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战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战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战略

新媒体战略范文1

传媒理念:“无管控、多自律”的中间路线

欲了解新加坡的传媒生态,首先应了解该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新加坡地少人多、资源贫乏,然而这个岛国自1965年独立以来,短短30年便一跃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其经济模式被称作“国家资本主义”,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无处不在,而鞭刑的存在也昭示了这个国家法律的严明,从而使得该国政局稳定、政府廉洁高效。

新加坡的传媒行业同样兴盛,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联合早报、英文报纸海峡时报、电视如亚洲新闻台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前两者同属于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该集团旗下有18种报纸以及100多种刊物,而后者属于新传媒集团,集团旗下同样拥有数十家报纸与多种刊物。公开的资料显示,上述两大传媒集团都属于私人公司。

作为新加坡传媒主管机构,新加坡通讯与艺术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笔者访问时介绍,该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服务传媒机构,而不会对传媒机构的实际运作予以干涉,而新加坡政府对新闻业的管理主要通过法律,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报纸与印刷出版法令》。

新传媒集团中文新闻副总编辑杨淑莲向笔者介绍,新传媒集团的报道没有所谓的“”,理论上,只要在《报纸与印刷出版法令》允许的范围都可以报道,但实际操作中传媒机构往往“自律”,如对卧轨自杀、血腥事件等涉及新闻伦理的题材往往不做报道,而对舆论监督题材也会慎重。

对于新闻机构实际的运作办法与标准,联合早报前任总编辑林任君曾有如下描述:新闻报道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对抗性的模式,即报纸的权威建立在挑战其他权威的基础上,逐渐演化为一种“放任的自由”;另一种是指令性的模式,即按照政府控制而播报。

林任君认为,联合早报的办报理念是一种“中间路线”,即信奉新闻或言论自由以及读者的知情权应受社会伦理道德约束。①

联合早报的这一办报理念反映在版面上,便是新加坡国内新闻版面呈现出“亲政府”的立场,比如9月上旬连续刊载李显龙总理访华的进展,对李显龙总理在中国中央党校的发言以两个整版予以报道,针对政府的舆论监督较少。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新闻版面对王立军案件等报道较为详细,尺度也较本地新闻更加开放。总体而言,新闻触觉敏锐、报道客观。

传媒管制:政府与媒体关系背后“看不见的手”

美国传播学者赫伯特·阿特休尔有一个基本观点,认为所有的传媒都不是独立的、自为的,从来都是某种权势的“吹笛手”。②那么对于“强势政府”的新加坡,传媒私有化使得政府如何处理与传媒的关系?其呈现出怎样的传媒生态呢?

对于新加坡传媒所倡导的“无管制、多自律”的传媒理念以及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关系,笔者认为,此类自律性的传媒管控状态绝非偶然天成,其背后有一只新加坡政府擅长运作的“看不见的手”,即通过资本渗透的方式成功使私人传媒国有化,达到一种隐形管控。

新加坡的传媒虽然种类繁多,但大多属于两大传媒集团,即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以及新传媒集团,均属于私人有限公司。然而,通过查阅两家公司的股东,发现其股东均为知名的新加坡淡马锡投资有限公司。

需要指出的是,淡马锡是新加坡参与海外投资的成功典范,这是一家根据商业原则持有并管理其旗下资产的投资公司,成立于1974年,属于私人股份有限公司,但注册公司是财政部,原有投资资产为3.54亿新元。

在处理新加坡资本参与海外投资时,新加坡政府大量使用了政联公司这种形态。尽管新加坡财政部长尚达曼曾公开表示,淡马锡的投资独立于新加坡政府。然而,淡马锡每年从政联企业取得红利的同时,必须将利润的50%上缴给财政部。③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2011年淡马锡董事会成员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长为何晶女士,其正是现任总理李显龙的夫人。

至此,厘清淡马锡公司浓厚的政府官方色彩以及其对新加坡两大传媒集团的控股,就可以理解在政府无管控的前提下,传媒机构“自律”的动机,也不难领会传媒对政府工作采取支持、理解的态度,而不是一味指责、批判的真实原因。

新媒体:国家战略与传媒自救武器

新加坡在新媒体领域同样走在世界的前列,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媒体上升为国家战略,获得政府的大力扶持。

