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古诗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重阳节古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重阳节古诗词

重阳节古诗词范文1

重阳节簪的习俗,自古有之。早在三国时代,魏武帝给钟繇的书信写道:“九月九日,草木遍枯,而菊芬然独秀,今奉一束。”重阳节君王赏赐臣下而簪之,可见与重阳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重阳佳节,菊开正盛,千朵万朵,姿态各异。各色袅袅婷婷,清新高洁,暗香浮动,怎能不引人遐思?翻开古诗词,一缕若有若无的菊香,悄悄飘入重阳佳节。的香味并不明显,然而在诗词里,菊香的芳踪,隐隐现现,诗意迷离。

王勃诗句:“九日重阳节,开门有。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诗人看到满眼的,不禁想到了隐逸超然的陶渊明。如果有人送了美酒过来,就真如陶渊明般悠然自得了。简朴的生活中,有了美酒,夫复何求?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不太得志,,便成了一种精神的寄托。人的愿望简单朴素一些,心灵就会安然宁静。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里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友人准备了酒宴,诗人应邀去故人的村庄做客。绿树掩映,青山如黛,好一番诗情画意。诗人来到农家,与朋友对饮而乐,谈谈农事,话话桑麻,此番情景,要多惬意有多惬意。诗人的酒喝得酣畅淋漓,于是与友人相约:“重阳佳节,我还会来饮酒!”想必重阳节的酒,定是香醇甘美的。飒飒西风中,对着满院,把酒而乐,怎能不让人向往?

李清照的“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抒发在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绪。李清照与丈夫感情甚笃,琴瑟和谐。重阳节,她一个人在东篱下赏菊饮酒,如此良辰美景,丈夫偏偏不在身边,倍感落寞。她不禁轻吟:“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瘦啊!因相思而瘦。据说李清照把这首词寄给赵明诚,他感动得三日未眠,和词以应。

重阳节古诗词范文2

一、激发兴趣,导入古诗词

有的同学认为几十个字的诗词一下子就能背出来,也就等同于完成了学习的任务,对古诗词不感兴趣。这时,作为教师,就得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古诗词的意境。

1.教师范读法。

古诗的朗读,由不同的人来朗读,完全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意境。作为课堂教学的调控者,教师可以利用自己深情并茂的朗读,在学生面前呈现出古诗词的意境,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故事讲解法

在教学《题李凝幽居》这首诗前,我设置了这样一个小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推敲’这个词的来历吗?这个词就来自于《题李凝幽居》中的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贾岛正琢磨着一句诗,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诗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这个字的运用,是不是可以换成是‘敲’。于是他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发愁之处说了出来,韩愈听了,对贾岛说用‘敲’好。贾岛听了韩愈的解释后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那到底韩愈说了什么?‘敲’又比‘推’好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学了古诗就知道了。”

通过这一故事的引入讲述,学生对本首诗的学习兴趣就更浓厚了,教师就可以在学生追求情趣中组织教学,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3.插图悬疑法

文本中的插图很好地描绘了古诗词的意境,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来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如《悯农(二)》的课文插图,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中的场景。学生汇报后,我说:图上的农民们挥汗如雨辛苦地在地里劳作着,到了秋天就能收获很多的粮食,但是这农民一家人个个骨瘦如柴,穿着破旧的衣服,那位妇人的怀里还抱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孩子,农夫站在一边面露难色,无可奈何。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说出了大多数孩子心中的疑问,接下来的古诗学习,学生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二、多种方式,学习古诗词

1.借助“魔棒”,分清节奏感。

诗词是一种具有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的文学样式,特别适合朗读教学。

指导朗读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是指导学生读准确每个字的字音,接着应指导学生把握好诗词的正确节奏,把诗词的节奏感读出来。教师可以使用节奏线这一小“魔棒”来划分诗歌节奏,从而达到琅琅上口的效果。《春雨》这首诗,很多同学会读错第3句的节奏,教师只要在古诗中间加上节奏线就行了,即“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又如汉乐府民歌《江南》的正确节奏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节奏线的使用,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只要读准了诗词的节奏,那么再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就显得事半功倍了。

