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核心能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核心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范文1

近几年中国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国内旅游市场已然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旅游市场之一。但是与发展相携而来的是,中国旅游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竞争也将更愈演愈烈。而竞争的核心是人的竞争,“旅游业的灵魂”——导游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大学中培养具有国际职业能力的导游,组成优秀导游队伍服务社会,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我国导游队伍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1.旅游行业的新兴与发展,导致导游需求量直线上升,成为社会热门职业之一

2006年9月实际从业人员32万人,2008年全国导游员数量47.4万,2014年实际从业并按照规定年审的人数约在90万左右。8年增加了近60万人,即扩大了近3倍之多,自主职业导游或景点景区导游、景区讲解导游增长的数量更多,导游已然成为社会最热门的职业之一。

2.导游人员的学历阅历偏低,整体素质不高

导游欺客、购物回扣、辱骂游客的现象频有发生,暴露了我国导游队伍导游素质不高、导游行业混乱的现状。导游也呈现出年轻化、平均学历偏低、职业素质不高、职业核心能力不强的状况。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初级水平导游市场占有率高达97%,严重缺乏高级与专家型导游。我国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匹配旅游业快速发展,不适应与建设旅游强国的发展目标,需继续提升导游员的服务能力。

3.外语导游严重不足,语种结构需完善

虽然导游需求量急剧扩张,但我国外语导游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一是蒙古语、泰语、日语等周边旅游国家语种导游少,二是韩语、意大利语、德语等潜力股国家市场导游少。外语导游市场占有率低,语种结构不合理,制约了我国新兴境外客源市场发展,降低了我国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力。

4.导游管理体制滞后,阻碍了导游市场发展

旅游法的颁布,促进了导游行业正规化发展,但现阶段我国导游管理体制和机制明显还存在明显缺陷。一方面,兼职导游比例越来越高,杂牌军太多,致使导游服务水准严重下降。另一方面,现今导游劳动保障机制存在缺陷,导游队伍职业稳定性下降,并导致个别导游通过降低服务水平、强制顾客购物等“特别”手段,获取收入。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我国导游队伍的正规化与整体化发展。

三、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

随着导游行业的蓬勃发展,游客个性化服务的出现,行业对导游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中,要迅速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导游方法和社会条件,适应现代导游岗位各项技能。包括热情的服务态度、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应急能力、才艺水平等。并且职业能力教育应根据学生现状和导游行业需求,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大力提高导游职业核心能力。

四、当代导游应该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

1.职业核心能力的概念目前职业核心能力的概念很多,最终归结起来其实质内涵为:它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也即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并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导游具体工作来看,既包括在导游服务中直接体现出来的职业能力,例如语言表达,服务水平、认真负责等显性能力。也包括诚信、敬业、创新、合作等隐形能力。

2.新时代导游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

(1)作为一名旅游人,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下所有导游员应该具备最正确的价值观。平心而论导游职业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理解。假如我们的游客在选择出行线路时候更加自主成熟,假如旅游企业对导游员的待遇福利水平更加重视,我相信所有导游员会是最真诚的人、最可爱的人。价值观其实很简单,认认真真做好每一次的导游服务,尽职尽责、诚心诚意地干好每一件导游任务。那么,无数个平凡就铸成了伟大,无数个普通就铸成了非常。我们的导游员整体素质就会得到很大提升,人人都是优秀导游员。

(2)作为一名新旅游人,我觉得旅游行业需要树立创智文明

中国是礼仪之邦,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刻体现国家形象,因此创建文明旅游环境与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要改善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需要较长时间。但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不乱写乱画,不大声喧哗,不计较个人利益,做一个文明守法的旅游者。因此,导游是游客文明出行的领路人,首先出团前,要制定游客文明出游手册和行前教育规范,并履行告知制度,其次旅游过程中对游客文明行为进行提示,并把文明旅游纳入旅游合同,制定奖惩条例。

