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的作者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竹里馆的作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竹里馆的作者

竹里馆的作者范文1

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日趋成熟,心血管病介入检查及治疗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因其不开胸、损伤小、恢复快、效果明显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但值得注意的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其并发症发生率并不低。拔管反应(SPS)就是常见并发症之一。SPS指:介入术后拔除鞘管过程中出现的血压下降、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此类反应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出现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随着冠脉造影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严重冠心病(多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的病人被发现。由于冠心病中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患者,耐受不良刺激差,介入手术又往往不给予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等进一步治疗,介入术后发生拔管反应时的危险大大增加。而目前关于此类病人SPS的护理报道较少,现将我院自2005年6月到2009年1月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多支或左主干病变,术后出现拔管反应的34例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旨在对护理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48~80岁,平均(67土13)岁。其中三支病变15例,双支病变13变例,左主干病变6例。介入术后均在CCU室行心电图、血压监护8 h,手术结束后2 h拔除血管鞘。

1.2 临床指标

(1)心率:鞘管拔除过程中出现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或出现心动过速(心率> 100次/min)为阳性;(2)血压:鞘管拔除过程中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20 mmHg或较基础血压升高20 mmHg、脉压差增大为阳性;(3)症状:鞘管拔除过程中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及伴有胸闷、心慌、面部潮红、烦燥不安等临床症状为阳性。三者中出现两者阳性为SPS阳性。

1.3 临床症状

出现心动过缓者29例,心动过速者3例,2例心率基本正常;血压下降者29例,血压升高者2例,血压未明显变化者3例;以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为主要症状的30例,以面部潮红、烦躁不安等临床症状者4例。其中出现面色苍白、大汗、四肢冷、心率极慢(<45次/min)、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症状伴心电图ST-T改变者7例。

2 护理措

2.1 心理护理

介入检查治疗前与病人充分沟通,使患者了解介入手术是目前安全有效的一项新技术,使患者对手术的微创性有较全面的了解。采取实例讲解等方式使患者对导管手术室环境、手术的目的、手术的过程及术后注意事项等有较全面了解,以消除病人恐惧、紧张心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主动接受手术。

2.2 饮食护理

嘱病人术前禁食10 h,术前晚让病人正常饮水。术晨让病人少量进食饮水,术后1 h鼓励病人少量多次进食流质及饮用水,以减轻手术中的消化道症状。

2.3 术后及鞘管拔除前护理

术后对患者行心电图持续监护,血压测量至少每半小时一次,以全面了解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在拔除鞘管前要向患者说明拔管方法和可能出现的不适,也可采用局麻后拔管,并建立静脉通道,备足阿托品、多巴胺等药品。

2.4 鞘管拔除过程中床位护士床边护理

床位护士经常询问患者有无头晕、恶心、呕吐、胸闷、胸痛等症状,观察患者面色、肤色有无改变,动态监测心电、血压(鞘管拔除过程中要每5 min测血压1次),注意心率的快慢强弱、节律是否整齐、血压波动等情况,尤其是注意监护心电图ST-T的变化,并及时记录。当发生心电图ST-T改变、心率过缓或过速及其他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力争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并安抚好患者。

2.5 出现SPS的应对护理

2.5.1 对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伴心动过缓、血压降低者,考虑因发生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引起,应做到:(1)立即使病人头部放平,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2)遵医嘱,迅速静脉注射阿托品注射液1~2 mg,如2 min内心率无明确变化,可再追加阿托品注射液1 mg;对于血压明显下降者,可静脉应用多巴胺等升压药物。

2.5.2 对于出现心慌、面部潮红、烦躁不安等症状,伴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或血压不高但压差增大者,考虑可能与突发急性左心衰或血容量相对或绝对不足有关。应做到:(1)立即给予肺部听诊,观察有无干湿性罗音。(2)遵医嘱给予补液或利尿、西地兰强心并减慢心室率等处理。

2.5.3 对于血压波动明显(升高或降低)并出现监护心电图ST-T改变的患者,考虑可能为血压过低造成冠脉供血不足或迷走神经过度激活引起冠状动脉痉挛所致,应立即遵医嘱给予升压治疗,必要时升压扩冠状动脉同时进行。