新媒体建设的基础是网络的普及和用户的使用量,2010年新加坡网络用户数为365万,普及率为77.8%,而2000年这一数据分别为120万和36.8%;居民家庭宽带渗透率2011年第四季度达到104.4%,无线宽带渗透率达160.2%(2012年6月);新加坡3G手机用户在2012年第一季度达到591万,在58个国家和地区中普及率居首。④

2012年9月21日,新加坡总统在与同志会面时表示,现在进入一个新媒体时代,人们的信息交流渠道越来越多,即时性越来越强。如何妥善应对,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建设性积极作用,这对包括新加坡和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来说,都是重大考验。

新媒体战略范文2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陕西西安710128)

摘要:当前,国内电视与新媒体融合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对传统电视的冲击涉及到生产、传播、经营乃至品牌建构的整个体系。利用新媒体提高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传播核心价值和主流思想,做负责任的媒体是地方台的机遇,也是挑战。

关键词:新媒体;陕西广播电视台;三网融合;竞争力

一、新媒体与都市青春频道

广义上的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宽泛的概念,泛指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和现有媒体不同的新的媒体,狭义上的新媒体是基于数字技术产生的媒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是传送信息的媒体形态,但它既指一种信息传播技术,也指承担者信息传播智能的个体组织。

2006年1月1日,都市青春频道创办了直播类新闻节目《都市热线》,率先在全国推出“手机记者”和“百姓报天气”等新版块。都市青春频道于2012年下半年实施新媒体战略、强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2013年末,主打民生新闻的频道移动客户端(APP)“都市快报”稳健上线,活跃度最高达到70%,一度排名苹果市场同类软件全国第15。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以电视、电脑和手机等作为终端的新兴媒体席卷而来。互联网、通信网、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的加速发展,众多媒体形态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广电行业,新媒体的发展给广电带来了新的收看模式、新的互动方式和新的盈利模式。

二、陕西广播电视台的新媒体战略

(1)直播系统。

2011年,陕西广播电视台推出了陕西网络直播系统,内容包含陕西电视台各类节目,观众可以随时观看,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通过直播系统,观众不再只是被动接收,而是可以主动选择。

除了电视节目外,直播系统当中还有广播节目以及最新资讯。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观众收看节目,同时也能获取陕西当地的最新资讯。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地方台直播系统的运用能够给观众提供一个自主的直播平台,也为陕西电视台的数字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都市快报》APP。

《都市快报》手机APP(客户端)是陕西广播电视台二套重点打造的手机移动平台,是陕西电视栏目《都市快报》的延伸。客户端共设置“快报讯”“快报帮”“快报圈”三大板块,为客户提供最快、最全、最忒的新闻资讯。同时,还对本地服务生活内容例如“美食、交通、团购、打折、电影”进行整合,满足用户全方位需要。

都市快报APP获得广泛关注得益于以下几点:首先能够锁定年轻群体,接近70%的年轻消费人群已逐渐从传统媒体中脱离出来,手机移动传播正成为针对年轻人群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其次,都市快报能够定位高端群体。《2014年陕西省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陕西省网民规模达到1745万人,手机网民规模1485万人,占网民比例八成以上。超过半数使用手机客户端的智能手机用户均有较强消费能力,对新事物新讯息接受度更高。另外,APP善于利用碎片时间,由品牌内容线上线下的有机关联实现了从电视到手机的多屏无缝链接。

(3)天天晒网

《天天晒网》是都市青春频道晚间档的一档节目。共分四个版块:一网打尽、今日网链、微言耸听、图说天下,共同网罗全天新闻资讯和热点焦点,观众一打开电视就可以体验网上冲浪的感觉。

《天天晒网》网罗当天的网络热点新闻、新鲜视频、微博语录和焦点热图,更有网友观点和新闻评论,这里不仅仅是信息共享的平台,更是舆论自由、观点碰撞的空间。节目利用网络进行实时互动,拓宽观众的参与面,增强节目内容的交互性和选择性。这档节目打破了电视与网络的界限,重新调动网友参与电视节目的积极性,提高其对电视节目的重新关注。

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陕西都市青春频道目前的新媒体运营获得观众的喜爱。陕西电视台这档节目将电视互联网化,也印证了互联网高速发展这一事实。

