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的诗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莲的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莲的诗词

莲的诗词范文1

一、关注颜色,洞察人物心理

世间万物都有着缤纷的色彩,这些色彩无不投射着人物的内心情感。绿色,代表着朝气,寓含着旺盛的生命活力;蓝色,代表着静谧,暗示着沉稳冷静;紫色,代表着尊贵,彰显着高贵典雅……文人墨客通过颜色展现心境,也给了后人更多无尽遐想评论的空间。

赏析诗词不妨从颜色入手,找出其中点滴,定会洞察出独有的认知。我们赏析《沁园春・长沙》时,不妨就从词中所列出的颜色入手来剖析,体味作者的豪迈之情。请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一“红”,道出了喜庆之感,那是因为深秋的收获更加丰硕,一派成熟跃然纸上;一“碧”,绘出了无比清澈,更令人产生“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争先恐后之感。透过这些色彩,不难发现:作者借助眼前美景,并通过暖色调的搭配,让读者对自然景物之“静”与内心深处之“动”有了完美的融合,使得读者对作者的壮志雄心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对此,我建议学生思考:如果你同一同登上橘子洲头,你对眼前的景色又有何感想?让他们在时空穿越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不可多得的体验。颜色的变化不仅预示着意境的变换,更体现着表达者起伏连绵的心理状态。

从颜色中发现人物的思想情感,让深思有了更多的着力点,让学生在欣赏品味的过程中产生共鸣。紧扣色彩搭配和丰富的画面,更能使得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认知中产生无穷的想象力。关注颜色的前后搭配,从错落有致的精巧安排中发现更多细节,更能够使得画面在点面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延伸,静中有动,乃至建构成一幅幅多元层次与颇具立体感的图画。

二、重视虚词,营造流动效果

虚实结合是诗词遣词的最高境界,让读者在虚虚实实和实实虚虚的探寻中找到观察的切入点,更能体味其中不可或缺的价值意义。虚词,在不同位置的搭配,也是值得关注的地方。

以文言虚词为例,共有“之、乎、者、也……”等十八个,在语言表达中,无不有着“各显神通”的作用。而在诗词中,这些虚词也是值得学生赏玩的“文物”。就“之”字而言,有如下用法:辅助连接的,增强语气;用于句末,表凑足音节的;用在句中,表示体现工整的。就“之”的词性而言,有表示代词(人称、指示等)的,像人称代词“太后盛气而揖之”、指示代词“之二虫又何知”;有表示动词的,像“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正是有了此类虚词,才使得文章更有整体的连贯和流动之感。王湘绮用虚词讽刺,更是令人叫绝:“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很显然,表达的意思是“民国总统,不是东西”,倘若去掉了“也”“之”等虚词,自然也就不会有如此绝妙的效果,定会黯然失色许多。

文章必用虚词才能成文。刘淇曾在《助字辨略》中指出:文道离不开虚实二字,实字,好似体骨,虚字则似性情,只有相互搭配才能相得益彰。有了虚词的牵连,使得诗词表达的意义更加连贯,富有动感。有了虚词的补充,使得表达产生了丰富动感。

三、诵读叠词,增强语言韵律

音律美是诗词中不可或缺的三大美之一。让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需要借助叠词来完成此项使命。叠词的反复强调,颇有“重要事情说三遍”之感,能让学生从中体味出特有的表达意境和内涵。

反复朗读是感受叠词韵律的重要渠道。如在赏析李清照的《声声慢》时,就可以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体味到作者内心的伤感,叠词的运用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有着更为深刻的感知印象。再如,杜甫《登高》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萧萧”“滚滚”,道出了秋天的肃杀,写出了落叶的飘落之快和长江之水的汹涌澎湃。至今读起来,仍有振奋人心的效果。通过反复朗读,体味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莲的诗词范文2