2.6 鞘管拔除后的护理

鞘管拔除后应观察术肢足背动脉搏动,切口部位有无渗血,肢体色泽温度有无改变、有无排尿困难、尿潴留等。并继续观察监护心电图有无ST-T变化,如有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3 护理效果

34例严重冠心病介入术后鞘管拔除所致SPS并发症的患者均通过耐心细致的安抚,密切观察、监护、及时的抢救等措施,不良反应一般在30 min~2 h内恢复。7例出现SPS反应伴心电图ST-T改变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心电图均迅速恢复,查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均无升高表现。所有患者术后均平安转入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或出院接受药物治疗。

4 讨论

目前关于冠心病介入术后的并发症的护理研究较多,将SPS分为慢率反应与快率反应[1]。拔管后出现心率<50次/min,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20 mmHg,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者为慢率反应。拔管后出现心率> 100次/min血压较基础压升高20 mmHg或不升高,脉压差增大及伴有胸闷、心慌、面部潮红、烦躁不安等临床症状为快率反应。临床护理工作中,慢率反应更为常见。在多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等严重冠心病病人出现SPS反应伴心电图ST-T改变的患者亦为常见,为介入术后严重紧急并发症[2]。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对严重冠心病人发生SPS的预防,减少SPS发生、加强对SPS的应对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4.1 介入手术前及鞘管拔除前对病人的评估

介入术前应对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心电图及心超情况,对患者所能耐受不良刺激的程度有一大体评估。术后再结合造影结果及术中相关处理,进一步对患者进行评估。对于那些有高血压、糖尿病,冠脉变化广泛、心功能差的患者,发生SPS的可能性较高,而且发生SPS的后果严重,应高度重视。

4.2 重视心理护理

精神紧张是诱发SPS的重要因素,由于患者对有关冠心病介入诊疗的相关知识缺乏,以至病人术前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可能会导致病人术前睡眠差甚至难以入睡,引起心率加快,加重患者心肌的缺血缺氧,而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脏负荷增加时,可引起前列腺索或缓激肽释放,这些物质刺激心肺感受器,心肺感受器传入神经行走于迷走神经,从而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迷走反射。所以术前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向病人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手术的必要性、微创性,缓解其心理压力,必要时术前晚给以安定口服或肌肉注射;术后鼓励患者进食使其感到镇静和安心,有利于避免血管迷走性反射的发生,对紧张焦虑的患者术前可给镇静剂应用[3]。

4.3 重视术前准备工作

血容量的不足易引起下丘脑视上核和室上核神经元分泌血管升压素,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使血管对牵拉刺激敏感而引起迷走反射[4]。所以术前应指导病人合理饮食。术前晚让病人正常饮水.术晨让病人少量进食饮水,术后鼓励病人少量多次饮水,有利于血容量的维持。

4.4 重视拔管时的观察及护理

SPS一般发生于拔除动脉鞘管的即刻及压迫止血时,所以拔管时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至关重要。首先拔管前要做好病人的解释及心理疏导工作,对疼痛刺激较为敏感的病人拔管时可局部应用利多卡因,减少因精神紧张及疼痛刺激诱发血管迷走反射。拔管时及拔管后压迫止血时密切观察病人心率及血压的变化,同时要备好阿托品及多巴胺等急救药品,便于随时抢救。拔管及压迫止血结束,仍要继续监测病人的心率及血压的情况,防止迟发。

4.5 重视抢救措施

拔除动脉鞘管前应建立静脉通路,病人一旦出现血管迷走反射,应立即给以低流量供氧,并遵医嘱给以阿托品、多巴胺及其他药物治疗,密切观察病人心率、血压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粱博. 心血管病介入术后拔管反应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3,24(6):529.

[2] 颜君. 心血管介入治疗致过度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 现代医药卫生, 2005,21(22):3148-3149.