三、新媒体战略的缺点及建议

新媒体与电视节目相结合这种传播形式与途径具有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在内容上相对单一,可供观众选择的节目较少。《天天晒网》缺乏专业的精品文本,大多数都是自娱自乐的即兴发表 ,无偿转载,随意传播,这就与达到主流文化高度的差距相差甚远。

其次 ,在整个市场运营的链条方面,新媒体信息传播途径的产业链条尚未完全实现,更没有形成典型的商业形式。新媒体信息缺乏完善的专业打造团队。整个网络广播系统内容没有进行完整的策划,有些杂乱和粗糙,导致收视率不佳,未能吸引过多广告投放。《都市快报》APP也因没有进行长久的宣传,只有小部分人安装并使用,移动传媒未能起到应有的传播效果。

再次,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服务产品市场变化不大,而内容产品市场却深受影响,一方面,新媒体分散了电视的受众,也让电视媒体在电视服务产品市场中失去讨价还价的资本 ;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观众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受众的主动性增加导致了电视媒体的被动性。

要让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结合能产生最大的“化学反应”,首先广播电视媒体在使用新媒体时应考虑到节目本身与市场结合方面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新媒体。其次,要利用一个专业的新媒体团队去打造电视节目的网络平台,不仅是互联网直播系统,同时还有手机APP、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再次,一定要平衡好移动网络与电视节目之间的关系,双方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同时,也要抓住新媒体发展的有利条件, 努力开拓市场潜力, 充分挖掘新媒体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陆地、高菲. 新媒体的强制性传播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

[2]徐宏. 从新媒体发展看广播节目的转型[J].声屏世界(NEWS WORLD),2014(2)

[3]赵庆康.新媒体时代下地方台竞争的思考[J].今传媒,2013(9)

[4]http:///apk/detail/674438

[5]http:///tvcolumn/JTRV

新媒体战略范文3

关键词:广播;视听新媒体;战略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9-0109-02

一、我国传统广播的发展现状

我国广播事业在20世纪80年代有了快速发展。特别是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确立“四级办广播”的建设方针以来,中国电台广播业更是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我国传统广播目前面临以下四大现状:

1.行业规模大。按照“四级办广播”的建设方针,中国县以上行政单位都有资格开办广播电台,星罗棋布的电台大大提高了中国广播的覆盖率,但是,由于行政区划的分割,技术发射条件的限制,市场的脉动弱,除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国际广播电台之外,中国的绝大多数电台都呈现出地方性、本土化的特点,各台之间业务联系很少,几无经济往来。

2.地区发展不平衡。与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电视业发展状况相似,全国广播业的发展也很不平衡,东强西弱的态势非常明显。电台发展的不平衡除了表现在外部市场空间上,还表现在电台内部经营的空间上,电台内部各个频率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一般来说,在大城市,交通电台或频率近几年的发展很快。除个别经营不善外,交通电台或频率的广告收入增长幅度和总量都居各台或频率之首。这是交通运输发达和社会与个人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的结果。

3.广告市场发展空间巨大。2010年度我国地方广播广告收入前十强:1.北京电台7.1亿;2.上海电台4.55亿;3.江苏电台4.14亿;4.天津电台4.1亿;5.广东电台3.79亿;6.深圳电台3.45亿;7.浙江电台2.89亿;8.黑龙江电台2.83亿;9.陕西电台2.5亿;10.山东电台2.4亿。

和大多数国家相比,中国广播电台的广告收入无论是绝对份额还是市场比例都低很多。不过,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电台的市场位置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电台的广告增长空间或潜力还很大。

二、我国视听新媒体发展的现状

1.我国视听新媒体的形态。(1)IPTV。随着国内宽带普及率的持续提升,在需求拉动、技术推动、运营商业转型等多种因素驱使下,我国IPTV业务得到快速发展。据赛迪顾问消费电子产业研究中心调查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1月,我国IPTV用户累计达1 400万户,新增587.9万户,同比增长76.3%,相比2005年年底的26.7万户,增长超过50倍。目前,我国IPTV用户规模占全球用户数的1/4。(2)手机电视。据2012年5月份最新数据显示,我国3G手机用户已超过1.52亿户,手机电视月使用用户已突破600万。(3)移动电视。移动电视在我国相对于IPTV、手机电视业务,公交数字移动电视较早普及使用。