(3)作为一个旅游人,我觉得旅游行业需要“我为人人,人文为我”的理念

一个优秀的导游,往往会给旅途增色不少。希望每一名导游员,掌握好导游技能,并树立真诚服务的理念,为推广行业企业文化,树立旅游企业品牌做贡献。导游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对旅游团队客人的服务方面,而更重要的在于对游客的教育,你真心付出,也会有相应的收获,因此“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还是从游客、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4)作为一个旅游人,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

怎样才能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最重要的就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旅游的需求。只有全行业都把质量作为旅游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才会更加满意。此外,紧抓服务质量也是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产业素质,才能保证旅游发展的质量。每个人都应该正确看待自己所投身的旅游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工作业绩,用无数个平凡成就伟大,这就是工作的意义。

(5)作为一个旅游人,要做一个智慧的行业者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要适应时代潮流,就要成为一名智慧行业者。在网络+的时代,智慧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从而让游客及时了解,并根据工作情况安排相应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微博,到微信的快速应用,微生活成为如今的生活方式,因此相对应的微旅游也成为最新的旅游模式,时间短,随性,随心,因此随着旅游者不断变化和细化的需求,在旅游发展的各个方面,运用智慧的头脑,凝聚智慧的团队,采用智慧的手段,达到低成本,高效率,个性化服务的结果。

五、如何培养导游员的职业核心能力

1.在职业活动导向教学中培养核心能力

活动学习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原理——智慧生成活动学习培养职业能力——智慧生成原理活动学习的教学环节与核心能力培养

2.加强和改善导游培养和在岗培训

职业核心能力范文2

关键词:中职;职业核心能力

一、研究背景

现阶段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引发职业结构上的巨大变化,这使职场对人才要求的变化成为必然,从重学历到重能力、重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人才的内涵不断变化。当职业变更或者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掌握好核心能力,可帮助学生适应就业的需求,尽快在工作中调整自我,处理难题,并很好地与他人相处。经调查,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和外语应用等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忠诚、责任感、专业进取与创新、团队协作和职业规范等职业道德、态度等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人才的标准。而中职学校中个别学校对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十分短视,只注重技能培养而轻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忽视职业精神和价值观的培育。所以通过多年的就业指导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推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研究意义

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职业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数量最少,但适用性最强的基本能力,是每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甚至日常生活中必备的重要能力,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开展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不仅是本地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岗位变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更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为此,笔者试图探索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从学生的就业需求与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力求找到培养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具体途径,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就业实力,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改善中职学生“技能唯一论”的学业观,并为今后其他专业的逐步推广奠定基础。

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为659.0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636.40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6.56%。调查显示,57.36%的就业学生起薪低于1500元,其中9.78%的学生起薪低于1000元;享有劳动保险人数占77.14%。以上结果说明中职生起薪比较低。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企业单位的主要考核因素。经调查,56%的企业认为现阶段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比培养专业能力更重要。(一位主管说,只要给我们3~4个月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将一个只懂皮毛的员工训练成专职人员,而一个人的诚信、与人合作、交流、信息处理整合等素质不要说三四个月,恐怕三四年也训练不出来,而且成本和潜在的风险很大。)而职业学校的工作重心仍然在于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问卷分析,最初有83.1%的学生从来不知道职业核心能力是什么。在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均呈现出劣势,这与企业需求差异明显,尤其在解决问题方面,企业和个人的认同度标准差达到了6.26497%,说明企业认为现在毕业生最缺失的能力和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出入很大。

2.中职学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一般。调查显示:一些中小企业对职业专业水平要求低,对毕业生的职业转换能力要求达到100%,而超过60%的企业和在校学生认为学校现阶段有关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一般,关注度不够,与企业的愿景相去甚远。这也是造成中职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低、起薪低的主要原因。

