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抓发展质量、提生活品质、建质量强县”为目标,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积极推进标准化工作,不断完善标准化体制建设,着力提高标准化工作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前瞻性,加强标准与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全面提升我县标准化的总体水平,为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质量强县工作服务。

二、目标任务

(一)积极推进服务领域标准化工作。在现代物流、旅游、交通运输和社区服务等领域探索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围绕“五水共治”、“智慧水务”建设工作,研究建立相应工作的标准体系,制订和实施一批市县级地方服务标准规范。开展省、市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申报工作;年内建立县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1个以上。

(二)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大力推广“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标准”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农业标准化培训,抓好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建设,开展省、市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立项的项目力争通过验收;开展县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建设,年内立项3个以上。

(三)运用标准提升和标准创新手段,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和试验验证,等同、修改采用,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鼓励企业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市级地方标准规范、县级地方标准规范和企业联盟标准,抢夺市场主动权和话语权;开展省级块状产业标准化重点项目申报工作,力争块状产业联盟标准项目推广实施覆盖面达到产业内规模以上企业数的40%以上,新增实施企业达50%以上。

(四)完善县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载体。完善有关资料的网上公告和网上下载功能;针对市级5个县域层面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块状产业以及5+1产业,建设3个以上技术标准体系,协助市局信息中心做好有关实物图片平台展示工作。

(五)深化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工作。进一步完善辖区内主要出口企业数据库,重点做好黄色和红色预警信息的通报和反馈意见的收集工作,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体系。

(六)实施标准化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制订年度标准化培训工作计划,规模以上企业标准化员证书达到60%以上;系统内从事标准化管理和标准制订、咨询、备案的具体人员全部通过新的GB/T1.1-2009和GB/T2000.2-2009国家标准的培训考核。在全县80%规模以上企业全面建立标准化工作机构和标准化员队伍,全面强化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保障。

(七)着力实施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助推企业标准化基础管理迈上新台阶。帮助企业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创建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实施标准管理。力争今年我县名牌产品申报企业全部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

(八)加强标准化日常管理工作。强化企业执行标准备案登记工作、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登记工作质量和标准化材料信息报送质量;完成县级地方标准规范清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县级地方标准规范的公告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

标准化工作是我局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也是推进质量强县建设的重点工作。我们要提高认识,从发展战略的高度给予重视,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机制。积极开拓,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服务工作水平,促进企业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提高以标准为依托的核心竞争力。

(二)完善配套政策

要围绕建设质量强县,争取县政府加大对标准化战略的投入,完善标准化战略等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加强资金引导,重点支持推动块状经济标准提升、运用标准化手段优化提升产业等项目和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性建设。

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2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办发〔2004〕224号)精神,加快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确保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就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大意义

农业标准化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轨道。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是提高我县农业综合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挑战的迫切要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切实关心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我县农业标准化水平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和建设规划,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高度,从促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全局着眼,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农业标准化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摆到农业工作的突出位置,狠抓落实。

二、进一步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实施”的方针,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这条主线,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建立健全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评价认证体系,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在引导农业科研、组织农产品生产、评价农产品质量、规范农产品市场、引导农产品消费、保障农产品出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按照市政府实施的农业标准化“11383”工程,我县主要实施以下五项工作:一是建立结构合理的农业标准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市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100项。二是建设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争取国家级示范区1个。三是强化流通领域标准化管理,在县城培育1个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四是加大专业和标准化知识培训,成立由25人组成的农业标准化推广队伍。五是大力培育名牌农产品,使名牌农产品达到12个。

三、正确把握推行农业标准化的工作重点

(一)以农产品质量标准为核心,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农业生产特点、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积极转化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加快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种、生产操作技术规范、产地环境以及农产品加工、包装、保鲜、运输和贮存等方面农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相互配套,科研、生产、推广、加工相互衔接的农业标准体系。农业标准的制定,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对出口农产品,在标准的执行中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尽可能地满足进口国的产品质量要求。