2.媒体参与,理解诗词意。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理解古诗词中的一些不常见的事物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制作课件,化抽象为具象。如:“茱萸” 这一事物,通过图片和补充资料的介绍,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中国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会佩带插着的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以示对亲朋好友的怀念,从而更深地体会诗中作者所写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内心的惆怅。

把功能强大的多媒体引入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使得古诗词教学的很多难点都能迎刃而解,化解了古诗词与学生之间的沟壑,学生也能更深刻、更直观地理解诗词意。

3.发挥想象,提高审美感。

诗词往往语句精湛,不可能长篇大论,而这也是诗词的魅力所在――用简短的语句营造出丰富的意境和画面。教师可以在诗词的一些留白处做文章,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诗中意境,依靠想象力去联想、补充构想诗词中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外实践,积累古诗词

古诗词课堂教学完成后,开展形式多样和生动活泼的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外延伸拓展,提高古诗教学有效性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我们可以利用赛诗会、古诗接力、对对子等游戏激发学生的诵读古诗词的兴趣。还可以组织学生把古诗词所描摹的美丽画面通过画笔展现出来。对具有较强叙事性和故事性的古诗,如《游子吟》、《寻隐者不遇》等诗,可举行情景剧表演活动,再现古诗情境,加深理解,丰富感受。如让学生扮演孟郊,在与母亲的话别中,体会母恩的伟大。还可以利用学习园地,黑报报等阵地,开展专题知识集锦,如“边塞诗”、“送别诗”、“咏物诗”等,积累古诗词知识。

重阳节古诗词范文3

一、联系背景了解生平

了解一个朝代大的背景,对理解一个时代诗歌创作特色、某些作家的创作倾向及某一首诗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如:盛唐时代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整个时代的创作主流是阳刚之美,作家们是那么乐观与自信。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是时代的巨人站在最高点提起滚滚狂涛向大海里倾倒是才能找到的感觉,所以,他高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就连忧国忧民的杜甫也能抒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他对自己的未来是那么的自信。

阅读欣赏古诗除了要总体了解大的朝代背景外,还要结合作者生平,了解诗词创作的小背景。

如:李白,其诗风豪放飘逸,而杜甫诗风沉郁顿挫。若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李白处于上坡路,他抬头看天,看到的是无尽的蓝天和翱翔的雄鹰,充满了自信与狂放;而杜甫处于下坡路,他看到的是荆棘丛生、坎坷不平的小路,充满了血泪和痛苦。抓住了这一总体特征,我们再看他们的诗作,就不难理解杜甫《春望》《登高》《登楼》等所表现的主题。

二、找准诗眼把握基调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词的语言含蓄、精练,往往一个词、一句诗包含丰富的内容。诗眼往往在结构或内容上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认真思考、反复推敲,去发现那些最能传神的诗眼,从而由点及面、层层深入地领会诗歌的意蕴。

一般地说,诗歌都有一种主导感情,即诗的基调。要把握诗的基调,须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从情与景的关系入手,仔细揣摩诗中景物的色彩、特点、及感情。下面就以李叔同的《送别》为例,看看如何把握诗的基调。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读这首词应抓住词眼“别梦寒”,“寒”非温觉之寒,而是心理之寒,犹如李清照“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之“凉”。而长亭古道,芳草萋萋,亦使人顿生寂寞之感,“柳”使人联想到“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笛声虽悠扬,着一“残”字,令人卒不忍闻。夕阳西下,倦鸟归巢,而人漂泊天涯,置身山外山之宏阔的背景中,又是那么的孤独与无助,这一切,足以让人感受出这首诗“凄楚”的基调。

