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阅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桃花心木阅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桃花心木阅读

桃花心木阅读范文1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116分)

1.

(12分)看拼音,写词语。

zhī

zhù

rán

hòu

shí

gōng

zuò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máo

jīn

xióng

māo

lìng

wài

xià

ché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hǎi

yáng

duì

suì

yu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3分)按拼音写汉字

kùn

shāo

kǎo

zhào

mí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

(6分)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削弱________(xuē

xiāo)

乘机________(chéng

shèng)

都督________(dū

dōu)

胶漆________(qī

xī)

绳索________(suǒ

shuǒ)

战袍________(páo

báo)

4.

(6分)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看看所填的词语有什么特点。

①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________地枯萎了。

②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________?

③桃花心木为什么________会枯萎?

④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________,显示出________。

所填词语的共同点是:________

5.

(4分)看拼音写词语。

yōu

què

dìng

lài

shē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

(6分)按拼音写词语。

chā

yāng

wěi

gài

guī

fǎng

là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

(2分)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________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________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8.

(4分)把下面句子中有横线的部分换上恰当的词语。

①这些从国外来的展品可是极珍贵的东西,我们要保护好,把这些展品完整无损地归还他们。________

________

②爸爸语言恳切而有分量,情意深长地对我说:“面对失败,你绝对不能气馁。”________

③我的钥匙怎么打不开房门呢?真让我觉得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说不出道理来。________

9.

(8分)结合本课内容,给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从从________

语________心________

________生机

无________无________

________风________雨

10.

(6分)选词填空。

(1)掩护

保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________环境。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________着小麻雀。

(2)搏斗

战斗

老麻雀不顾自己安危,誓与猎狗作生死________。

这场场激烈的________持续了三天三夜。

(3)猛烈

剧烈

风________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

饭后不要做________运动,对身体不好。

11.

(2分)按原文填空。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________ ,显示出________ 。

12.

(10分)比一比,再组词。

炼________

膝________

浇________

隔________

懒________

练________

漆________

烧________

融________

赖________

13.

(5分)看拼音写词语

wěi

shuǐ

lài

duàn

liàn

yōu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4.

(5分)读句子,回答问题。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惊心动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惊心动魄的拼搏”?)

15.

(10分)仔细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你如何看待漫画中这位妈妈的行为?

(2)这种行为对漫画中男孩的成长会有什么影响?

16.

(4分)词语搭配。(用“改”字组词,填入下面的括号里)

________自然

________体制

________工作

________生活

17.

(5分)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①我一个人也不怕,只怕爸爸一个人。

②晚上,我在院子里数着天上的星星和月亮。

③喝了杯开水以后,我全身才感到有点温和了。

18.

(5分)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①山坡上有许多果树和桃树。

②他告诉了我过去一段不愉快的往事。

19.

(2分)选择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正确含义。

A.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B.指一年四季的变化。

C.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

(1)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________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________

20.

(6分)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________被抛弃到哪里,它们________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

②________我想起顶碗少年的那一次演出,心中________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③________天气多么恶劣,李老师________是第一个来到学校。

21.

(5分)读课文《新型玻璃》,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你能用“……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说一句话吗?

二、阅读

(共2题;共23分)

22.

(15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

李雪峰

那时我们还居住在深山里的乡下,我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春天,小草刚被融雪洗出它们嫩嫩的芽尖时,老师告诉我们,学校准备组织我们搭车到百里外的县城去参加作文竞赛。我们一听,又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我们能够坐上大汽车去县城里看看,担忧的是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作文能赛过城里的学生吗?

头发花白的老校长看出了我们的忧虑,他问我们:“你们常常上山下田,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

不会开花的草?蒲公英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朵金黄金黄的,秋天时结满了降落伞似的小绒球;狗尾草也是会开花的,那尾巴似的绿穗穗就是它的花朵;就连麦田里的荠荠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朵洁白,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被太阳照亮的一颗颗晶莹的露珠。我们想来想去,把每一种草都想遍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出有哪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我们都摇摇头,说:“老师,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所有的草都会开出自己的花朵。”

老校长笑了,说:“是的,孩子们,每一种草都是一种花。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是一种草,而生长在田地边、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啊。不论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种草,也都是一种花。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而每一种花也是一种草!”

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从深山里的乡下走进都市里的大学,当我从乡下青年成为城市缤纷社会的一员,当我面对一束束流光溢彩的鲜花和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时,我从不自卑,也没有浮躁过。我总会想起老校长的那句话——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而每一种花也是一种草。

(1)老校长为什么要对我们说“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而每一种花也是一种草”?