2002年9月,上海东方明珠移动多媒体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隶属当地广电系统,覆盖率在上海市区达到了95%以上。2003年1月巴士在线(2007年9月改为CCTV移动传媒)在南昌成立,在全国 30 个城市投入建设,拥有超过2.5万部公交车,4.7万个显示终端。2005年4月,华视传媒在深圳成立,2007年12月华视传媒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覆盖 26 个城市,拥有终端9.5万个。2006年北广传媒在北京成立,隶属当地广电系统,覆盖中国石油集团全国31个省市1.8万多座加油站和北京的地铁系统。

IPTV、手机电视、移动电视这些视听新媒体与三网融合大趋势相互推进,共同发展。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主要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业务应用的融合。 三网融合不仅在物质层面上进一步使整个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而且在思维模式层面上使整个人类世界产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广播在这一新的媒介环境下,与视听新媒体的融合也就势在必行了。

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双方都会遇见与之相伴的诸多新问题,如:传统广播与视听新媒体如何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如何应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如何通过优化的经营与管理实现视听新媒介内部各环节的协调运转与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等现实性问题等,这些问题既诞生于网络社会的物质层面,又隐藏于网络思维的精神层面;既影响着两者融合的发展进程,又使受众感受到了生活上的变化。

2.视听新媒体的特征。(1)复合型传播。视听新媒体是多种传播形式复合的媒体。从传播形态上看,新的传播技术导致的最大的变化,就是能够在新的平台上把传统大众媒体的各种类型综合起来。比如IPTV、手机电视等,所有的媒体都既能进行文字的传播,同时又能进行视频和声音的传播,并且还能把文字、视频、声音存储下来,供受众在自己方便的时间浏览。这样一来,广播节目就不再是“一次性”的,而是可以被受众反复收看收听的。大众媒体界限分明的媒体类型区分,在新媒体阶段将不再具有意义。(2)全员性传播。视听新媒体使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传播主体的媒体。从传播者的角度看,新媒体的任何使用者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信息、发表言论。(3)综合性传播。视听新媒体传播方式的突出特点是高度的综合性。现实中互动性的人际传播、单向性的大众传播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组织传播,在新媒体传播中都可以得到体现。广播受众之间被如此联系一起,可以大大增加互动性。

三、二者融合的趋势——以韩国广播和视听新媒体融合为借鉴案例

新媒体战略范文4

我国第一家联合报业集团―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成立已近8年,从组建初的十几家报刊、固定资产17.4亿元,发展到今天拥有11报、6刊和1家出版社,日均报刊发行量达250万份,集团净资产29.58亿元。

我国报业集团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新闻传播的主渠道、舆论导向的主力军、报业经济的顶梁柱;展望未来,中国报业集团还将继续成长壮大,经营规模还会再上台阶,报业集团的发展潜力巨大。

但是,我们既要充分肯定报业集团化对中国报业规模扩大、实力增长的积极作用,也需客观冷静认识目前存在的不足。据我看来,目前我国的报业集团,包括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普遍存在着“不大不小,不快不慢,不多不少”的问题。

报业集团的发展面临艰巨挑战

如今,报业集团要实现新的跨越,面临着比上个十年更加艰巨的挑战:

一、各报业集团都在不同程度上遇到了市场增长极限的门槛

经过二十几年“跑马圈地”式的跳跃式发展,各地报业不约而同遇到了市场总量接近饱和、报业成本居高不下、广告收入增幅放缓的问题。而且,越是发达地区、大型城市,这个问题越是严峻。拿上海来说,目前,千人日报拥有量已达268.1份(全国平均75.86份),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户均日报普及率0.83份,已接近发达国家1.0份的水平。2004年上海市广告收入占GDP的3.02%(全国平均0.92%),甚至高于发达国家水平(1.5%)。

2005年,中国报刊广告出现了多年少有的低迷,重点行业下滑明显。根据CTR市场研究2005年上半年监测的媒体广告数据,报纸广告出现了1995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达到-1%。上海已经在2002、2003年连续两年广告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低于同期GDP增长率,2005年上半年更是下降明显。

