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结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论证结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论证结构

论证结构范文1

我乡作为一个偏远山区的牧区乡,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发展设施农业,把设施农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设施农业的高效性日益凸现,农民发展积极性高涨,总体形势良好。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盲目的、一次到位的大规模发展设施农业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为此,我乡在发展农牧业方面,采取的是以点带面的模式,从发展设施农牧业示范点入手,再根据市场需求逐步扩大规模。在大的农业种植、畜牧业养殖方向上,主要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牲畜品种改良入手,大力发展品种改良和农作物套种,提高复播指数,增加亩均效益,变相的为发展设施农业作铺垫。现将此次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调研、大讨论、大论证情况总结如下: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步伐

×××乡地处高原山区,立足自身实际,深化发展改革,加快全场现代畜牧业建设,促进传统畜牧业发展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一)优化畜牧品种改良,立足场情,扬长避短,坚定不移地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乡基础设施差、底子薄,存在着市场发育不完善、人才资金匮乏、自然环境差等不利因素。但大力推进畜产品优势区域建设,提高畜产品竞争力,围绕畜牧良种繁育、技术推广、疫病防治等重点环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支撑服务体系,提高优势产品竞争力,瞄准高原有机牦牛、有机羊优势品牌,带动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围绕“苏巴什”和优质绒山羊等畜牧主导品种,做大畜牧业,优化品种结构,着力搞好牲畜品种改良工作,提高母畜比例,推进畜牧业可持续稳步发展。

(二)坚持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主,加快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建设步伐,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目前,×××乡只有高原草场,由于受草场质量和水源的制约,传统畜牧业已经发展到了极限。因此,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推进轮牧、休牧和禁牧,要发展规模,又要适度,使高原草场畜牧业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二、以转移富裕劳动力为抓手,实施走出走和引进来相结合,促进农牧民增收

×××乡人多地少,草场载畜量有限,经济发展缓慢。根据农牧民思想滞后的实际情况,树立“走出去、引进来”的思想,转变农牧民小富即安、故土难离等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一人务工,全家致富”的现代意识,做到输出一批、带动一批,使牧民走出大山,学习先进经验,回报家乡。能不能及时而有效地将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不仅关系着农牧民的前途,也关系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乡本着劳动力转移目标,不断加强对农牧民的双语培训力度,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一是通过县劳动社会保障局组织内地转移就业;二是通过本地致富能手,组织带动外出务工就业;三是通过驻地企业就地转移就业。

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因地制宜,稳步发展高原蔬菜瓜果业和家禽养殖业

×××乡地处高原山区,耕地较少,只有零星小片土地,由于乡政府与县城相距210公里,牧民吃菜困难,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乡探索发展高原蔬菜种植技术。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在×××乡上以培育出适合本地生长的高原土豆,长势好,产量高,味道特别,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较高。因此,在×××乡适度发展蔬菜瓜果业,对改善农牧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稳步推进家禽养殖业,创造性地吸纳了富余劳动力。由于牧民长期在高原过着游牧生活,加之交通、信息闭塞,很多没有技术、专长的富余劳动力闭在家中很难走出去,因此高原家禽养殖成了牧民增收的一个新途径,由于采用野外草场放养,鸡的个头虽然不大但肉质鲜嫩、无污染,营养价值高,现在市场价高达20元/每公斤。

四、坚定不移的发展设施农业的思路不动摇

人多地少一直是阻碍我乡农民增收的一道难关,为攻破这道难关,我乡积极调整工作思路,把设施农业发展作为有效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重要途径,统筹规划,积极争取设施农业建设项目和资金,狠抓设施农业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广实施设施农业。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乡设施农业以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越来越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许多农牧民依靠发展设施农业脱贫致富。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期我乡将根据市场行情,有选择性的继续扩大设施农业种植规模,努力提升设施农业在全乡农业中所占的比重,我们的目标是:到20__年设施农业建设面积要达到800亩。

五、鼓励、培植一批农村经纪人队伍,做好农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纪人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的出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必然结果,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乡是一个地处偏远山区的牧区乡,农民思想较为淳朴,但不少农牧民在政策的宣传下,都积极做起了农村经纪人,但由于这部分人缺乏组织、经营水平低,没有较好的发挥农村经纪人应有的优势,只是作为“二道贩子”就近解决少量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为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的优势,缓解农产品难卖,解决人多地少的压力,我乡将把加快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发展,当作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一是针对农村经纪人无组织协调的问题,我乡利用已成立的协会,组织动员经营同种类农牧产品的经纪人挂靠协会,互通信息,增加农村经纪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积极引导和鼓励有

文化、有经商头脑的农牧民从事经纪人活动。一边搞农牧业生产,一边搞流通;三是引导经纪人发挥信息传递作用。让农村经纪人在销售农产品的同时,及时把自己掌握的市场需求信息、市场价格信息传递给农民,指导他们调整生产结构,生产适销对路产品,提高经营效益,让农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起来。六、抓好套种、提高复播指数,增加效益

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盲目的、一次到位的大规模发展设施农业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为此,在大的农业种植方向上,我乡主要从提高土地利用率入手,大力发展农作物套种,提高复播指数,增加亩均效益。

“多熟制”套种作为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折点,它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土地利用率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因此,“多熟制”套种在当前农业生产方面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推广“多熟制”套种技术实际上就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我乡计划到20__年我乡的套种面积要达到900亩,(其中:套种玉米600亩、青稞400亩、小麦300亩)。

论证结构范文2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育内容 结构体系 结构论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前沿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具有民族性、阶级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等特质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系统地施加思想意识上的影响,把一定的政治信念、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法纪要求和心理品质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个整体系统,是一种结构形态。从理论的角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系统科学;从实践的角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包容古今中外,知识内容贯通历史、现代、未来,实践范围总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对象、内容、原则、方法、管理、评价,是一个全方位的研究领域。伴随着新的时代、科学和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学科建设、专业发展还是实践活动,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和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是一门科学,是因为它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有自己的固有规律和理论体系,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基本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历了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成熟到日渐成熟,在研究对象的确定性、概念范畴的规范性、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原理阐释的逻辑性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提升和发展。理论来源于实践,而生机勃勃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宽广的理论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和管理理论研究,而基础理论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基本建设工程。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开始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概念、范畴、规律等基础理论的研究和理论体系的建构。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现有成果中,有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等。这些研究,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视野,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意识,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含量,有力地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有效开展。在这些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中,不同程度地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形成了某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规律性认识,这是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良好基础。