(2)你知道哪些草会开花吗?请列举几种。

(3)联系实际,把你对“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这句话的理解写下来。

23.

(8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公鸡脸红了

公鸡、兔子和鸭子是邻居。

中午,兔子向公鸡借个盆,公鸡说:“我自己要用,不借。”

傍晚,突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公鸡的屋顶被大风吹掉了。它急得又叫又跳。兔子、鸭子听见了公鸡的叫声,都放下手里的活儿,跑来帮公鸡抢修屋顶。风停了,雨婷了,屋顶修好了。

公鸡看看修好的屋顶,再看看满身泥浆的兔子、鸭子,它的脸红了。

(1)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找出描写兔子、鸭子帮助公鸡修屋顶的句子。

(3)“公鸡脸红了”是因为(

A

.

公鸡很生气

B

.

公鸡很着急

C

.

公鸡难为情了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11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0-2、

10-3、

11-1、

12-1、

13-1、

14-1、

15-1、

15-2、

16-1、

17-1、

18-1、

19-1、

19-2、

20-1、

21-1、

二、阅读题

(共2题;共23分)

22-1、

22-2、

22-3、

23-1、

桃花心木阅读范文2

一、备课要深入

(一)深入钻研文本,与文本和作者对话

教学前,老师能否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能否把握文章的特点,是深文浅教的前提。“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对文本的理解如果失之过深或失之肤浅,要深文浅教是难以想象的。

有的文章深在所表达的深刻哲理是学生较难理解的,至于作者如何把深刻的哲理表达出来,学生理解更有困难。如,《钓鱼的启示》《桃花心木》等课文。有的文章创造了深邃悠远的意境,抒发了心灵的感动,如《向往奥运》《海上日出》,学生难以进入意境之中。有的文章词藻华丽,如华彩乐章,如果把一个个词语挑出来教学,几节课也难以完成任务,如《黄河魂》《索溪峪的野》便是。有的文章深在所介绍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要是平时一点接触都没有,学起来会有很大困难,如《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宇宙生命之谜》让多少山村的孩子头疼。

上述各种类型的课文,我们要深入解读,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表达方法的特点。

(二)要根据学生的真实起点,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与生活经验背景,是学生的真实起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起点。据研究,虽然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并没有改变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低年级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中年级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高年级虽然抽象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要形象思维的支持。深文浅教,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才能有效。假如在低中年级的教学中侧重于理性的分析,教学效率之低时可以想见的。学生的知识与生活背景,也是确定教学重难点的主要依据。比如,同是《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城里的学生对它已有感性认识,而山村的多数孩子则可能连见都没见过。对电子计算机的“神”,以及对它与多媒体两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城里的孩子耳熟能详,他们对课文的学习,更多的是对要点的梳理。农村小学生对上述问题,则可能很陌生,上述问题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学要浅出

备课的深入,是为了教学的浅出,让学生明明白白的感悟、体验、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一)深入浅出的教学策略

1、降低起点,逐步提高

刚开始唱歌时调子起高了,就难以唱下去。教学也是这样,一开始,把起点定的很高,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会使教学难以为继。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对蕴涵哲理的课文,有不少老师偏好课一开始抓住表现哲理的句子,然后展开教学。这样的教学,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的顺序。实际证明效果并不好。而从课文描写的人与事入手,体验人与事,然后才去理解蕴涵在人与事中的哲理,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符合认识规律,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得多。比如,《钓鱼的启示》的教学,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会感到很抽象。而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掉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厉,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对文章的哲理的理解水到渠成。

2、突出重点,有所不为

深文浅教,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教学重点同时是教学难点的,要去突破。是文章的难点,但不是教学重点,可以淡化甚至忽略。如,低年级的寓言、古诗的教学,寓意可以淡化,古诗意境的深入品味可以忽略;高年级的的辞藻华丽类的略读课文的教学,可以忽略大部分词语的教学;对哲理性很深刻的课文,对人与事的感悟、体验要充分,对哲理的认识则可以点到为止。

3、引导思维,问题解决

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问题解决。深文浅教,要浅在能使学生的思路顺畅。用问题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寻得问题的解决,可以促使学生阅读理解时思路顺畅。

