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梦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梦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梦想

职业梦想范文1

1、战士:是梦想手游的第一勇士,可对敌方施展连环斩,瞬间狂暴造成巨大杀伤力,可旋风斩落多名敌军;

2、侠客:是梦想手游身手最灵敏的职业,即掌握敌方无法躲避的必中技能,雾里看花,又能让剑气四射,横扫敌军,唯快不破。

法系

1、法师:擅长强大的火系法术,能释放烈焰风暴烧尽敌方多名单位,能令敌人处于灼烧状态,火焰永不熄灭;是梦想手游唯一掌握召唤术的职业;

2、阴阳师:支配着阴阳之力,即能施展失魂符令敌方无法使用法术,亦掌握着穿透力极强的雷系法术,是梦想手游最强的封印师。

全能系

1、武僧:是梦想手游攻守兼修全面发展的武学宗师,能给己方多名单位恢复气血,能对敌方多名造成伤害,在战斗中,当发现敌方弱点时,立刻给予沉重的正义审判;

职业梦想范文2

论文关键词:职业生涯;职业理想;中职生;就业

最近看天津卫视的大型职场节目《非你莫属》颇有感触,许多刚刚走出校门或即将走出校门的学生因对自己要选择的职业和应聘的职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或定位不准而错失良机。作为中职校的一名政治课教师,我在教授学生《就业与创业》这门课时,熟知选择职业是学生们极其头疼的一件事。中职生经过二到三年教的学习和实践,多数对专业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和定位,对未来的职业也有了一定的预期和憧憬,但他们视野不够开阔,社会阅历较少,职业发展道路上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或失去目标,教师应根据所任课班级的学生专业特点去帮助学生明确他们的职业方向,帮他们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教会他们认清实现职业梦想的因素,坚持实现职业梦想的原则,让他们在校期间或走出校门时学会如何为自己的未来进行职业定位,如何朝着制定的目标去努力。

职业一旦被拥有,它将陪伴我们的工作生涯,因此中职生在选择专业和准备就业时,明确职业方向是实现职业梦的关键问题

一、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明确职业目标,决不可好高骛远。中职生进行职业规划时应立足于生产一线,立足于利于发挥自己专业特长,从基层坐起,以求稳步发展。

其次根据自身能力兴趣等做好职业分析和自我分析,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制定职业目标既要考虑到自己的生理条件(如性别,身高体重,相貌,视力听力体力等)又要考虑到自身的学习,阅历,兴趣,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现实情况。职业的社会需求,职业未来发展的态势也要做好正确的分析和科学的预测。

最后在校期间应构建好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职业理想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并参加一定的职业训练。中职生应避免重专业知识轻基础知识的思想意识,合理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多元复合的动态的知识体系。知识和实际能力是相互促进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多来自实践,社会是最好的舞台,中职生选择职业前既要学会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培养锻炼职业技能和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二、明晰影响实现自己职业梦想的主要因素

(一)个人因素

1、思考力和判断力。在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有思考力才有创造力,才能更好的把握自己的命运。

2、能力因素。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的评价不再是唯文凭学历而论,能力的重要性正日趋显现。

3、人品因素。一个人的品质往往决定他的命运,职场中最可怕的不是没文化而是没思想。工作能力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没有思想没有良好的素质最可怕。人格的魅力有着无穷的力量。

4、行为因素。选择职业,规划职业不是理论而是行动是过程。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永远实现不了自己的职业梦想。例如,为达成目标,在业务素质方面,你计划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提高你的业务能力?在潜能开发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开发你的潜能等等,都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并且这些计划特别具体,以便于定时检查。

(二)环境因素。主要是政治经济体制、人才市场的管理体制、社会文化习俗、职业的社会评价等等。环境因素决定了社会对职业岗位的数量、结构、层次等等,环境因素决定了人们对不同职业岗位的接受、赞誉或贬低的程度,决定了个人步入职业生涯的基本方式以及开始职业生涯后的基本态度以及由此引起的个人职业生涯的变化。