竹里馆的作者范文2

【关键词】阿普唑仑 冠脉造影术 焦虑自评量表 日均住院费用

【中图分类号】R7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02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及对象

本次试验的试验对象来源于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因疑诊冠心病于青州市人民医院住院并拟行冠脉造影术患者。入选标准为:行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术,术中见冠脉大致正常,并愿意参加本临床试验的患者。排除标准为:冠脉造影术中行支架干预患者;冠脉造影术中见三支病变未干预或择期行冠脉搭桥术患者;伴有其他系统慢性疾病者,如恶性肿瘤、慢性肾病及慢性肝病、卒中等;合并高血压病或糖尿病者;严重心功能不全者;既往有精神疾病病史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经严格术前及术后筛选,共选取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129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46例,入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服用安慰剂)64例及治疗组(服用阿普唑仑)65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至少2天至术后出院期间睡前服用安慰剂或阿普唑仑0.4 mg/d,入院至少2天后行冠脉造影术。在冠脉造影手术前,由手术医生详细介绍手术注意事项、手术过程、手术风险,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并签署心内科介入手术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于签署同意书后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te。SAS)评价。完善术前准备,择期于介入放射科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术中多角度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用电影记录冠脉造影资料。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形态由3名有经验的介入医师读片。冠脉出现上述排除标准者按最佳方案治疗,冠脉大致正常者术后继续服用阿普唑仑阿普唑仑0.4 mg/d直至出院。

1.2 研究方法

(1)调查工具及调查方法: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te SAS)包括20个条目,采用由轻至重四级评分。查表可得出标准分。标准分≥50且

(2)患者一般情况及住院费用采集:入选对象详细询问年龄、性别、体重、有无医疗保险、文化程度及职业。住院期间患者如对病情有疑问均予以详实、细致解释。患者出院后详细记录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3)统计学分析: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对照组与治疗组间的一般情况指标分别采用x2检验或t检验进行比较,两组间SAS评分的差异用t检验评价,两组间住院费用组成差异用t检验评价,P

2 结果

(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指标

本研究共纳入受试对象129例,对照组64例, 治疗组65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按上述研究过程完成试验。研究过程中,对照组及治疗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发生冠脉造影术相关并发症,住院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心功能不全及其他系统疾病。治疗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指标的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冠脉造影手术前对照组与治疗组焦虑自评表(SAS)得分的比较,两组间S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对照组与治疗组住院费用的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住院费用中,床位费、治疗费、诊疗费、总费用及日均住院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医疗费用是住院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我们医院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医疗成本增长过快,国家和医疗单位和患者个人都在这一过程中承担压力,医疗单位在这种理医疗环境中为求生存,必须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冠脉造影手术患者因过度的焦虑及紧张可影响冠脉造影术手术进程及术后恢复,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增加住院费用,这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增加社会经济负担。疾病的经济负担研究是制定国家卫生经济政策和基本防治策略的主要依据,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焦虑症是患病率比较高的精神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国际研究中经济负担的成分:直接医疗费用,门诊费用,住院费用,药物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间接经济负担,患病损失,工作时间减少,工作能力下降,死亡损失等。临床上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从而减轻社会经济负担。

本研究通过观察在冠脉造影术前口服阿普唑仑对患者的心理焦虑症及日均住院费用的影响,达到了预期试验效果。

作者单位:

1.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护理部 262500

竹里馆的作者范文3

[关键词] 层级化护理;妇科;主观体验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5-98-04

在全世界范围内,肿瘤的发病率正呈现上升趋势[1],且由于女性暴露于致癌因素水平的升高,妇科肿瘤在所有肿瘤中发病率提升是较快的[2]。目前,对于肿瘤的临床研究已广泛开展,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3],但总体而言,尤其是在中晚期肿瘤的治疗中,效果并不明显[4]。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5]。所谓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在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与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标准及所关心的事情的有关的生活状态的体验,具体包括心理、生理、社会功能和物质状态四个方面,其本质是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对一生早于的满意程度、社会中的自我实现价值认识及其内心的满足感[6]。我们认为,关注肿瘤患者的主观体验是有十分重要临床意义的。本研究将就有层级化的护理干预项目对妇科肿瘤术后患者主观体验的作用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0例各类妇科肿瘤患者(2011年1月~ 2013年1月),其中良性35例,恶性45例,患者年龄25~63岁,平均(45.6±5.1)岁,其中行全子宫切除术者41例,单侧附件切除术者20例,广泛子宫切除并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19例。为保证研究对象同质性,要求所有患者均为第一次因肿瘤入院,排除其他部位肿瘤转移所致,要求所有患者神志清楚,能进行简单的活动,排除有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及长期慢性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层级干预组与普通干预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住院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内容,未做其他干预。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层级干预组在住院期间接受有层级化的护理干预项目。在科室内,我们以护士长为中心,将患者归入各护理组,在每护理组中,有一名高年资及经验丰富护师担任责任护理,有一名中青年护师担任主管护士,有一名年资较浅的护士担任辅助护士。在层级干预组中,从患者入院开始,我们即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心理状况评估、家庭支持情况、生理状况评估和健康教育需求。在之后患者住院期间,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有不同层级的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在此过程中,责任护士的职责主要包括如下几项:首先,应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患者的评估工作,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指导主管护士和辅助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并对护理服务进行评价。同时,责任护士需要承担观察患者动态变化的职责,准确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并根据其情况,修正护理计划,以使护理计划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需求。责任护士同时要承担与患者家属沟通的责任,要与患者家属建立充分的信任,并以恰当的形式向患者及家属做一定程度的健康宣教。主管护士的职责主要集中在为患者进行医疗护理,并指导辅助护理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在患者整个住院病程中,主管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护理人员,所以主管护士同时肩负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责任,主管护士应在责任护理的指导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疾病认知程度等内容进行充分了解,并与责任护士一起制定对患者的护理方案。辅助护士的主要职责在于对患者进行生活照护,同时参与责任护士和主管护士对患者护理计划的制定过程。

1.3 研究指标及评价方法

1.3.1 两组患者术后心理和生理最常见的反应强度进行调查 主要包括焦虑和疼痛两个维度。对于焦虑的评价,我们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进行,对于疼痛,我们使用《癌性疼痛自评量表》进行调查。

1.3.2 两组患者的体内应激指标进行调查 主要包括在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

1.3.3 两组患者医疗相关主观体验进行比较 使用医学应对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进行,包括三个维度,即回避、面对、屈服。

1.3.4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使用《住院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和我们自制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如上主观指标经过标准化换算后满分100分,SOD及MDA值以实际测量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Epidata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使用x2检验法,以P

2 结果

2.1 术后首要心理及生理症状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层级干预组患者术后焦虑和疼痛得分显著低于普通干预组(P

2.2 术后应激因子水平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层级干预组患者术后体内SOD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干预组(P

2.3 治疗主观体验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层级干预组患者回避与屈服得分显著低于普通干预组(P

2.4 生活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层级干预组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与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干预组(P

3 讨论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日益增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是得到了一定程度满足的,但其中仍存在较大缺口[7]。在临床实际中,我们发现,护理服务的质量与护理服务工作量是有一定关系的[8],但一个科室护理服务的负荷量却是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的[9]。所以,我们在科室中开展了有层级的护理干预项目,以期最大限度的提高护理服务的水平。在传统护理模式中,每名护士管理的患者数目一定,但人员却不固定,护士与患者之间更换频繁,这不利于护患良性沟通的建立,也不利于护理人员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并进行个性施护的目的[10]。在本研究中所开展的层级化护理中,每个护理组护理的患者相对固定,在护理组责任护士的带领下,由主管护师和辅助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个性施护,在相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下,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护理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层级干预组患者术后焦虑和疼痛得分显著低于普通干预组(P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层级化护理干预项目可以有效提高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主观体验,改善术后护理效果,对妇科肿瘤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玉堂.肿瘤预防和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中华肿瘤杂志,2012,34(7):554-556.

[2] 刘芬,李涛,许丽娜等.职业女性妇科疾病患病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5):535-536.

[3] 向小庆,叶红.白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8):367-370.

[4] 王先火,赵秀娟,邱立华等.肿瘤发生的表观遗传学:进展与临床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5):701-707.

[5] 周雯娟,戴云云,何国平等.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3):3773-3775.

[6] 杨晓苏,马佳,李小平等.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测评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3):5339-5341.