职业核心能力范文3

一、素质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在联系

关于人的素质之内涵,包含四个方面: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及身体和心理素质。其中,思想品德素质是人的灵魂与方向,是做人的根本;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的发展基础,体现了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职业素质是人的立业本领,其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结构,还包括工作能力;身体和心理素质则是前三项素质的物质与精神的基础,反映了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承受力。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一体系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最终才能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学生的职业能力不仅要求能获得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还应能获得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八项内容。具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学生,以后从事其他任何职业活动时,都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和技术飞速发展的综合能力或基本能力。学生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获得职业核心能力,为学生就业及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

二、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1、社会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冲突

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企业单位的主要考核因素。有关调查显示,56%的企业认为现阶段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比培养专业能力更为重要,而职业学校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均呈现出劣势,这与企业需求差异明显。尤其在解决问题方面,企业认为现在毕业生最缺失的能力和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出入很大。相关调查显示: 超过60% 的企业和在校学生认为学校现阶段有关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一般,关注度不够,与企业的愿景相去甚?h。

2、学生个人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识不足,核心能力低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为初中毕业生,年龄小,而且是中考后没有考上高中、或不想继续上高中的学生,他们在世界观、学习能力、自我管理等能力上有一定的不足。父母送子女上职业学校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在就业市场能找到工作而已。有关问卷显示,有 83.1%的学生从来不知道职业核心能力是什么。中职学生缺少培养自身职业核心能力的意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欠缺使学生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不了解职业要求与自身素质的匹配程度,不了解社会需要,看不到职业核心能力在就业和今后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能力低下,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一批批中职生进入职场后,虽然刚开始能马上适应工作岗位要求,但一年后甚至更短时间,就显示出竞争的劣势,职业生涯发展受到限制,而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更是无从谈起。

3、学校方面在培养核心能力上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首先,中职学校职业教育理念落后、方法陈旧,依然采用填鸭式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对职业核心能力认识不足,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认识不足,在教学和管理中没有主动地渗透核心能力的培养。核心能力的教师培训和认证工作涉及面还较小,力度、影响力不够。中职教师在专业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职教理论素养及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不足。

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1、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力度

政府部门的指导思想和政策、资金支持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实施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政府必须制定相应政策,加大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投入力度。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各种方式设立校企合作基金;鼓励学校和用人单位建立对口联系,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所需的各类人才;由于各地区域发展的差异性、教学资源的不平衡性,可根据各地的特点,组织有关单位研发一套适合当地特点的教学改革方案,以培养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的人才。

2、加强中职教师的培养

加强中职师资队伍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培训,是实施核心能力培养的前提和保障。教师是具体实施教育教学的主体,只有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核心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1)课程体系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整体建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有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 都应该具有培养核心能力的教学内容,通过课程模式、行动导向教学组织、多种学习途径进行综合化培养。

①在现有课程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关课程的探索和实证研究,可以借鉴,如与人交流能力可融入语文课;数字应用能力可融入数学课;信息处理能力可融入计算机课;自我管理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自我学习、解决问题和创新等能力。

②开设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课程,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如信息处理模块、数字应用模块、自我学习模块,等,让学生自由选修,缺什么补什么。鉴于中职院校学生年龄较小,历练时间较短,可以开设组合模块课程,如与人交流与合作模块、解决问题与创新模块,等。所有的课程都应该具有培养核心能力的教学目标,可多模式、多途径综合培养。

③开展第二课堂。依照职业核心能力的模块进行划分,有意识地设计和组织相应项目的培训和实践活动。包括开展社团活动,技能竞赛活动。

3、采用新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评价形式

新的教学评价形式应以核心能力的测评为基本取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评价方法是一种崭新的评价形式。在这种评价形式里,学习结果(特殊的和一般的)得到清晰的界定,评价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合理的和客观的判断,并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予以认定。教学评价主要发挥目标导向、信息反馈、质量监控的作用。

职业核心能力范文4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shoulders of developing a "high technology and specialized personnel,"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high-quality, high-skill, applied is a basic requir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Moder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proposed o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vocational core competency requirements, vocational training is a core compete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new ways for students to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capacity building is important content .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核心 能力 职业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core competencies professional