(三)组织因素。生产组织日益取代家庭成为人们最主要活动场所,随着人们活动场所的扩大,诸多标志个人在生产组织中身份与地位的职业成了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地位标志。人们职业声望的评价和变化对未来择业的取向有很重要的影响。

三、遵循实现职业梦想的原则

(一)选择社会所需的原则.设计职业生涯要分析社会需求,目光要放长远,社会需求不断转化,新的职业不断产生,因此选择的专业和职业不仅要有社会需求而且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还要长久。

(二)择己所好的原则。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本身就是人生一件快事,职业生涯才能妙趣横生。

(三)择己所长的原则。任何职业都要求具备一定的能力,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时应从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原则出发,扬己所长去选择冲突较少的行业。

职业梦想范文3

总决赛上,各支参赛团队都拿出了得意之作,创作的电子商务方案也是丰富多彩。有为年轻人打造的青春旅游网站,有对中国传统民俗剪纸和寿山石的网络营销方案,有针对中国建设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的开发和实际应用操作,还有为大学生量身打造的团购和综合银行服务,甚至还有参赛团队提出了网络三维墓地的策划方案。这些方案让众多企业和学术专家对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理论探索能力刮目相看。

最终,来自天津大学的团队、福州大学的Yuppic团队、北京邮电大学的Tap创业团队,凭借各自的优秀方案获得了综合奖一等奖。

大学生创业实践绿色通道

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是否也能进行企业网络运营的实践操作,这一直是很多互联网企业对如今的应届毕业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时代对于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表示,举办这次“2007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的目的就是要创造一个平台,让广大大学生在学校的环境下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企业,学到书本以外的东西,更快地成长为各行各业企业所需要的网络商务人才。

据了解,“2007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是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一次全国性的大学生实践活动,范围覆盖到了全国上千所高校、共计3616支代表队参加大赛。大赛选取了4个基本的网络商务作为主题赛事内容:B2B网络商务主题赛、B2C/C2C网络商务主题赛、网络广告策划与创意主题赛、博客商务创新应用主题赛。大赛由中国制造网和买麦网提供B2B平台的支持,淘宝网提供C2C平台的支持,腾讯网提供博客平台的支持,并对优秀的网络广告创意和作品进行展示。此外,中国建设银行还将向参赛的高校和学生提供最先进的电子银行服务与产品体验、真实的教学案例。

此次大赛可以说是互联网企业与高校携手合作创造的一个大学生实践绿色通道。大赛开创性地邀请企业出题,由全国各校的优秀电子商务专家、主流电子商务企业高管组成评审团,让大学生面对面地接触网络的安全使用、产品营销与推广、网站建设、网络广告等,然后提出企业网络商务解决方案,并予以实施。企业和专家则及时跟进大学生的方案,为大学生提供指导,一步步完善方案。

这种新颖的竞赛的方式能够激励大学生主动学习,解决企业真实商业问题,促进大学生与企业之间直接的互动与交流,从而提升网络应用和创业水平,广泛参与企业商业活动,为今后的就业铺平道路。

企业选拔电子商务人才

“2007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也能够为企业选拔优秀的互联网商务人才。中国建设银行、淘宝网、中国制造网、买麦网、腾讯作为此次商务大赛的协办单位,在见证选手们成长的同时,也对这些理论与实践能力都过硬的选手们产生好感,纷纷向参赛选手发出职位邀请。大赛官网()将把更多企业对参赛选手的邀请公布出来,为全国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

职业梦想范文4

“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的核心能力。”

“创业成功是我们的教学成果,创业失败也是我们的教学成果。”

“杭职院可能没有马云式的人物,但必须要有培育马云式人物的平台。”