如,《向往奥运》,作者盼奥运,想奥运,北京终于申奥成功了,千万情感、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教学时,可以这句话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作者等这一天等了多少时间,有过什么经历?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

(二)根据文章特点,找准突破的支点

1、以朗读的指导为支点

低年级的童话、寓言的教学,识字是重点,其次是感性理解词语的意思,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至于蕴涵的道理的感悟,能有初步的感受即可。如,《刻舟求剑》的教学,主要是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词句的意思,如第三自然段的“有人催他”说的话,第四自然段“那个人不慌不忙”说的话,要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语气,在读中体会“催”和“不慌不忙”的意思。学生读得有滋有味,情趣盎然。中高段情感性浓郁的课文,可以少些理性的分析,多在朗读中感悟。如,《圆明园的毁灭》《再见了,亲人》等课文,名师如于用正、窦桂梅等用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很好的示范,这里不再赘述。

2、以情境的创设为支点

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兴趣,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知为易懂。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平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要体会和平的可贵以及维护和平的艰难是比较困难的。教学中,可以用战争的画面,让学生结合课文体会战争的残酷;用维和部队的感人画面,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和平的可贵和保卫和平的艰辛。

3、以知识或时代背景的介绍为支点

有的文章,学生因为缺少相关知识而难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如,《放弃射门》,学生如果平时对足球比赛常识没有基本的了解,很难理解福勒放弃射门的行为的高尚。因此,教学前,要对足球的比赛作适当的介绍。有的文章,要是不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要理解文章的情感,也是会失之肤浅的。如,《第一场雪》,为什么特别标明“第一场”?说明是不能把它作为一般的写景的文章看待的,但如果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则很难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中,补充有关时代背景,才能使学生领会到那场大雪的意义,以及作者对那场大雪的特殊的欣喜之情。

4、以与生活的联系为支点

《挑山工》《桃花心木》等类型的课文,人与事都来自平凡的生活,但都蕴涵很深刻的生活哲理、人生智慧在里面,联系生活经验,能使课文所蕴涵的哲理变得易以理解。如,《桃花心木》,“人也是这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联系在艰苦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的经历,能比较容易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5、以操作实践为支点

桃花心木阅读范文3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自;审美;情趣

一、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有感情朗读是感受课文的一个重要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出味,读出情。阅读分为朗读、吟诵、默读;以速度分又分为精读和略读。朗读对眼、脑、口、耳有协调作用,能整体感知文章精妙之处。通过有感情朗读,文章的思路、结构、语音感、语气感、语体感、畅达感、分寸感都能使学生了然于胸,也可以判断学生认读的正误、理解的深浅、欣赏品位的高低。而朗读的主要技能有重音、停顿、语调和语速。默读是无声阅读,吟诵是指根据文章需要和自己的需要,有意拖长腔调,夸张抑扬,讲究节奏韵律的一种精读方法。叶圣陶说:“吟诵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是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总之,读得熟,读得流畅,富有感情,不但可以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就能体验出作者的创作情感。由此可见,感情朗读的要义在于通过对作品节奏的感受,由文入情,由作品描述进入作者情感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总之,有感情地朗读,不仅有工具性价值,还是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读,采取自由读、评读、师生对读、教师导读、默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到“大声朗读课文越读越有滋味,”使学生从能读到会读,再到有感情地读。

二、给学生阅读的自,培养阅读思考能力

在当今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讲轻学”的问题,在课堂上,总是不断面向全体提问、讲解,学生没有学习的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课文的时间,导致“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学时间在学生等待提问以及教师和几位学生在一问一答中消耗,剥夺了大多数学生语言实践的权利,训练面窄,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得不到发展,致使教学效率低下。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文章语句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也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自主性的阅读。例如,《桃花心木》这篇课文,桃花心木是一种什么树?在“不确定中”是什么意思?在“不确定中”,深化了环境的情感与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这段话如何理解呢?(可引导学生将原句缩为:在不确定……努力生长)正是由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思想才能活跃,才能主动运用各种方法为自己的观点寻找依据,最终形成个性化见解。

三、走进文本,联系生活实际去品读

品读是指让学生通过充分的多种形式的读来把握和理解课文的意蕴,体验作者的情感,品味课文的语言。如,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我让学生想想他们童年有哪些趣事,长大后又觉得有哪些可笑的事情。我先举例,如:过家家将小石块、碎瓦片和各种野草放在一起,当作是荤菜素菜,小伙伴们吃得津津有味。这其实就是在享受小石块、碎瓦片的物外之趣。有了这样的提示,学生纷纷谈起了自己享受过的种种乐趣。