同时也应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常常是一些思想理论体系、社会政治观点和宏观综合问题,这就难免使人们在认识中形成这样的“误区”:作为特定思想体系和价值设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它是既定的,是不能更改的,更是无需重构的。由于这样的认识误区,导致人们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研究,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重内容的给定性、原则性,轻内容的选择性、科学性;重内容的灌输,轻内容的有效组织。目前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人们往往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教育方法的改进、教育手段的更新及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上,而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研究不够。事实上,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及其运行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极富活力的部分,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弊端,即忽视按一定的层次(如人的思想基础、觉悟程度、道德水准、文化涵养、接受能力、社会经历等)区分不同的教育内容,忽视分阶段、分层次实施教育,亦即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层次递进关系,强调高度,忽视梯度;同时,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多、杂、空、变”的状况,教育内容比较宽泛,内容之间相互交叉、重叠甚至牾,缺乏内容的科学组合和整体联系,内在逻辑性不强,影响了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质量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意义和社会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一定意义上说是满足人们求真、求善、求美的需要的工作,是合规律的真、合目的的善与合理想的美的和谐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真的内容、善的宗旨和美的形式的统一,通过教育使人受到真的启迪、善的诱导和美的感染。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育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必然取决于用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来实施和保证。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地输送给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范围,蕴涵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其实质是对受教育者给予什么样的思想导向、价值干预和精神影响的问题。要使教育对象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坚定政治信念,端正思想观点,建立道德理念,优化心理品质,形成行为规范,这都取决于采用什么样的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血液”的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互动的中介,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目的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因此,无论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出发,还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需要的迫切性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研究都显得相对缺乏和薄弱。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置于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地位,尤其是比较系统和深入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及其优化,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成和发展的规律,对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的全面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任何理论研究都应该站到当代科学发展的前沿。从结构的视野进行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的一种新的视角与范型。

结构是现代科学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事物基本的存在方式。现在人们所指称的“结构”,一般来说是指客观事物构成要素间的稳定联系及其作用方式,包括组织形式、排列顺序、结合方式等,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现代系统论的研究表明,凡系统都有结构和功能,系统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结构是系统内在的、微观的、分析的特征,功能是系统外显的、宏观的、综合的特征,结构从系统要素的关联中把握,功能则从系统与外界的联系中体认。

第一,结构具有整体性。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在要素与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之中,产生了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整体性是指认识主体始终把研究对象视作一个整体对待,认为世界上的各种事物、过程都不是彼此孤立的杂乱无章的偶然堆积,而是一个由各要素合乎规律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系统都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而存在。系统整体的性质和规律只存在于各要素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任何系统都是由其要素按一定结构组成的,系统的要素只有依靠结构的联系才能变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整体,也只有通过结构的中介,才能把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的属性和功能变为系统的整体属性和功能。任何结构中各个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和其他部分的关系存在的,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有序性,从而使结构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事物内部,一种最为常见的结构是“关系”。所以,事物整体的性质不是从整体以外去寻找,而是由互相依存的各个部分的关系来说明。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人们对系统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形成了系统分析的方法。所谓系统分析,就是把事物置于系统中加以研究分析的一种方法,即把构成一事物的各种要素看成一个系统,组成一个统一整体,进行全面分析,从而更科学地把握事物的本质。系统思想和系统分析,是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观点的运用、丰富和具体化。

第二,结构具有层次性。结构既具有整体性,又具有层次性。结构的层次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纵向结构的等级性,二是横向结构的多侧面性。纵向结构的层次性即上下、高低等纵向等级关系,其中低一级系统是高一级系统结构的有机部分,具有包容、递进、发展、深入的动态变化关系;横向结构的层次性则是指同一级复杂系统可以横向展开的若干既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又各自独立平行的部分,具有相关、相联、相互影响的渗透融合关系。结构的层次性是复杂的,在同一纵向层次上有若干横向层次的交叉,同样在同一个横向层次上又贯穿着纵向层次。总之,结构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与发展过程,因而总是呈现出时空上的层次性。因此,在实际的思维活动中,人们可以按照质量标准来划分结构的层次,可以按照时空尺度来划分结构的层次,也可以根据组织化程度来划分结构的层次。结构的层次性实质上是客观世界层次多样性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统一性之中的多样性和多层次、多方面的统一性。

第三,结构具有有序性。它既可以表现为层次和比例的关系,又可以表现为前后衔接的连续性。有序是系统得以存在的客观条件,无序就是混乱,会导致系统的崩溃。结构的有序性是指系统内部要素的相互联系及其结构的层次性和等级性,是指事物诸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秩序和规则,如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序列、时间上表现为发展的顺序等。在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确定的秩序,它们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其中所表现出来的秩序和规则,就是结构的有序性。结构表征事物的有序度,即系统稳定的联系,任何事物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结构是一个井然有序、环环相扣的链条。当然,有序并不是机械静止式的绝对平衡,而是在动态发展过程中的相对平稳。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把握系统的有序性,就是把握系统的结构。

第四,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稳定是指系统某一状态的持续出现。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外界作用下具有的一种自我稳定能力,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自我调节、自我组织和自我更新,从而保持和恢复既有的结构和功能的特性。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或系统不仅都有一定的组成要素,而且这些组成要素之间都存在着稳定的相互作用和联结方式。实际上,任何系统状态中都包含不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的部分和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的部分,前者构成系统的结构状态。而结构在本质上是系统的稳定联系,是系统要素的内部关系,是关于构成、联系、秩序和时空的内在规定性,实质上是一种相对“固化”了的内在联系。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源于结构的有序性,由于结构的有序性,就会使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时产生某种惯性,以维持系统的平衡,即显现出结构的稳定性。