(二)以强化检测为手段,建立健全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按照合理布局、避免重复的原则整合资源,充分利用我县法定检验机构的技术和设备力量,加快我县农业检验检测机构的规划、布局和建设步伐。现有机构要加强设备配备,充实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要结合基地、市场建设需要,建立健全快速检测站(点),开展好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质量检测服务。依法加大对各类农业检验检测机构实施计量认证和资格认证的工作力度,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全面加强对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及添加剂、兽药、农机具等农业投入品和土壤、水质、大气等产地环境及农产品生产过程和农产品质量的检验检测,逐步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三)以创立名牌产品为动力,建立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培育名牌农产品,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当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和国家认监委、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切实抓好我县无公害农产品及基地申报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要从培育名牌农产品和标准化农产品入手,以名、特、优、新和外向型农产品为突破口,帮助企业尤其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实施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与环境保证体系)和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尽快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农产品,扩大我县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四)以示范区为典型,加强农业标准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工作,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抓好实施。当前,要着力抓好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各类农产品示范基地的建设,树立典型,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示范基地和示范园、示范片、示范点相结合的农业标准化示范网络。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标准推广计划,积极开展农业标准的宣传、培训和试点、示范工作。努力提高农业标准推广的组织化程度,按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标准”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纽带作用,引导带动生产基地和广大农户自觉接受和采用标准,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五)以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建立诚信、高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以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加大质量监督和查处力度。要以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实施强制检验目录制度,依法加大专项治理和行政执法力度,对标识不规范和存在一般质量问题的,要责令限期整改;对问题严重、整改不合格的,有关部门应依法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在农业生产环节要引导和督促广大农户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技术规范,严禁使用国家禁用的农业投入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围绕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级、定量包装、包装标识等标准的实施,加强对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和认证工作,杜绝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要用标准化手段规范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管理水平,规范经营主体的市场行为,严格市场准入,促进市场有序运行,建立公开、公正、透明、诚信的农产品流通机制。在县城主要农贸市场建立1个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四、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地要把农业标准化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县建立农业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组织、协调和推进全县农业标准化工作,各街镇乡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组织实施本地农业标准化工作。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全县标准化工作的综合协调,按照“统一计划、统一审批、统一编号、统一”的要求,统一管理全县农业标准化工作;涉农各部门要发挥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主力军作用,做好有关工作;县计经委、县科委、县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加强协作,积极支持,共同推进我县农业标准化工作。

(二)制订规划,精心实施。各地要根据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切实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和计划,健全机构,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要建立一级抓一级的农业标准化工作机制,严格工作责任制,确保规划、计划的落实。

(三)增加投入,夯实基础。各街镇乡要大力支持农业标准工作,对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必需的经费,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有关部门也要增加农业标准化工作经费,切实解决农业标准化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多渠道投资的格局。

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3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 农产品安全 技术性壁垒 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051-02

引言

当前,中国农业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外观等要求不断提高,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健全的市场秩序等因素又制约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农产品市场秩序的不健全,不仅导致市场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对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产生了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农产品的出口创汇。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日渐增多,中国农产品出口因此受到很大影响。据商务部调查,中国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给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占关税等各种壁垒总和的比重,已经由原来的20%上升到目前的80%左右。

实际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归根结底就是农业的标准化问题。农业标准化是指以农业科学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理,对农业经济活动中的有关方面和有关环节制定标准,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有效监督的过程。李金才等(2007)认为,农业的标准化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于冷(2007)在肯定农业标准化过程中龙头企业的重要地位时,都强调政府部门在促进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某些时候可能起主导或关键作用;王芳等(2007)的研究也证实了上述观点,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农户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政府支持对农户是否实施农业标准化存在显著影响。李增福(2007)强调信息化在农业标准化进程中的作用,并对政府部门在其中的职能作了分析,如标准制定、组织实施和体系建设等;单宝(2007)则从国家贸易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一致认为标准化战略对于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国际比较

自20世纪70年代起,农产品安全、绿色、优质等特质伴随农业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引起关注,美国、欧盟各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基本上都实现了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标准化支撑体系。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农产品生产环境标准化和农业生产过程与工艺的标准化,规定了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环境标准与要求,标准覆盖率达到了98%~100%,并且执行情况十分良好。近年来,随着发展中国家低价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发达国家制定了不仅大大增加农业标准条款,而且对各条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如欧盟2005年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新法规”、日本2006年开始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等,这些农业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严格的质量认证和检测程序、制定了严格的标签和包装标准以及环保标准不断升级。