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增强了记忆效果,更加深刻地品味到文章的内容。在指导学生阅读《灯光》一文时,学生觉得“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上万的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这句话难理解,在让他们理解“温暖”的意思后,再说说“万盏灯”这么多灯大放光明,广场周围还有许多“宏伟楼房”,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感到光明,感到温暖。这灯光来之不易啊,让学生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阅读教学,教师就要指导学生体会文章重点句,抓住关键词理解,去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感,从而加深对阅读课文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情感就会更多、更深,教学效果当然就非常好了。

四、阅读感悟,培养审美直觉

桃花心木阅读范文4

一、 阅读教学的陌生化呼唤

多年来阅读教学存在的两种现象,一直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一是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明显高于对课文的阅读。究其原因,是由于教科书在开学之初就分发给了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出于对“新书”的好奇,会在教师还没上“新书”之前或上“新书”不久,就把整册课文通览一遍,并自认为“熟悉”课文了,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当再上课文时,由于没了新奇感,因而提不起兴趣。二是多数教师把课文当作普通文本来教学。众人皆知,课文是美文中的经典,要么出自名家名篇,要么是名家名篇的节选或改编,要么是教科书编者的创作或名家的约稿等。对这类课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充分领略到文本的题材艺术、情感艺术和表达艺术等,使其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中发挥典范作用。而事实上多数教师没有领悟到教科书的这一本质特征和编者的良苦用心,只是借助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内容与结构和浅显的言语表达。

阅读教学的实质是深入理解和运用,在展开阅读的过程中,创设冲击波,实现“深度阅读”。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教师跳出原有的思维,设法把学生自以为对课文的“熟悉”带入陌生化,从而增强新奇感,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教师的课文解读要从满足于浅层理解向挖掘陌生元素的研读转换,建构阅读教学新模式,这就是本文所倡导的陌生化阅读教学。“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诗学概念,即“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化,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结构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这是艺术领域的思维方式,虽然它和阅读教学属于不同范畴,但在一定意义上两者是相融的。

二、 陌生化阅读教学策略

简而言之,陌生化阅读教学策略就是教师设法创设一种超越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阅读基础的教学情境的教学策略,把学生多次带入阅读的最近发展区,再次激发学生阅读的浓厚兴趣和不竭毅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1.激发起教学内容的陌生化

“教什么”决定了“怎么教”,类似内容决定文体一样。在阅读教学中,只有那些陌生的教学内容,才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阅读的浓厚兴趣和持续毅力。

(1)事物的陌生化。事物的陌生化,即学生尚未身临其境的自然景观,如《鸟的天堂》中“落地生根,独木成林”的大榕树;《观潮》中山崩地裂,白浪翻滚,风号浪吼的钱江大潮;《少年闰土》中看瓜刺猹、雪中捕鸟、海边捡贝壳、沙地看跳鱼儿等有趣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创设学生似见而非真见的教学情境,增添教学内容的陌生化、神秘感,激发学生深入认知事物的热情,并引导学生养成刨根问底的好习惯。如钱塘江大潮是为何形成的,榕树是南国怎样的一种树等,以此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2)道理的陌生化。道理陌生化,就是学生自己尚不知道或很粗浅感知的道理。如《桃花心目》告诉我们要培育自立之心;《钓鱼的启示》说明最可贵的品质是道德与自律;《巨人的花园》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等。教师要设法搭建学生从对道理的不知到知、从知之浅到知之深的脚手架,使学生剥笋般地理解道理的深刻性。

(3)情感的陌生化。情感的陌生化,即学生尚未了解过或尚未体验过的情感。特殊情感往往产生于“非特殊”,如特殊时段、特殊事件、特殊经历。而这种“特殊性”不要说小学生,就连成人往往也是陌生的。如《跨越千年的美丽》的对献身科学的由衷赞赏;《怀念母亲》的旅居海外的中国人对生身母亲与祖国的无限思念;《梅花魂》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对经霜傲放梅花的钟爱,寄托了顽强不屈的中华民族的赤子之心。情感是很复杂的,体验、经历不同差异就会很大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已有体验,并恰如其分地铺垫和引导。

陌生化的阅读教学,关键是教学内容的确定与精准发力。其次是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文本细读中发现问题,教师指导提示中提炼问题,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