“结构论”既是一般世界观,又是一般方法论、认识论、价值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视界。结构作为一个重要的范畴,在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系中,在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构论”是一种新的思维,即“结构思维”。所谓结构思维,就是用系统、结构、要素、层次的观点,将纷繁复杂的事物视为一个整体,强调从系统的结构去认识客观事物,并从中寻找最优结构,以获取最佳系统效能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所谓分析问题,主要是系统分析,而系统分析在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分析事物的结构,就是深入到事物的结构中去探究事物特殊矛盾的过程,通过这种分析来认识结构、改造结构、优化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研究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个整体的存在,是一个由众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一个系统,它与其他任何系统一样,不是由其各个要素机械堆积而成,而是按一定秩序、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也就是说它具有一定的结构。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是指组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整体的各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具体地说,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中诸要素按一定的时空位置、比例关系、纵横系列有机组合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矛盾运动的观念再现,是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逻辑反映,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旨在解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成要素和组合方式,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个有着内在结构的体系,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化梳理,从而更好地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是时展的客观要求,是学科建设的逻辑必然,也是研究者的理论自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研究具有理论建构和实践概括的双重价值意蕴。

首先,“结构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其发展是一种“思想的规定”。系统的结构是指组成系统整体的诸要素之间在时空上相互联系的形式,它是一系统区别于他系统的内在规定性。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把握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的规律,以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表明,“现代科学更多的是研究一些关系性的、功能性的、结构性的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在本质上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种种关系的综合规定,它在整体上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的整体状态和性能。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研究中,树立结构思维,建立结构意识,形成结构思想,遵循结构研究方法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结构化”梳理,解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成要素,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体系,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关系,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获得了一种“思想的规定”。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的进程中,既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需要,与外界环境保持一定的张力,又应具有自身相对稳定的科学“内核”,具有较为“恒定”的内容,以形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必然性认识和规律性把握。从一定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研究具有某种理想性质,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来应有的理想倾向的观念表达,是为了寻求某种“思想的规定”,建立某种“逻辑的格式”。

其次,“结构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运动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解释力。结构是人们认识和把握事物内在矛盾及其性质的前提,人们要完整地把握事物的质和量,就必须弄清楚事物的结构。结构论,就是把事物的点连成线、织成网、构成面。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本质上是一种结构性的存在,其结构及其运行机制规范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方式及其效果。既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客观存在着内在的结构,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描述这种结构,剖析要素的构成,分析要素的关系,揭示结构的变化,探求结构的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的结构、要素、层次、关系等概念的理解和它们相互间作用方式的诠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无疑具有一种规范和导向作用,可以有效地分析和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现实过程和内在机制,比较深刻和相对准确地揭示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的认识,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人对事物、现象、过程等等的认识深化的无限过程,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是认识的普遍规律。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复杂性,因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认识不免带有很大的探索性,其中肯定有诸多认识“盲区”和疑难问题,必然有伴随着研究者思维过程中有价值的猜想和判断,也会有某些个人的不成熟见解乃至片面的认识。但是,正如皮亚杰所说:“当人们一旦做到了某个知识领域归结为一个有自身调整性质的结构时,人们就感到已经掌握了这个体系的内在发动机了。”

再次,“结构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必将展现出新的研究图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研究是从构成论意义上来观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素的构成、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层次关系,以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横向联结方式和纵向承接关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是为了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对稳定的体系,勾勒和再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复杂的机制,从而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定对象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基础。恩格斯在阐述物质及其运动时指出:“认识了物质的运动形式”,也就“认识了物质本身”,因为“运动着的物体的性质是从运动的形式得出结果来的”。正如不揭示社会的结构形式和活动方式就不能把握社会的本质属性一样,不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也就不能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本质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一客观对象只有在它的结构运动和结构关系中才能被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实践表明,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视为一个有着一定结构-功能并处在运动变化之中的开放系统,从结构的角度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一种进步,对我们认识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大的意义。通过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建构依据、建构原则、结构体系、结构关系以及结构优化,有助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全面、深入和有效的描述,科学地揭示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本要素及其联系的方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规范化、合理化,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科学化。

最后,“结构论”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确化程度和规范化水平是一个有益的尝试。规范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给人产生“说教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一些研究者缺乏理性分析,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笼统性、描述性研究多,精确性说明少;主观判断、主观意愿多,事实求证、客观论证少;外在附加成分多,内在机理要素探究少。而某些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忽视客观规律和科学要求,机械照搬,生硬灌输。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不免给人一种形势需要、大而化之、主观随意、泛泛而谈之感,缺乏学术底蕴和科学含量。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面对相关学科的科学化进程,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往的这种研究局限和实践缺陷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与进步的深层障碍,迫切需要更新研究理路,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形式和表达方式向精确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活动、状态的模型化、模式化、要素化,通过内容结构研究,使零碎、杂乱、无序的内容得到系统、规范、有序的整合,使我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识在逻辑表达上变得更加客观、明晰和精确,从而形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与规律的简明化和形式化认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如果不把不间断的东西割断,不使活生生的东西简单化、粗陋化,不加以划分,不使之僵化,那么我们就不能想象、表达、测量、描述运动。”列宁的这一论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总之,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模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化”程度,能有效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化进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研究要遵循正确的致思理路。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首先要解读结构的本质及其逻辑意蕴,解释结构思维的方法论意义,在此基础上解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本质,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研究的价值,进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依据。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要经过一个选择、建构和整合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富有内在逻辑的结构系统。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建构,就是教育者对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诸多理论观点、思想体系、是非标准和行为规范所进行的比较鉴别、合理配置、筛选优化,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各要素之间实现有机整合、相互贯通、彼此衔接、互动有序、协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建构,受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内在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它源自阶级社会对其成员的根本要求、社会形势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继承借鉴、人的思想品德全面发展的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要求。

