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险控制决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险控制决策范文1
[关键词]商业信用;风险控制;excel
商业信用是最古老的信用形式,通常是指工商企业之间进行商品交易时,以实物形态提供的直接信用。从经济意义上来看,商业信用可以看作是一种准货币(quasi-money),在商品流通中调节资金在时间与空间上分布的失衡。但是商业信用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推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存在巨大的风险。传统的商业信用决策是假设外部经济参数是静止的,如美国著名学者stanley b. block等编著的权威教材《foundation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但这样的假设前提是不现实的,本文针对以上分析思路的不足,利用excel软件的相关分析工具,提出动态经济环境下的商业信用决策方法。
一、利用单变量求解工具进行风险敏感性分析
单变量求解工具具有根据结果反推出原因的作用,即具有处理假设(if)需要得到的结果,那么原因是什么(what)这类问题的功能。应用单变量求解工具是通过“工具”菜单上的“单变量求解”命令来实现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在“可变单元格”或“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单元格的引用位置或名称,“可变单元格”中的单元引用必须包含在“目标单元格”的公式之中,同时还要注意“可变单元格”不能包含公式,当单变量求解工作完成后,excel会将结果显示在“单变量求解”对话框中,其运行界面见图1。
案例1:某小型企业的年度赊销额为16万元,目前每年的账款催收费用为3 500元,坏账损失率为1.5%,平均收账期为30天。该企业正在考虑缓和催收款项的行动以便将每年的催账费用下降到2 200元,改变后预期会使坏账损失率上升到2.5%,平均收账期增加到45天,并使其年度信用额上升为162 500元,如果该企业的资金成本为16%,变动成本为75%,问该企业是否应缓和账款催收行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为使上述变更得以实现,收账费用减少的下限为多少?如果账款催收费用难以压缩,那么就要加快货款回收速度,此时应收账款回收期应降低到多少天?
首先,定义问题求解的计算公式,其中应收账款机会成本是难点,根据公式有: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资金成本率,而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年赊销额÷360)×平均收账天数×变动成本率。
其次,将相关的数据输入电子表格中进行计算,其中信用方案改变前后的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分别为1 600元、2 437.50元,综合计算得到信用成本后收益分别为32 500元、31 925元,说明信用策略变更是不合理的。
最后,对信用政策进行调整。假设要使变更后的信用策略可行,根据题意要么降低收账费用,要么加快账款回收速度。采用单变量求解工具进行分析,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收账费用下降到1 625元之下或者账款回收速度低于34天时,改变信用策略才是可行的。
二、利用模拟运算表进行风险敏感性分析
模拟运算表是excel提供的只需简单操作就可以完成因素变化的分析工具。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利用模拟运算表工具进行“假设”分析,来观察某些因素变化对目标结果的影响程度。模拟运算表具有如下功能:一是提供一种便捷的计算手段,在简单的操作定义过程后,完成多组不同数据之间运算;二是提供一种显示与比较表式,在模拟工作表中可以同时显示与比较多个不同数值变化结果。
案例2:某公司正在制定其信用政策,按照以往经验,每年的赊销收入为8 00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80%,平均收账期为45天,收账费用是500万元,坏账损失率为4.5%,资金成本率为16%。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可能发生变化,根据专家测算赊销收入与收账费用在原有基础上会有-15%~15%的变化幅度,试利用模拟运算表对信用方案进行分析。
根据题意,假设赊销收入与收账费用两个因素同时变化,利用excel提供的模拟运算表,其运行结果见图2与表1,表1是截取excel的数据部分,除第一个单元格外,表中第一行表示赊销收入的变化区间,第一列表示收账费用的变化区间。从表1可知正常情况下的信用收益是620万元(即第一个单元),当赊销收入最低与收账费用最高时,此时信用收益取得最小值377万元;当赊销收入最高与收账费用最低时,此时信用收益取得最大值863万元。
三、利用方案管理器进行风险敏感性分析
方案管理器是excel软件为财务人员提供的一种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可以管理多个方案,每个方案可以建立多个假设条件,并据此生成多种结果以方案摘要报告形式保存,通过阅读方案摘要报告,可以清楚地看出因素变动对目标值的影响情况,详细情况见图3和图4。