2.激发起教学内容理解陌生化

理解是指每个人的大脑对事物分析决定的一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阅读理解主要是指顺着脉络或条理进行剖析,遵循“陌生――熟悉――再陌生――再熟悉”的循环往复过程。

桃花心木阅读范文5

一、沉潜文本,推敲词语

1.比较替换,领略用词的精当

引导学生从词语意义上的差异感受在同一语境中不同词语所特有的表达效果,尝试比较替换,领悟作者的独具匠心。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通过“一根”与“一把”的比较,学生就能明白作者的用意:小女孩擦燃一整把火柴,是特别渴望能留住这世上唯一疼她的奶奶,是她多次失望后孤注一掷心情的显现,是绝望的呈现。

2.比较增减,品味用词的准确性

比较一个句子在去掉某一词语前后的表达效果。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让学生讨论“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去掉“似乎”一词后语义上有什么区别,学生就能明白有这个词只是作者的错觉,而去掉这个词语,就变成真的了。

3.比较褒贬,感知用词的独创性

比较词语的褒贬等感彩,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进而准确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珍珠鸟》一文,“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神气十足”是个贬义词,但用在这里却刚好表现出小鸟的淘气可爱。

二、由内及外,推敲句子

1.比较修辞,感受意境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可有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如《我的战友》中的“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把比喻成“千斤巨石”,是为了突出战友对的钦佩。

2.比较句式,探究语句的情感

引导学生理解特定语句中句子的语气或句式,以此来品味语言的优美。如《忆江南》中的最后一句,让学生讨论陈述语气和反问语气的表达效果,学生会认识到这一问实在是太妙了,凡是欣赏此作的后人都难免会产生欲去江南一睹为快的冲动,也就明白了语气的精妙。

3.比较标点,揣摩语句的蕴含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切不可等闲视之。如《草原》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小学语文课时特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句子中这样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什么?建议学生先谈谈这里的标点有什么特殊之处。”“河”的前面先是破折号后面又是感叹号,作者想传递什么情感?学生讨论后茅塞顿开,原来是作者要表达他见到河之后的满心喜悦――河是草原的心脏。

三、探究结构,推敲段落

1.对比结构,激发探究兴趣

许多文章都讲究情节结构的起伏跌宕,前后内容的强烈反差容易构成比较。如《草船借箭》首尾的巨大差异的比较,可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2.对比构思,解读文章的中心

有的文章前面采用的往往是概括介绍,到后面就会出现具体的实例,详略有独特的构思。有些文章先抑后扬,这类文章适合进行比较前后段落表达形式,如《桃花心木》,可补充资料,播放视频。在反复的比较阅读中,学生能深切体会以物喻人的精妙构思。

四、探究个性,博览群文

1.对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感悟作者丰厚的人生积淀

名家名作以其规范、精彩而深受学生喜爱。可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异中求同、管中窥豹,了解名家们的文学创作风格及其个人的思想性格,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准确、深入地理解文本主题。如阅读《猫》,学生可感受到作者对猫的百般怜爱;阅读《养花》,学生感受到的则是老舍在养花过程中的丰富情感与收获。“花与猫,哪一个是老舍的最爱呢?”细细品读,细细比较,不难发现:老舍的日常生活充满了高雅的情趣,他爱猫,也爱养花;他经历坎坷,腿疾在身,可始终那么热爱生活,关注所有的生命,对一切生命充满敬畏与珍惜,而正是这高尚的情操成为这两篇作品感人至深的灵魂。没有比较,是不能有此深刻感悟的,而这种感悟,又同样能在老舍的《趵突泉》《草原》《林海》等作品中得到印证。

2.比较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体会编者的独具只眼

很多文章选入教材前,编者都做过改动,其中有很多修改成功的例子。如萧红的《火烧云》原文是这样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堂堂的了,一会儿金洞洞的了,一会儿半紫半黄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大黄梨、紫茄子,这些颜色天空上边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的,见也未曾见过的,诸多种的颜色。”编辑把“红堂堂”“金洞洞”改为“红彤彤”“金灿灿”,不仅适于学生朗读,更易于理解;而“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则更易于W生掌握色彩词语的合成规律,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桃花心木阅读范文6

【关键词】名师课堂学习密码自我成长

学习名师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一条重要路径,是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塑造教学风格不可或缺的重要策略。然而,很多教师看名师们课堂教学时闲庭信步,自己复制操作却举步维艰,往往感叹:“名师的课好看不好学!”名师的课堂匠心独运,浑然天成,我们究竟该学习什么?又该如何去学呢?