相比之下,农业标准化却因各种原因在中国的发展较慢,对农业标准化的相关研究也相对落后。中国农业标准化工作起步晚,《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于1988年才正式颁布,1989年国家技术监督局相应出台《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到2003年,为适应国家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新形势,促进实现农业现代化,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2004年农业部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出台了《农业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农业的标准化发展也跟上步伐。2007―2008年连续两个中央“1号文件”都提到了农业标准化发展问题,农业标准化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总的来看,中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尚处在试点和起步发展阶段,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标准单一,覆盖面小。目前中国大多还只是对某类农产品作出农药残留限量的统一标准,没有具体到某种具体的农产品,农业标准化工作已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跟不上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升级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要求。

农业标准与市场脱节。农产品标准的推广和实施首先要解决“小生产、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尽管近些年农业产业化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依然存在农户与企业履约率不高等问题。

标准要求低,指标少。通常来讲,国际上所检测的农药种类远多于中国。日本于2006年5月29日起实施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等)残留“肯定列表制度”,并执行新的残留限量标准。新标准制定了187种食品涉及的734种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近5万个限量(如敌百虫、硫酸铜、咪唑类)。对尚未设定标准的项目,则参照国际标准制为暂定标准。

标准类别与国际不统一。国外一般是按产品定标准,标准与产品一一对应。而中国则是按类别划分,如各种蔬菜只有一个标准,因此同样一个农药残留物问题,国外有2 000多项标准,中国只有100多项。另据了解,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协调机构,导致食品安全分工监管的不协调,也随之产生了食品安全标准的混乱。

标准制定、更新速度慢。以农药残留量标准为例,许多国家和一些重要国际组织均和实施了水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日本的农业标准相隔五年修订一次,其修改内容完全根据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而我们却在这方面大大滞后。我们现在所依据的农药残留国家标准,有些仍然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制定的,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更新速度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中国农业标准化的制约因素

1.政府的因素。中国农业标准从计划的提出、制定到审批,涉及政府多个部门,部门职责不清,管理分散,重叠交叉现象突出,工作效率低,导致标准制定周期长、衔接费时费力,运作管理成本十分高昂。在农业标准化资金的投入上,中央政府投入资金有限,地方政府投入的资金也严重不足,进一步制约了农业标准化的制定和研究进程。农业标准化的应用主体是分散的农户,个体农民无法承担标准化各个环节的费用,农业标准化进程十分缓慢。由于政府没能够及时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视、通讯、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农业标准化的信息,新制定的标准有时并不能得到及时、免费的公布,农业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不健全也使新修订的标准不能被广大技术人员和农民所熟悉和运用,造成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推广相互脱节。

2.农户的因素。“小农户”经营自古是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目前仍以小规模经营为主,农药、化肥、灌溉等常规农技不合理、不科学,多采用传统的栽培技术和栽培方法,农业机械化生产程度低下,在短期内难以显著改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造成专业化生产和应用农业标准生产的难度增大。而且这些农户以个体形式进入市场,存在生产水平不一、产品品质参差不齐,部分农户缺乏市场观念,盲目种植,有时导致丰产不丰收。由于农民的基本文化素质和学习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性的差异,造成了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参差不齐,成为农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中难以克服的制约因素。在落后农区,交通不发达,电信、电话等现代通讯技术落后,加上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导致农民信息接受量少,在市场交易中,形成市场信息的灵活性与农户信息缺乏的不对称博弈关系,农民处于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在采用与实施先进的科研成果中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使得其积极性不高。

3.企业的因素。农业企业是最终实现农产品商品化、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最主要市场竞争主体,也是标准化生产、加工、流通的主要实施主体,是标准化的组织者和需求者。农业标准化的作用最终体现在收购环节中农业企业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把关上,各类农业企业以及一些中介组织在农产品流通过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由于农业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使得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存在约束的脆弱性和协调上的困难等内在缺陷,加上农产品市场的多变性等外部压力,违约问题直接影响了标准化的实施。现实中,农业企业往往侧重开拓市场方面,而忽略农户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培训和监督,致使生产过程和农产品不符合标准化的要求。有些企业缺少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管,而最终将产品的标准检验检测委托给检测中心或研究机构,失去了生产过程中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及时补救的机会,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从而制约标准化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结束语