案例3:某企业预测的年度赊销收入净额为3 60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60%,资金成本率(或有价证券利息率)为10%。假设企业收账政策不变,固定成本总额不变。该企业准备了5个信用条件的备选方案:各种备选方案估计的赊销水平、坏账百分比和收账费用等有关数据见表2。
要求利用方案管理器进行信用决策。
从图4方案摘要可知,变动因素分析是:年赊销额、应收账款周转期、坏账损失率、收账费用,通过在方案管理器中进行相关设置,可以直接得到最终的信用收益,根据运算结果,方案c为最佳方案。
四、利用工具栏中的“窗体”进行风险敏感性分析
excel提供了多种图形控制工具,激活这些控制图标,例如视窗中的工具栏,建立与相关单元之间链接,拖动这些控件,可直观地反映相关因素的变动以及对目标参数的影响。
案例4:某企业正在制定其信用政策,假如每年的赊销收入在6 000万~10 00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75%,平均收账期为30~60天,收账费用是200万~300万元,资金成本率为8%~12%,坏账损失率为4.5%,试利用控件工具对信用方案进行分析。
五、利用蒙特卡洛随机模拟进行风险敏感性分析
蒙特卡洛(monte carlo)随机模拟,不同于确定性的数值计算方法,是用来解决工程和经济中的非确定性问题,该方法通过成千上万次的实验,可以涵盖相应概率的分布空间,从而获得一定概率下的不同结果和频度分布,通过对大量样本值的分析,得到满足一定精度的结果。
案例5:在案例4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假设其中的赊销收入、平均收账期、收账费用、资金成本率在相应区间上按照均匀分布,其余参数保持不变,试分析信用后收益的可能概率分布。
运用excel软件提供的统计函数,利用rand对4个变动参数进行设置,本次仿真实验共进行10 000次,通过countif进行统计,得到如表4所示的结果,从实验数据可知,信用收益出现在1 000~1 600的可能性较大,而小于1 000或者大于1 600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六、结论
影响商业信用决策的因素很多,既有宏观方面的因素,如国家经济形势、社会信用体系,又有微观方面的因素,如企业营销与库存策略,而excel提供的单变量求解、模拟运算表、方案管理器、窗体控件、随机模拟等工具对于克服传统分析的缺陷,顺应动态环境下的商业信用决策是非常有效的,其中单变量求解工具适用于信用目标控制,方案管理器适用于信用计划优化,随机模拟适用于信用风险评价,其应用范围归纳如表5所示。
主要参考文献
风险控制决策范文2
【关键词】投标竞价;风险;决策
1 企业市场营销面临的现状
1.1 传统优势市场低迷
从今年及2013年度中标项目来看,由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新开工项目少,水利项目中河湖、中小病库治理和农田水利项目占了很大比例,标段小,地方保护严重。而大型调水项目、大型枢纽项目总量有限,参与单位多,竞争激烈。水电领域,受国家水电开发进入攻坚阶段、富水能可开发流域显著减少影响,大、中型水电工程新开工数量有限,竞争非常激烈。
1.2 投标决策风险放大
经济政策走向使得竞争加剧、支付信誉降低,加之成本上涨,投标决策的风险进一步放大。
1.3 合同签约决策风险加大
在合同谈判阶段,业主的一些特殊要求、国家政策变化、项目地质变化等情况的对应合同条款约定较为苛刻,对项目中标后的履约造成一定的运营风险。
2 投标报价决策的定义
建筑工程项目投标决策分三个阶段三项内容:
第一阶段为获得项目信息到购买标书前,本阶段主要决策内容为根据招标项目主要相关信息,确定是否投标,简称投标与否决策;
第二阶段为购买标书后至递交投标文件前,本阶段主要决策内容为根据招标项目的风险分析和企业市场战略,确定如何进行竞价,简称投标竞价决策;本阶段也偶有根据详细分析确定放弃投标的情况;
第三阶段为开标后业主发出谈判要求至谈判前,本阶段主要决策内容为根据业主要求、企业成本分析和拿标策略,确定谈判让步底线,简称投标谈判决策。
一般建筑工程投标决策主要包括前两个阶段及相应的决策内容。
3 投标竞价决策面临的风险因素
施工企业常常处于纷繁复杂和变化多端的环境中,想在投标过程中使投标竞价处于一个很有利的位置,必须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投标竞价决策风险研究过程就是一个知己知彼的研究过程,“己”即影响投标决策的内部风险因素,“彼”即是影响投标决策的外部风险因素。
3.1 影响投标决策的内部风险因素
(1)技术风险:主要考量项目总工技术能力、主要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供技术支持专家能力、类似工程技术经验、项目主要技术方案、主要工艺技术成熟度等。
(2)管理风险:主要考量项目经理管理能力、主要管理人员组织能力、类似项目管理经验、预算价的准确性、施工成本价的准确性、企业在当地市场投标报价的经验、对施工成本进行管控的能力等。
(3)经济风险:主要考量各类保函的金额及形式、已有设备机具投入能力、新购设备机械购置能力,资金垫付需求及垫付能力、各类税费承担能力、损失的承受能力等。
(4)资源风险:主要考量企业对项目所需的资源如设备、专业分包队伍储备等。
(5)市场风险:主要考量项目对企业在区域市场的影响。
(6)信誉风险:主要考量各类履约情况对企业社会信誉的影响。
3.2 影响投标决策的外部风险因素
(1)施工风险:主要考量质量要求、技术要求、结构形式、工期要求等。