一、 看山就是山,还原课堂的本真

学习名师,不可回避的就是模仿他们的课堂教学。可是,一味地复制某一课例,甚至一字一句都是完全照搬,只会出现“山寨的课堂”,缺乏生命的活力。当下的诸多语文名师,虽然课堂异彩纷呈,但洞悉其中,无一例外地在心中装着学生,努力运用多种策略来开启学生的生命智慧,丰满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无论是诗意语文的王崧舟、情智语文的孙双金,还是简约语文的薛法根等诸多名师,他们在课堂中都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力、思考力、合作力,环节的设计,评价的运用,生成的处理,处处彰显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语言,深入理解,发展语用。反之,缺乏对学生的真正了解,忽略学生的真实发展需求,生硬的模仿必然是无趣的。

模仿名师的课堂,还应当跳出单个课堂实例,打开思路,从系列化的课堂教学中发现名师们的态度和策略,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透过瑰丽的课堂外表,发现隐于其中的真实而适宜的课堂范式,真正还原名师们精彩课堂的本相。

二、 看山不是山,提炼课堂的气质

名师们精彩的课堂教学,常会令听课者拍案叫绝。行云流水的环节设计、不露痕迹的精妙引导、妙趣横生的课堂氛围,无不展现着名师们精湛的教学艺术。千江有水千江月,名师们用自己的课堂彰显着独特的教学魅力。学习名师就需要从差异化的课堂中发现不同的内在气质,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借鉴不同名师的教学特色,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

让激情灌注课堂。激情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互动的情感基础。课堂中有了激情,学生才乐于倾听,敏于思考,敢于交流。孙双金老师在执教《二泉映月》一课时,用“你对阿炳有些什么了解?”来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接着又用“阿炳是个历尽苦难的人,是一个民间音乐家,《二泉映月》代表了他的最高水平,你们想听吗?”来调动学生的感知需求,打通静态语言与动态旋律之间的体验障碍,随后在课堂中又层层推进,四次聆听《二泉映月》的旋律,充分激发了学生对阿炳与命运抗争的敬佩之情,同时也让学生体悟到勇敢地面对苦难才是命运的强者,整节课下来激情四溢,异彩纷呈。名师课堂中呈现出的趣味盎然、生机勃勃,正是得益于其中洋溢着充沛的师生激情。学习名师就要依据不同主题营造适宜的课堂激情,有时清风徐来,有时激扬澎湃,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体验,启迪心智,滋润情思,迸发出课堂中的生命之美。

用精致扮靓课堂。精巧的课堂组织,精妙的文本处理,名师的课堂常常如一件艺术品,教学看似简单却精致而华丽。薛法根老师执教《猴子种果树》,以指导学生会讲故事为主线,从认字读词,到梳理文本,复述故事,整节课始终都在关注学生的表达,关注学生的言语习得。学习名师,就应当追求这份精致,不求包罗万象,只为聚焦核心。要善于揣摩名师设计的整体用意所在,也要关注核心问题的层次关联,不仅要知其然,更要明晰所以然。要学习他们在课堂导入中有情趣,在文本取舍中有态度,在语用拓展中有思考,也要学习他们在平淡中发现新奇,在空白中挖掘价值,在简单中孕育精彩,如此方能逐步抵达精致的课堂。

让灵动充盈课堂。灵动是名师课堂中的一种风格标志,也是个人教学特色的完美呈现,是他们对文本的潜心思考,对教学的创意生成,对学生的智慧引领。王崧舟老师在《桃花心木》教学中引领孩子对“确定”与“不确定”的辩证思考正是教学灵动的最佳诠释。学习名师就是在课堂中要善于运用富有智慧的设计和巧妙的点拨让孩子们心智聪慧,个性张扬,能力发展,素养提升。

用扎实奠基课堂。扎实是语文课堂的根本。名师们的语文课堂始终不离词句的体悟与表达,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紧紧触摸着字、词、句、段的脉搏。学习名师,就要在课堂中扎实地去读,多层次、多策略地读,在读中体验语言中的情感基调;扎实地去品,有意识、有目的地推敲,赏析重点词句,在对比中丰富语言积累,升华语言储备;扎实地去写,有选择、有指导地进行语言练习,或关注文本空白,或表达情感共鸣,抛开条框窠臼,让孩子在最纯真的状态下活用语言,内化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