作者简介:范烨,男,汉族,1978年出生,河南周口人,硕士,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师,测评师。研究方向:法律、政治教育、职业核心能力培训。

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使得知识和技术更新的周期逐渐缩短,产品更新和职业变换成了人们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行业的关键性能力即职业核心能力应运而生。同时,社会的加速发展,也对职业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核心能力的训练能促进个体顺利地实现由教育世界向劳动世界的转换,促进个体终身可持续发展。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定义

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即职业能力中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国际上也被称作关键能力(Key competencies)(如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基本能力(General competencies)(如美国)或核心技能(Core skill)(如英国),在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也有人称它为关键能力。

人的职业能力分为三个层次,即: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其中,从事任何职业或工作都离不开的能力就是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或者说是超出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重点,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是我国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1998年制定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将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

(二)职业核心能力在我国发展现状

相对于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我国职业教育对职业基础能力的关注较晚。系统工作始于2000年,这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力量研发“职业核心能力培训认证体系”,2007年6月1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正式向全国《关于颁布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试行)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相关机构积极参与职业核心能力体系开发的宣传、咨询工作,并做好推行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工作。国家相关机构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师资培训。

同时,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并在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测评学生的“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语言文字表达和合作协调能力”。

由此,部分高职院校率先实验,开始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探索实践,这意味着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新阶段的开始。

二、高职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

核心能力普遍存在于人的职业生涯和一切社会活动之中,是对人取得活动的成功起关键性作用的能力。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其影响辐射到整个活动领域,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影响极其深远。立足职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现实要求。自从职业核心能力项目引入我国以来,不少院校积极参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探索,积极引入课程资源开展教学工作,努力把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规律,这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要求。

(一)符合高职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突出宗旨,近些年,不少院校都加强了与企业用人单位的联系,合作开发课程体系,同时,院校也能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的用工需求及人才标准。职业院校着力培养动手技能,培养岗位技能胜任力,但由于毕业生职业适应力尚显不足,目前来看企业对人才质量仍然不甚满意,加强职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刻不容缓,对学生就业而言,只有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在职业生涯中求职竞争、入职发展和晋职成功,从而真正实现高质量就业。纵观世界高等职业教育,都非常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探索着怎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各国进行的能力本位教育改革,也越来越关注一般素质的核心技能,认为核心能力正是提高劳动者多种职业适应力的基础,也是个体继续学习的能力基础。

(二)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能力本位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普遍性的文化理念。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活动的对象是技能型、应用性职业岗位。高等职业教育也是我国正在构建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现代职业教育思想,高职教育应把适应与满足社会需要和人的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并贯穿始终,既要考虑职业的针对性,又要克服人才培养中的工具化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兼顾学生终身学习以及适应职业变化的需要,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能力培养并不只是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而是针对特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必须的“全面的职业能力”,在这个能力体系中“核心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将培养核心技能作为提高劳动者技术技能的新基础,是适应多种职业和职业岗位转换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要求。

(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人的发展,说到底就是不断提高自我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能力,全面提高人的行为自由,不断满足人的需求和进一步的愿望。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单一的岗位技能显然无法满足这一期望。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变化迅速的时代,劳动者如果只掌握目前工作上的单一技术技能,很快就会落后和过时。因此,在培训劳动者学会一种具体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必须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开发,使他们掌握这些能够作为发展基础的最重要的能力,从而终身受益。

三、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能力开发是重中之重

核心能力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长时间的共同合作,核心能力的开发需要政府、学校、大学生、就业部门和培训机构等的大力支持,而不是仅仅依赖考核发证机构提供的培训。而目前来看核心能力课程开发缺乏系统性。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如同培养专业技能一样,应通过一系列课程来实现。而且还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加强有关能力的培养。但真正把职业核心能力纳入能力目标体系,并通过教学设计与实施来实现教育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缺乏足够的高素质培训老师