(2)业主风险:主要考量业主的合法地位、支付能力、履约能力、以往信誉、变更批准的可能性、是否有限价及限价水平。
(3)竞争对手风险:主要考量竞争对手实力、优势、对项目所在市场定位、在项目所在市场的地位、以往竞价策略及对业主的公共情况等。
(4)社会环境风险:主要考量项目所在地社会治安环境、政府及群众对项目的支持力度、当地劳动力供应及价格水平、当地材料和通用设备供应情况及价格水平、对外交通条件及自然环境条件等。
4 投标竞价决策的方法与技巧
4.1 投标性质决策
(1)当明知工程承包难度大、风险大,且技术、设备、资金上都有未解决的问题,但由于队伍窝工,或因为工程盈利丰厚,或为了开拓新技术领域而决定参加投标,同时设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可以投风险标。投标后,如果问题解决的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并且可以锻炼出一支好的队伍;如果解决得不好,企业信誉受损,严重的可能导致企业亏损以至破产。因此,投风险标必须慎重。
(2)在可以预见的,从技术、设备、资金等重大问题都有了解决的对策的情况下,可投保险标。当企业经济实力较弱,经不起失误的打击的时候,则往往投保险标。
(3)如果招标项目既是本企业的强项,又是竞争对手的弱项,或建设单位意向明确,或本企业任务饱满,利润丰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投盈利标。
(4)当企业无后继工程,或已经出现部分窝工,又没有优势可言的情况下,企业应该采取投保本标决策。
4.2 制定投标策略的原则
投标策略是非常灵活且并非不可捉摸的东西,从大量的投标实践中,归纳出投标策略的四大原则。
(1)知己知彼。即在具体工程投标活动中,掌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在投标报价前要了解竞争对手的历史资料,或者知道竞争对手是谁及竞争者数目等。
(2)以长胜短。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分析本企业和竞争对手在职工队伍素质、技术水平、劳动纪律性、工作效率、施工机械、材料供应、施工方案、管理层次等各方面的优、劣势。
(3)掌握主动。在选择投标对象时,做到能投则投,不利则不投。
(4)随机应变。这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某项工程投标过程中,随着竞争对手的变化,如放弃投标、改变投标策略等,必须及时地修正自己的策略;二是在确定投标报价时,必须根据影响报价较大的企业因素和市场信息变化,适时做出决策;三是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投标策略,一成不变的策略是很难成功的。
4.3 制定投标策略的方法
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及决策能力和魄力。在实践中,常见的投标策略有以下几种:
(1)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其本质是通过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来降低工程成本,并在这个基础上降低投标报价,提高竞争能力,这是企施工业应该采取的最根本的策略。
(2)改进设计和缩短工期,即仔细研究原设计图纸,提出能降低造价的修改不合理设计的建议,以提高建设单位的吸引力。
(3)低利润策略,主要适用于承包任务不足时。
(4)低标价、高索赔策略,是利用设计图纸和说明书不够明确的漏洞,有意提出较低的报价,得标后在利用合同中的索赔条款索取补偿。
(5)未来策略。从投标企业本身条件、兴趣、能力和近期、长远目标出发进行投标决策。
4.4 报价技巧
(1)下限标价和陪标标价。当承包商对自己有兴趣的工程或者任务不足时报价宜低,采用“下限标价”;当承包商对自己不想干或任务饱满时则报价可高,采用“陪标标价”。
(2)对一般建筑工程报价宜低,对特殊工程报价可高。
(3)不平衡报价法。
对能先拿到钱的项目(如土方、基础工程等)的单价可定的高一些,有利于资金周转;对后期的项目(如粉刷、电气等)的单价可适当降低。
图纸不明确的或有错误的,估计今后会修改的项目,单价可提高;工程内容说明不清楚的,单价可降低。这样有利于以后的索赔。
没有工程量、只填单价的项目,其单价宜高,因为它不在投标总价之内。这样做既不影响投标总价,以后发生时又可获胜。
暂定金额的估计,分析它会作的可能性大,价格可定高些,估计不一定发生时,价格可低些。
(4)用降价系数调整最后总价。
风险控制决策范文3
[关键词]空域环境 管制服务机制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V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097-01
一、引言
空中交通管制是空中交通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特点在于根据空中安排的飞行计划,对于在空中飞行的飞机的活动进行全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包括划分飞机的飞行航线、飞行的空域等,通信、各种导航及时以及监控手段是实现空中交通管制,降低风险的重要手段,而空中交通管制的目的在在于最大限度的保证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安全,确保各航班按照既定的线路有序飞行。
二、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风险的重要性