这意味着,报纸品种、数量、规模都将进入发展的瓶颈期,曾被称为“最后一个暴利行业”的报业进入“微利”甚至是“负利”时代。

二、新媒体挑战传统报纸、青年读者群流失现象日益严重

网络媒体是迄今为止所有的传媒表现形式与优点的集大成者,目前已经对传统报纸能否生存构成巨大威胁。2004年美国“世代传媒研究”调查报告表明:互联网和电视是人们最青睐的媒体。被调查者回答“如果在生活中你只能使用两种传媒,你会选择哪两种”这一问题时,首选互联网的为45.6%,电视为34.6%,报纸为3.8%。一项“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替代性”调查也发现,有28%的人在使用互联网后,接触报纸的时间会减少。因此,美国学者发出“纸质媒体已死”,“2040年4月,最后一位读者在读完最后一份报纸后将其丢弃”的盛世危言。更为严重的是,新媒体首先吸引的是青年人,而青年读者,正是传统报业未来的希望。

如世界报业协会前任会长Jayn Sirotsky所言:“80一代”的年轻人更钟情“拇指阅读”―“他们的拇指操纵电视频道转换,他们的拇指点击全球网站,他们的拇指向陌生人发送短信,然而他们的拇指却越来越少翻动报纸”。到2004年,35岁以下的年轻读者已经有11.6%的人由过去的经常阅读报纸转变为现在的几乎不读报纸―他们已经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新闻及相关信息。有人戏称“如果谁还在看报纸,就说明他已步入中年”。央视索福瑞的调查发现:2004年上半年上海日均读者规模同比下降9.4%,约合89万人。这89万读者,大部分是报纸未来命运所系的青年人群。

三、媒介融合、经营多点支撑的要求日益迫切

报业集团,当然应该以报业经营为主。但是,在新的竞争形势下,仅仅是“报业”,已经无法涵盖集团运营的范围。

从世界范围看,媒介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网络媒体不会取代传统报纸,但肯定会改变报纸的形态。国外专家研究认为,未来的报纸将是一个书本大小、便于携带的液晶显示器,无论在山间还是海上,随时可以通过无线上网将报纸内容下载,既可以选择以传统报纸版面形式浏览,也可以进行多媒体非线性阅读,点击报道可以听到新闻播音,看到录像画面。有了这一张“电子报纸”,读者可以随时随地下载不同的报纸内容,阅读效果和传统报纸是完全一样。目前,科学家们还在继续技术上的攻关,降低“电子报纸”厚度和成本。

在媒介融合大潮的裹挟下,报业集团跨媒体经营、多媒体运作,是大势所趋。

集团化运营多点支撑的要求也日益迫切。2005年报业遭遇“寒冬”,直接原因即在于对广告经营依赖性太强,一旦政策出现波动,广告就要伤筋动骨。传媒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恐怕不能被“内容提供商”这个概念框住。综观国际传媒集团,大都采取多业经营形态,不但有报纸、广播、电视,还涉足教育、娱乐等等,更准确地应该成为文化娱乐集团。根据专家的预测,2005年的广告业低迷趋势还将持续,要想度过难关,在未来的传媒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尽快实现商业模式的转换,实现经营上的多点支撑。

文新集团的探索与实践

面对新的竞争形势,中国报业集团化改革需要新观念、新思路、新策略。近年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也在积极探索实践,谋求创新发展之路。

一、实施媒体品牌战略,扩大传媒影响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近些年的报业竞争,主要停留在产品竞争、渠道竞争阶段,报纸同质化现象严重,恶性价格战此起彼伏。经济学家把这称之为“痛苦的增长”,就是说在发展的同时外部环境恶化了。根据市场营销的基本规律,在市场空间接近饱和,竞争主体基本成熟的条件下,价格和质量效用逐渐递减,竞争的着力点将转移到更高层次的品牌竞争上来。为此,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确立了实施媒体品牌战略目标。

目前,文新集团拥有两家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文汇报》和《新民晚报》。其中《文汇报》已经创办66年,在广大读者,尤其是知识分子读者当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和深厚的生存土壤。已有76年历史的《新民晚报》也是蜚声海内外。2004年、2005年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单位评定的“全国晚报都市报竞争力排行榜”中,《新民晚报》两度雄踞第一;世界报业协会的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中,《新民晚报》连续三年榜上有名。应该说,在今后的品牌竞争中,文新集团具有领先优势。