[7] 史戈,周斌,吴韬等.国内外医疗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2):94-97.

[8] 梁雁芳.护理质量反馈系统的建立与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30-632.

[9] 袁一君,颜美琼.患者参与医疗护理决策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3,28(5):93-96.

[10] 王,黄叶莉,叶文琴等.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2,29(11):27-29,60.

[11] 谷晓丹.PICC在妇科肿瘤患者化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3,(23):149-150.

竹里馆的作者范文4

[关键词]形容词;动词;拟人;喻体;和歌

[作者简介]曾洁,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山东济南250100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3)02―0llO―03

韩国学者李御宁先生在研究日本人的意识时提出这样一种新奇的观点:“土壤分析不总能解释花的美丽……与其说深刻分析、探索文化的形成原因,注重因果评论,不如从更深的角度去探讨它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一系列现象。”暂且放下对历史文化以及潜意识的研究,而只是将现存的种种文化现象连缀起来,应该有助于我们对某种文化形成一个宏观的认识。同样,这也不失为一个品味诗歌的好方法。如果我们暂且放下作者的人生经历、所属派别等等巨细的背景知识,而单从诗歌本身着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因此,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尝试用这种方法来赏析中国的部分唐诗,以期获得新的感悟。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萨特的“存在主义”是最合理又不失艺术创造者之感性特征的。他说,人首先存在,然后创造自己的本质心。换言之,你可以决定自己之为何人。同样,你也可以决定自己所见之物为何样。这虽然是唯心的观点,却适用于解释文学艺术领域的气象。比如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也有“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阴晴雨雪、四季轮转本是自然规律,诗人却让其与人间情感建立联系,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月”在诗歌中属意象。《周易・系词》有云:“圣人立象以尽意。”我国清代文论家叶燮说:“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诗人之言之?可征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诗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与前者也。”可见,文学艺术追求的是那种最能体现作家审美理想的高级意象。单个的意象很难表达作者的情感,月只有配以“幽篁”(王维《竹里馆》)、“江波”(王昌龄《乌栖曲》)、“子规”(李白《蜀道难》)、“金樽”(李白《将进酒》)、“碧海”(李白《哭晁卿衡》)、流云(韩愈《谒衡遂宿》)才能营造出一种意境。诗人在选取月为意象的同时又配以哪些意象,就取决于作者的心境了。这便体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

不同的诗境中,月以不同的模样出现,如“素月”(王昌龄《乌栖曲》)、“孤月”(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明月”(王维《竹里馆》)、“清月”(韩愈《山石》)等。有的诗中,月还被赋予人的情怀,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有的诗人也以月喻人,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中说:“长安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再如李白的《哭晁卿衡》中有“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秋色满梧桐”,等等。这里,笔者从五个方面来品味唐诗中的“月”。

一、与“月”有关的形容词

前面提到过一些形容月的词,如“素”、“明”、“清”、“冰(bing)”、“霜”这些表色彩和光泽的词;也有富于感彩的“孤”、“徘徊”这类词;有时,诗人会直接用其他景物来与月相互衬托,如“孤城月”、“江月”“夜月”等。

其中,“明月”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明”是一个有光泽又略显清冷的形容词,因此常与孤独的意境相关。沈俭期的《独不见》中有:“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这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想念之人迟迟不归,唯有窗之月光关照着主人公。试想,如果这里不用“明月”,而用“素月”或“缺月”会有什么不同的意味呢?

“素月”在李白的《乌栖曲》中出现过:“起看素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晓何!”延绵的江波配以“素月”,将清晨来临时的景色细致地描写出来了。在这里,我们可以感觉到,“素月“应该是一个远景,而且缺乏光泽。《独不见》中,已有一个不归之人,我们暂且把他作为“远景”,如果将月亮也置于主人公不可及的位置,笔者认为就不符合远近相生那种和谐之美了。同时,富于光泽的“明月”,使得分隔两地的人儿那种思念之情更彰显于沉沉黑夜,在色觉上产生一种明丽的悲伤之美。