……

“创新能力并没有多么高不可攀,在工作岗位上改进工艺与开办一家企业同样都是创新。”谈到创新教育,走过8年多创业历程,将学校“双创”教育送上杭州高职双创“头把交椅”的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陈加明语重心长地说。从2007年创立高职学生创业园开始,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收获了累累硕果。盛名之下更需冷静,学校不把创业教育与创办大学生企业简单地画上等号,而是从所有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出发,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独到见解。

创业园里“护犊”情深

学校创业园始终坚持为所有有创业梦想的学生提供热情和优质的服务,既见证了多家创业公司的成立、起飞和翱翔,也记录了多个创业项目失败的全过程。创业园以优质的条件、舐犊的深情,孵化每一个创业梦想,开辟出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的一片“双创”新天地。

全真实战,初尝甜头

浅滩里练不出搏击海洋的技能,校园里的创业公司要想在真正的市场海洋里存活,必须架构一个与市场一样的商业运作环境。为此,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创业园伊始就树立起全真实战意识,主动申请将创业园区用地性质进行变更。

学校将高校教学用地变更为综合用地的诉求,在全市尚属首例,受到了杭州市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论证分析,最终同意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高教园区内设立科技型企业。从此,学校创业园内的创业项目都可以进行合法的工商注册,以正规公司的名义运营。这一创举,使创业园内所有经过合法工商注册的公司在校园孵化阶段就能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这些创业公司不仅可以享受创业园区提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高质量服务,而且可以同时享受浙江省、杭州市支持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比社会上的企业具有更多的优势。全真实战,让学生创业者初步尝到了在校园内就可以参与市场竞争的“甜头”。

“‘杭职院可能没有马云式的人物,但必须要有培育马云式人物的平台’。我们凭着这样的理念,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孵化平台。”陈加明自豪地说。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高职生的未来在哪里?陈加明深有感触:“现在高职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因此我们鼓励学生积极从创业方面突围,挖掘自身潜力,将压力内化为成长的动力。”学校从创业教育伊始,就确立了“立足开发区,服务杭州市”的定位,引入竞争机制,让园区内的创业“小牛犊”们从一开始就浸润在竞争的环境里。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主动打破校园这道无形的“围墙”,吸引全市高校里怀揣创业之梦的大学生到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园区“历练”,为学生无差别地提供各种创业资源和特色服务,以此鼓励校内外学生创办的企业在共存中竞争。学校以包容精神开放创业资源,用心良苦:通过兼容并蓄和优质的创业资源,吸引校外创业学生,让校内创业学生摒弃“关起门来搞创业”的狭窄思想和侥幸心理,珍惜和善用学校提供的宝贵创业资源和条件,以有限条件挖掘无限可能,增强校内创业学生的内驱力。

除此之外,学校还建立了严格的淘汰机制,按照3:6:1的原则,实行定期末位淘汰制,在这些大学生创业者头上悬起了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其在创业规划时就做好通盘考虑和远景规划,审慎创业,不然就有可能被淘汰。

学校对这些入驻园区的校内外创业公司实行“竞争中存活”机制,旨在提升创业格局,使成功渡过创业初始难关的公司,能够在以后更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稳扎稳打,取得更辉煌的业绩。“只有夯实基础,才能走得更远、更顺。”陈加明表示,这也体现了学校开设创业园的宗旨,“不为办而办,最终是为了促进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在创业园的孵化过程中,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在陈加明看来,失败更是一笔财富:“学校收集这些失败的案例作为教材,通过梳理这些鲜活案例的创业难点、创业陷阱,让后来的创业者避免重犯错误,从而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护犊资金”,后顾无忧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校的创业学生天生有一种“初生牛犊”的精神和以小博大的气魄,但“初生牛犊”的生存经验不足,在成长道路上更容易遇到各种难以逾越的沟坎。为使这些“初生牛犊”的创业之路走得更顺畅,学校专门拨款设立了“护犊资金”项目,每年拿出100万的金额为学生创业者购买“创业保险”,让创业失败的学生没有后顾之忧。