三、立足意象领悟意境

有人说读诗的最高境界就是领悟诗歌的意境。谈意境,得先谈意象。粗浅地理解,意象就是渗透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外物。一切客观外物只有经过诗人感情的内化与浸润,才能获得灵气与生命。

意象与意象组合在一起,便会产生新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意境。意境的产生,需要读者的介入。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没有想象就没有意境。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应发挥合情合理的想象,去填补诗中的空白。例如,读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佳节又重阳”“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就要穿越时空,想象以前重阳节和丈夫把酒吟诗的欢乐场面,就能反衬出诗人如今的孤寂。

重阳节古诗词范文4

【重阳节活动策划】

一、活动背景

在重阳节来临之际,想为大方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点的老人举办一次活动,庆祝这样的老人节。

二、活动意义

重阳节,是登山赏菊饮酒的节日,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属于老人的节日,借这样的机会,为老人举办一次庆祝活动,给老人送去更多的欢乐。

三、活动主题

九九重阳,心系老人

四、活动地点

大方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活动室 五、活动时间

2016年10月09日

六、活动准备

1、人员:需要4个人(一位负责领导主持--A;一位负责联系各种活动需求,包括设备和人员--B;一位负责购买物品及费用计算--C,还有一位备用以防突发状况--D。)

2、场地:大方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现成的活动室,而且配有桌椅,音响设备。

3、布置:大方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活动室有一些装饰品,如串珠和折纸,可以再准备一些气球,彩纸装饰。

4、节目:活动的节目可以和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联系,然后邀请他们准备节目并参与活动;还要邀请大方巷有文艺才能的老人自行准备节目表演。

5、氛围:根据这样的活动,可以向学院申请部分费用,买一些小礼物作为参加活动的奖品,以此来促进老人和志愿者的互动,渲染气氛。

七、活动安排

1、10月22日:(1) 和大方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联系,并说明这次活动的内容,取得负责人的认可.--B

(2)和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主席联系,并说明这次活动的具体情况,尤其是要说明需要准备节目,可以是舞蹈,唱歌,相声,小品之类的,只要内容适合老年人观看就行。--B 2、10月23日:(1)尽力取得学院领导同意申请到部分费用,然后购买气球和彩纸。--C

(2)可购买,也可手工制作一些小礼品,比如买一些小挂件,小娃娃,制作一些可放置的小饰品。--CD

3、10 月24日:亲自去大方巷社区,可以从居委会了解,也可以自己走访,了解社区那些具有才艺的老人,并邀请他们参与活动,同时在社区进行活动的宣传。--B

4、10 月25日:综合从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和大方巷社区老人的节目,整理好节目并根据内容筛选,排列顺序,同时拟好开场白和串台词。--A

5、10月26日:(1)在学校,对志愿者的节目进行彩排的观赏,做出相应的指点。--AD

(2)在社区,对老人准备的节目也进行彩排,稍做指点。--A (3)去大方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布置现场。--ABCD

6、10月27日: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可早些去现场,对场地等各方面进行检查,排除一切对老人不利的因素。 --ABCD和志愿者

八、活动过程

由主持人开场,然后先对老人们表示庆祝,然后节目开始,志愿者的节目和老人的节目穿行,根据现场的气氛,可进行志愿者,工作人员与老人的互动,并对参与活动的老人颁发小礼品。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可将准备的小礼品发给来参与的所有的老人,并合影留念。 九、活动结束

结束后,要将活动室打扫干净,桌椅,设备等归回原位,并对负责人和志愿者表示感谢后离开。

【附】重阳节优美古诗词欣赏: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唐】李适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重阳节古诗词范文5