再来看“缺月”。苏轼的《卜算子》中有诗云:“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住来?缥缈孤鸿影。”这也是一首含有孤独之意的词。“疏桐”与“缺月”构成了绝妙的意境,但如果这里用“明月”呢?其实,在我来看,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只是那样的话,首联营造的气氛就不一样了,“明月”的孤高清冷之感将代替“缺月”的哀戚深幽之感。如果再将“更教明月照流黄”替换成为“更教缺月照流黄”,就更差强人意了,因为“缺月”并不符合“照”这个动作。同时我们可以发现,沈俭期这首《独不见》很有色彩美,其提到地名,也选用有颜色的词,如“白狼”、“丹凤城”以及最后一句的“流黄”,这些词都会给读者不自觉地在潜意识里绘制一幅富有色彩美的图画,我觉得正是“明月”给这些颜色增加了光泽,这是“缺月”不能代替的重要原因。

二、拟人化的“月”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出现了很多“月”。其中有一句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我觉得,这个“待”字用得极好,与日本俳人松尾芭蕉的那句“日月是百代之过客”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待”字,将月亮描绘成含情脉脉的少女,又体现了时间的流逝。王维的《竹里馆》有“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个“相”字,也将月拟人化了,显出一种殷勤乖巧的模样。李白的很多诗中都有“月”,如“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一个“送”字,使得天人之间的距离拉近,这里的月仿佛是一位女神,助凡人一臂之力。

韩愈的《八月十五夜》则将月与人情置于对立的关系:“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这与李白那种“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自娱之情形成鲜明对照,充满愤懑之感。

三、与“月”相关的动词

在收集与意象“月”相关的唐诗歌时,笔者对这一部分最感兴趣。人与月、山与月、江与月、鸟儿与月、碧海与月皆因巧妙的动词的使用而充满了和谐之美。现在,试举几例:

首推李白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诗云:“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宣州谢眺饯别》有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中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应是少有的几个将月作为“友人”的诗人。月可以送他前往剡溪;月可以为他所揽,与他相拥;月也可以做他的信差,想好友传递愁情;月也可以与他举杯对饮。在李白心里,月应当是人格化的仙子。那种天人和谐之美在李白的诗中有很多。他还曾将逝去的好友比作明月,在《哭晁卿衡》中有诗云:“日本晁卿辞,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梧桐。”晁衡便是作为遣唐使来中国的留学僧阿倍仲麻吕。他几次因遇海难归国不得,这一次又再次遭遇灾难,但是后来流落于他方辗转回到中国,最终终老于斯。李白当时听到他遇险的消息,以为他已经遇难,痛不欲生,故作此诗悼念之。

其次应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沈沈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笔者觉得,这首诗有日本“物哀”的意味,没有什么更深刻的不安或孤愤,只是随着景物而发生的关于思念和岁月流逝的感慨,因此显得纯净又优美。江月待人,斜月藏于海雾,人儿乘月归来,这种种与月相关的描写皆因这几个动词“待“、“藏”、“乘”使月亮活了起来,显得绰绰约约,含情脉脉。

最后,有一些比较相似的诗句。王维的《鸟鸣涧》有云:“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李白的《乌栖曲》有云:“起看素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晓何!”还有《将进酒》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韩愈的《山石》有云:“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白居易的《琵琶行》说:“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几处的共同之处是,诗中有包括月在内的两个意象相互结合来构成美丽的意境。月与山鸟,素月与江波,金樽与明月,清月与山岭,江水与夜月,这两两一对的意象都因恰到好处的动词实现了完美组合。其中,笔者最欣赏白居易用的这个“浸”字――“别时茫茫江浸月”,读来有一种湿漉漉的悲戚之感。

四、作为喻体的“月”

前面提到过,李白将归国途中遇难的日本遣唐使晁卿衡比作“明月”,相同的将“月”作为喻体的例子还有一些。比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中有句诗云:“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这是描写家门前来客云集的诗句。这里用“月”来形容妓的美貌。我觉得“月”与“云”相呼应,还隐隐暗示着男女之欢。

张籍的《节妇吟》中也有诗句说:“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是拒绝他人招纳之诗,但是以女子拒绝男子求爱的口吻写就的,比较有情趣。诗中将男子的心地比作太阳和明月,读起来可知道这位坚贞的女子原来内心里也是充满矛盾和无奈的,更让读者顿生爱怜之心。