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的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要求有所不同,他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了解其它相关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培训与测评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现在许多高职院校教师工作量已经趋于饱和,加上师资的来源主要是普通高等院校毕业业,缺乏职业教育的经历,有一部分还处在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学科体系”向“行动体系”转型期,很难胜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如何尽快增强师资力量,是职业核心能力开展的当务之急。

(三)尽快形成社会各界对该项目的认识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国家职业核心能力项目负责人李怀康用这首《剑客》表达了期望职业核心能力项目的开发和推广。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市场对人才需求突显,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面向所有职业人的核心能力正是实现国家宏图伟业的关键因素。经过几年的发展,社会各界已经开始慢慢了解、欣赏、实践,发展的速度日新月异。当然,该项目的社会认知度依然不高。教育机构、行业企业、个人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达成共识,认识到这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好事。

四、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政府应重视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在推动职业核心能力开发工作中承担起应有的职责。而且政府部门应做好职能转变,以利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政府对于职业教育的管理还应该站在宏观的角度,高度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核心能力开发的指导。目前,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代表政府为我国的职业核心能力开发体系的初步建立已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如提出了我国职业核心能力的开发目标、建立了我职业核心能力评估标准(试行)、开发了相应的能力培训模块教材等,但这还很不够。政府还应该不断完善我们职业核心能力培训体系,出台一些推动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的政策和规章制度。

(二)院校应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

众所周知,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不同于一般的职业能力,这不是一门技术,而是应用某种技术方法去做事的能力。最佳的途径应该是通过各门课程的教学渗透来实现,核心能力的养成不是知识的获取,而是个体行为发生转变,但这个转变是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种长期的外部氛围引导、激励他。单独通过系统的人文课程、专题培训进行潜移默化式的教学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其作用是不确定的,同时学制与课时也不允许这样大量开设课程。所以,多渠道多角度渗透式进入所有课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能力培养为己任的教学理念就显得格外重要。

(三)打造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职业核心能力的考核的方式不同于以往的学校课程考核,这是职业核心能力评价的一大特色,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在高职教育教学评价中开展能力本位评价、成效评价,要改变单一的考试模式,要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尤其要重视形成性考核,建立多样化评价体系。从个体行为表现的连贯性、发展性,从特殊事件的表现中,构建核心能力的评价体系。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及综合评价等评价方式,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有目的地选择学生学习成果和反馈性自我评价,记录各个阶段学生的努力、进步及成绩,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及参与评价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条件的学院还可以参加劳动部门的职业核心能力证书考试。

(四)建立校企良性联动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属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按企业的需求来培养人才。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企业的参与可以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供真实的职业情境,可以为实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提供便利条件,还能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同时,我们也应该多加注意企业的用工需求,其已经开始影响到我们的职业教育,因此,如果企业能够积极反馈信息给教育机构,并能够参与到人才培养当中去,将会达成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怀康.职业核心能力开发报告[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2)

[2]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职业核心能力范文5

关键词:职业核心 能力教学 方法改革 校园文化建设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人际交往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一个人满足这些需求的过程,就是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一个人的社会价值是指对社会的贡献,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得到了实现,这个人就是一个既满足了自身需求又对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目前职业院校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既要将一个人潜能挖掘出来,使其个人价值得到满足,又要使其毕业生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岗位上发挥专业特长,还要在职业周期不断缩短的社会浪潮中尽快调整自己,坚持终身学习,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其社会价值,那么这所学校培养的才是合格的人才。高职院校如何做到名副其实,学校的毕业生就是最好的广告和说明,加强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其应当重视的一个方面。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概括地说,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分为岗位特殊能力、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倘若将一个人的能力比喻成一座冰山,那么显露在水面上的为岗位特殊能力,其对应的是岗位能力。水面之下比较容易被观察到的、直接支持这个特殊能力的为通用能力,是可以与其他职业通用的能力,其对应的是工作能力。水面之下不容易被观察到的是核心能力,即所有职业共有的能力,其对应的是转岗能力。三种能力中,职业核心能力是构成职业能力最基础的、隐性的那部分能力,是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的综合职业素质,它承载着整个能力体系。此种能力在德国称为关键能力,由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提出,指的是“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它更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做出判断选择的能力,胜任人生生涯中不可预见各种变化的能力”。因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