但是,我们也意识到,近年来,集团这两大报纸也出现品牌老化的问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的那些忠实读者渐渐老去,年轻一代与传统报纸日益疏远。因此,《文汇报》和《新民晚报》都面临创新品牌形象,焕发传统报纸青春活力的挑战。从2003年开始,《文汇报》启动了“复兴之旅”,努力增强报道的覆盖面、影响力和吸引力,通过对社会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报道体现主流媒体的高品位和公信力。同时进一步拓宽读者面,提高发行量,调整和优化发行结构,把社会影响力转变为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新民晚报》在保持市场地位和占有量的基础上,也不断改革锐意进取,内容风格更贴近青年读者需求、更具海派文化特色。

二、开拓市场空间,打造新的传媒业增长点

突破市场极限,开拓生存空间,也是近几年文新集团探索实践的一个重要目标。2003年,集团创办了第一张立足上海,面向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财经类综合性日报《东方早报》。长江三角洲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城市间经济联系、社会交往非常紧密,给打造一份跨区域报纸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土壤。而财经类报纸又是未来若干年内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报纸类型,是高端读者群阅读的首选媒体品种。从这一思路出发,《东方早报》采取异质化竞争之路,追求理性、冷静、负责、科学的风格,坚持影响力至上的理念,创刊短短两年,《东方早报》已经在读者当中初步建立起权威、高端、主流的品牌形象,并在国内传媒界产生一定的影响,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文新集团不但着手在国内寻求新的报业市场空间,而且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向全球华人文化圈渗透。近几年来,《新民晚报》与世界各地中文报纸合作,陆续创办了17个海外版,是国内目前在海外出版发行品种最多的报纸。不但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辐射面,而且推动了中华文化传播,促进了世界华人的交流与合作。

在发展新媒体方面,集团主办的文新传媒网已经吸引了一批忠实网民。今后几年里,文新传媒网将是集团重点培育发展的责任主体,一方面整合集团各媒体电子版与网络新闻,构建一个“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联动的跨媒体平台,同时大力发展网上信息咨询、电子商务服务等业务。

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大型文化传媒集团

什么是现代报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认为,随着跨媒体、跨行业竞争趋势日益明显,未来传媒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必然体现为文化影响力。因此,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把未来的发展战略目标定位于建设一个大型文化传媒集团,以报业(传媒业)经营为主,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产业。

近两年来,我们已较完整地构建了集团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整体框架,即重点打造音舞、会展、动漫和影视四大文化版块,力求在票务网络、剧场经营、艺术教育、创意产业园区开发、艺术品拍卖、文化体育礼品设计开发等六条业务主线上有所突破。

比如,文新集团专门投资成立了城市舞蹈有限公司,公司成立至今,已连续投资出品了大型民族原创舞剧《霸王别姬》、《红楼梦》、《花木兰》,以及世界首创的大型杂技芭蕾剧《天鹅湖》,在国内市场上获得了较好的回报,同时已受到海外演出市场的关注。

我们也非常看好在日本韩国很发达,在中国却刚刚起步的高利润高新产业―动漫产业。文新集团组建动漫产业有限公司,发展目标是成为集动画片制作、动画剧本创作、形象设计与创作、平面制品的出版与发行、衍生产品的开发为一体的动画制作经营专业公司。由国内6家主流媒体共同筹建的上海卡通频道已于2004年年底正式开通。

文新集团在集中发展上述四个领域的前提下,又提出了发展“六条业务主线”的文化项目,指的是东方艺术中心、东方票务有限公司、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张江科技文化产业园区、上海赛车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敬华拍卖有限公司。目前,集团以投资、控股、参股、合作等方式组建了11家各具特色又有内在业务联系、互相融合的专业文化公司、一所视觉艺术学校,几乎涵盖了文化产业各方面。利用集团本身具备的传媒优势,公司文化产业方面的业务现正逐渐从“广”至“深”发展,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相互关联、彼此带动的产业链。