无数的空难事件都表明,空中交通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一旦发生事故,其所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法航空客A330客机坠毁导致50多人死亡,1977年两架波音747巨无霸客机在跑道上高速相撞导致500多人死亡等。这些事实都在告诉我们空中交通的管制却是也存在风险的,各种飞行事故的出现也都是空中交通管制风险系统的缺陷带来的,因此加强空中交通管制,有效预防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的因素是多样的,各个因素之间可能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却可能相互作用,引起事故的出现,因此这对于交通管制风险的工作人员有着较高的专业要求,其次,交通管制系统由两个重要的部分组成,其中一个是外部的管制系统,这主要由航空有关的各职能部门组成,另一个则是内部系统,主要由气象、管制、通讯等有关的部门构成。最后,各种潜在的安全风险有可能带来重大的空中交通事故,对整个的空中管制系统带来较大的威胁,影响空中交通的有序进行。
三、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的决策模式
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风险的目的在于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高对决策对象的把握程度,有效的管理和消除各种潜在的不稳定性的风险,最大限度的确保空中交通的安全性。目前,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的决策模式主要有:
(一) 预测模式
预测模式下的风险预警决策模式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加强事前的控制。预测根据预警的对象目前或者是过去的情况对其即将发生的情况或可能呈现的状态进行合理的推测和估计,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的预测模式就是要根据过去出现的风险事件,包括事件出现的频率、诱发的原因等,结合已经获得的情报或信息,运用各种科学预测手段以及设备、技术对被监控的对象的未来可能出现的状况提前预测,以做好防范的准备,为风险管理的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的数据依据,以提高风险决策的科学性。风险预测的可行性原理主要在于风险是可预知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引发不安全事故的风险可以类推等。预测模式的实施步骤主是:首先要确定被预测的对象,其次是要收集与被预测对象有关的各种数据资料,收集的越详细,预测准确性就越高,合理确定所使用的预测方法和使用的预测模型,提高预测的准确度,为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评估模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认为管理从某个角度上来讲就是一种决策,而评估的目的在于确定决策是否科学可行。空中交通系统随着航空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多变得日益复杂,这就决定了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复杂性。目前评估决策模式已经在空中交通安全风险预警管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加权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近些年才兴起的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人工神经网络评估方法等。而评估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也是一个诊断问题的过程,在这个模式下,必须要遵循识别一诊断一一行动的评估程序,识别即正确辨认存在的各种隐性和显性的风险因子,诊断即正确判断问题的所在,注意深入分析被诊断出的问题的原因,减少人为因素对诊断结果客观性的影响;即及时预警信号,引起决策者的注意,行动即将相关的数据提供给决策部门,使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风险,在这四个环节中,减少人为因素影响的重要方法就是使各项评估指标量化,而对于空管安全风险的评估指标的选择来说,笔者认为可以从人(工作人员)、机(飞机)、环(环境)、管(管理)四个方面来进行逐一量化,而所选取的指标则必须要符合科学性、适用性、系统性、可比性及灵敏性四个原则,确保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发生的机率。
四、结 语
本文着重对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两种重要的决策模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罗帆.刘小平.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空管安全风险情景预警决策模型仿真 [J].系统工程,2014(01):12-16.