一、扎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语言文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大力度对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的培养,为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深厚的基础。首先,要教会学生读准字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有许多的生僻字,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拼拼音等形式读准字音。在其次是要识别一定数量的文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有许多古今不同义的字词,了解它的古今意思,能更好地理解古文。再次是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如谚语、俗语及成语等。这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深入研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二、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进行因材施教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典籍众多,或短小精悍,或长篇论著,或浅显易懂,或深奥晦涩。选择适合小学生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培养学生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教给学生做人做事之道理。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安排诵读内容:如: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百家姓》;三年级学习《千字文》;四年级学习《弟子规》,背古诗词20首;五年级学习《孝经》,背古诗词20首;六年级学习《增广贤文》,背古诗词20首。而《老子》是经典中的经典,蕴涵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它对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无法估量的作用,适合各年级学生诵读。

三、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

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应努力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可以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可以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作品的文化内涵;可以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可以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还可以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四、诵读古诗文,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之中,就方法而言,“读”是第一大法,可谓“读”占鳌头。古训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东坡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种读,不仅仅是默读,更注重于朗读。中国语文教学方法以诵读为本是由汉字、汉语的特点决定的,汉语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汉字一字一音、一形一义,独立性很强,其具体含义,得从上下文中体味。这种文字又具有声韵之美,只有读之于口,方能“声与心通,声可求气,亦可传情”,从而形成强烈的语感。可见,“眼观其文,口诵其声,心唯其意”的“诵读法”对汉语学习何等重要,自不待言。

五、结合课文内容,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机会,适时给学生传授优良传统文化知识。抓住语文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优良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古代诗文是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代诗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品味。在我们小学阶段的课本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

六、加强习作指导,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得到升华

古人云:“文以载道。”“道”就是主题,就是让学生在习作中认识、明白一些道理。通过习作,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会进一步得到升华与提高,从而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写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就是通过习作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具体指导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会得到许多信息。如,传统艺术中的戏曲、相声、民歌、民族舞蹈、地方小调,种类繁多、妙趣横生;传统工艺中的编织、刺绣、剪纸、陶瓷都是我国的古老工艺,门类众多,内容更是丰富多彩;我国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活动更是数不胜数,像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学生通过习作自然会萌发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由衷喜爱之情。

七、通过传统节日和有关古诗教学感悟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他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但如今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却在中国大行其道。如果能在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并吟诵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中秋节时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并收集有关月的古诗文,专门开一节专题课进行赏月品诗,进行一次诗文熏陶;在清明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时引导学生诵读杜牧的《清明》等诗篇;在端午节时,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从而了解爱国诗人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重阳节古诗词范文6

九月:在新学期开始,各中队要制定好中队工作计划,着力开展好习惯养成活动,以守则、规范为要求,抓好落实,抓出效果,要求队员们从做好一道习题,上好操,写好字,不乱扔等小事抓起,一点一滴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九月十日,又一个教师节来到,要求各中队开展红烛颂主题活动。班级、校园营造一种老师爱我,我爱老师的和谐气氛,赞美老师辛勤而繁忙,平凡而高尚的精神,知道老师的红烛精神永远是校园最美丽的风光!

在九月底,我们可爱的家乡——宁夏,将迎来50岁生日,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们,做为少先队员,我们要以最美的颂歌赞美我们可爱的家乡,学校将组织主题为“宁夏,我可爱的家乡”大型诗歌朗诵会,从多个角度去赞美家乡5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绩,从而发奋学习,为长大后建设新宁夏贡献力量。一、二、三年级将组织开展古诗词吟诵比赛。

十月:在十月份,结合少先队建队日,以光荣的少先队为主题,继续开展我为队旗添光彩主题教育活动,重温队章懂得少先队的责任和任务,明确个人的努力方向,中队选出榜样,用榜样激励自己,人的生命因有精神而光辉 队的集体因有榜样而卓越,大队部将组织队员学习少先队礼仪、礼貌等方面的知识,提高队员文明礼貌方面的素质,做好少先队的作风教育。从一点一滴做起,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让星星火炬代代相传。

10月9日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中国的老人节,各中队可开展“敬老成时尚,举贤传德风”主题活动,弘扬传统美德,营造敬老气氛。

十一月:继续开展读好书,好读书活动,学校将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在校园继续掀起读书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