构建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建体现强烈的阶级性、鲜明的目的性和突出的先进性;要坚持科学性原则,使我们构建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科学的知识支撑和科学的内容组合;要坚持系统性原则,以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全面性、连续性和协调性;要坚持层次性原则,做到教育目标上的分层设计、教育对象上的分类把握和教育内容上的分别实施;要坚持时代性原则,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感、现实性和针对性;要坚持稳定性原则,即内容基本要素和基本观点的稳定性。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个结构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主导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组成的一个结构体系。所谓基础性内容,是指社会的基本要求、做人的基本品质,是思想政治教育最起码、最基本和最一般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中的基础部分,主要包括以传统美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等为代表的内容系列;所谓主导性内容,是指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性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内容,即坚持指导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以思想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为代表的内容系列;所谓拓展性内容,是根据时代的新变化和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要求而充实、调整和更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诚实守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精神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和国际意识教育等为代表的内容系列。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存在状态是一种结构关系,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互关系的最高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态中,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具有不同的性质,从而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有着特定的教育目标、任务和内容,遵循不同的教育规律和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其中,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信仰性教育,重在灌输、主导和控制;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认知性教育,重在启发、说理和引导;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规范性教育,重在内省、养成和自律;法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保障性教育,重在强化、自制和他律;心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自励性教育,重在劝导、激励和体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需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更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整体,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构关系主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关系、层次性关系和有序性关系。我们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划分的交叉性、渗透性和相对性,把握各内容之间的相互交错和包含关系,注意内容结构之间的关联性、交互性和兼容性。

论证结构范文3

新经济催生的产业生命周期

国有资本的产业调整动向服从和服务于国际经济发展的总趋势。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社会步入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知识化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先导性产业和支柱性产业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国际经济的事例促成了产业结构在国际范围内的调整和位移;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崛起改变了传统观念上的产业生命周期。

产业生命周期

产业生命周期是特定产品群或技术系统所构成的产品生命周期和技术生命周期的包络。技术生命周期是指企业开发出所满足的市场需求的出现、成长、成熟与衰退过程,这个过程是以市场价值的变动为依据的,而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企业用以满足该种需求所开发出的产品的市场价值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因而产业生命周期必然包含着产业出现直到完全推出市场经济体系的全过程,包括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处于相应阶段的产业分别称为幼稚产业、朝阳产业、成熟产业和夕阳产业。

一个完整的产业生命周期可用图1所示的一条连续平滑的仅含一个或不含极大值的曲线来表示,代表产业发展变动的长期趋势。不同国家,不同产业的长期发展趋势曲线在定量分析的精确表达中可能存在巨大差异。某产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构成企业战略选择的外部产业环境。基于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各种竞争态势,企业具有不同的战略选择。

一般而言,孕育期需要投入大量的先驱成本,在市场前景不明确、风险较大的项目上,只有少数企业才有这个能力,在这个阶段,市场调查与反馈研究是关键;在成长期,产业内竞争开始激化,企业应着重进行横向一体化,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当产业进入成熟期,市场增长潜力有限,企业一般采取纵向一体化或加强型战略提高其竞争地位,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一些产业在成熟期已全部或大部分转到发展中国家生产而返回国内销售;在衰退期,企业一般采用防御性收缩战略实行资产退出,或实行多元化经营实现资产转移。

“创造性毁灭”与超竞争

在动态竞争条件下,市场的均衡是暂时的。由于新技术的出现、技术范式的转换、消费者偏好的改变以及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和新经济的冲击,使得企业的现存优势并不能长久地持续。一个企业如果总是试图维持固有的竞争优势是十分危险的,正如R·迪阿维尼所说,企业主要的战略目标应该是主动打破产业中已存在的固有资源优势,去发现新的竞争优势;新的竞争优势还包括产业外的市场创新。这个理论就是熊彼特最早提出的“创造性毁灭”,它认为企业必须在“破”和“立”中实现超竞争。在熊彼特发展的企业竞争条件下,产业生命周期跨越技术生命周期的动态模型(见图2),又称超竞争模型。典型的例子是芬兰的诺基亚由一个木桨企业发展成为信息业巨子,其转折点是公司通过购并等扩张形式实现了其相关设备以及移动通讯技术范式的转变。

把握产业生命周期和超竞争对于维持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竞争优势是十分重要的。国有企业面对环境工程、基因工程、新材料和信息技术以及由此引发的创业变革与创新,就该着眼于创造未来的竞争优势,着眼于产业竞争态势和塑造产业构架的竞争力,通过“创造性毁灭”争取产业中的战略优势的获取是一个非常有战略意义的举措。

区位优势与国际动向

随着科技的进步,世界经济正逐渐联结为一个整体,各国的产业结构在国际市场的催生和比较利益的诱导下,正在变成世界产业结构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各国产业结构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依赖,已成为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个趋势。这一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产业形态的区域性转移把各国紧密地联系为一个整体。每个国家都在致力于整体科技经济实力的提高,本国的产业结构逐渐向新技术产业形态倾斜。而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普通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等发达程度或者欠发达的国家。以亚洲国家为例,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高速发展后,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四小龙”国家生产,70年代“四小龙”因此迅速成长起来,不得不在80年代将这一产业让位于东南亚国家,形成了日本高技术密集、“四小龙”普通技术密集,东南亚劳动密集的分工态势。

另一方面,区域性集团内部的产业分工合作日趋明显。各种地区性经济集团在创建初期主要是为了避免内部减免关税,对外统一关锐,但目前的趋势表明,集团内部的产业分工日趋明显。例如,欧共体内,传统产业多集中在希腊、葡萄牙,新兴产业多集中在英法等国。

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的深层次原因是国际分工所带来的比较优势决定的。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和国际市场自由化趋势的加强,这种优势较之以前表现得更加明显。在高关税时期,由于有关税壁垒以及非关税壁垒的限制,一国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十分有限,对一些十分有市场但没有资源优势的项目只有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但这往往受到国外金融政策的限制。消除或减免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之后,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缺乏比较优势的产品必将提高贸易双方的整体福利和贸易净福利。

在比较优势的诱导和国际市场驱动下。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表现出新的动向,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外向型产业结构优势正进一步显露

所谓外向型产业结构是指本国政府考虑到本国经济在世界中的位置,通过开放性的经济政策,使出口在GDP中占有较大比重的调整。外向型结构是比较利益的直接驱动。以泰国为例,在1983年至1987年的4年中,人均国民收入由810美元增加到879美元,速度十分缓慢。此后,政府把握住80年代中后期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一次机遇,把从“四小龙”转移出来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接受进来,扩大出口产业,1987年到1991年的4年中,年均GDP增长速度维持在30%以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飙升至1680美元。