四、尝试多业经营,实现多点支撑

报业集团,当然要以报纸等媒体发展为主业,这也是文新集团确定不移的目标,在经营思路上,我们坚持将每年利润总额的1/3投入传媒发展。但是,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我们也注意到,要想获得大的发展、要与国际传媒巨头竞争,必须转换商业模式,尽快改变只有传媒广告一个利润支撑点的状况,实现多业经营、多点支撑。

文新集团投资重点从2001年以来,经历了一个“业内业外业内”的一个回归。在广告、印刷领域,集团实施战略型投资,追求对公司经营管理的控制;而在文化和其他领域,则以财务型投资为主,只谋求对公司的重大影响权。截至2005年9月,集团实际支付的长期股权投资为201404.37万元,其中证券投资77.4万元,集团内投资51653.85万元,引入集团外投资者的股权投资为149673.12万元。非文化、传媒领域投资约占了40%左右。

近两年的新增投资方面,一个重点就是印刷设备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目前,文新集团印务中心是国内领先的报纸印刷单位,产量和利润两项指标连续多年在全国排名第二。印务中心下辖4个印刷厂,拥有19条报纸印刷生产线,设计生产能力为236万对开/小时,约占上海市总印刷能力的38%。2004年上海印刷集团完成股权结构的多元制改革后,文新集团对其拥有82%的绝对控股权。2005年上海印刷集团预计销售总额5.7亿元,利润总额750万元。

新媒体战略范文5

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发展战略”媒体见面会上的致辞

(××年月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下午好!

今天,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新发展战略”媒体见面会在这里隆重举行。首先,我谨代表成都市委、市政府向前来参加见面会的各位领导、索尼公司及索贝公司的领导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新索贝公司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逐步定位于充分利用各国的比较优势,跨地区生产,全球经营,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因此,技术研发本地化就成为跨国公司扎根本土市场,进一步开拓本地市场的关键因素。跨国公司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在国内设立研发基地可以进一步带动国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中国市场的流动,同时也带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升级,加快中国溶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而这种流动正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

作为世界领先的广播电视及专业系统集成设备生产厂商,索尼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全球销售网络,在华业务也不断拓展。原创:而成都索贝则是国内最大规模的专业电视多媒体系统集成商。此次两强联手,索尼以万美元溢价收购索贝的股份,成为索贝控股股东即是跨国企业本土化,本国企业迈向国际化的双赢范例,双方亦由单一的合作提升到全方位、更高层次的合作与交流。成都高新区亦因此成为全国首例外资进行股权并购案例的见证者。

成都高新区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成都市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经过余年的发展,在成果孵化、招商引资、产业壮大、体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都高新区良好的创业和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人才和企业到区内发展。目前,成都高新区共有各类企业多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成都市的近,占四川省的。成都高新区聚集了一大批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巨大的科技成果和一大批科技人才。依托成都高新区优良的发展环境,一批高科技企业已经逐步成长并壮大起来,已经成为成都高新区和成都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地奥、国腾、迪康、托普、迈普、索贝数码等企业也已成为全国知名企业。在推进技术与国外投资的结合中,成都高新区在政策引导、牵线搭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新媒体战略范文6

    关键词:新媒体;中小企业;整合营销传播;战略转型

    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样式的日益丰富不仅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营销渠道,加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目标市场和目标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复杂化的消费倾向,从而对中小企业营销战略的要求越来越高。事实上,营销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全局发展和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 整合营销传播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在当前媒体样式极其丰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中小企业不太可能仅仅依靠某一种简单的营销战略或者是某一种媒体样式便能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传统的“一条广告成就一个品牌”的时代早已过去。另外,正如上文所说,随着产品同质化现象的日益严重,目标市场和目标消费者不仅逐渐凸显出个性化、多样化、复杂化的消费倾向,而且媒体接受习惯也是极其个性化,因此,单一的营销渠道很难全面覆盖企业产品的目标消费者。在此情况下,整合营销传播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整合营销传播最早是由美国着名营销大师唐·舒尔茨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率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整合营销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采用各种营销手段对企业的营销战略进行动态调整和维护,从而使其各个方面、各个时期的营销活动能够取得成功的方法的总和。一般来说,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整合营销传播往往将消费者置于营销活动的核心地位,主要工作就是深刻全面地了解消费者,采用各种营销传播手段,多方位、多渠道地与那些最有价值的消费者形成持续不断的紧密联系,通过一致的信息打动目标消费者或者是潜在消费者,最终实现良好的营销传播效果。