风险控制决策范文4
“动态风险控制”是相对静态风险控制而提出的。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伴随并购的推进,风险来源不断发展、变化,即使在同一阶段也存在着由于并购双方决策互动而产生的决策风险。
动态风险控制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并购流程上看,动态风险控制必须贯穿于并购规划设计——交易执行——并购整合三个阶段,尤其是要贯穿于并购定价、融资和支付等交易执行阶段的三个环节,以此实现动态控制过程;二是从交易决策上看,动态风险控制必须以信息传递为基础,并根据双方的行为信号来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战略,实现动态决策控制。动态风险控制既体现在过程中又体现在决策上,是动态控制与动态决策控制的统一。
动态风险控制理论的实施具有条件:首先,完全的市场机制是动态风险控制理论实施的市场条件。动态风险控制理论是建立在现代企业财务理论基础上的理论,因此,现代财务理论的应用条件在动态风险控制理论实施时也必须具备。无论是现代财务理论还是实施动态风险控制理论,有一些基本的条件不可忽视,即完全竞争机制和自由价格机制。如果没有完全的竞争机制和市场价格机制,那么一切不确定性因素在本质上就不可能用概率或其他方式加以量化,风险控制就丧失了量化的基础;且一切的不确定因素在本质上可以全部归结到人的因素中,财务学的研究工具就可以全部被心理学的描述所取代。所以完全的市场机制是动态风险控制理论的市场条件。其次,私有产权的明确界定是动态风险控制理论实施的制度条件。动态风险控制里引入了不对称信息博弈理论的信号传递思想,而信号传递的基本假设包含了风险回避、效应最大化等目标,同时还隐含了市场的有效性假设等。这些假设概括起来反映了决策主体的自利主义动机,而自利主义动机的制度条件是产权或所有权的私有。从制度从层面上讲,动态风险控制理论实施的制度条件是私有产权明确界定,决策主体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反向利益。
企业的动态并购风险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并购的定价风险控制。在企业并购中,定价包含两个基本步骤:一是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二是在评估价值基础上进行谈判。由于评估价值是价格谈判的主要依据,因此,能否客观、公正地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是定价风险控制的关键。在通常情况下,目标企业价值评估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因为中介机构专业化的评估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能够提供相对较为客观的价值判断,不过,其前提是中介机构本身客观公正,具有中间立场。即便如此,在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中仍然存在两个方面的风险来源:一是来自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二是来自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的采用。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之所以存在风险,是因为企业可能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进行财务欺诈;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之所以存在风险,是因为中介机构可能在利益驱动下进行虚假评估,或者采用了不恰当的评估方法和技术路径导致评估结果失真。
针对定价过程的两种风险来源,动态风险控制需要采取两个层次的风险控制策略:一是在目标企业的评估过程中进行不确定风险控制;二是在价格谈判过程进行信息不对称风险控制。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中不确定性风险控制的基本途径是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资产定价,具体表现为风险贴现率的确定。即在有效假设条件下通过股东要求的收益率与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来估计股权资本成本,从而确定不同财务杠杆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并以此作为风险贴现系数。由于风险贴现系数的变化会导致评估价值的较大波动,因此风险贴现系数的确定便成为评估风险控制的着力点。而风险贴现系数的确定又集中体现在对β系数的估计上,这就使反映资产收益水平对市场平均收益水平变化敏感性程度的β系数成为评估风险控制的关键。β系数是一个衡量资产承担系统性风险水平并受资本市场完善程度影响的指标,这就决定了资本市场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β系数的估计和风险价格的大小,从而影响到风险——收益——价值的配比关系,并进而影响到评估价值的风险。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中进行不确定风险评估的关键取决于是否具有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环境。
由于评估价值只是并购定价的依据而不是最终的交易价格(最终交易价格还需要经过价格谈判),所以,动态风险控制还必须包含以信号博弈为手段的价格谈判过程中的不对称信息风险控制。在正常情况下,价格谈判是以评估价值下为下限的空间中进行的。由于被并购方知道自己企业的真实价值而不会让评估价值低于真实价值,因此评估价值是真实价值的上限,成为被并购方讨价还价的底线;另一方面,收购方以协同效应为依据确定了一个预期价值并以此为价格谈判的上限。这样,价格谈判的空间就在评估价值与预期价值之间。但在信号定价博弈条件下,处于信息劣势的收购方会根据拥有信息优势的被并购方所发出的信号不断调整自己的还价策略,使得价格谈判的空间变到真实价值与预期价值之间,价格谈判的底线变为真实价值。因为真实价值一定低于评估价值,所以,信号定价博弈的底线低于正常谈判条件下的底线,起到了定价风险控制的作用。
第二,企业并购的融资风险控制。企业并购是一次性资金需要量很大的企业投资行为。为取得并购成功,收购方通常需要的资金不仅包括定价所决定的购买价格,还包括债务成本、中间费用、税收成本、意外成本、整合与运营成本和并购机会成本等。对于任何企业都要借助外部融资支持企业资金并购资金来源。实践中收购方如何选择并购融资工具通常需要做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现有融资环境和融资工具能否为企业提供及时、足额的资金保证;二是哪一种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最低而风险最小,同时有利于资本结构优化。这两个方面的考虑实际上是企业基于市场现实的风险回避途径。在成熟和发达的资本市场条件下,融资环境的便利性和融资工具的多样性为企业灵活选择融资方式创造了有利空间,融资成本表现为市场机制硬约束条件下的显性成本,因此企业融资依据融资成本而遵循内源融资——债券融资——信贷融资——股权融资的顺序选择融资方式,融资风险表现为债务风险。根据现代财务理论,对债务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在成本——收益均衡分析框架内进行最优资本结构决策。成本分析侧重于债务融资的利息成本和破产成本,收益分析侧重于债务融资的节税价值,利息成本和破产成本与节税价值两者的均衡点即为最优资本结构的债务比例。
