的花魁比赛中得过第三名。因为一般得第一名者,被称为 “花王”,第二名被称为“花后”,第三名才被称为“花相”)者,获赠一联云:
花开当折直须折;
相见时难别亦难。
联的上句出自杜秋娘的 《金缕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下句出自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又以“凤顶格”嵌入“花相”名字。
有张峰石赠妓玉春联云:
悠悠我思,其人如玉;
耿耿不寐,有女怀春。
联语则集《诗经》的句子。“悠悠我思”,出自《邶风·雄雉》。《郑风·子衿》中亦有此句。“其人如玉”,出自《小雅·白驹》。“耿耿不寐”,出自《邶风·柏舟》。“有女怀春”,出自《召南·野有死麕》。并以“雁足格”嵌入了“玉春”的名字。这样的手笔,自然非学富五车的高手莫能为之。
汉魏六朝的宫体诗,大部分写得活色生香,拿来做赠妓联正合适,也毫不费力。录几联:
赠素梅的:
纤腰减束素,——庾信:《拟咏怀诗二十七首·之七》: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新妆艳落梅。——隋炀帝:《持楫篇》:旧曲歌桃叶,新妆艳落梅。
赠宝云的:
珪璧讵为宝,——江淹:《阴长生赞》:阴君惜灵骨,珪璧讵为宝。
富贵如浮云。——江淹:《效阮公诗十五首·之人》:斗鸡东郊道;富贵如浮云。
赠华菱的:
华容一何冶,——陆机:《拟迢迢牵牛星》:华容一何冶,挥手如振素。
菱歌本自便。——梁简文帝:《棹歌行》:妾家住湘川,菱歌本自便。
赠巧红的:
巧笑露欢靥,——张华《情诗》:巧笑媚欢靥,联娟眸与眉。
红黛润芳津。——萧统(梁昭明帝):《三妇艳》:小妇独无事,红黛润芳津。
赠素芳的:
素琴有清声,——秦嘉:《留郡赠妇诗之三》:芳香去垢秽,素琴有清声。
芳年多美色。——梁简文帝:《侍宴林光殿曲水诗》:芳年多美色,丽景复妍遥。
赠巧娇的:
古朗月行全诗范文2
一年级上册课文第3课
教学目标:
1.读出古诗的韵律,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初步感受古诗的魅力,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2.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了解江南水乡的一些风俗。
3.学会本课生字,重点学习“南”的写法。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颂诗。引发兴趣
师:我们班谁读古诗读得最好?(指名读一首古诗)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但是.老师读得更好,想不想听?(师配乐范读《古朗月行》)
师:为什么老师能读这么好呢?因为我不仅能读通顺,还能读出格律。读出味道来。(板书:读得通顺.读出格律,读出味道)想不想学?
师:怎样才能读出古诗的格律呢?我们学过汉字的四声,有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在古诗里,读一声二声时,我们可以拉长声音,三声和四声我们可以读得短促一点。同学们看.老师已经标出来了,“一”表示这个宇音要读得长一点,“1,表示这个宇音要读得短一点(学生学习吟诵古诗)。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中学习古诗.教师课前示范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教师课前示范诵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好。易于激起学生诵读的热情。此时出示学习目标,不着痕迹。而紧接着教学生读出古诗的格律,虽很粗浅,却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点之上。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展示画面,巧设铺垫
师: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江南》。[师板书课题《江南》)课题的两个字都是生字.谁来读一读?(指导学生读准“南”的鼻音)
师:江南是一个地方。同学们看。这个像大公鸡一样的地图,就是我们中国的版图。这条线代表长江,江南指的就是“长江以南的地区”。从古至今,“江南”一直都很美丽富饶。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江南的美丽风光呀?(课件出示江南风景图)
师:在古代有很多人写诗赞美江南呢,《江南》就是其中的一首。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思维是充满画面和色彩的。此环节用地图和江南风景图。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古诗的热情,符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并在情境和意境上为他们学习古诗做了巧妙铺垫。] 三、诵读古诗,读出格律 师:这首诗我们以前读过。所以读通顺肯定不成问题。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指导读准字音,重点区分“南”的鼻音和“莲”的变音)
师:同学们读得很通顺。现在让我们迈上第二个台阶――读出格律。
师:刚才我们已经讲了读出格律的方法:读一声二声时拉长声音,读三声和四声时读得短促一点。
教师出示标示平仄的古诗《江南》。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试着练习读。教师指名读,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古诗的最美处,就是它的格律。格律。赋予了古诗颇深的文化内涵。一年级学生初学古诗,花大力气叫他们诵读,让他们享受古诗的格律美,符合国学文化的传承要义.同时也让学生初步触摸到了古诗的精髓。]
四、走进意境,感悟诗情
1.师:我们已经跨上了第二个台阶,想不想跨上第三个台阶呀?