二、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原因和意义

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能否在专业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否在职业越来越短的浪潮中重新就业实现自身价值,取决于很多方面,其中非常重要的的一个方面即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问题。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当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重点。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与本科院校相比,因其在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灵活的专业设置、实践教学的加强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1. 专业与工作不符的原因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不断变化,铁饭碗和金饭碗保终身的现象在今天的中国工作领域中是少之又少,因而并非所有的高职院校毕业生都能所学即所用,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专业与工作不对口的问题,很多毕业生会经历先就业再择业的过程,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具备某项具体的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拥有职业核心能力。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在出现新的工作类别和岗位的同时,原有工作形态中的技术、功能、工作方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毕业生不仅要有专业能力,还要有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

2. 目前职业院校对职业核心能力问题的忽视

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仍然单纯地坚持以地方经济发展为依托和“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教育,忽视发展“人的主体性”的教育责任,淡化了职业教育人文特质的伦理精神,过分强化职业教育的工具性和功利性,将职业发展和职业能力的需求静态化,难以满足瞬息万变行业调整下的市场对人才需求的随机性、动态性的标准。因此,加强职业核心能力教育,有利于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并且在工作中实现终身教育与学习,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1. 深化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深化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的改革,践行行动导向和过程导向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模式,从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上体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实现“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毋庸讳言,目前我国虽然在政策上提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但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结构、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仍然没有形成独立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不利于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而,高职院校形成独立优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是保证能力本位目标的首要方面。在课程体系的改革方面,我们可以将课程设置为包括政治素质、能力素质、行为素质逐层递进模块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和包括岗位基础学习领域、岗位核心学习领域和岗位拓展学习领域逐层递进学习领域的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在教学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研究性学习、模拟工作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德国的行动导向和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和目标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其中行动导向教学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过程导向的教学范式意味着不能只根据相对稳定的工作活动内容来设计职业教育教学活动,而是要面向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的职业过程来培养学生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能力。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资金投入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资金投入,在人才结构方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双结合:为推进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加快引进专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聘任企业的骨干人才到学校举办讲座,到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操作指导,加强学生的现场操作能力;通过有效途径对部分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克服教师从学校毕业走出校门又走进校门对学生进行“纸上谈兵”式的教育的弊端。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根据职业核心能力教育的隐性特点,除却在课堂上将职业核心能力嵌入到公共课、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中进行显性教育外,应从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熏陶与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加强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社团建设,为学生学习、成长、健全人格的形成营造和谐良好的氛围,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支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技能知识竞赛,鼓励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形成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与学校双方对彼此的满意度都能得到提升。

4.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新的校企合作之路

作为德国经济腾飞秘密武器的“双元制”培训模式:大学生以职员和学生的“双元”身份在培训企业和职业学院这两个“双元”结构机构中边实践边完成学业。学生在装配有必要教学设备的实习车间和代表现代技术水平的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培训,与企业一起成长,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机制,了解职业的行为规范,这种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值得我们高职院校拿来为我所用。如部分高职院校可以以地方经济为依托,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践需要,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学习车间,使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之后,挑选优秀学员赴学校的培训基地为有需求的农民工讲解技能知识,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以实践促进理论掌握的效果,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使命感。

参考文献:

[1]刘伟. 德国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及启示.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1

[2]徐塑. “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 外国教育研究,2006(6)

职业核心能力范文6

在描述职业能力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很难十分清楚的区分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原因在于,如果脱离了专业和职业对核心能力进行描述,那么核心能力就缺少了专业和职业属性。我们可以根据专业群内各专业的特点,对核心能力进行界定,而不必过于计较是否把它说成了专业能力或综合能力。我校机械与数控专业群由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等专业组成,各专业具备相同的职业核心能力:

1.技术交流与沟通能力;

2.工作计划和结果评定能力;

3.生产准备和执行生产任务能力;

4.机械设备的保养能力;

5.对职业和专业的理解及适应能力;6.利用劳动法自我保护能力;

7.工作安全、健康防护和环境保护能力。

二、核心能力应结合具体的专业能力和技能要求进行培养

通常专业群内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设置都比较接近,各专业具备相同的职业核心能力、技能要求。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一般应结合专业能力和技能要求进行培养,具体包括:

(一)技术交流与沟通能力无可否认,任何一个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都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可以说与人沟通能力)。当学生选择学习一个专业后,他的人际交往能力就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能够做到如下几点:

(1)正确选择信息渠道,收集、获得各种信息,评估信息内容;

(2)识读和使用机械图样、零件清单,并能够草绘图形;

(3)整理、使用、保存各种文档、技术资料、相关的规范和条例;

(4)有目的的与学习小组内的同学、学校老师进行有效交流;

(5)能够主持小组讨论,记录和展示讨论结果;

(6)能够使用一定的信息、技术资料和数据,完成报告。

(二)工作计划和结果评定能力

(1)在满足工作任务和场地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实验、加工设备;

(2)按照约定时间检查、搬运直至准备好工具和材料;

(3)在符合经济性和交货时间的前提下,计划、实施加工流程:

(4)跟踪任务或订单的完成情况,并监督其进度;

(5)检验、描述问题解决方案,并能够评估比较它们的经济性;

(6)使用不同的学习技巧,不断完善、优化加工程序;

(7)确定自己能力的不足,明确参加学习或培训的目的;

(8)检查、判断和记录加工结果,制定小组工作计划。

(三)生产准备和执行生产任务能力

(1)能判断材料的特性,根据需要选取加工材料;

(2)分配、使用、清理辅助材料;

(3)确保机床设备处于可使用状态;

(4)选择工具和夹具,定位并夹紧工件;

(5)通过手工、机械加工、切割或锻造等方法生产工件;

(6)将相同或不同材质的零件装配成部件或产品。

(四)机械设备的保养能力

(1)检查、维护和保养机床设备,并进行正确记录;

(2)发现待修复零部件,判断故障类型,安排维修;

(3)正确选择、使用和清理生产原料。

三、核心能力应结合我国的社会经济特点进行培养

我国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大多不具备企业员工的身份,入学后容易陷入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的尴尬境地。但是,学生迟早要离开学校就业、融入社会,因此,核心能力的培养,还必须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特点,安排必要的课程加以解决。我们的具体做法包括:

(一)培养学生对职业教育和专业的理解及适应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实现从中学教育模式到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转变,使其适应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学有所成、学有所长,最终能够达到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成为有专业知识、掌握一技之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自开始举办数控技术专业以来,学校将《专业与职业》作为特定必修课程开设。课程内容涉及专业概要介绍、职业素质入门、专业学习特点、5S现场管理、职业道德规范等五个模块。上述模块,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授课。

(二)培养学生利用劳动法自我保护能力长期以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模块:

(1)思想教育;

(2)道德教育;

(3)法制教育。其中法制教育以民法通则为基础,缺少与职业相关的内容。为此,我校在专业课程中增加劳动法部分内容,如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等,这种做法不仅受到了学生欢迎,也得到了企业专家的肯定。

(三)培养工作安全、健康防护和环境保护能力我国的职业教育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但往往容易忽略或轻视工作安全、健康防护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我们在相关课程中,除了安排专门的安全教育环节,有必要就以下几点进行重点教育:

(1)工作中可能会发生的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相关职业的劳动安全规范,避免事故发生;

(3)能描述事故发生时应采取的行动和急救措施;

(4)遵守防火条例,能描述火灾发生时应采取的消防措施;

(5)遵守环保条例,明确企业的责任和贡献;

(6)尽可能使用经济的、无污染的能源和材料;

(7)减少或避免废料的产生,采用环保的方式处理废料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