不过从本质上讲,以利息和破产成本与节税价值两者的权衡所决定的资本结构事实上只基于不确定性风险控制问题,而对于并购融资实践中存在的由于不对称信息所产生的风险却无能为力。动态风险控制理论认为,不对称信息理论条件下的最优资本结构决策逻辑地表现为股权成本与债务成本的均衡决定,风险控制的途径应以最大化地减少成本为依据。在成熟的市场条件下,成本最小化可以利用融资信号博弈在达到市场信号均衡条件下得以实现。因此,收购方减少融资成本从而实现融资风险控制的途径是对融资信号的选择和传递。对于处于信息优势方和融资方的收购方来说,信号选择同样框定在负债比例,通过负债比例的选择来向出资者传递有关企业获利能力和质量的信息,从而减少出资人的逆向选择行为,降低融资成本。不过,由于受市场和企业自身条件的约束,在信号选择和传递中,收购方还需进一步考虑企业的自有资金、成本和并购方案的成功概率等因素,从而使融资风险控制落脚于自有资金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融资结构设计。所以从根本上讲,融资风险控制最终表现为以融资成本为主题、以债务杠杆为标尺的资金来源数量结构和期限结构的匹配关系。
第三,企业并购的支付风险控制。在企业并购活动中,支付方式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同的支付方式会影响到收购价格,导致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股东的效益水平不同,能否采取合理的支付方式关系到公司并购的成败。这里的支付风险主要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以及由此最终导致的债务风险;二是股权支付产生的股权稀释风险。不同支付方式选择带来的支付风险最终表现为支付结构不合理。
风险控制决策范文5
自从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以来,人们对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深入。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企业面临的风险日益严峻,由于内部风险控制的缺陷导致出现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案例经常发生。为进一步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我国企业逐步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管理机构,为我国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障。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和公司治理中的关键一环,是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保障,随着风险的逐步增多和风险失控案例的不断增加,企业管理者逐步认识到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财务风险控制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对财务风险管控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企业要将财务风险控制提升到发展的战略高度,及时完善风险控制措施,将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系统梳理,制定出风险管控措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加强企业管理。
2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企业所面临的各种能够以货币计量反映,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而造成损失的那部分经营风险,这部分经营风险是因为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经营活动的不稳定性造成的。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从企业和市场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主要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内部原因是企业自身由于主观认识和控制风险能力的局限性,对于财务风险认识肤浅,缺乏对风险的警惕性,经营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对于一些关键控制点不能很好地控制,导致财务风险形成。在筹资方面,融资渠道不合理,筹资决策失误,企业筹集资金不能有效使用,预期效果不理想,资金流动性不强,周转速率较低,资产的流动性和质量较低,导致企业盈利能力缺乏。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缺乏相互制约机制,财务决策缺乏相应的合理性,没有建立统一的决策制度,对于投资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缺乏科学的预见以及应有的防范,导致投资决策失误,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甚至产生巨额的投资损失,为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企业大量采用赊销方式,扩大市场占有量,对客户的信用等级缺乏了解和控制,加大了资金的收回难度,部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面临资金断裂,可能导致企业无法继续经营,生产经营风险由此产生。收益分配也会造成经营风险,为了扩大相关领域的发展,企业资金需求量较大,如果分配大量的现金股利,将使企业陷入资金短缺的经营风险,股票市值将降低,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企业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不严格,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资本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不到应有的保证,财务风险极易发生。外部原因主要是外部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供需等,主要包括国家政策的相关变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市场汇率等外部因素,这些原因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之外,是企业难以预测和应对的,有时是无法改变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发展机会,但也有可能使企业面临一定的危险。部分企业对于财务风险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融入市场、适应市场的魄力,不能及时适应外部环境和宏观经济政策,不能及时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出投资和筹资、生产经营方面的变化。如果企业对外部环境预测或把握不准确,不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就必然会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困难,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危机风险。
3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1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淡薄虽然我国企业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留存下来的都是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但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务风险的管控意识仍较为淡薄,没有将财务风险控制提升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管理者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尚未建立起全面控制和预警机制,没有相关控制防范措施,一般是在风险出现后才进行处理。企业员工风险意识淡薄,再好的制度也需要员工来执行和遵守,员工是财务风险控制的主体,员工的素质和水平决定了财务风险控制的成败。