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

传统产业是那些建立较早的基础物质生产部门,包括钢铁、石化、纺织、食品加工、建筑施工等,它为一国发展提供大多数基本物质产品,并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而传统产业不可能也决不能完全转移出国内从而依赖进口,有必要对其关键部分进行高新技术改造。

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

技术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本身的要求,同时也是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和维持超竞争优势的需要。我国已在引进新材料、生物工程、精细化工、微光电子等领域有重大进展,并在出口新兴产品中有重大突破。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表现可总结为:农轻重比例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企业内部生产组织方式将从大批量的生产转为发挥人的知识和创造能力;跨国集团发展迅速,产业的区域转移迅速,各国应重视比较利益的驱动获得比较优势;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日益加强。国有资本必须重视对传统产业特别是涉及公共利益性、国家安全性、经济命脉性、自然垄断性的行业进行改造升级。

国企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战略选择

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顺应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的要求和国内经济发展需要。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WTO的新成员,我国经济发展的取向是科技是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因而必须将国有资本投入到高新技术为先导的产业上来;其次,要注意WTO规则和世界经济趋势的影响。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具体可用“五个确保”来表述:

确保搞好大企业

政府要集中财力、物力、人力,有选择性地重点搞好大型国有企业,以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和形成规模效应。拿汽车工业来说,我国现有汽车生产厂商117家,年产量不足200万辆,远远比不上大众、福特等世界级汽车巨头中的任何一家的产量,没有规模经济和竞争力,成本太高,技术创新力量薄弱,产品难以升级换代,最终必然失去生存空间。世界产业结构发展的总趋势是劳动、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优质的服务获取竞争优势。因此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充分发挥组合优势、综合优势和尖端优势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是国企改革的关键所在。

确保上好大项目

对于改造,交通通讯等大型国有工程项目,必须保证资金落实到位,专款专用和国家控股。大型项目是将新技术引入生产进而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基础和纽带,是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投入是不行的。同时要加强企业间的技术协作,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在个别企业,利用技术指导,技术转移和技术共同开发等形式,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并通过企业间“产业技术研究组合体”,提高企业整体技术研究水平,保证在大项目中技术支撑的需要。

确保“走出去”与“引起来”相结合

加入WTO后,市场竞争的国际化,生产和销售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继续实施“引进来”战略向全球化市场提供自己丰富资源的同时,国有企业应积极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到全球市场上去补充稀缺资源,逐步实现资源配置全球化。“走出去”主要是输出国有资本,以便更好的利用国外资源与市场,特别是我国在一些具有竞争优势又确立了全球化理念的大企业集团如海尔等已经“走出去”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功。

确保搞好西部大开发

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西部有丰富的资源;国有资本要利用西部的资源优势,加快

进行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国家已经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中部地区的国有资本在重组和调整过程中应该利用“近水楼台”的优势,挺进大西部,既能促进国有资本改组,又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

确保中小企业放开搞活

论证结构范文4

关键词:结构调整,出口贸易,次贷危机,宏观调控

2008年上半年,在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中国出口总额依然同比增长了21.9%。但从增长的速度来看,却下降了5.7%。外贸出口当中这“一升一降”的背后,究竟反映了怎样的事实,造成这些事实的究竟是什么原因?

如何看待上半年的出口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从1978年到2007年,29年时间中国的出口增长了124倍,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8.1%。伴随着出口总额的快速增长,我国的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制成品还没有很强的竞争力,所以出口产品中超过一半是初级产品,即农产品、矿产品;但是到了2007年,我国的出口总额里面只有5.1%是初级产品换来的,出口总额里面的“大头”是制成品贡献的,占到了94.9%。这个贸易结构改变的方向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从数据上来看,我国的贸易结构和德国这样的出口大国的贸易结构是非常相似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再来看今年上半年的出口增长。上半年出口增长21.9%,这是在美元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取得的。我们考察经济活动的时候,一般要把货币因素剔除,即去掉通货膨胀对它的影响,那么,如果我们把美元贬值的因素去掉,今年上半年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增长率是21.9%,改用人民币计价就只有11.2%。

我国的出口总额持续增长,反映出中国作为一个低成本的制造业大国,具有很强的出口竞争力,延续了过去高速增长的态势。而实际增长速度的快速回落则说明,即便像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出口大国,当它面临很多短期的困难因素时,它的增长速度也会回落。

对于出口增长速度的回落,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外贸差额就一直是顺差。贸易顺差快速地增长,从好的方面来说,中国利用了外部需求,推动了经济加速发展,例如,2007年,我国GDP

11.9%的增长率里有2.6个百分点来源于贸易顺差;但另一方面,增长过快的贸易顺差也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被其他国家反倾销最多的国家。这里面有很复杂的原因,例如,中国的出口产品以低价格产品为主,中国的市场份额扩张得较快,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贸易的不平衡。因此,200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确定了“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的方针。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增速回落、进口增速加快,相应带来的是贸易顺差减少,这和我国从2006年下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方向是一致的,这是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在于,出口增速回落的速度快了一点,我国的出口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

影响我国出口的外部因素

对于许多人来说,美国次贷危机现在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由于次贷危机的产生,美国的金融市场出现了流动性紧缩,出现了整个金融市场的不稳定、股市的下跌,美元相应地就开始贬值。由于金融市场出问题、房价下跌,消费者的预期也开始恶化。美国的经济主要靠消费需求来驱动,当老百姓的收入预期恶化、消费支出相应减少时,美国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就回落,它的进口需求也就相应地减少,全球其他经济体对美国的出口速度就下降,全球的经济都开始减速。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美国出现了经济问题,“蝴蝶的翅膀”一扇动,对大洋的彼岸就产生了影响。美国作为中国最大的最终出口市场,它的经济衰退、进口需求减缓,对中国的出口必然产生较大的影响。