五、唐诗与和歌中的“月”之比较

日本曾经师从汉学,以会作汉诗为身份高贵的象征,《和汉朗咏集》便是以汉诗某句为题,拟作和歌的集子。但是,日本人喜欢的汉诗诗句多以吟咏风物的为多,比如杜荀鹤的“琴临秋水弹明月,酒就东山酌白云”,金立之的“山人见月宁思寝,更掬寒泉满手霜”,白居易的“不明不安朦胧月,不暖非寒慢慢风”。这些是收在日本人编的《文华秀丽集》中的汉诗诗句。可见,不同的环境孕育着不同的文化观念。这里仅从“月”的意象稍作比较。

日本的和歌中也时常出现“月”这一意象。以松尾芭蕉的散文和歌集为例,里面的和歌俳句中,有21句提到了“月”。有的诗句中,“月”的角色与唐诗中的相似,如“雪中卖豆腐,归途月相映”,再如“马上惊残梦,月远茶烟升”,又如“月圆酒杯满,一饮共三名”,等等。后面这一句,其实是受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启发。在平安时代,自居易的闲适诗和感伤诗在扶桑很受欢迎,到了幕府统治的镰仓、室町时代,李白、杜甫之诗流行起来。

也有一部分诗句体现了他们对月亮不一样的情怀。如“红月属谁有,孩童竞相争”,“盗贼进我家,惟剩窗之月”。可见,他们将月亮当成了自己袖中的宝物,争抢她、怜惜她。松尾芭蕉也有诗云:“开锁引月入,光映浮御堂。”他们降低了月在空间上的高度,试想,这与小国意识有关吧。

前面提到过的阿倍仲麻吕在中国也曾寄思乡之情与明月:“翘望东天月,神驰奈良三笠山,皎月一样圆。”作者凝望着大唐的月亮,慰藉自己家乡的月亮也如此这般。

[参考文献]

[1]李御宁,日本人的缩小意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2]赵毅衡,傅其林,张怡,现代西方批评理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3]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竹里馆的作者范文5

例如我们都熟知的贾岛《题李凝幽居》中有这样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当时贾岛反复推敲是用“推”还是用“敲”,为什么贾岛最后还是选择了“敲”字而没有用“推”?因为“敲”字暗示门已关闭,再联系“鸟宿”的意思,可知此刻已是深夜,在万籁无声之中忽然传出清脆的敲门声,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达到了以动衬静的审美效果。如果用“推”来替换“敲”,那就只是指一个僧人月夜访友的事情,缺乏深刻的意蕴。

诗词语言不仅精炼,而且用语忌直说,诗意忌浅露,内涵忌俱现。宋代文学批评家严羽说:“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既是说诗词需要使用一种含而不露、耐人寻味、意在言外的语言。这种语言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甫《春望》中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破”而“山河在”,使人想到遍地疮痍,“城春”而“草木深”使人想到人烟稀少。花鸟平时是供欣赏娱乐之物,此时诗人看到花开而泣,闻到鸟鸣而悲,可知诗人的哀伤和时世的颓败。作者这种沉痛至深的感情,不是直说的,而是通过形象含蓄的表达出来,这就需要读者去想象与体会。

诗词的语言美不仅体现在精炼含蓄上,更体现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隽永上。缪越云:“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隽永乃含蓄之深,韵味之至之谓也,诗词托兴深远,情感真切,方能余味无穷,令人浮想联翩,心有所托。隽永审美风格。余以为此乃诗词写作之最高境界也。” 王维的《竹里馆》就是韵味隽永的语言美的代表作。“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从字面看,诗人不过是给我们展现出了一幅清幽雅致的画面:苍翠幽静的竹林中,诗人独坐,抚琴长啸。修竹摇曳、琴音清越、啸声宛转,皎洁的明月仿佛被这美妙的情景所吸引,投下一片清辉。但是反复咀嚼,我们就能品出其中悠长的韵致。诗人用看似无意之笔“明月来相照”,为整个画面笼上了一层神秘清幽的光辉。此时人与自然浑然一体,无心之月似也有情,有情之人却似无意。诗人尘虑皆空、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全都蕴含在寥寥几笔的写景上,韵味深长。