随着传统贸易壁垒的不断消弱,农业标准化体系作为新贸易壁垒开始被各国频繁使用。发达国家目前基本上都实现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保护本国弱势农产品市场和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标准体系。中国的农业标准化因为起步较晚等种种原因,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差很大,存在农业标准单一、覆盖面小、农业标准与市场脱节等诸多问题。发达国家严格的农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数量和出口收益,挫伤了农业企业和农户的生产积极性。然而,中国的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涉及到政府、企业、农户和环境等各个层面的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得出了以下政策启示:一是政府部门应划清职能和职责,制定出台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相关扶持政策,提高标准化信息的公布效率和农技人员的素质;二是转变传统的“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合作经营,提高农民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三是农业企业应发展规模化经营,对产品生产过程提供农业标准化的技术指导、培训和监督;四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减少外界对农业生产区的环境污染,保证农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李金才,等.中国农业标准化现状及对策[J].农村经济,2007,(2):35-38.

[2]于冷.对政府推进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9):29-34.

[3]王芳,等.农户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行为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以河南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7,(12):75-79.

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4

为了全面提升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加快现代果业发展步伐,做大做强山地苹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现就2012年果业生产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果业为目标,按照“扩大规模、强化管理、提质增效、争创名优”的发展思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加快优质果品基地建设步伐,全面推行优果工程,加大新技术推广和创新力度,提升果业管理整体水平,推进苹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新建苹果园3万亩。全面推行“四项”关键技术,推广优果工程,创建4个苹果生态示范村,38个苹果示范区。加快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高标准果园集雨窖5000口。力争水果总产量达到9万吨,其中苹果产量达到8万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快基地建设,推动果业快速发展。按照群众自愿、择优发展的原则,发展以富士苹果为主打品种的“山地苹果”,不断扩大山地苹果生产规模。今年,建园工作分春秋两季实施,各完成任务的50%,每个乡镇要规划建设一个千亩以上苹果新园产业带,不断加快苹果专业村建设,以此推动苹果产业规模化发展。中南部乡镇要以苹果专业村为依托,以背风向阳的山台地、梯田地为主,禁止在陡坡地、峁沿线以上山梁地发展。北部乡镇以空白村建设为重点,以基本农田为主,做到高起点、高标准建园。要严把工程措施关和栽植关,确保成活率,保证建园质量。

(二)加强幼园管理,加快现代果业建设步伐。各乡镇要把幼园管理工作作为果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面推行领导挂牌包抓幼园管理责任制,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人大主席各包抓一个300亩以上幼园管理示范园,其他副职每人包抓一个100亩以上幼园管理示范园。牌上要有包抓幼园面积、包抓人员、技术措施,做到管理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县果业局要根据各乡镇上报挂牌包抓的幼园,登记造册,统一进行检查验收。对只栽不管毁弃幼园现象严重的乡镇,严厉追究主管领导、包抓领导的责任,坚决杜绝重新建轻管理现象的发生。鼓励支持果农多施农家肥,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鼠害的防治力度。坚决杜绝在幼园内间套高杆作物,全面提高幼园标准化管理水平,确保建一块、管一块、成一块、见效一块。

(三)加大示范园及生态示范村建设力度,全面推行优果工程。按照生态示范村建设管理要求,要严格管理措施、完善管理办法,建立有机肥源,杜绝使用高残留农药。认真抓好示范园建设,中南部乡镇要抓好3—5个300亩以上盛果期苹果示范园,6—8个200亩以上幼园标准化管理示范园;北部乡镇要抓好4—6个200亩以上苹果幼园标准化管理示范园,扩大苹果示范园覆盖面积,促进果业上规模、增效益。同时要积极实施优果工程,推行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普及果实套袋技术,着力提升果品质量,打出”山地苹果”名优品牌。

(四)加大新技术推广和创新力度,提升果业管理整体水平。果业局要结合全县实际情况,积极引进和推广果业管理的新技术、新理念,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按照现代果业建设标准,制定苹果生产各个环节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全面提升果业管理整体水平。要大力推行“果、畜、沼、窖、网”五位一体配套技术,从根本上解决果园缺肥、缺水、保墒的问题,提高果业防灾减灾能力。要引导果农结合生产实践,积极开展技术研讨与创新,不断总结新经验,创新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继续推行“大改型、巧施肥、强拉枝、无公害”四项关键技术,着力提升果品产量、质量和效益。