为了确保“护犊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让遇到瓶颈的学生企业能够再次“起飞”,学校建立了一套严明的审核制度和实施规范。首先,对于需要帮扶的创业公司,学校有专门的工作小组对其进行论证和评估,然后按照一定比例(根据公司项目前景、规模等要素划分)发放“护犊资金”,为公司的项目转型或进一步研发提供资金后援。截至目前,学校已经累计为近十家学生企业提供援助,使这些公司重新起飞,加速前进。杭州网匠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沈康强就是“护犊资金”的受惠者,自创立公司以来,沈康强先后做过自助打印技术、汽车互联网导航设备和高端网站设计制作,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因为自主研发互联网汽车导航设备的项目失败,导致公司资金不足差点倒闭。“但我又很幸运,获得了学校‘护犊资金’的支持,借助高端web设计、手机软件界面设计,公司重新站了起来。”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创业公司入驻园区之前,就向学生创业者言明“护犊资金”及发放要求,让学生创业者心里有底、打消顾虑,使得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勇于将自己的创意和项目价值发挥到极致。

工夫在创业园外

创业园只是小部分优秀学生创业的练兵场,面对全校学生的“双创”教育大工程,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和老师怀揣着“惠及每一个学生”之心,将创业教育植入整个教育体系,将工夫下在创业园外。

梯级进阶,升华创意

“实施创业教育,不是只帮助少数几个人或几个项目成功。”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建立创业园的同时,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纳入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让创业创新能力成为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为此,学校构建了一个梯级式进阶创业教育体系,既让学生普遍受到创新意识的熏陶,更让有强烈创业志向的学生在层层提炼中,将创意升华,最终成就创业梦想。

第一层为通识教育,全校学生必须上完一个学期的创新课程,并修满2个学分,使全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激发出创新意识,保持一定的上进心和好奇心。学校根据创业园情况,自主编写了《高职学生自主创业指南》作为校本教材。该教材涵盖了创业内涵、创业机会识别、创业前期准备和创业实践知识等模块,对创业园内的孵化企业案例进行深度剖析,让学生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创新视野。

第二层为创新教育。这个阶段是一个“提升”过程,并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但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学校进行了创新知识的专业区分,让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有地放矢的学习,形成创新创业的知识体系。友嘉机电学院是该校下设的二级学院,是最有特色的专业创新教育学院之一。友嘉机电学院在实施FMPS(精益制造计划)创新教育时,由友嘉企业的员工来讲解创新思路和方法,并向机电专业的学生示范岗位上的大改造(机床等设施设备)和小改造(机电装配、销售等),并将FMPS成果会上的创新创业成果作为学生的学习案例,为学生烹制创新“鲜活大餐”。

第三层为专门教育。在面向全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学校提供一定的试验资金,开展SYB培训项目和模拟公司实训,让学生在试验的过程中,做好更充分的创业准备。

第四层为创业实践阶段。学校从所有参与试验的创业项目中进行遴选,由学校的创业指导教师和专家组进行评估,以4%~5%的比例进行筛选,让有较成熟的创业项目和创业规划的公司入驻学校的科技创业园区,然后开展全真创业实践。

汲取失败中的“养料”

创新教育之难,难在内容,难在教学。“对学生讲解创业知识,最忌泛泛而谈。”这是指导过无数创业学子的陈加明的经验之谈。在内容上,学校推陈出新、就地取材——将创业园里的学生创业案例原封不动地拿来作为学生的学习素材。“创业成功是我们的教学成果,创业失败也是我们的教学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创业失败的案例更能让学生迅速成长。”陈加明的说法让人眼前一亮,在学校为学生准备的案例集里,创业失败的案例占到了一半的比例。那么,究竟怎样从失败的案例中汲取创业的养料呢?