3.2企业监督机制不完善企业财务监督机制来自多方面,在业务流程方面,只是注重业务成果,忽视风险的存在。部分财务人员只是对单据做机械式的统计,即使是发现了相关疑点,由于缺乏监督机制,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监督和信息沟通,延误了相关时机,使企业蒙受损失。在内部监督方面,目前很多企业主要靠内部审计来实现,部分企业对内部监督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差。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只是起到了会计审核的作用,会计监督和审计、评价、鉴证的作用发挥得较少。
3.3企业风险评估不及时风险评估是对风险的有效识别,是风险控制的前提,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出综合评定。公司层面上,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和协调,管理目标不明确,战略目标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业务层面,没有规范业务流程,没有将部门的业务目标上升为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高度。缺乏一套系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不能提前有效识别出可能存在的风险,风险防控预案尚未建立,防控措施存在片面性。部分企业缺乏财务风险的评估机制,不能针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
4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具有相关性,企业追求的是生存和盈利,生存是基本前提,盈利是最终目标,只要有利润就会存在风险。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基于风险控制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加强人员管理和相关组织机构建设,逐步完善相关制度,才能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安全的经营管理环境,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4.1增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不断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并善于分担、分散风险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要进一步树立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落实好风险与收益相均衡的原则,收益与风险防控相平衡。财务风险不是财务人员的专利,全体员工都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将风险防范流程贯彻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去。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要具备职业判断和风险识别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风险,对具体环境下的财务风险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构建新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文化,明确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完善考核指标,建立基于风险导向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
4.2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风险的监控,从源头上加强风险管控。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在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从而实现企业科学管理、民主决策,建立健全约束和激励机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探索将内控制度和管理制度有机结合,确保内部控制规范科学有效。制定具体的控制流程和方法,明确控制各岗位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保各岗位之间的形成相互制约,管理层级之间的相互制约,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多层次、多目标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以规范化的流程管理和节点控制来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健全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经营运转进行实时监控,时刻关注企业偿债能力与负债比率,及时做出正确、客观的风险分析。在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计量、加工、整理、披露的过程中,对于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要及时预警。
4.3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对各类风险全面识别,要善于从未知风险中寻找必然风险,以便使企业能够采取措施或者抓住机遇应对风险,全方位监控风险,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处置意见。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采用财务指标,进行技术性分析。要注重发挥整体效益,提出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转变内部控制理念,以风险导向为原则,将财务控制扩大为风险控制;以风险导向为目标,针对风险涉及相关流程、提高控制效率,有效识别和控制重大错报风险,提高风险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4加强企业财务活动风险控制
4.4.1筹资风险控制筹资风险要在源头上控制,要做好筹资期限、资金来源、筹资环境等筹资因素的相关预算工作,科学筹资,控制好相关结构和债务结构,降低资金风险。把握好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状况做出科学预测。把握市场动态,顺应经济环境,做出合理的预测。提高筹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根据企业实际安排杠杆系数,创造更多利润。企业要对债务进行积极化解,科学管理,加强债务融资治理。
4.4.2投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主要包括资金回收风险和投资资金效率风险。一般投资回报率与投资风险成正比,企业要获取投资收益,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现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投资后,如果资金不能及时收回,将导致企业运行困难,不能准确把握相关现金流量,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要确保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平衡相关收益和风险。要加强投资前的项目审批和风险论证,严格把握投资进度,做好相关预测分析,建立投资决策机制,避免冒险投资,将投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