(五)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全面提高果农素质。县果业局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有针对性地对果农进行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在县内外交流学习,使果农全面了解和掌握目前果树管理的先进技术,成为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果农。全年培训果农不得少于2万人次。

(六)加强宣传力度,健全营销网络。要以绿色有机果品认证为重点,加大果品认证力度,争创“山地苹果”名优品牌。积极组团参加各种果品博览会、洽谈会、展销会。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牌、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山地苹果,着力提高我县苹果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切实加强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组建果业合作社,扶持果业营销企业,通过联营、直销等形式,畅通销售渠道。要充分发挥果品经销服务中心职能,搞好全县果品营销工作。要动员果农加强储藏库建设,调节市场供应,提升果品效益。

(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果业生产条件。结合新建园工作,各乡镇要按照“同规划、同实施、同验收”的要求,分春秋两季统筹规划实施新建园生产道路和集雨窖建设。同时,要注重盛果期果园和幼园基础设施的改善,加大生产道路、水利、节水灌溉等设施的建设和维修力度,为果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果业局要加快乡镇果树站建设步伐,进一步健全基层服务网络,增强服务功能。

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5

培育壮大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效益和水平有显著提升

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带动力量。为此,我们始终坚持跳出农业抓农业,用现代工业的理念来经营农业,采取“五推动”措施来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政策推动。2006年以来,长治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农户公司的决定》等文件。2010年出台了《关于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231”工程的推进办法》。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奖励扶持推动。近年来,长治市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采取设立奖励资金、以奖代补等形式,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每年从新农村建设资金中拿出近一半资金用于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

组织担保公司推动。为解决龙头企业贷款担保问题,2004年市政府投入1000万元资本金,注册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农业龙头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有效解决了龙头企业项目建设的资金短缺困难,缓解了农业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

转型发展推动。全市紧紧抓住资源型企业转型发展的机遇,出台政策,鼓励资源型企业转产转型,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了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招商引资推动。按照“引大引强、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思路。广泛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招商引资活动,进一步拓宽招商渠道,创新招商形式,加大招商力度,在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批外省大型企业先后投资长治市或形成投资意向。

通过多项措施推动。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效益和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159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5%左右。全市农产品加工已形成名米、肉制品、调味品、奶产品、禽蛋、干鲜果品、玉米加工、小杂粮、酒类饮料、食用菌等15大系列,200多个品种。

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保障。从2000年开始,长治市提出了以标准化手段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思路,先后采集和国家、行业标准721个,制定长治地方标准33个和地方企业标准20个;共建成37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用企业的标准化带动基地生产的标准化,初步实现了农产品生产、收购、筛选、加工、贮运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制定出台了“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检验检测,对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终端消费实行全程监控,有力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沁州黄小米集团公司制定了国家标准《原产地域产品――沁州黄小米》,并以此为以依据,建立健全了以技术标准为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辅的标准化生产体系,有力地推进了沁州黄生产基地的标准化建设。

实施品牌战略,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打造品牌就是打造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按照“创一个品牌,活一个企业,带一个基地,富一方百姓”的产业经营思路,采取了认证补贴和品牌奖励等措施,鼓励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目前,长治市在品牌认证方面,不仅速度、数量全省领先,而且在全国也是走在了前列,全市农产品注册商标达到400多个,其中认证绿色食品127个、无公害农产品97个、有机食品26个;荣获中国驰名商标3个,占到全省总量的一半,中国名牌农产品全省3个都在长治市,还有32个省级著名商标;有1个出口欧盟免检产品,1个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2个地理标识等级产品,有6个县被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特色产业之乡。

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范文6

3.明确各方责任确保运营安全——《上海市大型游乐设施运营安全管理办法》解读封春荣

4.标准搭架建设上海"吐鲁番"——马陆葡萄标准化示范区品牌之路李勇

5.追求卓越永不止步——记"2009年度上海市质量金奖"获奖组织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潘如丹