在教材上,学校首先对创业失败的案例进行收集整理,然后找到创业者本人,通过其自我创业历程回顾和原因剖析,初步找到创业失败的原因。然后,将这个初步总结交由校内外创业指导专家评析,深挖创业失败的根源,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最终形成一份翔实的案例深度分析材料,作为学生学习的教材。每一个创业项目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创业“盲点”也各不相同,这样的教材更鲜活生动,更具针对性,让学生在创业路上避开“雷区”。

在教学上,学校为上创业课的学生提供三方教师资源: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向学生传达创业、职业生涯规划等概念,校企合作单位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讲授创业经历中的成败得失,专业课老师为学生进行创业专题化教学。“有时同一门课程会有好几个老师在上课,每个老师负责自己最拿手的内容,学生同时尝到了同一种‘食材’不同的‘烹饪方法’,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

创业带动学业,提升就业能力

据2012年第三方权威数据统计,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创业率高达7.76%,在全省名列前茅。高创业率来源于学校“创业带动学业、提升就业能力”的创业教育模式。一方面,学校鼓励学生勇于创业,并提供资源和资金帮助学生实现创业。学生在创业之后,能切身体会到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知道了为什么要学,应该学什么,找到了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创业带动学业”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越钻研越深入,越能找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创业教育并不能让所有人都最终走上创业之路,大多数学生在学校创业过程中,大大提升了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就业也就变得相对容易了,从而实现“提升就业能力”的宗旨。

职业梦想范文5

梦和心儿就是这些行行的相遇中的一种,注定要留下悲伤。

梦是一个十分可爱的初中生,可是她的性格却十分暴躁,学习也很差,所以同学们都不喜欢她,总是避免跟她在一起。

梦就在这种晕晕沉沉的生活中迎来了心儿。

“这是新同学,大家欢迎!”

老师介绍着这个新来的同学。

“大家好,我叫心儿。”一阵悦耳的声音传入了梦的耳朵。可梦只是面无表情的看着这位新来的“淑女”。

心儿是一个外表平静,内心火热、善解人意、聪明的好孩子。她的学习也像她的人一样,很好。

也许是缘分,心儿第一眼就看见了梦。她看见了梦的眼睛里有一丝丝忧伤,心儿是个善解人意的孩子,所以她就申请做到梦的旁边。

她们的缘分就这样开始了。

心儿还是个有耐心的孩子,她每次都会耐心的给梦讲题,尽管梦不领情。

同学们都劝心儿不要跟一个不可救药的人在一起。可心儿却知道,梦一定有原因的。经过几天的接触,心儿发现,梦外表很坚强,其实内心比谁都脆弱,都容易受伤。在心儿眼里,梦就是一个需要保护的孩子。

因为心儿的孜孜不倦,梦的成绩直线提高,梦和心儿也成了最好的朋友。面对梦的成绩,老师们都归功与心儿,可心儿却说也靠梦自己努力。

职业梦想范文6

赵站长,您好!作为我国土壤肥料专家与奋斗在土地一线的科研工作者,您是如何与土地结下不解之缘的?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有着切身的体会,心中一直有个大的梦想――要改变农业的现状,提高生产效率,让劳动变得“更简单”“更卓有成效”。

1983年,我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正式开始了现代农业梦想的奋斗之路。职业生涯的第一站是家乡的延庆农场。初到农场,所有人对我寄予了极高的期望,为了不让大家失望,奋力把许多学校里不曾接触的东西都学会了,除了在自己擅长的种植领域告诉同事们如何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如何栽培,如何施肥、如何提高产量等,还在自己原来并不懂的畜牧养殖和工业管理领域等进行了不断地尝试。五年下来,不仅学会了养鱼、修灌溉水渠等,还曾为打开农场产品的销售渠道,到各地去跑过业务。埋首不觉时光逝,我在农场一待便是5年。我深知,科技兴农这项民生大计,绝不是简简单单的“纸上谈兵”就能实现,需要的是一点一滴的技术投入的沉淀。为此,1998年,我参与完成北京市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之后,便来到了更贴近基层的北京市土肥工作站,担任肥料室主任。