竞渡曲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刘禹锡这首《竞渡曲》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在州刺史的主持下,各队龙舟决一胜负。胜者欢欣,败者沮丧。赛后女子在水中嬉戏,与岸边彩旗相映生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生趣。

五月五日

(梅 尧 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 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乙卯重五诗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贺新郎(端午)

贺新郎.端午

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线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

谁 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

已酉端午

贝 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边 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汤 显 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

舟楫何劳吊屈来 。

五日(选一)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

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

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

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

可怜江北海西头。

端午节对联

日逢重五;

节序天中。

艾旗招百福;

蒲剑斩千邪。

门幸无题午;

人惭不识丁。

榴花彩绚朱明节;

蒲叶香浮绿醑樽。

艾叶如旗招百福;

菖蒲似剑斩千妖。

绿艾悬门漆藻彩;

青蒲注酒益芬芳。

节启朱明榴图南瑞;

辉增翠葆艾绶翔华。

艾叶吐幽芳香溢四海;

龙舟掀巨浪气吞八荒。

龙舟竞渡,凭吊屈子怀古恨;

赤县雄飞,喜谱今朝爱国篇。

保艾思君子;

依蒲祝圣人。

抚辰逢地腊;

建午届天中。

堂前萱草舒眉绿;

石上榴花照眼红。

榴裙萱黛增颜色;

艾酒蒲浆记岁年。

结艾钗头轻战虎;

夺标船首惯成龙。

艾人驱瘴千门福;

碧水竞舟十里欢。

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鼓乐催龙舟万水欢歌。

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

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崇;

飞龙舟裹香粽,奠忠招魂是效楷模

端午节灯谜

1、过二天是端午(品牌名):人头马(人头马就是)

因为:过:失去 [lose]。如:过序(失去正常规律顺序)——失去“二”的“天”剩下“人”

端即头

午扣马:用传统的十二生肖与它对应的十二地支相扣合,在灯谜中叫“假借法”,马恰好对午。

2、埋头搞改革,旧貌变了样(传统节日):重阳节

因为:意思是重头来过~

3、心无二用。 (射成语一句):一心一意

因为:顾名思义~

4、夏天穿棉袄(城市名):武汉

因为:看读音~

5、轻烟散入五侯家 (体育活动):圣火传递

6、六月飞雪。 (射中药名一):夏冰

因为:的确有这一味药的~

7、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粽子~

莲的诗词范文3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第一代CIO,注定将是特殊的一代人才。因为在他们还没有完全明了CIO的含义的时候,他们就需要担负起CIO的职责。他们必须完成一次由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的蜕变,而这又是一次没有人帮助的、必须由他们自己完成的蜕变,其理由就是这是一次没有前例的蜕变。而同时,这又是一次必须成功的蜕变,因为蜕变的成效将直接关系到中国信息化的未来。也许若干年后,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第一代的CIO,才会明了他们曾经的努力和探索,对日后的发展是多么的可贵。正因为如此,我们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希望让更多的CIO在阅读别人的成长历程中,总结自己前进道路上的得与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章鸿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从一个初出茅庐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到一名有着独立见解,担负着几千亿资金安全的CIO,章鸿在成长历程中的得与失,正是我们想要讲述给大家的。

初 轧

1988年,毕业于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系软件专业被分配到了农行四川省分行科技处工作。作为农行四川省支行的第一批软件专业的大学生,章鸿的心里充满了一股“牛气”。这个时候,农行四川省支行正处在章鸿所说的“计算机从无到有的阶段”,“中国农业银行对公业务处理系统”的开发正处在起步的阶段,学软件出身的章鸿很自然地被领导点了将,参与到了系统的研发当中。

现在回过头去看,章鸿无疑是一名出色的技术人员。出于对计算机的爱好,他对计算机钻研得非常细。当一个又一个的夜晚在计算机前度过之后,章鸿的技术变得越来越熟练。在技术得到提高的同时,章鸿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周围系统的缺限上面。早期农行四川省分行的应用系统非常简陋,界面也不友好,而农行的柜面人员也刚接触计算机,经常会感到无所适从,这时章鸿就开始尝试在自己的系统上开发弹出式菜单,实现在线帮助系统。