美元贬值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则表现在,一方面,以美元标价的初级产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对中国这样大量进口初级产品的国家来说,要付出极高的代价。因为涨价,我国每年进口这些初级产品要多花六七百亿美元。另一方面,美元贬值对我国出口也造成了直接影响。其一,我国加工出口型企业要大量地使用上游产品,初级产品、原材料涨价太快,使得一些企业生产难以为继;其二,在金融市场上,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还会使得出口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企业要回避这些汇率因素,唯一选择就是少签长期的出口合同,这对企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其三,我国这种大进大出的模式,对外部资源依赖十分严重,直接承受国际市场初级产品涨价带来的成本抬升的压力相当大。在诸多的外部因素中,对我国出口影响较大的因素有三,即全球需求减缓、初级产品价格在高位徘徊和美元贬值。这三个在外部环境里面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因素,在今年下半年还可能见不到改善的情况,也就是说,我国今年下半年的出口面临的外部形势可能会比上半年更严峻。

影响我国出口的内部因素

外部环境的恶化对出口企业直接形成了打击,同时,我国内部也有一些因素从不同的侧面会聚在一起,进一步加剧了出口企业面临的种种困难。其一,原材料价格上涨,这和国际环境相关。其二,劳动力成本上涨。其三,在宏观调控背景下,企业出现融资难问题。大多数商业银行在紧缩贷款规模的形势下,在信贷上会优先选择大企业,那么,对中小企业来说,就面临着非常大的融资困难。融资困难、融资成本上涨,对我国一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出口企业来说,是沉重的打击。其四,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步出台了一些改善出口结构,但同时也会对出口增速有所影响的政策。例如,政府差别性地下调出口退税率,对一些“两高一资”产品,即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产品,不仅取消出口退税,还要征收出口税,抑制它的出口,这从长远来看确实是十分必要的,但在短期内会造成一些产品出口成本的增加。这就像下一场雨,不同的人反应不一样,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没带“雨具”的,首先被淋了个“透心凉”;撑了“雨伞”的,可能就躲过了;还有人可能利用这个机会,把“脚”给洗干净了,或者还可以“蓄”一些“水”。

迎难而上,有效应对

中国企业以前主要是通过出口利用外部市场,那么,在未来,中国企业一要学会利用国外的金融市场,学会和国外同行进行合作,以此来更好地利用外部资源;二要学会利用全球的人力资源。比如,一家中国企业要到美国去雇佣一名正值壮年的经营管理人才,一年可能要花20万美元,成本非常高,不划算。但是,如果去雇佣一名日本或者韩国已经退休的经营管理人才,则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因为这些国家的企业成长过程和中国企业非常相似,都是从国内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其企业经营者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了,而且他们在本国已经获得足够的养老金,要的报酬不会很高。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主要出口低价值商品,因此,在未来反倾销还会是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首先一定要应诉。因为如果不应诉,第一,意味着你退出这个市场;第二,变相鼓励其他的企业也使用反倾销手段。从中长期来看,出口企业还是要不断地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价值含量,让低档的、所谓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逐渐变成质优价高的出口产品。

当前,中国的出口企业要正确看待面临的困难。从中长期来看,这些困难恰恰是推动出口企业升级换代、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一个动力。其一,我们的邻国,如日本、韩国等,其产业用30年时间就走完了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的升级过程。我们之所以延续了这么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一些出口企业长期享受低成本劳动力的供给,升级换代的动力不够。因此,随着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土地成本逐渐提高,会迫使出口企业放弃那些最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环节,逐渐地向中端、高端推进。其二,出口企业要靠创新来提价,从而转嫁成本。从短期来看,出口企业要有风险意识,要学会规避风险。例如,可以用出口的信用证来规避收汇风险,也可以到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去买保险来规避风险,还可以用欧元计价来规避美元贬值的风险。但从中长期来看,更为关键的是出口企业要通过增强创新能力,使得自己在特定产品上具有比较强的议价能力。比如,深圳一家生产医疗设备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因而就有很强的议价能力,可以比较容易地把这些上涨的成本因素消解掉,企业的整个出口量在增加,利润也很好。这些好企业正代表了我国出口企业未来的方向。有些企业经营者或许会说,我们是不是就不去从事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例如服装、纺织、家具,都去做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其实,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不管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还是高科技产业,同样都存在着高附加价值环节和低附加价值环节。同样是做服装,意大利的一套名牌服装可以卖几千欧元、上万欧元,我们的一套服装只能卖几美元、几十美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就在于品质不一样、品牌不一样、设计不一样。在服装这个传统产业上,设计、品牌、营销是高端,是高附加价值的环节,而我们的出口企业却在做低附加价值的环节。所以,未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方向,不是说放弃一些传统产品不做,而是怎么在各个产品线上、在各个产业上,去做那些高附加价值的环节。

论证结构范文5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支持;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状况是一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产业结构的改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的产业结构则会极大的推动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也要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对于产业结构调整而言,无论是改善产业间的比例,还是提高产业结构之质量;无论是采取以投资倾斜为主的增量调整,还是采取以资源的再配置为主的存量调整,都离不开资金,离不开金融可以说,金融是保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转换的直接推动力

金融作用于产业结构的过程可简述为:金融影响储蓄投资影响资金的流量结构影响生产要素分配结构影响资金存量结构影响产业结构即金融活动主要作用于资金分配,进而作用于其他生产要素的分配;而在资金存量与资金流量的相互作用中,它首先作用于资金流量,进而再作用于资金存量,间接作用于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中企业须具备取得金融支持所需的条件,金融须具备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条件,金融才能更好地支持产业结构调整金融具有产业范围选择功能,金融通过使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一、产业结构调整中取得金融支持所需的企业条件

1.利润空间产业结构调整依赖技术进步,结构升级意味着新技术产业化,也意味着以新技术改造发展原有产业产业结构升级源于科技创新引致的生产率的上升,只有生产率上升,才能保证金融资源作用于某一产业后的盈利水平金融资源的趋利本性使得那些生产率上升速度较快盈利水平上升速度较快的产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反过来,这也保证了依托其发展的金融活动具备了较之于其他金融活动更强的盈利能力及更持久的资源供给能力,实现了产业经济与金融机制的良性循环