那时候,正赶上北京农业结构大调整,提出了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的现代都市型农业。我凭借着长期的农村基层技术推广经验认为,必须对农业技术推广理念进行创新,打破传统的行业观念,要试验、示范并推广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实用型土肥技术。怀着这样的想法,我便开始大刀阔斧地将计划付诸实施了。在北京顺义区大孙各庄和通州县开展红提、大桃、葡萄反季节栽培(即冬季温室栽培)技术实验研究,尽管受到传统行业观念的巨大阻力,但我始终没有停下来过,只因心中坚信,这项技术必将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带来一片新天地。苦心人天不负,经过三年的实验研究,红提、大桃、葡萄反季节栽培技术终于在北京研究成功并在京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紧接着,我又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了圣诞玫瑰葡萄栽培技术,使北京地区栽培的葡萄在圣诞期间还可采摘上市,并延续到第二年一月份,为北京采摘农业和观光农业增加了丰富的内涵,并结束了北方地区冬季不能生产红提葡萄的历史。

从1998年到2003年,我先后主持或参与了京郊粮田提高化肥利用率研究与示范,粮、菜、经、饲等多类型作物营养诊断施肥技术研究,设施菜田土壤连作障碍修复技术、蔬菜水果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观赏植物水培技术和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等近20项重点土肥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增效、增产、增收的显著效果,特别是中草药生产、果树药材间作林下经济生产技术、水肥一体设备,以及研究开发的粮食、牧草、蔬菜,果树、药材、花卉等作物几十种专用肥料,为京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低碳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了继续大力开展土肥技术研究、示范、推广以及土肥科技管理等各项工作,我担任站长后,继续带领全站科技人员更新土肥技术观念,强化土肥工作职能,围绕北京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大方针,加快土肥科技创新的步伐。很快,一大批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实用型土肥科技成果和实用型技术相继问世。此外,我继续完善曾经在担任肥料室主任时提出的“测、配、产、供、施”一条龙的综合技术,进一步扩大了以“站企结合”为基础的五种新型农化服务机制与模式,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自担任站长以来,我怀着对土肥工作的热爱和高度的责任意识,与时俱进,带领大家不仅加速土肥技术创新,更加强了技术服务与管理理念、机制、方法创新,加速了土肥技术成果转化与落地效应,对提高和保护耕地质量、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推进北京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建设生态农业的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能取得这样的骄人成就源于每个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对他们的贡献我一直心怀感激,因为是他们让我曾经最简单的梦想实现了,那就是让劳动变得“更简单”“更卓有成效”。

人们越来越关注地球的生命,我们也意识到越来越多的人口和越来越少的耕地资源、城市日益壮大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样的矛盾呈现,在这样的矛盾下我们该如何认识我国的耕地形势?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进入21世纪,人口激增对耕地需求的增加与耕地数量的逐年减少,形成了矛盾对峙的态势。要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耕地资源在数量上得到保证,同时必须在质量上有所保证,只有具备一定质量的数量才是可靠的保障。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粮农组织(FAO)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土地面积为18.29亿h左右,人均耕地0.37h;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21亿h,人均耕地0.08h,只占世界人均耕地的1/4。新形势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必要条件是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而充分条件是保持并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只有统筹数量与质量管理,耕地保护的国策才能全面、正确地落到实处。按照中央关于“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的总体要求,必须紧紧围绕“加强基本农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一主题,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

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但是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耕地质量是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和核心,近7年来的中央1号文件反复强调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升耕地质量。但在耕地质量保护建设与管理方面,虽有不少突破,但仍有很多地方的领导和群众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法律依据不足。关于耕地数量的保护,我国已有诸如《土地管理法》,《耕地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对于耕地质量的保护、建设与管理却尚无一部专门法律法规,由于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与保障,造成耕地质量保护、建设与管理

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致使耕地占补质量平衡难以实现,耕地质量管护投入政策不稳定,保护和建设耕地质量缺乏奖惩措施等等。