诗词精炼含蓄、韵味隽永的语言美意味着古诗词的教学不能停留在对字词字面意思的把握,而应该深入探讨字面意思的言外之意,从而把握诗词的神韵和主旨。因此,体会古诗词的语言,品味其语言美是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古诗词与现代汉语在语法、语音、特别是词汇方面,都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对习惯了现代汉语的中学生来说,读古诗词,常常会觉得生涩难懂。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要培养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解读,使学生在朗读环节上所形成的对古诗词的初步的感性认识得到深化,体会到古诗词的语言美。

竹里馆的作者范文6

笔者在鼓励学生多读古典诗词的基础上,自己也刻苦自学,吟咏揣摩,涵泳体会,参详名家诗解,明确了做古典诗词欣赏题的程序:已知条件(题干、标题、作者、文本和注释)读诗情感的聚焦点抓关键词复原故事看题做题。在这七个环节中,“情感的聚焦点”“抓关键词”“复原故事”尤为关键,三者相辅相成,联系紧密,其中“复原故事”最为重要。“复原故事”这个环节牵涉到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与答题和答案息息相关。因为,学生在答思想内容情感之类的赏析题时,往往答案偏颇,漏掉许多关键内容,得分就不理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阅读了许多高考诗词欣赏真题及其答案,认真欣赏许多古典诗词,就有了一个令人惊喜的发现:作为考试材料的诗词曲均为短章,写景抒情也好,托物言志也罢,诗词内容都蕴含着“故事”,或曰“叙事因子”,把情节补充完整,就构成了一个短短的“故事”,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叙述出来,使之“复原”,就做到了诗词内容的完美呈现。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虽然我是独坐在竹林里,可是我可以弹琴,我还可以大声地长啸。我在茂密的丛林之中,没有一个人知道我是孤独的,可是没有关系啊,天上的月亮照到我,我有一种跟明月相印证的、空明的、自得的乐趣。

浣溪沙 ・王国维

山寺微茫背夕曛,

鸟飞不到半山昏。

上方孤罄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

偶开天眼觑红尘,

可怜身是眼中人。

山上有一个寺庙,在微茫遥远的地方看不清楚。太阳已经沉下去了,但还有一点光影在那里。这座寺庙不是对着斜晖,而是背对着斜晖。它那么高,那么微茫,看都看不清楚,连鸟都飞不到那里,而且半山的天色已经昏暗了。你虽然看不见,也飞不上去,可是你却能听到在那上边的寺庙里有孤罄的声音传来。孤馨的声音非常美妙,使得天上飘行的云都停在那里不肯离开。上方那个高远的寺庙你看不清楚,也不能到达,可是有一个孤独的击罄声使你动心,吸引着你。所以当你努力想爬到那寺庙所在的高高的山峰上,看一看天上的明月的时候,你偶然睁开了眼睛看见了红尘间的人世;可悲哀的是,你其实就是你所看见的下面蠕蠕蠢蠢的红尘中的人。

上述一诗一词是叶嘉莹先生的解说,其实就是极佳的“复原故事”。再看相关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艺术效果。(4分 )(2007年广东卷)

参考答案: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

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

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

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

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2007年四川卷)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写鸣蝉、疏桐半黄的叶子感慨时光飞逝,自己却没有把握好时光的惆怅之情,全诗描写出缺月朦胧地高挂在天空上,灯火照亮秋床,做梦时不知道山河的雄壮,坐时感叹时光飞逝,起时看天地变化,鸣叫的蝉扰乱行人的耳朵,表现出了作者想要报国却不得的心情。

我们且不谈学生答案的无序性和无逻辑性,对内容的把握就似是而非。

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复原故事”?关键还在于“抓关键词”,尤其是抓住诗词中的名词,亦即意象,其次抓动词、形容词及虚词,把这些词语所蕴含的意义连缀起来,把诗词散文化,补足省略掉的枝节部分,那么答这类题目就会得心应手,不会因为答案的不完整而扣分。

上一篇智慧人生

下一篇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