6.金浩茶油涉嫌致癌百姓何"食"为安?陈颖华

7.复合调味料、食品用香精与复合食品添加剂的比较研究刘辰麒,王皓,裘建荣

8.世博让城市生活更精彩标准让世博建设更规范——浅谈世博制票系统标准化工作胡西虹,廉云,陈晓童

9.禽肉中测定邻位酪氨酸不确定度的评定郑蓉,王丁林,张辉

10.全方位标准化实现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严晓蓉,韩桂芬,彭甦健

11.标准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价值评价探讨林章林

12.欧洲与我国"汽车及其挂车转向装置的要求"标准差异解析朱春嵩,王佳怡,陈戟

13.世界标准日上海标准化 陈颖华

14.喝水,这也是个问题?!陈颖华

2.借力大质量工作机制完善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点评《2009年上海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4大亮点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3.《2009年上海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解读黄肖强

4.在质量提升中创造企业的未来——访"2009年上海市市长质量奖"获奖组织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潘如丹

5.10年品质呵护,赵巷枇杷不仅贡献甜蜜——青浦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结出丰硕成果方健

6.预付费市场亟待监管

7.上海标准化 快时尚的"质量救赎"王炜

8.创新运用标准化理念优化社会经济管理水平——刚性法律模式下柔性管理手段的实践与思考孟祥生

9.强化质量意识需从细节做起——从表面形貌特征评定参数的拓展谈起朱正德

10.雾气发生器的研制陈星

11.团队运作方法在供应商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吕晓冬

12.自行车产业如何突破质量瓶颈姜鸣

13.浅谈螺栓、螺柱、螺母的相关设计与安装规范化王军

14.信息技术服务及其标准化的实践与探索欧阳树生,王强,周勇,丁德康

15.聚焦:『全民补碘方健

1.统一规划强化意识大力宣贯齐抓共管——不断完善上海城市公共标志及导向系统标准化水平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城市语言"规范亟待"破冰"——关于修订《上海市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管理办法》的意见朱学铭

3.千年古镇焕"新颜"——朱家角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赵建新

4.规范公共标志服务精彩世博——世博园区公共信息图形标志示范区建设成果显著陈颖华

5.从"找不着北"到"更安全方便"——上海南站公共信息图形标志系统改造案例徐汇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6.打造公共信息图形标志的专业品牌影响力

7.公共信息图形标志简介陈颖华

8.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的实践与探索陈立民,彭春晓,周良才,倪旦红

9.《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解读潘文国,姚锦清,张日培

10.上海市公共信息用语英译质量建设的思路与实践林元彪

11.浅谈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设施的分类研究上海标准化 潘柯良,耿全强

12.信息动态

13.高效运行全面提升质检机构的竞争力——基于六西格码的质检机构信息化探讨康剑萍

14.圆锥螺纹量规中径测量方法探讨顾杨丹

15.国内外胶粘剂质量安全影响因子研究徐洋,李海东

16.标准化助推汽车电子产业快速发展胡理莉

11.湿热试验箱内部环境条件的不确定度要素分析卢兆明,胡伟欣,忻龙

12.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的标准成本管理研究许丹

13.组织机构代码数据质量现状及对策分析徐炎HtTp://

14.法律法规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实施朱秋玮

15.从GB/T131-2006难实施谈新标准的贯彻肖久林

16.基于GB15766.1-2008汽车灯泡H7尺寸测量的实施钱笑临

11.化纤标准化与产业结构调整李红杰,陆秀琴

12.温度试验箱内部环境条件的不确定度要素分析卢兆明,忻龙,胡伟欣

13.风险评估标准和儿童用品风险评估研究江艳,章若红,沈国耀

14.检验报告质量风险评估及风险预防曹寅,王哲宇

15.《注水式足部按摩器》标准解析舒小红

4.产业结构调整中家具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的探讨罗菊芬

5.当碘盐被"阳光普照"之后邱晓东

6.国产大豆借道"标准"突围王炜

7.印记:质检记忆60年(续)

8.产品质量申诉排行榜

9.每月案例点评

10.世界环境日

11.上海标准化 如何实施对检测实验室检验能力的确认倪敏,喻雨琴

12.标准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建设陆林华

13.建立衬布标准体系的初步构想贺美娣,张宝庆

14.解读《轧切式面条机技术条件》新旧标准的差异吕晓冬

11.车载电子设备环境试验顺序的方案设计卢兆明,马会凯

12.公差国家标准中与轴承配合的壳体孔偏差温升补偿研究汤学华,徐荣华,张贻杰

13.国内外弹簧床垫质量安全影响因子研究陆林华,徐洋

14.组织机构代码基础信息应用交换平台的设计与应用董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