其次,耕地质量管理体制不顺。由于耕地质量保护、建设与管理缺乏有效统一的法律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诸如多头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根据《土地管理法》、《农业法》和《环境保护法》,土地、农业和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都具有耕地保护管理与监督的职能职责。三部门依据不同法律在各自所属领域开展耕地保护、管理与监督工作,但出现了职能交叉与职能空白的领域,形成各部门都有责任,又都职责不明,造成相互协调难,资源、政策、工作整合与聚焦力度远远不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农业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均赋予了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在耕地质量管理与建设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但没有同时赋予农业部门对破坏耕地质量行为的处罚权。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农业主管部门难以掌握耕地质量管理与建设的资源,现实是事权与财权的严重分离,难以履行分散在各部法律中赋予农业主管部门的职责。

再次,机制不健全。耕地质量保护、建设与管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相应机制建设上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下,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作为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主体的农民,保护耕地积极性不高;二是尚未形成全社会参与耕地质量建设的激励机制;三是政府关于耕地质量保护、建设与管理的投入随意性大,未形成长期规划与长效投入等政策保障机制;四是由于我国尚未颁布耕地质量保护、建设与管理的专门性法规,相关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

最后,耕地质量保护建设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耕地质量建设缺乏有效技术手段。目前我国耕地存在肥力不均衡、中低产田比例大、污染加重、土壤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及抗灾能力减退等多种问题,各级技术部门开展了大量技术攻关工作,但仍有诸如土壤肥力减退、土传病害加剧、次生盐渍化扩大等大量技术难题亟待解决。另外,我国目前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土地利用和改良培肥技术基本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研究出来的,许多技术已经不大适应当前农户分散经营而且高投入高产出高强度利用的特点。

耕地是影响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应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调动和激励社会各界参与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的积极性,保护耕地质量。

问:随着北京城市发展脚步的加快,土地呈逐年递减的发展趋势,于是解决耕地质量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您提出要建立一个都市型现代农业,那么如何实现愿景?要经历哪些阻碍?请您为我们解析一下。谢谢!

答: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是融生产、生活、生态、示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目标是形成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优势产业、优质产品。持续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重要功能之一。而这种“持续满足”,是以具备一定可持续利用的耕地资源作保证的。地少人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尽管中央做出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决定,但耕地仍以惊人的速度在减少,而且减少速度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减缓。耕地减少除经济建设占地外,还有风化、沙化、水土流失、盐渍化等自然因素以及社会经济活动因素。

据国土资源部公布2006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比1996年净减少1.24亿亩。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和北京市统计局统计,1979-2007年,北京市耕地平均每年递减10.1万亩:2000-2007年,平均每年递减20万亩左右。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10年北京市耕地保有量为339万亩,到2020年为322万亩。

由此可见,在我国、特别是在北京,耕地资源逐年减少是不会改变的。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树立起通过提高耕地质量,弥补耕地资源的不足,实现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思想观念。结合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实际需要,提高耕地质量应重点做好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创新观念。地少人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尽管中央做出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决定,但耕地仍以惊人的速度在减少,而且减少速度很难在短期内得到减缓,而且减少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在我国、特别是在耕地资源短缺的北京等城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必须树立起以提高耕地质量弥补耕地数量不足的观念。

其次,要破解障碍。体系方面。由于土肥体系建设时间较晚,再加上土肥工作更多是基础性的、内在性的,作用显现时间较长,使土肥体系常常被边缘化,在历次机构改革和调整中土肥系统多作为被改革和调整的对象,土肥工作的开展仍受到体系不全的制约。职能方面。土壤普查是各级土肥部门建立伊始的基本职能,之后尽管又增加了很多职能,但人员编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造成土肥工作队伍相对薄弱,给土肥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影响。法律方面。目前,我国虽然制定实施了《土地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但还缺乏一部专门用于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的法律,或者说,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在有关法律规定中职责、任务、目标、保障措施等等还不是很健全,还急需加强。