2.资本空间产业的关联度越高,为之服务的金融资源就越有独立运作的条件与可能那些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具有很强的资金约束条件,而且它们往往又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和扩散效应,蕴含着一个由产业本身的经济技术联系而产生的巨大资金流这就为金融资源的支持提供了资金保证:一方面是依托产业关联性所产生的资金流,另一方面是通过一系列的金融运作所实现的产业发展的资金循环,使相应的金融活动得以发展

3.市场空间需求弹性高的产业能够为金融活动提供更加独立的市场运作空间产业的市场需求弹性越高,相应的金融活动可作用的市场空间也就越大比如,在我国,住房和汽车产业的市场容量十分巨大,因此住房金融和汽车金融就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当然,不同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产业的市场空间也是不同的,总有一些发展较快的产业,相应的金融活动也就有了存在和发展的市场条件通过金融资源对这些产业的支持,有利于培育这些产业的市场需求,由此也可以看出,产业的发展与金融的发展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

二、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具备的条件

现代金融工具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完善,为相应的金融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要在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中进行金融脱媒金融管制的放松和资产证券化已成为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也正是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必备条件

金融脱媒一些大型公司凭借自身优良的资信条件可以进行直接融资,从而逐步脱离银行这一信用中介比如,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目前的总规模已接近银行存款,主要发行机构就是一些重要产业中的大型跨国公司通过发行商业票据,直接对相关产业部门提供金融资源的支持,促进了那些产业的发展所以说,如果没有金融脱媒,一些金融资源就很难这样方便地投入到相关产业,那些产业也难以获得如此快速的成长

金融管制的放松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一些大型企业集团不仅开始涉足众多的金融领域,而且纷纷设立独立的金融机构,以满足对客户的多种金融服务需求比如,发达国家的一些汽车集团设立的财务公司,现在已能够对客户提供从购车到汽车关联消费所涉及的信贷信用卡保险甚至代客理财的全方位金融服务,直接支持了这些产业的发展

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流动性更强的金融工具,满足了资金运作高效率的要求比如,在汽车产业的金融服务中,传统的风险管理手段是依赖旧车市场变现实物资产,但现在运用较多的则是汽车抵押贷款的证券化,这就大大提高了资产的流动性,丰富了支持产业发展的金融手段以上三个方面对于我国金融业如何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甚至可以将其作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改革方向与途径参考

三、金融支持的产业范围选择

金融资源的物质载体即是其所投入的产业的物质内容,金融资源的价格构成等方面的变化可以充分反映出各产业的相关信息因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也可以看作是金融资源的产业范围选择问题所谓金融资源的产业范围选择是指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框架下,根据一定的产业准则,对金融资源的结构顺序规模进行安排,对金融资源的活动进行引导,使有限的资源通过金融市场流入某一产业,从而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金融资源的选择过程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金融资源相对于其他生产因素具有易于分割流动性较强的特点,便于配置到优势企业中,不仅优化产业内部的资金循环(存量资本),而且能够吸引社会其他资金(流量资本)流入这一产业,对特定产业的发展起到加速作用,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效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中要素的分化组合与所有制部门壁垒之间的矛盾利用金融市场,通过对金融资源的配置,还有利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金融资源的注入还有助于做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外,企业发展的约束创新机制的培育也需要金融资源的参与和支持,由资本意志对企业的各项行为进行表决,有利于企业各项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在金融市场上,投资者以自利为前提的投资活动在客观上会带动金融资源向优势产业中的企业倾斜,使有效益有竞争力的企业得到资本的支持而成长壮大;反之,那些没有效益没有竞争力的企业由于无法得到资本的支持而受到抑制或被淘汰出局这种由金融资源的产业选择所引发的优胜劣汰机制最终必然会使产业结构得以优化

四、金融与产业结构高级化

资金的运用结构决定了产业结构的变化,而产业结构反映资金分布状况金融也正是通过资金形成导向机制和信用催化机制,改变资金供给水平和配置结构,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

1.资金形成机制资金形成机制是指金融通过提高要素投入的绝对水平,推动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金融活动的出现使储蓄和投资分离为两个独立的行为,金融机构本身既不是投资者,也非储蓄者(只有小规模的直接投资和储蓄),它们通过对储蓄者和投资者资金供求的重新安排,提高了储蓄与投资的总水平

2.资金导向机制资金导向机制主要基于两点,即商业性金融的利益竞争机制和政策性金融的校正补充与倡导机制,它们共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协调发展在实现资金导向和资源配置功能过程中,商业性金融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根据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所决定的收益水平和资金价格进行金融活动,按照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对竞争行业的投资性项目进行评估,促使资金从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转移同时,它们也通过一定的组织制度,对资金使用企业实行经济控制和监督,促进信息沟通,减少资金配置中的短期行为,提高投资收益政策性金融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资金导向的倡导机制与矫正补充机制上一方面,政府通过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调整货币供应量,为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提供一个迫使旧的产业结构发生松动淘汰改组与发展的宏观氛围,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先决条件;同时,通过区别对待的利率政策,对不同产业行业和企业进行鼓励或限制,或采用信贷选择政策,由中央银行根据产业政策进行信贷配给或行政指导,直接干预民间金融机构的信贷,引导资金投向另一方面,政府往往出面建立若干官方或半官方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向私人(民间)金融机构不愿或无力提供资金以及投入资金不足的重点新兴产业进行投资和贷款,实现对市场机制的矫正补充机制

3.信用催化机制信用催化机制实质是通过货币量的扩大,即信用创造,加速资本形成,促进生产中资源的节约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从而把潜在的资源现实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总量增长适当的信用扩张对经济增长与发展具有加速和催化作用,它使资金的形成机制得以突破对闲散资金的总量在信用催化机制作用下,资金投向不再限于已存在明显效益的产业或项目,而往往以资金的增值返还为出发点,选择具有一定超前性以及有广泛的前向后向和环向扩散效应的产业项目进行投资,催化主导产业相关产业及其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的构建与调整更迭,在资金良性循环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发展和提高