应该说,章鸿与许多从技术人员成长为CIO的人一样,对技术有着先天的悟性。当时农行的开发人员主要采用cobol语言编写程序,要实现一个复杂的功能,一些非专业的人员总爱使用很多条初级语句来实现,这样编出的程序就非常复杂而且容易出错;而章鸿则不是这样,他会首先细细地阅读cobol语言手册和教程,然后用1~2条高级语句简捷明了地实现程序功能。

到了1990年,“中国农业银行对公业务处理系统”正式开发完成,章鸿等人获得了农总行颁发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成果二等奖,同时还获得了全国第二届信息电子展览会优秀奖。但接下来的任务却并不轻松,系统上线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农行全体员工把它用起来,为此,培训和推广的任务摆在了章鸿等人面前。章鸿在今天告诉我们:“当时并没有想到培训工作同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直到在培训班授课时,我们才发现农行基层员工的计算机基础有多差。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讲授计算机怎样处理银行业务,而是要教部分学员A、B、C、D在键盘上的哪个位置。”日后,通过章鸿等人的多年努力,农行四川支行在全省范围内的数千个网点终于全部从手工过渡到了计算机处理柜面业务。尽管初期的基础工作是艰苦的,但章鸿却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正是和一线的业务人员打成一片,才使他从一开始就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掌握业务原理和业务流程。章鸿认为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从学校毕业出来,都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到单位后首先要从理论过渡到实践,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掌握对自己有用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其次是一定要到业务第一线去进行锻炼。两者融会贯通,就会成为金融系统的一个合格的复合型人才,而这是成为一名好的CIO的基础。

到了1991年,章鸿又参与了“中国农业银行UNIX平台对公业务处理系统”的系统设计,程序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在章鸿等人的努力下,这一项目同样非常成功,1995年,这一项目获得了四川省人民政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农总行计算机技术应用成果奖一等奖,但章鸿却从不断深入的业务中看出了自己的不足,他明白自己实在是太需要系统的学习金融知识了。于是在1994年,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章鸿毅然选择了西南财经大学,开始了金融系货币银行学专业的学习。

在今天看来,这一切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在1994年,计算机热潮风起云涌的年代,要让已经因开发和研制成功“记账密码器”而获得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的章鸿,再选择进校园读书,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呀。要知道在当时,高校中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是在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就已经被预定一空,而多数像章鸿这样既有计算机教育背景,又有着实践经验的人,在当时不是忙着出国,就是在打理自己的公司。我们无法从章鸿那里找到他当时之所以这么做的答案,但我们知道,要成就一番事业,首要的就是能明了取舍和进退,在充满了诱惑的选择面前牺牲眼前的利益。1995年10月,章鸿开始担任营业电子化科科长。可以说,从这一时刻起,章鸿的事业里程已开始发生了某些变化。农行四川省分行已进入到了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应用水平和人员素质的提高阶段,这个时候,形势的发展已经不允许章鸿再仅仅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出现了。转贴于 成 型

章鸿上任后就带队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人民币全国电子汇兑系统培训班。对农行四川支行来说,这是一次信息化的转折。因为农行四川省分行从1996年5月1日起,成功地参加了全国电子汇兑,从而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农行系统电子汇兑24小时到账。农行的储户们会记住5月1日这一天,但我们相信银行业外的人士不会知道为了这一天,章鸿等人付出了多少心血。为了保证农行四川省分行能参加全国范围内的通存通兑,章鸿等人培训了全省1个分中心、22个支中心和162个经办行的人员400多人;完成了推广应用该系统的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并撰写了多份文件;组织了两次省内试运行,还参加了一次全国试运行。