    二、 中小企业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战略面临的困境

    整合营销传播战略是当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媒体种类丰富、企业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最有效的营销手段。由于该战略的实施既需要系统的规划和充足的营销资源,同时需要较长的活动周期,因此,往往被视为是大企业的专利,中小企业“可望而不可及”。事实上,如果能够将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思想深入地贯彻到中小企业的营销战略制定过程中,对企业的发展必然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总体来说,中小企业在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战略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营销资源有限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营销资源非常有限,既不允许其在影响力较大的全国性媒体上进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活动,同时也没有经验系统规划企业的营销传播策略,更没有能力整合各种媒体渠道对目标市场或者是目标消费者传播一致的信息。因此,在此情况下,诸多中小企业非常重视营销资源的分布,为了尽可能缩小自身的营销区域范围,缩短营销周期,集中优势资源,在短时间内、小区域中达到预期的营销目的。而整合营销传播强调企业要进行系统的营销规划,以目标消费者的媒体接受习惯为核心,通过整合各种媒体渠道传播统一的声音,来打动消费者,需要经过较长的营销周期,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因此,整合营销传播往往被视为大企业的专利,中小企业由于资源有限,对营销策略“可望而不可及”。

    2、 营销观念落后

    众所周知,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占全国企业总数95%的中小企业大都是在摸索中发展的。2004年以前,我国市场相对比较清静,简单的营销活动便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2004年以后,随着国外企业大规模的侵入以及我国产品同质化现象的严重,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从而导致整个营销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营销观念和营销思想仍停留在早期阶段,营销观念落后,甚至是缺乏基本的营销意识。因此,很多中小企业的“自力更生”的小农意识或者是偏安一隅的心理比较明显,缺乏做大、做强的信心、目标和规划等等。

    3、 营销活动缺乏创新意识

    正如上文所说,由于营销资源有限,中小企业非常重视资源的分布与合理使用。通过对当前诸多中小企业营销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其营销活动的“跟风”意识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一是由于企业的规模小,生产灵活。另一方面,部分中小企业盲目崇拜行业中具有良好营销效果的宣传案例,特别是那些优秀广告和经典广告作品,它们往往采取模仿甚至是抄袭的方式来创作自身的广告作品。事实上,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但却无法产生正面的营销效果,甚至会招致消费者的反感和大企业的围攻。

    4、 注重营销宣传的现实效果

    众所周知,营销活动可以带来产品销售量的提升,同时也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追求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利润,在制定营销宣传计划或者是实施具体的营销活动的过程中,往往重视对企业产品使用特点、功能特征的介绍,希望能够立即促成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行为。

    三、 中小企业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战略的几方面建议

    首先,中小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和产品特征,整合企业的内部文化,从而形成一种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独特发展理念的企业文化。另外,通过特定的企业文化的传播,也可以获得社会大众、政府部门、公益团体、目标消费者的认同,从而提升企业处理危机事件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

    其次,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强化自身的营销实力。从营销传播的角度来说,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是指将预先制定的企业文化、营销机会、发展规划等,既体现在公关活动、广告活动中,同时也体现在外部的物流、商流、信息流中。

    第三,中小企业要整合自身的营销手段,综合考虑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方面因素的有效整合,比如提高产品的研发速度、质量水平、技术含量;制定出具有一定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价格水平;组合应用各种促销方式或者是宣传方式等等。这一方面不需要投入过多的营销资源,但却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营销效果,因此,是中小企业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战略的核心内容。

    最后,中小企业要能够实现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尤其是要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比如网络、手机、楼宇、公交视频广告与电视、报纸、杂志、书籍、户外平面广告的交叉结合等等。通过新媒体的互动性、分众性、廉价性、便捷性以及传统媒体的广泛性、权威性特点,制作出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的营销战略。

    参考文献:

    [1]焦利勤,《中小企业营销渠道困难与对策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4),32-33页

    [2]杨树青,《我国中小企业营销渠道变革渠道因素研究》,《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8(2),165-1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