五、金融与产业结构合理化

金融市场具有筹集资金并引导资金流向,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信息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企业重组的作用金融市场通过这些作用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第一,金融的信贷杠杆对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筹集资金并引导资金流向的作用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为主,而这种转换,不论使用增量途径还是通过存量途径来实现,都需要大量资金注入,金融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贷杠杆功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目前我国企业融资仍以间接方式为主的情况,在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指导下,还可以运用信贷杠杆,制定信贷政策,有目的地倾斜来调整贷款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之间的比例,从而引导资金流向,有区别有侧重地支持某些地区某些产业和不同所有制发展在直接融资方面,证券市场作为金融资产的供给场所,它可以按收益性流通性风险性期限性不断排列组合形成不同金融产品满足不同的投资者,成为现代资本形成的最佳场所,从而满足产业结构调整中快速集聚资金的要求

第二,金融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变革必然伴随着社会资源的大范围大规模流动而产业结构调整归根到底就是不同类型企业的市场进出问题,这必然涉及资源的优化重组和合理配置无论是以银行为中心的货币市场还是资本市场,均具有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支持企业的兼并和重组,使资源自动流向有竞争力市场成长性好的企业并辅佐其成长,而效益差无市场生命力的企业无法得到资本甚至资源流失而受到抑制或被淘汰这一过程最终促使产业结构的优化,因为无论是资本市场主体还是货币市场主体其经营原则决定的投资活动必然刺激市场资源向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倾斜

第三,金融市场为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及时提供信息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企业重组产业结构的调整依据资源的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变动,而这些变动无疑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表现出来的日趋复杂的信息结构,而金融市场的构成部分之一证券市场具有反应信息的灵敏性和传递信息的有效性,这能较好地解决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对信息的依据,并据此来引导资本的流向;同时,金融市场也能加快技术创新,而今,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正是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内容但是技术的创新与商业化是一项不确定性强商业风险性极大的活动而创新性企业规模小,发展前景不确定,资信程度低并缺乏担保资产,很难从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筹措到大量资金而资本市场则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尤其是风险投资市场,不仅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资本,而且推动这些技术创新渗透到相关产业,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纳斯达克市场就是典型的例子除此以外,资本市场还促进企业重组目前,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企业结构整合,无论是收购还是重组,大多都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尤其是风险投资资本市场较好地解决知识产权的价值和企业资产价值的市场评价股权的可交易性投资风险的分散等问题,使企业重组的道路更畅通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具备了取得金融支持所需的利润空间资本空间和市场空间,金融具备了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金融脱媒金融管制放松和资产证券化发展趋势,金融才能发挥产业范围选择功能,并且金融通过资金形成机制资金导向机制和信用催化机制,改变资金供给水平和配置结构,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金融市场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信息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企业重组的作用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金融通过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来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张军.经济紧缩背景下的金融政策选择[J].上海金融,2000,(7).

[2]易纲.为什么要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健原则[J].金融与保险,2000,(2).

[3]伍海华,等.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4).

[4]李仁芬.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发展资本市场[J].江汉论坛,2000,(11).

[5]徐剑钧.风险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J].当代财经,2000,(9).

[6]朱锡平.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与政策支持[J].国民经济管理,2000,(8).

[7]钱志鸿.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政策导向[J].城市金融论坛,1998,(8).

论证结构范文6

关键词:征信体系;农村金融

中图分类号:C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064-01

目前,征信作为解决金融体系构建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并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我国在区域和行业征信数据库已经初具规模,但鉴于我国复杂的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自身特征,我国在征信体系构建的立法制度,信息共享,征信模式等方面仍然薄弱甚至在某些方面上还存在缺失。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农户借贷发展的特点。

首先,从我国农户借贷水平分析。1993年-2003年,中国农户借贷水平呈现总体增长趋势,增长速度快,阶段性特征明显。全国两万多个观察农户,借贷水平从1986年的105.80元增加到2003年的345.82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3.34%。其中,非正式借贷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23%,正式借贷以年均11.21%的速度增长,前者的波动对借贷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大。另外,生活性借贷水平快速增长,生产性借贷水平则基本稳定。

然后,从我国农户借贷规模分析。中国农户借贷规模分布呈现明显的左偏态分布。当借贷规模(下文用A表示)小于500元,借贷规模分布率(下文用B表示)为14.64%,A为500-1000元时,B为15.45%,A为1000元-5000元时,B最高,但A扩至10000元,B为13.46%,当A再扩大时,B下降为10%以下。其中A位于5000元以下占绝大多数比例。

最后,结合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分析。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呈现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组成的主导型制度和民间金融并存的格局。另外,生产要素大量流向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其制造业、服务业、外贸等产业结构升级迅速,城市化发展迅速。农村居多的西部地区则经济发展的落后,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因而征信市场呈现出很强的区域性。

因此在急需发展的农村中建立征信体系严肃而复杂:

第一、缺乏健全的法律制度因而组织推进难。建立征信体系既靠教育,也靠制度规范,以形成激励与惩戒机制。而征信法律制度建设滞后,信用利益相关者机制不健全,因而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以及各自然人,法人参与征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

二、缺乏统一、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价制度。我国各商业银行信用评价办法自成体系,评估指标、结果大相径庭,其指标体系综合性不强,无法动态、全面反映个人信用状况。

第三、农村征信数据资料缺乏。首先,仅少部分农民建立了信用档案,多数农民因未与金融机构发生信贷业务,而未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中建立信用档案。其次,个人征信系统中的农民信用信息不全面。能查询到的仅有基本信息和银行信息,缺乏非银行信息。最后、人行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未完全建立。

第四、个人征信系统的失信约束功能发挥受到制约。人民银行建立了个人征信系统以后,虽收集了大量个人信用信息,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活动提供了方便,并能约束信贷失信行为,但其功能发挥却受到以下制约:一是受制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基本信息、银行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受制于人民银行非银行信息的采集量低;三是受制于信用产品的开发与运用范围单一。

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对于建立一个更加健全完善的农村征信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说来,征信体系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体系:征信立法体系、征信监管体系、征信服务业务、失信惩罚机制、征信行业标准、市场人才培养。而这六个子体系间又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下面的图1清晰地反映了征信体系的构建框架和各自的作用。根据它们之间的有机构成,本文提出针对我国农村征信体系建设困难的几点对策。

上一篇编程软件

下一篇新增值税法