风险控制决策范文6
企业成功最终表现为卓越的财务业绩,企业的失败最终也体现在财务上的失败。因此,财务风险控制是企业风险控制最具综合性的内容。
企业的成功依赖于正确的战略和强有力的执行力度,相应地,企业的风险包括战略制订风险和执行中的风险两种类型。美国COSO《内部控制―总体框架》向《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演进体现了将原来的执行风险控制转化为战略制订风险控制和执行风险控制相结合的趋势。
COSO内控框架的局限性
在美国,由内部审计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协会、首席财务官协会联合成立的发起者组织委员会(COSO,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 Way Commission)1994年的《内部控制―总体框架》将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为:(1)财务报告目标: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2)经营目标: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3)一致性目标:确保相关法律及管理规章被不折不扣地贯彻实施。与三大目标相对应的是内控框架的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上述三大目标定位以及五大框架要素的设计,旨在规避执行中的风险。《萨-奥法案》的实施提升了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强化了执行环节的力度。但是,内部控制框架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第一,尽管内部控制框架也讲风险评估,但它主要指的是完成三大目标过程中的管理风险评估,是执行风险,而不涵盖决策风险;第二,内部控制框架对风险定义的局限性,内部控制框架将风险定义为目标执行中的不确定因素,而不界定这些不确定因素中哪些是有助于目标完成的因素,哪些是阻碍目标完成的因素。
COSO风险管理框架出炉
为解决上述问题,COSO于2004年推出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简称ERM)。风险管理框架中的管理目标及框架要素(如图1):
与《内部控制―总体框架》相比,《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在以下几方面做出了创新:(1)就框架的第一维度框架的目标而言,在原内控框架三大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基于公司风险偏好而制订战略目标的概念,并指出风险偏好统驭着公司所有的重要经营决策、每一实体的存在都是为了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2)管理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是如何承受可接受的风险,实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ERM将风险定义为“对企业的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产生正面影响的事件”视为机会),因此,该框架可以涵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及业务风险等各种风险。ERM指出,不确定性既包含风险也包括机会,是毁灭价值或提升价值的潜在因素。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处理与不确定性有关的风险和机会,提升企业创新价值的能力。(3)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就框架的第二维度框架要素而言,将原来内控框架构成的五要素拓展至内部环境、目标确定、事项辨认、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八个要素。(4)就框架的第三个维度而言,不仅保留了原内控框架中的业务单元和业务活动、进而细分到各个流程以及作业层次,而且还包括公司层面、分部以及下属子公司。第三维度中层次的向上拓展,明确将公司层面、分部以及下属子公司等概念纳入框架中,不难看出框架的制定者已经意识到集团内控与风险管理在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中的重要性。
正如《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的前言所说的:管理当局只有通过确立战略与目标实现成长、回报和风险三者间的适当平衡,才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为此,《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强调以下几点:风险偏好与战略的匹配、风险应对决策、降低经营中的突发事件和损失、确认与管理综合性和企业全局性的风险、抓住机会、改善资本运用。
COSO风控框架对财务风控的启示
1、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从成长、盈利和风险三者的平衡角度把握风险。
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沉溺于具体事项的风险控制而忽略了战略目标导向下成长、盈利、风险三者平衡的风险控制观。例如,在销售环节中,对坏账风险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方法。对能不采用赊销的产品一律不向对方提供延期付款的商业信用,对于不得不通过赊销来扩大销售的产品则从信用标准、信用条件、销售程序和收款政策四个角度实施严格的控制。但从三者平衡的角度看,这种方法不是最佳的财务风险控制方法,因为赊销能够通过降低“短缺成本”来消除销售能力不足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并能提高价格竞争力从而实现销售环节效益的最大化;另外,在产品畅销期取消一切销售信用,不利于优化与客户的合作关系、不利于培养一批忠诚的客户队伍。从战略目标导向下的三者平衡观看,即使是比较畅销的产品也应该在确保现金流畅通的前提下向客户提供赊销并启动赊销与收款的风险控制程序。
2、通过风险的重要程度和发生风险可能性的综合对应分析来确定风险应对措施。
在财务事项的风险控制中,我们通常基于自己的判断分别对风险采用接受、实施控制、分散转移、监控与回避等策略。但是控制策略的选择不能只看风险的重要程度(风险发生所产生的损失)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应该通过两者的综合分析确定风险控制策略。风险控制框架为风险控制策略的选择提供了指南(如图2)。
3、通过事项辨认进行风险整合,提高风险控制效果。
风险管理并不是孤立地针对每一风险制订应对策略。风险与风险之间是存在着内在依存关系的,这种关系具体表现为重叠关系和抵消关系。所谓重叠关系是某两个或若干个风险因素结合在一起可能会放大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抵消关系指的是某两个或若干个风险因素结合在一起可能降低或抵消整体风险。例如,外币应收账款的套期保值手段能够借助现汇汇率与期汇汇率的不断变化有效地化解汇率波动,将外币对本位币的兑换率固定在可接受的水平。风险控制中,只有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站在全局高度进行风险整合,才能发挥风险控制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