在农行四川省分行的信息化建设一步步走向完善之时,章鸿自身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这是一个由技术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化的必经阶段。谈起当时的情形,章鸿这样表述了当时的那次转变:“我觉得我最大的转变就是学会了‘抓大放小’,能够由微观升华到宏观的认识,并用这些观点来指导自己处理问题。我是程序员出身,做事又非常仔细,刚开始当科长时,对同事们总是不够放心,事无巨细都想亲历亲为。随着银行电子化建设进程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越来越多的系统呈现在我们面前,我当时的感觉是整个人都快要崩溃了。以后,我终于学会了该抓的抓,该放的放,学会了规划,学会了安排。这也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技术与管理从来就是两种不同的技能,越接近底层实际工作的人,所需的技术技能就越强,如果一个人准备向上层发展,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就要得到相应的充实。中国传统升迁途径是干而优则仕,这使得上层领导往往缺乏良好的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这种情况对其他职业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随着职业经理人的兴起而得到改善,但对总是需要高技术技能的CIO,却永远是一个必经的阶段。

章鸿是幸运的,也是聪明的,如果说在第一阶段他还有些运气成份的话,那么在第二个阶段他完全是凭着自己的悟性走完了这个转化阶段。在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上暂时处于劣势,并没有阻碍章鸿的成长,因为时势逼迫着章鸿必须成长。随着新世纪的即将来临,许多人充满了对新世纪的憧憬,但2000年对章鸿等人来说却是最现实不过的一个时间。y2k问题实实在在地摆在了章鸿等人面前,人们向往的2000年对章鸿等人来说则无异于最后期限。1998年12月,章鸿调任软件科科长,同时他还多了一个头衔——川农行计算机2000年问题工程实施小组组长。章鸿深知自己肩上的分量,为此他一点不敢大意。同前几次信息化改造的结果一样,当2000年的新年钟声敲过之后,章鸿接过了农总行授予的“中国农业银行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先进个人奖”。

2001年,农行四川省分行的信息化建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集中式的数据处理中心的建设,而就在这一年的7月,章鸿升任科技处副处长,从而开始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CIO。

精 整

从2001年以后,可以说章鸿本人和农行四川省分行的信息化建设,都进入到了一种精整的阶段,但这并不是说这一阶段的道路更平坦,相反,这条道路上充满了曲折和惊险。章鸿清楚地记得2001年自己完成的一切工作:2001年5月~12月,组织了四川省农行省域骨干网技改项目的实施工作;2001年9月~12月,组织了农行四川省分行“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主机方案的实施工作;2001年11月起开始筹备四川省农行综合业务系统(ABIS)工作。从章鸿给出的时间表,我们就不难发现农行四川支行的信息化速度在明显加快,而此时的章鸿所要扮演的,已不仅是一个执行者的角色,他还需要不断地分析当时的业务发展,做出合理的信息化决策。

对于这个不大不小的角色转换,章鸿这样表述了自己的感觉:“做出IT决策的关键是要让IT技术产生效益,为此,就要让IT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与企业的长期规划结合起来。但我感觉站在我目前的层次上,只能提出某些点上的建议,还无法进行面上的构思。”这其实是章鸿遇到的又一个瓶颈。感受到了在IT管理方面的缺陷,章鸿开始想尽办法进行弥补。目前,农行四川省分行与香港汇丰银行针对IT管理而举办的合作项目正在筹划中。

谈起IT,人们总爱从技术的层面计算国内和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然而,十多年的信息化之后,我们确实还应该从IT管理的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在技术上和对方差了十年,那么我们在针对IT技术的管理上,也落后了十年。但遗憾的是,因为对技术的重视,我们开始奋起直追,而对IT管理的漠视,却导致了这其中的差距越拉越大。章鸿感受到了IT管理方面的差距,但这一次感到的却是更多的无奈。也许章鸿们的需求会催生另一个IT管理的热潮,我们祝愿这一天早一些到来。