再次,要加大行政推动和政策引导。提高耕地质量,已成为我国应对耕地资源紧缺且日益减少,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最为有效的措施。但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基础性、公益性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农民(公民)以及社会的全方位参与,并形成合力。而如何激发全社会和农民的参与意识,首先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对农民应用利于提高耕地质量的技术,如商品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给予资金补贴,进行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和政策引导。

最后,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推广。提高耕地质量向广大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十壤肥料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没有更多的经验,没有现成模式。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和集成配套土肥技术,创新技术推广模式和方式方法,促进耕地质量的提高。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在总结已有的土肥技术成果的同时,通过创新技术推广模式,形成了适用于北京地区提高耕地质量技术,希望能为其他地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问:北京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常住人口接近两千万,外来和流动人口超过一千万,如此之多的人口为这个城市带来无限活力,也给北京这个城市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基础供给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奋斗在北京农业生产一线的您,如何从工作上应对这种挑战?

答:北京作为当今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都市之一,众多的人口给北京经济发展带来无限活力的同时,也给北京的粮食、蔬菜、果品等基础供给以及生态环境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充分发挥北京郊区有限耕地的作用,兼顾城市生态

环境,实现郊区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新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我坚持带领工作站全体人员,围绕职责与职能、基础工作与长远规划、机制与方法创新以及惠农工程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

从思想着手树立科学发展观。化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不少农民无节制地增加化肥投入,然而收效甚微。针对这一问题,我带领土肥工作站研究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特性,针对不同作物、品种的需肥规律来提供不同的施肥配方。该技术推广后,破解了依靠大量增施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难题,在保护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和发展低碳农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专家赞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试验示范和生产实际调查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常规施肥相比,肥料利用率提高7.5%以上:2006年至2010年,北京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730.17万亩,累计节省化肥投入(折合纯养分)5.41万吨,相当减少CO2排放19.97万吨,节本增收14.35亿元:农作物累计增产77.58万吨。

长期施用有机肥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是中国传统农业五千年繁衍不衰的根本原因。然而,传统有机肥因积造和使用费时、费力、费工,京郊农民已经很少使用,而化肥的超量施用,更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生态环境恶化。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土肥站争取财政支持启动了有机肥培肥地力示范工程。通过连续两年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示范工程地区的取样测定,露地菜田、保护地菜田和粮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1.12g/kg、1.79g/kg、1.95g/kg。有机肥培肥地力在维护生态环境、改善农产品品质、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农业生产垃圾等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和有机肥培肥地力示范工程的实施和取得的良好效果,也为北京市制定和实施《北京现代农业基础建设与综合开发规划》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决策依据。

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与积累,我对土肥工作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首先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与要求,我认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是以首都社会经济建设整体发展为蓝图,以首都功能定位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展理念为指导,以政策支持为引导,以科技服务为支撑,以现代产业体系和经营形式为手段,以现代新型农民为主体,积极开发生产、生态、生活、示范等多种功能,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终实现数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以确保农业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北京都市农业更应具有其独特的品质与优势,更需要在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和科技农业上狠下功夫。以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优势产业、优质产品为目标,走精品、高端、高效、生态、安全、绿色、有机之路,铸造生态品牌、绿色品牌、特色品牌和国际品牌。做为农业基础的基础土肥工作必须准确理解把握和紧紧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更高目标与更高要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特别要加强现代土肥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内容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关键技术产品创新、推广服务模式方式创新,不仅要切实解决好关键点、热点、重点问题,更要解决好普遍难点问题,为不断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水平、生态景观服务水平、食品安全水平、社会服务水平和农业产业升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在工作上特别要注重调查研究,注重科学规划,注重总结提高,注重继承发展与创新,注重协作攻关,注重对外宣传与交流,注重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

问:据了解北京市土肥站有过两分两合,对其发展有不小的影响,而现在已成为北京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应用的举足轻重的单位,也可以说是一个团结、和谐、奋进的土肥,有着光明未来的土肥,您有什么秘诀或者可供大家共享的经验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