2.要读出味道.首先要读出诗中的画酉来。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边读边想,看看诗里有哪些画面。(学生交流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
3.读出采莲姑娘的愉快心情。
(1)教师配乐介绍古代江南六月庆祝荷花娘娘生日的风俗。
六月里,荷花娘娘过生日的喜庆日日子,年轻的女孩子都精心打扮起来。梳了头.描了眉。脸上涂上胭脂;穿上红颜色的衣,绿颜色的裙子.披上绣花的披风,然后集中到荷塘,为庆祝荷花娘娘的生日.她们要进行一场采莲比赛。
(2)师:同学们,荷花娘娘的生日到了,一直呆在家里的姑娘们可以出来采莲了.心情怎样呢?哪位“采莲姑娘”用高兴地心情读一读诗的第一、二句?
(3)师:姑娘们来到荷塘,哇.她们看到满眼的莲叶会怎么样呀7诗人是怎么夸的呀?谁来读一读?(相机指点:“何田田”就是说莲叶茂密。)
(4)师:江南采莲的季节到了,采莲姑娘们来到荷塘.在茂密的荷叶间采莲多开心啊!听,她们边采莲边唱着采莲曲昵。(课件播放《采莲曲》)
师:姑娘们采着莲、说着话、唱着歌,多快乐呀!请同学们连起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古诗的第一、二句“可”和“何田田“表面上是写江南的莲子成熟、荷叶茂密,实际上是以“可爱”之“可”、以“何田田”之“何”及叠词“田田”表达了一种喜悦的心情,而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讲是理解的难点。因此.这里巧妙运用介绍风俗、想象画面、音乐感染等方法。使学生在“无意”之中感受到了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4.读出鱼儿嬉戏的开心。
(1)师:姑娘们多快乐啊!还有谁跟姑娘们一样高兴昵?谁能把鱼儿快乐嬉戏的样子读出来?
(2)师:想不想把小鱼自由自在做游戏的样子演出来?
师:现在你们都是快乐的小鱼,层层叠叠的莲叶是你们的伞,采莲姑娘的歌声是你们的音乐,快乐地作游戏吧!(生边做游戏边读诗)
(3)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不直接说鱼戏东西南北,而要嗦嗦嗦地分成五行来写呢?(介绍相和歌辞的知识:《江南》是一首民歌。是可以用来唱的,是一个人在这边唱.那边有几个人对着唱。)
14)师生合作学习“和”(对唱)
5.学生齐读全诗.感受江南的富饶美。
6.师:《江南》是所有写江南的诗中最美的一首。所以有很多人为它谱写了曲子。谷建芬老师特地为我们作了一支曲子《江南》(学生听、跟唱《江南》)
[设计意图:用表演法再现情境,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鱼儿的快乐。从而体验到了古诗所表达的情感。但这还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古诗的真正精巧之处在于其相和歌辞的艺术,适合歌唱的特点,而这种“和”的形式也正符台学生的兴趣特点。这些”“演”和“唱“能让学生完全“激动”起来的学习方式,使他们体验了诗境,品悟了诗情,促进教学目标的完美达成。]
五、内化古诗.拓宽视野
师:刚才我们把《江南》这首诗已经读通顺。读出格律,读出了味道,可以看出江南的风景真美啊。其实,古代诗人们还写了很多关于江南的古诗.我们再来读两首。(欣赏《忆江南》《采莲曲》)
[{女计意图:充满激情的学习结束了。学生对江南美好的回味还没结束。此时让学生继续欣赏古诗,一方面增长他们对有关江南诗的认识,令一方面强化了古诗的朗读训练。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
六、练习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