时势的发展同样没有给章鸿太多的思考时间,当四川省农行的“新一代”系统正式上线以后,章鸿和他的同事在日均处理业务达130万笔以上的情况下,要保证全省数据中心和21个二级分行、206个县级支行、2146个网点运行正常。这个时候,数据的安全问题又摆在了他们面前。为了解决安全问题,从2003年起,章鸿又担负起了筹建农行四川省分行同城实时数据备份中心的工作。

在行外人看来,类似于章鸿这样的在银行这类大型企业中但任CIO,是一件风光无限的事情。但通过本文流水账式的记述,人们可能会重新发现,成为一名CIO是多么的不容易。章鸿成长的十五年,恰恰是农行四川省分行信息化发展最快的十五年,从跟随飞速发展的技术,到从较高层面了解业务流程,再到扩展自己的人际技能,最后还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决策能力,如章鸿这样的CIO们付出的是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

莲的诗词范文4

李莲英是一个很乖巧的人,他比较会看人脸色,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所以这就是太后喜爱他的原因吧。当年的李莲英做梳头太监的时候,很受小宫女们的喜欢,因为他有一个梳头发的绝活儿,在那个时候他能梳很多京城里面比较流行的发型,所以会有很多的宫女们找他去梳头发。慈禧太后听说他的技能后便调他宫里听用,李莲英就靠自己的手艺慢慢讨得了慈禧的认可。

2、会讨慈禧太后欢心。

由于他这个人比较聪明而且很圆滑,很会讨老佛爷开心,慢慢的他的地位开始升高,慈禧太后也逐渐的对他信任起来。就这样,他一步步升职伟储秀宫里面的大太监,成为了慈禧太后面前的红人,由于地位的升高他伺候太后变得更加的谨慎。专做一些讨老佛爷开心的事情,能说会道,并且成为了慈禧的倾诉者,这就导致他地位越来越大,而且只能在慈禧太后身边做事,没有被分到其他地方工作。

3、不专权。

莲的诗词范文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进。回首20*,团结奋进,克难攻艰;回首20*,锐意创新,硕果累累。昨天,我们送走雪灾、地震严峻考验的20*年;今天,辞旧迎新,迎来了新的一年,翻开新的一页。经市残联理事会同意,我们在2009年第一周的周末召开首次全市残联信息统计、调研工作、财务管理工作会议,其主要的目的是总结20*年全市残联办公室所取得的成绩,共同来谋划2009年办公室的发展蓝图。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市残联理事会,向在座各位基层的理事长和在办公室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干部职工,一年来的团结奋战和艰辛付出,表示衷心地感谢。

今天参加会议有各县(市)区残联分管办公室的理事长或副理事长、办公室主任、信息统计及财务人员。市残联党组理事会高度重视这次办公室会议,市残联的理事长、党组书记xxx同志在百忙中也亲临会场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今天会议时间只有半天,时间很紧,会议内容安排很紧凑。会议议程有十项:前面八项是对20*年信息统计、财务、调研工作的通报和总结以及xx市残联的信息工作交流介绍,第九项是自由发言时间,最后一项是xxx理事长的重要发言。

下面,会议进行第一项,请市残联办公室主任xxx同志就办公室20*年工作作总结,并就2009年工作作出安排。请大家欢迎。

下面,请

……

下面,请

……

……

下面,进行第九项,自由发言时间,请在座的各位就信息统计、调研、财务管理方面谈谈各自的看法和感想,或提出意见或建议。因时间有限,每位发言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最后,我们请xxx理事长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今天的会议开得很成功。办公室xxxx主任将全省办公室会议精神作了传达,对20*年办公室工作作了全面的总结,并对2009年工作作出安排。xxx同志传达省残联财务会议精神。会上还对全市信息、财务、调研工作作了通报。xx市残联xxx理事长就xx市20*年的的信息工作作经验交流发言,给与会人员产生很大的启迪,对我们在2009年如何做好信息有很大的帮助。xxx理事长重要讲话很全面,对各级残联办公室干部提出了四点要求,即一是强化全局观念;二是强化宗旨观念;三是强化发展观念;四是强化廉政观念。xxx理事长高瞻远瞩,站在办公室理论的高度,给我们办公室今后的工作指明方面。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xxx理事长讲话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2009年办公室的各项工作。

莲的诗词范文6

关键词:古诗意境;主体想象;人文精髓

意境是古诗的核心。学习古诗,让学生“口中有文”“脑中有境”“心中有情”,最重要的是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呢?

一、诵读入境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感情地诵读不仅可以理解古诗的内容,还能帮助学生领悟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的意境和韵味。所以要学好古诗文,熟读背诵是最好的法宝。另外,老师教学时恰当适时地运用背景音乐,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反复诵读,做到“一章十遍读,一句十四吟”,使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如教学王安石《梅花》,我们要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自然地就会读出梅花那铮铮铁骨,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格。又如孟郊《游子吟》,我们只需简单疏通字词,在反复吟咏之间即可体味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以及身为子女应该感念亲恩,报答慈母的良好规劝。

二、诗眼悟境

如何把“意”和“境”融合在一起,那就要着重指导品味一些关键性的字词,这就是所谓的“诗眼”。诗眼是诗词中最能体现诗意的关键词,也是读者了解诗人心境的窗口。所以,我们要善于紧扣住“诗眼”,充分悟读,充分想象,充分咀嚼,这样,文字就动起来、活起来了,为通往古诗的意境铺路架桥。重点词语突破了,那整首古诗就迎刃而解了。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一句,写出了小孩子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态,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其中 “卧”字的使用最妙,它把小孩子天真、活泼、顽皮的样子,和盘托出,跃然纸上,给全诗增添了无穷的意味。

在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仔细推敲,领悟其中的精妙之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扣住“诗眼”,斟词酌句,对感悟诗词意境是何等重要。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唯有通过赏析才能准确地领会,使学生走进一个有声有色有味的世界中,引起共鸣,与作者同感受,陶冶自己的情操。

三、补白创境

古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丰富的特点,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适当指导学生展开联想,去想象古诗词的画面。当学生通过想象,眼前出现了诗中之景之时,学生自然能去体悟诗中之情意了。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在导入时,就让学生结合老师板书的“村”和 “居”,让学生想象“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在课中又说“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将诗中所描绘的形象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来想象。”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更好理解诗意,学生的脑海中也会浮现出一幅其乐融融的农家画面。

三、延展拓境

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之以入情。”诗是作者情的物化,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作者的心境等,都会对他笔下的文字造成影响。浩瀚的诗海中,有大量的古诗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所产生的一种心声及对人生遭遇的一种感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在了解创作背景后,才能对诗意有全面、正确地领悟。如杜甫的《春望》这首诗,杜甫生活在唐朝由兴盛到衰败时期,将唐王朝推向衰落深渊的安史之乱给了作者无限的感伤。面对惨破的河山,作者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怆之情让我们看到了衰落的唐王朝的景象,也被作者的忧国之心所打动。教学陆游的《示儿》,可介绍南宋的有关历史及诗人的生平:陆游出生三年后,宋徽宗、宋钦宗被金所掳,北宋灭亡。亡国之痛、流离之苦伴随他成长,而南宋偏安一隅,屈膝求和,促使他更加念念不忘收复中原,但他从来得不到朝廷重用,多次罢职闲居,壮志难酬。最后,被罢斥归隐故里,而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恢复信念始终没有动摇。《示儿》是诗人85岁时,也就是临终时所作,这是他的绝笔诗。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学生才能深刻地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感情。由此,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补充、介绍一些与诗有关的历史知识、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则可以帮助学生消除一些由时代造成的隔阂,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时,是有历史的“东风”可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